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摘錄及引用文章 (13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我的位置
  • 請輸入密碼:
《記數人日記》Tolstoy
(對呂克杜夫親王的描述)
「他有一切:財富,聲望,思想,高超的感應;他沒有犯過什麼罪,但他做了更糟的事情:他毒害了他的心,他的青春;他迷失了,可並非為了什麼劇烈的情慾,只是為了缺乏意志。」
死已臨頭也不能使他改變:
「同樣奇特的矛盾,同樣的猶豫,同樣的思想上的輕佻…」
p43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  三人同日去看花

夏  從早到晚不回家

秋  禾火二人相對坐

冬  夕陽西下一對瓜

---------------------

〈狼之獨步〉

我乃曠野裡獨來獨往的一匹狼

不是先知,沒有半個字的嘆息

而恆以數聲悽厲已極之長嗥

搖撼彼空無一物之天地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橙色的月》當好人做了壞事

【聯合報/黃千洵】 2007.03.26 02:32 am


耶魯大學一月分的校友會雜誌,以斗大的標題寫著:當好人做了壞事。那篇報導是由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Philip Zimbardo撰寫,提到四十五年前,耶魯大學社會心理學家Stanley Milgram做的實驗。Zimbardo文章一開始即提到:試想你看了一篇New Haven報紙,應徵民眾參與有關記憶力的實驗,你參加了,因為你知道你的加入,將使科學家對人類的記憶研究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基本上,他們要你和另一個人扮演學習者和老師。如果學習者錯了,老師依規定需要懲罰他。第一次懲處是十五伏特的電流,每增加一次錯誤,電流依序加強十五伏特,全程共分三十等級的懲處。

實驗開始前,你和另一個人抽籤,你是老師,另一個人是學習者。(事實上,學習者全是實驗室的人喬裝扮演。)有一位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全程陪同,他讓當老師的你先試試四十五伏特電流懲處,所以你大概可以了解這是怎麼回事。

實驗一開始,你的學習者還應答如流,漸漸的他開始犯錯,你開始按鈕懲罰他,一次又一次,你的學習者說會痛,你看了實驗室的人一眼,他點了點頭示意你繼續按鈕,直到你的學習者尖叫喊受不了,你開始猶豫,問實驗室的工作人員該怎麼辦,但工作人員堅持你繼續這項重要的實驗,為了理想,不能停止。

Milgram教授原本將他的實驗計畫告訴四十位心理學家,他要他們預測,究竟會有百分之幾的美國民眾會做到四百五十伏特的懲罰。他們認為大約只有低於百分之一的人會這樣殘忍,多半的人在一百五十伏特的時候即會停止。結果實驗證實,不管學習者如何懇求停止,有百分之六十五的「老師」,按了最強的四百五十伏特電流。

Milgram教授當時所做的實驗,也許在了解當一個人受制於一個制度,一個命令,一個偉大的運動,他們的行為是否會超越人性範圍,藉以了解希特勒要納粹黨員對猶太人進行屠殺的種種行徑。而他的實驗也影響了多位學者,進行類似的人類行為研究。

還記得當年在德國念書,課堂上放的紀錄片,法國婦女熱烈迎接納粹的畫面。更不用說,當一切歸於民主,有多少人懷念英雄式的獨裁,而「秦始皇」為什麼是近年來創作者的迷思。不管是文化大革命或是任何意識形態推崇的理想大業,為何可以緊掐著人類的自主判斷。

教育原旨於使人有獨立的判斷力,但人的服從力或對偉大運動的理想性,卻足以軟化困惑原知,尤其當這偉大運動已成了群體的築夢目標,個人的原知或良知更顯得微不足道。記得有一次和一個猶太音樂學者提到華格納的《紐倫堡的名歌手》。他曾說,以親身經歷猶太人浩劫的立場,他對德意志的超人文化恨之入骨,但每每聽這齣歌劇,當華格納歌頌德意志藝術的偉大,終生追求音樂至美至善的他,卻總是矛盾的感動,而老淚縱橫。

也許我們終究是不完全不徹底。最可怕的是,當年屠殺猶太人的納粹Adolf Eichmann原也只是像你我一般的平常人,但當他執行了違反常人之情的屠殺任務,卻也只能說:

一切只是奉命行事。

【2007/03/26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娜.卡列妮娜】托爾斯泰著,智量譯,貓頭鷹出版社。
第三部,頁351-352。
        謝爾蓋.伊凡諾維奇.科茲內舍夫想要丟開腦子勞動休息一下,他沒有像往常一樣到國外去,而是在五月底到鄉下來找他弟弟了。他一向認為最美好的生活是鄉村生活。現在,他來找他弟弟享受這種生活了。康斯坦丁.列文非常高興他來,尤其是他已經知道今年夏天尼古拉哥哥不會來了。但是,雖然康斯坦丁.列文對謝爾蓋.伊凡諾維奇敬愛而尊重,他覺得,跟哥哥一塊兒在鄉下住很不自在。看見哥哥對農村的那種態度,他就覺得不舒服,甚至不愉快。對康斯坦丁.列文來說,農村是他生活之所在,也就是他的歡樂、痛苦和勞動之所在;對於謝爾蓋.伊凡諾維奇來說,農村一方面是擺脫勞動的休息場所,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清除腐敗生活影響的有效消毒劑,他很樂意服用它,也承認它的功效。對康斯坦丁.列文來說,農村的好處在於它能夠提供勞動的天地,而勞動無疑是有益的事;而對謝爾蓋.伊凡諾維奇來說,農村的特殊好處在於那兒可以也應該什麼事都不做。此外,謝爾蓋.伊凡諾維奇對老百姓的態度也有幾分令康斯坦丁惱怒。謝爾蓋.伊凡諾維奇說,他是喜歡也了解老百姓的,他常常跟莊稼漢們聊天,這一點他可以做得很好,不裝腔作勢,不擺架子,而且透過每次這樣的談話,他都會得出一些有利於老百姓的一般性結論,並且證明他是個了解俄國人民的人。康斯坦丁.列文不喜歡他這種對待老百姓的態度。對康斯坦丁來說,老百姓只是共同勞動的主要參與者;而且,儘管他對莊稼人極其尊重,對他們懷有一種近乎血緣關係的感情,這種感情,如他自己所說,是和奶媽的乳汁一同吸入體內的,但是他,身為一個和他們一同參與一項共同事業的人,雖然有時也讚賞這些人的氣力、溫順和公正,而當共同的事業需要人們有另外一些品質時,他又經常會對這些人的粗心、懶散、酗酒和撒謊十分惱火。假如你問康斯坦丁.列文,他愛不愛老百姓,他很可能簡直不知道怎樣來回答你。他對這些老百姓,就像他對一般人一樣,又愛,又不愛。當然,身為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更多是愛別人而不是不愛,對老百姓也是如此。然而他不能把老百姓當做個什麼特殊的東西去愛或者不愛,因為他不僅是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不僅他所有的利益都和老百姓連在一起,而且他把自己就算為老百姓當中的一個,他看不出自己身上和老百姓身上有什麼特別的品質或缺點,也不會拿自己和老百姓放在對立的位置上去做比較。此外,雖然他身為東家和調解人,且主要是身為一個能夠提供好意見的人(農民們都很信任他,他們會走三、四十里路來向他求教),跟農民們長時期親密相處,他對老百姓卻沒有任何確定不移的看法,若是問他了不了解老百姓,很可能就像問他愛不愛老百姓一樣,讓他覺得難以回答。說他了解老百姓,那跟說他了解一般的人是一回事情。他經常都在觀察和了解各種各樣的人,其中也包括莊稼人,他認為莊稼人都是好人,都很有趣,他還不斷地在他們身上發現新的特點,不斷改變著自己原先對他們的看法,而形成新的看法。謝爾蓋.伊凡諾維奇則正好相反。正如他拿他所不喜歡的那種生活和農村生活相對比,他便喜歡和讚賞農村生活一樣;正如他拿他所不喜歡的那個階級的人和老百姓相對比,他便喜歡老百姓一樣。他是把老百姓當做某種和一般人相對立的東西,是這樣來認識老百姓的。在他那有條不紊的頭腦裡,早已清晰地構成了一些有關老百姓生活的確定不變方式,其中一部份是來自老百姓生活本身,但絕大多數來自對比的推論。,他這種對老百姓的看法和他對老百姓抱有同情態度從來沒有改變過。
        每當兄弟二人對老百姓的意見發生分歧時,謝爾蓋.伊凡諾維奇總是說得他弟弟啞口無言,就因為謝爾蓋.伊凡諾維奇有一套他對老百姓的性格、特點和趣味的確定概念,而康斯坦丁.列文卻任何確定不變的概念也沒有,所以在這些爭論中康斯坦丁老是自相矛盾
        謝爾蓋.伊凡諾維奇覺得,這個小弟弟是一個很好的年輕人,他的一顆心「放得很端正」(謝爾蓋.伊凡諾維奇用法語這樣表達),但是他這人雖然思維還算敏捷,卻容易為一時的印象所左右,因此思想中充滿矛盾。有時謝爾蓋.伊凡諾維奇以一個哥哥的謙虛態度給他解釋一些事理,卻無法從跟他的爭論中得到滿足,因為他太容易被擊潰了
        康斯坦丁.列文一向把哥哥看成是個非常聰明、非常有教養、極其高尚,而又具有從事公益活動天賦的人。然而在內心深處,他年齡愈大、對哥哥的了解愈多,他便愈是經常地想到,哥哥這種他覺得自己毫不具備的公益活動能力或許不是一種長處,倒反而是一種什麼缺點—不是說缺少善良、誠實、高尚的意願和趣味,而是缺少生活的力量,缺少所謂的心靈,缺少一種志向,這種志向可以讓人從擺在面前的所有數不清的生活道路中選擇一條,並且只企求這一條。他了解哥哥愈多,便愈是發現,謝爾蓋.伊凡諾維奇以及其他許多公益活動家並非從心靈上全神貫注地熱愛著公益事業,而是從理智上判斷出,致力於這種事業是很好的行為,他們只因為這個才從事這種事業。使列文對這一看法深信不疑的,還由於他注意到,他哥哥對於社會公益問題和靈魂不滅問題,一點兒也不比他對一局象棋或是一部新機器的精巧構造更為關心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詩潮》彷彿你陪伴著我

【聯合報/文/吳佳穎】 2007.03.23 02:34 am


外面在下雨。

蠟蠋都在海上漂流。

城市全被海水淹沒。

你還沒去拿送洗的衣服。

還沒準備,給我的,

一個吻。

我不能祈禱不希望,

我只能閉上眼。

讓我的天空黑暗,星斗滿天。

這個時候,彷彿你陪伴著我。

【2007/03/23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20 Tue 2007 16:09
  • 母親

節錄自[安娜 卡列妮娜]--「你以為她什麼也不懂嗎?」尼古拉說,「她比我們所有的人都更懂道理。
她身上有那麼些善良的、美好的東西,是不是?」p160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孤獨只存在於孤獨之中。一旦分擔,它就蒸發了。"


"我清楚感覺到的一件事情是,不要讓你的生活控制你。
否則,到頭來,你在四十歲的時候,會感到你不曾真正的活著過。
我學到了什麼?
或許是去體驗現在,以致我在五十歲時不會帶著悔恨來回顧四十幾歲。
這對你也很重要。每個熟知你的人,都了解你有非比尋常的天賦。
但是,你有一種負擔:土壤越豐富,耕耘的失敗,就越不可原諒。"


"永劫回歸意味著每一次你選擇一個行動,你必須是願意去為整個永恆選擇了它。
而且,這對每一個沒有做出來的行動、胎死腹中的想法、
每一個被避免的選擇來說,亦是如此。而且,所有不曾體驗的生活,
會繼續保持塞滿在你的內心裡面,在整個永恆之中都不被體驗。
那來自於你良心中被忽視的聲音,會對你永遠地吶喊。"


"想像永恆的存在沙漏一次又一次地倒轉過來。
而每一次同樣被倒轉過來的你跟我,我們只不過是沙粒而已。"

"想像永恆的存在沙漏一次又一次地倒轉過來。
而每一次同樣被倒轉過來的你跟我,我們只不過是沙粒而已。"

"活著的時候就去追求人生!如果人在實現了她的生命之後死去,
死亡就喪失了它的可怕!如果一個人生不逢時,那麼它就永遠不會死得其所。"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我的位置
  • 請輸入密碼:
http://www.sigmagroup.idv.tw/lh_pengmh_3.htm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三位文化領袖出版自傳
(文/陳語萱,原載於好讀2006年12月第72期)
近日德語書市陸續出版了三部重量級自傳: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Guenter Grass鈞特.葛拉斯的《在剝洋蔥時》;德語區德高望重的歷史學家及新聞工作者,Joa chim Fest 酉阿殷.費司特的《我就是不》;以及200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Imre Kertesz因惹.卡爾特斯的《卷宗 K》。
葛拉斯在《在剝洋蔥時》坦承曾加入納粹的武裝黨衛軍,引來群情譁然。他以「剝洋蔥」比喻已屆耄齡之年的自己,儘管難免刺激流淚,仍勇於剝下層層保護,面對不堪的過去。費司特的《我就是不》秉持他歷史學家的理智與清明,思索德意志民族為何竟追隨希特勒挑起大戰。從受害者角度出發的卡爾特斯,在《卷宗K》以調查報告方式回顧,試圖呈現文學作品反映歷史真相的可能性。三人都探討希特勒當年如何掌握政權、操縱百萬人生死,並省思在道德淪喪的時代如何自處。
費司特在出版《我就是不》前十天過世;他提到:「事發的那一刻我並沒有任何思考,多年後,才能在生命的紙張上辨識出隱藏的浮水印。」或許這正是三位作家,經過若干年沉澱後,仍不放棄審視個人生命的原因。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娜.卡列妮娜] 托爾斯泰著,智量譯,貓頭鷹出版社
斯潘捷.阿爾卡季伊奇訂閱了一份自由派的報紙。不是極端派,而是那種大多數人所支持的派別雖然對科學、藝術、政治他都不特別感興趣,卻也對這一切問題牢牢地持有著大多數人和他們的報紙所持有的觀點,並且只有在大多數人改變觀點時才作改變,或者不如說,不是他變,而是這些觀點不知不覺間在他心中自己改變了。
斯潘捷.阿爾卡季伊奇並不去選擇什麼派別或觀點,而是這些派別、觀點自己跑來找上他,就像他並不選擇帽子和上衣的樣式,而是採用人們通常都穿戴的那些。人到成年時,通常思維活動都是發達的,他所生活其中的社會要求他能進行某些這樣的活動,因此他也必須擁有許多見解,就像他必須擁有一頂帽子一樣。假如說有什麼原因讓他選擇自由派而不選擇他圈子裡許多人也都持有的保守派觀點的話,這不是由於他發現自由派更加明智,而是因為這種觀點更接近他的生活方式。自由黨人說,俄國樣樣事都搞糟了,確實是,斯潘捷.阿爾卡季伊奇負債纍纍,錢簡直就不夠用。自由黨人說,婚姻是一種過時的制度,必須改革,確實是,家庭生活給斯潘捷.阿爾卡季伊奇很少滿足,迫使他撒謊和做假,這跟他的天性實在是太違背了。自由黨人說,或這更確切點,自由黨人的意思是說,宗教只是對居民中一部份野蠻人的一種約束,確實是,斯潘捷.阿爾卡季伊奇那怕是做一次短短的祈禱,兩腳也痛得難以忍受,所有那些有關來世的、嚇人的、辭藻華麗的的言語有什麼意思呢?如果這輩子能過得非常快活就很好了。斯潘捷.阿爾卡季伊奇還喜歡開玩笑,有時他會給一個好脾氣的人出個難題,對人家說,你要是誇耀門第,就不該僅限於提到留里克,而丟開你最初的始祖—猴子。於是,斯潘捷.阿爾卡季伊奇便養成了自由派的習慣,他喜歡這份報紙,就像他喜歡飯後一隻煙一樣,因為這份報紙能使他的腦袋裡湧起一陣輕薄的迷霧。他看了社論,其中談到,當今毫無必要大喊大叫,似乎激進派正威脅要吞沒一切保守份子,似乎政府應該採取措施鎮壓革命的隱憂。相反的是,「我們認為,危險不在於假想的革命隱憂,而在於阻礙進步的頑固傳統」等。他又讀了另一篇文章,關於財政的,其中提到邊沁和穆勒,把政府的一個部門捅了一下。他這人天性機敏,能看懂每一句諷刺話的含義,它是誰搞的,針對誰,動機何在,而這,一向都能給他帶來某種滿足感。P49-50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25 Sun 2007 19:38
  • 密碼文章 某書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我的位置
  • 請輸入密碼:
人生不是打二十一點,不是一場機會的遊戲,每一張卡都做了記號,經過改動;無論我們做了什麼,無論我們願意接受哪些幻覺,決心建造多少搖晃的斷頭台,我們都在緩慢、無法挽回的下沉,被推向無可否認的挫敗。
顯露的憤怒轉變成眼淚,淚水化為哀痛,我的虛假的天真,最後一次,終於被殺死了。p424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我的位置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我的位置
  • 請輸入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