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王宏舜/台北報導】
2010.02.02 05:20 am
 
性工作可望合法化,流鶯四處站壁拉客的情形將受規範管理。圖為兩名流鶯昨晚在台北市萬華區街頭攬客。
記者陳再興/攝影
 
日日春關懷協會等社運團體,經常上街頭要求「還我性工作權」,如今有了眉目。圖為前年三月她們到馬英九、謝長廷兩個競選總部抗議,要求廢除罰娼條款。
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萬華區的一名流鶯說,從娼怎麼可能取得配偶的同意書,賣淫大多是瞞著家人,「老公怎可能同意老婆和別人上床」?

 

目前在台北市萬華地區賣淫的私娼大多是單身,絕大部分是離異,即使已婚也多是「菜籃族流鶯」:每天早上出門,傍晚前就得回家,回家前都要卸妝,以免被家人發現她當流鶯。

卅三歲的「菲菲」結婚八年,女兒才三歲,兩年前因家庭經濟因素到台北當流鶯;昨天傍晚氣溫微低,菲菲雖穿著大衣在騎樓下攬客,胸罩蕾絲邊明顯可見,「內裡清涼」。

菲菲說,老公在餐廳上班,工作卻很不穩定,有時候沒工可上,家裡積欠債務,生活還是要過,她透過姐妹淘介紹才決定下海。

她撐起家計卻不敢告訴家人,每天還要在丈夫子夜下班前趕回家,連妖嬌的「工作服」都是下班前在套房更換。

上月個菲菲被警察查獲兩次,分別被法院裁處拘留一日和罰金一千元。菲菲說,要到警察局執行拘留時,她還很苦惱如何向丈夫開口「我要去關個一天」;恰巧執行前一天丈夫喝酒返家,她順勢假裝不高興,斥責他不該飲酒,接著演出「離家出走」,丈夫當時還覺得是他不對。

菲菲說,她不敢告訴丈夫自己在賣淫,「我想,沒有男人願意接受吧」。

年逾半百的「香姐」,每天從外縣市搭火車到台北工作,因為丈夫出車禍癱瘓,小孩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她不得已下海當流鶯。

香姐說,她老公隱約知道她靠賣淫賺錢,但兩人心照不宣、沒有戳破;如果哪天要求她拿丈夫的「同意書」才能從事性工作,她還真的無法開口。

※延伸閱讀》
‧大法官:罰娼不罰嫖違憲 2年內失效
‧不罰嫖 男客白嫖還威脅「檢舉妳」
‧網評/保障性工作 娼嫖都不該罰


【2010/02/02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何定照/台北報導】
2010.02.02 05:20 am
 

為使性工作者除罪化、除罰化,內政部研擬「成人性交易管理法」草案,規定有配偶的成人性工作者在從事性工作前,必須取得配偶同意,若配偶不同意,仍難逃刑法的「通姦罪」,另一半也可據此請求離婚。

因大法官釋憲六六六號解釋,指「社會秩序維護法」第一項一款,罰娼不罰嫖的規定「違憲」,內政部上周在行政院人權小組會議,提出性工作除罰化相關配套措施,並說明「成人性交易管理法」草案初步方向。

行政院長吳敦義認為,除了性工作者的意見,有必要加入宗教界意見,吳敦義裁示,延後半年再提出具體的行動方案。

婦女團體認為內政部的規定多此一舉,「國家公權力,有必要介入私領域這麼多嗎?」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范雲指出,成人性交易法向來有跟通姦罪牴觸的疑慮,內政部應是要「解決」牴觸通姦罪的問題,不須在性交易法中規範,否則有如侵害性自主權。

律師尤美女指出,內政部應先分清楚是要性工作除罪化還是合法化,若是合法化,「工作」的權利該被保障,斷無要經配偶同意之理。

她強調,刑法的通姦及民法據以離婚的事由,都是認定通姦會「傷害婚姻忠誠」,倘若性工作只是「工作」,性行為不具感情,並未侵害婚姻忠誠,怎能算通姦?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則認為,有配偶的女人從事性工作,會觸犯通姦罪,須經丈夫同意,但有配偶的嫖客,同樣也犯通姦罪,「他們的太太怎麼辦?」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也指出,內政部此舉形同大倒退,不可思議,只想管控女性的生理、情欲,卻放任男性,「政府若真如此,我們一定反對到底。」

※延伸閱讀》
‧大法官:罰娼不罰嫖違憲 2年內失效
‧不罰嫖 男客白嫖還威脅「檢舉妳」
‧網評/保障性工作 娼嫖都不該罰


【2010/02/02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

六輕開發十多年,造成當地生態、環境、居民健康重大負面影響,但六輕仍提出「六輕五期」開發案送審。2日專案小組中多位委員與環保團體認為,監察院要求的「六輕總體檢」完成前不應審查新案,主席李育明卻傾向進入二階環評。因爭執不下,將在4日召開延續會議討論。

廢水將滅絕白海豚

六輕開發至今在大量用水、廢水排放、影響生態與居民健康四大項都存有爭議,六輕以當初離島工業區核定的空污與用水量「還有剩」為由,提出六輕五期開發,每日將使用13萬噸水、空氣污染物揮發性有機物(VOC)每年則再增1,087噸,幾乎用掉所有核配量。

六輕表示,因六輕使用「已填海造陸的工業區」,所以沒有替代方案;海水淡化有困難,所以仍然要取用集集攔河堰的水;至於廢水排放「並未造成海洋嚴重酸化」、空污「也都符合標準」,希望通過開發。

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認為,六輕總體檢跟健康風險評估未釐清前,應予以停止審查。「六輕在雲林造成的民怨跟傷害有多少?我們養殖業全慘澹經營!」彰化縣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也主張,台塑不該以空污增量仍在離島工業區範圍內為由合理擴增,應該以中部空品區是否還能承受進行評估。

媽祖魚保育聯盟成員陳秉亨質疑六輕數據造假:「依第25次六輕監督委員會報告,PM10(懸浮微粒)、臭氧都超標,六輕今天報告卻說又合標準。」加上六輕廢水將造成中華白海豚絕種,陳秉亨也主張退回。

環委質疑資料造假

雲林縣保護聯盟總幹事廖冠貿表示,離島工業區環評從民國80年通過至今,「為何台塑一家企業占盡所有空污跟水量?早該重做環評」。環委也指出,六輕提出的數據可信度都很有問題,特別強調:「前四期已有重大衝擊都未釐清,根本不適合送新案來審」!

環委表示,六輕前四期開發的承諾都沒做到,不敢相信「前四期都做不好還提五期」。但經建會力挺台塑,認為「只要工業局加強監督就好」。不過環委仍質疑資料造假,「說以前開發都沒影響,我實在不敢認同」。

所有東西都能用錢買,就只有生命不行,但六輕仍忽略掉!」環委認為,在考量廠商開發權益情況下,可援引環評法第43條第5款「經主管機關認定,中止審查」,等六輕總體檢出爐、釐清爭議再審新開發案。

但李育明卻有意切割整體開發案,以「六輕五期不只擴建,也包含新建」為由,希望直接進入二階。雲林縣政府方面私下痛罵:「直接進二階也太扯!根本是在縮短開發流程!」但李育明堅持「六輕總體檢只是回應監院的行政措施」,試圖說服環委直接進二階,但仍有委員堅持退回或中止審查,最後決定另行開會討論。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鄭沛揚高雄報導】

全國大學校長會議2、3日在高雄縣義守大學舉行。總統馬英九在開幕式表示,希望台灣高等教育加速與國際接軌,外界也對高等教育輸出有諸多討論。但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認為,台灣目前談高等教育輸出還有差距,現階段應以教育國際化為首要目標。

吳思華表示,台灣正規學制離教育產業仍有差距。台灣與美、英、日等教育輸出國相比,學費相對低廉,強迫推行教育輸出會造成國內資源補助國外學生的現象。

他認為非專業學制(產學合作、短期遊學、網路交流)或專業學院,目前比較容易達成教育輸出

得通過國際認證

吳思華認為要談教育國際化,首先大學必須通過國際認證,例如AACSB、AMBA、EQUIS等。運作與畢業規定也要符合國際常規,國外有學者提出修習一學分需經過16小時在校學習、32小時自我學習的概念,而國內學生普遍忽略學分的「基本意義」,值得台灣教育省思。

建構全英語教學環境也是加速國際化重要步驟,全球前7大教育輸出國只有日本與德國是非英語系國家,說明英語仍是國際通用語言。吳思華更建議仿效歐盟大學聯盟,學生可在聯盟內自由移動學習,作為未來雙聯學位的參考。

缺乏宣傳經費與管道

銘傳大學校長李銓認為,台灣缺乏國外宣傳管道,因此推行教育輸出困難重重。他舉韓國為例,有60%韓國學生認為台灣學雜費高昂,但事實是韓國學費比台灣高出3倍,缺乏宣傳容易造成誤解,自然讓外國學生裹足不前。

李銓坦言,經費是推行教育輸出最大難題,台灣投入資源遠低於鄰近國家,公立學校或許還能獲得教育部補助,但私立學校只能自籌經費做為吸引國際學生的誘因。台灣要推動教育輸出,經費是優先要解決的問題。

他建議有意招收國際學生的學校從當地媒體著手,銘傳大學已經在蒙古、韓國成立招生中心,與輸入國合辦培訓計畫。「教育輸出不應只看短期績效,而該從長期發展著眼」,李銓呼籲政府介入協調,擬訂完整規劃。

會中有校長提出各校是否可在境外辦理訓練課程並授予學位。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楊玉惠回應,不論公、私立學校都可以在境外設立分校、分部。在職專班修業完畢後可授予學位,但大學部分牽涉到通識教育,目前仍然無法開放。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正的幸福感,是透過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聯繫,從中鍛鍊人格而產生,這正是佛法「緣起觀」闡述的人生觀核心。

                                                                    —《教育之光》池田大作,頁16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融合發電 乾淨能源用不完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
2010.02.02 05:57 am
 

人類可能在今年踏出發展永續乾淨能源最關鍵的一步,美國科學家正準備以舉世最強的雷射光束,引發可控制的核融合反應。如果一切順利,10月可望達成目標,開啟能源新革命。

英國每日電訊報引《科學》期刊的報導,指美國加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科學家對這項核融合實驗的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已對尚未放入燃料的目標完成雷射光測試,並產生達到實驗室最大量4成的能源。

科學家將在有3個足球場大、10層樓高、造價超過台幣1000兆的「國家點燃實驗設施」(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簡稱NIF)室內進行核融合實驗,將發射一道雷射光在光學和電子裝置間來回反射,使能量增強到1.8百萬焦耳,再分為192束雷射光, 聚焦到一個胡椒子大小的標靶球,讓其中的核燃料瞬間內爆,產生高於太陽核心的高壓和攝氏1億度高溫,以引發可控制的核融合反應。

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的葛蘭澤博士表示,目前的情況比預期的理想。該實驗室將於5月開始正式實驗引發自行持續的核融合反應,7月將決定是否推動全面的核融合實驗,一旦展開全面實驗,10月將進行點燃實驗。

核融合燃料來自宇宙最豐富的元素氫,全球海水中的氫同位素氘的核種可提供世界100億年的能源,幾乎是用之不竭,加上核融合不會產生放射性廢料,已被擁核人士譽為人類能源的終極解決方案。

※更多新聞請看udn共享書籤/
‧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 & Photon Science

※延伸閱讀》
‧全球首座酒精火力發電廠 巴西啟用
‧全球最大 英要蓋離岸風電廠
‧歷史新聞/核融合實驗 人造太陽有望


【2010/02/02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節錄自 環境資訊中心

作者:黛安威爾森(Diane Wilson)

《卯上台塑的女人》講述的是美國一名女子起身對抗政府所包庇的石化產業,努力捍衛家園的真實故事。參與摧毀她家園生態的官商團隊中,儼然出現咱們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和台塑集團!有幸獲本書中文版出版單位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熱情支持,提供精華篇章予以轉載。未來2個月中,咱們天天書齋,時時思考,同樣的故事發生在台灣,我們可以、應該做些什麼!

黛安在「卯上台塑」之前,與孩子們的幸福合照;圖片提供: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兩天後,一個牡蠣買家進了城。他坐在藍色的塑膠蝦箱上,疲倦的女人們像蒼蠅一樣黏在他身邊;他喝了一整瓶蘭姆酒,爬上白色金葉邊的高級林肯轎車,然後轟地就開走了。兩天過後,牡蠣價格跌到谷底,大部分養牡蠣的人都把船綁在碼頭樁基上,留在家裡,滿心不爽。

我走到港邊,坐在船尾甲板上,試圖要跟他們解釋工廠造成的污染,說服漁夫們應該盡一份心力。

他們的反應是,抓狂又怎樣,能改善什麼咧?一切都不會改變,抓狂只會讓鄉親父老更害怕,更讓他們覺得港灣有問題,市場就會更糟糕,瞬間直落地獄,萬劫不復。

這種話總會打動我。有時候我給說服了,有時候沒有。此時的我並不聽信這種說法,所以我起身,走回漁屋。這天做什麼都不恰當,只適合打掃,所以我打開冰窖,打開漁屋所有的門窗,讓鹹鹹的海風灌進來。電話響的時候,我正拿著掃把刷用力擦洗漁屋地板;我轉身背對電話,任由它一直響著。最後,我走過去猛地拿起話筒,「幹嘛?」

一個聲音說道,「我想告訴妳幾件事情,威爾森女士,但我不要在電話上說。」

「你是誰?」我問。

「就叫我道格拉斯吧。」他答道。

「你說得一副那不是真名的樣子。」

「電話上我什麼都不會說,威爾森女士,我以為我說明白了。我願意談,但不在這裡,要在別處。」

「至少告訴我是關於什麼的?」

「喔,我想妳已經知道了。」

「喔喔,所以是跟台塑有關。」

「我不在電話上談,威爾森女士,但我只能說,妳猜得沒錯。沒錯。」

「你住這裡嗎?你在那裡工作嗎?」

「這些我們見面的時候都可以談,不過,不要帶人來,我不跟其他人談。第一次,我只見妳。」

我不曉得這個男人是不是準備了一把槍等我上門,也不曉得我要死到多臨頭才會發現,不過,對話筒另一端的男人來說,他只在乎,如果我倆要見面,地點該選在哪裡。「妳知道維多利亞嗎?」他問道。我腦中小小響起一陣警鈴。約在一條陰暗的鄉間小道怎樣?一棟有電話線可以方便勒住妳喉嚨的空屋怎樣?他就這樣掛掉電話,回答的問題不比牧師多。我想,打電話來的不是個人,是道藏身暗處的陰影,我不曉得該不該相信他。

所以我打給布雷朋,他叫我不要見他。

「要是我不跟這個打電話來的人碰面,我要怎麼拿到任何消息?」

「見鬼了,黛安!要見面至少也光明磊落些,不要這樣間諜密探地偷偷摸摸。妳知道,瘋子跟社會工作者之間可是有很大的差別,在一頭栽下去之前,先分清楚對方究竟是哪一種吧。」

布雷朋聽起來對這整件事很火大,但最後他說,哎,管他的,說他認識一個私家偵探,他們有時候會合作,他會給偵探打個電話。

「不過,在偵探回電話給妳之前,不要輕舉妄動。如果妳做得到,靜觀其變。如果可能,什麼都不要做。妳覺得妳可以嗎?」

有,我有在聽,可是不,我等不了。牡蠣季節要過了,我也不年輕了,何況,我還不曉得布雷朋打算怎麼做。而且,電話上那個男人也不能等。他又打來了,仍然自稱道格拉斯,他說這是我們的祕密代號,而他可不是在說笑。他想確定我會出現:計畫沒改變吧?沒別人會來吧?

我說,我沒有要退出,如果他想說的是這個。接著,我們改掉第一次會面地點,重新約地方,又改了見面時間。今天稍晚,他說,他有事得先處理。挖個洞,買隻槍,他大概有上百萬個細節得打點好。

那男人的形象在我腦中愈來愈清晰,儘管我根本還沒見過他。我腦中的警鈴每兩秒就一陣陣地響起,叫道:緩著點!別急!

下一個打電話來的人同樣害得我緊張兮兮,一直要到他自報身分後我才解除疑心。這是那個私家偵探打來的,他的辦公室在休士頓,但是他在維多利亞有同事,所以不管我的線人(代號道格拉斯)想在哪裡見面,私家偵探都可以先在會前事先察看一番。

我把見面的時間地點告訴偵探,他則告訴我要去哪裡見他的同事:沃爾瑪超市的停車場。

「選在沃爾瑪停車場有很多好處。」他說。「那裡很吵,人來來往往,但除了自己的購物車,他們不會注意別的事情。在那裡,想談什麼都可以。」
我不是間諜,搞不懂這些工夫是在幹嘛。不過,我在沃爾瑪見到私家偵探之後,坐進他的黑色福特貨車,他拿出一台黑色的微型錄音機,教我怎麼用,給我看放進口袋的錄音機是多小、多難以發現。我覺得,這一切見鬼地很接近間諜行動,可以算是間諜行動的近親了。

私家偵探(他喜歡人家叫他密探)說,他叫麥克;他一頭紅髮加上一身短版皮外套的打扮,簡直就像六月的聖誕樹一樣突兀。我轉頭看著他,然後對自己說道,「他看起來就像是我上禮拜在電視上看到的私家偵探。」(要是唐娜蘇見到他,一定會先問他有沒有女朋友,然後問那卡車是不是偷來的。)麥克密探很愛指揮人:我們得先找出我的線人,幾分鐘後,他會偷偷跟著我們,坐在我們附近,但是保持一定距離,好觀察整件事的進行;我得把錄音機放在皮包裡,然後把皮包放在桌上。這很重要,他說。錄音機的位置離我們近一點,收音效果才會好。然後,我得記得,錄音帶一面只有45分鐘,快要錄完的時候,錄音機會嗶嗶叫,所以我得在那之前離開現場。

「妳可不想要錄音機在桌上嗶嗶亂叫,對吧?」他說道。「這樣會惹麻煩,所以自己找個藉口離開,說妳要去廁所,隨便,總之一定要起身離開現場,瞭嗎?」(明日待續)

※相關文章:

跟大海一樣不講理的女人:關於《卯上台塑的女人》作者
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寫在《卯上台塑的女人》中文版出版之前

《卯上台塑的女人》之2:線民
《卯上台塑的女人》之3:台塑的真相
《卯上台塑的女人》之4:台塑對街的小老百姓
※本書轉載自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出版之《卯上台塑的女人》一書
※支持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歡迎訂購本書:http://zh.wildatheart.org.tw/archives/aecae.html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跟大海一樣不講理的女人:關於《卯上台塑的女人》作者

 

 

作者:肯尼歐蘇貝(Kenny Ausubel,生物先驅論壇創辦人)

《卯 上台塑的女人》講述的是美國一名女子對抗政府所包庇的石化產業,努力捍衛家園免遭毒害的真實故事。參與摧毀她家園生態的官商團隊中,儼然出現咱們的經營之 神王永慶和台塑集團!有幸獲本書中文版出版單位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熱情支持,提供本書精華篇章予以轉載。未來2個月中,咱們天天書齋,時時思考,同樣的故事 發生在台灣,我們可以、應該做些什麼!

黛安是威爾森家族第四代捕蝦人,她只有高中畢業,卻自己學會解讀各項對台塑的調查報告、寫訴狀,把台塑摸得一清二楚;圖片提供:蠻野心足生態協會黛 安威爾森寄來《卯上台塑的女人》初稿的時候,我還沒看過稿子就已經決定了,要將她的故事改編成戲劇張力十足的影片,她這段英雄式的傳奇旅程,具備所有好萊 塢刺激驚悚片的要素,我眼前閃過《永不妥協》、《絲克伍事件》、《大特寫》、《天搖地動》的電影片段。黛安對抗台塑及其他大型化工企業的真實事蹟,阻止他 們大規模污染她心愛的德州灣岸,很難再編寫出比這更戲劇化、更精采的經典神話英雄故事。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我們,現在體內都含有我們祖父母輩不知道的工業化學物。世界地理雜誌在2000年的時候,刊登一篇美國塑膠產業協會的廣告,讚揚塑 膠為「第六種基本食物種類」。事實上,美國人現在平均每天吸收5.8毫克的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這種塑化劑廣泛應用於食物包裝、兒童玩具、醫療儀 器,以及無所不在的聚氯乙烯(PVC)塑膠製品。DEHP會干擾內分泌,造成性別扭曲,只要兆分之一的濃度就足以影響健康。此種類雌激素的化學物質和女孩 子青春期提前有關,有些甚至提早到一歲大就開始。這些化學物在嬰幼兒體內造成可觀的神經缺損以及性格改變,像是笑容減少、容易感到恐懼,以及遭遇壓力時容 易激動。正如席爾柯爾朋博士(Dr. Theo Colborn)說的,這些化學物可以改變人類社會的基本性格。

德州灣岸擁有世界上最豐富也最多樣化的生態系統之一,這個區域最大的PVC塑膠工廠就是台灣塑膠公司,這是一家擁有數十億資本的跨國企業,觸角遍佈 各個領域,而且已經一步一步地將拉瓦卡灣塑膠化。在所有氯化工業毒物中,聚氯乙烯(PVC)是有機氯族中毒性最強、傷害力也最強的物質,最近國際間對於永 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協定中,已經禁止這些化學物,歐盟會員國也逐漸減少使用。我們很容易了解台塑為什麼成為邪惡企業的代表,身為台灣石化企業龍頭,台塑的環 境保護及安全維護措施相當低劣,讓兩萬個台灣人站出來,即使面對警方暴力威脅,還是堅決抗議台塑斥資80億的新廠房提案,於是台塑最後來到德州。

德州與路易斯安那州經常搶著當全國最毒的州,而德州願意補助台塑兩億美金好拔得頭籌。當台塑宣布要投入13億資金,擴建廠房製造PVC原料,便如往常一般得到熱烈歡迎,像大明星般走上星光大道,商會成員列道灑彩帶歡迎,感謝他們為這個經濟低迷的地區創造工作機會。

不過現在一切都不同了,因為黛安從一份環保局的報告上發現,她所居住的小小卡杭郡(人口有一萬五千人)被列為全國最毒的地方,她懷疑這是否可以解釋 為什麼海豚大量死亡、為什麼她所愛的拉瓦卡灣上會漂浮著翻肚的鱷魚,還有為什麼漁業也跟著凋零,她決定要提出疑問,開始召開會議。

黛安只有高中畢業(還不喜歡化學),但是她自己學會如何寫出成功的訴狀,解讀堆積如山的環保局報告中,那些科學及技術用語,她把台塑摸得一清二楚, 甚至連該公司的律師都經常打電話給她,詢問公司的營運狀況。在用盡其他辦法之後,黛安將抗議訴諸於非暴力及公民的不服從,以及直接行動,最後讓她在拉瓦卡 灣發起勇敢,且可能是致命的背水一戰。

我會知道黛安的故事,是因為1997年的時候,她在我所創辦的環境與社會正義論壇(Bioneers Conference)上演講過,那年我們做了有關水資源的特別企劃,從威脅水資源的無數環境因子,到生物先驅者(bioneer)所提出的解決之道,這 群先驅者與自然共存以修復自然,划著希望之舟,致力於清理、保存,並保護世界上岌岌可危的水資源。

緊接在一群讓人印象深刻的有為科學家及社會改革者之後,黛安開始說話,她的語氣實在又誠懇,敘述自己身為5個孩子的母親,以及前任家長會長,她如何 去挑戰世界上幾家最大又最有力的化學企業。黛安說,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海灣就像她的祖母,她跟她說悄悄話,度過無數時光,她把海灣的破壞當成自家事,說這 是家族的價值觀。

有一次,黛安開始操弄政治手段,這小小工業城裡,幾乎每個人的生計都仰賴化學工廠,他們都警告她,要她別管,但她沒有。這一路走來,她了解到既然體系已經極度腐敗,那麼有時候支持法律就是要違反法律,剩下的都是過去的故事了,或者這裡該說,是她的故事。

黛安以南德州人坦率又生動的語氣,講述她驚人的故事,觀眾都被震懾住了,為她起立歡呼。因為黛安實在太害羞了,她幾乎是逃下台的。

一年後,我試圖再跟黛安聯絡,想邀請她再回到論壇中演講,可是她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然後,又過兩年,我突然接到黛安的電話,我馬上邀請她再度參與 論壇,不過立刻就發現她打來的原因:她寫了一本書,問我想不想看看。就像許多作家一樣,她很害羞也很謙虛。我當然想看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已經看到電影 一樣。

我忙碌了一整天,終於能夠坐下來翻閱黛安的手稿。這本書很重,多達七百多頁,看起來不太妙,我想我大概翻閱個一、兩章,就可以準備休息了。

最後我抬頭的時候,已經過了好幾個小時,說這本書讓人無法放下還不夠,這個故事遠比我想像的還要精采,鮮活的角色躍然紙上,情節如同一塊璞玉,引人細心琢磨。

想不到黛安有如此令人驚嘆的文筆,讓人想起賈西亞馬奎斯 作品中的魔幻寫實主義,書中錯綜交雜著企業欺詐,冥頑不靈的現實政治、權力政治,以及在相處融洽的小社區中,讓人心痛的嚴重背叛。德州灣驚人的自然美景, 與黛安家族之間的感情連結,以及石化企業與其政治傀儡,裡應外合地大肆破壞自然,這樣的強烈對比讓人震驚不已。

做為一個極度害羞的孩子,黛安獨處的時候,就在內心世界裡發揮無比的想像力,包括大量閱讀,而最後也展露出成果。她生動獨特的書寫,以及配合得恰到 好處的對話,讓她的風格介於愛麗絲沃克 與威廉福克納 之間,她大量使用比喻及意象手法,就像雷雨中的狗想甩掉身上的水珠一樣。

我隔天早上起床,沒去上班,把書看完。我無法把書放下,像黛安這樣的作家,一生難得見到幾回,我打電話這樣告訴黛安的時候,我知道她絕對不相信。

2001年,黛安再度回到環境與社會正義論壇演講,與會者已經成長到超過兩千人。在後台的時候,她緊張到了極點,我跟她保證,她只要做自己就好,就 當作是在餐桌前跟朋友說她的故事,她打起精神上台,把那裡當成自家餐桌。觀眾都全神貫注,跟黛安做內心深處的交流,這個女人擁有無比的勇氣、深厚的感情, 以及無人能擋的魄力。

結尾的時候,她念了一段她最喜歡的話,是蕭伯納所說的:「講理的女人配合世界的運行,不講理的女人則要世界配合她運行。」她抬起頭,伸出雙臂,咧嘴笑說:「所以我要告訴所有的女人,當個不講理的女人!

起立歡呼的聲音撼動整座演講廳,不過在地震頻仍的加州,什麼事都有可能。這次,是歡聲雷動的鼓掌,不過感覺起來像是地震。

幾天之後,黛安打電話到我家來,她興奮得不得了。那次演講結束之後,她走不到十英呎就有一大群女人湧上前來,流著眼淚跟她說:「謝謝妳的話!」她不知道這代表什麼,不過她知道她的眼前已經展開另一片風景。

我找來妮娜賽門斯一起來聽電話,她是我的合夥人兼太太,從一開始就跟我一起籌備環境正義與社會論壇,她一直主張在一年一度的會議上,要有女人發出強 力的宣言,也許正因為如此,出席的觀眾大概半數都是女性,這在環境與科學會議上可不常見。黛安重述她的故事的時候,我可以看到妮娜感動得起了雞皮疙瘩。

結果,妮娜從環境與社會正義論壇上,精挑細選了一些女性成員,組織起來,起了一個不正式的名字,叫做「地球不講理的女人」(An Unreasonable Woman for The Earth),她們的任務很直接,要一起發起一項運動,為女性在捍衛地球與人類的活動中,爭取更多的參與。許多調查顯示,全球有絕大多數女性,都很熱心參 與環保,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長久以來,環保運動與女性運動一直都沾不上邊。如果全球的女性可以為了環境修復站出來呢?如果女性可以聚在一起,以全球半數人 口的力量,真正領導大家呢?

這次組織的經驗影響非常大,至少她們是這樣說的,因為我當然是沒份參與的。最直接的成果是催生了「粉紅警戒:女性和平組織」 (Code Pink: Women for Peace),由裘蒂艾凡斯及米迪亞班傑明共同創立,前者為一名獨立運動者,後者則是全球交流論壇(Global Exchange)的創立者之一。

組織過後的一個月,黛安宣布她參加團體之後的下一步:她要針對陶氏化學企業進行絕食抗議,該企業拒絕為印度伯帕爾所發生的悲劇負責,這場化學工廠爆 炸的意外,造成數千人死傷。粉紅警戒馬上動員支持她,組織全國各地的女性會員輪番加入,同時也在全國各地舉行抗議活動和記者會,抗議陶氏企業。陶氏企業當 地的公關代表,百思不解為何每天都看到從外地來的女人,加入黛安的抗議行動。這麼多年以來,黛安採取的公民不服從行為,經常招致危險,但這是頭一遭有人支 持她。

我相信,黛安與她的同伴還在持續為她們共享的願景努力,她目前的任務是要發起全國零污染排放運動。20年前,聯邦淨水法案指示要運用科技,來解決污 染源中封閉工業區的污染,這項科技已經擺在眼前,已經出現了。企業可能要預先投入比較多的資金,既能省下後續的成本,還能做環保美德。此項科技已經在中東 地區實行多年,因為當地很需要乾淨的水源。另外,大豆和其他植物油很適合用來替代聚氯乙烯、鄰苯二甲酸類,以及塑膠原料。化學的未來將朝環保發展,因為我 們都要向大地之母學習,以自然無害的方式發展化學。

在我們面對的問題中,短期內最有可能做的,或許是改變化學的新陳代謝,這或許也是黛安寫《卯上台塑的女人》最主要的原因。不管在法律、技術、經濟, 或道德層面上,都沒有理由讓工業釋放任何有毒物體,污染環境、我們的身體,還有我們孩子的身體。克羅特是黛安的兒子,他患有自閉症,可能就是因為散佈在環 境中的污染物,而這也是黛安極力想阻止的。沒錯,這跟我們切身相關,我們無人能免疫,就算在社區周圍設柵欄、請警衛駐守,也無法抵抗毒物無所不在的滲透, 無法阻止毒物戕害我們的生命。

黛安喜歡說自己是「沒沒無聞的小人物」,如果她可以做到她做過的事,那誰來做都可以,這句話發人省思,也是千真萬確。不管我們經歷過什麼樣的人生, 每一個人都可以奮起面對這個狀況,並採取行動。黛安的遠見、勇氣、堅持,以及完全的投入,為我們所有人指引出方向,她激起我們最崇高的抱負,希望我們能夠 挺身而出,接受她的挑戰。

黛安驚奇的旅程,顯示出人跟人之間能有多大的差別。亨利戴維梭羅 是美國人行使公民不服從權利的先祖,黛安喜歡引用他臨終前所說的話,說他唯一的遺憾就是他「太聽話了」,有的時候,就像黛安說的,你得抓狂,要「不講理」才可以,畢竟,看看講理帶給我們什麼下場。

你現在手裡拿著這本書,多虧有瑪果鮑得溫(Margo Baldwin)及切爾西綠色出版社(Chelsea Green)的遠見與貢獻,每個作家都希望自己能感動出版商,希望他們真的了解自己。瑪果收到手稿,幾天後就回電給我,她讀起這本書也是無法放下,急著想 把這本書介紹給全世界,對我們來說是一大福音。

黛安簡直不敢相信她的書要被出版了,事實上,她那九十幾歲的多疑老母親還跟黛安保證,要是書真的被印出來了,她就倒立給她看。

我不知道黛安的媽媽現在是不是在倒立,不過我可以想像黛安的祖母,也就是拉瓦卡灣,正掀起更高的海浪,前端的白沫變得更白一點。黛安身為大海的孫女,就跟大海一樣不講理,而且不離不棄。

※相關文章: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寫在《卯上台塑的女人》中文版出版之前
※本書轉載自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出版之《卯上台塑的女人》一書
※支持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歡迎訂購本書:http://zh.wildatheart.org.tw/archives/aecae.html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農共舞 官田溼地留住水雉須在地化治理

#本文節錄自 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51542

 

 

作者:吳孟純

水雉為第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溼 地,無論有形的價格和無形的價值上,都有其舉足輕重的地位。當歐美各國都在竭盡全力保全溼地的完整性時,台灣卻仍將溼地填平作為垃圾場,或是開發為工業 區。台溼地現已所剩無幾,在面積不足的情況下,鳥類因空間或食源缺乏而必須四處奔波找尋棲地、食物。幸運的鳥兒可找到歸宿並得以溫飽,但有些卻求「住」 無門或誤食有毒的食物。

前,台南官田鄉水雉教育園區包括水雉等17種鳥類中毒事件,以及後壁鄉大批彩鷸都是因誤食浸泡農藥的稻穀而死亡。農民為了降低成本與防止鳥類吃食種子而浸泡藥劑,然而,農業真的無法與保育並存嗎?

農作模式的改變導致水雉集體暴斃

台南縣官田鄉除了是阿扁的故鄉外,也是保育類野生動物水雉目前僅有的棲息地。1990年因為高鐵規劃路線穿過水雉重要棲息地葫蘆埤,在環保團體的積 極爭取下,以生態補償方式換得現在座落於官田鄉面積15公頃的保育棲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歷經多年的努力,讓原本不到50隻的數量達到現在穩定成長的 200-250隻,這塊美麗的溼地不但是水雉的庇護所,也是其他眾多水鳥包括冬候鳥的天堂樂園。

因吃食毒穀而死亡的水雉此 次毒鳥事件讓原先園區內221隻的水雉驟降到54隻,驚人的改變讓保育人員心情盪到谷底,12年的保育成果毀於一旦。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邱滿星認為,農 作模式的改變是導致這次毒鳥事件的直接導因。不少農民為了降低耕作成本,改以手拋稻穀方式來播種,且為防止鳥類吃食稻穀,便將榖子浸泡在農藥「好年冬」 裡,拋置在田裡、田埂甚至產業道路上,才會造成這樣的慘劇。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解釋,有幾個因素造成農作方式改變,首先,農業用水被工業剝奪,再加上乾旱,使得農民無水可耕作。其次,去年有好幾個 國家出現糧荒,台灣稻米(超過5成進口)價格上漲,農民預期今年價格會更好而搶種,然而,大都農民都窮到沒錢買秧苗和租農機,於是改用手播種的方式。邱滿 星悲觀地表示,「灑榖的農作模式將成趨勢,若沒有補救方法,預估在3-5年內,水雉復育會回到原點」。

有地有水 擴大保育區面積

共有17種鳥類中毒死亡這 次毒鳥事件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棲地面積較小,無法得到足夠食物的水雉,只好飛出園區到田野找尋榖子來吃,才發生誤食毒榖死亡;而水源缺乏也是另一項棘手的問 題,但歸根究底,讓菱農成為保育大軍才是終極目標,邱滿星認為透過補貼、獎勵、與農會打契約行銷無毒菱角等方式,將使保育水雉成為提升當地經濟的主力。

現階段必需想辦法擴充園區面積,盡量降低農藥對水雉的影響,並有助於提升水雉族群的數量」邱滿星呼籲台糖釋出園區旁邊甘蔗田約12.5公頃的面 積,與現有的15公頃園區基地合併,讓水雉及其他水鳥有較大的面積可以棲息繁衍。在食物較多的情況下,可降低園區裡的鳥類飛出園區出外覓食可能遭遇的風 險。

擴大面積是當務之急(綠色區塊)此外,他也呼籲水利署能放鬆設置地下水井的限制,因園區地處於高鐵附近的水源管制區,加上水利法令重重關卡,園區無法打井取水,只能依靠嘉南大圳一年中15天的水源供給。因此,園區在冬天常是一片乾涸,喜好低水位殘菱田的水雉就會因此飛出園區到外面覓食。

保育在地化才能永續

邱滿星認為,這次毒鳥事件也不能全怪農民,經濟誘因是主要因素,「保育若無法在地化,20年後也不用玩了!」。12年前,縣政府提出「菱農獎勵辦 法」,於自然狀況下發現水雉幼雛成功孵化者,經查核,由台南縣政府提供獎勵金。邱滿星打趣的說,有農民因此乾脆不噴藥整天守護鳥巢。

營造菱角田成為水雉久久不願離去的棲地,同樣可以獲得收益;但反觀有些農民卻在查核後又開始噴藥,他認為「菱農獎勵辦法」有漏洞,必須要有配套措 施,他提出一連串讓菱農成為保育大軍的計畫,包括菱農補貼(秧苗費等)、租借農地成為殘菱田、跟農會契約共同推動「吃無毒菱角救菱角鳥」活動、強化農民彼 此互動間接形成相互制約、以及提升農民保育相關知識等。

除了從產業與在地化著手外,邱滿星也提出發展生態旅遊的想法,他說「現在假日幾乎一天至少有3到5台遊覽車來看水雉」,所以水雉或許可以成為挽救當 地經濟的救命丹,藉由賞鳥等生態旅遊的形式來提升當地產業與經濟,並在過程中來教育農民與大眾,才有可能讓水雉存活下去擺脫瀕危物種名單,否則未來類似毒 鳥事件只會一再重演。

毒榖殺鳥事件凸顯出農業用藥的問題,也帶出溼地經營管理與維護的困境與挑戰。然而,當經營管理與物種保育轉移到當地居民身上,使保育與生計產生情感與經濟上的連結,我們便可想像未來在這些菱角田上,農民和凌波仙子以及眾多水鳥共生共榮的和諧景象。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報2010年2月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七星農場秋風起,稻海隨風起伏。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前言中部科學園區第三期七星基地開發案(以下簡稱中科三期),2006年6月30日通過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事後6位農民不滿環評草率過關,委託律師林三加控告環保署,指環評審查過程不但行政力介入,且關於居民健康風險、地下水汙染及農業用水都未評估,主張環評審查無效。註1

2008年1月31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環保署敗訴,通過的環評審查無效。法院認為,此案對環境有重大影響,審查時也有一位健康風險專家的環評委員(周晉澄)要求中科應補充健康風險、水資源等資料,但事後並未提供足夠據以判斷的正確資料即通過,顯示環評委員是在錯誤資訊下做出的瑕疵判斷,因此判決環保署敗訴。

當時有法律學者認為,撤銷訴訟與一般民事訴訟不同,無須等到官司最後定讞。撤銷訴訟只要經法院一審判決立即生效,即使環保署再上訴,但直到最高行政法院做出判決前,中科七星開發案的環評審查都處於「無效狀態」。

既然環評審查無效,依環評法第14條規定,「未經完成審查或評估未經認可前,不得開發行為之許可」,環保署須依判決結果要求中科停工。

然而,環保署不願要求中科三期停工,一方面主張應等司法定讞,一方面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上訴。中科三期在高等法院判決後,持續運作至今。

中科三期環評遭撤銷  堪稱環境史上最重大事件
2010年1月21日,最高行政法院駁回環保署上訴,維持高等法院原判,撤銷中科三期環評審查結論。也就是說,環評結論歸零,等於沒環評這回事。

這是環評法實施以來第一件已通過環評審查的案子被撤銷,勘稱環境史上最重大事件。因為,此案挑戰了基於民主制度下所設計的「多數決」(包括環評審查、區委會審查...等委員制的審查制度)。

事實上,目前相關部會委員會的審查,都被質疑存在「多數暴力」,委員會組成,有學者專家、也有官方代表,官方代表平常極少與會參與審查,一旦面臨表決又全員到齊成為護航的鐵票部隊。

環保署在上訴時即主張,「此案已經多方專家參與,不宜由司法單位作事後審查」。還主張,「周晉澄的意見只是個人意見,違反多數決原理」。

然而,司法最後判決挑戰了「多數決」,站在專業立場替少數意見發聲,等於粉碎了多數決這個民主機制。未來行政機關必需知所節制,如再濫用行政權力,曲解民主制度的多數決本意,將要接受司法考驗。而環保團體這邊也應針對這點善盡監督之責。這也可說是中科三期判決最重要的意義。

另外,目前許多通過環評的案子都跟中科三期一樣,涉及健康風險爭議(例如六輕、中科四期二林園區),中科三期案例一開,後續影響恐勢不可擋。

環評無效  應重作環評、沒有補件再審餘地
中科三期環評既已撤銷,一切歸零,等於環評審查結論並不存在。因此現在還在動工中的中科三期已失去合法的動工資格,即使暫時通融不拆除,至少也應立即停工。如果未來國科會決定還需要中科三期,那就必須重送全新的環境影響說明書到環保署審查,審查通過後才能動工。

然而,環保署在1月31日發的新聞稿中,指稱將依判決意旨請國科會「補齊資料」,於原環評書中「加入」環境品質現況、健康風險評估後重新審議。

事實上這曲解了判決意旨,所謂「補件再審」,指的是環評中的案件(進行式),因資料不足要求補充資料再送環評委員審查。但中科三期環評結論既已被撤銷,連環評案都已不存在,不存在的案子何來補件餘地?

因此,環保署不應誤導(或故意曲解)判決意旨,應要求中科三期立即停工。並要求國科會重送新的環評案審查(如果國科會還需要中科三期的話)。

環評法14條原意是「自始未經環評審查」?
依環評法第14條規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於環評書未經審查或評估書未經認可前,不得為開發行為之許可,其經許可者,無效。」

環評法14條,堪稱環評法最重要的意旨,意思再淺白不過,就是沒通過環評的案子,就不能許可動工,如果許可就無效。這項認知過去各界從未有異議。

然而,環保署卻解釋為「自始未經完成環評審查」的案子才適用此法條,又指稱中科三期並非自始未經完成環評審查,因此不適用。環保署還表示,這種看法是邀集學者開會後,「與會學者專家及法務部之意見獲致共識結論」。

然而另一方面,環保團體與多位律師卻認為,環保署這種解釋太離譜。既然雙方對此見解差異這麼大,不妨請環保署公佈所謂「與會學者及法務部」究竟是那人士、基於什麼原因持這種有別於常理的看法,以召公信。

另外,環保署引用環評法第14條,導向「許可」,似乎有意把中科三期是否停工的權責交於國科會決定。然而環保署別忘了,環評沒過,何來許可?今天司法判決針對的是「撤銷環評」,環保署對此不容迴避,必須忠實面對中科三期是否停工的決定,不是只推給國科會決定就好。

誰是中科三期的「許可者」?
事實上,環評法有關「許可者」留下模糊空間。環評法第14條指「未完成環評者不得為開發行為之許可」,以中科三期為例,一般認為許可者是國科會,但據了解,國科會當時只是呈了報告給行政院,最後由行政院簽可而動工。因此國科會可能會主張,許可者是行政院、而非國科會。

未來中科三期如真的停工,基於對廠商的信賴保護原則將涉及國賠,國賠對象即是許可者,因此行政院會不會接下這個爛攤子?有待後續觀察。

也就是說,環保團體在要求環保署、國科會執行司法判決意旨時,別忘了還有行政院,必需要求行政院(甚至一向主張依法行政的馬總統)對此表態。

另外,關於判決所謂的「環評失效」,多數人持的看法是「自始失效」,也就是說,在時間點上,失效的時間應回到發給許可時,許可既已失效就應立即停工。而環保署、國科也會應有此體認,不必等待別人提醒或主張。

然而,另一種所謂失效的看法是「向後失效」,也就是說失效的時間點在最高法院判決結果確認時。推測國科會可能提起確認失效之訴,一方面拖延時間,另一方面爭取「向後失效」。

何謂「公益」?憲法保障生命權大於財產權
環保署表示,請國科會依行政程序法,審慎妥善處理是否撤銷中科三期許可,又列舉依行政程序法第117條中不得撤銷的理由,其中包括「撤銷對公益有重大危害」,一般認為國科會也會以「科學園區屬公益」而主張不撤銷。

然而別忘了,司法判決中科三期環評無效,最主要原因就是基於開發案對當地居民有健康風險之虞,而憲法保障民眾的生命權大於財產權,因此在詮釋「公益」時,理當先考量的是當地居民的生命權,而非誤導為經濟利益。

因此,如以生命權做為考量公益與否的標準,不撤銷中科三期才不符合公益。

當行政不尊重司法,唯有請監察院介入
司法判決是法律的一部份,有確定力、既判力,行政機關基於「依法行政」精神,對判決無討價還價空間,必須忠實執行。

然而諸多跡向看來,環保署或國科會都不打算依最高法院判決意旨,要求國科會重作環評或要求中科三期停工。環保署也公開表示對司法判決「不解」。

如果行政不尊重司法判決,基本上多數法官會遵守「不語」,最後唯有民眾向監察院陳情,要求介入調查,才能還司法公道。

把責任推給前朝,行政官員危機處理能力低落
環保署發出的新聞稿中,一再提醒中科三期是「民進黨」時代的決策,行政體系本為一體,把一個行政事件用政治語言解讀已屬不當。但即便要訴諸政治操作,司法已作球給環保署,而環保署卻不知善用打擊對手,反而任意曲解法令,其可議之處恐怕還不輸給當時違法通過的前朝。

不顧民眾觀感也就罷了,但行政單位危機處理如此左右失據、辯解理由又破綻百出,行政能力之低落才真叫人觸目驚心。

歷史評價,不是個人硬坳就可以
法律是道德的最後防線,政客與政治家的差別也只在道德。部份行政首長或許以為一時硬坳可坳過法律,但千萬別忘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會留下什麼歷史評價,就不是個人硬坳就可以的,最後還是得留待社會公評。

(註1)中科七星基地位於台中縣后里鄉台糖七星農場,專供友達科技一家公司生產。行政院為支持此案,環評審查前多次指示環保署必須在2006年4月前通過環評審查,以利基地趕在5月1日動工。

由於開發基地位於斷層帶,開發案用水量龐大,運轉後將造成全鄉一萬多農民面臨休耕,光電業廢水排放也將汙染大甲溪下游農作。當地農民多次為維護生計北上抗議。當時多位環評委員也主張,此案對環境有重大影響,應進入第二階段審查,做更謹慎的評估。

事後環保署曾在1個月內火速連開3次審查會,行政院多次放話指環委是經濟拌腳石,前環委文魯彬公開爆料蔡英文打電話關說他,引起軒然大波。

2006年3月,9位環評委員史無前例聯名發表公開信,抗議行政院干預環評審查,並喊話「請留給環委沒有政治干擾的審查空間。」

2006年6月30日環評大會審查,環保署首度動用表決,結果官派委員護航投票,以10票比8票通過環評審查。包括李根政等多位環委退席抗議,來自台中的農民也怒吼「蘇內閣之恥,中科滾蛋。」

※ 本文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我要捐出我的紅包」、「我要捐出我的新衣服」。年紀不到10歲的孩童站在台前,稚嫩的聲音迫不及待說出想要捐贈的物品。今年過年少了消費券,弱勢家庭如何過好年?兒童福利聯盟持續招募各界善心捐款,希望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民眾。

領壓歲錢是夢想

根據兒福聯盟統計,弱勢兒童青少年今年最想實現的願望是「可以領到壓歲錢」,其次則是「全家團圓」。一般孩子領到紅包,通常會拿去買自己喜歡的玩具。根據兒福聯盟了解,弱勢家庭拿到愛心紅包後,多半用來購買生活必需品或繳學費,很少有機會留給孩子零用。

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弱勢家庭多半本身就業能力低,即使今年因為景氣稍微復甦,可以打零工的機會增加,但多半還是處於長期失業狀態。今年兒福聯盟持續辦理紅包、年菜認養活動,紅包金額從去年3百元增加到5百元,目標希望可以幫助1千個弱勢家庭,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

王郁敏表示,1包5百元的紅包對弱勢家庭的孩子而言是一份大禮,一頓年菜對三餐不繼的弱勢家庭來說,更是難得的大餐。因此不管經濟景氣不景氣,兒福聯盟都希望能持續讓這些家庭吃個溫飽、領個紅包、過個溫暖的年。

年菜紅包附贈愛心

住在新店地區的家庭主婦黃太太,去年捐助一份年菜幫助弱勢家庭。黃太太知道收到年菜的家庭,因為平常餓太久,拿到後立刻狼吞虎嚥地開始吃,心中感到相當不捨。今年黃太太將與先生一起發揮愛心,讓更多家庭有年菜可吃。

黃太太表示,自己平常是家庭主婦,家中年菜都是親手準備,只要想到自己的微薄心力能讓其他家庭也能像自己家一樣吃到豐盛的年菜,心裡就覺得比較欣慰。

兒福聯盟表示,曾經有一個弱勢家庭裡3個孩子收到紅包後,不約而同的把部分壓歲錢交給父親。社工詢問時,三個孩子回應:「因為爸爸沒有壓歲錢。」發放紅包的社工們表示,看到這些從未拿過紅包的孩子們,第一次領到紅包時臉上的表情,讓他們覺得隔年一定要持續發放下去。

兒福「弱勢家庭兒童脫困基金」募集行動,捐款5百元就能讓弱勢孩子得到一個小紅包、捐款2千元就能認購一個弱勢家庭的年夜飯。為感謝捐款人的愛心,捐款2千5百元以上,兒福就會加贈由弱勢家長親手縫製的襪子寶寶當做紀念活動。招募至今,約有2百份年菜及1百個紅包有民眾響應認購。捐款專線02-2550-5959轉1。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譯魏世昌整理報導】

英國一項調查顯示,男女分班的確對學習大有幫助,尤其能夠激發男學生在藝術領域上的表現。

男校學生易展現自我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國際男校聯盟(International Boys' Schools Coalition)1月20日發表的一份研究指出,未有女性同儕的男校學生較易脫離外界賦予男性刻板印象帶來的壓力與束縛,因而在藝術領域上有強大的發展空間。

研究中說明,男校是教導年輕男學生表達他們各種情緒的最佳場域,並且讓他們更易融入藝術、舞蹈與音樂等課程。男校所塑造的氛圍,遠離了傳統對於男性氣質應該積極陽剛的形象文化。

在沒有女性同儕的學校中,男學生有更多拋開壓力進行發展的機會。

研究表示,男校的學生更有可能傾全力專注於文化與藝術相關活動,這將有助於發展他們的情感表達;而不是被迫貼上傳統「男性準則」標籤,必須隱匿自己的真正情緒以符合所謂「真男人」的觀念。

參與這份研究報告發表會議的公私立學校校長同聲反對大多數人對於男女合班時男學生有較佳表現的看法。

以個人風格搶鋒頭

英國著名男子寄宿中學伊頓公學(Eton College)校長托尼(Tony Little)警告,英國的現有教育體系將會摧毀男學生,因為教育走向過於著重於女學生的發展。他批評,儘管刻板印象中,女學生較常訴諸眼淚解決事情,教師們卻未能注意男孩實際上也常有情緒化的時刻。

該研究指出,男孩在男女合班的學校經常搗蛋,是因為想吸引注意。科學研究,女孩左腦的發展較男性快速許多,因此當女性同儕在早期言語與閱讀技能表現的較好時,男孩們會逐漸變得士氣低落,轉而尋找別的方式獲得關心和注意。而研究也指出,在合班的狀況下,男孩會希望表現的「有個人風格」,而非專注於課業上頭

研究報告的作者,維吉尼亞大學教育專家詹姆斯(Abigail James)在文中指出,即便如此,男校的教師有辦法為學生量身打造專屬課程,像是允許他們在課堂上走動,或是組隊競爭以防止學業倦怠。

教師可以藉由適合男孩的學習方法來讓學生享受閱讀與寫作,讓他們對教學大綱中的主題與人物感興趣。

詹姆斯說,調查發現男校的學生特別喜愛寫詩,因為他們投入享受「詩句中的內在結構」。

研究人員說,男孩普遍有較佳的空間能力與更敏銳的眼光,同時個性更衝動與熱愛體能活動,這種情況透過「實際接觸」能夠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他們需要獲得親自動手實作的課程,同時在課堂中隨意走動的情況不該被視為擾亂課堂秩序,因為這會讓男學生更能專注。詹姆斯於報告中指出:「男女合校的男學生容易視古典音樂為女性化的表徵。他們傾向專注於暴力與性別歧視兩大主題。」

在媒體形塑下,女孩易認為男性在情感經營上頭應「十足的熟練」與「掌有主控權」,男女合校容易強化這種刻板認知。

單一性別的教育則幫助男孩建立自主的價值觀,不易受制於外界的既定形象行事。報告中說:「但在現今普遍男女合校的性別氛圍下,男孩於真正完全理解何謂男子氣概前,被迫使要表現的像個漢子」。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鄭沛揚台北報導】

 

學校與家庭的教育功能歸屬,長期以來廣受討論。千代文教基金會與實踐家政文教基金會1日共同公佈調查,發現台灣家庭面臨外遇與親子互動危機,教育功能成為未來家庭最大隱憂。實踐家政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澄枝呼籲家長,每天至少花5分鐘關心孩子,讓家庭教育功能得以彰顯。

家庭教育功能低落

調查以電訪方式進行,對象鎖定20歲以上已婚民眾,10天內共完成1,076份有效問卷。根據調查結果,有20%孩子在睡前看不到父母,22%孩子不與父母互動有趣的是,有98.6%家長認為自己小孩的「品格好」。千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潘莉華憂心,近半數父母與孩子接觸時間極少,怎麼能斷定孩子「品格好」?因此孩子犯錯被抓、父母接獲通知不敢置信的戲碼,才會一再上演。

潘莉華並提到,雖然近半數家長缺乏時間與孩子互動,在家庭教育功能低落的情形下,卻也對學校教育也抱持「不信任」態度,認為學校教育只重成績,忽略品德教育。潘莉華認為這是品德教育的盲點,她希望政府應多著重品德教育,加強師資培訓,減輕家長憂慮;而父母也要重新省思親子定位,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父母外遇 誤導孩子

根據調查,有16%民眾懷疑另一半有外遇。千代文教基金會研究部主任胡正文推估,全台約有72萬戶家庭有「外遇風暴」,她認為外遇不僅是成人間的感情糾紛,也會無形潛移默化下一代觀念,「是不是第三者比較吃香?」「是不是男生外遇是合理的?」,將會改變整個社會風氣。

現今社會價值觀面臨強烈衝擊,胡正文推估,未來婚姻失衡關係將會日趨嚴重。從調查中發現,年輕世代有意願未婚生子、或是婚後不生育比例大幅提高,也有16%民眾認為婚姻關係只是「定期契約」,顯示傳統「從一而終」的觀念並不全然適用現代社會;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伴侶,70%民眾願意選擇現在的另一半。她強烈肯定穩定家庭是社會的基礎,而數據代表7成民眾「願意」穩定家庭。

胡正文建議,物質不只是婚姻、家庭唯一考量。家庭是整個社會價值觀縮影,改變社會風氣不能單從學校教育著手,家庭教育同樣重要。她希望調查能幫助民眾找出家庭不穩因素,夫妻、親子間能好好溝通,維持家庭和諧,進而將社會風氣導向良善。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鄭沛揚台北報導】

「叫獨立書店太沉重,我們只是有個性的書店。」《兩人出品。下北&#27810世代》的羅喬偉笑著說。1日台港獨立書店負責人齊聚一堂,大談商業風潮下,獨立書店如何提供讀者不同選擇。

重人脈 讀者更緊密

香港庫布里克的Amanda表示,獨立書店應該走出自己的特色。她們的宗旨是「選好的,但不必選最新或最暢銷的」,希望書籍帶給讀者好的影響力

最初庫布里克出版同志書,被外界質疑是否成為書店未來走向。Amanda說,庫布里克只希望出好書,不會侷限作品類型。而這樣的經營策略成功殺出一條血路,庫布里克甚至突破香港版圖,遠赴北京設點,在慘澹經營的獨立書店中相當少見。

庫布里克認為人際關係是實體書店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她們每月會舉辦音樂會、詩的聚會,讓讀者彼此互動。為了提供深度探討,庫布里克開辦合作學堂,讓有啟發的人盡情分享讀後感。Amanda大笑,雖然香港租金很貴,書又不是民生必需品,但想把庫布里克塑造成小眾的文化集散地、創新的創意平台,讓一切成為可能。

環境差 政府該幫忙

台灣小小書房的沙沙貓認為,獨立書店是協助獨立出版者實現夢想的重要據點,讓民眾感受非主流媒體的文化多樣式。但她話鋒一轉,認為台灣資本產業畸形,間接打壓發展空間。沙沙貓坦言,即使小小書房被外界視為「經營成功」的獨立書房,卻依然年年虧損,「而且看不到停損點」。

當網路書店將價格壓到幾乎沒有利潤,實體店面如何競爭?」曾經在誠品書店服務過的沙沙貓明白折扣戰打不贏大盤通路,因此積極將小小書房轉型,迴避折扣競爭,改採會員卡制度。沙沙貓無奈:「獨立書店需要做到這麼辛苦嗎?」

雖然大環境不佳,但沙沙貓自問:「台灣需要什麼?」她認為書能連結人際情感,分享更多熱情,因此無法輕易放棄小小書房。現今許多社區獨立書店紛紛消失,但台灣出版指標始終雄據兩岸四地之首,在政府大力提倡閱讀習慣的同時,是否該好好檢視台灣出版業、書商業所面臨的困境?

想開店 先做好準備

突發奇想在淡水河旁開有河書店的686,則奉勸有意進軍獨立書店的人「不能莽撞」。686表示,雖然開店是他突發奇想,但也遠赴港澳觀摩國外獨立書店,先有初步經驗,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686還警告:「有方法並不保證一路順利。」在獨立書店年年虧損的情形下,他只有給民眾一顆閱讀種子的心願,並期待它快快發芽。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環保教育不能紙上談兵,校園裡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每一項工程,都能作為生態教育的場域。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裡的台北市湖山國小,就是以這樣的經營理念,打造北市唯一一座「體制內的森林小學」。

教室延伸到室外

創校60年至今,全校只有6個班級的湖山國小,雖然位於北投山區,但校園裡有8成以上學生來自都市。為了培養外地來的學生對這裡的土地產生感情,在校長何怡君與學校老師家長合力推動下,學校內建置了一座「湖山染工坊」。

何怡君解釋,19世紀時的台灣,是以稻米、甘蔗及名為「大菁」的藍草作為3大出口經濟作物。當時聞名的「三峽染」,就是從陽明山北投一帶栽種原料作物,運到三峽加工染布。直到德國工業染料興起後,藍染才逐漸沒落。

民國93年起推動的湖山染工坊,從一開始在校舍附近栽種30棵幼苗至今,湖山國小每年約可生產3百斤的藍染原料。老師除了在課堂上帶領學生認識藍染的歷史背景,學習空間也延伸到教室外,讓學生在校園採收藍菁、學習染布過程。每年畢業生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替自己手染一件T-shirt作為紀念。

讓孩子參與永續校園

何怡君表示,人類來到世界上,是向大自然借用土地一段時間,因此人類應該善盡保護這塊土地的責任。曾經有校友回憶,當年到湖山國小上學,每天一定要帶著釣竿,因為學校的溪流裡總是有魚。何怡君這才發現,原來校園東側的乾涸排水溝,其實原本是溪流。

為了將溪流回復成當年的樣貌,透過教育部永續校園方案推動,湖山國小利用暑假期間進行復育工程。一般校園裡有工程進行時,學生多半會有抱怨;然而湖山國小反向思考,邀請小朋友一起參與,提出創意想法與工程結合,甚至一起幫忙用黏土鋪在河道上作為防水層。

何怡君笑著說,到現在防水層裡還留著許多學生在鋪黏土時,不小心留在土層裡的鞋子。

因為有了參與,所以他們懂得愛惜。」何怡君強調,校園作為生態教育最佳的場域,就是要讓校園裡的每一個部分都能讓學生參與,才能從中學習

開放民眾共享環境

學校綠化操場將PU跑道改為草皮的工程中,學生們失去了原本課後可以活動的場所,但因為校方不斷向學生報告工程進度,並解釋施工原因,讓學生對新的操場有了期待,完工後甚至受訓成為小小解說員,向家人介紹這座引進雨水和溪水灌溉而成的環保草皮操場。

除了染工坊、草皮跑道外,校園內還設置了溫泉體驗教學區,除平日搭配課程運用外,假日也開放給民眾遊憩。何怡君表示,因為有了資源的注入,湖山國小的學生夏天可以在溪邊玩水、冬天可以在溫泉泡腳。因此她也希望能將溪山國小的生態校園環境開放,讓更多學生體驗共享。

目前規劃辦理的一日遊學課程,便是由湖山老師導覽,結合校園特色藍染及社區古厝等景點,讓更多學童認識這座生態校園。何怡君表示:「你永遠不會知道孩子和環境會產生什麼樣的互動。」未來湖山將陸續建置太陽能、水力發電教學區,期待能從校園中落實節能減碳教育。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享壽91歲 「麥田捕手」沙林傑辭世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
2010.01.30 04:14 am
 
被視為20世紀美國文學代表的傳奇小說家沙林傑,27日於隱居50多年的新罕布夏州自宅去世,享壽91。圖為他1951年30出頭時的照片,右方是他當年出版的代表作《麥田捕手》,以及53年出版的作品《9個故事》。
美聯社

被視為20世紀美國代表性作家的傳奇小說家沙林傑(J.D. Salinger),27日於隱居50多年的新罕布夏州科自宅去世,享壽91。

沙林傑以1951年出版的小說《麥田捕手》(The Catcher in the Rye )享譽全球,成為美國叛逆青年的必讀書籍,也是世界各國學英語的高中生和大學新生的基本讀物。這部經典影響無數讀者,至今每年仍賣出25萬本,全球總計已銷售超過6500萬本。

出版經紀商哈洛德.歐柏公司表示,沙林傑壽終正寢,「臨終並無痛苦」,他一向硬朗,但新年後健康急遽惡化。

沙林傑1919年出生於紐約曼哈坦,父親是猶太富商,母親是蘇格蘭-愛爾蘭人。高中開始創作短篇小說,1940年代開始在包括《紐約客》在內的雜誌和報刊上發表過許多短篇小說。1942年入伍,1944年參與法國諾曼地登陸。

《麥田捕手》以第一人稱敘述方式描寫主角霍爾頓(Holdern Caulfield)的疏離感、無辜、無助和叛逆,靈活運用貼近青少年的語彙,深刻傳達二戰後美國青少年焦慮不安、扭曲和叛逆的心境,並探討善良青少年與 墮落成年人之間不公平的對抗或競爭,間接導致「代溝」觀念的產生。

《麥田捕手》譯成各種語文,引起全世界青少年共鳴,霍爾頓成為二戰後苦悶年輕人的代名詞。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親自重譯,2003年出版時在日本大為轟動。

沙林傑因此書成為年輕人的偶像,卻無法適應成名後各界的關注和打擾,1953年突然移居新罕布夏州小鎮科尼希(Cornish),過起鄉間隱居生活。

此後除了53年的《9個故事》、61年的《Franny and Zooey》和65年的中篇小說選集外,再無新作問世。

沙林傑討厭和媒體打交道,最後受訪是74年接受紐約時報電話訪問,當時已有近20年沒有接受媒體訪問,但表示仍寫作不輟。鄰居說沙林傑多年前曾透露,他至少寫了15本書卻未出版,鎖在家中保險箱,這些作品已引起出版界高度興趣。

在過去幾十年中沙林傑曾多次提出侵權訴訟,但自己從未在法庭上露面。他拒絕授權把他的小說拍成電影,去年並提訟成功阻止一本看似《麥田捕手》續集的書出版。

沙林傑35歲時和19歲的克萊兒·道格拉斯結婚,生了兩個孩子,1967年離婚。他最後30年一直和考琳·歐尼爾同居,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


【2010/01/30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學反覆臨摹 梵谷超用功
【聯合報╱賴素鈴】
2010.02.01 05:37 am
 
梵谷一八八一年的素描「雅各‧梅爾之女」,和他平常的畫風很不一樣。
圖/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提供

梵谷一八八一年七月這幅素描「雅各‧梅爾之女」,和他平常的畫風很不一樣,因為這是他臨摹巴爾格素描本中的霍爾班畫作。

梵谷廿七歲才立志當畫家,完全靠自學成家。他自學非常有系統,按部就班;十九世紀法國畫家巴爾格編著的素描本,是他勤做功課的教科書。

一八八○年夏天,梵谷決定發憤練畫,寫信到古伯畫廊海牙分公司,向以前當畫商時的上司借巴爾格編著的「學院術科準備炭筆寫生練習」、「素描畫法」等書,蒂斯提格還寄了幾本有關透視法與解剖學的書給他。

梵谷把書裡的範本畫了好幾回,比藝術科班的學生還認真得多!僅僅兩星期,他就把「炭筆練習」書中六十幅範本都畫了一次,後來在那年又至少重複畫過三次。

看起來很笨的方法,其實是練工夫、打底子。「仔細地學習並反覆臨摹巴爾格的炭筆練習,讓我對人物素描有更清楚的認識。我學會測量、觀看、尋找整體輪廓。」

這幅「雅各‧梅爾之女」,原作是霍爾班以Basel市長女兒安娜‧梅爾為模特兒所畫的彩色素描。梵谷先以鉛筆打底,再用沾水墨勾勒線條,看起來有蝕刻版畫的效果。梵谷唯獨臉部畫得完全不像原作,而是他自己喜歡的樣子,帶有粗獷質樸的表情。

※延伸閱讀》
‧臨摹米勒 梵谷向偶像致敬
‧看懂梵谷/信紙藏畫技 牛奶潑素描
‧愛上妓女 梵谷畫出動人母子

【2010/02/01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家走進電影 愛欲糾結、熱情不熄
【聯合報╱本報記者周美惠】
2010.01.31 05:06 am
 

藝術大師激昂的生命力,無比的藝術狂熱,常讓他們成為電影的主人翁。以藝術家之名,電影中的藝術家身影,究竟傳達出什麼訊息?

電影「哥雅畫作下的少女」(Goya's ghosts),原文片名的直譯是「哥雅的幽靈」。西班牙藝術大師哥雅筆下的天使模特兒伊妮絲,被宗教法庭誣陷為異教徒入獄,又遭羅倫佐修士玷汙生女、發 瘋,其間歷經西班牙、法國與英國的戰亂紛擾,確為哥雅時代的真實寫照,但片中主軸環繞在伊妮絲與羅倫佐的愛欲糾結,哥雅如關鍵配角。

兩面畫家哥雅 見證卑微

「哥雅畫作下的女孩」以哥雅筆下的天使模特兒伊妮絲悲劇性的一生為主軸。
圖/聯影公司提供

此片導演是曾經以「阿瑪迪斯」等片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米洛斯‧福曼(Milos Forman)。相較於「阿瑪迪斯」精準刻畫音樂神童莫扎特的恃才傲物與頑童性格;既為宮廷服務,同時也批判社會的「兩面畫家」哥雅,原是善於窺探人心黑 暗面的大師,但在片中退位為18世紀黑暗社會的卑微見證者,對其內心的刻畫顯得浮淺。片中出現的許多油畫,明顯並非出自哥雅之筆,也是個缺憾。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靈犀相通

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裡,維梅爾(右)為女主角葛里葉穿耳洞,象徵破處為兩人曖昧情愫更上層樓。
圖/聯影公司提供

荷蘭17世紀名畫家維梅爾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中少女水靈眼神、側身回眸、似笑還嗔的神情,引發無限猜測,但維梅爾慣用的模特兒皆佚名,她的身世成謎。

以崔西雪佛蘭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虛構少女葛里葉,化身維梅爾的女僕,與畫家善妒的妻子、精於算計的岳母兼經紀人,構成緊繃的四角關 係,終以靈犀相通卻壓抑未成的愛情殘局收場。片中從女性的角度仰望心儀偶像,考究維梅爾畫作多在室內,且常使用暗箱(即相機的雛型)輔助,以加強視覺的客 觀效果,光線氛圍掌握精準,再加上多幅維梅爾名畫與場景的鋪陳,甚具說服力。但此片著重女性情欲的書寫,大畫家也只是配角。

一代畫家卡拉瓦喬 仔細考究

對喜愛名畫的觀眾而言,觀賞義大利性格男星亞力希歐波尼主演的「一代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應當很過癮。文藝復興晚期的藝術大師卡拉瓦喬 生於16世紀末的義大利,他性格暴戾,放浪行骸,不僅以娼妓菲麗黛、蓮娜當聖女像、聖母像的模特兒,還為了她們與仇敵對決,不得不出走熱那亞,最終客死他 鄉,得年僅37歲。

片中對藝術史相當考究,藉由卡拉瓦喬與男妓、與菲麗黛、蓮娜的邂逅,一一帶出「遭蜥蜴咬噬的男孩」、「水果籃」、「猶滴斬荷羅斐納之首」等名畫,並以戲劇化的神來之光,拍出「聖馬太蒙召」那道奇妙的光束,而以「基督的誕生」和「笞刑」等收尾。

天使與惡魔化身 現世逼真

本片對卡拉瓦喬時代,大量農民迫於瘟疫和飢荒流落羅馬,教士與娼妓雲集、宗教迫害與私刑之慘烈,有赤裸裸的描敘。如同「天使與惡魔化身」的卡拉瓦喬,身處 這個「性、暴力與上帝」之都,以充滿戲劇張力、明暗對比強烈的手法創作,表面上描繪遠古的聖經故事,實則展現逼真的現世存在感。

「畢卡索與莫迪利亞尼」(Modigliani)以抑鬱不得志的詩人畫家莫迪利亞尼為藍本,原來的片名和主角都是莫迪利亞尼,中文譯名顯有市場考量。片中 雖有莫迪利亞尼與畢卡索競藝的插曲,但主旋律擺在莫迪利亞尼與珍妮倍受阻撓的愛情,珍妮的角色甚至比莫迪利亞尼更搶戲,而莫迪利亞尼則流於酒精、大麻與女 人的放蕩藝術家刻板形象,看不到他創作靈魂之所在,畢卡索更被貶為滿腦「藝術生意經」的俗夫,已與藝術史漸行漸遠了。

【2010/01/31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