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沛揚台北報導】
「叫獨立書店太沉重,我們只是有個性的書店。」《兩人出品。下北沢世代》的羅喬偉笑著說。1日台港獨立書店負責人齊聚一堂,大談商業風潮下,獨立書店如何提供讀者不同選擇。
重人脈 讀者更緊密
香港庫布里克的Amanda表示,獨立書店應該走出自己的特色。她們的宗旨是「選好的,但不必選最新或最暢銷的」,希望書籍帶給讀者好的影響力。
最初庫布里克出版同志書,被外界質疑是否成為書店未來走向。Amanda說,庫布里克只希望出好書,不會侷限作品類型。而這樣的經營策略成功殺出一條血路,庫布里克甚至突破香港版圖,遠赴北京設點,在慘澹經營的獨立書店中相當少見。
庫布里克認為人際關係是實體書店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她們每月會舉辦音樂會、詩的聚會,讓讀者彼此互動。為了提供深度探討,庫布里克開辦合作學堂,讓有啟發的人盡情分享讀後感。Amanda大笑,雖然香港租金很貴,書又不是民生必需品,但想把庫布里克塑造成小眾的文化集散地、創新的創意平台,讓一切成為可能。
環境差 政府該幫忙
台灣小小書房的沙沙貓認為,獨立書店是協助獨立出版者實現夢想的重要據點,讓民眾感受非主流媒體的文化多樣式。但她話鋒一轉,認為台灣資本產業畸形,間接打壓發展空間。沙沙貓坦言,即使小小書房被外界視為「經營成功」的獨立書房,卻依然年年虧損,「而且看不到停損點」。
「當網路書店將價格壓到幾乎沒有利潤,實體店面如何競爭?」曾經在誠品書店服務過的沙沙貓明白折扣戰打不贏大盤通路,因此積極將小小書房轉型,迴避折扣競爭,改採會員卡制度。沙沙貓無奈:「獨立書店需要做到這麼辛苦嗎?」
雖然大環境不佳,但沙沙貓自問:「台灣需要什麼?」她認為書能連結人際情感,分享更多熱情,因此無法輕易放棄小小書房。現今許多社區獨立書店紛紛消失,但台灣出版指標始終雄據兩岸四地之首,在政府大力提倡閱讀習慣的同時,是否該好好檢視台灣出版業、書商業所面臨的困境?
想開店 先做好準備
突發奇想在淡水河旁開有河書店的686,則奉勸有意進軍獨立書店的人「不能莽撞」。686表示,雖然開店是他突發奇想,但也遠赴港澳觀摩國外獨立書店,先有初步經驗,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686還警告:「有方法並不保證一路順利。」在獨立書店年年虧損的情形下,他只有給民眾一顆閱讀種子的心願,並期待它快快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