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上課筆記與心得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我的位置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我的位置
  • 請輸入密碼:

第六卷  上課筆記 

1

 倫理的德會隨著社會而變遷,但它一定依著正確的理性。

 正確的理性:正確的言說、律則(但這些律則是說不出來的)。

 靈魂:我們的生命、存在。我們之所以優於其他動物的地方。

 我們的運動、營養、繁殖都是帶著理性的。

 只要是東西都是存在物,也就是能夠被說「是什麼」的,包括美、誠實等。

只有相應的東西(機能)才能認識相應的東西。 只有相似的東西才能夠認識相似的東西。

 認識/認知  理性中理性的部分【能】  不變動的東西(具有不變本原的存在物)【所】 例如知識

 核計  理性中非理性的部分【能】  變動的東西(具有可變本原的存在物 / 關聯著變動的存在物)【所】  例如技術

 所(針對哪一部份的所?):事實上的對象和知識 [存在物:變動和不變動]

 因為理性不可能分裂為多,會導致衝突,一定要找一個更根本的。因為所有的行為都指向一個最後的目的。

2 

 當知識和德性衝突時,怎麼辦?

 Logos / 理性 / 正確的言說:感性、phrònesis、意欲三個層面(部分?)。

人不能夠完全地把這三種機能(感性、phrònesis、意欲)作區分,所以有思考的真理。

趨和避,慾望的兩個基本活動。

 現實的人,其理性和慾望是不可分的,理性一定帶著慾望,慾望則帶著理性。

 所謂義務與愛好的衝突,是把人做一種孤離的處理。

 藉由正當的培養,理性和慾望並非完全不相容。關於「人的才性(氣質)的傾向與義務的衝突」這樣的問題,在討論之前必須先考慮到(因為它牽涉到!)「對人的理解是什麼」。

 目的和有所為並不等同(即目的的思考和有所為的思考並不相同),因為目的並未預設它已經被我們所經驗到,亦即它不是在現行的體驗(經驗)範圍內,舉例而言,我們會說只有「現在的明天」。

 「所為」:在現在這點所追求的東西;我們的行為所指向的地方。

 3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oets can paint virtue in the most charming colours; but, as they address themselves entirely to the passions, they often become advocates for vice. Even philosophers are apt to bewilder themselves in the subtilty of their speculations; and we have seen some go so far as to deny the reality of all moral distinctions.

 

 

Hume, David. (1987) “Of The Study Of History,” in Eugene F. Miller eds. Essays, moral, political, and literary,567. Indianapolis: LibertyClassics.

 

 

 

*索書號:B1475  1985  人社分館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我的位置
  • 請輸入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