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環保教育不能紙上談兵,校園裡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每一項工程,都能作為生態教育的場域。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裡的台北市湖山國小,就是以這樣的經營理念,打造北市唯一一座「體制內的森林小學」。

教室延伸到室外

創校60年至今,全校只有6個班級的湖山國小,雖然位於北投山區,但校園裡有8成以上學生來自都市。為了培養外地來的學生對這裡的土地產生感情,在校長何怡君與學校老師家長合力推動下,學校內建置了一座「湖山染工坊」。

何怡君解釋,19世紀時的台灣,是以稻米、甘蔗及名為「大菁」的藍草作為3大出口經濟作物。當時聞名的「三峽染」,就是從陽明山北投一帶栽種原料作物,運到三峽加工染布。直到德國工業染料興起後,藍染才逐漸沒落。

民國93年起推動的湖山染工坊,從一開始在校舍附近栽種30棵幼苗至今,湖山國小每年約可生產3百斤的藍染原料。老師除了在課堂上帶領學生認識藍染的歷史背景,學習空間也延伸到教室外,讓學生在校園採收藍菁、學習染布過程。每年畢業生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替自己手染一件T-shirt作為紀念。

讓孩子參與永續校園

何怡君表示,人類來到世界上,是向大自然借用土地一段時間,因此人類應該善盡保護這塊土地的責任。曾經有校友回憶,當年到湖山國小上學,每天一定要帶著釣竿,因為學校的溪流裡總是有魚。何怡君這才發現,原來校園東側的乾涸排水溝,其實原本是溪流。

為了將溪流回復成當年的樣貌,透過教育部永續校園方案推動,湖山國小利用暑假期間進行復育工程。一般校園裡有工程進行時,學生多半會有抱怨;然而湖山國小反向思考,邀請小朋友一起參與,提出創意想法與工程結合,甚至一起幫忙用黏土鋪在河道上作為防水層。

何怡君笑著說,到現在防水層裡還留著許多學生在鋪黏土時,不小心留在土層裡的鞋子。

因為有了參與,所以他們懂得愛惜。」何怡君強調,校園作為生態教育最佳的場域,就是要讓校園裡的每一個部分都能讓學生參與,才能從中學習

開放民眾共享環境

學校綠化操場將PU跑道改為草皮的工程中,學生們失去了原本課後可以活動的場所,但因為校方不斷向學生報告工程進度,並解釋施工原因,讓學生對新的操場有了期待,完工後甚至受訓成為小小解說員,向家人介紹這座引進雨水和溪水灌溉而成的環保草皮操場。

除了染工坊、草皮跑道外,校園內還設置了溫泉體驗教學區,除平日搭配課程運用外,假日也開放給民眾遊憩。何怡君表示,因為有了資源的注入,湖山國小的學生夏天可以在溪邊玩水、冬天可以在溫泉泡腳。因此她也希望能將溪山國小的生態校園環境開放,讓更多學生體驗共享。

目前規劃辦理的一日遊學課程,便是由湖山老師導覽,結合校園特色藍染及社區古厝等景點,讓更多學童認識這座生態校園。何怡君表示:「你永遠不會知道孩子和環境會產生什麼樣的互動。」未來湖山將陸續建置太陽能、水力發電教學區,期待能從校園中落實節能減碳教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