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摘錄及引用文章 (13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編譯魏世昌整理報導】

英國一項調查顯示,男女分班的確對學習大有幫助,尤其能夠激發男學生在藝術領域上的表現。

男校學生易展現自我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國際男校聯盟(International Boys' Schools Coalition)1月20日發表的一份研究指出,未有女性同儕的男校學生較易脫離外界賦予男性刻板印象帶來的壓力與束縛,因而在藝術領域上有強大的發展空間。

研究中說明,男校是教導年輕男學生表達他們各種情緒的最佳場域,並且讓他們更易融入藝術、舞蹈與音樂等課程。男校所塑造的氛圍,遠離了傳統對於男性氣質應該積極陽剛的形象文化。

在沒有女性同儕的學校中,男學生有更多拋開壓力進行發展的機會。

研究表示,男校的學生更有可能傾全力專注於文化與藝術相關活動,這將有助於發展他們的情感表達;而不是被迫貼上傳統「男性準則」標籤,必須隱匿自己的真正情緒以符合所謂「真男人」的觀念。

參與這份研究報告發表會議的公私立學校校長同聲反對大多數人對於男女合班時男學生有較佳表現的看法。

以個人風格搶鋒頭

英國著名男子寄宿中學伊頓公學(Eton College)校長托尼(Tony Little)警告,英國的現有教育體系將會摧毀男學生,因為教育走向過於著重於女學生的發展。他批評,儘管刻板印象中,女學生較常訴諸眼淚解決事情,教師們卻未能注意男孩實際上也常有情緒化的時刻。

該研究指出,男孩在男女合班的學校經常搗蛋,是因為想吸引注意。科學研究,女孩左腦的發展較男性快速許多,因此當女性同儕在早期言語與閱讀技能表現的較好時,男孩們會逐漸變得士氣低落,轉而尋找別的方式獲得關心和注意。而研究也指出,在合班的狀況下,男孩會希望表現的「有個人風格」,而非專注於課業上頭

研究報告的作者,維吉尼亞大學教育專家詹姆斯(Abigail James)在文中指出,即便如此,男校的教師有辦法為學生量身打造專屬課程,像是允許他們在課堂上走動,或是組隊競爭以防止學業倦怠。

教師可以藉由適合男孩的學習方法來讓學生享受閱讀與寫作,讓他們對教學大綱中的主題與人物感興趣。

詹姆斯說,調查發現男校的學生特別喜愛寫詩,因為他們投入享受「詩句中的內在結構」。

研究人員說,男孩普遍有較佳的空間能力與更敏銳的眼光,同時個性更衝動與熱愛體能活動,這種情況透過「實際接觸」能夠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他們需要獲得親自動手實作的課程,同時在課堂中隨意走動的情況不該被視為擾亂課堂秩序,因為這會讓男學生更能專注。詹姆斯於報告中指出:「男女合校的男學生容易視古典音樂為女性化的表徵。他們傾向專注於暴力與性別歧視兩大主題。」

在媒體形塑下,女孩易認為男性在情感經營上頭應「十足的熟練」與「掌有主控權」,男女合校容易強化這種刻板認知。

單一性別的教育則幫助男孩建立自主的價值觀,不易受制於外界的既定形象行事。報告中說:「但在現今普遍男女合校的性別氛圍下,男孩於真正完全理解何謂男子氣概前,被迫使要表現的像個漢子」。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鄭沛揚台北報導】

 

學校與家庭的教育功能歸屬,長期以來廣受討論。千代文教基金會與實踐家政文教基金會1日共同公佈調查,發現台灣家庭面臨外遇與親子互動危機,教育功能成為未來家庭最大隱憂。實踐家政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澄枝呼籲家長,每天至少花5分鐘關心孩子,讓家庭教育功能得以彰顯。

家庭教育功能低落

調查以電訪方式進行,對象鎖定20歲以上已婚民眾,10天內共完成1,076份有效問卷。根據調查結果,有20%孩子在睡前看不到父母,22%孩子不與父母互動有趣的是,有98.6%家長認為自己小孩的「品格好」。千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潘莉華憂心,近半數父母與孩子接觸時間極少,怎麼能斷定孩子「品格好」?因此孩子犯錯被抓、父母接獲通知不敢置信的戲碼,才會一再上演。

潘莉華並提到,雖然近半數家長缺乏時間與孩子互動,在家庭教育功能低落的情形下,卻也對學校教育也抱持「不信任」態度,認為學校教育只重成績,忽略品德教育。潘莉華認為這是品德教育的盲點,她希望政府應多著重品德教育,加強師資培訓,減輕家長憂慮;而父母也要重新省思親子定位,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父母外遇 誤導孩子

根據調查,有16%民眾懷疑另一半有外遇。千代文教基金會研究部主任胡正文推估,全台約有72萬戶家庭有「外遇風暴」,她認為外遇不僅是成人間的感情糾紛,也會無形潛移默化下一代觀念,「是不是第三者比較吃香?」「是不是男生外遇是合理的?」,將會改變整個社會風氣。

現今社會價值觀面臨強烈衝擊,胡正文推估,未來婚姻失衡關係將會日趨嚴重。從調查中發現,年輕世代有意願未婚生子、或是婚後不生育比例大幅提高,也有16%民眾認為婚姻關係只是「定期契約」,顯示傳統「從一而終」的觀念並不全然適用現代社會;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伴侶,70%民眾願意選擇現在的另一半。她強烈肯定穩定家庭是社會的基礎,而數據代表7成民眾「願意」穩定家庭。

胡正文建議,物質不只是婚姻、家庭唯一考量。家庭是整個社會價值觀縮影,改變社會風氣不能單從學校教育著手,家庭教育同樣重要。她希望調查能幫助民眾找出家庭不穩因素,夫妻、親子間能好好溝通,維持家庭和諧,進而將社會風氣導向良善。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鄭沛揚台北報導】

「叫獨立書店太沉重,我們只是有個性的書店。」《兩人出品。下北&#27810世代》的羅喬偉笑著說。1日台港獨立書店負責人齊聚一堂,大談商業風潮下,獨立書店如何提供讀者不同選擇。

重人脈 讀者更緊密

香港庫布里克的Amanda表示,獨立書店應該走出自己的特色。她們的宗旨是「選好的,但不必選最新或最暢銷的」,希望書籍帶給讀者好的影響力

最初庫布里克出版同志書,被外界質疑是否成為書店未來走向。Amanda說,庫布里克只希望出好書,不會侷限作品類型。而這樣的經營策略成功殺出一條血路,庫布里克甚至突破香港版圖,遠赴北京設點,在慘澹經營的獨立書店中相當少見。

庫布里克認為人際關係是實體書店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她們每月會舉辦音樂會、詩的聚會,讓讀者彼此互動。為了提供深度探討,庫布里克開辦合作學堂,讓有啟發的人盡情分享讀後感。Amanda大笑,雖然香港租金很貴,書又不是民生必需品,但想把庫布里克塑造成小眾的文化集散地、創新的創意平台,讓一切成為可能。

環境差 政府該幫忙

台灣小小書房的沙沙貓認為,獨立書店是協助獨立出版者實現夢想的重要據點,讓民眾感受非主流媒體的文化多樣式。但她話鋒一轉,認為台灣資本產業畸形,間接打壓發展空間。沙沙貓坦言,即使小小書房被外界視為「經營成功」的獨立書房,卻依然年年虧損,「而且看不到停損點」。

當網路書店將價格壓到幾乎沒有利潤,實體店面如何競爭?」曾經在誠品書店服務過的沙沙貓明白折扣戰打不贏大盤通路,因此積極將小小書房轉型,迴避折扣競爭,改採會員卡制度。沙沙貓無奈:「獨立書店需要做到這麼辛苦嗎?」

雖然大環境不佳,但沙沙貓自問:「台灣需要什麼?」她認為書能連結人際情感,分享更多熱情,因此無法輕易放棄小小書房。現今許多社區獨立書店紛紛消失,但台灣出版指標始終雄據兩岸四地之首,在政府大力提倡閱讀習慣的同時,是否該好好檢視台灣出版業、書商業所面臨的困境?

想開店 先做好準備

突發奇想在淡水河旁開有河書店的686,則奉勸有意進軍獨立書店的人「不能莽撞」。686表示,雖然開店是他突發奇想,但也遠赴港澳觀摩國外獨立書店,先有初步經驗,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686還警告:「有方法並不保證一路順利。」在獨立書店年年虧損的情形下,他只有給民眾一顆閱讀種子的心願,並期待它快快發芽。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環保教育不能紙上談兵,校園裡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每一項工程,都能作為生態教育的場域。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裡的台北市湖山國小,就是以這樣的經營理念,打造北市唯一一座「體制內的森林小學」。

教室延伸到室外

創校60年至今,全校只有6個班級的湖山國小,雖然位於北投山區,但校園裡有8成以上學生來自都市。為了培養外地來的學生對這裡的土地產生感情,在校長何怡君與學校老師家長合力推動下,學校內建置了一座「湖山染工坊」。

何怡君解釋,19世紀時的台灣,是以稻米、甘蔗及名為「大菁」的藍草作為3大出口經濟作物。當時聞名的「三峽染」,就是從陽明山北投一帶栽種原料作物,運到三峽加工染布。直到德國工業染料興起後,藍染才逐漸沒落。

民國93年起推動的湖山染工坊,從一開始在校舍附近栽種30棵幼苗至今,湖山國小每年約可生產3百斤的藍染原料。老師除了在課堂上帶領學生認識藍染的歷史背景,學習空間也延伸到教室外,讓學生在校園採收藍菁、學習染布過程。每年畢業生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替自己手染一件T-shirt作為紀念。

讓孩子參與永續校園

何怡君表示,人類來到世界上,是向大自然借用土地一段時間,因此人類應該善盡保護這塊土地的責任。曾經有校友回憶,當年到湖山國小上學,每天一定要帶著釣竿,因為學校的溪流裡總是有魚。何怡君這才發現,原來校園東側的乾涸排水溝,其實原本是溪流。

為了將溪流回復成當年的樣貌,透過教育部永續校園方案推動,湖山國小利用暑假期間進行復育工程。一般校園裡有工程進行時,學生多半會有抱怨;然而湖山國小反向思考,邀請小朋友一起參與,提出創意想法與工程結合,甚至一起幫忙用黏土鋪在河道上作為防水層。

何怡君笑著說,到現在防水層裡還留著許多學生在鋪黏土時,不小心留在土層裡的鞋子。

因為有了參與,所以他們懂得愛惜。」何怡君強調,校園作為生態教育最佳的場域,就是要讓校園裡的每一個部分都能讓學生參與,才能從中學習

開放民眾共享環境

學校綠化操場將PU跑道改為草皮的工程中,學生們失去了原本課後可以活動的場所,但因為校方不斷向學生報告工程進度,並解釋施工原因,讓學生對新的操場有了期待,完工後甚至受訓成為小小解說員,向家人介紹這座引進雨水和溪水灌溉而成的環保草皮操場。

除了染工坊、草皮跑道外,校園內還設置了溫泉體驗教學區,除平日搭配課程運用外,假日也開放給民眾遊憩。何怡君表示,因為有了資源的注入,湖山國小的學生夏天可以在溪邊玩水、冬天可以在溫泉泡腳。因此她也希望能將溪山國小的生態校園環境開放,讓更多學生體驗共享。

目前規劃辦理的一日遊學課程,便是由湖山老師導覽,結合校園特色藍染及社區古厝等景點,讓更多學童認識這座生態校園。何怡君表示:「你永遠不會知道孩子和環境會產生什麼樣的互動。」未來湖山將陸續建置太陽能、水力發電教學區,期待能從校園中落實節能減碳教育。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享壽91歲 「麥田捕手」沙林傑辭世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
2010.01.30 04:14 am
 
被視為20世紀美國文學代表的傳奇小說家沙林傑,27日於隱居50多年的新罕布夏州自宅去世,享壽91。圖為他1951年30出頭時的照片,右方是他當年出版的代表作《麥田捕手》,以及53年出版的作品《9個故事》。
美聯社

被視為20世紀美國代表性作家的傳奇小說家沙林傑(J.D. Salinger),27日於隱居50多年的新罕布夏州科自宅去世,享壽91。

沙林傑以1951年出版的小說《麥田捕手》(The Catcher in the Rye )享譽全球,成為美國叛逆青年的必讀書籍,也是世界各國學英語的高中生和大學新生的基本讀物。這部經典影響無數讀者,至今每年仍賣出25萬本,全球總計已銷售超過6500萬本。

出版經紀商哈洛德.歐柏公司表示,沙林傑壽終正寢,「臨終並無痛苦」,他一向硬朗,但新年後健康急遽惡化。

沙林傑1919年出生於紐約曼哈坦,父親是猶太富商,母親是蘇格蘭-愛爾蘭人。高中開始創作短篇小說,1940年代開始在包括《紐約客》在內的雜誌和報刊上發表過許多短篇小說。1942年入伍,1944年參與法國諾曼地登陸。

《麥田捕手》以第一人稱敘述方式描寫主角霍爾頓(Holdern Caulfield)的疏離感、無辜、無助和叛逆,靈活運用貼近青少年的語彙,深刻傳達二戰後美國青少年焦慮不安、扭曲和叛逆的心境,並探討善良青少年與 墮落成年人之間不公平的對抗或競爭,間接導致「代溝」觀念的產生。

《麥田捕手》譯成各種語文,引起全世界青少年共鳴,霍爾頓成為二戰後苦悶年輕人的代名詞。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親自重譯,2003年出版時在日本大為轟動。

沙林傑因此書成為年輕人的偶像,卻無法適應成名後各界的關注和打擾,1953年突然移居新罕布夏州小鎮科尼希(Cornish),過起鄉間隱居生活。

此後除了53年的《9個故事》、61年的《Franny and Zooey》和65年的中篇小說選集外,再無新作問世。

沙林傑討厭和媒體打交道,最後受訪是74年接受紐約時報電話訪問,當時已有近20年沒有接受媒體訪問,但表示仍寫作不輟。鄰居說沙林傑多年前曾透露,他至少寫了15本書卻未出版,鎖在家中保險箱,這些作品已引起出版界高度興趣。

在過去幾十年中沙林傑曾多次提出侵權訴訟,但自己從未在法庭上露面。他拒絕授權把他的小說拍成電影,去年並提訟成功阻止一本看似《麥田捕手》續集的書出版。

沙林傑35歲時和19歲的克萊兒·道格拉斯結婚,生了兩個孩子,1967年離婚。他最後30年一直和考琳·歐尼爾同居,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


【2010/01/30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學反覆臨摹 梵谷超用功
【聯合報╱賴素鈴】
2010.02.01 05:37 am
 
梵谷一八八一年的素描「雅各‧梅爾之女」,和他平常的畫風很不一樣。
圖/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提供

梵谷一八八一年七月這幅素描「雅各‧梅爾之女」,和他平常的畫風很不一樣,因為這是他臨摹巴爾格素描本中的霍爾班畫作。

梵谷廿七歲才立志當畫家,完全靠自學成家。他自學非常有系統,按部就班;十九世紀法國畫家巴爾格編著的素描本,是他勤做功課的教科書。

一八八○年夏天,梵谷決定發憤練畫,寫信到古伯畫廊海牙分公司,向以前當畫商時的上司借巴爾格編著的「學院術科準備炭筆寫生練習」、「素描畫法」等書,蒂斯提格還寄了幾本有關透視法與解剖學的書給他。

梵谷把書裡的範本畫了好幾回,比藝術科班的學生還認真得多!僅僅兩星期,他就把「炭筆練習」書中六十幅範本都畫了一次,後來在那年又至少重複畫過三次。

看起來很笨的方法,其實是練工夫、打底子。「仔細地學習並反覆臨摹巴爾格的炭筆練習,讓我對人物素描有更清楚的認識。我學會測量、觀看、尋找整體輪廓。」

這幅「雅各‧梅爾之女」,原作是霍爾班以Basel市長女兒安娜‧梅爾為模特兒所畫的彩色素描。梵谷先以鉛筆打底,再用沾水墨勾勒線條,看起來有蝕刻版畫的效果。梵谷唯獨臉部畫得完全不像原作,而是他自己喜歡的樣子,帶有粗獷質樸的表情。

※延伸閱讀》
‧臨摹米勒 梵谷向偶像致敬
‧看懂梵谷/信紙藏畫技 牛奶潑素描
‧愛上妓女 梵谷畫出動人母子

【2010/02/01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家走進電影 愛欲糾結、熱情不熄
【聯合報╱本報記者周美惠】
2010.01.31 05:06 am
 

藝術大師激昂的生命力,無比的藝術狂熱,常讓他們成為電影的主人翁。以藝術家之名,電影中的藝術家身影,究竟傳達出什麼訊息?

電影「哥雅畫作下的少女」(Goya's ghosts),原文片名的直譯是「哥雅的幽靈」。西班牙藝術大師哥雅筆下的天使模特兒伊妮絲,被宗教法庭誣陷為異教徒入獄,又遭羅倫佐修士玷汙生女、發 瘋,其間歷經西班牙、法國與英國的戰亂紛擾,確為哥雅時代的真實寫照,但片中主軸環繞在伊妮絲與羅倫佐的愛欲糾結,哥雅如關鍵配角。

兩面畫家哥雅 見證卑微

「哥雅畫作下的女孩」以哥雅筆下的天使模特兒伊妮絲悲劇性的一生為主軸。
圖/聯影公司提供

此片導演是曾經以「阿瑪迪斯」等片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米洛斯‧福曼(Milos Forman)。相較於「阿瑪迪斯」精準刻畫音樂神童莫扎特的恃才傲物與頑童性格;既為宮廷服務,同時也批判社會的「兩面畫家」哥雅,原是善於窺探人心黑 暗面的大師,但在片中退位為18世紀黑暗社會的卑微見證者,對其內心的刻畫顯得浮淺。片中出現的許多油畫,明顯並非出自哥雅之筆,也是個缺憾。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靈犀相通

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裡,維梅爾(右)為女主角葛里葉穿耳洞,象徵破處為兩人曖昧情愫更上層樓。
圖/聯影公司提供

荷蘭17世紀名畫家維梅爾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中少女水靈眼神、側身回眸、似笑還嗔的神情,引發無限猜測,但維梅爾慣用的模特兒皆佚名,她的身世成謎。

以崔西雪佛蘭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虛構少女葛里葉,化身維梅爾的女僕,與畫家善妒的妻子、精於算計的岳母兼經紀人,構成緊繃的四角關 係,終以靈犀相通卻壓抑未成的愛情殘局收場。片中從女性的角度仰望心儀偶像,考究維梅爾畫作多在室內,且常使用暗箱(即相機的雛型)輔助,以加強視覺的客 觀效果,光線氛圍掌握精準,再加上多幅維梅爾名畫與場景的鋪陳,甚具說服力。但此片著重女性情欲的書寫,大畫家也只是配角。

一代畫家卡拉瓦喬 仔細考究

對喜愛名畫的觀眾而言,觀賞義大利性格男星亞力希歐波尼主演的「一代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應當很過癮。文藝復興晚期的藝術大師卡拉瓦喬 生於16世紀末的義大利,他性格暴戾,放浪行骸,不僅以娼妓菲麗黛、蓮娜當聖女像、聖母像的模特兒,還為了她們與仇敵對決,不得不出走熱那亞,最終客死他 鄉,得年僅37歲。

片中對藝術史相當考究,藉由卡拉瓦喬與男妓、與菲麗黛、蓮娜的邂逅,一一帶出「遭蜥蜴咬噬的男孩」、「水果籃」、「猶滴斬荷羅斐納之首」等名畫,並以戲劇化的神來之光,拍出「聖馬太蒙召」那道奇妙的光束,而以「基督的誕生」和「笞刑」等收尾。

天使與惡魔化身 現世逼真

本片對卡拉瓦喬時代,大量農民迫於瘟疫和飢荒流落羅馬,教士與娼妓雲集、宗教迫害與私刑之慘烈,有赤裸裸的描敘。如同「天使與惡魔化身」的卡拉瓦喬,身處 這個「性、暴力與上帝」之都,以充滿戲劇張力、明暗對比強烈的手法創作,表面上描繪遠古的聖經故事,實則展現逼真的現世存在感。

「畢卡索與莫迪利亞尼」(Modigliani)以抑鬱不得志的詩人畫家莫迪利亞尼為藍本,原來的片名和主角都是莫迪利亞尼,中文譯名顯有市場考量。片中 雖有莫迪利亞尼與畢卡索競藝的插曲,但主旋律擺在莫迪利亞尼與珍妮倍受阻撓的愛情,珍妮的角色甚至比莫迪利亞尼更搶戲,而莫迪利亞尼則流於酒精、大麻與女 人的放蕩藝術家刻板形象,看不到他創作靈魂之所在,畢卡索更被貶為滿腦「藝術生意經」的俗夫,已與藝術史漸行漸遠了。

【2010/01/31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言堂/天真的力量──惡之華在樂生
【聯合報╱鴻鴻】
2010.01.31 05:06 am
 

跨年之際看了「黃蝶南天舞踏團」在樂生院演出的「惡之華」,讓我相當振奮。「惡之華」在沒有語言表演的情況下,扎實地與現實對話,並以獨特的形式,撼動觀眾的心靈。

「惡之華」選擇在被捷運工程開掘到僅剩一隅的樂生院演出,遠道而來的觀眾,還必須經歷漫長的替代道路,才能抵達院區。浮上心頭立即是,院區老人在沒有便橋的情況下,代步車要滾多久才能進出?上山的過程,其實戲已經開始了。

來自日本的秦Kanoko在台灣創作十年,她不是第一次在樂生院表演,然而在禮堂被拆除的情況下,這次只能在山頂的納骨塔旁搭帳篷演出,卻反因此有了更大 的表現空間。「惡之華」的舞台上是紙紮的樓房,全身塗白的舞者(四位台灣舞者、加上秦Kanoko)踩著內八的蟹步,扭曲著身軀與手勢,舞踏的抽象程式、 卻成了樂生院病患殘缺身體的寫實表徵。

秦Kanoko對於場景、造型、音樂與肢體的想像出人意表,卻多源自台灣庶民生活(如廟會、喪葬)中豐富的演藝與儀式。舞者不斷換裝,造型極富創意,美得 令人屏息:時而是典雅的蠅蛾,時而是放浪的鋼管女郎,時而如孩童般跌跌撞撞,時而幻化成黑暗中的火球,在倒吊、狂舞、或幾乎靜止的極度緩慢中,趨近體能的 極限。

然而她們的表情每每凝固在某種極端的情緒上:愉悅、嫵媚、悲哀、猙獰、或似夢非夢、似笑非笑。在這樣的場域,我忽然明白了這些面具般的表情為何如此有力──無論角色是猥褻或聖潔、蒼老或稚拙,他們的眼神都流露一股天真,正是這種天真,澄澈地對映出世道的偽與惡。

最後一段個人表演,尤其令人動容。秦Kanoko衣著襤褸,舉酒祝客,與觀眾同杯共飲。在酩醺中,笑對空中不斷招呼,彷彿納骨塔中的亡魂果真一一移駕降 臨。觀眾與亡者共處一室,卻毫不恐怖,反而十分溫馨。她顛躓起舞,在黃思農盪氣迴腸的現場演奏中,帳篷的屋頂和背幕被拆解,滿台的紙紮房舍在烈火中熊熊燒 盡,煙散入夜空。

觀賞舞踏當是很多人的震撼經驗──白虎社怪誕癲狂的形體、山海塾純淨凌厲的美感、大野一雄蒼涼優雅的浪漫……。然而,舞踏探索的是內心裡遙遠的某個無名角落,還是與現實有直接的連結?黃蝶南天的「惡之華」,給了一個明確的解答。

樂生事件反映的國家威權與邊緣弱勢的荒謬角力,彷彿早已被整個社會棄置。幸而還有不遠千里而來的秦Kanoko,和一群共同創作的藝術志工,為我們銘記下 這時代的傷痕。這行為本身,即呈現了天真所具有的能量。當前台灣的文創產業口號震天價響,大家努力在追求卓越產值、或為盛大慶典熱舞歡歌。我們還會想起, 藝術何以值得存在嗎?

(本文作者為詩人、劇場導演)

【2010/01/31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凱達人體炸彈 炸藥縫進胸、臀…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報導】
2010.02.01 03:35 pm
     

 路透

恐怖分子向來將炸藥藏在手提袋、鞋子或內衣中,以躲避外人察覺。現在,凱達恐怖分子甚至打算將炸藥置入體內,化身成「人體炸彈客」(body bombers),讓掃描器都無法發現其攻擊意圖。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軍情五處(MI5,英國負責國內反間諜、反恐怖的情報部門)發現,凱達正策劃用手術將炸彈裝入人體,簡稱「手術炸彈」(surgical bombs)。

根據了解,軍情五處透過監視阿拉伯網路聊天室,察覺到這項新的威脅。安全單位認為,各機場紛紛引進人體掃瞄器,促使凱達組織予以反制。

消息來源指出,男性炸彈客可把炸藥「縫入」盲腸附近或臀部內,女性則可放入胸部,就像隆乳填充物一樣。

專家表示,像「季戊四醇四硝酸酯」(PETN)這樣的炸藥,可先裝入小塑膠袋中,再透過手術放進炸彈客體內,手術的切口可當成一般手術傷口縫合起來,等它自行癒合。

專家說,8盎司(226.8公克)的「季戊四醇四硝酸酯」即可貫穿5吋(12.7公分)的裝甲,更可輕易在飛機上炸出一個大洞。

安全人士指出,炸彈客只要利用針筒,把「三過氧化三丙酮」(TATP )注入裝有炸藥的小塑膠袋,即可引爆。

※延伸閱讀》
凱達承認炸機 「炸彈客還很多!」
凱達指使 針筒加工 炸藥縫內褲
20神學士炸彈客 轟阿富汗部會

【2010/02/01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新預算122兆 刪除返月等120項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2010.02.01 05:03 am
 

美國總統歐巴馬預定1日向美國國會提出總額3.8兆美元(約122兆台幣)的2011會計年度總預算案。該預算案將增列6%的教育及民間研究計畫經費,並為部分財政拮据的州政府挹注250億美元。

 

新會計年度從10月1日開始, 歐巴馬預告將凍結某些內政開支,使得預算編列呈現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局面。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科學基金會、聯邦能源部、全國人口統計局的經費將予增加。

陸軍工兵署的部分公共工程及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重返月球計畫經費則刪除。規模精簡或逕予取消的政府施政計畫共120項,預算不受影響的部分包括國家安全暨國防計畫、退伍軍人安養計畫、聯邦醫療保險、聯邦醫療補助計畫、社會安全福利等。

歐巴馬政府試圖將部分國內施政項目至2013年為止的年度總預算,維持在每年平均4470億美元,使新會計年度省下200億美元。部分國內施政預算凍結3年估計可於未來10年省下2500億美元,前提是,國內施政項目的總開支增幅小於通膨率。

自由派人士與部分經濟學者認為,在美國亟需更多振興經費之際,歐巴馬政府不應刪減開支。

共和黨人則認為,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已達二次大戰以來最高紀錄的1.4兆美元,節餘的預算有如杯水車薪。

歐巴馬則強調前任布希留給他1.3兆美元的聯邦赤字。

歐巴馬30日發表每周例行演說時,說明在短期振興經濟與長期降低赤字之間求取平衡的挑戰。他指出:「在致力創造就業機會的同時,我們必須設法控制累積已久的預算赤字。龐大的赤字不僅會使我們的子孫背負重擔,更會危及當前的復甦。」

歐巴馬去年提議終止或刪減的施政項目一共121個,試圖一年節省170億美元,但是國會只通過部分提議。

※延伸閱讀》
‧美將拍賣國債 金額高達1180億美元
‧歐巴馬提凍結支出 協助中產階級
‧健改過關 參院送歐巴馬耶誕大禮
‧拚就業 美砸1,550億美元

【2010/02/01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ASA下一太空船 監視太陽威脅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
2010.02.01 05:15 am
 
美國太空總署計畫揭開太陽的神秘面紗。
(法新社)

倫敦泰晤士報報導,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將於2月9日後將「太陽動態觀測站」(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太空船送上軌道,展開企圖心強烈的觀測太陽活動任務,以期能預測「太陽氣象」變化對地球的威脅。

 

太陽動態觀測站太空船將停留在軌道上五年,試圖找出太陽極端活動的原因,像是太陽黑子、太陽風和日暈。

科學家早就注意到太陽的極端活動可能產生具有危險的X光、帶電粒子和磁場變化,干擾地球上人類的供電、通訊訊號和飛航系統。

科學家想藉由了解這些太陽現象是如何產生的,以準確預測「太陽氣象」,提供對太陽威脅的早期警報。

太空船將在距地球3萬5888公里的軌道上運行,將觀測太陽紫外線強度變化,繪出磁場,並拍攝太陽表面和大氣層的照片。

專家把這項任務比喻成「巨大顯微鏡」,將捕捉太陽外部活動的所有細微變化,其傳回地球的畫面將比高畫質電視清晰十倍。每張影像都有1600萬畫素,每天傳回地球的資料數量相當於從一天從網路下載50萬首歌曲。

參與這項任務的芭芭拉.湯普森說:「這是NASA第一個氣象任務,目的是找出可能對地球和地球附近造成影響的所有太陽活動。」

太陽地磁風暴和太空氣象的劇烈變化曾對地球造成幾次明顯災害。1989年3月13日,地磁風暴震波通過加拿大的Hydro-Quebec電力公司輸電系統,造成美加地區數百萬人斷電逾九小時。五年後,地磁風暴使加拿大兩枚衛星和國際通訊衛星Intelsat-k暫時失去功能。

史上最強的太陽風暴發生在1859年9月1日,這場「超級風暴」造成歐洲和北美的電報系統失靈。

當時太陽風暴產生極光,原本只有北極和南極看得到的極光,竟在古巴、墨西哥和義大利看得到。

當時加州洛磯山脈的極光太強,淘金客竟然以為是日出,開始準備早餐。

※延伸閱讀》
‧NASA太空裝 穿上就可飛
‧哈伯望遠鏡 發現130億年前古星系
‧美太空望遠鏡 發現5行星
‧2012世界末日? NASA罕見駁斥

【2010/02/01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的島:曾文水庫SOS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陳添寶、陳忠峰;剪輯:陳忠峰

   每年的十一月到四月,原本就是南部的枯水期,莫拉克風災的侵襲,更加速了缺水的隱憂,讓南部水庫陷入一片乾渴……

 滿地的淤泥和漂流木,佈滿曾文溪河床上游,只能用遍地狼藉來形容,走近來看,漫無邊際的漂流木,讓人心頭一驚,這要什麼時候才能夠清得完呢?

 再往上走,大量的淤沙佔據了河床,南區水資源局預估,淤砂量有二十萬立方公尺,一月底將會出動國軍幫忙清淤。更讓人頭痛的是在庫區,水底的淤泥高達九千萬立方公尺,讓曾文水庫的蓄水量不到四成,曾文水庫是全台灣最大的水庫,也是南部重要的水源,它的淤積也等同宣告,南部水資源陷入危機。

 雖然水利署規劃排砂工程來處理底部的淤泥,但工程需要時間,馬上要面臨的是,嘉南平原一期稻作,兩億三千萬噸的用水需求,在供水吃緊的情況下,嘉南農田水利會決定休耕一期稻作,把農業用水移給嘉南灌區的民生和工業用水。

 以往一期稻作,因為氣候的關係比較少病蟲害,因此收成好,這一次的缺水,讓嘉南平原損失的產值也很高,為了彌補農民的損失,政府從原本一公頃六萬元的休耕補助,計畫提高到八萬元,但難以估算的,還有周邊的農損,像是原本在台南官田一帶,替人代耕的阿斌,意外地休耕就讓他今年找不到地可以承租,阿斌估算,地主一分地就可以領到八千元補助,遠遠超過他所承租的金額。他擔心此例一開,更加速農田的荒廢情形,讓台灣的糧食問題產生危機。

 其實缺水影響的不只有農民,也傷害生態,因為水稻田還扮演涵養水源和溼地的功能,嘉南平原一萬九千公頃的良田在休耕之後,就無法擔任這樣的任務。

 休耕畢竟只是應急,想要徹底解決缺水危機,就得找出問題根源,我們搭船查看曾文水庫的四周,到處都能看到裸露的山壁。船舶駕駛黃大哥擔心下方會有淤沙造成擱淺,不敢太過靠近,以往的水位都能到達綠樹生長的地方,現在大半個岩壁露了出來,比較淺的地方,都能看到高高的淤泥。

 大量的淤沙,主要來自山頭的崩塌,我們從空中看水庫的全貌,更能感受到曾文水庫在大喊救命。再往上就是曾文水庫的集水區,自八八風災過後,整個山區剝落得亂七八糟,以往翠綠原始的山林已不復見,崩落的土沙堆積在上游形成沙洲,成為名副其實的沙河。

 大面積崩塌,親臨現場更是觸目驚心,我們沿著嘉129線前進,來到阿里山鄉的新美村,這裡也是曾文水庫的集水區,目前林務局用灑播種子的作法來穩定崩塌地,不過,如果持續乾旱的話,小苗的生長情況就不樂觀。讓人憂心,下一次的豪雨侵襲,都有可能會再釀災。

 嘉義的阿里山鄉,是曾文水庫主要的集水區,不當的公路開發和經濟作物的開墾,讓它傷痕累累,豪雨則是加深歷史傷口的嚴重性。

 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許多專家也預測,缺水的議題將持續發燒,水資源的分配,就顯得更加重要,而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和民生用水,到底該怎麼分配才合理,犧牲了農業用水的背後,會不會喪失了更多無形的代價?這些都是需要我們仔細去思考的。

 因為缺水,也有人重提開發水庫的想法,但我們從曾文水庫的案例來看,建水庫是否真能解決缺水的難題,台灣水庫目前所需要面對的,除了徹底清淤之外,更重要的還有集水區的整治,如果不能根除集水區的崩塌狀況,曾文水庫的悲劇將有可能會再度發生。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譯自2010年1月27日,ENS敘利亞,大馬士革報導;王茹涵編譯;蔡麗伶審校


持續三年多的嚴重缺雨已造成敘利亞東北部農業受損。當地居民說,由於缺乏替代的經濟來源且政府反映失當,使得災情仍在惡化。


住在卡米什利(Qamishli)鎮附近村莊的農業工程師哈邁德薩利姆表示,當地人的生活條件很差。他說,大部分的同村村民都搬到大馬士革或其他大城市,以尋找新的收入來源。許多人最後從事艱辛的勞務工作。

他說:「有些人靠著在敘利亞和伊拉克間 走私香煙和電器維生,有時販運羊隻和柴油;婦女則養雞、販賣雞蛋為生。」
目前許多東北部的村莊呈現半荒蕪狀態,許多學校已廢校,房屋和土地也被遺棄。


長久以來,多條河流經的東北三省有著敘利亞最肥沃的農田,孕育著小麥、棉花、蔬菜和水果。觀察家認為,乾旱加上不良的灌溉方法,已導致當地居民陷於貧困和流離失所

根據敘利亞政府和聯合國的評估,約有130萬人受旱災影響,其中80萬人幾乎失去他們所有的生計,面臨極困苦的生活。


2009年8月,敘利亞政府和國際援助組織發出警報,並發起一項緊急計劃,以避免該地區的人道災難並協助抗旱。


這項因應計劃嘗試爭取5290萬美元,到2010年中期可對農民提供糧援、種子和動物飼料,希望屆時新作物將有助於增強糧食安全


但是,這份急需的資金似乎姍姍來遲。去年媒體報導,聯合國難以為敘利亞旱災災民募資,是肇因於該國與其他國家緊張的外交關係。

該計劃有一部分,是由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直到下個收穫季(即2010年7月)前,以2200萬美元預算,提供該地區食物。


該計畫預計有30萬東北部的居民可因此受惠。然而,目前募得的金額僅530萬美元,約預算的四分之一。資金來自澳洲、愛爾蘭、沙烏地阿拉伯、瑞典和聯合國中央資金。該計劃希望獲得更多來自歐盟和美國的資金。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錄自2010年1月30日公視新聞報導
八瑤部落一直都潛藏著走山的問題,早在八八水災之前,當地教會的廁所就已經滑落將近一層樓的高度。八瑤是滿州鄉唯一的原住民部落,但是因為滿洲鄉並不是原住民鄉鎮,所以長久以來居於弱勢,部落獲得的外界援助相當稀少。
八八水災之後,滿州鄉公所興建了擋土牆,暫時解決教會的危機,但是走山的問題依然存在,八瑤部落的民房,還是暴露在危機之中。
八八水災之後,八瑤部落未被劃入災區,在重建過程中又被忽略,教會牧師感嘆這裡不適合居住,應該考慮遷村,但是要遷往哪裡去,誰來給居民一個答案。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報2010年2月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呂苡榕報導


預計提供國光石化、中科二林園區、大城工業區水源的「大度攔河堰」,經2009年11月初審決議進入二階環評,環保署於週五(29)日召開「大度攔河堰工程計畫」範疇界定會議,討論替代方案與「範疇界定指引表」。由於攔河堰恐加劇濁水溪河床揚塵問題,決議未來應將健康風險納入審查範疇。

另環保團體質疑中區水資源局在程序上有問題,且替代方案應該由未來使用的開發單位自行負擔,不該在此次會議上討論。但主席堅持進行範疇界定,短短三個多小時內便完成第一次會議。


程序不正義 不宜進入二階
開發單位1月11日曾於彰化縣政府曾開過一場公開說明會,彰化環盟施月英質疑,「開發單位曾經表示要舉辦『很多場』公開說明會,如今只舉辦一場?」管線未來會經過9個鄉鎮,一場僅5位民眾參與的說明會,怎麼能讓所有民眾了解,因此程序上不該立刻進入二階。台灣生態學會顧問張豐年表示,「我希望我們是有程序正義的,我們不應該再容許這種程序不正義,今天就應該讓程序走完再審。」


不過環署綜計處技正張同婉表示,公開說明會後才能進入範疇界定,但並沒有規定說明會的數量,所以有開一場即可。且主席李錦地也認為,環保署一向是「不告不理」,開發單位有案進來環保署就審。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蔡雅瀅提出建議,如果中科三期(已裁定環評撤銷)、四期(強行闖關)都已經出問題了,為中科供水的大度攔河堰依環評法應合併審查。否則政府機關便宜行事,最後進入司法程序,環評被判決無效,不就是白忙一場?


種種程序問題一度阻擋會議,不過專家小組認為,光是大度攔河堰無法提供中科、大城及彰濱等工業區足夠水源,因此先審範疇界定指引表,增設備援引水方案仍保留,另闢會議審查。


水資源缺乏整合觀點  被開發商牽著鼻子走?
中部地區水資源長期以來被工業搶水,包括湖山水庫、集集攔河堰、「大安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輸水工程」,皆由政府剝奪水資源,提供科學園區用水。張豐年呼籲,水資源政策應先評估供給面,再決定有多少水資源容許開發。


然而例如中科四期先強行闖關,政府再幫忙找水,張豐年認為這是「被企業牽著鼻子走」。雖然大度攔河堰關係整個中部水資源調度,但範疇界定卻不斷被限縮在大度攔河堰單一工程範圍內,環評主席頻頻以「不是這個範圍」、「回到這個案子」為由限縮討論。


災害隱憂、負面效益多 環團主張撤案
攔河堰的開發會造成上游淤積下游淘空」,張豐年表示,這個問題集集攔河堰已經發生,大甲流域的石岡壩更嚴重,現在都是砂石淤積。彰化地區民生及工業用水每日約30萬公噸仰賴地下水,若再攔截河水,降低地下水補充,地層下陷問題會更加惡化。而攔河堰工程造成下游河床裸露,如濁水溪目前已出現沙塵暴,附近小學學童必須戴口罩上課,未來中部地區河川地沙漠化的情況令人擔憂。


由於揚塵問題嚴重,委員也特別強調需進行健康風險評估,提出十年內烏溪下游及大度堰下游,民眾呼吸道和眼睛疾病的相關資料,並分析未來增加的揚塵量,預測未來疾病盛行率增加的情況。


環團認為,河川開發應考量全球暖化可能帶來的極端氣候威脅。例如前年卡玫基颱風曾經造成烏溪流域一帶鄉鎮淹水,攔河堰將墊高河床,未來大雨更容易造成烏日一帶水患。
範疇界定會議上主席對環團提出的要求多數採納。環團質疑,環保署必須面臨政策壓力,是否為節省程序時間先稀釋程序上的困難,將未來開發問題留給開發單位?若真是如此消極對待民間意見,恐怕最後又是一場「政府、開發單位、民眾三輸」的結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譯魏世昌綜合報導】

沒有校規、沒有鐘聲、寬鬆的規定,卻讓學生的自律能力更強。泰國出現了所謂的「理想學校」(Dream School)的替代性職業學院。目標是教出富創意、具道德觀且真正「會思考」的學生,而非世俗的十項全能優秀生。


提倡自由思考
曼尼頓(Boon-anek Maneetham)是泰國小有名氣的課程教材企業家,累積多年職校、大學的教材設計基礎之後,他意識到教育不僅是工具,他想為年輕學子開創一條新的學習途徑,因此設立了「理想學校」,以迥異傳統的方法進行教學。


《曼谷郵報》報導,曼尼頓開辦的理想學校中,沒有任何規則,他強調「學生本身就是學習的主體」。在新生訓練上,他以一句話完整概括辦學理念:「歡迎來到自由國度!」


曼尼頓是清邁省西北工商學院(Payap Technology & Business College)與但卡拉幼稚園(Tonkla Kindergarten)二所學校的校長。他說,雖然擁有十足的自由,不過不代表學生可以為所欲為。他在二所學校都採用非傳統學習方式教育學生。去年創立的幼稚園,主要目是希望學生從小就不被僵化教育所束縛。


為了讓1千5百名學生不產生衝突,尊重自己與他人顯得相當重要。「這不是規則,而是學生與教師間自願的共同協議。」學生王威帕(Wanwipa Boonyasrimanont)說。


共同協議中包含「責任感」與「守時」二項原則。學生必須天天準時交作業。課程開始5分鐘後,學生無法進入課堂,如果遲到,學生將錯失每天早上的測驗,連帶影響學期成績。

每週三下午的學校集會,曼尼頓不難透過錄影監視系統讓那些偷吸菸的學生主動「自首」。身著T恤與牛仔褲的男學生,短暫與曼尼頓討論後,承認吸菸的學生必須在放學後留校數小時進行愛心服務。

對學生來說,每週三是一週裡最熱門的一天。他們可以穿著便服到校,而校長曼尼頓也會在這天與學生討論生活相關話題。校集會相當自由,學生可以自在地坐在看台區聆聽演講。


曼尼頓說,學生可以自由穿T恤、牛仔褲等便服,不過,緊身牛仔褲、細肩帶上衣仍會被禁止,因為有傷風化。他和學生談到吸菸與行車安全的方式很另類,他以輕鬆但充滿諷刺的口吻說:「如果想要在一場意外後住進醫院,就騎車不要戴安全帽,如果不想活得太久,就大肆享受吸菸。」

曼尼頓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在泰國渡過了大半人生,在美國拿到了工程學學位。他的企業一開始販售教學器材給泰國的職業學校與大學。他訝異地發現,有些職校畢業生居然不會打字,但這正是職業學校應該傳授的基本技能。


他發現,現在的老師著重把學生教得像名書生、強記課本的內容,但卻不教學生如何思考。曼尼頓將多數學校比喻成「毒害工廠」,學生被強制要求要服從、記誦課堂內容並且不許質疑教師對他們的要求。


校園外能學的更多
曼尼頓打算10年後退休。他自己從小就不是聰明的學生,上英文課幾乎完全聽不懂課堂內容。「我從來就不是個資質佳的學生;但在課堂外學了許多事物。」


「外頭的世界有太多東西可以學習了!」曼尼頓自1970年代早期,開始與為民主革命起身抗爭的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與國立法政大學(Thammasat)的政治激進學生相處,透過與行動主義者與偏遠地區的志工,他意識到獲得知識與學習資源之間的不平等。


他花了數年時間,鑽研一套與傳統教育相抗衡的學習方法。他認為,拘泥的傳統教育無法鼓勵學生思考,於是毅然決定創立體制外的職業學院。

體制外的學校不專攻培育十項全能的頂尖學生,而是具備正向思考、富責任感且勤奮的優質學生。此外,這些學生必須時時激盪出新想法來思考、學習與改善自己。曼尼頓創立的這所學校被泰國大學評鑑機構「國家教育標準與品質評估局」列為泰國最好的一所學校。

很少人的工作真正與大學所學相符,他指出,為了在未來成功,批判的心智是必要的。被僵化知識所武裝的人,最終只會成為被奴役的人。世局不停變化,科技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知識應是傾聽、理解、想像與批判思維的結果。


近年來,泰國出現越來越多大專院校,意味著大學畢業生與研究生將在就業市場廝殺競爭。曼尼頓的女兒剛在美國完成高中學業,卻放棄進入大學,但他對此並不介意。「學位或許很重要,但絕非人生首要之務。」他認為,人們太容易侷限於舊有的知識,應該勇於嘗試突破窠臼。否則,就算學歷再高,也無法自由思考。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譯成怡夏整理報導】

一項研究顯示,比起山區的物種,熱帶低地的野生生物、紅樹林和沙漠地區的物種,在氣候變遷下面臨更大風險。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一項由卡內基學院、史丹佛大學、加州科學院以及柏克萊大學科學家共同進行的研究,結合了當前資訊與對未來氣候的預測,計算了世界各地動物因溫度上升而移動的速率。


這項強調上升溫度對動植物產生影響的新研究指出,在氣候暖化影響下,全球動物正加速遷出原棲地。只能在特定範圍溫度下生存的物種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將需要快速移動的能力。


氣候影響物種生存
美國卡內基學院全球生態系主任克利斯‧菲爾德說:「氣候變遷估計會直接和動植物的生存產生關聯」。


研究發現,山區的溫度改變速率最低,這也意味著這裡的動物不用移動到非常遠的地方就可以待在牠們自然棲地的溫度範疇當中。


然而,在較平坦的地區,如草原、紅樹林和沙漠地區,棲息動物必須進行規模大上許多的地理移位現象,才有辦法跟上其自然棲地原本的氣候型態。這些研究者也發現,當前大部分的保護區並沒有大到足以讓動物移位所需要的空間範圍。


加州科學院應用生物多樣性資訊學中心主任西利‧哈米爾頓說:「這項資料最有力的觀點在於,在我們面臨全球氣候變遷,嘗試保育生物多樣性時,它讓我們可以去評估我們當前的保護區要如何進行調整」。

他補充說:「當我們觀察保護區的可居住時間,即當前氣候條件下,動物移出特定保護區所需的時間總量,我們發現,目前只有8%的保護區擁有超過1百年的可居住時間。假如我們想要改善這個數字,我們就需要同時降低我們的碳排放量,以及快速擴大並連結全球保護區網絡」。


這項研究發現,在熱帶和亞熱帶毬果森林的動物的移動速率最慢,一年大約需移動80公尺;而山區草原和灌木叢,即高海拔的草原和灌木叢所形成的生物群落,據估計每年是以110公尺的速度移動。

動植物須靠人類永續
全球暖化預計會快速掃盪居住在較為平坦的地區的動物,如紅樹林沼澤地、草原與稀樹大草原等地,動物遷出的速度高達每年1公里。簡單來說,全球動物的平均移動速率為每年420公尺,這項結果公佈在《自然》期刊中。


然而,科學家指出,在氣候變遷移動速率較低地區的野生動植物也不必然受到較好的保護。如闊葉樹林這樣的棲地通常小又分散,讓物種更難遷移。


科學家強調,這份研究檢驗的是氣候區的移動,而非物種的移動,這代表了很難預測個別樹木、昆蟲和動物遭受到何種衝擊。某些物種對於變化的溫度比起別的物種更能承受,而物種的移動很難追蹤。

儘管估計在上一個冰河時期結束後,樹木以每年大約1公里的速度向變暖的歐洲北方移動,但這可能透過休眠的種子重新發芽來完成,否則它們別無他法可以遷移到新的領土去。


科學家表示,全球暖化會導致溫度快速改變,全球幾乎1/3地區,都會見識到氣候變遷移動速率遠比任何人類外星移民計畫發展的速率來得快。

科學家表示,為讓物種永續生存,某些植物和動物可能必須透過人類的協助移植而生存下來,同時保護區的範圍也必須擴大與合併才行。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新世界第一:不生不婚

小中大
天下雜誌 更新日期:2010/02/01 14:48
文/藍佩嘉
 
台灣生育率已成全球倒數第一,三十五到四十歲女性未婚比例世界第二,結婚的社會壓力也登上世界第一,台灣人為何不生?女性為何不婚?

台灣的生育率已成為全球最低,去年出生登記人口只有十九萬人,平均育齡婦女一生只生一個小孩。這個世界第一,吸引了《華爾街日報》記者來台灣專題報導。為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像是滾毛線球一般,這裡一叢那裡一頭,糾結拉扯出台灣社會有關性別與婚姻的種種問題。

現象一  頂客族愈來愈多

對不同的人群來說,實有著不同的原因。首先,已婚族群不生的頂客族比例愈來愈高。有人說他們自私,有人說他們想得開。生兒育女的意義在現代社會已然 改變,養兒防老的工具功能幾乎不復存在,傳宗接代的規範壓力已然消解,召喚生產報國的愛國論述,也完全失去動員力量。生養小孩的意義,可以說純粹剩下核心 家庭為了實踐生命價值與尋求情感連結的目的。

相對於當父母的成就感,天平另一端是經濟成本的考量。台灣的薪資偏低、都會區房價偏高,造成家庭可支配所得偏低。許多人不生小孩是考量「養不起」,成本計算對不同階層的群體又有不同。

中產階級怕小孩輸在起跑點上,雙語幼稚園與安親班的費用比念大學還貴,勞工階級則要努力排隊才能進入公立的托兒所,盤算著請保母還是辭職比較划算。

台灣的職場文化是促成生育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僅平均工時長,更強調工作優先,生活與家庭都可犧牲的規範價值(還記得那個狗洗到一半也要去 工作的房屋仲介廣告?)。這樣的職場文化以男性養家者為員工的主要想像,假定小孩有母親在照顧,讓許多身陷其中的職業婦女「不敢生」,甚或,在工作的壓力 下,「生不出來」。
現象二  愈來愈多人不婚

台灣的新世界第一:不生不婚台灣的單身女性比例,三十歲到四十歲女性中,有三成以上的人口為未婚,三十五歲到四十歲女性中也有四分之一未婚,此比例高達世界第二,僅次於法國。

台灣女人不結婚,因為許多事情已經變了。女性受高等教育比例已超過男性,伴隨而來的是女性勞動參與率提高,女人能維持經濟獨立。台灣女人對婚姻的想 法與期待也在改變。她們期待建立在溝通、分享與平等的親密關係,她們期待配偶分攤家務與育兒,沒有理想的伴侶關係,她們寧願不結婚。

然而,台灣女人不結婚,也正因為許多事情還沒有太大的改變。相關調查發現,多數台灣女性不是「選擇」或「決定」不結婚,而是沒有合適對象,結不成 婚。「上嫁下娶」、「男高女低」的傳統婚配文化,影響男人,也影響女人自己的擇偶標準,結果擠壓到高學歷、高成就、高年齡的女性的婚配機會。

我有回路過房屋仲介,看見櫃台上的小套房廣告,標題為「敗犬首選」,我大笑,很難想像有個三、四十歲的熟女,走進仲介,自信而優雅地說,「嗨,我是敗犬,我要看那間房。」
 
現象三  結婚壓力冠世界
對於台灣單身女性來說,結婚的社會壓力仍然不減,這是另一個台灣的世界第一。中研院社會變遷調查中,有這樣一個題目:「你是否認為不好的婚姻比 沒有結婚好?」已婚的受訪者中,有超過半數回答「是」,令人驚訝的是,未婚者也有近半數者如此回答,而且,不分男女都是如此,女性的比例甚至還稍高一點。 我的同事蘇國賢跨國比對同一調查後發現,台灣民眾認為不好的婚姻比沒有結婚好的人,其比例為全球最高,遠遠高過第二的菲律賓二七%。
生育其實未必要跟婚姻綁在一起,不婚者可能是偶然單身,但可以選擇當媽媽。在現有的法律與制度框架中,單身女性與同性伴侶仍然被排拒在親職的大門之外。

「人工生殖法」規定人工受孕等醫療技術僅適用於有婚姻關係的不孕者,剝奪了單身女性及同志當媽媽的權利。這是為什麼,求子心切的單身藝人藍心湄、白冰冰,要千里迢迢到國外借精生子。然而,旅遊與醫療費用的昂貴,讓經濟能力不足的單身女性與同志更形弱勢,連生都生不起。

領養途徑也有婚姻門檻。兒少福利機構多限定收養人必須是夫妻,即便是透過私人關係安排收養親友的小孩,也要透過法院裁定。

面對低生育率的人口挑戰,以及背後如毛線球纏繞的種種相關問題,政府能做什麼、該做什麼?要讓想生的人養得起、能夠勇敢地生,提供價格與品質都讓人 滿意放心的公共托育、創造制度誘因讓職場發展出對家庭更友善的文化,以及促成性別更平等的家庭與社會,才是治本之道。同時,也應讓想生的人都能夠享有充分 的生育與養育的權利,不論是在婚姻內或婚姻外。 

(作者為台大社會系副教授)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的「創造價值」是指,不論身處何種環境,都要找出生存的意義,充實自己,進而為別人的幸福貢獻力量。

                                                                                                                                                                                                 -- 節錄自《教育之光》池田大作,頁39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陸空三面包夾 台灣環境亮紅燈警訊

#本文節錄自http://www.dfun.com.tw/?p=22874

文/廖靜蕙、莫聞、許心欣、夏道緣 一月 12, 2010 加到書籤或轉寄 列印文章 249 views

面對未來:全民以「生活環境主義」立即行動 面對無可迴避的氣候挑戰

全民票選環境新聞 台灣國土令人擔憂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每年主辦的十大環境新聞回顧邁入第十年,依據該會追蹤十年來重大環境新聞發展,發現台灣國土遭受各領域程度不一的污染與破壞,在逐漸加劇、日益嚴苛的氣候變遷挑戰下,台灣國土的未來充滿未知數。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十年來台灣環境破壞以人為開發為主,有別於國際間已發展出氣候變遷對策,相較之下,台灣國土的處境令人擔憂。

20100111-100209-redalert.jpg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電信基金會及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10日上午召開「海陸空三面包夾十年環境警訊!」記者會,公佈2009年票選結果。近4000人票選結果顯示,八八水災伴隨的人禍、戴奧辛等毒物風險管理、海洋資源衰竭、動保法未落實、中科四期審議爭議、能源稅踩煞車等,為民眾最關切之議題。

另針對十年環境重大議題及未來發展趨勢,海洋學者陳麗淑、氣象達人彭啟明、清華大學社研所教授王俊秀、立法委員田秋堇等專家在會中一致給予「紅燈」警訊,呼籲未來應加快資源的調查、導正制度、落實政策;全民要立即行動,以「生活環境主義」面對未來無可迴避的氣候變遷;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自然能選出關心環境生態的政治人物來制定政策,以補正過往所創下的不良環境負債。

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林三元認為,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結果,顯示環境破壞對人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名列前矛的新聞都與民生相關。林三元指出,環保應由政府與企業團體帶動個人由身邊做起,不能分彼此,透過對環境議題的關心凝聚共識。他強調,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其實小小的「你」也可以做環保!所謂「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才是正本清源的根本之道。而長期推動廢手機回收的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也指出,十大環境新聞的票選與回顧,可讓民眾再次檢視這一年發生在台灣的環境事件,並從中記取教訓,未來愛護環境將是全民運動。

國內外海陸空警訊不斷 台灣面對氣候變遷關注不足

記者會中,與會者以海陸空作為議題主分類,整理出三方面環境警訊,顯示台灣環境在海洋與海岸、陸地山林河川,以及空氣品質、氣候變遷下都面臨比過去更為嚴峻的考驗,許多環境面向已經拉起警報,提醒我們要正視這些環境問題。

海域部份

 有中華白海豚逐年減少、珊瑚礁因氣候變遷及污染造成的海洋酸化而面臨面絕;此外,還有漁業政策失靈以及過漁導致生態資源衰竭,以及多起船難意外的油污造成海洋及海岸潮間帶生態浩劫,每每突顯出海洋救災能力的不足。種種跡象顯示我們的海洋環境危機已從專家預測變成發出嚴重警訊,急需各界關切及採取行動。

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助理研究員陳麗淑認為,海洋問題往往是舊的問題尚未解決,新的問題又來了,再加上全球化的因素更形慘烈。以珊瑚為例,發出的警訊多年,八八水災之後墾丁更遭到50%破壞。又如黑鮪魚,2005年鮪魚台灣配額被砍了一半,台灣不但沒有反映在政策上,解決問題,在2009年底台灣漁船甚至以「洗漁」非法捕捉。另外,中華白海豚也已倒數滅絕了。開發和保育之間態度是什麼,政府需拿定主意,甚至有些事情是不可逆的,必須拿出對策。

3-4261890956_3408507e74

陸域方面:

為因氣候變遷導致的天然災害威力加劇重創台灣,如桃芝、敏督利、海棠、莫拉克等颱風侵台,造成每逢颱風必淹水,水患過後則缺水的窘境,凸顯出國土保育以及水資源政策出問題嚴重影響百姓生活與生計;國土法遲遲未立法通過、能源政策無方、溫減法持續躺在立法院。

此外,重金屬與戴奧辛污染一再出現,影響農作物食品安全及威脅全民健康,突顯出風險評估與管理的不足。動植物保育遠不及物種數量減少的速度,外來入侵種防堵無門,對環境的破壞沒有完善的策略,未顧及後果危及人類自身;政府左手談保育,右手又極力開發,政策不一使得環保與經濟部門出現嚴重衝突,尤以蘇花高、各種BOT、水庫以及工業園區爭議最大。

2-4261094997_6dffd8bdac

環保聯盟會長、清華大學社會系教授王俊秀親身參加哥本哈根COP15會議的經驗,看到台灣的困境與機會,他說台灣環境已達發出「病危通知」的地步!而對於台灣政府「右手開發、左手保育」的作為,他診斷為「政府得了精神分裂症」,遲早會被他寵壞的人民推翻,政府在環境議題上的作為採取「鎖國」政策,台灣政府無法走進國際舞台。

他說,台灣雖然在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不被視為國家,但馬英九總統仍然可以出席會議,或許能成為媒體的焦點,但總統並未這麼做。而台灣光是不做好環境保護就可能主權淪陷。他建議要有環境典範轉移,像島、海、山一樣思考。台灣沒有海洋思考、只有海鮮思考,也不能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

空域方面

空氣污染已成常態,整體環境品質有待加強。且高耗能、高污染工業開發案持續推出,對全球人均碳排放名列前矛的台灣而言,國際環境處境是雪上加霜!影響所及包括極端氣候成常態,強颱暴雨等天災一來,全民的生活、生產與生態均會大受影響,甚至是身家性命的安全存亡問題;相較於國際暖化相關新聞躍上主流版面已久,台灣在能源與氣候政策相關資訊則未跟上國際腳步,明顯自外於地球村國際社會。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負責人、氣象主播彭啟明提到年底空氣污染潮寮毒氣、中國沙塵暴境外移入等問題不容忽視,而八八水災首開全世界因天災不受人民信任的內閣總辭之例。他認為台灣比吐瓦魯處境更糟,因為台灣有颱風,有週期性災難的考驗。政治人物應該要多讓人民了解「節能減碳」的內涵,而不是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節能減碳要能與地方特色結合。

對照國際現況,近十年海陸域生態也是警訊頻傳,如獨立研究顯示商業捕撈無度 2048年無魚可吃、珊瑚白化、黑鮪魚減少、森林消退、蜜蜂消失、淡水生物瀕臨滅絕等,均榜上有名,顯示生態資源保育壓力是全球性課題,台灣更不應輕忽。但相對全球暖化現實與應對的關注,如京都議定書、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冰川融化、高爾以「不願面對的真相」獲諾貝爾獎等消息,國外暖化相關消息約佔 1/10,但台灣對相關趨勢的關注度遠遠不如。

歸納以上台灣十年來所面臨的海陸空三面環境危機,總結為海洋生態亮紅燈、陸地幾無安全立足之地、空中危機全民受害!對此陳瑞賓表示,台灣的環境議題已不是個別的事件,而需檢視與反省整體政策,台灣國土的規畫除了國土計劃法遲遲未能過關之外,重大工程包括重大開發案、BOT計畫的環評都普遍不被民眾信任,也是造成重大開發案年年入榜的主因。

保護國土 才是愛台灣

有別於十年來國際間在環境上的重大議題,著重於提出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解決策略,台灣仍然停留在對抗開發所造成的自然環境破壞。同時台灣國土屢遭重創,但政府始終未能提出治本方法,仍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未能整體規劃考量。

3-4261890966_7044035d45

針對上述分析結果,立法委員田秋堇表示,全球暖化、金融海嘯非偶然,而是人類不尊重自然、視自然為取之不盡的免費財之結果,吐瓦魯和馬爾地夫是台灣的借鏡,預告台灣未來的命運。全球暖化海平面升高立即便衝擊了沿海工業區,對於中科四期二林園區蓋在地層下陷的中心點感到不可思議。此外,台北盆地很可能成為全球暖化第一個消失的城市。她說政府應公告海水上升幾公分之淹水線,再來思考房價是否合理。

她在行政院組織法不斷透過論述成立「能源部」。她提到政府不課能源稅、碳稅,《溫室氣體減量法》將只是一場空。對於環保署長沈世宏打算向京都議定書附件一的國家進行境外碳權交易,她懷疑台灣的碳主權在哪裡?碳抵換的額度可以算在台灣身上嗎?國際會如沈世宏所願這麼看待台灣的碳抵換嗎?她提醒在沒有作為的碳政策下,未來出口貿易被課「碳關稅」,全民負擔更重。而台灣99.7%能源靠進口,如果再不發展自主能源,20年後有錢也買不到石油,因石油將被視為戰略物資。台灣政府必須要解決能源問題,在環保議題上以「綠色價值」成為國際的先行者,這樣世界各國都會支持台灣。

展望未來:環境挑戰無可迴避 「生活環境主義」要抬頭

若以綠代表樂觀、黃代表不好不壞、紅代表危險,為台灣環境的未來打分數,與會專家全數以「紅燈」發出警訊。對此嚴峻考驗,未來該怎麼做?

陳麗淑建議要加快海洋資源的調查、導正制度、落實政策,國際趨勢是成立海洋保護區,讓海洋生物得以休息孕育豐富的資源,這是台灣可以學習的。此外,2006年營建署提出的「天然海岸零損失」政策,要積極落實。

王俊秀說,現在就是未來,呼籲全民立即行動;總統身為國家代表,應參加國際性的會議,他幽默的說即使被視為非營利組織也沒關係,就讓台灣成為最大的 NGO,讓聯合國來加入台灣。他再度強調生活環境主義,人人守望環境,並且以快樂指數GDH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取代GDP。

彭啟明表示,氣象局越來越被重視,建議媒體多報導節能減碳的好例子,政府要向人民學習。田秋堇則建議全民都該關心環境議題,最好的方式就是送環保人士進立法院。最好人人都能從自身檢視,從手上的垃圾聯想到和垃圾山的關係;人民的力量將如蘇格拉底所言「牛芒雖小,聲音卻不容忽視」。

(閱讀「2009年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結果,請點選這裡)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協會」)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