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摘錄及引用文章 (13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灣立報 2010/7/28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中科四期二林園區準備徵收相思寮居民住宅與農地共82.2公頃,居民北上赴總統府陳情,以撕毀千元鈔的行動劇表達不賣家園農地的心情。相思寮後援會許博任表示,「今天來總統府不是要討價還價,而是要告訴大家我們不走!」居民進入總統府後,府方拒收居民帶來的蔬果作物。

 

記者會上,相思寮居民帶著當地生產的作物,表達他們希望中科更改設計圖,讓居民原地保留的期待。前來聲援的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說,當地居民擔心會和大埔一樣遭到怪手偷襲,趕緊北上陳情。徐世榮表示,這些地方是長輩們一輩子的家,卻為了一個「進步」之名,要徵收他們的家。

 

總統咫尺天涯 7月17日陪大埔農民夜宿凱道、隔天赴總統府陳情,徐世榮感嘆:「我們離總統府那麼近,總統卻沒有來看我們一下。」他強調,最近的土地徵收案都有共通點,都缺乏必要性,也不是為了公共利益,這樣的土地徵收違反憲法保障的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

 

   

 

當台灣的科學園區仍有50%閒置土地時,為什麼還要繼續進行開發?根據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提供的資料,目前竹科共有1,372公頃土地、中科是1,396公頃,而南科則是1,613公頃,科學園區開發不斷進行圈地,而且圈的都是台灣的農地。

 

廖本全強調,雖然科學園區投入大量資金開發,但是其作業基金到2009年3月總共負債1,108億,預計到了2016年會虧損1,901億。這個以公共利益之名進行圈地運動的開發行為,廖本全強調完全是「劫貧濟富」,拿全民的納稅錢去補政府的坑,餵養少數資本家。

 

園區建設 全民買單科學園區的土地租金更是便宜,以竹科為例,一坪僅174元;中科三期一坪38元;中科四期一坪4.125元,租金越來越便宜,虧損越來越多,卻還不斷進行開發。這中間還不包括政府為科學園區開發的水資源及其他公共設施,這些建設也同樣由全民買單。

 

去年11月12日,區委會以「考慮原地保留相思寮」為前提,有條件通過區委會審查,廖本全強調當時委員投票表決,以11:5通過,但是贊成的11票中僅有2票是學者,剩下全是政府各機關代表。這個審查根本是政治綁架專業,中央政治力介入專業審查。

 

選前下鄉 如騙選票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曾旭正也強調,當時多數學者持反對意見,這個案應該退回區委會重新審查。台大城鄉所教授劉可強也同意,審查過程有瑕疵,專家學者應該站出來要求重啟區委會審查。

 

隨後居民轉往總統府陳情,相思寮後援會許博任說,總統選前會去農村long stay騙選票,選後農村出事卻裝不知道,大家要帶著邀請函和當地產的蔬果給總統,請他到當地看看狀況。不過,對於後援會要求停止徵收、中央介入和更改設計,總統府沒有具體回應,僅說徵收屬於地方權責,對於農民帶去的農產品,總統府也拒收。對於總統府的冷淡態度,相思寮後援會表示仍會持續抗爭,堅持保護家園。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 99.7.15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中國醫藥大學這個夏天帶領學生重返史懷哲非洲行醫之路,讓學生一步一腳印,認同史懷哲醫生人道關懷精神,模仿並嘗試,憑著自身技能帶給更多人健康。參與活動的17位學生在非洲之旅感受文化衝擊。醫學系二年級的陳彥儒深刻感覺到當地物質的匱乏,以及自己的心有餘力不足,未來,等他準備好了,他希望自己能前往當地服務。

 

▲中國醫藥大學帶領17名學生,重返史懷哲醫生非洲行醫之路,讓學生建立對史懷哲人道關懷精神認同,14日參訪的師生一同分享前往非洲的所見所聞。(圖文∕郭晉瑋)

 

「重返史懷哲之路」是中國醫藥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中的一部分,校長黃榮村領隊,帶著17位學生前往史懷哲醫生服務的非洲加彭共和國的蘭巴倫,參訪當地的史懷哲紀念醫院,並前往台灣邦交國聖多美普林西比。之後轉往史懷哲生長的凱薩斯堡,以及史懷哲求學的史特拉斯堡參訪。13天的非洲之旅,帶領學生認識這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醫生。

 

參加的同學經過兩階段甄選,最後有17位同學參與這次活動。學生之一的黃傑瑞表示,當地相當缺乏醫療人員,醫生必須身兼多職,急診室裡也沒有醫生,只有經驗豐富的護士。陳彥儒在當地遇到一位北醫大的學長,他本來學的是精神科,到了非洲卻無用武之地,反而轉型服務小兒科、家醫科。

 

與台灣不同的是,當地人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沒有捐血的習慣,醫院沒有血庫,每逢開刀,病人得自己去買血,或者找血型相同的親人輸血。醫療器材極度缺乏,醫院裡最高級的是X光機和超音波機器,由於缺乏繃帶等物資,醫生不敢隨意幫病人開刀,擔心傷口感染。

 

醫療人員器具不足

 

除了硬體缺乏,人才不足也是一大困難。黃傑瑞說,史懷哲紀念醫院的待遇比較低,當地醫生多不願到這裡服務。中醫系三年級同學洪上凱則表示,西非的聖多美醫院裡,20多位醫生要照顧3百多個病床,加上當地沒有高等教育,根本無法培養醫療人員。

 

環境艱難讓當地醫生變得無所不能,陳彥儒說,台灣醫學教育告訴醫學生,面對病人必須做哪些檢查、開出何種藥物等知識,但非洲根本沒有儀器和藥品,醫生必須用最原始的方式,依照病人症狀研判病情,對醫生是很大的挑戰。她也強調,在非洲真的可以做很多事,但單憑熱情和理想還不夠,必須自己準備好了才能幫助其他人。

 

聖多美是台灣邦交國,當地有台灣醫療隊駐守,洪上凱說,熱帶地區瘧疾盛行,加上當地沒有防治措施,瘧疾比率曾高達4成,因為台灣醫療隊的協助,目前瘧疾人數已降至3%以內。

 

環境造成病媒孳生

 

除了醫院參訪,讓學生看到不同於台灣的另一個世界,非洲的生活也讓學生感受到強烈的文化衝擊。陳彥儒說,當地蚊子很多,睡覺都得掛蚊帳,飲用水也都是醫院提供。醫院有淨水器,但一般民眾則直接生飲河水,或在河裡洗澡、洗衣服。河水中有許多寄生蟲會鑽進人體導致失明,當地人多患有「河盲症」。

 

當地所得較低,他們所到之處,總有許多小朋友一擁而上,希望拿到一些零食,學生身上也都會帶著糖果。陳彥儒說,給了糖果之後,心裡卻因為自己無法多做點什麼感到難過。

 

參訪結束後,中國醫藥大學將架設史懷哲基金會中文網站,參與2013年史懷哲非洲行醫1百週年的紀念活動。黃榮村表示,希望能透過參訪,建立學生對於人道關懷行動的認同,培養具有這些精神的醫學生。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

99.7.15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

國光石化14日召開初、中期用水規劃專家會議,會議上專家推薦國光石化採用「海岸水庫」方式集水,讓濁水溪的水流入海岸水庫,減少對農業用水和民生用水的影響。只是,海岸水庫仍依賴濁水溪水源挹注,同時要多開發進一千公頃的土地做為海岸水庫,對當地生態影響尚不可知。

國光石化規劃短期由自來水公司供給用水,中期部分則是自行開發濁水溪剩餘水量,在自強大橋上游630公尺處設置簡易攔河堰,每日取水1. 8CMS(立方公尺/每秒),向自來水公司調度民生用水;向農田水利會調度農業用水,以供應每日8.82萬噸的用水需求。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章波首先質疑,根據水利署的估算濁水溪每年大約16億立方公尺(約24億公噸)的水量,但在氣候變遷底下枯水期時間變長,枯水期間水又該從哪裡來?

 

對於國光石化打算調度農業用水,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龔誠山表示,根據水利法,農田水利會並沒有常態性調撥農業用水的權力,即使國光石化拿到農田水利會的保證,在適法性上也會有問題。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瑛也表示,當初農田水利會在中科四期的環評中,保證會供水給中科,強調不會將水給國光石化,現在國光卻說中期可以拿到農田水利會的水,恐怕有點問題。

 

 

■國光石化開發案爭議點重重,不僅牽涉用水,更可能加速中華白海豚的滅種、危及居民生計與健康、加重碳排放量等多重公害問題。(圖文∕本報資料室)

 

農田應優先用水龔誠山強調,氣候變遷的環境中,也許農業才是未來最適合人類的經濟活動,「不要以為農業要死掉了就滿地都是水。」未來如果政府打算重振農業,這些農業用水仍然是要還給農田的。逢甲大學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系助教蘇惠珍也表示,去年開始許多稻米生產國都開始提高本身的糧食安全儲備量,不再外銷稻米,只有台灣還很樂觀。

 

除了調撥農業用水引發爭議,國光石化進駐是否造成當地地層下陷更加嚴重,是眾人關心的焦點之一。

 

中部不論是農業用水或者自來水多是地下水,國光石化在環境影響說明書初稿中,雖寫明不會使用地下水,彰化環盟理事長蔡嘉陽質疑,跟農田水利會和自來水公司要水,不就等於用道地下水。截斷濁水溪的剩餘水量,等於逼迫下游抽取更多地下水,恐怕加重當地地層下陷的程度。

 

蘇惠珍表示,如果自來水公司有餘裕補充國光石化的用水,不是應先改善當地超抽地下水的問題,把這些水拿去做民生用水嗎?怎麼會先給工業使用。對此,國光石化回應,彰化地區民生用水每日大約30萬噸來自地下水,是因為居民認為地下水水質較好。未來會有鳥嘴潭人工湖來補充彰化地區用水需求,國光石化表示這些水資源開發將減緩中部地層下陷問題。只是,沒有根據可供水量來擬定計畫,反而拿上未開發的水資源做保證,讓環保團體感到憂心。

 

由於國光石化提出的供水方案影響甚大,前水利署長黃金山建議國光石化在濁水溪河口地區做一個「海岸水庫」,他認為按照簡報中的資料,濁水溪每年可供應的水量大約16億CMS,而國光石化一年頂多需要一億多CMS的水,乾脆做一個大一點的海岸水庫,多取一些濁水溪的水進來,就不用再跟農田水利會或者自來水公司要水。

 

黃金山強調海岸水庫不但可以補助地下水減緩地層下陷,還能防止海水倒灌,甚至未來石油用盡,國光石化還可以以水庫為基地,發展潮汐發電成為台灣再生能源的先行者。

 

建水庫 生態壞了了不過,根據國光石化的需求量,海岸水庫大約需要一千公頃的面積,陳章波表示,如果做在潮間帶,會影響當地生態,破壞具有儲存溫室氣體功能的濕地,他建議光石化遷到10公尺深的外海,也能減少對白海豚的影響。

 

蘇惠珍也質疑,國光石化統計的濁水溪水量統計資料是從1965年到2008年,這期間,濁水溪逐漸增加取水設施,造成水量減少,使用這麼大範圍的統計,恐怕會稀釋掉濁水溪的缺水問題。

 

此外,水利署在環說書初稿中表明海岸水庫不可行,林鎮洋表示,國光石化應該開發海水淡化,不要因為海水淡化耗電,會提高成本就不考慮。林鎮洋舉出中東以替代能源開發海水淡化技術的例子,建議國光石化開發廠內替代能源供給自身海水淡化廠所需電力,減少對中部水資源的衝擊,也能成為綠色企業的典範。

 

由於國光石化的簡報未列出替代方案,現行方案卻有不少缺點,最後主席決議國光石化補足替代方案的研究與評估,思考再生能源發電的可能性,確認農田水利會同意調撥用水文件證當性,擇期再召開第三次會議。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灣立報 99.7.15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鐵路環島、單車環島不稀奇,由千里步道協會發起的全台健走步道串連行動,至今已集結眾人力量,合力完成將近3千公里山海環島路線。透過UrMap地圖導引,人人都能邁開雙腳,深入全台各角落,展開一場「低碳旅行」。

4年前,由永和社大創校主任黃武雄為首發起千里步道串連行動,希望集結各方「健腳」,蒐集全台各地特色路線,共譜一場環島協奏曲。經過眾人努力,千里步道14日公佈山線、海線等12段環島主幹道,結合環境守護、文化保存、農村運動概念,可望帶動一股綠色環島行動。

 

 

千里步道串連行動發起人之一黃武雄表示,希望青年人可以將走完千里步道全程視為一場成年禮,用雙腳完成一場冒險旅程。(圖文∕郭晉瑋)

 

力求保留原地風貌黃武雄表示,為了讓民眾有機會深入地方文化產業,環島路線規劃山線、海線各一圈,並於重要景點加設東西向支線,民眾可依個別需求,規劃屬於自己的在地旅遊。他指出,千里步道結合地方文史生態,不希望因為外來旅客過多,破壞當地原有風貌。

 

除了號召各團體認養維護路段之外,黃武雄表示,社區居民可從步道延伸出更多蘊含地方特色的路徑,建構更加豐富完整的步道網。千里步道希望向主管機關申請外來車輛管制,讓步道減少人為破壞、保留自然特色。

 

黃武雄表示,台灣人生性過度保守,即使胸中滿腔熱情,卻不敢妄想「做大夢」。看著4年來千里步道如同拼圖般逐漸成型,黃武雄希望讓千里步道成為台灣特色,吸引全世界愛好自然的朋友前往,認識台灣地方產業發展。他建議青年人可將走完全程當作一場成年禮,以雙腳完成一場冒險旅程。

 

擁有「飛躍的羚羊」之稱的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紀政,4年前在報紙上看到千里步道行動,深受發起人感動,除了熱烈響應,因應即將來臨的建國百年,她希望基金會發起元旦百年健走,至今已前往5個縣市,號召地方首長將煙火慶祝活動改為健行。

 

看見不一樣的感動在老師帶領下,連續健走8天7夜的清大經濟系學生曾俊瑋表示,當隊伍在凌晨4點抵達屏東火車站時,對於初次看到拉下鐵門的火車站印象深刻,興沖沖拍下黑暗中的火車站。

 

曾俊瑋表示,因為步行速度不及開車或騎車來得快速,這趟旅途讓他從一開始的「終點怎麼還沒到」,到後來才發現,自己在過程中有機會看到原本不曾發現的風景,甚至還結交地方居民,認識一對花費7年時間蒐集石材、5年時間建造一間石板屋的公務員夫婦。

 

帶隊老師李天健表示,這趟旅程只是千里步道的1∕8,接下來的寒暑假,團隊希望能接力走完全長1,200公里的山線步道。他表示,短短8天的健行,每一天每一秒發生了什麼事,至今他仍深刻印在腦海,因為緩慢的前進,才讓團隊有機會將台灣之美盡收眼底。

 

海陸行程自行安排除了健行路段外,花東有部份路段建議民眾改搭火車或划獨木舟前進,台北市獨木舟協會理事長李元治表示,台灣四面環海,比起陸地,划獨木舟旅遊卻讓多數民眾感到陌生。

 

他表示,其實獨木舟並非一般人想像那樣難親近,不會游泳或年紀太大都不是理由,只要有一顆年輕、願意冒險的心,李元治鼓勵民眾加入獨木舟環島行列,體驗水上旅遊。

 

 

千里步道協會發起的全台健走步道串連行動,14日公布集結眾人力量完成的近3千公里、包含山海線等12段環島主幹道,寄望能再帶動另一股綠色環島風氣。(圖文∕郭晉瑋)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周聖心表示,未來1年,千里步道將持續匯集眾人的建議,盡可能以小徑、農村步道取代省道、線道。預計在世界地球日提出更完整的路線,提供遊客民宿、補給站等旅遊資訊。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敬邀參加清大育成中心舉辦99年度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方案活動說明會,最高輔助135萬,把創意變成創業不再是不可能!


有創業競賽版星光大道之稱的「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方案Ustart計畫」和國內其它創業競賽最大的不同是這是「玩真的」,透過Ustart創業競賽方案提供平台,由創業團隊核心發想、學校育成中心及業師顧問輔導,讓大專院校畢業生有實現創業夢想的機會。
凡大專院校畢業生(96~98年度)提出團隊創業計畫,並接受育成中心輔導及進駐六個月以上,其創業團隊將有機會獲得輔助金額達新臺幣135萬元。


上屆育成中心的送件過件數、進駐隊數、投增資金額及過件率皆為全國最優異的表現,皆是由於中心與創業團隊對於創業的堅持跟努力,讓每個人的創業夢想實現。

 

活動日期:6月9日(三)

活動時間:12:00~13:30

活動地點:清華大學創新育成中心115演講廳

報名網址:http://cii.nthu.edu.tw/0603

連絡方式:清華大學創新育成中心陳兆年先生

          電話:03-5733463#6692 校內分機42400

                    morrischern@ii.nthu.edu.tw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與清大創新育成中心聯絡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廢死聯盟:不再為死囚提釋憲

更新日期:2010/06/02 12:41

(中央社記者賴又嘉台北 2日電)大法官會議上週對死刑釋憲作出不受理決議後,廢死聯盟今天召開記者會,指「司法途徑已窮」,將不再為死刑定讞被告提釋憲,但呼籲政府應立即停止執行死刑。

 

大法官會議上週一口氣駁回全部死刑釋憲,連暫緩執行死刑的緊急處分聲請也一併駁回。廢死聯盟今召開記者會,邀請多名民間團體、學者高舉「要求停止死刑執行」標語表達抗議,要求政府立即停止執行死刑。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並表示,將不再為死刑犯提釋憲。

 

律師顧立雄批評,司法途徑已窮,釋憲結果不令人意外,但對大法官不受理的結果感到無奈。他指出,當初聲請釋憲是情勢所逼,但大法官僅以不受理「擱置」,卻未討論死刑定讞程序正當性及死刑存廢價值,認為大法官漠視生命權。他質疑,若大法官對重大議題不受理,還要對什麼表示意見?

 

廢死聯盟召集人瞿海源批評,大法官「不受理決議」中的理由,仍違反聯合國兩人權公約的規定,批評大法官將兩公約倒著看。此外,他不滿總統馬英九和法務部長曾勇夫,一邊表達將廢死作為終極目標的立場,卻一邊執行死刑,呼籲政府不要作雙面人,不要口是心非。

 

廢死聯盟並向政府提出三項訴求,一、要求立即停止執行死刑。二、馬總統應明確說明對死刑存廢的主張,並提出時間表。三、限時完成廢死配套措施及相關法律修訂。990602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0/06/01 20:20 謝雯凱編譯;蔡麗伶審校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不只是國際巨星,也是一名環保人士,他最近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美國分會(WWF-US)一項新的全球保育行動,要拯救瀕臨絕種的老虎。據估計,現在野外僅存3200隻老虎,世界自然基金會與李奧納多於5月27日宣布「馬上拯救老虎」行動(Save Tigers Now),將會在2010年虎年期間推動。

此行動目的是要幫助提高大眾對於老虎生存危機的認識,並且募集老虎保護工作的經費。

為了紀念虎年,此項行動預計募集2千萬美元的資金,行動願景是要在2022年前讓全球野生老虎的數量加倍。

李奧納多所擁有的環境基金會將會支持這項行動,他表示:「老虎現在瀕臨滅絕,但對某些世界上最重要生態系而言,牠們的存在卻是至關重要的。」「保護老虎在地球上最後的野生棲地,並協助維持週遭地方社區的生計,這些關鍵的保育努力可以拯救各種老虎不至於滅絕。」

李奧納多將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專家一齊前往亞洲,見證老虎面臨的威脅。他將會參與反盜獵巡邏、會晤保育園區守衛這批對抗國際非法交易第一線的人員,並且探尋保護野生老虎的最佳方式。

「馬上拯救老虎」網站也進行改版,讓網友可以跟隨李奧納多的旅程,參與拯救老虎的工作。

「給予老虎足夠的空間與保護,他們就會恢復數量。」世界自然基金會美國分會執行長卡特‧羅伯特斯(Carter Roberts)說:「但是,公眾的支持決定一切,而要增修法律、終止對老虎器官的需求,意味著我們必須要說出老虎的故事 - 要在如美國、印度與中國的這些地方說。」

「這就是為什麼與李奧納多的合作會這麼重要。」羅伯特斯說:「他可以傳達到大眾,把這個故事告訴給全世界的兒童與相關的領袖們 - 馬上拯救老虎。」

在棲地喪失與非法盜獵的威脅下,老虎數量正在快速減少;而其虎皮、虎骨與其他器官在許多地方文化中,被用作醫藥、法器、地位象徵與衣物。

老虎在歷史上曾分布的棲地中,超過90%已不再有老虎棲息。自1940年代以來,已有3種老虎亞種滅絕,而第4種,即華南虎,也有25年未有野外目擊紀錄。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劉克襄】
2010.05.17 03:29 am
 

我試著提出兩個問題:「那位年輕人以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尋找台灣雲豹,你以為如何?」「台灣還有雲豹嗎?」小獵人並不吭聲,低頭想了許久後,用很原住民的方式,悠然地回答我,「今天晚上,我去作夢看看,明天再告訴你答案。」……

雲豹還在嗎?
圖/劉克襄
再談你的調查,若說毫無所獲,就是失敗了,相信這也不是動物學者研究事物的最終想法。至少,你以地毯式的搜索,再度澆熄了大家對台灣可能還存在雲豹的一絲希望,包括也捻滅了自己的期待。

2006年,你和一位我的舊識裴家騏,共同具名發表了一篇有史以來最深入翔實的台灣雲豹報告。

你們整理了相關文獻和訪談,發現絕大多數雲豹的殘留物,都是太平洋戰爭前就存在的。還有些毛皮和牙齒,代代相傳,甚至都擁有上百年存藏的歷史了。至於目擊到台灣雲豹的紀錄,多半也是非常早期的記憶。

其次是野外實際的調查結果。三年多來,從海拔一百多到三千公尺,超過五百天以上、二百多人次的山野苦行,設置了將近四百個自動照相機調查點,拍下一萬三千 多張動物的照片。還有,費心設計的二百多個毛髮氣味站。幾乎搜遍了大武山區和雙鬼湖區,卻一次也沒有台灣雲豹的任何蹤影。

經過種種嚴謹的分析比較,這篇報告的最後,你們推論:台灣雲豹極可能已經滅絕。追尋雲豹的不可能任務,終告一段落。台灣雲豹雖未尋獲,但你在大武山長期觀察的事蹟,經過口耳相傳,早成為年輕一代野外探險的傳奇。

但我一直杌隉不安,很好奇你的雲豹觀察就這麼結束了嗎,我們有無可能更進一步,在這個台灣最詭譎的野外探查裡,找到更大的生活意義?

比如,就讓雲豹消失也好,或許牠的消失無蹤,反而是一個更具體存在的方式,讓後世人對生態環境更有反省的決心。每隻雲豹都意味著,其下大片森林區塊的完整和成熟。牠們的滅絕更讓我們驚心,台灣林區的日漸脆弱。

泰雅族小獵人說:「昨天晚上,我的夢裡,雲豹來到這塊石頭趴坐……」
(圖/劉克襄攝影)
2002年夏初,我前往魯凱族舊好茶,遇見小獵人時,特別把你的故事講給他聽。

小獵人早年在都會當工人,後來厭倦都市生活,決心回到部落。但是,回到新好茶後,依舊悶悶不樂。為何呢?原來,心裡懷念的還是舊好茶孩提時代長大的家園。傍著大溪旁的新好茶,彷彿漢人平地家園,並無山上的風光。

於是,他再次啟程,跟老婆回到山上老家,希望在母親生孕他的地方,重新以己之力,搭蓋一間心目中理想的石板屋,日後在舊好茶安定下來,過自己想要的簡單生活。

小獵人聽完我敘述你尋找雲豹的故事後,默然不語。我試著提出兩個問題:

「那位年輕人以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尋找台灣雲豹,你以為如何?」

「台灣還有雲豹嗎?」

小獵人並不吭聲,低頭想了許久後,用很原住民的方式,悠然地回答我,「今天晚上,我去作夢看看,明天再告訴你答案。」

他這麼說,我滿頭霧水。但既然要回答,我也不便再講什麼。

當夜在石板床橫躺,我並未安然入眠。半夜醒來二三回,只見月光下,窗口外龐然的大武山巍峨矗立著。心裡還想著,不知小獵人作夢了沒?

隔天早上,我去拜會他。他正帶領一群南部生態團體的成員,沿著部落的巷道間導覽。他看到我了,繼續忙著解說。

我也不便發問,只跟在後,默默地聆聽他解說部落的種種往事。一路尾隨,走到他獵人爸爸居住的石板屋前。魯凱族人有二個父親,一個是生養他的,一個是教他打 獵的。小獵人突然跳上院埕前獵人爸爸習慣休息的大石頭,伸手指向旁邊的另一顆,對每一個人說,「昨天晚上,我的夢裡,雲豹來到這塊石頭趴坐。牠告訴我,今 天將是好天氣,可以出去打獵。」

小獵人講完後,也沒看我,繼續對眾人解說舊好茶的生活趣事。我了然,這段話專門是在說給我聽的,而且已經間接告訴了我答案。

小獵人說完繼續往前,眾人繼續尾隨。只留下我,走上他剛剛站立的石頭,望著他手指的大石,再回頭望向大武山,突然又想到你。

我為什麼去找雲豹?牠是一座原始闊葉森林的最上層的掠食者。透過牠的存在,我們可瞭解整個森林的狀態。當森林出現了傾斜的狀態,牠通常會是最早消失的。反之,如果能夠確保牠們族群的存活,在同一種環境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大概也不成問題。

十多年後,我們再次重逢,你坐在我對面,一個暫時蟄伏的林務研究單位裡,如是熱切地述說著。稚氣的臉龐猶然煥發著對這塊山林的炙熱關懷。你仍如過去的執著、純真。

言談間,有時我還看到了最後一隻雲豹,悄然劃過你的眼眸間。更彷彿回到了北海岸,繼續那一天初見面的場景。

(下)

附記:雲豹分布於尼泊爾、印度北部、中國大陸南部、台灣、中南半島、蘇門達臘和婆羅洲。根據最新的分類,全世界有二種:Neofelis nebulosa和Neofelis diardi,其下又各分成三個和二個亞種,台灣雲豹(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us)是所有雲豹中最稀有最瀕臨滅絕的。

【2010/05/17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聯合報╱劉克襄/文】
2010.05.16 04:12 am
 

我為什麼去找雲豹?是不是這樣才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或者說是踏實?其實,我也還一直在問自己或許當我在台灣的原始密林中瞥見雲豹我才知道答案吧
  ──姜博仁,2010年三月

劉克襄/圖
生命的遭遇有時就是那麼離奇,十多年前,我著實未料到,你,一個萍水相逢的少年,後來的際遇竟如此乖舛和轟烈。

如今回想,也或許,在我們第一眼交會時,便可感受到你這輩子的野外探查之路,就命定要有這等的起落。

記得那是九○年代的初春,聽說金山岬角出現了一隻罕見的鵜鶘。獲知此一消息,隔天,一大早,我便蹺班,搭乘台汽客運,從台北趕赴北海岸。

我的運氣不差,從岬角右邊的豐漁村拾級而上,在半山坡,隨即目睹此一嘴喙如勺子般的大鳥。牠跟著一群海鳥,悠然地越過天空。相對於其他海鳥瘦小單薄的體型,牠的軀體恍若航空母艦。時隔二十多年,我仍清楚記得當日,那龐大灰白的身影,在眾鳥拱護中,緩緩展翼的驚人畫面。

我帶著愉悅的收穫心情,翻過獅頭山,下抵另一漁村後,漫無目的走入一處沙岸。這處弦月形的廣袤沙岸,到了夏初時,常集聚許多泅泳戲水的遊客。但現在還未開放,沙灘渺無人煙。過去我常在此徒步旅行,最愛這等空曠孤獨。

邂逅了大鳥,再下抵一綿長的沙灘。那心境彷彿大貓吃完獵物,懶洋洋地躺在熟悉的青綠草原,我心滿意足地小憩著。但那天,正當我一人獨占著無垠的海濱時,不遠的沙灘盡處,竟出現一瘦小的人影,佝僂行來。

我遠眺著,很好奇,這時為何有人在海岸出現。等你接近,我們望著彼此的打扮時,不禁莞爾一笑了。

多麼相似的行頭啊!頭戴賞鳥的迷彩帽,胸前掛著望遠鏡,還肩了背包。雙方一瞧,不用說什麼,彼此都知道,對方是賞鳥人,而且都很癡迷,才會在非假日的早上,跋涉於這一有些悶熱的水岸。

只不過,你比我年輕許多,乍看還是一個高中生的模樣。我不禁好奇問道,「請問你從哪裡來?」

「我從新竹搭車來的。」你回答完後,迫不及待地反問我,「請問你有看到鵜鶘嗎?」

我愣了一下,看來你也得知了鵜鶘出現的消息,專程前來尋找。我轉頭,指著獅頭山山頂,「剛剛翻過那山時,我看到了,跟著一群小海鳥在天空飛行……」

我話還未說完,你興沖沖地稱謝,就快步離去。留我一人,至少有三四秒的時間,繼續對著空氣說話。

那是我和你的初次相逢。有時人生就這麼簡單地寒暄而過,一輩子都不會再有交集。但我們之間的緣分,竟是從這一擦肩興起,莫名地展開。

二、三年後,有一回我到清華大學講演,彷彿是保育社團邀請的。記不得講演的題目了,只知道說完時,有二、三名年輕人圍攏過來,你也是其中之一。

你們一邊圍聚講台,還在熱烈地討論著觀霧山區的山椒魚,誰又找到幾隻,在哪裡還可能找得到。你們會靠攏過來,當然不是為了這種爬蟲類。可能是一邊跟我探問鳥事,依舊捨不得放棄這個高山議題的討論吧。

我好奇地問道,「原來你也讀清華?」

你有點害臊,抓抓頭,不好意思地回答,「我讀隔壁的學校。」

旁邊一位同學插嘴道,「他是資優生?!」

「交大?」

你點點頭。

我繼續問,「哪一系?」

「資訊工程。」

「啊,怎麼會是這類科系!」我率直地脫口而出,語氣有些錯愕,又帶些遺憾。這樣喜愛自然的人,照理應該讀生物這類科系啊!

你聳聳肩,「沒辨法啊!」

好個「沒辨法!」,返家時,在搭乘的客運上,一路不斷地思考著,到底這個回答有何意味?是家裡的壓力,還是客觀大環境的影響?假如我的鳥類觀察和你一樣早於學生時期,又會如何抉擇?

又過一陣,我們在一次北方三小島的賞鳥旅行裡,再次邂逅了。在一票青壯年的團員之中,青澀的你尤顯特別。不過那回我們沒聊什麼,往後也無聯絡。

只是,偶爾我會想起你,每當遇見年輕的賞鳥人、昆蟲迷等,便不免好奇你是否繼續自然觀察,有無特別的體驗?有時也夾雜著一點羨慕或臆想,假如自己早一點接 觸自然,像十九世紀著名的歐美探險家,出發前就廣泛涉獵博物學知識,人生會是何等旅程?只是沒多久,這些好奇與記憶隨著生活的忙碌,也就灰飛煙滅般地飄散 了。

十來年後,有天早上,如常翻開報紙。那時,我在一家報社工作,每早照例從頭版瀏覽,直到最後的生活影劇版。那天,翻到三版的社會新聞時,赫然看到了你的名字。

三版通常都是綁架、搶劫之類的消息,你到底發生了何事,竟出現在三版刊頭呢?

急忙細瞧內容。新聞報導提到,一位任教於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的野生動物學者,在台灣的大武山區進行野外調查時,因為心肌突然梗塞,意外地罹難。他是你的指導老師。

重裝下崩溝。從事野外調查,在山林中跋涉,原就猶如沙場上的戰士!
(圖/姜博仁提供)
原 來,研究所畢業後,你便率性地任職野生動物研究助理,經常深入山野進行調查。但這畢竟不是穩定的工作,二年後,你重拾資訊專業。不過,很短暫地,三星期的 工作經歷足以讓你釐清心中的志向。準備一段時日後,你前往美國攻讀野生動物系所。或許是資質優異、年輕氣盛吧,在友人的鼓舞和慫恿下,你天真而率性地選擇 一個高難度的題材,研究台灣雲豹。

你回來展開野外調查的年代,也有少數幾位研究生選擇大型哺乳動物,譬如台灣黑熊、台灣水鹿,作為論文題材。他們不畏艱辛,進入偏遠深山,長時堅守於森林荒野,彷彿一生都可為這座島嶼付出青春歲月。

但再怎麼辛苦,大概也不會有人如此率性,竟以雲豹這類縹緲的物種,當作研究題目。畢竟已有數十年,都無牠確切的目擊證據,更何況,就算尋獲一、二隻,調查內容恐怕也過於單薄,難以通過博士論文的審核標準。

當時關於台灣雲豹的線索,學術圈只有幾筆調查紀錄。比如1983年,東海大學張萬福老師在獵人的陷阱中,曾發現一隻雲豹幼豹,但不知為何卻沒有留下影像紀 錄。九○年代初,師大生物系呂光洋教授,在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某條乾涸的河床上,發現類似大型貓科動物的腳印。另位同系的王穎教授,1996年在楠梓仙溪 林道,也宣告發現疑似雲豹的腳印。在仔細研讀這些報告,比對相關資料之後,你的態度比較保留。

倒是長久以來,從部落耆老和獵人的口述中,斷續傳誦著一些雲豹的風聲。好些原住民獵人都堅信,台灣雲豹仍在原始森林裡。連我這個外圍的登山人,都親身聽到 一位老獵人言之鑿鑿地描繪著,「當我和族人經過山徑時,只聽到一聲狂野的叫聲。我們從林中探去,只見一隻大型像貓的動物,咬著死去的山羌,爬上樹幹。牠似 乎剛從樹上縱跳下來,成功地捕殺……」但這些消息真實難辨,多數研究者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甚而有些專家論斷,台灣山野已無雲豹身影。

唯有你,不放棄渺茫的機會,浪漫地檢視,決定深入追探。

靜謐的大鬼湖畔,是否藏著雲豹的足跡?
(圖/姜博仁提供)
你 選擇的研究範圍,以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和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為主。這裡是魯凱族和排灣族的家園,過去也是傳聞獵捕台灣雲豹次數最多的地方。好些部落 的首領和獵人,仍存留有雲豹皮。野生動物學者咸信,假如台灣還有雲豹存活,最有可能的地點便是這座原始森林。你豪情地打算在三個半的台北市面積內,進行地 毯式的調查。

我翻讀過去的研究報告,大抵指出台灣雲豹幾無天敵,獵物包括了日行性和夜行性的動物。主要獵取對象可能以獼猴和偶蹄類為主,但松鼠、穿山甲、各種老鼠,以及雉科鳥類也會攫捕。

在亞洲其他地區,還有雲豹棲息。根據當地原住民的陳述和動物園的圈養觀察,牠們的行動皆相當隱密。狩獵的時候,泰半採取定點守候。靜靜地,伏趴在粗大的樹枝上,等候獵物從下方小徑走過。

我們不免想像,台灣雲豹應該也有這等習性。好些動物畫家在素描雲豹時亦然,最喜歡以牠趴在樹上等待獵物的行為,做為構圖的主要畫面。

樹上是雲豹主要休息與獵食的地方,未吃完的獵物,多半會拖到樹上儲存起來,慢慢享用。只有很少的時間,才會在地面搜尋。其他雲豹如是行徑,一般咸信,台灣雲豹當不脫這種對待獵物的方式。

你最大的夢想,無疑是期待著,有一天果真在森林裡撞見了。十多年後,當我再次遇見你,好奇地探問時,你的眼眸仍閃爍著純摯的光芒。仍跟最初,我在海邊跟你邂逅時那樣,充滿不懈的追探精神。

只見你興奮地描述,「我夢想著,有一天,在濃鬱的森林裡,當我走進人跡從未踏進的地方,在濃密的樹葉間,一棵樟木的軀幹上,橫趴著一隻雲豹,全身暗灰的雲狀斑,清楚的塊狀分布,正悠閒地閉目。長尾垂下來,微微地擺盪著……」

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北大武山。
(圖/姜博仁提供)
然而,你終究沒有樂透得主般的機運。回來台灣,在山區辛苦調查了三年多,始終沒發現任何雲豹的蹤跡。期間遠在國外的老師甚至飛來台灣,隨你進入大武山區,觀察雲豹的棲地。沒想到,竟發生了這樁不幸的意外。

相信此事對你必有衝擊,但你必須壓抑悲愴,繼續進山,繼續未完的志業。

時隔半年,杜鵑颱風來襲,我如往常勤按遙控器,關心著風災訊息,怎知,赫然又見你的消息。

原來,一個星期前你帶領一支調查隊伍,進入大武山區持續調查雲豹。上山前,颱風還未形成,連熱帶低氣壓都沒有。怎奈數日後,從收音機獲悉颱風即將來襲。身為領隊,你考量到調查隊伍的安全,當下決定撤退下山。

即將抵達檢查哨,颱風卻已然逼進,太麻里溪水勢湍急,渡河不易。若回頭,恐怕也找不到安全的避難處,眼前你們只有渡溪這條路可行。唯天不從人願,當你和一位女隊員渡溪時,被洶湧的溪水沖散。你很幸運地掙扎上岸,安全地脫困,但夥伴卻不幸遭洪流沖走,迄今仍下落不明。

這件事在當時,對你的野外調查又是一番殘酷的打擊。一些記者不明事理,針對颱風天仍帶領學生在野外調查,頗有微詞。有些媒體甚而批評,貿然渡溪的不當。因為意外發生了,面對這些扭曲的批評,你沒有駁斥,黯然概括承受一切的責任,並且深深責備自己:

或許樹靈不滿我在他們身上架自動照相機吧

或許我打擾了山裡原住民祖靈的清靜所以要我也不清靜

也可能對我掛著保育研究的旗幟最後研究成果卻似乎對原住民與動物沒太多幫助而要我多一點點對人的尊重

應該是山神在生氣吧,帶走了恩師與阿秀,經常想起他們時都會偷偷掉眼淚,對不起他們,對不起他們的家人與朋友,會寧願當初沒有做這個研究,也不要悲劇發生……

唉,不知為何,跟你只有數面之緣的我,每次念及此段你日後的回憶,我都激動得噙滿淚水。其實,從事野外調查,常在山林裡跋涉的人皆知,死亡之意外,隨時都 會發生。最安全的地方,有時反而最常發生意外。我們只能以自己長年的經驗,謹慎來去,減少傷害的發生。萬一遇到天然不可抗拒的狀況,也只能默然承受。

一如軍人戰死沙場,從事野外調查的人,結束生命的方式是在自然環境,意外地遭逢變故,其生命當可了無遺憾。美國哺乳類學者的乍然病故,調查隊友的不幸罹難,或者諸多野外調查者的往生,不論在這個地球的哪一角落,選擇哪一種野外探險,我都如此理解著。

(上)


【2010/05/16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國際中心/報導】
2010.05.14 03:02 am
 

日本警察廳13日公布,去年日本自殺人數為3萬2845人,是連續第12 年超過3萬人。自殺者以50多和60多歲者最多,但20多和30多歲年輕人自殺率也增至歷來最高,自殺原因以憂鬱症等健康問題和經濟問題最多。

日本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達每10萬人有24.4人,在八大工業國中僅次於俄國的30.1%。

警察廳指出,去年日本自殺人數比前年增加596人,增幅1.8%,人數是1978年開始這項調查統計以來的第5高,其中近72%是男性。

以年齡區分,30至39歲的自殺率為每10萬人有26.2人,20至29歲是每10萬人有24.1人,都超越前年的最高紀錄。

健康出問題而自殺的有1萬5867人,其中6949人因為憂鬱症輕生,人數占最多。排第二的自殺動機是經濟出問題,有8377人,約占自殺總人數4成,反映出就業、家計問題嚴重。

失業自殺的有1071人,比前年增加65.3%。就業失敗的有354人,比前年增加39.9%。生活困苦而尋短的有1731人,比前年增加34.3%。


【2010/05/14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
2010.05.14 03:02 am
 

歐洲債務危機迫使各國更加重視財政紀律,即將改選參議院的日本政壇也可能在選戰中拋出稅改議題,執政民主黨可能提議提高消費稅。

民主黨負責草擬上議院競選議題的競選宣言規劃委員會13日已達成共識,將把提高消費稅納入政策宣言中,不過由於加稅可能不受歡迎,外界預期許多候選人可能不願提到此一議題。

該委員會委員之一的民主黨副秘書長細野豪志說:「我們已達成共識,為重建國家財政,必須整頓稅制,包含消費稅率在內。」日本消費稅目前為5%。競選宣言還須經過由鳩山主持的委員會通過。

細野強調:「國家的財政狀況正處於極為關鍵的狀態,我們必須在下次眾議院選舉後就提高消費稅,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提前選舉,眾議院下次選舉可能在2013年夏季。

提高消費稅可能是一步險棋。日本1997年把消費稅從3%提高到5%,隨後經濟急轉向下,當時執政的政黨也因此輸掉大選。

鳩山政府預定6月提出長期財政架構與財政紀律目標。部分投資人與政府官員擔心,以日本目前的財政架構,如果不納入可信的降低債務計畫,債信遭降級的風險可能升高。

香港滙豐資深亞洲區經濟學家紐門說:「從1990年代中期的經驗觀察,提高消費稅可能打亂復甦的腳步。因此,延後調高消費稅應該比較好。不過,政府仍須進一步整頓財政,包含削減支出等作法,尤其是減少基礎建設與其他項目的支出。」

日本財長菅直人11日宣布,他將盡全力維持明年發行的新債總額不超過今年的44.3兆日圓。但一位財政部官員透露,要達成這個目標「挑戰極高」,因為民主黨政策支出日增,而日本稅收來源日減。

日本經濟復甦的情形如何,此時提出調高消費稅是否恰當?財務省13日公布,日本3月出口大增帶動同月經常帳盈餘比一年前大增65%至2.534兆日圓,顯示依賴海外訂單的日本經濟短期內不會跌回衰退。但日本央行公布4月銀行放款比一年前減少1.8%,是四年來最大減幅,顯示企業借款需求仍疲軟,不敢放手投資。

 

 
 

【2010/05/14 經濟日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 2010.0513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

馬英九政府上任即將滿兩年,面對高等教育與社會福利市場化傾向越來越嚴重,台大社工系主任古允文表示,政府必須重拾其核心角色,檢討市場化帶來的嚴重後果。


缺規劃 輕忽技職教育
「台灣競爭力論壇」主辦「馬英九執政兩年總體檢──教育社福政策篇」,12日邀請專家學者針對教育及社會福利政策進行討論。


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劉源俊指出,十多年前政府廣設高中和大學、破壞技職教育體系及教改政策,缺乏長遠規劃的前提下急就章,讓台灣教育體系出現大問題。


台大心理系黃光國也認為,技職教育是政府培養人才的管道,結果技職教育被破壞、高等教育品質不良,學校完全培養不出社會需要的人才。黃光國說,教育應該讓一個人能靠自己生存,但教育層面出了問題,無法培養他在社會上生存,只得讓社會福利補助,政府能養多少人?又能養多久?


除了高等教育出問題,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也指出,雖然政府祭出許多方案,希望改善偏遠弱勢學童的教育,卻找不到人才去實行中等教育的升學考試多以選擇題為主,導致學生論述能力低落,台灣鄰近國家都已逐漸改進升學考試的出題模式,台灣也應檢討考試方式造成的負面影響。


劉源俊表示,80年代時,台灣的大學在自治上有長足進步,90年代反而走回頭路,教育部以各種方式深入校園,導致學校走向單一文化。周祝瑛認為,教育部過份重視研究的補助政策,導致公共化的知識分子式微,學術界對社會議題的關注越來越少。


新政府 社福舊思維
古允文從社福政策切入,指出馬英九上任之後,一直沒有提出新政府版本的社會福利政策綱要,沿用民進黨的制度。面對金融海嘯、失業率攀升等問題,雖然增加許多社會福利,但2009年因為調高申請門檻,能夠申請社會福利的民眾變少。


尤其政府的財政稅收制度沒有調整、稅收來源最大宗的中產階級逐漸走向新貧、年輕人就業不足或從事低薪工作,僅以補助為主的社福政策不但會造成財政大黑洞,也不是長遠的辦法。


社福界一直沒看到政府全面性對策,讓民眾了解在貧富差距加大、高失業率和社會人口結構改變的情況下,政府究竟準備將人民帶往何方?政府依循市場化機制,組織再造將許多業務外包經營,導致社福人員薪資低、品質難以掌控。古允文說,最近新加坡開高薪來台徵求醫療人員,未來台灣培育的社福、醫療人才可能會去服務新加坡居民,台灣必須往東南亞等地方尋求工作人員。


市場化 不是萬靈丹
不少學者提到,社福和教育不該切割來談,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彭錦鵬表示,台灣政府傾向市場化,多是向英、美學習,但1997年英國工黨上台後,開始檢討自柴契爾夫人時代的「大市場、小政府」思維,以「全觀型治理」來導正許多因科層制造成的分化、缺乏連結的後果,由政府一手主導教育和社福政策,不再交由市場決定,英國的改變值得台灣參考。


今年8月預定舉辦全國教育會議,台灣競爭力論壇期待政府能夠提出全面且長遠的政策,徹底檢討過去的問題以及補救辦法,他們廣邀各界參與討論。


彭錦鵬認為,不論是教育或社福的政策,成效不是短期立即可見,政策制定需要有跨越任期的思維。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 2010.0513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別再給新住民貼上「不如人」標籤!台大社工系教授陳毓文針對東南亞新住民青少年進行生活適應調查研究,發現新住民子女在學業表現上並未如外界想像,和一般學生有顯著差異。反倒是同儕的相處情形,最讓新住民子女不適應。


台大社工系教授陳毓文針對1千多名10歲到15歲學生進行抽樣問卷,比較不同族群的青少年生活適應。發現新台灣之子在「同儕適應」狀況的自評分數較差,陳毓文指出,對弱勢家長文化的認同程度,是影響新住民青少年生活適應的重要因素。


陳毓文表示,台灣對新住民的稱呼從早期的外籍新娘、新移民,到後來的外籍配偶、新住民都有。如果問她們喜不喜歡這些稱呼?陳毓文表示:「沒有人會告訴你她們喜歡這些名字。」


莫名恐慌 刻板印象作祟
新住民剛來台時,民眾常有莫名恐慌,認為這些新移民之子將成為社會的負擔,殊不知,他們可能是未來撫養老年人的救星。陳毓文表示,許多人曾問她,教授的「種」比較好,為什麼不多生一點?她認為就是這種菁英思維作祟。


抽樣調查過程中,陳毓文發現,多數同意填寫問卷的新住民家庭,皆為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學歷高中以上程度的新住民家庭,因為意識到身分不願被特別標示,拒絕受訪。


許多人認為新住民家庭因母親不會說中文,可能導致子女中文能力低落。她直問,台灣學生的中文能力很好嗎?同樣是混血兒,擁有西方血統的孩童,大家忙著跟他們練習講英文,更別說會擔心他們的中文能力。


這就是種族階級化主義!」陳毓文表示,教育部推出弱勢學生課後扶助計劃,依學生身分作為條件限定。當老師在台上喊著:「原住民站出來!身心障礙者站出來!新住民站出來!」對這些學生來說,似乎被暗示特殊身分就等於功課不好。


扶弱政策 避免加深歧視
研究也對新住民家長和新住民學生老師進行調查,顯示老師和家長低估了新住民子女的需求和適應問題。老師們坦承自己對學生的刻板印象來自媒體,實際教導學生後發現,大部分新住民子女的表現相當優異。


陳毓文表示,身分不能自己選擇,為什麼要不斷被提醒?有一次女兒老師打電話告訴她「我原本對妳女兒的期待很高」,暗指陳毓文身為台大教授,女兒卻沒有老師認為該有的水準,從此之後,陳毓文不願再讓老師知道自己的職業,造成女兒的負擔。


陳毓文說,先入為主的觀念,有時會讓關心變成傷害。她建議政府制定扶弱政策時,應避免讓學生感覺自己是因為家長國籍身分不同,而受到特別照顧。否則,即使立意再好,也會成為助長社會歧視的利器,並未幫助真正需要的人。


陳毓文舉例,原住民學生的加分制度,讓原先考300分的人變成450分、原先考100分的人變成150分,加分後,彼此的成績差異更大,從身分認定而來的優惠條件,只幫助到同一族群內的優勢者


認同文化 不能只做表面
研究過程中,陳毓文發現,新住民子女對母親國家文化的不認同,來自於父親家庭親戚影響,有些學生和媽媽一起外出時,會告訴外人:「這是我們家的菲傭。」


陳毓文認為,多元文化課程不該針對弱勢族群,而是要讓弱勢族群身旁的人學會認同多元文化。她批評教育部補助學校舉辦多元文化周,讓新住民子女穿著傳統服飾,唱起母語歌謠,有如台灣學生到了國外,要帶一件平常根本沒人會穿的旗袍般膚淺。


全國教師會秘書長李培裕表示,多元文化周如果只是要求新住民學生上台唱歌跳舞,學生根本不懂背後的文化意義,只是淪於表演。李培裕建議,學校可以邀請不同族群的家長到課堂上談談自己的生活背景,會比唱歌跳舞來得有幫助。


李培裕表示,老師們接觸新移民家庭時,有時會出現語言溝通不良,老師應該更有耐心,或是尋求台灣家長協助。他觀察在親師座談會上,外籍配偶會比一般父母仰賴老師的協助,老師有義務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扮演親子溝通橋樑。


李培裕提醒老師,給新住民子女多些寬容不等於放任,舉凡班上整潔秩序等規定,老師應一視同仁,要求學生同樣遵守,讓學生培養對多元文化的認同,就不應讓任何學生感覺自己有差別待遇。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 2010.0513

【編譯成怡夏整理報導】

雖然有愈來愈多建商投入綠建築的開發銷售,但這類對環境友善房屋的潛在購買者卻發現,要對這類環保建築進行準確估價且做好財務準備,一點也不容易。


根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綠建築是可以為美國衰落的住屋房地產加溫的少數幾個現象之一。大體來說,消費者是因為綠建築可以節省傳統住家加熱和降溫所需的30%到60%能源,才會對此趨之若鶩。
但在對綠建築進行更多了解後,這些消費者發現總體而言,綠建築似乎並沒有想像中省錢。綠建築實際上並不那麼經濟的原因有三:第一,估價師缺乏對於綠建築的成本和利益的教育;第二,沒有充足的資料可以讓屋主計算綠建築對環境究竟有多少價值;第三,房地產業者列出的服務項目中,並沒有將太陽能電板和噴霧泡沫絕緣裝置納入預算


申請房貸難過關
同時,綠建築省錢的特徵並不突顯。「我們發現,房屋的貸款程序並沒有跟上市場對於綠建築的期待。」國家家庭建築綠計畫協會的資深計畫經理凱文 墨瑞說,「假如建築工人蓋了一棟比隔鄰房子成本高一些的房子,它擁有的所有節能設施最終會讓他們省下許多錢,但這樣的房子在貸款估價抵押上並不容易過關。」


在北卡的禮拜堂小丘,麥克 禪得勒設計了一間節能的太陽能小型住宅。為讓可能的買主能獲得足夠的銀行貸款,房屋須做一些修正。


「我們必須拿掉一些如太陽能熱水器等的能源設施,並削減絕緣體,增添坪數,讓房子變得大一些,較不節能,以取得40萬美元(約新台幣1,266萬元)的估價。」禪得勒建築設計公司的老板禪得勒說,「平均來說,比一般房屋大幅增加節能效果的房子,比起以標準規範興建的房屋成本多上1萬5千美元到兩萬美元(約新台幣47萬5千元至63萬元),但都沒有反映在銀行估價上。


家庭絕緣設備在傳統估價方式中被評估的方法可以明顯顯示這點。住屋中符合建築法規最低需求的纖維玻璃棉絮,與較為昂貴但是卻節能的泡沫絕緣設施是以同樣價值被估算,但是棉絮可能會提高家戶每月的運作成本。


估價機構需要有一套被大眾接受的機制,以此提升節能資產的價值,就像花崗石櫃面、硬木地板和火爐所具有的價值那樣。」康乃狄克州布魯克塞德發展公司的老闆馬克 努稠洛說。


搶綠色商機先拿證照
非營利教育組織「估價研究院」提出了這個議題的重要性。該組織成員超過全美國10萬名房屋估價師的1/4,發展出各式課程和研討會,另外還有讓想成為合格估價師所修習的綠色證照課程。


「通過正規教育程序獲得國家證照的人並沒有受過這種類型的分析訓練。」田納西州諾克斯威拉的估價師暨2010年估價研究院院長的雷斯里 塞勒斯說,「為了做到這部份,還必須受額外的教育。」


塞勒斯指出,估價師並無法設定資產的市場價值,而只是單純地評估它。假如並沒有市場證據顯示太陽能電熱水器可以增加特定地區的房屋價值,那麼估價師就不會把太陽能電熱水器的價值估得更高。


銀行團體可能對於提供必須的綠色市場資料有所幫助。某些銀行已開始對被評為合格的節能建物提供1千美元(約新台幣31萬元)的手續費折扣。政府支持的抵押貸款單位房利美基金和至少一家大型銀行將共同宣布一項綠色刺激方案,鼓勵更多住宅所有權人申請抵押貸款,好升級節能設施。


能源和環境保護部門的能源之星計畫已宣佈,在克羅拉多州和緬因州推行的綠色抵押貸款計畫將會擴大進行。住宅所有權人可投資在節能升級上,並在貸款年限中付清,這些貸款衍生的利息可以用來抵稅。
「綠色建築尚處在嬰兒期,」努稠洛說,「科技進步已經根本地改變,並從根本改變我們興建房屋的方式。銀行和抵押貸款機構需要再度受教育,我們都必須與時俱進。」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 2010.0513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

環保署原本預計12日宣布高雄縣台塑仁武廠地下水與土壤污染污染擴散情況檢驗報告,但下午臨時取消記者會。環保署表示,13日將要到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報告仁武廠污染情況,將到時再統一公布。高雄縣環保局內部透露,檢驗報告顯示不到停工程度,將要求台塑提出相關改進計畫。


立院要求晚一天
雖然專家會議已有結論,記者會卻臨時喊卡,高雄縣環保局副局長蔡孟裕表示,12日早上的專家會議已做出幾項決定,將在13日向衛環委員會報告。為何臨時取消?蔡孟裕表示接到指令,暫不對外公布,至於檢測結果,高雄縣環保局透露廠外兩口井有檢測超標,其中一個是民井。只是究竟超標多少、物質為何,環保局不願透露


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專家會議是由各界推薦專家針對檢測結果討論、建議後續做法。問及檢測結果,沈世宏表示:「廠外污染一點點」,他強調,因為立院要求13日至委員會報告前不要對外公布,堅持13日再談。立委侯彩鳳表示,高雄縣政府的檢驗報告應該資訊公開讓任何人都能取得,不過既然13日環保署要到委員會報告,遲一日再對外統一公布即可。


污染繼續當鄰居
停工與否關係到四周民眾的飲水和用水安全,一天不決定是否停工,當地居民就持續籠罩在風險中。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民間版本的檢測都已經出來,官方還不趕快公布,就算官方覺得民間檢測結果不可信,至少也該拿出報告比對。他不了解,民間團體向環保局要資料也要不到,既然做好了為什麼不公布?


仁武鄉竹後村的居民約有50戶直接飲用地下水,許多人家不但用地下水洗澡、灌溉和煮飯,這些揮發性的毒物就算不直接飲用,皮膚接觸後也會出現問題,李根政呼籲環保署趕緊公布污染區位,讓民眾了解詳細狀況。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量吃肉類食品對環境的影響
文:梁文薔教授

2010/05/13 第148期 健康e世界

吃葷?吃素?攸關與環境保護…


人類是葷素都吃的雜食動物。自上古時代靠打獵和採集野生植物為生,相傳至今,多半人仍然是葷素都吃。當然也有不少人為了宗教信仰吃全素,也有人為了健康不吃紅肉,卻吃雞、鴨和魚,或者葷食中只吃乳類和蛋類。


從營養的角度看,所有的這些吃法,如果能選擇合宜,搭配得當,都可以維持健康,構成營養均衡的飲食。恐怕唯一的考慮是長期茹素者可能會缺乏維生素B12,必須加食補劑。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愈來愈依靠畜牧業生產動物性食品,以供需求。畜牧的方法也急速地改進,以求降低成本,增加生產。在美國現在許多動物性食品比蔬果類還便宜。本來就偏食肉類的人,就自然而然地肉吃得愈來愈多。國內雖然肉類仍然較貴,但是人們漸漸富有了,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多數人還是選擇多吃肉。


在這樣的人人要吃肉的大趨勢下,畜牧業的超前發展,自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任何一種人為的發展都有正負兩面。現在我想檢討一下畜牧業的發展會有什麼樣的負面影響。


人類大量吃肉,地球所受到的傷害
現在全球都開始注意環保,節省能源,降底溫室效應等大課題。我想從這個角度切入來看人類大量吃肉類食品對環境的影響。


先說影響溫室效應的三大因素
★二氧化碳——畜牧業造成的二氧化碳比汽車飛機排出的多,尤以牛肉的生產為最。消費一公斤牛肉,包括生產運消處理過程,會排放36.4公斤的二氧化碳。據芝加哥大學研究員估計如果一個人放棄吃肉,改吃全素,每年可以減少1.5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甲烷——甲烷的熱能上昇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3倍。全球畜牧業動物的排泄物非常多,從這些動物排泄物和腸氣所產生的甲烷超過全球甲烷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氧化亞氮——氧化亞氮的熱能上昇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96倍。畜牧業的排放量佔總量的65%。


這些數字實在是很可觀的。難怪2008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呼籲大家不吃肉、不開車、少消費,來扭轉地球升溫的嚴重問題。他們把不吃肉列為第一項不是沒有根據的。


我們再看一下畜牧對地球所造成的污染問題、糧食短缺問題
動物的排泄物常未經妥善處理就流入江河湖泊,污染了水源。最近美國突然發生吃菠菜中毒現象,追究病菌來源,發現原來是鄰近的畜牧場所排出的廢水引入了農田,以至動物的病菌污染了菠菜。不僅此也,畜牧業的用水量也很驚人。生產一磅番茄的用水量是29加侖,生產一磅全麥麵包的用水量是139加侖,生產一磅牛肉的用水量是2,500加侖!


現在世界上仍有很多地方天天有人餓死,年年有大批的人口營養不良,在飢餓線上掙扎。但這不是因為這個世界無法生產足夠的糧食,也不全是分配不均。而是富有的國家把寶貴的人類賴以生存的穀物給了畜生,然後人類再吃這些動物的肉。以美國的統計數字來看,80-90%的穀物都拿去餵牲口了。美國的農業部報告,50%的農業土地用來飼養畜生,4%的土地種蔬果。


畜牧業,尤以養牛為最,是最不經濟的農業生產。一畝土地可以生產兩萬磅馬鈴薯,卻只能生產165磅牛肉。所以吃肉,尤其是吃牛肉,是最貴的消費。我們普通人在吃肉時不會想到這些驚人的數目字,只會注意這道菜好不好吃,貴不貴。


至於其他,與個人無關,吃肉是合法的,也是合乎世俗道德的。但是如果我們要作為一個負責的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公民,我們必須要思考這個吃肉的問題,就如同我們要思考浪費能源的問題一樣。


也有越來越多人為了健康少吃肉食
讀者讀到這裡,也許要問,筆者是否是素食者。我坦白承認我每天都吃動物性食物。不過,為了健康我注意動物性食品的種類和攝取量,儘量依照營養均衡的原則進食。我有些朋友已漸漸地變成素食者了,有的為了宗教信仰,有的為了健康,今後恐怕還有人會為了減少消費資源,而少吃肉食。


據估計,全素食者消費的資源只有肉食者的5%。這是使肉食者頗為汗顏的數據!從實際的觀點看,要所有的人都不吃肉是不可能的。但是酌情減少食肉量是極合理而且雋智的。


從營養的觀點看,少吃肉也是促進健康的。現在已經有足夠的研究報告認為長期大量吃紅肉會促成大腸癌。肉類又是飽和脂肪酸的重要來源,對心血管健康不利,這已是老生常談了。而且,素食者多半無須擔憂肥胖症。


所以,不管是為了個人的健康,抑或為了世界的前途,少吃肉,多吃素食,絕對是明智之舉,何樂而不為?我要強調的一點是:素食包括蔬果類、全穀類、核果類和豆類。如果再加上一些葷食如乳類和蛋類,或少許家禽類和魚蝦類,營養也較容易平衡,也就沒有維生素B12短缺的顧慮了。


(選錄自《健康世界》392期)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馬康多(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全民做環保,落實地球日精神!」、「十大無悔措施」、「一人一日減碳一公斤之生活減碳運動」......台灣政府總無視於台灣排碳量有53%來自工業生產、石油出口量比總交通用油量還高出40%的結構性問題,努力將氣候變遷議題,歸因個人生活。然而何謂真正以民為主的氣候變遷政策,則可由4月下旬於玻利維亞舉行的世界人民氣候變化與地球母親權利會議(World People's Conferenc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ights of Mother Earth),以及台灣舉辦的亞太綠人會議,提供探索的脈絡。

氣候變遷的受害國吐瓦魯總理葉雷米亞(左),與全球氣候正義運動的領導者之一范達娜.席娃(Vandana Shiva)專題對談,探討弱勢國家在氣候變遷中的處境。 (圖片來源:中央社)

從哥本哈根到柯加邦巴

世界人民氣候變化與地球母親權利會議的舉辦緣由,是因玻利維亞原住民籍總統莫拉萊斯(Evo Morales)以及諸多非政府組織,對去年底哥本哈根會議的程序與結論的不滿,故於極富象徵意義、曾成功對抗水資源私有化的柯加邦巴省舉辦。3天的大會中,探討的議題廣至經濟結構轉移、與自然和諧共處、原住民權利等,亦細至針對碳市場的闕漏、技術轉移、行動策略等。最後大會的宣言中,提出了以下幾個重點:

應維持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在300ppm以下,防止增溫超過攝氏一度。

要求已開發國家應透過削減與吸附溫室氣體排放,達成「大氣層的去殖民化」且應承擔發展中國家在減量、調適以及技術移轉上所需付出的成本;並針對氣候移民的接納,修改移民法規,確保其生活權利。

反對缺乏法定效力並導致全球增溫四度的哥本哈根協定,強調於年底坎昆氣候峰會上,應是就京都議定書加以修正,延長其時限至2013年至2017年,並規範已開發國家的削減量應較1990年的排放水準減少50%,且需排除境外碳抵減。

已開發國家應承諾提供至少6%的GDP,建構調適基金,協助發展中國家評估與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

反對大型的農業企業(Agribusiness),以及與生物有關的智財權規範。應以原住民與小農所採用農耕方式為基礎,建構永續農耕型態。

譴責將妨礙人民自治權利的「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REDD)機制,並反對UNFCCC將單一植栽視為森林的一類。

亞太地區的氣候威脅

而這次於台灣舉辦的亞太綠人大會,則是邀請到全球氣候正義運動的領導者之一范達娜.席娃(Vandana Shiva)以及氣候變遷的受害國吐瓦魯總理進行專題對談,另分別規劃亞太地區氣候變遷的減緩與因應兩場論壇。在議題工作坊上,亦針對碳交易與能源稅與氣候變遷與青康藏高原的畜牧業加以討論。此番安排促使來自氣候變遷的加害者與受害者的亞太綠人們,共同思索新的方向與策略。

根據多項的評估報告均指出,亞太地區受氣候變遷的影響甚劇,席娃博士既指出恆河源頭的Gangotri 冰河,平均每年縮減23公尺,而過去10年間,喜瑪拉雅地區的河川,已有高達75%枯竭了,導致原本仰賴其維生的村民得向外購水。而颶風的強度亦日益增劇,影響區域甚至可達不丹。她強調:「當我們談論氣候災難,我們並非談論一百年後將發生的狀況,我們談論的其實是今日。

來自密克羅西亞的代表,則是強調太平洋島國因海水上升,面臨淡水鹽化的衝擊,伴隨著降雨型態的改變,迫使民眾必須重低地環礁地區遷移致火山島區。

面對上述的衝擊,因應與調適之道絕非僅仰賴由上而下式的集權式指導,而是來自社區為主的調適行動,如席娃博士即強調,應以原住民默識知識作為氣候變遷調適策略規劃之依據。反觀台灣雖高喊著台灣屬於高氣候脆弱度的國家,亦高舉氣候變遷對國土的衝擊作為劃設禁建區、遷村的理由之一,完全忽略如何採行以及建構社區為基礎的調適策略(Community-Based Adaptation)。

註定失靈的碳交易

在加害者的角色上,根據分析,2008年時亞太地區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是1990年的2.3倍,增加速率比全球平均高了60%,而台灣的增加速率在本地區的主要排放源中,排名第四,僅次泰國、中國、印尼。

但另一方面,亞太地區中,各國的排放結構迥異。如香港、紐西蘭、日本等國,其碳足跡為該國碳排放量的1.2倍以上,顯見該國的大量消費,導致了他國的高額排放。但另一方面,台灣、中國、泰國、馬來西亞的碳排放量均較碳足跡小了20%以上,凸顯藉由耗能產品出口謀求GDP的增長的發展模式,導致上述各國進貢了高額的環境涵容能力。而各國在減量政策的倡議上,目前雖然尚未針對其結構特性提出個別分析,但最大的共識則是目前各國碳交易制度的設計,完全無法發揮作用。如來自ECOLO Japan的今本秀爾既指出碳交易制度5個系統性的侷限

導致大排放戶產業跨海轉移至「污染天堂」。

將受到經濟衰退與全球金融市場變化巨幅影響。

無法抑制能源消耗的快速成長。

總量管制效力不足。

因利益因素,導致某些部門與產業刻意被排除在履行減量責任之外。

而澳洲綠黨代表亦不認同目前執政政府推動的碳交易制度,反對目前50%以上的排放額度被免費核配給企業的設計,以及境外抵減的設計。而澳洲綠黨近期提出儘速課徵每噸二氧化碳20元澳幣(約6百元台幣)的碳稅的訴求,亦獲得該國72%以上的民意支持,認為陸克文執政陣營應儘速與其就此倡議進行協商。

針對現行國際的碳交易與碳抵減制度的運作,席娃博士則直接批評,因為清潔發展機制的不當運作,反倒使印度的污染產業持續增長。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代表亦表示,目前該國已有許多來自澳洲的碳交易掮客,在遊說地方政府進行不當的碳抵減計畫,而由於資訊的不對等,該國公民團體難以有效監督,呼籲亞太地區的綠人組織研擬共同行動對抗這種情形。

對照亞太各國對於碳交易市場以及境外碳抵減的憂慮,台灣目前抗暖政策卻是意欲以境外碳權作為達成2020年的減碳目標的主要手段。如根據目前提出的減量規劃中,仰賴碳權購買的額度竟達到3千3百萬公噸,佔總減量的15%以上。

面對氣候變遷此嚴峻的危機,從柯加邦巴省以及台北所匯集的聲浪均可知,仰賴既有政治體制的調整或是市場機制的自動矯正,均難達成系統性的翻轉。而系統性的翻轉,除了建立「活碳為基礎的經濟體」(註)的共同願景,我們亦需要使當前政治體制脫離污染者與全球資本的綁架。因此,如何推動政治制度的綠化,此將是無可迴避的挑戰。

註:Vandana Shiva博士指出,目前仰賴化石燃料的經濟體,是仰賴死亡的碳(Dead Carbon);而農業等以土壤為基礎的經濟體,是將碳活化利用(Living Carbon),屬於活碳經濟體。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

大學里:街貓不宜
本報2010年5月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北市街貓;KT攝影北市街貓誘捕絕育回置TNR(英文trap捕捉、neuter結紮、release放養的縮寫)行動方案成效卓著,6日台北市動保處再與民間團體及 100多個里、學校、社區簽訂TNR,誓言以人道方式減量,實踐動物保護的理想。然而,位處辛亥路、羅斯福路及新生南路的大學里里長,盡管周圍的里、學校都同意簽訂,仍堅持不簽訂。街貓只好自求多福,不要走進這個危險區域!

即使證實TNR的效力,台北市仍未能全面性推動TNR,仍只針對街貓以及願意實施的區域,以志願方式進行;然而,雖說是「一貓兩制」,比起其他縣市無分軒輊的捕捉、撲殺,至少還有選項。因此,台北市街貓的幸與不幸全繫在當地做主的里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大樓管理委員會主委及學校校長身上。

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動保處)「街貓誘捕絕育回置TNR行動方案獎勵補助申請」在民間團體積極推動之下,已從原來的40幾個單位增加到100多個單位。在學校部分,此次除了大學,台北市第一女中也同意簽署。推動的民間團體,單以台北市流浪貓協會,在志工的努力推動下,獲得73里同意;台灣大學懷生社也透過關懷生命協會簽了34個單位。

然而,就在台大附近的大學里,卻是懷生社一直無法突破的單位。台大懷生社「貓長」陳宸億即表示,TNR是證實有效的人道減量方式,大學里的地理位置正好被幾條大馬路隔開,是實施TNR最理想的環境;加上大學里人文薈萃,居民教育水準偏高,不解為何里長反對簽署。

當地「大學溫州社區守望相助隊」總隊長何承翰表示自2006年得知台北市試辦街貓絕育回置TNR,就曾接觸流浪動物花園協會,並與里長洽談,而大學里長高羅美惠除了里長身分,也是當地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因此一直無法突破。最近,為了調查當地民眾對於街貓TNR的觀感,何承翰比照淡水鎮實施街貓 TNR之前的做法,以問卷,針對當地居民、教會會友、台大學生以及遊客進行調查,短短一天之間收集188份問卷,壓倒性地支持大學里進行街貓TNR方案。

大學里是最大的文教區」何承翰提到大學里四周的里、學校與社區都認同街貓TNR,也簽署同意書,獨漏大學里這個區塊,他不免為當地的街貓捏一把冷汗。何承翰期待透過問卷調查的結果,再度與里長交涉。

目前未簽署的里,只要里民通報有街貓,動保處就必須處理;捕捉之後,按照「動物保護法」,進入收容所,收容過程不是自然淘汰,即可能因收容環境有限、為了空出收容空間,而處以安樂死。而簽署TNR的社區,發現街貓將通知負責的民間團體,由他們派出志工協助捕捉、結紮,再放回社區,由志工或社區居民餵養照護。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

摘錄自2010年5月6日大紀元快訊

因不堪忍受園區排放的有害氣體和化工廢水,江蘇溧陽市綢繆精細化工園周邊200餘名村民圍堵道路,要求化工園停產,並要求對村莊進行搬遷。據悉,當地村民對污染問題已反映7年,但都無結果。

村子裡連蔬菜也種不了

4月27日下午,記者趕到現場時,道路上站滿了圍堵的村民,兩輛警車停在路邊。剛下車,這裡有一股類似氯氣的味道。在綢繆精細化工園西南一個出口,40餘個村民正圍坐在路邊,兩棵大樹之間掛了一條白色的橫幅,上面寫著「古瀆村民吸毒者要生存」。

綢繆精細化工園南邊的另一個出口聚集了更多的村民。長長的白色橫幅上,寫著「為未來的青少年求生著想」。村民齊跪在地下哭訴,在人群最前排,還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

一位老人介紹說,綢繆精細化工園東面是古瀆村,西面是河瀆灣和東溪村,西南面是五蕩灣。園區裡的企業生產的都是化工原料和農藥化肥,每天排放出大量的有毒氣體和化工污水。

村民史進方說,他現在雖然才40多歲,但身體狀況已經明顯不如以前了,經常出現頭暈、胸悶、嘔吐的現象。「現在的村子被污染得連蔬菜都種不了。」無奈之下,村民只能去市場上買菜吃。

史進方表示,前幾年化工園區的企業經常向河裡偷排污水,被村民現場捉住3次。排放的污水流向村莊的河塘裡,導致養殖的魚蝦、螃蟹大面積死亡,田里的灌溉用水也受到了影響。

而且,越深入工業園區,化工氣味就越濃,嗓子不適的感覺也明顯加重。「27號還有兩家企業在生產,現在都停產了。停產了都還有這麼刺鼻的氣味,你想想這麼多家企業要同時生產是個什麼狀況。」村民葛定妹搖搖頭,無奈地說道。長春化工有限公司、惠邦化工有限公司......在園區內,映入眼簾都是這些帶有「化工味道」的廠名。昔日熱鬧的工廠,如今都已經停業關門。「路被堵了,原料進不來,老闆只能讓工人們休息了。」

化工園區東面華泰化工有限公司的錢老闆說,他們廠主要生產苯,產量每天70噸左右。這幾天路口被村民堵了,產品運不出去,只能先存在倉庫裡了。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范欽慧(教育廣播電台自然筆記主持人)
桃園大艽芎古道

五月雪

漸漸地,我們開始在腳底的步道上發現白花的身影,本來只有兩三朵,後來越來越多。山徑被鋪上厚厚的白色地毯,一陣風吹來,白花像是繽紛雪花,落入凡間,與其相遇的人,無不綻放出會心的微笑。

圖片提供:遠流出版社

每年5月的母親節前夕,是我受領獎狀的日子,此時我都會收到荳荳送給我的一幅畫,題目是「我的媽媽」,上面通常還加畫著大大的愛心。在辛苦了一整年後,此刻一切顯得如此溫馨甜蜜。隨著五月的到來,全世界都在稱頌母親的偉大,燕子媽媽也應景地在店家門前上演著辛苦育雛的畫面。多年來,荳荳送給我的卡片禮物,我都細心收藏,在她六歲時,我也決定回送給她的一個禮物──一個妹妹。

禮物在隔年聖誕節的前兩個月送到,從此荳荳最心愛的洋娃娃「小咪」被打入冷宮,2009年的5月,一歲多的「小禮物」已經可以開始跟著姊姊一同爬山,這是一條荳荳以前就走過的山徑,而且當時芽芽已「躲在暗處」,是一個小小的胎兒。我曾經幻想著有一天,她們姊妹兩人可以攜手同遊山徑,如今我的想像成真。

還記得2007年的5月,當時懷孕3個月的我,跟著大姑一家人去郊山踏青,5月的風輕柔舒緩,彷彿散發著嬰孩沐浴後的清新氣息。腹中晃蕩的羊水,正安臥著我等待多年的孩子。在小北鼻出生之前,我已經等不及要帶著她一同去看我所喜愛的花花草草,我相信我的喜怒哀樂,是胎兒探索世界最初的觀景窗。同時,這將是芽芽經歷生命中最初的一場瑞雪,5月的油桐雪。

油桐的流離身世

生活在亞熱帶的我們,除非是到高山上或出國,否則少有機會看到雪。還記得第一次在北美遇上下雪時的悸動與興奮,不過這雪一下就是好幾個月,反而讓人懷念起台灣的暖陽。回到台灣,卻又不禁回想昔日北國的飄雪,想念那份純白的唯美與浪漫。油桐花剛好滿足了這樣的想望,不過,這場花雪只維持短短3個星期,往往從四月開始,山頭便漸漸染白,要賞油桐雪景得趁早,否則立夏之後就會逐漸凋零。

事實上,這番獨特雪景卻是歷史的偶然。百年前的台灣山林,是無法見此風景的。油桐樹是在日本時代才從中國引進的樹種,人們主要是利用油桐子所榨的油,當作油漆與印刷油墨的原料,因為桐油具有高度的防水性,美濃紙傘外表所塗的光滑油料,就是桐油。另外,它的樹幹也可作為建材,或是製作樂器的木料。後來為因應日本市場的需求,油桐子被大量蒐購來製成木材防護油,價格好時,從民國50年到60年間,桃竹苗地區的客家人紛紛搶種,幾年後,市場消退,這群油桐樹旋被棄之山林野放,然而,這種被視為「無用之材」的大樹卻展現了強韌的生命意志,經過幾十年的自然演替,造就出另一片亮麗的景致,甚至搖身成為客家文化的代表象徵。「起死回生」的油桐用它陣容龐大的純白花海,向眾人宣示自己不敗的地位。而過去曾鄙視它的人類,終究像是朝聖般地回到它的腳下,去膜拜那如詩如夢的畫面。

於是,賞螢伴隨著觀五月雪,便成為最應景的地方旅遊節目。這回我們賞「雪」的地方自然不在高山,而是在桃園的大溪鎮裡。跟著姊夫的車,我們來到一個步道口,旁邊的牌子寫著「大艽芎古道」。這條古道早年是大溪通往復興鄉的便道,因為前人在山區種的茶、竹筍等農產品,正是依靠這條古道運到大溪市集來販賣。至於為何命名為「大艽芎」,應該跟九芎樹脫離不了關係,它是道道地地的台灣原生植物,不論原住民用它來燻獵物,或是漢人用來當屋柱,九芎都與先民生活有著密切關聯。然而,大部分的山客可能都對它視而不見,反而是後來登堂入室的油桐較獲青睞。

雨後盎然的山徑

我們慢慢地走上古道,前幾天還下著雨,難得天氣放晴,四周的樹一片鮮綠,遠方傳來筒鳥「扑──扑」的清唱,這種夏候鳥果然準時在五月報到了。筒鳥是屬於杜鵑科的鳥類,有著所謂「托卵寄生」的行為,就是筒鳥媽媽會把蛋下到其他種鳥的巢裡,由體型僅有牠8分之1大的鷦鶯媽媽代為孵化、養大雛鳥。在我們人類眼中,看到筒鳥媽媽「佔盡便宜」的行為與鷦鶯媽媽「無私大愛」的舉動,也許會覺得匪夷所思,甚至予以道德評斷,但回歸到自然界,這畢竟是生物長期演化出的其中一種生存策略吧!鳥類的繁殖行為其實有許多不同的模式,我比較羨慕的是台灣藍鵲或冠羽畫眉,因為根據鳥類學家的研究,牠們是採取所謂的「合作生殖」 ──簡單的說,就是大家一起幫忙照顧彼此的孩子──這種育雛方式不但可以找到一堆幫手,又能讓孩子受到最多的祝福與照顧,豈不是達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好境界?

舒緩地走在步道上,我輕摸著腹部,溫柔地跟肚子裡的小生命分享我所看到的一切。跑到前頭的荳荳特別興奮,因為她發現了許多美麗的昆蟲。有一隻環紋琵蟌停在葉面上,似乎非常配合我們的拍攝與觀察。由牠生在頭頂兩側的複眼,加上停下時會收攏雙翅,就知道牠是豆娘家族的成員。蜻蜓就不同了,停下來的時候,前後翅都是平攤張開的,而且左、右複眼常靠得極近或連在一起。這些辨識要點,可都是從昆蟲學家那裡學來的。我帶著荳荳一同觀察,也順便欣賞了步道上的椿象、象鼻蟲,還有各種忙碌的小蝶小蜂;在台灣,若是你懂得欣賞昆蟲,生活的快樂指數會比較高,因為牠們是如此容易接近,又是如此多樣而有趣。

環紋琵蟌;圖片提供:遠流出版社

身邊四處都可以看到水芹菜所開的白色小花,但是白色的桐花又在哪?正當我感到疑惑時,前方有一群剛下山的遊客,他們看來十分愉悅,手上還拿著長長的白色花串。剛開始,我還以為他們是採花賊,心中有些不滿。後來發現幾乎所有山客都帶了一兩朵白花下山,讓我們對即將見到的山景越來越期待。

漸漸地,我們開始在腳底的步道上發現這些白花的身影,本來只有兩三朵,後來越來越多。山徑被鋪上厚厚的白色地毯,一陣風吹來,白花像是繽紛雪花,落入凡間,與其相遇的人,無不綻放出會心的微笑。

荳荳來到我的身邊,貼著我的肚子說,將來也要帶小寶寶一起來。我相信躲在子宮中的芽芽一定也感受到那份甜蜜,更幸福的是,她會有一個愛她的好姊姊。

荳芽的手足情緣

兩年後,我們重返舊地,芽芽已經可以緊緊拉著姊姊的手,專注地踩踏眼前的階梯。

很多人問我,荳荳會不會吃芽芽的醋?就目前來看,也許是年齡上的懸殊,有時我覺得她更像是一個小媽媽,她對妹妹的照顧有時比我還周詳細緻。但是妹妹似乎天生就知道要來「強奪分蝕」姊姊的世界,她對荳荳所有的東西都很有興趣,喜歡翻姊姊的書桌、書包、玩她的鉛筆盒與髮飾......,唯獨對姊姊的「指揮」完全不買帳,非常有自己的主張。當大家都在觀察昆蟲時,她也一定要拿著望遠鏡,有模有樣地四出搜尋,把鼻涕與口水抹得到處都是,或是到處攀花折草。荳荳拘謹的個性,讓她非常無法忍受芽芽的放肆猖狂,一把將妹妹抱離撒野的現場,然後就聽到芽芽放聲大哭的抗議。可惜今年的桐花季結束較早,山上已經看不到昔日的花海,荳荳想帶妹妹去賞花的心願落空,讓她不免失落起來。

但是我想跟荳荳說的是,今年的步道上,我們雖然錯過了迷人的五月雪,但是媽媽卻看到了另一幅讓我深受感動的畫面,那就是妳牽著芽芽上山的背影,那種手足相攜的情感,是妳過去7年來所無法享受到的。未來,妳還有很多機會、很多時間,帶著妹妹去分享生命中每一場繽紛的花海或是瑞雪,請妳記得,要好好握著妳們彼此的手,在未來人生的路上繼續扶持,也許很多年之後,我會變成步道上的一隻豆娘或是冠羽畫眉,對著妳們表達我最深情的祝福呢。

【貼心小叮嚀】

孕婦可以登山嗎?

目前在登山教育的課程中,有特別針對「女性登山」開闢了一個主題,包括生理期或者是懷孕時期的登山注意事項,基本上都不建議作長時間的攀爬,因為生理因素可能會造成身體的不適,一般都建議改期。至於懷孕,在前八週登山會有4分之1的流產機會,高海拔尤其不適合。但是3個月以上,若是一些距離較短的郊山仍是可以嘗試的(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記得詢問妳的婦產科醫生),首先最必要的是穿一雙防滑的鞋子,如果肚子比較大,可以綁上托腹帶來支撐,還有隨身帶把雨傘,拿來遮陽或是充當拐杖都很好用千萬別一個人去登山,先想想如果有問題,最近的醫院在那裡,做一些基本的危機處理的準備。還有就是慢慢走,絕不勉強。事實上,我在懷孕期間,從第9週起開始游泳,一直游到第39週,孕婦瑜珈也從第12週做到第39週,中間並經常去郊山散步,所以體能一直維持得很好,生產也比較順利,產後很快就恢復身材。當然,懷孕是人生的大事,還是要謹慎考慮自己與家人的看法比較妥當,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度過快樂的孕期。

【小檔案】

《跟著節氣去旅行》小檔案

作者:范欽慧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4月16日

定價:350元

印刷:全彩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