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六卷  上課筆記 

1

 倫理的德會隨著社會而變遷,但它一定依著正確的理性。

 正確的理性:正確的言說、律則(但這些律則是說不出來的)。

 靈魂:我們的生命、存在。我們之所以優於其他動物的地方。

 我們的運動、營養、繁殖都是帶著理性的。

 只要是東西都是存在物,也就是能夠被說「是什麼」的,包括美、誠實等。

只有相應的東西(機能)才能認識相應的東西。 只有相似的東西才能夠認識相似的東西。

 認識/認知  理性中理性的部分【能】  不變動的東西(具有不變本原的存在物)【所】 例如知識

 核計  理性中非理性的部分【能】  變動的東西(具有可變本原的存在物 / 關聯著變動的存在物)【所】  例如技術

 所(針對哪一部份的所?):事實上的對象和知識 [存在物:變動和不變動]

 因為理性不可能分裂為多,會導致衝突,一定要找一個更根本的。因為所有的行為都指向一個最後的目的。

2 

 當知識和德性衝突時,怎麼辦?

 Logos / 理性 / 正確的言說:感性、phrònesis、意欲三個層面(部分?)。

人不能夠完全地把這三種機能(感性、phrònesis、意欲)作區分,所以有思考的真理。

趨和避,慾望的兩個基本活動。

 現實的人,其理性和慾望是不可分的,理性一定帶著慾望,慾望則帶著理性。

 所謂義務與愛好的衝突,是把人做一種孤離的處理。

 藉由正當的培養,理性和慾望並非完全不相容。關於「人的才性(氣質)的傾向與義務的衝突」這樣的問題,在討論之前必須先考慮到(因為它牽涉到!)「對人的理解是什麼」。

 目的和有所為並不等同(即目的的思考和有所為的思考並不相同),因為目的並未預設它已經被我們所經驗到,亦即它不是在現行的體驗(經驗)範圍內,舉例而言,我們會說只有「現在的明天」。

 「所為」:在現在這點所追求的東西;我們的行為所指向的地方。

 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