close
寫愛情的天王:蕭邦 200年光環不朽
【聯合報╱本報記者何定照】
2010.02.07 05:55 am
 

日劇「長假」用了大量蕭邦音樂作配樂,讓劇中飾演音樂系學生的木村拓哉(右)大彈蕭邦。左為山口智子。
本報資料照片

哪位音樂家生日如此驚動全球,紀念音樂會、CD、書文各地一波接一波?答案是蕭邦。在鋼琴詩人光環下,同樣200歲的舒曼相形失色,150歲的馬勒也沒人理,到底蕭邦有什麼魅力,能讓男女老少、古典圈內圈外無所不愛?

從木村拓哉和山口智子、松隆子主演的日劇「長假」等偶像劇,到當紅歌手周杰倫的電影「不能說的祕密」、專輯「十一月的蕭邦」,乃至近來張鈞甯駕白色轎

今年蕭邦音樂節中,齊柏絲坦也將來獻藝。
圖/亞藝提供
車吹海風等廣告,蕭邦的音樂或影子都無所不在。200年前的蕭邦,在今日流行影音市場依然被引用連連,若問誰是最受大眾歡迎的古典音樂作曲家,蕭邦絕對當之無愧。

辨識度高 卻難模仿

在許多人印象中,蕭邦音樂淒美、浪漫、情感十足、戲劇性強,這都讓蕭邦在享譽古典界外,也能在流行影音市場有如「古典配樂之王」。音樂學者劉岠渭指出,蕭邦的音樂語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塑造的音樂情境,「能探索所有人心裡的獨特角落」;音樂家謝世嫻更直指,古典音樂中,蕭邦堪為寫愛情的天王。

蕭邦的音樂辨識度高,卻難以模仿。劉岠渭認為,蕭邦創作風格可說四點要素混合而成,一是早年在波蘭的德國啟蒙老師Elsner傳授的德奧學派音樂;二是1831年流亡巴黎定居後,庫普蘭(Couperin)等法國音樂影響;三是他熱愛的義大利歌劇詠歎調,特別是貝里尼的美聲唱法;四是他斯拉夫民族的性格。「四因素互相交錯,渾然一體,成就獨特的蕭邦」。

蕭邦音樂最深得人心的,首推那宛如女高音歌詠的歌唱性旋律。

耽溺浪漫? 其實不然

劉岠渭認為,蕭邦最受歡迎的夜曲(張鈞甯車廣告是用第二號降E大調夜曲),可聽見貝里尼「諾瑪」中著名詠歎調「聖潔的女神」的架構:在樂團不冷不熱的伴奏背景音下,花腔的上窮碧落下黃泉,更能凸顯;「夜曲」也是在左手樂團般演奏規律伴奏音型下,右手即興般歌唱出夢幻旋律。

這樣的即興歌唱,常讓外界誤認蕭邦音樂就是盡情揮灑、耽溺浪漫,其實不然。

謝世嫻指出,以馬厝卡舞曲來說,蕭邦儘管加入很多炫奏,製造出強烈戲劇效果,但左手始終如節拍器,指揮般導引著嚴謹節奏,只有右手在小節之內/之間作快慢強弱的彈性速度(Rubato)變化。唯此在基本規律上的歌唱,才能傳達蕭邦以理性為底的感性之美,但許多人卻常兩手都作彈性速度變化,以致過於濫情,反而糟蹋了蕭邦,影響他的永存價值。

戲劇張力 賦予新意

蕭邦樂曲極具戲劇性的魅力,還來自半音體系(chromaticism)的創新使用。謝世嫻指出,巴赫雖已運用半音,表現上仍很工整,強調個人主義的蕭邦,則充分發揮半音特具曖昧不明感的音色,製造時而飄搖、時而迷茫的多重戲劇張力。

即使是練習曲,蕭邦也能賦予全新意義,美好旋律讓「長假」中的音樂系畢業生瀨名(木村拓哉飾)及學妹涼子(松隆子飾)在劇中都屢屢彈奏。謝世嫻指出,過去練習曲都只純練音階,彈來索然無味,蕭邦卻讓練習曲結合藝術與技術,猶如鋼琴史上舊約聖經巴赫平均律、新約聖經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外,光輝的「啟示錄」。

以涼子彈的「革命練習曲」來說,該曲技巧上是為練左手,卻同時澎湃動聽,乃是蕭邦得知俄軍攻陷華沙後,在悲痛與絕望中寫下的樂曲。蕭邦以快速的16分音符排列、連串琶音、強烈的大和弦,製造出對家國的焦慮情感,顯現他在描繪愛情外,更能表現大我格局,也難怪德國導演荷索曾說,在蕭邦音樂中「彷彿能聽見他的咳嗽」。

詭譎神祕 層次豐富

蕭邦的情緒面向也很多變。劉岠渭認為,蕭邦在多愁善感外,也能呈現光明燦爛,甚至不時閃現陰暗面,許多段落甚至讓他想起與蕭邦同時代的美國詩人愛倫坡。

愛倫坡的詩雖然美到讓大江健三郎以其詩「安娜貝爾‧李」入小說名(「優美的安娜貝爾‧李 寒徹顫慄早逝去」),卻也以「黑貓」等經典恐怖小說聞名。劉岠渭舉例,蕭邦名曲「雨滴」前奏曲中段大調轉小調時,就像愛倫坡恐怖小說中那般詭譎神祕,正是這種多變,讓蕭邦更添豐富層次。

再怎麼探索蕭邦的魅力,恐怕都不夠。劉岠渭笑說,人人有適合自己的語言,蕭邦就是適合「煽情」,也只有他能做到最美最貼切。領受蕭邦最好的方式,或許不是閱讀、解釋,而是直接聽曲蕭邦。

 

【2010/02/07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