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摘錄及引用文章 (13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節錄自 台灣立報

【記者鄭沛揚台北報導】

連署百萬,重啟談判!」消費者文教基金會10日前往中選會,領取美牛公投第2階段連署人名冊,宣布第2階段連署正式啟動,希望在8月10日前募集1百萬份連署書,以民意做為政府重啟談判後盾。


去年11月2日政府公布開放美國帶骨牛肉,由於開放幅度過大,引發社會強烈反彈。消基會積極運作「台美重啟談判」公投連署,短短18天內收到超過20萬份提案連署書,成功通過中選會與行政院公投審議委員會審查。


3管5卡難擋問題牛
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指出,衛生署宣稱管源頭、管邊境、管市場、以及「核、標、開、驗、查」5道關卡捍衛人民健康,但國內並沒有檢視新型賈庫氏症病原「普利昂蛋白」的能力,恐怕只能對美方檢驗照單全收。


雖然政府一再強調台灣進口條件與韓國相符,但韓國有獸醫師派駐美國檢驗,收集相關資訊與參與美國政府食品安全機構,而根據台美議定書協議,台灣無權指派獸醫赴美,只能單方面接受美國檢驗,無法讓消費者完全放心。


4月22日即將重啟台美議定書協商,是針對尚未獲得同意進口的30月齡以上牛肉進行協商。


謝天仁憂心美國會以強勢態度,迫使台灣做出更大規模讓步,因此希望消費者堅決捍衛權益,勇敢站出來連署。


台北大學法律系教授吳光明強調,雖然內臟等美牛危險部位已經修法禁止進口,但國內法律與台美協議內容仍有衝突。他表示,美國是重視民意的法治國家,若連署人數突破門檻,對台美重啟談判相當有利。他說,連署個人資料都會嚴加保護,民眾可以不必擔心個資外洩。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與環境保護基金會,也到場聲援。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陳秀枝表示,消費者有選擇購買商品的權利,更應該拒絕有害商品進口。她認為美牛進口對國家社會有巨大衝擊,潛在風險無法消弭會導致生態浩劫


消費者發揮影響力
陳秀枝希望民眾勇敢站出來,為下一代健康發聲。她透露,生活消費合作社約有3萬2千名會員,她們會發起3萬2千個家庭「共同不購買」,讓政府見識消費者的力量。


謝天仁指出,第2階段連署書與第1階段沒有太大差異,包括個人資料等都要詳實填寫。不過由於目標件數太過龐大,消基會無法單獨處理。他呼籲民眾依照戶籍地寄送連署書,最後再由消基會統一彙整送到中選會。即日起民眾就可上消基會網站(http://www.consumers.org.tw/)下載或親洽各地分會填寫連署書。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節錄自 環境資訊中心

作者:王舜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最近網路上一篇翻譯文章〈洗澡洗再快也不夠:為何個人改變不等於政治改變?〉,引起網友眾多討論。其中談到,就算竭盡個人努力調整生活方式,試圖減少環境負擔(例如洗澡洗很快、節約家庭用水與能源、只搭大眾運輸工具、吃素等),這些個人的改變對於解救目前的環境危機卻是杯水車薪,因為最大的污染源和環境權殺手,都是那些渺小個人無法觸及的權力集團:政府、跨國企業、資本主義。文章看似悲觀、唱衰所謂的「環保意識」,但作者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凸顯唯有公民自發組織起來,挑戰龐大複雜的結構權力,才有可能造成深刻的改革。


讀過這篇文章,倒是讓我延伸出其他的思考。許多主流意見在評論重大開發案爭議時,似乎都會將事件簡化成經濟發展對抗環境保護的兩個對立極端,忘記了這當中牽涉到的是實實在在「人」的日常生活。而既然是生活方式,就應該有不同的選擇。然而,衝突的來源往往是因為某項技術發展的獨斷(例如將大部分資源投入高科技產業和高污染的石化工業、忽視農業發展),人們被迫只能「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其中一個重要關鍵,就是所謂的「專家」──到底是誰在決定我們的生活方式?

 專家的傲慢

相信參加過任何大型開發案相關公聽會或者審查會的人,都對這樣的景象不陌生:台上簡報的公部門官員或工程公司人員,展示製作精美、圖表數據齊備的power point簡報檔,輔以專業措辭,侃侃而談,提供「專業」意見,末了也許加上一句「而對於部分地方居民的疑慮和反對意見,我們會再加強溝通」;鏡頭轉到台下,一群年事已高的農民、漁民(他們往往從中南部搭夜車北上、在會場中甚至沒有被安排座位)緊盯著台上的簡報,臉上表情除了疲累之外還有疑惑,這時如果問問他們其中任何一位,大概會聽到這樣的回答:「專家講的,我們聽不懂啦!」


這個真實的場景,除了反映出專業和民眾之間的距離外,更是科學傲慢與不同風險認知的對峙。當專家力陳開發案(可能是科學園區、水庫、石化工廠、核電廠、或者垃圾掩埋場)合乎各項環保標準、安全無虞時,常常另一邊就有農漁民或者當地居民站起來駁斥:「到時候工廠蓋起來了,誰還敢買我們這邊的農產?吃我們這邊的魚?」「我們平常用的灌溉水出現怪味了,還說廢水合乎排放標準?」「海邊弄工程不會影響生態?漁獲量明顯就減少了啊!」


然而,雙方吵得面紅耳赤之後,往往還是科學理性得到勝利。「非專家」在這個「專業」戰場上總是吃虧:對於「專家」來說,忠於自己的專業發言是安全的;對地方居民來說,就算意見表達是基於生活經驗的歸納和日常的直接感受,但在「專業」掛帥的場域裡,你必須學習專家的語言和論述方式為自己辯護,因為那才是一切判定的準則。一批批的專家本於「科學證據」發言,許多農漁民未來數十年的命運,就在這種情況下被決定,專家口中的「加強溝通」,也就註定是一場徒然。難怪許多環保前輩感嘆,環評制度的建立,反而更加強了科技至上主義,與自己居住環境有切身關係的人,只能用身體或者情緒語言表達憤怒,變成主流媒體眼中的「不理性」。

 

常民知識經驗應該被重視

 

再回到文章一開頭所說的個人改變其實不應該被全然否定或許該是時候好好思考如何提昇常民知識(lay knowledge)和常民專家(lay experts)的重要性了常民知識的生產主體不是技術官僚,而是地方居民與環境深刻互動過後慢慢累積的生存策略、記憶和情感,政策制定過程中如果忽略了這一塊,那麼生產出的東西就像無菌真空實驗室做出的實驗結果:精準無暇,卻可能不切實際


專家必須放下理性的傲慢,承認科學的「不確定性」,並將風險的詮釋放進公眾議題的討論範圍,如此才符合多元的民主精神。而常民經驗也必須提昇自身的認可度,才能進一步與技術官僚進行對話。如何做起?值得行動者一起來討論。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胡慕情專題報導】

近年便利超商推出的年菜商品,除佛跳牆內含有重金屬汞的魚翅外,也有被不當濫捕的曼波魚。環保團體擔心,台灣民眾的「海鮮文化」加上便利商店通路的推波助瀾,漁業資源會更快枯竭。

不當漁法 國際重視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朱增宏指出,台灣的海洋保育著重在鯨豚類,但因海洋資源持續枯竭,許多具經濟價值魚種也開始受重視,國際上陸續禁止不當漁法如底拖網、圍網船等。目前台灣的遠、近洋漁業都有不當漁法,已引起國際重視。

荒野保護協會保育部專員廖敏惠說,類似鯊魚等高階掠食者,或是肉食性魚類如白鯧,並非最好的魚類選擇。自然保育基金會為保育海洋資源,設計一套「環保海鮮指引」,以魚類現況、捕撈方式做為建議是否食用的分類指引。台灣雖曾仿效,但可惜未能引起重視,也才會有便利商店仍在年菜中推出先進國家多已禁止食用的魚翅菜單。

其實,現代人在平時早已攝取過多熱量、油脂及肉類,造成飲食不均衡,年菜已不再需要朝豐盛、豪華的方向準備,而該朝健康、環境年年有「餘」邁進屏東環保聯盟歷年來結合綠色小農推出無毒白蝦、虱目魚等產品,以友善環境的方式養殖,讓民眾吃得永續又健康。

無藥養殖好典範

農漁產都是靠天吃飯,還要有好的生產、養殖倫理,才能產出健康、友善環境的產品。」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洪輝祥指出,海洋資源枯竭,養殖海產是出路但過去養殖業都用藥物對抗病菌,不但污染魚體,養殖廢水排放到河川、海洋,也間接引起環境荷爾蒙問題。

屏東環盟與綠色小農認為,養殖過程若使用抗生素,將導致食物鏈中的菌毒具抗藥性,最後仍會威脅人類。近年使用無藥管理經營水蓄產,靠著選種、水質控管與營養管理強化水產抗病菌力,推出的白蝦、虱目魚與鰻魚都頗受好評,其中鰻魚更銷售到日本。

白蝦達人阿麟師沒有子女,但他認為:「海洋資源日漸匱乏的21世紀,水產養殖是未來趨勢;消費者能享用無毒物殘留、安全、安心的健康蝦,才能為未來子孫奠定良好的典範與契機。

靠著信念,阿麟師的研究出如何抗白蝦的「白點病」,連成大生物科技系都前來請教;許多食用蝦子會過敏的民眾吃了阿麟師的白蝦,竟也都沒有發病。

努力生產好食物的不僅阿麟師,養鰻魚的曾聰理也是。

過去台灣鰻魚幾乎全銷日本,台灣自己吃的鰻魚則進口自中國等地。憑著「為什麼台灣人不能吃頂級鰻」的信念,曾聰理拿到了生產履歷認證,沒有檢出任何毒性殘留,「我是湖內鄉第一個拿到的!」曾聰理說。但友善環境與健康的鰻魚卻還沒被市場認知到

綠農行動 拯救環境

洪輝祥說,去年莫拉克風災,讓曾聰理的20萬尾魚苗流失剩不到2萬尾,但曾聰理沒有放棄,打算熬過這一波災害,從頭再來。近年來,食品安全與健康的議題漸受重視,但要有好的食物,必須先有好的土地與環境。「支持願意開始行動的小農,是最重要的一步。

屏東環盟最先從無毒芒果開始努力。為了拯救枋山溪,洪輝祥發動募款、招募芒果農停止不當農法;從芒果之後,陸續加入楊桃、蜜棗、芭樂、柳丁、蓮霧等水果,之後又加入了白蝦、鰻魚、虱目魚等漁產。如今綠色農夫的地圖已從屏東陸續擴展到台東、台南等地,愈來愈多樣化的產品,匯聚成一股更友善環境的行動力。

消費者展現力量

屏東環盟能愈來愈多元,是消費者力量展現的好例子。當消費者願意多花一點成本,讓綠農獲取合理利潤,自然不再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農藥、除草劑、化學肥料與抗生素,不再讓餵養身體的食物架構在犧牲環境與健康的基礎上。

朱增宏說,因為消費者缺乏意識,食用魚翅有巨大商機,食品衛生與生產過程是否友善環境與動物都被忽略,今年發動拒購超商魚翅年菜的行動,也是為了喚醒消費者的力量。目前超商未能友善回應動保團體的回應,顯示需要更多消費者起而行動,而機會,就從這次年節開始。

除拒買魚翅,洪輝祥也希望今年年節能有更多人注意到台灣的綠色小農,支持友善產品,讓台灣環境和自己的健康都永續。

屏東環盟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TAIL2006,電話:08-737-0922。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節錄自 心靈小憩電子報


《特稿》梵谷的藝術心靈與基督信仰

文/陳韻琳


● 藝術與基督教信仰的聯姻

  在梵谷所成長的父母家族當中,已經擁有宗教和藝術這兩個系譜。梵谷的母親熱愛大自然,而且還是一個業餘畫家,她能夠把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思想感情,用畫筆表達出來,她畫素描、畫水彩、畫野花或者花束,並收集成冊,當然在她照顧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會把她這部份的才能教育給孩子;至於梵谷的伯伯叔叔們,五位中就有三位是相當成功的藝術品交易商,儘管梵谷的父親繼承他的祖父,成為一位牧師,但梵谷的父親卻與這三位作藝術品交易商的叔叔伯伯感情非常的好,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談論藝術,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梵谷成長歷程中的養成教育,宗教和藝術的比重是等量齊觀的。

  所以我們對梵谷長大成人之後,從藝術商人之路轉向宗教傳道之路、又再轉向藝術創作之路的曲折過程,倒也不至於完全無法理解。儘管如此,但梵谷每一次人生的轉換、每一次生活的變化,都伴隨著強烈的自毀衝動與狂熱情感,就不大容易被我們這些平凡人理解了,因為在梵谷對宗教或對藝術的癡迷背後,還有一個讓梵谷成為梵谷的基礎,那就是讓梵谷經常呈現出狂亂情感的躁鬱症,以及根本讓梵谷無法負荷的悲憫苦難的性格。

  長大以後的梵谷,先被伯父帶進歐洲最大藝術品交易公司「辜比」(Goupils),而且有一段時間在這一間公司勝任愉快,他以他對歐洲藝術的淵博理解,贏得同事敬重;但是,在梵谷經驗了一場對他來講打擊蠻大的失戀之後,他突然從這個原本前途看好的行業中自我放逐了,他轉折走向宗教之路,開始充滿著宗教激情、渴望傳道。

  當梵谷決定走向傳道之路的時候,他曾在衛理公會的一所教會當中擔任助理,這所教會的牧師很樂意成全梵谷想要傳播福音的心願,甚至安排他在教堂裡佈道,梵谷這生命當中的第一篇講道詞,引述的是詩篇一百一十九篇,他將這篇佈道命名為「我在世寄居」,梵谷用這篇佈道講章,比喻自己的人生,彷彿是一名旅行者穿越迢迢人間路,「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沒想到這篇佈道講章,竟成為梵谷這一生的預言、也是他這一生一個信仰的詮釋。

● 想成為基督信仰傳教士的梵谷

  梵谷決定成為一個佈道家、走向傳道之路,固然是他生命第一次的失戀經驗帶給他的刺激、造成他生涯的一個轉化,但更深的情感核心,是梵谷對父親的一個愛的回應,他想追隨作牧師的父親。梵谷對於作牧師的父親,是深深的崇拜著的,在他幼年的時候,他會很自然的會把父親跟上帝關連起來,也就是說,當他想到父親,他就會想到上帝,甚至成人以後,我們在梵谷寫給弟弟的書信當中,還會看到梵谷把父親徹底的美化、理想化。

  不過,不管梵谷想成為一個傳教士的背後,是失戀經驗的反彈、或是對父親情感的回應,我們都不得不承認,梵谷這一次生涯轉化的重大決定,所帶出來的宗教狂熱,讓人不知該如何回應,是該鼓勵?還是該澆澆他的冷水讓他恢復理智呢?這種矛盾,梵谷家族成員感覺最是強烈了。

  因為梵谷這股宗教狂熱,到後來就走向極端了,連他擁有宗教傳統的家族成員,都被梵谷衣衫襤褸、頭髮蓬亂、變瘦又長期睡眠不足的樣子給嚇壞了。而梵谷的悲天憫人的性格,也在這一段時期發展到極致,當他在比利時南部工業區波里納日傳教的時期,他幾乎將自己擁有的一切物質全部給予出去,甚至到礦工的屋子裏頭居住,讓自己不僅是精神、也是實質上的與這些礦工同在。當礦區發生災變,梵谷竭盡心力分擔礦工的苦境,甚至把自己的衣服都撕了當成繃帶,每天從頭到腳都佈滿煤灰。

  但梵谷這樣極端強烈的宗教情感、與悲天憫人的性格,卻使福音佈道委員會的成員,一致認為梵谷不適合擔任傳教士,他們覺得梵谷應當引導礦工認識上帝,而不是成為礦工的一份子,他們覺得梵谷這種邋遢、不成人樣的外表,會使人不願意信仰上帝。

  當梵谷想成為傳教士的願望被拒絕以後,他的宗教狂熱慢慢退去了,他開始會以懷疑的眼光審視組織化的宗教,他覺得有些宗教領袖早已經失去了基督信仰的生命力與實踐能力,已經無法與受苦的人同在。他在信中跟弟弟西奧談到家鄉逐漸崩塌的教堂古塔說:「這些廢墟告訴我,宗教與信仰是如何衰敗的。」

  當梵谷從宗教狂熱中冷靜下來,轉而開始批判組織化的教會,梵谷對父親的情感,也從完美化理想化父親,轉向反抗父親。這時候的梵谷,是讓父親非常苦惱的。梵谷的父親擔心梵谷的信仰、對梵谷經常出現的對教會的批判相當憂心而生氣、又因梵谷老是跟他處不好深感心煩,梵谷從對父親狂烈的情感,一下子反彈到了遠遠離開父親。他寫信跟弟弟西奧說:「父親無法了解我或同情我,我無法融入父親的系統,父親的系統壓迫我,會令我窒息而死。」我們都可以想像深愛梵谷、一直為梵谷的前途擔憂、又經常在梵谷陷入困境的時候伸手援助的父親,內心深處一定是充滿了無奈。

 

但是,梵谷的信仰真的變質了嗎?其實並沒有。他把他整個宗教熱情、狂烈的情感、悲天憫人的性格,轉向 了藝術。當他宗教狂熱降溫以後,他也被激發出 了一個藝術創造者的生命。他寫信跟弟弟西奧說:「我覺得所有真正美好的事物都來自於上帝,這些美好的事物, 也包括每一件作品中的內在精神、靈魂和極致的美。」所以藝術其實是梵谷宗教狂熱的延伸。這就是為什麼梵谷一開始作畫的時候,畫的都是他對波里那日礦區的回 憶。他描述這些可憐人的艱辛生活、他們衣食的匱乏與工作的辛勞、他們的愁與病、與絕望中的禱告。

1884 雪地上的揹材者

● 藝術成為宗教信仰的延伸

   我們從梵谷所喜歡的藝術家與文學家,更可以看到藝術是他宗教情感的延伸。梵谷一直深深敬愛著他的藝術家前輩米勒,他認為米勒感人的揭示了人性中某種偉大 的東西,是那麼熟悉,又那麼崇高,他說,米勒的「晚禱」這幅畫是真正的好作品,是美,是詩,他甚至用「莊嚴的管風琴」來形容米勒的藝術中的宗教情感。米勒 這一生窮困潦倒,卻堅持將畫筆聚焦於農民,賦予農民階級崇高神聖的地位,而現在,梵谷追隨米勒,將他的畫筆聚焦於礦區裏的人,賦予這些骯髒邋遢難得有一餐 溫飽的人們崇高與神聖。梵谷的目標跟米勒一致,那就是米勒說的名言:「藝術,就是戰鬥。

 
1880 晚鐘(仿米勒)

  此外,梵谷非常的喜歡斯托夫人的著作《湯姆叔叔的小屋》,這是本描述黑奴遭遇不人道的待遇的故事,梵谷看完,還感嘆這世界上頭仍舊有非常多的奴隸,梵 谷又深深愛著專門描繪下層社會、賦予下層社會小人物存在尊嚴的文學家雨果,他又從狄更斯的小說當中看見類似礦區的經歷,除此以外,對於善於諷刺只追逐錢財 沒有人性的社會的文學家巴爾札克、或是揭露下層社會因貧困無望而逐步墮落的文學家左拉,梵谷也很敬重。

   而藝術與信仰關連最密切的,就是梵谷深愛畫家林布蘭特宗教繪畫當中彰顯出來的神聖,他說,林布蘭特的藝術讓他看到聖經裡的福音書,這多少可以看出梵谷的 悲天憫人,是在追隨一種人道精神,這種人道精神是跟他的基督信仰相連結的。梵谷說:「我始終相信,『像愛自己一樣愛你的鄰人』這句話並沒有過份的地方,相 反地,那應該是一種正常的狀態。」之前,梵谷將這種愛轉化成宗教狂熱,之後,梵谷將這種愛轉化成藝術狂熱,只是很遺憾的,梵谷躁鬱症的體質終究沒有辦法負 荷這種狂熱,使他這一生成為一個深深受苦的人。

1885 燭臺聖經

   梵谷早期畫作的告別作,是一幅靜物畫。這幅畫出現於一個相當關鍵的時刻,因為梵谷畫這幅畫的時候,父親過世沒有多久。我們會發現這幅畫充滿了宣告的意 味。這幅靜物畫,佔據最大畫面空間的,是一本聖經,聖經攤開,是翻到以賽亞書,其中有一節經文:「因為耶和華說,我養育兒女,將他們養大,他們竟背逆 我。」聖經右側,也就是畫面的右方上側,有兩個燭台,火都已熄滅,畫面右下角,是一本破舊的小說,是左拉的《愉悅人生》。 透過這幅畫,梵谷要宣告什麼呢?

  首先是自我責備:梵谷將僵化缺乏愛的教會體制連結於父親,造成梵谷在父親晚年一直沒有跟父親好好相處,如今父親過世,可以想見梵谷這時候的自責與遺憾,所以他用聖經的話來責備自己,就像父親在天責備他。

  再來,梵谷刻意把大本的聖經跟已經熄滅的蠟燭並置,也是在進行批判。基督教信仰是西方世界長久以來的價值核心,但梵谷耿耿於懷在他的時代,社會階級劃 分明顯,貧富懸殊,窮困的人幾乎是被逼到走投無路,而最能代貧苦小人物發言的教會,卻與自私的有錢人勾結,為了自己教會的利益,沈默不語

  至於聖經下方那本左拉的小說,顯然是為貧困人民請命的。左拉的小說向來喜歡揭露中下階層的貧困、髒與病、絕望、以及因這一切所導致出來的墮落。但很奇 怪的是,包括梵谷牧師家族在內的教會界,與當時代高雅的資產階級,都紛紛指斥左拉作品的污穢,卻罔顧左拉作品中陳述出來的因貧困而有的苦難,是的的確確存 在的事實

  所以梵谷用兩隻熄滅的蠟燭,來控訴當時西方社會最重要的價值核心,也就是基督信仰中應當存有的悲憫、公義,在教會界已蕩然無存,社會陷入黑暗,貧困的人民已經被棄絕。

● 渴望用藝術來拯救自己、拯救社會

  梵谷說:「如果沒有比我自己偉大的東西,我就沒有辦法活下去,這偉大的東西是我生命的全部,所以我的創作總要表現出永恆的意義。」

  梵谷用一幅靜物畫告別了他早期的創作生涯,在他早期的創作中,他已經成功的繼承了藝術家米勒,將他的宗教信仰所支撐的人道主義精神,轉化成藝術。

  隨著這種轉化,梵谷開始把寄託放在「藝術」本身,想透過藝術完滿一種自我與社會心靈的救贖,所以梵谷曾經寫信跟藝術家朋友貝納說:「耶穌基督活得心平氣和,好像跟藝術家比起來,是更偉大的藝術家。」這種對藝術的期待,使梵谷再度燃起一股激情。

  我們從梵谷的生命歷程看見的是,每當梵谷湧現一股愛著某種人或某種事物的激情,梵谷就會過度理想化、完美化他所愛的對象。他會對他所愛的對象抱持高度 的、不切實際的期待,最後再從期待落空當中徹底的幻滅,然後,他開始把他的期待轉向另一個對象,如此的周而復始周而復始,他就是沒有辦法對他所愛的對象用 心平氣和、理性的態度來周詳的評估。

  因此他當年燃起宗教激情時,就過度完美化、理想化有著宗教形象的父親,現在,梵谷的藝術激情使他過度完美化、理想化他視為藝術形象代表的高更,梵谷竟生起要建立藝術烏托邦的念頭,在這烏托邦中,他冀望著由藝術家高更來領軍。

  梵谷為何會挑上高更呢?其中一個原因是高更成為梵谷心目中藝術家典範的象徵。正像梵谷將宗教跟父親的形象連結,他也把藝術跟高更的形象連結。高 更在梵谷心目中,是一個用藝術抗拒社會主流有錢階級的藝術家,因為他敢放棄自己證券商人的大好前途,走向窮困的藝術家生涯,此外,高更成為畫家以後,又不 肯居就當時的印象派主流,堅持走自己的風格,隨著梵谷把藝術視為一種救贖、一種向腐化社會抗議的戰鬥,他不知不覺的就把高更理想化、完美化了。他對高更有 非常多的期待。

  所以我們會從梵谷的書信當中,看到梵谷對於高更濃烈又矛盾的情感,他期待高更與他在阿爾這個地方,發展出一個不被商業引導、不被投資客買辦的藝術團 體,他期待透過他與高更一齊的努力,生產出最傑出的藝術創作,並且能夠被世界理解、進而影響世界。所以梵谷跟他作藝術中間商的弟弟西奧說:「高更會永遠與 我們同在。」又說,日後在阿爾的藝術家協會,將會比梵谷與高更更為長久地存在。

  這一次的期望所產生出來的藝術激情,是遠比他之前在波里納日礦區的宗教激情更加的狂暴,可是,事實真相是,藝術終究沒有偉大到可以成為一種救贖,事實 上,每一個藝術家都還得在藝術之外,等候著救贖,高更正是如此,他指望著到未被開發的蠻荒地,因為他在文明社會看不見任何希望。所以高更把跟梵谷在一起的 日子當成預備旅費的過渡期。當梵谷知道真象,他終究是無法負荷理想幻滅帶給他的絕望,因而崩潰,發作第一次嚴重到需要住院的精神疾病。

● 從期待到幻滅

  梵谷用著一種宗教精神來看待高更與自己要發展的藝術家協會,所以在期待高更跟他同住的這一段時間,他為自己所居住的黃屋買下十二張椅 子,彷彿他們這些藝術家們都將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他也兩度試圖在客西馬尼花園繪製基督像,只是覺得畫得不好又把它們給毀掉了。這些舉動都說明了梵谷這一 段時間,是將宗教熱情轉向藝術,期待透過藝術進行心靈的淨化與救贖。

  只是很遺憾的是,梵谷從不曾跟高更求證,高更到底對到阿爾來跟梵谷同住,是抱持怎樣的心情與期待。事實上阿爾本就是高更一段過渡的旅程,高更阮囊羞 澀,他這一段時間需要梵谷的弟弟西奧給他經濟上的支援,高更希望存夠了錢,就遠走高飛到遙遠的熱帶地區,對高更而言,烏托邦是在沒有被現代化開發的蠻荒地 帶,而不是在阿爾,能拯救心靈的是沒被文明污染的蠻荒原始部落,不是藝術家群體。他不僅沒有長期定居阿爾的打算,也對跟梵谷一起建立一個藝術家團體一點興 趣都沒有。

  除此以外,梵谷與高更終究個性差異太大,更反叛、我行我素、很自負自傲,喜歡批判諷刺,而梵谷悲天憫人、憂鬱、對所愛的人又很依賴、很神經質、甚至 過度將所愛的人理想化美化到脫離現實,所以說穿了,就算沒有藝術家個性,這兩個人相處在一起,都會是很大的磨難,更何況他倆又都有藝術家的偏執個性。

  而且,梵谷對情感的依賴性,也會讓他在找到一名他認為是很親密的夥伴之後,不知道該怎麼拿捏雙方的分界問題,譬如說,當他和弟弟西奧同住一間公寓時, 他不僅讓西奧的住所混亂無比,還無止盡地談論藝術,他會跟在西奧身邊如影隨形,當西奧累的只想上床睡覺,梵谷還會搬一張椅子過來,繼續在西奧身邊滔滔不 絕,儘管弟弟西奧非常的了解他接納他、愛他,還是寫信跟他們的妹妹說,他快要受不了。當然等高更到阿爾之後,同樣的事情發生了。梵谷糾纏著高更不停的辯 論,還干涉高更的繪畫過程,這種人際關係分界不清的問題,弟弟西奧願意百般忍耐,但是特異獨行的高更,能忍受多久呢?

  這樣的相處,不到三個月,高更就受不了想離開了。於是演發藝術史上很有名的「梵谷割下自己的耳朵」的事件。在梵谷割下耳朵的事件發生之前,梵谷與高更 為了藝術問題起了爭執,當然這種爭執早已發生不知多少次,但這一次,高更明確表達他要離開阿爾,也是在這一段時間,阿爾下雨連連二十多天,是以往十二月平 均雨量的十倍,潮濕加上寒冷,加上無法出外寫生、兩人必須長期處在黃屋的狹窄空間中,就連正常人都會煩亂,當然,這時的梵谷,根本已是瘋狂狀態,他割下了 自己的耳朵,事發後,梵谷被送進醫院,也就從這一刻開始,梵谷的躁鬱症週期性的發作,從此跟精神病院脫離不了關係。

  就是這段時間,梵谷畫出另一幅與蠟燭有關的畫。他分別畫了兩張椅子,一張椅子用對梵谷很具意義的黃色來代表自己,另一張椅子用紅與綠色來代表高 更。高更的椅子上有蠟燭,燭光搖搖欲滅。這兩把椅子,除了放置梵谷自己經常使用的菸袋和煙斗、或高更喜歡讀的書,椅子基本上是空的。

1888 高更的椅子
1888 梵谷的椅子

  空椅子對梵谷來說,是有宣告意義的。因為在一八八二年,梵谷曾經看到一幅木版畫《狄更斯的空椅子》,這是路克費爾德的作品,梵谷對這一幅畫印象 深刻,他還寫信跟弟弟西奧說,就在狄更斯過世的那一天,費爾得進入狄更斯的房間,看到了狄更斯的空椅子,感覺那一把空椅子彷彿是死亡的強烈象徵,因此繪製 出來《狄更斯的空椅子》這幅木版畫。

  現在梵谷分別畫了自己的空椅子和高更的空椅子,當然,他宣告的不是他們兩個人的死亡,梵谷用這兩幅畫第二次說出心中的深意,他再一次宣告,以藝 術救贖自己或社會的心靈,是徹底絕望的。高更的離開讓梵谷明白自己的不切實際,至於高更自己,也將在他追尋原始部落的過程中,經歷類似的幻滅。

● 藝術與基督信仰的徹底結合

   自此以後,梵谷不停的進出精神病院,這段期間的繪畫,可算是他晚期的藝術作品。梵谷這段時間的繪畫,繪畫主題常用漩渦,諸如絲柏樹的樹葉紋脈、或最有名 的「星夜」流線,來呈現一種神秘感,也常表達出入精神病院的苦悶,譬如說,他這段時期在畫作中會不停的加上圍牆,甚至畫出「繞圈的囚犯」這個主題,來表達 自己進入精神病院一如被關進監獄、以及身體與心靈被關進躁鬱症週期的苦悶。

   但是就是在這段時期,梵谷的繪畫作品再度出現宗教主題,諸如臨摹德拉克洛瓦的「聖母悼子」,藉此描述基督耶穌為世人的苦罪受難、以及聖母失去兒子的哀傷, 同時,梵谷也臨摹林布蘭特的「拉撒路復活」,在這幅畫中,梵谷用自己最喜歡的像南方太陽一般的黃色,來強烈的表達耶穌讓拉撒路復活所帶出來的新生與力量。

   高更離開梵谷以後,曾畫了一幅「基督在橄欖園」,但一如他過往的自負與傲慢,他將受難基督的臉容畫成自己,彷彿是在宣告藝術家的受難就是基督的受難,梵 谷看到這幅畫的草圖,心中很不以為然,於是他畫了一幅畫「橄欖樹」,他寫信跟弟弟西奧說:「這個月我一直在畫橄欖樹,因為它們中間那看不見的基督讓我無法 自己。在這幅畫中,梵谷讓樹身彎曲糾結,彷彿懷有巨大的、沈默的痛苦。也就是這幅畫讓我們看到梵谷甚至在繪畫大自然的作品中,都將藝術美感跟宗教情懷結 合了,他透過繪畫大自然的永恆性,來彰顯神聖。

  但最具宣告性,也透過宗教主題重返梵谷一直最在乎的人道主義精神的繪畫作品,是「好撒馬利亞人」這幅摹德拉克洛瓦的作品。

  彷彿在他生命的最晚期,信仰與藝術再度緊密結合的,透過繪畫作品帶人思考:到底在我們這樣的社會,需要的是怎樣的信仰?怎樣的價值體系?怎樣的教會呢?

1890 好撒瑪利亞人

  梵谷透過好撒馬利亞人這幅畫,說出他的領悟:這社會不能遺棄信仰價值如果教會有錯,應當是更新教會,而不是厭棄上帝。教會錯在沒有堅持好撒馬 利亞人的精神,這撒馬利亞精神是表明,不管我們處在怎樣的時代、面對多少不合理的體制,我們都得要堅持信仰精神,除去階級、種族的藩籬,我們必須要向有需 要的人伸出我們的手,我們要堅持沒有階級種族區隔的大愛,這是基督信仰告訴我們的、唯一的愛的出路。

  梵谷重返信仰的救贖之路。 他用這幅「好撒馬利亞人」的畫,宣告唯有透過上帝之愛才能帶出社會的更新與拯救,他也用這幅「好撒馬利亞人」的畫,堅持繼續向當時的社會體制提出控訴,他 控訴這社會只要仍有階級、種族的歧視與劃清界限,就是不公義的社會,信仰若默許這樣的社會,就一定不是真信仰,而是一種偽善、甚至是一種社會不當體制的結 構共犯!

  而後,梵谷像他最崇拜的藝術家米勒一般,在臨終那一年,畫出了「教堂」這幅畫,一如梵谷第一篇佈道詞:「我在世寄 居」,人生只是一站站的過客,人生最後一站,是回到上帝天父的懷抱,但梵谷的教堂置身幽暗的夜晚,只見孤獨的農婦在教堂外行走,是走向教會,卻不知大門是 否敞開迎接

1890 教堂

● 梵谷的好撒馬利亞人

  梵谷在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中曾說:「偉人的歷史是悲劇,因為當他們的作品廣為人知時,他們通常已不在人世,而且由於掙扎於生命中的障礙與困境,他們長期抑鬱消沈。」

  這句話彷彿是預言一般,預言了梵谷自己的一生。梵谷死於憂鬱症病發,他無法控制的想自毀,他去到經常成為他筆下風景的麥田,一槍射向自己,但沒有立即死亡,掙扎一天後才過去,梵谷死時,弟弟西奧在他的旁邊。

   梵谷繪畫十年的心靈救贖之旅,一直有「好撒馬利亞人」在他的旁邊,那就是他的弟弟西奧。

   梵谷遠在開始繪畫的起初,就跟弟弟西奧說:「親愛的弟弟,你始終忠實的幫助我,我多麼強烈地感覺到我欠你一大筆的巨債!我真難以表達我的感恩。」

   當梵谷沒跟西奧商量的,突然跑到巴黎跟弟弟西奧同住,那段時間,西奧簡直是歷經磨難,他忍不住跟妹妹寫信說:「他好像兩面人,一面是曠世天才,溫柔又高 尚,另一方面卻是極端的自我本位者,充滿怨恨。這兩面性格輪流作祟,所以開始時聽到這一番話,等一會兒聽到的又是另一番話,然後兩者互不相容。可惜得很, 他竟是自己的仇人,他不只使自己生活難過,也使別人難過。」妹妹勸西奧:「看在老天爺的份上,離開梵谷吧!」西奧卻說:「真奇怪,若是他從事別的行業,我 早就接受你的勸告,我常自問這樣不斷幫助他是否錯了?我常想要離開他,讓他自行生活。接到你的信後,我又把事情想了一遍,我覺得這件事必須堅持下去。他的 確是位藝術家,他現在所畫的,即使不都是美麗的,對他畢竟還是有意義的。以後他的作品,可能會優秀起來,迫使他離開正常的學習會成為憾事。不管他是多麼不 切實際,如果他的作品成功了,終有一天他可以賣出他的畫……」這段話真是感人,因為它讓我們看到西奧支持梵谷的背後有多少掙扎,卻又一次次毅然決然的堅持 下去。

  梵谷第一次躁鬱症嚴重發作到割下自己耳朵,不得不被送往精神病院,西奧寫信跟未婚妻喬安娜談到自己的心疼,他說「他有時 好好的,很快又跌進神學和哲學的焦慮裡。眼見苦難擊倒他,欲哭不能,實在叫人痛心疾首。可憐的鬥士,可憐的受難者,這種時刻沒有人能解除他那沈痛的悲哀。 如果他曾找到一個人聽他敘說心事,事情就不會演變到這般地步。」他又跟喬安娜說到沒有人敢做梵谷的朋友,只剩下自己忠實於哥哥梵谷。西奧說:「妳也知道他 一向不隨俗。他衣著舉止都反應他不尋常的個性,看見他的人都說『他瘋了』。…他談吐的方式,不是令人非常喜歡就是非常厭惡…,不論是誰,甚至頂要好的朋 友,也很難與他維持親密的關係,因為他從不分擔別人的感受。」然後西奧說他想為梵谷作些事情,他說:「假如我有時間為他做些事情,我會去看他,和他一起徙 步旅行。我想這是對他唯一有益的事。如果畫家中有人願意這樣陪伴他,我很願意送他去。但梵谷喜歡的相伴的那些人,都有些怕梵谷,他們怕那些連高更都改變不 了的事實。」西奧所指的「連高更都改變不了的事實。」指的正是梵谷將持續發作躁鬱症瘋狂病情的這件事實,這事實使梵谷想見的每一個朋友,都迴避著不敢去見 他。

  梵谷過世前寫了一封信稿弟弟西奧,其中有一段話說:「我親愛的弟弟,有一件事我經常對你說的,現在我要誠心誠意地重述一遍:我將永遠認為你不只是一個畫商,透過我的傳達,你實際參與了某些不朽作品的繪製過程。

  梵谷也曾跟西奧說:「我親愛的兄弟,要是你沒有看到任何結果,請不要為之發愁;你一定要等待。」

  梵谷過世的時候,已經有藝評家注意到梵谷的畫作,在新生代集結的畫展中,梵谷的繪畫也成為討論的焦點,不出十年之後,梵谷將成為舉世公認的偉大畫家,但梵谷的弟弟西奧終究沒有等到這一天。

   梵谷過世以後,西奧寫信給母親,表達他的悲痛說:「我無法找到安慰,也無法描述自己有多悲痛。這悲痛還會延伸,只要活著,我就不能忘記;唯一勉強可安慰 自己的是,哥哥梵谷已經找到他渴望的安息……生活對他是個負擔;但現在,就像從前;每個人都讚揚的他才能……哦!母親,他是我最最心愛的哥哥阿!」沒想到 梵谷過世後,西奧衰弱的身體也倒了下來,六個月後,1891年一月二十五日,西奧追隨著梵谷,也離開世界了。梵谷與西奧兩兄弟埋葬在一起。

梵谷與西奧之墓

● 被上帝揀選的藝術先知

  梵谷與西奧總共通了650封信左右,西奧儘管比梵谷年幼三歲,卻像是梵谷的父親、梵谷的兄長一般,支持了梵谷做為藝術家的這十年。這十 年間,梵谷的藝術一直沒有被人理解,但西奧從沒有對梵谷的藝術天才起過懷疑。他曾跟朋友提起兄弟倆持續的通信往來,說:「如果人們了解梵谷的思想有多麼豐 富,他怎樣保持了自我,那麼,人們就會知道,這些書信構成了一部多麼不同凡響的大書。

  西奧其實是代替已過世的父親,照顧著梵 谷。梵谷的父親是個平凡、充滿愛心的好人,他在宗教界並不輝煌騰達,但他對自己要牧養的教會盡忠職守、慈愛溫柔。但當梵谷成人以後,這個兒子一直讓他作牧 師、師母的父親母親操心。梵谷的父親曾說:「我看他根本不知道生活的樂趣在哪裡,這實在叫人傷心,他只管低著頭走路。我們都盡力幫助他找尋一處安身立命之 所,他卻選擇最艱苦的道路。」梵谷的母親也說:「我總是害怕梵谷不論在哪裡或做任何事,他的怪癖、奇想和生活的態度總會壞事。」當梵谷的母親看了梵谷寫給 她的信,也會十分瞭解的說:「這可憐的孩子,他信上說得這麼好,但我相信眼下他正過得十分艱難。」

  我們永遠無法理解,何以上帝容許這個這麼愛著上帝的牧師家庭面對這麼大的苦難,他們眼睜睜看著梵谷一次次潰敗、受苦,在世俗社會中一事無成,甚至連養活自己的能力都沒有。

  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正是這個牧師家庭對上帝的信念與愛,讓他們父子接棒的,供養著梵谷,這是一種無條件的愛,這種愛也只有在上帝的愛中可以永 遠堅持、永遠相信、永不放棄,梵谷的父親與梵谷的弟弟西奧,彷彿這一生的使命就是在供養、支持梵谷,就算沒看到成效,仍舊堅持下去,父親過世後西奧替代父 職,直到梵谷過世,西奧彷彿是完成階段性使命的,也撒手人寰。

  最後,這個牧師家庭把二十世紀最具感力、最動人的美麗留給我們後世。梵谷曾說:「我們文明人所遭受的最嚴重的疾病,是憂鬱症和悲觀主義。」又 說:「們生活在一個動亂的時代,無法擁有確切的見解,以形成對事物的判斷,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我們很不幸的,屬於時代病的犧牲者。」於是梵谷在書信中問 自己:「要怎樣才能成就一種藝術,讓它慰藉我們這時代破碎的心靈呢?」最後,我們會發現,梵谷是被上帝刻意挑選出來的先知,透過梵谷這受苦的一生,煎熬出 一種信仰與藝術徹底結合的永恆之美,並把這美麗送給我們,慰藉我們這時代破碎的心靈。

 

● 主要參考書目

 《梵谷與高更》 Bradley Collins著 麥田出版 2003
 《麥田裡的人》 林和生著 牧村圖書 2002
 《梵谷》 Ingo F. Walther著 塔森出版 1995
 《梵谷:梵谷書簡全集》 藝術家出版 1990

(END)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節錄自 環境資訊中心

本報2010年2月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環保署日前監測台南永揚垃圾場附近水井,發現水質中含有列管的毒性化學物質「氯甲烷」、「甲苯」。另外,多口監測井測到的砷、錳、總硬度、總溶解固體、氯鹽、總有機碳、鐵、氯乙烯、氯仿,都已超過第一類地下水汙染監測基準(註1)

台南環盟4日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要求環保署列席說明,然而環保署搶在記者會前發布新聞稿,指環盟設置的監測井不標準,且拒絕出席記者會。

立委田秋堇痛批環保署「不敢面對自己的報告」(這份報告是環保署監測的官方報告)。環盟要求環保署提出具體設井錯誤,且願意再自費挖一口井,請環保署派環保人員在場監工,再請環保署重新採水樣,以召公信。

等到水源汙染才要管,要環保署何用?

前環盟理事長陳椒華表示,水源區附近有大大小小的湖泊,監測井有一口超過砷管制標準(每公升0.056毫克,第一類地下水汙染監測基準是0.025,管制標準是0.05毫克)。還有許多汙染及致癌物質已超過第一類或第二類地下水汙染監測基準。

陳椒華表示,關係大台南地區飲用水安全,主管機關依法應重視(註2)。民眾有「權」要求「安全飲用水」,政府有「責」管理與監督「水源安全」,不容輕忽卸責。要求政府及自來水公司儘速進行汙染調查,否則等自來水都髒了才要處理,上游水源都不管,那要環保署何用?

第一類地下水汙染管制標準:指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內的地下水
第二類地下水汙染管制標準:指第一類以外的地下水

台大醫師:砷會引發烏腳病,對膀胱癌、皮膚癌有嚴重影響

台大醫師許立民表示,為什麼要畫水源保護區?就是整個區都要乾淨。但令人遺憾的是,環保署在烏山頭水庫附近的監測井,已測到砷含量每公升0.056毫克,而且這個井的位置在174號道路線以南,已進入水源保護區。

砷過去30年在台灣西南海造成非常嚴重的烏腳病,政府花了很大心力才解決。砷除了會引發烏腳病,還對膀胱癌、皮膚癌都有很嚴重的影響。

另外,監測井中還發現致癌物質氯甲烷、甲苯,這些物質短期內對人體可能沒傷害,但如果每天飲用,令人擔心對神經性、呼吸道、對胎兒可能都有影響。

許立民指出,現在烏山頭集水區內測到砷含量超過監測基準兩倍,衛生署必需出面澄清影響有多大?有多少口井有砷、烏山頭水庫內的水有沒有砷?砷從那裏來的? 另外水公一直強調自來水中沒砷,但究竟是水中真的沒有砷,還是水公司用了很大心力把砷處理掉,這些問題不應由人民回答,應由環保署、衛生署、水公司來回 答。

監察院受理調查

環保團體拜會監察院,由監委錢林慧君接受陳情,她認為水源區監測井發現砷等致癌汙染物質,相關單位應責無旁貸盡速調查釐清。她預計成立專案調查,並邀請相關政府單位及環保團體討論。

環保署只會躲在後面寫新聞稿罵人

田秋堇表示,團體發現水質有問題,環保署到現在才是駝鳥政策,身為全國環境保護監督單位,對汙染應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先嚴格檢查評估,而不是第一時間跳出來否認,這只會造成民眾更加恐慌。

台灣地球憲章聯盟執行長顏美娟表示,她身為一個媽媽,孩子現居住在台南,聽到這 個消息覺得非常惶恐,但很疑憾看到環保署的回應只有寫文章把環保團體痛罵一頓,讓大家非常憂心。環保署應該跟環保團體站在一起悍衛土地安全,沒想到連列席 記者會都不來,「環保署真的把自己做小了」。

乾淨飲用水是基本人權

台灣環保聯盟理事長王俊秀表示,乾淨飲用水是基本人權,過去高雄飲因為用水有問題,民眾長期買水喝,被視為「環境難民」,如果政府不重視烏山頭水庫飲用水安全,未來五都之一有一都(台南)也會變成環境難民。

王俊秀表示,環保團體舉證飲用水危機,如果官方說沒有,那官方必需舉證沒有,未來環盟不排除提起公民訴訟,請對方舉證沒有汙染。水源不應該成為亂丟垃圾的 地方,特別是永揚垃圾場位於水源區上游。過去台灣癌症增加很多,跟土地、水源不乾淨有關係,水源的重要性應回到生命泉源的層次。

註1:
永揚垃圾場申請在台南縣東山鄉嶺南村設置,由於垃圾場有斷層通過,當地地下水豐沛且流向烏山頭水庫,台南環盟以及當地居民組成「搶救烏山頭水庫自救會」監督多年,這次是首度發現監測井有列管毒化物。

台南環盟去年自費沿著北勢坑斷層,於烏山頭水庫水源區設置4口監測井、水源區北方500公尺內設置8口監測井,總計12口深度井(深度20~30公尺)。

事後環盟要求環保署採樣台南環盟挖的12口井、以及永揚公司垃圾場內原本自行挖的10口井、場址鄰近村落4口民井之地下水,總計26口井。

環保署回應,這些井測到的有機物都微量,只超過「監測基準」,遠低於「管制標準」。強調,去年檢測永揚場址民井以及龜重溪灌溉水質都未受影響。

環保署強調,即使發現有機物,但這些有害物質是否會流向烏山頭水庫,未來還要再由環保署組成的專家會議(2月11日再度舉行)中再釐清,當地是否有地下水,以及地下水是否流向烏山頭水庫,再決定後續如何處置。

註2:
依下列各法,人民有權要求安全水資源(台南環盟提供):

1、消保法第7條:從事設計、生產、製造商品或提供服務之企業經營者,於提供商品流通進入市場,或提供服務時,應確保該商品或服務,符合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商品或服務具有危害消費者生命、身體、健康、財產之可能者,應於明顯處為警告標示及緊急處理危險之方法。企業經營者違反前二項規定,致生損害於消費者或第三人時,應負連帶賠償責任。

2、消保法第7-1條:企業經營者主張其商品於流通進入市場,或其服務於提供
時,符合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者,就其主張之事實負舉證責任。

3、水汙染防治法第36條第2項:砷為公告之有害健康物質

4、飲用水管理條例第3條:第2項各款所定水體符合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者, 始得作為飲用水之水源...

5、飲用水管理條例第11條 :飲用水水質,應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

6、自來水公司組織章程第3條:供水處應進行水源保育、管理...

7、自來水公各區管理處組織章程第2條:台灣自來水公司各區管理處掌理:水庫集水區與水源保護區保育工作之規劃及執行事項...

8、水污染防治法第7條:水汙染防治法事業、汙水下水道系統或建築物汙水處理設施,排放廢(汙)水於地面水體者,應符合放流水標準

9、放流水標準:第二條,事業汙水處理設施之放流水標準,其水質項目及限值如下表:適用於廢棄物掩埋場:懸浮固體:50 mg/L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鄭沛揚台北報導】

「每逢春節倍焦慮,明年工作在哪裡?」台灣大學博士生朱政騏與台北藝術大學碩士生王柏鈞,7日扮成「人肉春聯」,希望政府與社會重視勞動派遣問題。

年關將近,朱政騏與王柏君選在車水馬龍的迪化街表達訴求,希望民眾在歡樂的年節氣氛中,思考勞動派遣人員「年過了,該到哪裡找工作」的心酸。他們以「門」象徵希望和出路,「春聯」呼籲政府負起責任。

政府也用派遣勞工

王柏鈞表示,台灣派遣勞工正以倍數成長,今年更突破1百萬人,顯見派遣問題值得有關當局好好省思。

《勞基法》第9條規定,「有繼續性工作應為不定期契約」,代表連續性工作不得使用派遣臨時工。但王柏鈞痛批政府帶頭違法,他強調政府部門內有許多派遣勞工,即使持續在同部門服務,相關單位依然採取「一年一聘」方式聘僱,造成勞工不能享受應有權利。他點名國防部、農委會、新聞局濫用派遣勞工問題最為嚴重,其中國防部派遣人力高達214%,農委會也有204%,政府明顯不尊重勞工權益。

朱政騏表示,雖然與世界各國相比,台灣派遣勞動比率並不算高,但近幾年數家外勞仲介紛紛轉型成派遣公司,代表台灣派遣需求逐年提升。而勞委會去年10月曾公佈數據,86%派遣業者未經過合法立案。他認為勞委會應落實勞動檢查,避免派遣業者持續違法。

政府若不能帶頭保障勞工權益,執意選用派遣方式降低人事成本,朱政騏憂心,產業為因應ECFA衝擊,派遣問題會更加嚴重。他希望任職一年以上的持續性勞工,應該改成正式聘用,至少也應是約聘及約僱,而政府部門更應該帶頭執行。

同工卻不同酬

與朱、王同行的黃姓友人,也曾經是派遣勞工。他說,派遣勞工沒受到勞、健保保障、勞動年資不能累計、可以參加尾牙但不能抽獎、沒有正常加薪管道,持續服務的派遣員工業務量可能與正式員工相同,但福利卻有極大落差,形成「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現象。

黃姓友人不斷向路人發傳單,口中大聲疾呼「請正視派遣勞工問題」,他認為派遣勞動人數日益成長,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但民眾反應卻是兩極化,圍觀民眾有人訕笑「是作秀啦!站一站就會走了」,也有人認為「人肉春聯」相當有意義,抗議方式新奇但不擾民,「希望他們繼續加油」。

王柏鈞說,政府若持續漠視派遣問題,「人肉春聯」年前不排除發動一系列拜年活動以示抗議,更會向監察院檢舉行政院長吳敦義與勞委會主委王如玄瀆職。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munch

今年,該是決定性的一年,海岸濕地的工業破壞,濱海沙灘的觀光開發,2010年成為關鍵的時刻。

為何如此說?

第一在工業開發上,中國由廉價工廠轉為世界市場,許多財團早把目光放向中國,在台灣的投資已是興趣缺缺。但是,受到政策管制,財團進軍中國,不是說走就走,在政府期待創高經濟成長率,作為選舉籌碼下,根留台灣變成一種利益交換,企業投資工業開發,換取西進門票,政府提供的是廉價的租稅,以及國土的捐輸。許多拖了許久的大型開發投資案,在今年必須做出最後決定,不是因為投資台灣急切,而是換不到開放西進中國投資設廠,企業財團就在國際競爭上失利,於是投資造政績換西進,官商都有時間壓力。

第二在觀光發展上,近十年的風災水患,台灣山區如同廢墟,一些山區觀光景點逐漸消失,在打造觀光經濟下,政府開始將目光移往美麗的濱海沙灘,結合許多工業財團的休閒轉型,開始以區域計畫為名,展開大規模的規劃設計,許多海岸地區在今年都有大型開發案審查,一旦失去環境生態、公平正義的考量,許多自然的美景,都將遭到破壞,甚至一些屬於公共空間的景點,都將成為富豪新貴的VILLA私樂園。

西部的工業破壞,東部的觀光開發,台灣海岸線在幾十年的開發破壞後,失去真誠的反思,也缺乏全面的國家發展策略,依循舊有思維,將僅剩的西部海岸持續破壞,原始的東部濱海進行開發,許多開發案會在今年提出與決定,讓2010年成為一個關鍵的時刻,台灣海岸面臨保留與消亡的關鍵,許多地區的環境抗爭不是個案,而是國土開發的全面出清,讓台灣最後的淨土,面臨一個最終決戰的到來。

──彰化濱海濕地的痛苦物語

沒來過彰濱沿海,不知躲在道路村落後方的海岸濕地,竟然是如此的原始美好。

幾十年的海禁管制,從防敵登陸到防範偷渡,荒謬的海岸線戒嚴,造就台灣海岸線的豐富生態。曾經在八0年代末期,警總管理海岸班哨時,前往西部沿海公差,班哨的同僚幾乎是台灣最早的賞鳥人,萬鳥飛翔於海岸線的景觀,簡直是日常生活樣貌。同僚笑說,根本不必望遠鏡來回岸際搜尋,只要那裡鳥群驚飛,那裡就有動靜,水鳥竟成台灣海岸防衛的第一線戰士。

二十多年過去,海岸線大起變化,堤坊不斷向海域延伸,填土抽水成為農地魚塭,有些區域就成廢土垃圾傾倒場,玻璃碎石的無人靠近,甚至大片灘地就填了起來,成為巨型的離島工業區,那水鳥群聚、蟹類橫行的日常景觀,至今成為少之又少的生態奇景。

時隔多年,每每來到彰濱大城、漢寶的沿海灘地,真的很驚訝台灣還保有這一塊自然原始的廣大灘地,就躲在道路沿線的村落之後,以一種秘境的姿態生存下來,雖然偏遠,但是生機昂然。

人們總喜歡以行政區切割,將漳濱沿海分為大城濕地與漢寶濕地,但是實際上,它是一塊完整連貫的海岸線,在北方彰濱工業區與南方麥寮工業區之間,倖存下來全台最大的泥質灘地。數十年,海岸線上的小河川、大排水道帶著污染注入灘地,靠著潮起潮落的洗淨,灘地勉強維持著生機,除了採蚵漁民、賞鳥人士,灘地內並無太多人群,於是物種活了下來。

問題是這些濕地環境,很衰!套句田秋菫委員的說法,「住著一群沒有聲音的生物」,政府找地開發,都市不必想,鄉村有抗爭,台糖地好利用,最棒就是地權單純又無居民抗爭的海岸濕地。漳濱、麥寮工業區的先例,讓政府找土地開發,總是想到這些「不毛之地」,將海岸濕地視為「無價值」的土地,透過填海造陸的「海埔地」政策,創造所謂的「經濟價值」。

八輕國光石化的開發,從最早的嘉義布袋、到雲林麥寮,最後找上彰濱沿海的大城、漢寶濕地,讓這塊台灣僅剩最大的泥質灘地,面鄰最大的危機。更荒謬的場景,在去年6月,一群大城居民到環保署,支持開發大城工業區,不管被動員成分有多少,就算是真心真意,也顯現那種「政府欺農民,農民欺濕地」的強食弱肉邏輯。

濕地好犧牲!

為了在彰濱沿海濕地,切割工業區位置,甚至逼得物種也要開始優勝評定,說有白海豚,先從數量不詳,爭到海域只是經過區域,不影響生存,原本大城工業區規劃在濁水溪北岸,發現河口灘地物種繁多,草澤區有群鷹飛翔,加上麥寮離島工業區已經緊迫河口南岸,北岸不應再設工業區緊迫河口,於是工業區就像海上沙洲,開始向北方漂移,這下又苦了漢寶濕地上的大勺鷸,二千多公傾的填海造陸,移到那裡,那裡就是生態絕滅,誰也不高興。

國光石化進駐彰化濱海濕地,的確是一項讓人痛苦的決定。但是,痛苦不只是珍貴的濕地生態,還有國光石化的投資財團。

政府將開發彰濱沿海濕地,視為即定政策,甚至還要求限時完成,在一意孤行之下,卻讓人想不透的事情,就是到底誰來投資設廠?

號稱四千億的國光石化投資案,中油只佔43%,其餘是國內石化廠商的聯合投資,但是生意人事事精算,在中國高度成長,急需石化原料下,企業早就想前往中國投資設廠,尤其福建海西泉港設置的台灣石化專區,在工廠就近市場,減少運輸、物流成本,上下游產業形成產業聚落,有助垂直整合的條件下,早是財團企業的優先選擇。就連國家投資的中油,將中國石油改為台灣中油公司,避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名稱衝突,幾年來積極規劃轉投資方式,進軍中國的心意不可言喻。

問題是,企業財團大家都想走,政府卻不許走,從早期的「戒急用忍」,到中期「有效管理」,到現今的「互惠雙贏」,政府將財團前往海外的動力,轉變為政權的利基,留下買路錢的根留台灣,讓太多投資案成為特許門票,以在台投資設廠,交換產業出走的許可。

國光石化的開發案,背景建立在企業出走的交換,投資財團根本不急台灣投資案何時過關,反而著急政府何時開放石化上游產業,前往中國設廠。財團企業很痛苦,痛苦不是國內投資受阻,而是投資巨資交換西進,卻是等待多年,看著國際大廠吞食大餅,企業只能耗在台灣蹉跎。

幾年來,投資台灣不是企業本意,看的是何時進軍中國市場,展開全球佈局。但是對於政府,思考的不是在企業出走潮中,調整台灣產業結構,找尋一個永續生態的產業結構,而是依循傳統的模式,找土地、送優惠,換得大型投資案來換算衝高成長率。

更精確的說,面對這些一心出走的產業,對國內投資早就怨聲四起的意興闌珊,但是一頭熱的政府,舉著投資熱潮的名號,只要財團業者願意配合演出,宣告投資計畫,簽下意向書,就是敲鑼打鼓,四處開發工業區,圖得早不是無心財團的投資設廠,而是工業區本身開發的營造工程。

這種工業區開發工程,在經濟學理上,奉行凱因斯學派的干預理論,以公共建設帶動景氣,最有名就是美國羅斯夫時代的「新政」,但是從事公共工程刺激景氣,提供就業機會,不是要政府虛耗投資,蓋出「蚊子工業區」。

這種「蚊子工業區」,最有名的案例,莫過同為彰濱沿海的彰濱工業區。當初,大張旗鼓建設彰濱工業區,分成線西、崙尾、鹿港三塊離島工業區,到現今利用率低落,線西區與鹿港區大片土地閒置,崙尾區更是整區空盪盪,閒置率高達64%。其中崙尾區閒置率高達100%,名列全國之冠,進入觀看如同台灣濱海的異樣世界,沙漠化的地景,毀壞了生物家園,奪走了漁民生計,沒有開創半點利益,還浪費了納稅人的稅金。

更離譜的狀況,竟然是在毀壞原有生態,建造無用工業區之後,在無計可施下,又在區域內規劃建設海洋生態公園,濕地公園,甚至遊艇港等新規劃。一塊土地先毀滅生態,破壞原始自然景觀,當錯誤的決策釀成問題,解決之道竟是花下金錢,重新打造生態,如此荒謬離譜之事,竟然無人被究責,就在彰濱沿海依舊上演。

這種不斷工程論,最不堪的事實,就是這些公共工程和刺激景氣、提昇經濟無關,而是不斷以公共工程的國家資金,透過營造工程的發包,來維繫政權與財團或地方勢力的關係,從事政治利益的交換。從歷年許多公共工程弊案,讓人清晰,有些工程創造的利益,就是工程本身,無關工程開創的建設願景。

大城工業區只是一個政府自我捏造的願景,沒人真的想來,對於投資企業,只要開放前進中國,一個比一個溜得還快,對於中油公司,刻意將大城工業區開發和後勁煉油廠遷廠,二者綁在一起,心理該是期盼大城工業區開發案能夠破局,後勁就有不必遷廠的理由。每個投資者都有私心算盤,大城工業區如同被擺弄的幌子,人人玩弄,卻是心向他方。

國光石化破壞大城、漢寶濕地的開發案,在投資財團都已態度搖擺,部分財團以開發延宕為由威脅撤資,政府仍然一意孤行,那種「先開發再慢慢招商」說法,換成白話就是「先選贏再慢慢淡忘」的態度,一如彰濱工業區的先例,建設前宣稱兩千家廠商進駐,打造彰化工業城,結果荒涼依舊,榮景全無。至今卻又端上另一道石化糖衣,準備開發僅剩的原始濕地,一旦夢幻成空,這些吹牛皮的官員,早無責任的遠走高飛。

彰化海岸濕地,數十年如同荒謬政績的典藏館,每當政府開出願景大餅,所有深信的人們都該到彰濱沿海,看看這些被謊言殺戮的生態濕地,如何成為台灣國土的煉獄。

大城濕地將列入國家重要濕地,大家擔心可能迫於壓力不敢公布,或是劃設區域迴避工業區土地,但是這種選地保護的政策,對於海岸濕地保護,並不是最理想的模式,每一塊海岸都有珍貴之處,都有物種生命存在,更有居民的生活價值。保留該是全面性的海岸線,而非畫出區塊,其它就不屬保護之列。

開發的真正問題,在於一旦政府無能提昇產業,找出永續環境的產業,就只能依循傳統的工業投資模式,毀壞土地,破壞環境,在開發麻藥的刺激下,鞏固無力的政權,等到醒來,就是人民生態的痛苦物語。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漂浪.島嶼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節錄自 環境資訊中心

作者:黃修文


公共工程委員會針對小林村致災原因的調查報告終於在最近出爐,不出所料的認為與越域引水無關,而將其全歸諸於大雨。也不出所料的引起災民以及關心本案的民間人士的極大不滿。更不出所料的是公共工程會認為科學數據在其手上,完全不怕民間要怎麼搞,也不理會他人的質疑點,已經是一副交差了事的態度。綜觀臺灣近年來幾次重大爭議,其模式難道不都像這樣--不像是在爭論,倒像是在喊話,比較誰比較大聲。這種現象當然令人不滿,但是形成這種現象,受託付運作公共事務,擁有最多資源的政府責無旁貸。


雖然公共工程會很熱心的把記者會先開了再說,但其實詳細報告還沒有真正公佈,目前也只能看到一份五十幾頁的簡報檔,也只好就這份簡報發表評論。我們的看法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方面是調查報告內容的實質,另一方面是調查的程序和形式。


先就實質的內容來看,簡報一開始當然就列出一堆專家,不過對於這個主要的是地質事件的調查而言,倒是沒有專精研究當地地質的專家,頗令人意外。看到這樣,假如水利署在挖隧道前也沒有對當地地質做足夠的研究,難道會讓人訝異嗎?看到這個調查的方法論時,不禁對這個調查的性質起了很多的疑問。因為用削去法做為調查的基礎,簡直就是直接承認並沒有找出真正的原因,只好合理的推測一番了假如這是一個尋找原因的調查,那麼就是要把整個事件的因果鏈找出來。推測只是第一步,做出可以被接受的驗證才是重點。而且在方法論上,所列的幾個因素是否真得窮盡了事件的可能性(這是重要的,如果沒有窮盡的話,削去法一點意義也沒有),為何可以直接排除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完全沒有做出說明。只能說這些人太過專家,一眼望去,一目了然,心想不需要對這些不是專家,但很在意自己同胞的死亡是否出自不正義的行為的後果的人多做解釋吧。


假如這是一個要澄清責任的調查,那問題就更大了,舉個例子:假如有好幾人可能是兇手,絕不能把嫌疑最大的人直接定罪,甚至也不能因為其他幾個人一定不是兇手,就可以把剩下的人定罪,而是要有直接實質的證據才行,原因很簡單,不可能真得可以窮盡嫌犯。然而這個調查中最核心精髓的推論過程如下:根據距離小林村好幾公里以外的甲仙雨量站測定,山崩的時候,甲仙站的雨量累積已達到 1,715.5mm。超過了不知由那個單位,然後根據不知道怎樣的地質條件,所定出來的1,700mm兩量會導致山崩風險增加的這樣的標準,所以小林村後面的山崩一定是只有大雨這個原因所造成的,這樣子推論,大概也真得只有這些專家可以做出來吧,而且這再怎麼講也只是推論,並不是所需要的實證調查


真正要調查的恐怕就是除了雨量之外的因素吧,這個區域的雨量不是最大的區域,為何這個區域的崩塌比其它地方嚴重很多。甚至這個區域內,和小林村地形類似的地方所在多有,會何小林村特別的發生這麼大規模的崩塌。雨量很大這件事,整個臺灣大概無人不知,有什麼因素會特別造成在這個特定區域發生這樣子特定的地滑崩塌,而這些因素中人類的活動是否應負責任,這才是所需要調查的重點吧。不過這次調查的方式倒像是只想找出數據否定其它的因素,比方說報告中否定越域引水的相關性時,就一廂情願的認定只有使用炸藥造成的震動才可能改變當地的地質狀況,因此找了工程單位的監測記錄和氣象局設置在附近的地震站的記錄,認為這些記錄沒有異常,所以越域引水並不是小林村致災的原因。在調查過程中,調查者只到小林村和那瑪夏鄉的隧道口附近晃一晃,完全沒有真正的考察十幾里的隧道和當地地質交互作用的實際狀況。只想在洞口放一些炸藥,再到小林村測一下震波以否定炸藥的作用(但崩塌是從山頭下來和小林村的震動情形有什麼關係呢?)。矛盾的是,調查案的發言人又宣稱隧道沒有永久性支撐狀況下可能對當地造成比莫拉克更大的影響,但這是不是表示在挖隧道時其實就是已經給當地帶來極大的風險呢?用很苛薄的說法是,這份簡報中,只是從國外文獻剪貼一些理論,把水保局和林務局勘災的資料收集一下,再把氣象局的資料整理一下,和一個研究生對某個主題的研究回顧差不了多少。然而這就是對於國家級災難的調查報告,這是令人相當不滿的地方。

然而令人不滿絕不只是調查報告的內容,整個調查的程序也難以令人滿意。回顧整個事件的背景,應當很容易理解為何要有這個調查。2009年 8月9日上午六時左右,小林村後方發生山崩,10鄰至18鄰整個被埋沒。當日清晨就已經有人報案全村被活埋,但到8月10日下午才派出直昇機載人到現場探視,真正的救援始終沒有展開,因為已經沒有意義。四百多名國民集體意外死亡,這對現代國家而言,是何等重大的事件。這些人還傳承著少數而獨特的文化,這對這個國家的歷史而言,是如何重大的損失。而同胞被活埋,不管有沒有機會生還,卻遲遲沒有展開救援,這不僅是總統的奇恥大辱,也是全體國民的奇恥大辱。國民之間最基本生存的相互扶助的承諾無法實現,可以說在那個時候,國家最重要的職能已經瓦解。這樣子的事情為何會發生,那些人有那種程度的責任,是這個調查不能避免的問題。事實上這應該是國家要全力以赴的調查,因為對小林村民而言,這件事情已經全面否定了國家的意義,國家必需要透過行動重塑自己的意義。然而讓人失望的是,國家只是指定行政院以下的公共工程委員會發包出去一個調查委託案,幾個月下來,幾個專家到山區災區露露臉,開一開說明會,資料抄一抄,最後,說明沒有人有責任。這樣子的方式,這樣子的程序,才是最讓人不滿的吧。建議就這個調查報告進行公開的聽證會,讓全體國民決定是否滿意這樣的調查報告。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節錄自 環境資訊中心
本報2010年2月5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中部科學園區第三期七星基地開發案(中科三期),1月21日最高行政法院駁回環保署上訴,撤銷中科三期環評審查結論。然而環保署並未依司法判決要求中科停工,鄰近的后里農民今(4)日北上監察院陳情,並到行政院、環保署抗議,指環保署惡意曲解法令,不顧人民生命財產。

台北清晨才剛下過雨,后里農民來到台北時,太陽也出來了。后里農民表示,聽到最高法院判決時,覺得司法終於還人民一個公道,一如雨過天晴。沒想到環保署既不為民眾著想,也賤踏司法,只能再期待監察院的正義之聲。

請問環評無效可以施工嗎?

「請問環評無效可以施工嗎?七星基地立即停工!環保署長沈世宏下台!」后里農民高舉標語,從行政院、監察院、環保署、再到立法院,抗議的路走的多麼艱辛。為中科三期奔走訴訟多年的律師林三加,在行政院前當場痛哭,感慨行政賤踏司法,感慨司法竟不能維持社會正義。

林三加表示,2008年1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已撤銷中科三期環評,環保署未思考環評出了什麼問題,沒考慮中科三期開發後對水資源、水汙染、人民健康風險等問題。行政機關用戒嚴心態在執政,對法院判決完全不理踩。對此全民要對環保署提出最嚴厲的譴責。

這是有司法的政府嗎?

環保署違法,行政院違法,立法院違法,所以們台灣人民不相信政府。」后里鄉公館村村長馮詠淮說,一個環保上級單位都不環保,不照顧地方,不愛護台灣這塊土地,你說這可以叫做環保嗎?環保署應改名為垃圾署。

馮詠淮說,農民是最弱勢的,中科三期的汙水已汙染到農田,反映很多次政府都沒去改善。如今司法單位已撤銷環評,竟然還可以動工、可以營運,「這是有司法的 政府嗎?這樣可以取信台灣老百姓嗎?」一個中央單位可以帶頭違法,以後人民做事不用守法,「因為政府在做違章給我們看。」

提起訴訟的六位農民,其中詹德健、廖明田、陳欽全等人今天都北上,要求監察院調查,立即中止中科三期開發,回應后里農民的殷殷期待。

環保署無法無天

前環評委員周晉澄表示,當時要求中科提供友達資料時,完全無法得知使用原料的毒性為何,無法評估對人民的健康影響,才會要求一定要做健康風險評估。環評過程中,水資源沒做、水汙染沒做、健康風險沒做,后里生產的農產品要賣到全國各地,為何政府可以放任業者這麼做?

前環評委員徐光蓉說,環保署竟然批評高等法院曲解環評法規,「環保署真是無法無天」。環保署應像馬總統常講的依法行政,不應自認為高於法令。

環保署「不識字攔兼無衛生」

后里農民及公民團體下午轉到環保署前抗議,送環保署六法全書、衛生紙,因為環保署公然賤踏司法,曲解法令,而且還幫傷害台灣土地的汙染者護航。抗議民眾向環保署丟沾溼的衛生紙團。

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表示,馬總統最喜歡談依法行政,但他的子弟兵沈世宏,從台北市環保局長到環保署長,把環評法、六法全書放在地上賤踏時,馬總統應立即撤銷沈世宏的任命。

潘翰聲說,如果一個人不懂我們可以憐憫他,但如果懂還故意做不對的事情,「這是可恥的」,這種人是整個國家的墮落。我們一直在講品德教育,但是當政府官員都不守法,整個社會都應該逼這樣的署長下台。

※ 中科三期環評無效案:
中科三期環評結論被撤銷 司法挑戰民主機制的多數暴力
環署拒絕下令停工 農民怒斥:司法能還人民公平正義?
環署:「環評撤銷」與「是否停工」無關
廖本全:魔鬼終結者變成魔鬼了
※ 本文同步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

舉著「請問環保署,環評撤銷還能動工嗎?」的牌幟,42位台中后里鄉農民4日北上行政院、監察院與環保署抗議,要求環評被撤銷的中科三期立即停工。但環保署只回應:「依信賴保護原則,廠商不用停工。」多位律師痛批「行政機關獨大、知法玩法」,根本在逼人民上街頭。


環評過關 農民莫宰羊
中科三期2006年通過環評,依環評法規定,開發前應至當地召開說明會,但后里農民詹德健說:「審3次就通過,當時我們都不知道。」中科三期開發分為七星、后里農場兩地,農民在七星農場審查時開始大規模抗爭;因工業廢水直接排入灌溉用水牛稠坑溪、嚴重影響食品安全與健康,多位環評委員強硬反對,但政治力介入,在第5次審查時直接有條件通過。


律師林三加提起行政訴訟,高等行政法院判決因未做健康風險、未經二階環評而無效,環署卻以「還能上訴」為由繼續讓廠商施工。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發展學系副教授廖本全指出,當時七星農場尚未動工,法院判決有疑慮,就該暫停避免廠商損失;但環署反其道而行讓廠商繼續動工「造成既定事實」,如今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評無效定讞,環署以「信賴保護原則」為由不命中科管理局廢止開發許可,毫無道理。


環署:廠商不必停工
環署綜計處長葉俊宏表示,環署認定「環評確實被撤銷」,但因中科三期「『曾完成』環評審查」,即便環評被撤銷,開發許可卻是在「原認定有效的環評時發出」,是合法的行政處分。

葉俊宏說,經內政部、國科會、法務部與環署法律顧問研商後認為,廠商可享信賴保護原則,國科會可依《行政程序法》保障廠商權益,「否則一經撤銷就立即停工,全世界沒人敢來投資」。值得注意的是,環署打算讓廠商補全資料,直接進環評大會審查,而非重新審查。


后里農民陳欽全質疑:「那受害居民的權益呢?」陳欽全指出,中科三期其中一家廠商旭能光電的廢水,經污水處理後排入牛稠坑溪,導電度還高達4千,超過農業灌溉用水750的標準。「直接引用的農田有2百公頃、影響地下水的村莊包括清水、龍井、大安、大甲、外埔,農民不用活嗎?」


環境法律人協會律師蔡雅瀅痛批:「司法就是制衡行政濫權,環署根本在曲解法令!」 蔡雅瀅指出,環評審查結論經判決撤銷後,相關開發許可就該歸於無效,應依法停止實施開發行為。但葉俊宏面對環團及律師質疑表示:「我不辯論,環署也打算提請釋憲。」


林三加表示,環團與居民不會放棄。監院已受理調查,並認同最高行政法院判決,呼籲環署勿創設惡例,以免在台灣環境法制史上留下污名。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munch

今年,該是決定性的一年,海岸濕地的工業破壞,濱海沙灘的觀光開發,2010年成為關鍵的時刻。

為何如此說?

第一在工業開發上,中國由廉價工廠轉為世界市場,許多財團早把目光放向中國,在台灣的投資已是興趣缺缺。但是,受到政策管制,財團進軍中國,不是說走就走,在政府期待創高經濟成長率,作為選舉籌碼下,根留台灣變成一種利益交換,企業投資工業開發,換取西進門票,政府提供的是廉價的租稅,以及國土的捐輸。許多拖了許久的大型開發投資案,在今年必須做出最後決定,不是因為投資台灣急切,而是換不到開放西進中國投資設廠,企業財團就在國際競爭上失利,於是投資造政績換西進,官商都有時間壓力。

第二在觀光發展上,近十年的風災水患,台灣山區如同廢墟,一些山區觀光景點逐漸消失,在打造觀光經濟下,政府開始將目光移往美麗的濱海沙灘,結合許多工業財團的休閒轉型,開始以區域計畫為名,展開大規模的規劃設計,許多海岸地區在今年都有大型開發案審查,一旦失去環境生態、公平正義的考量,許多自然的美景,都將遭到破壞,甚至一些屬於公共空間的景點,都將成為富豪新貴的VILLA私樂園。

西部的工業破壞,東部的觀光開發,台灣海岸線在幾十年的開發破壞後,失去真誠的反思,也缺乏全面的國家發展策略,依循舊有思維,將僅剩的西部海岸持續破壞,原始的東部濱海進行開發,許多開發案會在今年提出與決定,海岸保護的國家重要濕地也在今年決定,讓2010年成為一個關鍵的時刻,台灣海岸面臨保留與消亡的關鍵,許多地區的環境抗爭不是個案,而是國土開發的全面出清,讓台灣最後的淨土,面臨一個最終決戰的到來。

──桃園許厝港的紅海悲傷

一直想勸潘老師別太累!

電話裡,冷峻的海風刮著話筒,聲音斷斷續續,只聽見「我找了一早,發現一隻。」
發現一隻,潘老師說的是鳥屍,她在冬天的桃園海邊尋找鳥屍,為的是幫這些死亡的鳥族,討回一口道理。

一切從潘老師退休開始說起吧。

潘老師教了一輩子學生,退休後閒來無事,開始投身賞鳥大業,帶著花用退休金買來的長鏡頭加相機,開始在桃園沿海觀察鳥族生態,有時還會跟著鳥友南北奔波,追拍一些珍稀的鳥類。她的個性拘謹,當了一輩子按步就般的老師,把賞鳥當成一種學習知識。

她常在桃園許厝港濕地出現,一塊由老街溪、新街溪、埔心溪出海口,連貫形成的海岸濕地,濕地繁疇涵蓋了海岸、泥灘,以及休耕的農地,算是台灣北部重要的濕地環境,許多候鳥會過境到這裡渡冬。

原本,她只想靜靜的拍,拍出她自己安逸的心境。

她知道濕地充滿垃圾,有台灣業者惡意傾倒,有中國垃圾海漂登岸,她不多想,依舊按著快門。她也知道匯入濕地的幾條溪流,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濕地的危害,但她不願多事,依舊沈默按著快門。

直到,她發現許厝港濕地沿岸的海域,漂著大遍的紅水,形成景像驚悚的桃園紅海,次數開始頻繁,並且隨著洋流四處擴散,侵入濕地、沖擊藻礁,她覺得有點憤怒,海洋怎麼會是這個顏色?

【濕地死亡的金斑鴴,拍攝:潘老師 】

直到,她發現鏡頭前的鳥類,不再是攸閒地在棲地覓食,而是以一種無奈的姿態,死亡在台灣土地之上,她放下快門線,走入濕地,檢起鳥屍,一隻、二隻、三隻,她心在滴血,這不該是渡冬候鳥的結局。

她開始循著河流往上追尋,追著紅色的污水來到村落,當地的農民說,這些污染存在十多年,河水不只是紅色,其實是彩色,要看污染的染整廠,使用什麼的顏料,而且這還不是最毒的污染,一些有著薄油的污水,抽灌到田裡,農作全死,赤腳踩入,紅腫又發癢,他們幾年來不斷陳情檢舉,根本無用。

潘老師說,可以再試試。農民用著冷淡的眼神,看著這位瘦弱的潘老師,不好意思開口說,妳知道妳要對抗什麼?

潘老師回了家,拿出冰箱裡的鳥屍,想要送去做毒物化驗,但是根據社會現實邏輯,沒有登上媒體形成大事,沒有政府單位會受理檢驗鳥屍工作,除了採集檢體化驗有無危害人類的流感病毒,鳥是怎麼死的鳥事,沒人會管。她只能拍了照,將桃園紅海污染,還有疑似中毒死亡的鳥屍貼上網,希望大家重視。

媒體來了!找到潘老師,一起去看桃園紅海,陽光下讓翻騰的血色紅浪,隔外讓人驚心,死亡海洋的圖騰,文明台灣的反諷。再去找到農民,農民看著潘老師,眼神有些激動,嘆了口氣說,我以為沒人關心這裡了!

農民帶著潘老師,一路追著紅色河流,說明河水如何引入農地,如何讓附近居民深受其害,說著說著,更多農民開始加入,每個人訴說十多年的心頭之恨,有位農民說到激動,吆喝大家一起去看污水的源頭。

在一條農業渠道注入河流的位置,農民要大家注意水面,將會有世界奇觀出現。

什麼世界奇觀?在平靜的水面,突然開始有氣泡浮出,接著強勁的水流自河底湧出,過沒多久開始變色,從乳白變淡紅再變紅色,河面上形成一道小小的紅色噴泉,真的是罕見的世界奇觀。

農民指著岸上綁有驗證標籤的排放口,憤怒的斥責,環保單位的人只查驗這一隻出水口,真正排出污水的暗管,根本沒有查驗,這隻暗管存在多年,村落裡人人都知,還當成奇觀四出宣揚,奇怪就是政府從來不知。

事情上了媒體,曝了光,政府一下子什麼都知道。很快的搬出法令,說明依照放流水色度標準,這種色度還在標準之內。

標準之內?潘老師說,她不敢教學生,海可以是紅色,河可以是血色。

她開始不斷拍照,從拍鳥變成拍環境,穿梭在海岸與農地之間,找著農民探問事情,她突然覺得有些事比賞鳥還重要。附近居民看著她穿梭的身影,一早來到海岸查看,天黑還在田邊搜尋,大家心裡覺得熱血,告訴她不要那麼累,有事情會通知她。

農民們開始守候,潘老師不斷發聲,許厝港濕地的污染,從縣市污染變成院會議題,中央指派政務委員前來瞭解,營建署計畫將許厝港列入國家重要濕地,環保署答應查驗整治,國家機器好像動了起來。

但是,海洋一樣漂著紅水,河流一樣血色。潘老師擔心,如果不能快點解決污染問題,就算濕地選入國家重要濕地,到時土地已經死亡,生態也受重創。

問題是,政府真有心解決什麼?許厝港濕地的舊污染還沒解決,宵裡溪的高科技污水又將改排老街溪,成為濕地新的污染,再加上寄望劃為國家重要濕地,能夠管制濕地環境的污染與破壞,但是由桃園前縣長朱立倫提出桃園航空城計劃,有一部份區域和濕地重疊,加上沿岸又是休閒海岸、遊艇港的設計,到時濕地會不會又是切割推縮,命運未定。

潘老師說,世界瀕臨絕種的琵嘴鷸,重要性不輸黑面琵鷺和白海豚。她說,曾經牠們會到許厝港濕地渡冬,有幾年見過牠的蹤跡,拍下照片,世界驚奇,她就守候在濕地,希望能再見到牠們。

但是持續的污染,即將的開發,許厝港鳥況每年愈下,一般候鳥都不太停留,何況這種珍惜之鳥。

官員來來去去,在曝了光的污染事件裡,每個人面對媒體,嘴上都是真心誠意,但是依舊血色的紅色海洋,搓破政府的執行能力。

潘老師不放棄。

寒冷的天氣裡,她依舊在濕地上、農地裡查看,找尋死亡的鳥類,放進冰箱,留下一隻隻要向世界控訴的證據。

看著她的行動,孤單而無力,總是開口勸她別太累,她早上說好,下午就又打電話,訴說她在濕地的新發現。

台灣環境事件裡,常常有許多潘老師,在他\她們生命中,為保護環境博鬥,常常是生命的偶遇,但是一投入,就成人生的志業,堅毅而持久,不顧冷淡的眼光,無視官僚的嘴臉,就是用苦行的方式,為生態請命。

許厝港濕地,一塊台灣美麗的海岸線,有著神蹟不再的污染紅海,在面臨著消亡與重生之際,潘老師守候著它,該有更多人來幫助她,讓海水湛藍,生態美麗。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漂浪‧島嶼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節錄自 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node/51619

作者:蔡嘉陽(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


前年熱門的電影「海角七號」颳起一陣墾丁旋風,影迷和遊客們在恆春古城和珊瑚礁海域尋找電影的片段,再創了恆春旅遊新的高潮。甚至在電影中:「山也BOT、海也BOT」更成為控訴財團假借政府開發之名、實而霸佔地方資源的名言!而其中「大大」所唱的「愛你愛到死」讓人印象深刻,當愛到極致的時候,只有最極端的字眼可以形容。對我而言,或許「愛你愛到死」可以來比擬我之於彰化海岸的情感。想當年1986年我還是大一的時候,因為不滿意環境科學概論的老師說:「我們念環工的,只要把煙囪蓋的愈高愈好,這樣污染擴散的更遠,污染的問題就可以解決。」憤而蹺課騎摩托車翻過大度山來到伸港的海岸。當時對海懵懂的我,卻深深被這麼廣大海岸泥灘地所吸引,而這次的蹺課竟然完全改變了我對人生的規劃。


翻開台灣介紹海岸的書籍,關於彰化的部分絕大多數都是錯誤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漢寶濕地是如何重要的鳥類賞鳥景點,其實這些敘述都只有說到彰化海岸的皮毛,根本無法展現彰化海岸內涵的美感。因為鳥類數量的多寡是建立在環境的特性與品質,如果不瞭解棲地變動的意義,只能看到鳥類表面數量的變化,而無法解釋鳥類數量變動的原因。所以我研究鳥類的出發點就是以鳥類為環境的指標,常常被當地支持開發的意見領袖嘲諷說:「你們這些看鳥的,為了幾隻鳥,什麼路不能開、工業區不能蓋!都要沒飯吃了,還顧這些鳥!真是人不如鳥!」他們總是利用這種似是而非的言論來打擊貶抑生態的價值,孰不知真的沒有飯吃了嗎?當無止盡不當的開發而讓大地資源枯竭、自然災害反撲之後,那才叫真的沒有飯吃。

 

看看這張1636年荷蘭人畫的台灣古地圖http://e-info.org.tw/node/51619,中間的一條大河是濁水溪,濁水溪以南的雲嘉南屬於潟湖海域,而濁水溪以北的彰化海岸是全台灣最大的一處潮間泥灘地。3、4百年前這張古地圖很精準的呈現台灣西海岸的地形地貌,而且每一段的海岸線都是獨一無二,無法互相替代。台灣多樣的地質運動造成台灣海岸環境的多樣性,彰化海岸就是在大河沖刷淤積所形成的濁水溪口三角洲,氾濫的沖刷與堆積孕育出富饒的彰化、雲林成為台灣的穀倉和魚米之鄉,廣大的潮間泥灘地提供水鳥的食物來源,且提供淺海養殖漁撈之產業環境。


海岸環境、產業經濟和自然生態三者互動密切相關,當海岸環境消失,其他二者必定消失。而鳥類生態更是反應海岸環境品質的好壞,做為產業經濟收穫的指標,怎麼會說是顧鳥不顧人呢?曾經有3,000隻的大杓鷸、佔全遷徙線1/10的數量在彰化海岸度冬,顯見彰化海岸足以提供這些大型鷸鴴科鳥類的能量來源,這是台灣其他海岸無可替代的功能和價值。


近年來熱門討論的台灣白海豚,也是以彰化海岸為重要的覓食棲地和迴游的路徑。這是彰化海岸的生態資產而非經濟發展的負債!
過去戒嚴的關係,讓台灣人遠離海洋、海岸,造成對海洋的認知嚴重斷層,失去了海島國家的價值和尊嚴。對彰化海岸的廣大泥灘地的價值認知,居然是這麼大片的海埔新生地,不開發實在太可惜!所以20年前規劃了3000公頃的彰濱工業區,但是時空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調整,彰濱工業區的土地利用率竟然不到一半!20 年來的開發,不僅潮間帶消失、高壓電塔的林立、風力發電機組羅列、西濱快速道路切割,使北彰化的彰化海岸環境變成工業化、棲地品質劣化的海岸線。

 


所以這次南彰化海岸從漢寶濕地一直到芳苑、大城海岸,列入國際級重要濕地的代表性意義就是保存彰化、甚至是台灣僅存最後一段自然的泥質潮間灘地。泥灘地具有高生產力和高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不僅吸引國際上成千上萬過境度冬候鳥,也是養育彰化沿海養殖牡蠣、文蛤產業的基礎,更是保護彰化陸地不受到海浪侵蝕的天然消波塊。北彰化海岸犯的錯誤還不夠嗎?今天仍然繼續在南彰化海岸抽沙填海開發4000公頃泥質灘地為「第八輕油裂解廠國光石化」?讓台灣的母親之河濁水溪口南北兩岸都成為高耗能、高污染的石化產業?這對台灣的土地倫理是情何以堪?


在營建署於國際濕地日準備公告的前夕,行政院卻收到國光石化公司發函來關切彰化海岸列入國際級重要濕地,要求解決開發與保育的衝突。如此這般,從行政院高層直接施壓給營建署,於是已經發出新聞稿的原訂國際濕地日公告新增之彰化海岸國際重要濕地,竟然暫緩公告,連帶其他27處新增國家重要濕地也連帶遭殃。這是非常嚴重的行政瑕疵,簡直是財團治國,為了財團的一紙文書,改變了多少委員專家所評選出來具有重要價值和功能的濕地!


早在2007年彰化海岸的大城濕地和漢寶濕地就應該進入國家重要濕地名單,卻因為當地鄉長帶頭到營建署抗議,甚至要脅政府官員不能將彰化海岸列入國家重要濕地,而使當時的公告中,未將此處列入濕地。原本2010年將彰化海岸列入國際級重要濕地是還給彰化海岸一個公道,如今又被財團開發因素受阻!難道彰化海岸的價值竟然是一平方公尺100元的賤價賣給財團嗎?


北彰化海岸環境的瀕死,是過去我們不瞭解泥灘地的價值,錯誤的開發與破壞。南彰化海岸又要面臨犯下同樣的錯誤。雖然不是大山深海的月牙灣、貝殼沙灘,而是樸質素麗、生命力豐富、柔韌內斂的泥質灘地,但我們不能再如此踐踏彰化海岸了!愛彰化海岸有這麼困難嗎?保護彰化海岸有這麼波折嗎?


彰化海岸的愛與死?我們少了好多瞭解彰化海岸、愛彰化海岸愛到死的人。請大家有機會多多來彰化海岸走走,體驗簡單樸實是最真實的感動,廣大泥灘地是生命的喜悅。未來一年是彰化海岸是否能保存下來的轉折,我需要大家的力量一起來守護台灣最後一片的原始泥質灘地。天佑台灣、天佑彰化海岸!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五大海洋環流垃圾湯 科學家將調查


摘譯自2010年2月1日ENS百慕達,漢密爾頓報導;謝雯凱編譯;蔡麗伶審校


加州海洋科學家夫妻檔馬庫斯‧艾立克森博士(Dr. Marcus Eriksen)與安‧庫密斯(Anna Cummins)2月4日將自百慕達啟程,紀錄北大西洋環流塑膠污染的範圍北大西洋環流是北大西洋中洋流所構成的渦流。研究團隊將搭乘72英尺長的單桅帆船海龍號,橫越馬尾藻海(Sargasso Sea),抵達亞速群島。


此研究團隊率先對全球五個大洋環流中逐漸累積的塑膠物質進行研究環流由風與洋流所形成,分別位於南大西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北太平洋與印度洋。


棄置於陸上或海中的食物與飲水塑膠容器、玩具、塑膠袋、釣魚線與網具,在這些大洋環流中永無止盡地漂浮並打轉,碎裂成愈來愈小的碎屑,但永遠不會完全消失。


「我們現在要研究的問題──塑膠顆粒表面上的化學物質是否會藉由攝食而進入魚類身體組織,進而進入食物鏈中,最終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艾立克森夫婦說道。


艾立克森說:「塑膠顆粒在海中會如同吸引化學物的磁鐵,吸引如DDT, 多氯聯苯、阻燃劑與其他污染物。」


「塑膠顆粒可吸收無法與水混合的『疏水性』化學物質,而不能吸收『親脂性』物質,意即吸引油性物質,如以石油為原料的塑膠物。」艾立克森解釋。


「諸如DDT, 多氯聯苯、阻燃劑、殺蟲劑與其他疏水性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會被塑膠顆粒吸附,達到高濃度─相當於周遭海水濃度的100萬倍。」

「這是塑膠污染物能影響人類之所在。我們在魚隻腹部發現塑膠顆粒,其可能把塑膠當做食物,又或者垃圾堆吸引魚隻前來產卵、藤壺成長其上。」


研究團隊目前正航行於馬尾藻海,冬季風浪較大,但夏天會有颶風將更危險。


艾立克森夫婦於大西洋上,首次將採集拖網放入水中,不久便蒐集到塑膠廢棄物。其採集到碎裂的塑膠膜、一個牛奶罐瓶蓋邊環、幾段塑膠彩帶,以及塑膠粒(nurdle),意即塑膠產品製程中的細小塑膠樹脂顆粒。美國一年至少生產2700萬噸的塑膠粒


海洋塑膠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仍屬未知數,科學家預估近半數海鳥種類、所有的海龜種類,以及22種海洋哺乳類均遭受塑膠廢棄物的危害,或因此致命,不管是經由攝食,或是在塑膠垃圾分解成微小碎末之前遭到纏繞與勒斃。


此計畫相關訊息請參閱計畫網站http://www.5gyres.org/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節錄自 環境資訊中心

本報2010年2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呂苡榕報導


2009年學術報告指出台塑六輕與周遭居民罹癌有關,監院要求對六輕環境衝擊進行總體檢正在進行之際,六輕無畏民間觀感,再提五期開發計畫。昨(2)日由環保署進行環評專案小組初審會,會議一開頭,主席李育明便表示希望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但在場團體都質疑此舉是為開發單位簡化審查程序。最後在部環評委員主張中止審查下,主席裁示4日加開延續會議再作決議。


目前環保署在監察院要求下正進行「六輕總體檢」,健康風險評估的專案小組審查也尚未完成,前述疑慮尚未釐清前,有環委主張可援引環評法第43條第5款「經主管機關認定,中止審查」。同時也有委員痛批六輕「所有東西你們六輕都能用錢買,只有生命不能,所以你們就忽略!


環評會主席主張,開發單位報告內容不完整,包括廢水排放對附近流域影響評估、排放量推估係數說明不夠詳盡、缺乏替代方案等,應直接進入二階環評;因六輕肯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多次補件再審後仍可能會進入二階環評,不如一開始就進入二階,節省前面的審查時間。


但在場團體都認為,直接進入二階反而能為六輕節省時間,這項提議並未獲得在場委員一致支持。


六輕四期疑慮未解  五期開發不該貿進
先前雲林縣政府委託學術單位進行六輕空氣污染與附近居民健康風險的相關性研究,結果得出六輕與罹癌有顯著相關,因此環保署組成專家小組,針對六輕健康風險再進行評估。同時六輕本身依法應提出的健康風險評估計畫也正由環保署進行審查。因此有委員表示,在這些問題尚未釐清之前,不應該繼續審查五期計畫。


環委也直指,六輕開發至今,許多當初的承諾都跳票,例如隔離水道本來預計500公尺,現在連200公尺都不到;六輕保證會養灘,但至今沒有任何動作,外傘頂洲持續倒退,「前四期都管不好自己,還提五期!


環委批評,六輕開發十幾年,早已有多年對附近環境影響的監測數據,但在環評書中卻只是提出模擬數據,「7、8年前就已經發現有影響,他現在還說模擬出來沒有影響。模擬根本不可信,只要挑數字和方法,就能模擬出想要的結果」。環委員也抱怨,每次向六輕要數據資料,六輕只會推拖不給。


六輕  犧牲在地的國家級建設
面臨六輕五期來勢洶洶,當地居民也相當反對。雲林環保聯盟廖冠貿指出,集集攔河堰將濁水溪的水從上游攔截,導致下游揚塵非常嚴重,加上環境污染,種東西都不會活。「以前大家都說好、歡迎六輕來,現在都起來抗爭,如果前面的問題不先解決,不要想蓋五期。」


淺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也表示,六輕對當地居民相當不友善,水的問題、空氣污染問題都影響當地生計,但是六輕卻要求居民自己提出證據才願意賠償。「附近農漁民都是弱勢,怎麼有辦法自己找證據,而且這些動作本來就應該是六輕主動進行才對。」


台塑強調六輕能為國家帶動GDP成長,行政院長吳敦義也表示國光石化與六輕五期是國家重大建設,因此會全力推動。然而,各方質疑的是:這些國家級建設卻未考量它對整個國家的衝擊排出的污染並不會經由稀釋而消失、二氧化碳也會繼續留在大氣層中加速暖化現象,但六輕卻只評估對雲林地區的影響,未曾用更高的視野來思考環境影響


面對多方疑慮,經濟部仍表示,國家經濟也很重要,石化工業又是主力產業,因此希望大家能多點支持。而工業局則表示,「五期生產的是高質化產品,因此產值相當高」,而且工業局也考慮到石化工業對環境的傷害,正主動進行政策環評,預計2010年底能完成。


審查會中,主席並不打算讓台塑補件再審,而是極力主張進入二階環評,認為能夠經由範疇界定會議將許多問題釐清。但部分委員認為應該中止審查,最後主席裁示4日加開延續會議,繼續討論初審結論。


對於加開延續會議,廖冠貿表示,地方居民早已看開,政府不可靠,所以還是靠自己,他們打算組成濁水溪流域連盟,靠自己的力量保護自己的生存權力。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節錄自 環境資訊中心

作者:粘錫麟

在1月29日,台北環保署召開大攔河堰的當天下午,國光石化也在判定進入二階環評之後,在芳苑鄉的文化中心,舉辦地方說明會,長期以來,環評會議的密集,真是想「力死」環保界的朋友。

雖然是官民合作的八輕,主持會議的是國營的中油,荒謬的是坐在主席旁的是前立委林進春(其妻為現任立委陳秀卿),林進春首先發言,一開始就提出30年前(實際是24年前)鹿港反杜邦,是對或錯?如果當年沒有反杜邦,鹿港現在可能更繁榮熱鬧,意指國光案不能再走反杜邦的老路。

我說,很多政治人物除了當打手外,一點都不用功,連起碼的功課都不作,至少要提出案例前,先要到觀音鄉瞧瞧,杜邦落腳的觀音,還是那麼的蕭條,看不出地方繁榮在哪裡?況且,杜邦進用觀音鄉親的人數只得四人,這是什麼創造就業機會?

一個國民黨黨代表提出的言論更人神共憤,他說,當年陳定南縣長反對六輕,結果還不是因癌症死亡,用定南兄的死來否定六輕的空氣污染,其心真是可誅。看看麥寮周遭大量廣泛罹癌病、死的鄉親朋友,難道不是六輕帶來災難?建廠十年後,面對各界的質疑,環保署也不得不進行整體檢查。

當宜蘭拒絕六輕設廠後,現在是全台灣最適合人們居住的環境友善地區,沒有六輕反而是宜蘭人的驕傲;同樣,鹿港目前的遊客雲集也非靠著杜邦的兩個龐大的氯氣儲存槽,而是豐沛的人文、古蹟與歷史建築,這些以工業、經濟發展為唯一思考的混蛋,除了自身利益外,狗屁都不懂。

這場說明會,有來自林園石化和當年反五輕的鷹派大將蔡朝鵬,思想起,二十年前郝柏村強壓後勁民意,用十五億回饋基金,和二十五年後遷廠的條件,打開五輕大門。這兩三年,後勁鄉親一再提醒中油遷廠時限,幾天前,高雄縣長楊秋興提出五輕可延期搬遷的言論,結果就像捅了馬蜂窩,引起強烈反彈,我想,楊秋興大概也不用選了。

提高就業機會,促進地方繁榮,這樣的口號,幾乎是國家、企業的世紀謊言,從當年彰化的「台化」,到跨國公司的杜邦,現在的彰濱火電、中科四期,以迄國光石化,這個口號像似王爺宮的平安符,更像乩童的囈語,乍看(聽)似可安定人心,可是到頭來發現全是一片妖言惑眾;看看台化是彰化的毒瘤,觀音寂寥落寞,瞧瞧麥寮幻化為人間煉獄,換得少數掃地的臨時工,如果那麼的有百利而無一害,後勁鄉親為什麼費盡苦心的往外推?

政府企業真是沒有進步,詐騙集團都會變換招數,這些支持開發的掮客,難道不能轉變個新的說法?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化產業當道 溼地日成「無溼地日」?

#本文節錄自 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51549

 

 

國光石化:希望政院協調重大建設與溼地保育的矛盾
本報2010年2月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呂苡榕報導

靜宜大學生態所學生政院前表演行動劇營 建署原本預定在2月2日「溼地日」公告包括彰化大城溼地在內的28處國家級溼地,卻疑似因開發單位介入而暫緩。昨(1)日彰化環保聯盟等環保團體共赴行政 院陳情,希望行政院能夠儘速通過溼地法,並公告多處國家級溼地,以落實保育。靜宜大學生態系學生也到場表演行動劇,藉著大杓鷸的冒險故事,表達政府應更尊 重同住這塊土地上的生物,以及其生存權。

彰化環盟理事長蔡嘉陽表示,原本營建署評鑑了28處國家級溼地,但預定在彰化大成溼地進行開發的國光石化,卻行文至行政院要求暫緩公告。讓環團質疑,難道現在是財團治國? 

對於環團質疑,營建署指溼地評選工作不會因國光石而停擺;國光石化發言人接受記者電訪時則說,該公司並非行文至行政院要求暫緩公告,而是希望政院協助協調國家重大經濟建設案與溼地評選之間可能的問題。

國光石化與大城溼地區為圖。資料來源:國光石化公司

大城溼地地形特殊  生物鏈豐富  工業開發下逐漸惡化

位於彰化的大城溼地是台灣少數的泥灘地,地處濁水溪北側,特殊的地形地貌讓這裡的生物鏈十分豐富,除了魚蝦貝類之外,還有大杓鷸在此覓食,同時大成溼地也是保育類動物中華白海豚活動的範圍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章波表示,由於工業污染嚴重,近年來其海域生產力卻逐漸下降,而整個生態系統的破壞最後也將影響人類生活。過去台灣有 許多泥灘地,但都因為開發而被填平,大城是目前台灣最大的一塊泥灘地。已經遭到破壞的溼地若再進行開發,「就像一個人本來已經很脆弱了,再給他一拳那他就 死掉了」。

環保聯盟秘書長李卓翰指出,澎湖為了反對核廢料,因此把核廢預定地劃為保護區;但彰化卻是要將應該被保護的溼地拿去做工業開發。尤其是當哥本哈根會議剛落幕,全球為了減緩暖化而努力,台灣卻仍在極力開發一些高耗能、高排碳的產業。

營建署:僅因部份溼地有爭議  暫緩公告

對於環保團體的質疑,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表示,原本預計2月2日公告,是內部對自己工作的期許,並非如環團認為的是「既定政策」。暫緩是因為有部分溼地仍然具有爭議,營建署也希望能夠將工作做好,並希望這次溼地評選能為後續推動溼地保育法立下良好根基。

另外針對是否因國光石化而暫緩公告,城鄉發展分署表示,不會因為國光石化需要開發而讓溼地評選停擺。同時國光石化在一階環評遭駁回時,環保署已經要求他們對附近溼地與中華白海豚保育等面向進行評估。

國光石化:石化產能雖過剩  仍是龍頭產業

同時國光石化也表示,並非行文至行政院要求暫緩,而是希望行政院能代為釐清,由於國光石化的建設計劃早在溼地評選之前,而且又是國家重大經濟建設, 因此希望能由行政院居中協調究竟該怎樣處理。雖然經建會坦承石化業產能過剩,但國光石化表示,石化業是國家龍頭產業,即便是前景看好的電子業等,也是立基 於其上,因此石化業仍有繼續開發的必要性。

昨日環保團體的陳情書由行政院第五組副組長收下,並邀請環團入內協商,會中城鄉發展分署表示,願意將較無爭議的溼地分批先行公告。環團也要求大城溼 地尚未公告前,國光石化的環評程序必須暫緩;另外要求召開聽證會,提出國光石化選址替代方案,並重新評估國光石化開發的必要性。

到場聲援的靜宜大學同學藉著行動劇,表達出台灣對於其它生物生存權的忽視。行動劇最後,大杓鷸藉由向總統陳情,終於保留他們生存的空間,但現實中,民眾陳情能否獲得政府善意回應,還尚待後續觀察。

環團於街頭發送傳單,質疑八輕將危害溼地保育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節錄自 環境資訊中心

作者:傅恩過(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新的一年到來,各界不免俗地進行「總結與前瞻」,不過此時,眾所矚目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會議,大張旗鼓開幕,在失望、嘆息下落幕,實在難有新年新氣象的喜悅。是誰,在決定我們的未來?決定我們未來一年年面對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危機,未來一年年「新氣象」的考驗與挑戰?


不是新議題卻沒有新契機
1985年,挪威奧斯陸,世界環境委員會公聽會上,研究者提醒:「很難設想還有什麼問題,比『溫室效應』對人類社會、自然環境有更重要的全球性影響......,現在才著手考慮政策已經是很晚了......」


1988年,氣候變化問題首次成為聯合國大會討論議題,各國認知溫室氣體(主要為二氧化碳)減量的重要。


1994年,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150國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但在之後,全球二氧化碳濃度仍在不斷上升。


1996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預估,要在21世紀末,將二氧化碳濃度穩定在工業革命前的2倍(550ppm),屆時全球排放量必須消減至少一半。


1997年日本京都,制訂UNFCCC補充條款《京都議定書》,協定各國個別、共同控制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但簽訂規範僅有38國家及歐盟,6年後俄羅斯才加入,至於美國等排放大國置身事外。


2009年,丹麥哥本哈根,來自世界各國領袖、非政府組織代表參與聯合國氣候會議,協定如何限制各國的排放量、提供資金資助各國的調適政策,但最終完成哥本哈根協定(Copenhagen Accord),實際上,被評為差強人意的協定,除了完全偏離工作小組前兩年努力的建議結論,也被指為「政治宣言」,法律約束力低


誰是我們未來的決定者?
23年前,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推出研究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進一步說明環境保護意識、行動,是全人類生存的重要依據,追求永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只能建基於生態環境及自然資源的持久、穩定基礎,對新世紀許多的期許、呼籲,的確影響當時工業社會唯利是圖的氛圍。


言猶在耳,邁入21世紀,第10年了,環境保護果然變成最「政治正確」的意識之一,但在政策、行動上卻處處障礙,再回頭來看,評論者(如紀駿傑,1998台灣社會研究季刊)提出,委員會缺乏政治經濟學分析、視野的處方,使其政策淪為不切實際的口號,更顯實際些。

批評認為,在不同族群、階級之間,並沒有「共同」的未來因為社會的強勢者,特別是資本家及其代表,擷取最多的自然資源,然而環境的反撲與後果,往往是由弱勢者先承擔,而在強勢集團口中的「環境保護」,得在不妨礙他們切身利益的前提,才可能付諸於行動。


氣候會議提醒我們的事
在我們所生存的世界中,確有需要人類全體一起共同解決的難題,像是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難,不是單靠一己之力可解決,但因沒有共同的急迫性,而在這麼多年來的國際談判中,需要共同努力、甚至相互資助的方案一再被延宕。


近年不少全球賣座的災難電影,不約而同以氣候、自然環境的反撲為背景,但往往將災難化約為「滅絕者」,人類不分族群、階級,都會是「受害者」,事實上,被歸類為受害者的人類,因為強弱位置的不同,而被迫面臨不同時序的殘害。


世界銀行列出氣候暖化的最大衝擊除了海平面上升,還有旱、澇災害及農漁產減量,例如馬拉威、孟加拉、越南及蘇丹,以及吐瓦魯,還有馬爾地夫、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等島國,當操縱著哥本哈根協定那支筆的老大哥們,還在考量各國利益分配得失問題時,許多國家則是面對了生死存亡。對台灣而言,不僅僅是多數邦交國將沈入海平面的損失,許多研究顯示,我們在未來數年也將面臨一次次更艱困的危難。


哥本哈根協定再一次提醒我們,在既有體制下,握有決定大權的集團,不可能在損失既有利益的前提下,公正思考我們長期的未來利益;決定我們未來的,也不應該是他們。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報2010年1月3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呂苡榕報導

#本文節錄自環境資訊中心


針對台北縣政府打算徵收土城彈藥庫剩餘私有地、並遷入土城看守所開發「司法園區」的「擴大土城都市計畫」,環保署週五(29)日舉行第三次政策環評會議,相較於前次會議所提的計畫,這次會議上北縣政府作了內容上的調整,取消爭議較大的商業區與文教區,將整個計畫開發面積縮減為126公頃,並且保留物種棲息地。


但由於北縣仍未提出司法園區的替代方案,且報告中沒有對當地人口產業、生態資源、文化資產和未來開發願景等項目進行具體的調查與說明,另審查會議經歷環評委員的更替,多數委員第一次接觸此案,因此身兼主席的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裁示,待委員前往現場勘查後再繼續審查。

徵收背後 犧牲人民的土地炒作?
會議上一爭執焦點在於,當初擴大都市更新是為了舒緩未來土城人口成長的壓力,但有委員質疑,在報告中沒有詳細闡述人口成長的推估方式(例如台北市就是生育率最低的都市),開發單位是否有將生育率下降等因素納入考慮?


蠻野心足蔡雅瀅律師則指出,根據擴大都市計畫要點,空屋率高於全國平均數值的地區,不得申請新訂或擴大都市更新。目前土城空屋率14.36%,高於全國13.9%,根本不該申請擴大都市計畫。


「看守土城愛綠聯盟」代表黃仁志質疑,究竟擴大土城都市計畫案的目的為何?是為了解決人口膨脹的壓力或者是為了解決看守所的搬遷。目前土城每年人口成長為900人,與北縣推估的數字差距甚大,因此似乎沒有開發的必要性。若是為了解決看守所的搬遷,居民一致反對的情況下,有什麼理由非搬到彈藥庫不可?


現場有居民質疑,「司法園區只佔了整個計畫中的幾十公頃,但卻徵收了100多公頃的地。如果只是為了將看守所遷過來有必要大量徵收土地嗎?」居民表示,若是為了大台北整體發展需要,他們願意犧牲,但若是單純為了炒地皮,他們會不惜拼命抗爭到底。


「看守土城愛綠聯盟」總幹事劉麗蘭指出,要將看守所遷至彈藥庫,然後再將原址改成公園,完全是多此一舉。她質疑,將農民口袋中的土地全部拿走,究竟是想圖利誰?這項徵收的公共利益與合理性又在哪裡?


法務部:看守所遷址未鎖定彈藥庫
法務部次長李進勇則說:表示,雖然土城看守所確有增加空間的需求,但他們完全尊重環保署的評估,另法務部仍在尋覓適當地點,並沒有非土城不可。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表示,如果法務部在看守所搬遷議題上能夠資訊公開、民眾參與,詳細說明利弊得失,相信一定能找到相對較好的「次佳方案」。


綠色土城 環境教育的天然素材
土城彈藥庫長期限制開發,保留豐富的生物多樣性,2004年禁限建解除管制後當地居民接受農委會輔導轉型為休閒農場,並陸續發展無毒農業,當地儼然成為環境教育的真實教材。自然步道協會近年來持續在當地舉辦插秧、收割等農事體驗與夜賞螢火蟲活動,此地即提供了絕佳的場所。該會認為,「我們不需要人工的公園式農村,而是一個能夠真正體驗農村生活的地方」。


環評委員也指出,土城在7000年前大約位於台北湖的邊緣,地形特殊在台灣已不多見,以埤塘為例,那是一種人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證明。委員認為,居民關心當地的原生生態是否有充分納入考慮,開發單位必須更慎重以對。


雖然台北縣政府修正規劃後表明會保持目前的生態農園和敏感地區,但是蠻野心足律師蔡雅瀅表示,土城彈藥庫本身屬於生態敏感區,應該以保育為優先,當地農民努力發展的無毒農業,在施工期間與開發之後,很難再維持目前的狀態。也有委員同意,一但開放開發,一定會有人動腦筋,到時想要保持生態大概很困難。


全球變遷 都市計劃應符合國土規劃
台大城鄉所研究生施柏榮表示,原本的土城彈藥庫能夠涵養地下水,一但進行建設,增加不透水層,土地就失去了防洪的功能。只要類似八八水災的降雨量下在台北,鄰近的土城市公所肯定淹水。


內政部代表也認為,氣候變遷在世界各地都造成嚴重災害,因此國土保育已經是普遍共識,為此內政部擬定了以國土保育為先的區域綱要計劃。目前開發單位僅以「基地」的概念去規劃地方,但內政部希望能把層次拉高,從國土規劃的角度來思考。


由於審查會議經歷環評委員更替,許多新上任委員第一次接觸此案,加上未到現場勘查,因此主席邱文彥表示,希望過年前能夠到場勘驗後,擇期再召開會議。同時希望開發單位從整體區域發展與生態資源的保護,從嚴評估這項開發計畫。


※ 看守土城愛綠聯盟對「擴大土城都市計畫」的看法http://docs.google.com/present/view?id=d2gkn8b_10424crjfvfc
※ 「擴大土城都市計畫」200812,200912修訂版比較,施柏榮製作:
擴大土城都市計劃(土城彈藥庫附近度區)案政策評估說明書(草案):200812,200912修訂版比較http://www.scribd.com/doc/26179194/擴大土城都市計劃-土城彈藥庫附近度區-案政策評估說明書-草案-:200812-200912修訂版比較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節錄自 環境資訊中心

作者:謝雯凱


2010年溼地日國際主題為「Caring for wetlands - an answer to climate change」守護濕地是氣候變遷的解方)。減緩全球暖化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而具備匯碳功能的溼地,越來越顯得重要。台灣的溼地表現又如何呢?在討論這個主題前,我們必須正視長久以來台灣濕地面臨的挑戰。幾十年前,台灣地方政府放任將垃圾傾倒於河川、溼地旁,而工業污染水源,導致溼地污染,卻鮮少有人關注。民生報地方新聞中心曾於1998年策畫出版了一本《台灣沿海濕地調查》專書,針對台灣沿海濕地的現狀與問題做了詳細的調查報導,發現土地開發與污染是最大的問題。而十多年後,台灣的溼地又面臨什麼問題呢?


土地大開發 破壞棲地
台灣濕地目前面臨最主要的威脅,來自於土地開發。由於台灣平地面積有限,當政府與廠商尋求大面積土地開發計畫時,往往將腦筋動到濕地上來。在他們的眼中,濕地不過是不具價值且便於徵收的荒地。


例如國光石化預訂地便選在彰化芳苑海岸,然而此處是台灣面積最廣闊的潮間帶,許多底棲生物賴以維生,更有為數眾多的遷徙性水鳥以此為中繼站或度冬地,一旦填土成為工業區,不但溼地破碎化,生態系也將遭受重大衝擊。


高雄的永安濕地也面臨類似困境,永安鹽灘地原本是一片歷史悠久的鹽田,在廢曬多年後,已蛻變成一處水鳥棲息的自然環境,並有黑面琵鷺等大型水鳥進駐,然而台電卻將此處規劃為大型太陽光電廠,僅保留一部分作為保育區。


到處開道路 分割濕地
2007年底,4隻丹頂鶴飛到金山清泉村的清水濕地,大家才發覺台北縣政府正規劃一條道路穿越溼地核心地帶,所幸在各方奔走下,營建署與台北縣政府宣布將變更道路設計,確保溼地能全整保留。


清水濕地躲過了開路危機,高雄的茄萣溼地(竹滬鹽田濕地)則正在與道路開發計畫對峙中。茄萣鄉1-6號道路將從這片濕地中央穿越,連結興達遊艇港,施工單位已經動工清除海茄冬,並排放掉濕地內的積水,使得水域面積大量縮減。縱使當地民間團體與營建署都已介入,但尚未阻止道路開發計畫。


土地屬私有 保育止步
宜蘭山區的雙連埤保有台灣豐富的原生種水生植物,且擁有大面積的浮島,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不過此處自1995年起,保育人士便和核心區域的地主有多次紛爭,地主曾經以放水、整地、施藥除草、放養草魚等方式,造成濕地破壞。最後是在宜蘭縣府與民間團體的持續溝通,使居民了解溼地生態。2005年縣府公告17公頃水域面積為野生動物保護區,才讓保育工作步上軌道。


除了雙連埤爭議外,還有許多零星的溼地因屬於私人而造成爭議,如新竹蓮花寺濕地附近的山坡,亦有類似的食蟲植物分布,卻因屬於軍方與私人土地而無法進行研究保育。然而也有正面案例,彰化福寶濕地便是由地主提供土地營造濕地環境吸引鳥類,最後帶動社區意識,也帶來了觀光人潮。


堤岸水泥化 扼殺生態
花蓮的馬太鞍溼地原本是芙登溪流淌而過、湧泉遍布的濕地沼澤,在優美的景緻吸引眾多遊客到訪之際,地主填土增設觀光設施、縣府也將芙登兩岸水泥化,嚴重妨礙了濕地水源的交換。桃園的各處埤圳是台灣萍蓬草的原鄉,卻也面臨著堤岸水泥化的危機,將會使殘存在此地的水生植物與兩棲類陷入困境。


與水泥化危機相似的,還有濕地周圍道路的開發金門水頭、浯江溪口等地海岸濕地有鱟繁殖,亦有大群鳥類停棲,但均因沿岸道路的開闢,而壓迫到生物的棲息空間。


外來種入侵 溼地浩劫
早年入侵的福壽螺、吳郭魚侵害水域原生種的問題尚未解決,新的外來種軍團又加入了這場戰役。金門海灘近十年發現互花米草的入侵,這種禾本科植物會大量繁衍密生並加速濕地陸化,進而造成其他生物缺乏生存空間而滅絕。目前台灣本島的淡水河岸與中部海岸均已發現它的蹤跡,須加快防治腳步。

馬太鞍濕地的野溪部分河段,則遭粉綠狐尾藻所佔據,讓原生的水生植物無法生存。高雄洲仔溼地有志工定期清除外來種生物,陽明山大屯自然公園的大屯池則因放生的外來物種太多,以致於園方陸續辦理移除外來種魚類、烏龜的活動。

除了外國移入的外來物種,隨便移植台灣本土物種也會造成危害。過去曾有人在高美溼地海岸與清水大排口種植水筆仔,造成原不生長於此地的水筆仔蔓延,加速溼地陸化,致使高美溼地重要的稀有植物雲林莞草將無法生長,喜歡泥灘的台灣招潮蟹也無法生存,而讓位給喜歡紅樹林環境的弧邊招潮蟹。


濕地危機仍在 尚待法令通過
除了上述問題,台灣溼地還面臨諸多細碎的危機,如養殖漁業用水污染沿海溼地、工業污水污染河川下游溼地、廢耕的漁塭與農田轉作建地,以及氣候變遷下,濕地生態可能因為水文改變而受影響。林林總總的問題,都亟須妥善解決。


較過去而言,政府近年對濕地保育投入更多的心力,除了公告國家重要濕地並串聯成濕地網路之外,內政部城鄉發展分署提出了「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100-105年)」、濕地法亦在研擬階段,一切努力看似往正面的方向邁進。然而,在海岸法與溼地法均未正式通過的現在,對於溼地的保護只侷限在文資法與保護區相關法令,無法切實有效的防止濕地遭受破壞。因此唯有民眾的持續監督,聲援反對破壞濕地的行動,以及認識並關心週遭的溼地,才能確保台灣溼地的永續未來。


※「守護溼地、海洋、山林,您可以順手捐發票http://www.e-info.org.tw/node/456、定期定額捐款http://www.e-info.org.tw/node/27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

「擴大土城都市計畫案」政策環評在環署第180次大會退回專案小組後,29日重新討論。多位環委質疑北縣府開發合理性,包括「人口計算基礎不合理」、「土城發展願景為何」,加上法務部強調看守所不一定要搬,環署決議進行現勘後討論。初步來看,土城彈藥庫可能維持現有綠地。


北縣府以土城將增加5萬人口、板橋地檢署過小、及土城看守所人滿為患,有搬遷急迫性為由,希望辦理「擴大土城都市計畫案」,在土城彈藥庫規劃司法園區與住宅區。


環委質疑開發動機
在地居民表示,彈藥庫因限制利用而有豐富生態,且看守所搬遷僅2.2公里,並不合理,質疑北縣府炒地皮;經環署討論,決議北縣府應提出「沒有司法園區規劃」的方案。


但北縣府新提方案仍強調「無法提出沒有司法園區的規劃」。北縣府城鄉局長陳耀東說,看守所不管搬到哪裡,地主都反對。法務部也說「除土城彈藥庫外,其他地區未能符合用地需求」,折衷民意後,將全數保留生態農園、開發面積從139公頃減至126公頃、預計引進人口從1萬1千人縮為9千8百人,希望獲得支持。


主計處統計,土城國小每年減少2班、去年遷出移入也無變化,居民、區委會與環委都質疑「人口增加怎麼計算的?」環委質疑,一旦開發,不可能維持現有生態環境。


區委會與內政部都強調,土城是人文與自然互動多的地方,也具保育功能跟人文資產;88風災後,國土保育為優先要件,希望北縣府拉高角度看土城彈藥庫的綠地價值。


空屋率高於全台平均
「專業者都市組織」秘書長黃仁志表示,北縣府應釐清擴大計畫是為「解決人口」或為解決看守所搬遷問題。他指出,看守所收容人過多是合併士林看守所計算,未來汐止看守所設立,人數會減少,且法務部承諾若無法搬遷看守所,可增建一層樓收容。法務部強調「不一定要遷入彈藥庫」。


黃仁志質疑,搬遷看守所若是為市中心發展,讓看守所現地變綠地,但搬遷後只增加10公頃公園,卻破壞土城彈藥庫126公頃綠地,並不合理。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進一步指出,土城空屋率是14.36%,高於全台空屋率13.9%,依法不能辦理擴大都市計畫。


此外,土城是「人和台北盆地互動4萬年後僅存的區域」。上屆環委曾要求北縣府重視鄰近沿山的數十個考古遺址但北縣府在未進行調查前,就以「那邊沒有公告的古蹟」為由忽略,已違反《文化資產保存法》中「政府進行重大工程前應對文資進行調查」的強制要求。


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認為,北縣府是在挑戰環評制度。此開發案被大會退回,已要求北縣府提出「沒有司法園區的替代方案」,但北縣卻堅持不可能,程序不合法。


環署副署長邱文彥認為,土城彈藥庫生態系統豐富,擁有有機農業基礎與特色,發展應以生態社區跟保護區為主,朝區域環境教育中心發展。他建議北縣府考慮濕地與水文系統、納入人文資產與歷史考古調查再提計畫。環委近期將前往土城現勘,開會後將提出政策環評具體建議。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