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摘錄及引用文章 (13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王如玄和王清峰:政策與社運之間的平衡
【聯合報╱社論】
2010.05.10 02:27 am
 

吳揆日前談自由貿易港區,提到將考慮在區內使外勞與本勞的基本工資脫鉤;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公開表示反對,並稱若果真決定脫鉤,她立刻下台。王如玄的強硬態度,讓人想起前法務部長王清峰堅持寧可下台,也不願執行一件死刑;兩人就像一面鏡子裡外的同一身形與映像。

在馬總統執政即將屆滿兩年之際,王如玄和王清峰的論調,包括稍早衛生署長楊志良為健保費一度求去,皆讓人矚目。從正面看,政務官懷有獨特的堅持,風格不俗;從反面看,這些狀況實反映了馬政府內部的磨合問題,也凸顯了決策主張不易達成妥協的困境。

當初馬政府成立,主要由三股人馬組成,一類是有過執政經驗的行政官僚一股是像王如玄、王清峰這樣活躍於社運界的人士另一股則是來自學術界的知識菁英。這樣的布局不難理解:一則可以固守技術官僚的專業和沉穩,一則是能表現重新執政的理想與追求。但從過去兩年的實際運作看,舊官僚一脈表現平平,有時走調;出身社運界的政務官雖帶來清新氣象,卻也因不耐官場的刻板、磨人,接連損兵折將。學界出身者則因各種公私因素求去,更不在話下。

持平而論,王如玄和王清峰在內閣的表現都受到民意信任,除了個人操守及形象不俗,工作積極也受到肯定。王清峰因「廢死」爭議下台,即使國人不同意她的觀點,但她盡力維護個人信仰的堅持,誠屬不可多得。而王如玄在景氣寒冬極力爭取勞工就業機會,卻在勞運場合遭到噓聲,在國會備詢時真情流露而泣不成聲,乃至為22K政策辯護卻遭到砲轟,說明她面對左右夾擊仍不畏難。如今,基本工資脫鉤的問題,卻可能成為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王如玄和王清峰心中,各有一把「最後的戒尺」,那是她們認為必須捍衛的底線。問題是,一個政府的運作模式,卻往往不是如此一刀兩斷的直線切法,決策往往是要在現實困境和道德底線間往返折衝,尋求一個終極的平衡點或突破口。以基本工資問題為例,如果能夠在解決仲介剝削的前提下,使外勞的實質所得不低於原有水準;那麼,本外勞基本工資脫鉤,真是一頭絕對不可碰觸的聖牛嗎?恐怕未必盡然。

一部優良的國家機器,應該是在官僚思維和社運理想之間求取最佳平衡,站穩專業的立場,並不斷追求突破與提升。如果過度倚賴官僚,很容易陷於保守思維,而故步自封;但如果過度執著意識形態,追逐跳躍式的社運願景,則可能陷於現實與理想零和對立的狀態。

以王清峰對廢除死刑的堅持為例,她的辭官,雖然保住了個人信仰的純度;但整體觀之,因為她的態度過於強烈,卻激起了民眾強大的反感,反而迫使法務部不得不加速死刑的執行,不僅讓社會的分歧擴大,甚至危及台灣力圖保持的人權形象。如此看來,王清峰的堅持對她個人的理想而言,也未必稱得上是「得」了。

王如玄之所以堅持基本工資不可脫鉤,當然是源自長期以來從事勞運的信仰和承諾。她今天居此要職,也許能在不損害勞工權益的原則下,找出讓脫鉤可達到雙贏的辦法,而不必在良心與現實決策之間,把自己推上祭壇。這點,其實勞運團體也不妨共同貢獻意見,而不須對這位昔之戰友和今之同盟者相煎太急。試想,今天若逼走一個肯為勞工垂淚的政務官,下一位主委會更好嗎?

對照馬總統兩年來聲望的起起伏伏,可窺知馬政府決策在官僚和社運之間的拉扯與擺盪,仍未找到最佳的自我定位。執政不是搞社運,執政更不是任官僚照本宣科,而是要在迂迴進退之間找到上升的螺旋。王清峰掛冠,讓台灣的死刑問題變成一件更棘手的難題;今天基本工資的問題並非無解,不能再使王如玄重蹈覆轍。

馬政府兩周年,如果告退的閣員盡是社運界菁英,那真讓人無言以對!

 

【2010/05/10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現林口都市之森」雜木林生態美學系列講座


-->

2010-04-15 19:00
2010-04-15 21:00

地點:林口社區大學(台北縣林口鄉仁愛路二段173號,林口高中內)
主講:陳信甫,鍾兆晉
主辦:台北縣愛鄉協會
承辦:林口社區大學
協辦:林口社區大學
報名:系列活動至5月29日截止
聯絡人:企劃組黃詠靖先生
電話:02-26008655
E-mail:linkouhccu@yahoo.com.tw

活動說明:

「發現林口都市之森」4/15-5/29 雜木林生態美學系列講座

還記得,小時候呼朋引伴,一起鬥蟋蟀,捉蜻蜓嗎?
下雨天,就聽見青蛙唱歌;好天氣,便看見翠綠風景,
近來由於新市鎮計畫,林口不斷開發土地,都市規模擴大了,兒時玩耍的鄉野之地卻消失了,
我們的下一代,嫻熟科技,卻遠離自然世界。
與自然疏離的未來,如何能拯救日益惡化的環境?

就在林口高中與林口國中之間,閒置20多年的土地已在不知不覺中回復為豐富的雜木林,
裡頭竟已有100種以上的植物以及相伴而生的鳥類昆蟲!
在這麼近的周遭,有這樣豐富的野地,是我們修補與自然的關係的大好機會!
邀請您從4月15日起,一同來認識自然,恢復社區的鄉野樂趣,
讓我們和下一代更有想像力與創造力!
報名請洽林口社大2600-8655
接受單堂報名,全程參與還可以退還證金喔!

詳情請見http://www.lcc.org.tw/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
摘譯自2010年4月29日ENS美國,華府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由於世界各國領導人未能履行其承諾,在2010年以前減少全球生物多樣性下降的速度,反而眼睜睜看著生物多樣性下降。一項首次針對200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進行的評估中發現,當初所訂的目標並沒有達成。

根據該評估報告,自1970年以來,人類活動已經使全世界三成的動物族群減少,紅樹林與海草的面積減少了兩成,活體珊瑚的覆蓋率則下降了四成。

「我們的分析顯示,各國政府沒有能達成他們在2002年時所作的承諾:生物多樣性如過去一樣快速下降,我們在減少物種、棲地與生態系統的壓力上取得一些進展,」報告的第一作者布查特博士(Stuart Butchart)說,他隸屬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保育監測中心與國際鳥盟。

這份4月29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報告,比較了30多個以不同面向評估生物多樣性的指標,像是物種族群的改變、滅絕的風險、棲地範圍以及群聚的組成等。

研究發現,生物多樣性下降的速率沒有顯著減少,面臨的壓力反而繼續增加。

「我們的數據顯示,生物多樣性下降的情況不會在2010年停止,但在2010年我們必須對這個問題更加重視,並付出更多力量來關注我們所居住星球上所剩下的物種,」布查特博士說。

這個研究中所使用的指標,是由2010年生物多樣性夥伴(Biodiversity Indicators Partnership)所共同合作發展整合而成的,其中包含了超過40個國際組織與機構。

福斯特(Matt Foster)是國際保育聯盟(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保育成果主任,他說:「生物多樣性急劇的下降影響我們每一個人,最主要的項目是那些原本就十分脆弱,並且倚靠大自然所提供的水、食物與藥品。世界各國領導人2010年10月在日本聚會時,必須更有決心地遏止生物多樣性下降,人類的生存必須仰賴它。」

「聯合國千囍年發展目標(UN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認定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福祉的永續性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而這些損失顯然是非永續性的,」聯合國環境署(UNEP)首席科學家阿爾卡莫教授(Joseph Alcamo)說。

這項研究結果將會收錄在第三版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中,這是生物多樣性公約最重要的出版品,將會在5月10日於奈羅比(Nairobi)發表,屆時世界各國政府的代表會聚集討論2010年的目標以及如何解決生物多樣性危機。

布查德博士說:「雖然各國已經為減緩生物多樣性的下降施行了一些重大政策,但這些還是嚴重不足,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壓力與人類反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該研究指出,一些地區或國家成功的解決了生物多樣性下降的問題,例如巴西的茹魯埃納國家公園(Juruena National Park)劃定了2萬平方公里的保護區、復育特定的物種如歐洲野牛,避免了像是紐西蘭高蹺鴴的滅絕。

「很多回應已經走在正確的方向上,相關政策有了明確的目標、施行方針與資金,」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朱格拉夫(Ahmed Djoghlaf)說。

「最重要的是,」他說,「生物多樣性的問題,必須綜合所有地區政府和企業,將生物多樣性的經濟價值充分核算,以做出決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出問題的解決之道。」

Biodiversity Target Missed: World Fails to Slow Loss of Animals, Plants
WASHINGTON, DC, April 29, 2010 (ENS)

World leaders have failed to fulfill their commitments to reduce the global rate of biodiversity loss by 2010, and have instead overseen "alarming" biodiversity declines, finds the first assessment of how the targets expressed in the 2002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have not been met.

Since 1970, human activities have reduced animal populations by 30 percent, the area of mangroves and sea grasses by 20 percent and the coverage of living corals by 40 percent, the assessment finds.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governments have failed to deliver on the commitments they made in 2002: biodiversity is still being lost as fast as ever, and we have made little headway in reducing the pressures on species, habitats and ecosystems," said the paper's lead author Dr. Stuart Butchart of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 and BirdLife International.

Published today in the journal "Science," the assessment compiling more than 30 indicators that measure different aspects of biodiversity such as changes in species' populations and risk of extinction, habitat extent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The study found no evidence for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rate of decline of biodiversity, and also found that the pressures facing biodiversity continue to increase.

"Our data show that 2010 will not be the year that biodiversity loss was halted, but it needs to be the year in which we start taking the issue seriously and substantially increase our efforts to take care of what is left of our planet," Dr. Butchart said.

The indicators used for the study were developed and synthesized through the 2010 Biodiversity Indicators Partnership, a collaboration of over 40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agencies.

Matt Foster, director of conservation outcomes at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said, "The steep loss of biodiversity is affecting all of us, but mainly those who are already the most vulnerable and dependent on nature for water, food and medicines. World leaders meeting in Japan this October must be more ambitious in halting biodiversity loss - our survival depends on it."

"These losses are clearly unsustainable, since biodiversity makes a key contribution to human well-be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recognized by the UN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said the UNEP's Chief Scientist Professor Joseph Alcam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feed into 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 3, the flagship publication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to be released in Nairobi on May 10, when government representativ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ll meet to discuss the 2010 target and how to address the biodiversity crisis.

Dr. Butchart said, "Although nations have put in place some significant policies to slow biodiversity declines, these have been woefully inadequate,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pressures on biodiversity and the responses is getting ever wider."

The study recognizes that there have been some important local or national successes in tackling biodiversity loss, such as the designation of protected areas like the 20,000 square kilometer Juruena National Park in Brazil, the recovery of particular species like the European bis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some extinctions like the black stilt of New Zealand.

"While many responses have been in the right direction, the relevant policies have been inadequately targeted, implemented and funded," said Ahmed Djoghlaf, executive secretary to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Above all," he said, "biodiversity concerns must be integrated across all parts of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and the economic value of biodiversity needs to be accounted for adequately in decision making. Only then will we be able to address the problem."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譯:許念真、林佳瑩;審校:林群超

恢復遭破壞的生態系統
全球氣候變遷劇烈,暴露出我們正面臨的種種生態危機。欲採取補救措施,避免破壞生態系統固然是最佳的選擇,但若生態系統已遭到破壞,若能適當得對生態系統的復育進行投資,仍可獲得極佳的回饋。根據TEEB在2009年出版的氣候變遷特集,復育紅樹林能對社會帶來的回饋效益,最高可達40%,復育熱帶森林的林地與灌木叢則可達50%,草地可達79%。雖然復育生態系統的回饋比例這麼高,但是要進行這類計畫需要高額的投資,投資金額會因生態系統與破壞程度的差異而不同,而且光是事前的評估作業可能就所費不貲。除了巨額的投資外,另一個要注意的層面是預期效益。復育生態系統可能會損及私人利益,因此政府與公共預算的角色就非常重要,必須有政府的強力支持,並協調這類復育計畫會影響到各類當事人,才能使復育計畫成功。鹹海就是個典型的案例,在獲得政府的強力承諾與組織性的支持後,鹹海的復育計畫才因而成功。

投資生態基礎建設將能帶來就業機會越來越多人參與生態旅遊,不失為保護環境與創造經濟價值的雙贏方案
經過適當設計的投資計畫,常能藉著支持經濟活動與提供與生態系統有關的工作,而振興就業市場,與達到社會政策的目標。從方框15與方框16中,可以看出目前與環境有關的工作,已經不再只是生態產業和管理污染。

與環境有關的歐洲地區工作
根據生態產業和活動的嚴格定義,能歸類為這類工作的有永續林業、有機農業、尊重環境的觀光活動等等,在歐洲地區,這類從業人口的數量佔全體的工作者的1/40。但若以廣泛的定義來界定,例如把農業人口都納進來,歐洲地區從事與環境有關工作的人口,佔全體人口的1/10。這些工作有多重的效益,包含提供原料與服務,來支持整個經濟體系中其他的工作者。若把這些獲益者都加進來,在歐洲地區,每六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從事與生態系統有關的工作。在多數的發展中國家,生態系統與就業機會的連結會更密切。

 

從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中創造出來的工作
生態旅遊是觀光產業中急速發展的領域,在2004年,生態旅遊市場成長的速度比整個產業成長的速度快了3倍。根據世界觀光組織的估計,全球生態旅遊的支出將以每年20%的速度成長,幾乎是整個產業成長比率的6倍。紐西蘭南島美麗的景觀,正因平時維護生態,才能帶來長期的效益
以自然為基礎而發展的休閒活動也是個很大的市場,在2006年,美國花在與野生動物有關的休閒活動花費,例如狩獵、釣魚和觀察野生動物,就高達1,220億美元,快達到GDP的1%。這種活動需要高標準得維護該地區的自然環境,才能達到永續發展,與吸引人們再度投資於這類活動中。
◆ 在2004年,紐西蘭南島保留地的經濟活動額外創造了1,814個工作機會,佔全體就業市場的15%,並額外增加了2.21億的消費支出。
提供旅人欣賞壯闊的山景並振興當地觀光,或許能吸引像玻利維亞這種發展中國家致力於維護生態◆ 在玻利維亞,保留區內的旅遊活動製造了超過2萬個工作機會,間接得支持了10萬人的生計。
◆ 在南非,生態系統復育計畫「為水奮戰」結合了控制農業中的外來種生物與社會發展兩大層面。這個計劃涵蓋了3,387公頃的土地,每年並創造91人次的工作機會。到2001年為止,這個計畫已支出270萬南非幣,預計總體支出會達到490萬南非幣。這個計畫的目的在避免每年110-160萬立方公升的水資源流失。

※ 本文出自2009年環保署「國際環保動態訊息蒐集及趨勢分析」專案計畫,編譯自「TEEB」2009執行報告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訪、撰稿: 郭志榮;攝影、剪輯: 陳志昌

一個人縣府前誦經,不為祈禱,只為抗議。花蓮慶修院,爆發官民經營風波,當苦心經營的團隊,讓老古蹟有新生命,面對政府強制接管,文化又該何去何從?

花蓮文史工作者黃榮墩,一個人前往花蓮縣政府前,展開為期一個月的誦經抗議,為了國家三級古蹟慶修院的經營權之爭。

花蓮慶修院是一棟日本宗教歷史建築,1917年興建之初,名為吉野佈教所,由日本人川端滿二募資建立,寺院連結著日治時期吉野移民村的歷史。

直到國府來台,日本人被遣返回國,吉野佈教所被民間接收,供奉台灣神祇,並改名為慶修院,直到1983年政府收回,慶修院落入荒廢的命運。

荒廢二十年的慶修院,一度在拆除與修復之間徘徊,黃榮墩與許多花蓮文史工作者,發起搶救運動,才在2002年展開修復工程,但是修復後的使用,只是想作為一間歷史陳列館。

黃榮墩以青少年公益組織的社團名義,取得慶修院活化經營權力,在他的觀念中,慶修院不該是一棟失去生命的陳列館,而是連結著花蓮移民村的歷史空間。

幾年下來,慶修院不只是花蓮歷史的文化空間,更成為許多曾經移民台灣的日本人,到台灣尋根的記憶所在。

隨著早期許多日本移民回來探望,慶修院的歷史不斷豐厚,其中一直流傳著,日本人被遣返之時,在擁擠的船艙中,一位十歲女孩揹著慶修院供奉的神祇,回到日本。經過一甲子,十歲女孩已是八十歲老婦人,在黃榮墩不斷努力下,經過日本主持家族的討論,決定將慶修院供奉的空海大師神像,重新送回慶修院。

修復的古老寺院,請回供奉的神祇,慶修院一點一滴修補中斷的歷史,黃榮墩也開始修行佛理。

作為台灣少數的宗教歷史空間,黃榮墩想讓慶修院增添社會服務的功能,他募集物質,送給需要幫助的人。他也將慶修院作為一個社團基地,擔任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的角色,募集圖書到銅門社區,為當地孩童建造圖書室。所有一切的做為,都是讓慶修院不會只是觀光園區,而是負有歷史傳承與社會運動的動力空間。

但是,一切的努力,在縣長改選後,面臨變動的命運,黃榮墩指控,縣府片面毀約,強行接管慶修院。花蓮縣政府則出面強調,慶修院是國家資產,政府有權決定是否委外經營。面對花蓮縣政府強力接管慶修院,黃榮墩前往縣府開始誦經抗議,表達強烈的不滿。

慶修院的接管風波,雙方各持道理,並且進入法律訴訟,但是對於慶修院,卻是開始不同的光景。

原本以院為家的青少年,細心整理寺院環境,在換成多元就業的員工後,就算遊客入院參觀時刻,也是吵雜的機械除草,無視寺院的寧靜。原本詳查慶修院歷史,甚至出版專書的解說人員,換上替代役人員的解說服務,常常是解說的讓遊客一頭霧水。另外開園時間,也依照公務員上下班時間辦理。

幾年來,慶修院的經營,口碑獲得肯定,但是花蓮縣政府仍然堅持重新招標,政府必須依法接管。慶修院引發的風波,在政府與民間的角力上,凸顯長期以來,許多歷史空間、文化園區,在政權變更之後,經營方向與團隊的不穩定性,讓一個重生的歷史園區,沉淪在不明的未來。

從建造、荒廢、修復到接管,慶修院在人間數度浮沉,當經營問題釀成風波,讓人擔心慶修院的未來,將會如何展現?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團法人台灣女性影像學會

由台灣女性影像學會所策劃主辦之「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將於2010年10月舉行,歡迎所有優秀女性導演的作品投件!

徵件截止日期:2010年6月5日(以郵戳為憑)

徵件內容:

今年徵件主題有「自然生態中的女性運動」、「媒體中的女性」、「女性與流行音樂」、「酷兒影像」等。除了以上四個主題之外,我們也徵求台灣女性導演作品,不限長度、主題、形式或類型,但是強調徵求具有進步女性觀點、女性影像美學突出之本土創作者的最新作品。

凡入選之台灣首映作品,皆可參與「觀眾票選最佳台灣獎」競賽。

詳細徵件辦法及報名表:請上女性影展官方網站下載  http://www.wmw.com.tw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女性影像學會

聯絡電話:02-2557-5227分機18

聯絡信箱:film@wmw.com.tw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
本報2010年5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李宜澤報導

全球另類諾貝爾獎得主、知名印度生態運動學者范達納‧席娃博士(Dr. Vandana Shiva),上週六(5月1日)晚間在誠品敦南店的「牛糞傳奇」紀錄片放映會後,親自現身接受現場觀眾提問,並且與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就基改作物、小農處境、以及全球化自由經濟的問題交換意見。在觀眾的熱烈回應中,席娃為台灣的小農自主以及反對基改的方向,提供一條強有力的邏輯與行動之路。

該片之所以稱為「牛糞傳奇」,是因為2002年第二次地球高峰會在約翰尼斯堡舉行時,以孟山都等大公司利益為首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者,頒了座「牛糞獎」(胡說八道獎)給席娃,挖苦她對小農種植自由的獻身反抗。席娃不以為意欣然接受,因為對印度小農而言,牛糞可以做肥料燃料,還可以塗在房屋牆壁上作為隔熱防水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材質。從這裡可以見到,席娃博士如何堅持小農生活保存的必要,以及翻轉跨國經濟論述的能力。

許多觀眾在會後提出問題,席娃博士以自己在印度主持「九種基金會」(Navdanya Foundation)以及與跨國基改公司對抗的經驗,強調維持小農的耕種知識以及保留種子權力,是最基本的農業自由和人權。一位在台灣居住了十年左右的孟加拉人提到,自己是來自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的「微型信貸」基金會,這個基金會對於如何幫助小農脫貧做了許多幫助;但孟山都公司就曾經致電尤努斯,希望無償以「基改種子」贊助「微型信貸」運動。席娃說,當時尤努斯博士也有致電向她請教這方面的問題。席娃回應說,我們不應將小農辛苦集結起來的金錢和力量,還轉作孟山都公司的補貼。小農可能會需要微型信貸來買手機或者小型投資用品,但真正生態平衡的農業生產,是不需要外部金錢的投資。九種基金會並沒有直接處理微型信貸的議題,因為她認為就目前而言,保留種子與知識比處理金錢還要基本且重要。

另一位觀眾也問到許多觀後感最常見的問題:到底基改作物的研究和實用,對於人類生活健康的影響何在?席娃首先強調,基改作物不是如生化科學家所宣稱的,可以增加作物的「生物多樣性」;相反地,正因為農人原來多樣種植作物的能力和習慣,在基改作物的傾銷之下改變成單一作物,不只讓當地的生態體系單一化,也使得農人技術的多樣化(另一種生物多樣性)漸漸消失。

另一方面,把基因轉入目標作物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基因槍(類似電子顯微鏡的發射器)將轉殖基因打入,為了要探測基改基因是否已經進入目標,科學家另需將抗生素一起打入以測試反應。這些抗生素與基改食物一起進入人體,就會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相,直接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紀錄片後段提到席娃聲援印度農村婦女抗議可口可樂公司竊取並污染水源的過程,有觀眾問到婦女在農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支援小地方抵抗跨國企業的經驗。席娃舉了個例子,她說當她參訪那些因為使用基改種子累積大量債務而自殺的印度農夫家庭,發現都是男人自殺!為什麼?當女人們把丈夫遺留空空如也的基改種子包裝袋給她看時,席娃發現,這些都是男性農夫在城鎮的種子行被販賣商鼓吹而改買的基改種子。許多男人為了改善家境,聽從商人或者朋友吹噓推薦,借錢購買種子,結果收成無法達成卻累積越來越高的債務。這些債務後來仍然要家中婦女,到九種基金會去借用種子之後,慢慢以後來的收成來償還。她認為女性一方面較不去理會城鎮裡的現代化種子「關說」,一方面對於自然觀察的多樣性更加敏銳,也是女性在種子保留基金會中佔重要地位的主因。

另一方面,跨國的污染不只是地方問題,她發現普拉達地區的婦女獨自對抗可口可樂污染水源長達一年之後,立刻寫信給當地政黨、媒體、律師,並且訴求於國際環境運動份子來進行串連聲援。因為這個年代,地方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不是某地的問題,而需要全球性的監督和防堵。

郭華仁以小農自主和基改研究的矛盾狀況,提出台灣目前追求實驗室技轉而來的生物技術知識經濟,但漸漸忽略小農以及傳統農改育種保存之重要的錯誤趨向,呼應席娃對印度小農已經受到跨國公司危害的深刻觀察。

席娃說,基改並非開放性地推動科學,反而因為對於作物的專利化形成對於育種實驗的阻礙,這才是妨礙科學的!

席娃最後提供三個原則做為整個討論的總結:第一、Reclaim the public重新喚回大眾以及公共財的自主權。第二、Share, but not purchase分享而非購買,有了分享精神就可以減少商業活動對小農經濟的控制。第三、Appeal to systematic thinking which can translate to real action進行對於農業體系系統化的思考,並且將之轉化為真正的行動!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
本報2010年5月3日台北訊,潘佳修、莫聞報導

由台灣主辦為期3天的「2010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昨(2)日閉幕,會中提出「公平分攤」(fair share)宣言,並達成廢除死刑、非核、要求高科技業負起社會責任等17項決議文。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亞太綠人力挺台灣加入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組織(UNFCCC)為正式會員,澳洲綠黨參議員布朗(Bob Brown)表示,台灣是世界的一份子,將依照大會決議,要求澳洲政府支持台灣。

綠黨中執委、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表示,台灣雖不能成為聯合國的一員,卻不應因此在國際組織上缺席;例如台灣能加入WTO,以及特別訂立人權公約相關的《兩公約施行法》(《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此次亞太各國綠人的奧援,更凸顯台灣不應在國際抗暖化努力中的缺席。

目前在國會中取得綠黨席次的亞太國家有澳洲、紐西蘭與蒙古,預料未來該國綠黨議員將對此決議做出貢獻。

此次大會是區域型綠色盛會第一次在台灣舉行,共有包括布朗、吐瓦魯總理葉雷米亞(Apisai Lelemia)、印度生態主義先鋒范達娜‧西娃(Dr. Vandana Shiva)等400多人出席,意義重大。除通過強調「公平分攤」宣言外,並依照共識決原則通過17條決議文,其中獲得極大共識的為「反對亞太地區的核電擴張」,呼籲亞太地區各國政府立即停止擴張核電使用,並建立亞太反核行動網絡,期許非核的和平未來。

此項決議文初稿原本僅訴求反對台灣核電廠,但進入表決時,包括蒙古、菲律賓、南韓等國代表紛紛表示應納入其他有核電爭議的國家,因此最後決議文內容擴大為反對整個亞太地區核電擴張,也讓此項決議文成為17條中最為一致的共識,顯示出各國對於核電危機的普遍擔憂和對非核未來的期盼。

其他通過的重要決議文包括:廢除死刑、要求高科技產業履行社會責任、控制地球升溫在1.5度C以內等、支持台灣參與UNFCCC(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制定「亞太和平日」等。

亞太綠人大會採取「共識決」作為決策方式,而非傳統的投票決,「共識決」是讓所有團體成員都能夠找出共同接受協議的一種決策過程。綠黨召集人潘翰聲表示,投票是非贏即輸的模式,使人們傾向關注在贏得投票的最低門檻票數,而非議題本身。投票決會排除掉少數人,但是那些擁有別人沒有的知識或經驗的人,卻可能是正確的。「共識決」尊重的是每個人的參與,每個團體成員都有機會影響到最後的決定。當成員認知到他們的意見被聽到、或有參與感的時候,他們通常會傾向長時間的支持這個決定。

此外,本次會議也選出文魯彬在內的8位執行委員會成員,負責協調亞太綠人大會未來的運作事務。大會並選出3位代表亞太地區的「全球綠人大會」執行委員代表,包括台灣綠黨創黨成員彭渰雯在內。

彭渰雯表示,透過這個大會,讓綠人們可以很成功的交流、並有更多合作的機會;顯示出各國對台灣的支持、核電廠的關切,同時也呈現出,這些都是亞太地區共同的問題。

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通過的17項決議文如下:

  1. 向全球綠人協調代表及亞太綠人委員會致謝。
  2. 修正巴西聖保羅氣候宣言,控制地球升溫在1.5度C以內。
  3. 支持玻利維亞人民氣候大會宣言,為母親大地(Mother Earth)的權利背書。
  4. 訂定台北氣候變遷與再生能源條約,要求各國政府訂定明確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和再生能源補助。
  5. 要求政府在制定氣候變遷對策中納入原住民智慧和常民知識。
  6. 喜瑪拉雅山區國家(包括圖博)應制定政策保護其生態系統。
  7. 支持台灣參與UNFCCC(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
  8. 保護生物多樣性。
  9. 保護南極地區生態系統。
  10. 制定「亞太和平日」訴求整個地區的和平與生態和諧。
  11. 停止亞太地區的戰爭。
  12. 反對鈾武器。
  13. 停止整個亞太地區的核電擴張。
  14. 停止在蒙古的不當金礦開採。
  15. 高科技產業應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16. 反對不恰當的、以「綠色成長」為名的計畫。
  17. 廢除死刑。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錄自2010年5月4日中廣新聞網

衛星影像顯示,墨西哥灣上的原油污染面積縮小,專家說,因為這表示部份油污已經沉入海中。

邁阿密大學遙測中心的專家說,他們最新取得的衛星畫面顯示,墨西哥灣上油汙涵蓋面積,已經從4天前的將近8千8百平方公里,縮小到5千2百平方公里。專家解釋,這是因為在強風掀起的海浪翻攪下,部分油汙與海水混合,它沒有消失,只是遁入水中。

另外,影像也顯示,原本是一整片的油汙,已經開始分離,目前無法估計,大面積的油污,什麼時候會接觸到陸地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
摘錄自2010年5月6日路透社報導

美國政府文件顯示,監管單位讓英國石油公司(BP Plc)得享豁免待遇,該公司造成墨西哥灣嚴重漏油的開發案未接受詳細環境審查

根據環保團體「生物多樣中心」公布的文件,礦業管理局(將英國石油開發案列為「排除項目」,不必接受全面環境分析。正常來說,根據國家環境政策法案,開發計畫都須進行這類分析。

英國石油上月曾去函白宮環境品質委員會,表明開發案運用排除項目不代表環境影響遭忽視,只是表示機關同意影響很小或不存在。

歐巴馬政府現在為此受到壓力,他們必須表明當時已竭盡所能防杜事端。墨西哥灣漏油可能演變為美國史上最嚴重的油污染災禍。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秘書長)


環保署日前喜滋滋地發表新聞稿表示,「我國2008年燃料燃燒排放CO2,較2007年減量達 4.4%,為20年來首度呈現的負成長,除因大力推行節能減碳措施外,油價上漲、金融海嘯亦為因素之一。2009年燃料燃燒排放CO2,初步計算較 2008年減量達5%,再度呈現負成長。」


顯然環保署把20年來首度的連續兩年負成長拿來當政績炫燿。然而,在產業結構沒有往低碳方向轉型而住商部門(也就是馬政府目前有在努力推行減碳的部門,基本上就是辦辦活動提醒民眾要減碳以及推出電費折扣獎勵節能措施)排放佔比又不高的情況下,也就是這個社會的經濟成長動力仍未與化石燃料的使用有明顯脫鉤的前提下,這碳排放的負成長主要反映的是民間生產製造的不振、實質的經濟蕭條,而非新政府的減碳政策。


根據主計處的統計,2008年與2009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0.73%與-1.87%,雖然表面上好像與碳排放量呈脫鉤趨勢,然而這兩年來的經濟成長率主要是靠政府的大力支出,如消費劵與四年五千億擴大公共建設,方才使帳面數據不太難看。根據主計處統計,我國政府的歲出從2007年的16,466億元,增加到 2008年的17,522億元以及2009年的20,991億元,政府歲出佔GDP的比例則從2007年的12.8%提高到2008年的13.8%及 2009年的16.8%。


而真正高耗能、高排碳的工業生產,在這兩年均有不算小的降幅。主計處統計指出,2008年與 2009年的工業生產年增率分別為-1.8%與-8.1%,這才是碳排放負成長的主因。在經濟蕭條下,人民會主動節約用油與用電(尤其2008年時油電價格又高漲),連帶地又使住商與交通等部門的排放量跟著降低,加上2009年八八風災造成南部地區停水停電多日,因此真正因為馬政府努力所造成的碳排放減量恐怕微乎其微了。


即使馬政府強辭認為2008年7月至2010年2月底這20個月來住宅用電所減少的碳排放量 447.2萬噸,全是因為其推動「電費折扣獎勵節能措施」所致,然而這換算成一年也不過268.32萬噸,僅佔全國年排放量1%;然馬政府剛上任即通過的中龍鋼鐵環評案,即為未來埋下每年1,172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09年底通過的中科四期環評案,則預計每年排放1,067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這兩者即佔全國年排放量的8%;加上馬政府又把國光石化、六輕五期視為「重中之重」而大力推動,預計會再增加個8%,怎麼還好意思夸言在大力推動節能減碳?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 2010 0504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一年一度的綠島人權藝術季將於5月15日展開,打破過去平面史料的展出型式,台灣國家級蠟像大師林健成打造60多尊栩栩如生的蠟像,帶領民眾穿越時空隧道,重現當年思想改造政治犯的新生訓導處樣貌。


今年80歲的受難者陳孟和,當年曾在新生訓導處擔任攝影及美術公差,憑著過去的記憶和當時所留下的照片,陳孟和一筆一筆繪製出新生訓導處的重建圖,保存這一段不願被遺忘的白色恐怖記憶。


新生訓導處首度面世
台東生活美學館館長林永發表示,綠島人權文化園區過去由於硬體工程的進行,許多空間無法對外開放。月中即將登場的人權藝術季,首度開放原地重建的新生訓導處,展出過去4年間受難者保存的歷史文物和藝術創作。


自稱是「綠島大學」畢業生的蔡焜霖,中學時期因為愛讀書,在老師推薦下加入讀書會。19歲那年,彰化憲兵隊以「參加叛亂組織」名義逮捕蔡焜霖,讓他成為同時期被關入綠島監獄年紀最輕的政治犯。


蔡焜霖回憶,當時被判刑10年的他,算是少數被關比較短的,在得知自己沒有被判無期徒刑時,心中鬆了一口氣。入獄期間,蔡焜霖受到許多長輩們的照顧,習得處事價值,也讓他對台東綠島地區結下了深刻情誼。


出獄後的蔡焜霖,創辦兒童月刊《王子》。一日在新聞上看見台東紅葉少棒隊因為缺乏經費,沒有機會到外地比賽。蔡焜霖心想,怎麼能讓這種欺負小孩子的事情發生。他慷慨解囊,贊助紅葉少棒隊練球及參賽經費,卻也因此讓自己傾家蕩產。


退休後擔任50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常務理事的他,發揮自己精通日語專長,積極推動沖繩地方保留二次大戰遺跡的「平和祈念館」與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交流。蔡焜霖謙虛表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重責大任,是當年每位綠島政治犯們心中「自己的事」。


台北市高齡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會長陳鵬雲感慨表示,白色恐怖受難者至今仍在世的僅剩4百多人,彼此間情感有如老同學。即時至今仍不明白當時並未殺人放火,卻得被囚禁多年,接受軍隊化管理方式的「改造」,陳鵬雲痛心呼籲,人權自由絕不能再遭受抹殺。


60多尊蠟像開同學會
為了以立體方式重現當年實景,台東生活美學館邀請蠟像大師林健成,塑造新生訓導處內的受難者白天勞動、晚上思想改造的集中營生活。台東生活美學館表示,原先依照經費估計打造15尊蠟像,林健成因為深受受難者故事所感動,不惜成本製作60多尊蠟像,意外地讓新生訓導處成為亞洲密度最高蠟像展示場。


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表示,人權藝術季不單只是一項活動,文建會更肩負受難者口述歷史和文物蒐集的重要責任。透過和國際間和平博物館的交流,期待將綠島打造成為世界文明的人權地標。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 2010 0504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針對「學位授予法」修正草案進行逐條審查,部分條文爭議過大,保留以待後續討論。部分立委表示,為了因應陸生來台,大學法以及專科學校法正修改中,這兩個法屬於上位法,等兩個法修過後,再針對學位授予進行討論較為恰當。


為了讓陸生來台有法源依據,大學法和專科學校法正在進行審查,但國、民兩黨立委也為兩度在立院大打出手。院長王金平事後建議,就大學法與專科學校法修法重新提案,讓審查流程從頭來過。3日上午立委管碧玲提出程序問題,認為這兩個法都屬於上位法,應等法修改完後,在討論學位授予法的修改。


爭議條文擇期再審
多名立委堅持之下,主席趙麗雲裁示,先針對修正條文逐條審查,遇上有爭議的條文便予以保留,之後擇期再審。審查後過半數條文皆保留,只由不具爭議的條文通過。


學位授予法修正2008年送交立法院審議,目的為因應高教國際化,修改相關條文以配合高教改革。修正草案中,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類及在職專班,碩士學位可經多元方式取得,不一定要撰寫論文。


大學擴充學位貶值
在第19條條文中,開放學術研究機構與社會教育機構和大學合作招生,並授予碩士以上學位;中研院也適用此一辦法,未來將能授予博士學位。


對於這樣的修改,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表示,不反對學位認證的多元化,但如何能兼顧品質、審慎把關?她認為,大學還沒有開放產業化之前,大學教育把關比較嚴格,因此能保證學生素質,但是現在大學擴充,再加上研究所學位取得資格放寬,會不會導致碩士學位貶值?


她指出,僅以「和國際接軌」作為修法理由是不夠的,究竟有沒有去實際了解國外學位取得的方式?或許有些學校的確會以其他方式取代論文,但資格考不一定比寫論文輕鬆。


各國的制度都必須要了解,再來調整台灣的法令。周祝瑛強調,她同意多元方式審查學位資格,但廢掉論文撰寫後,必須要有另一個嚴格的把關機制。


研究機構不授學位
針對中研院也可以授予學位,周祝瑛則明確表示不贊成,她認為,中研院的組織法中明確定義,中研院的任務在於「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和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沒聽過哪個先進國家的研究機構授予學位的」,周祝瑛認為中研院屬於研究性質,不同於一般大學。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2010 0504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雖然沒有錢,卻可以付出勞力。」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學生劉承修,在媽媽的鼓勵之下,從國小五年級擔任志工至今,獲得第十屆保德信青年志工精英獎肯定。自稱擁有處女座要求完美個性的他,期待有朝一日能擔任立委,替更多弱勢族群發聲。


劉承修出身低收入戶家庭,媽媽靠著護士助理工作獨自扶養他和姊姊。個性早熟的他,國小便開始思考生命存在的價值。


為了不讓童年只有看電視、玩樂,劉承修做出了和其他同齡小孩的不同的選擇,到家中鄰近醫院的洗腎中心擔任志工。


照顧病人不怕苦
事事要求完美的他,志工可不是有空才做,除了星期天洗腎中心公休,其餘時間劉承修天天到醫院報到,和志工叔叔阿姨們幫忙協助病患,調配藥水提供病患使用,即使是過年期間,劉承修仍然堅持到醫院幫忙。


劉承修表示,有些洗腎病人因為承受不了身體疼痛,會將情緒發洩在志工們身上。他告訴自己,只要病患的辱罵言語當作左耳近右耳出,一點小挫折對他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接觸人群練口才
國中開始,劉承修加入世界展望會,擔任青年領袖志工。從小擁有口吃的他,在舉辦校園飢餓三十活動時,經常被推上台擔任主持角色。從一開始緊張到一句話也說不出,到今天的能言善道,劉承修說,這是他擔任志工額外的收穫。


因為喜歡接觸人群,除了透過賣場收銀員、活動主持人等打工訓練溝通能力,劉承修成立青年旅遊服務社,推廣台灣在地旅遊。


劉承修表示,多數人總是覺得盲目追求出國旅遊,其實台灣本土就有許多特色景點。


劉承修舉例,自己曾參加青輔會舉辦彰化採蚵行程,認識當地文化,體驗在學校裡學不到的資訊。劉承修表示,台灣到處充滿人情味,更有許多國際有名景點,身為台灣人,千萬不要輕易否決自己國家。


劉承修坦承,自己要求完美的個性,經常讓身邊的人受苦。國中時期擔任衛生股長的他,因為要求外掃區不准出現落葉、水溝一定要維持白色,遭到其他同學埋怨。這時劉承修會以身作則,再告訴同學,若今天換做是自己的家裡不乾淨,多數人都會主動清理,但學校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應該視為家來對待。


國中校長曾經以「懂得服務是大智慧,能夠付出是大幸福」勉勵劉承修。他表示,從事志工服務不僅要有愛心,還要用對方法,才能克服心中障礙。目前就讀五專的他未來希望能透過插大考試進入政治系或新聞系,有朝一日成為立委,發揮更大力量幫助弱勢族群,推動志工服務。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

【記者游婉琪專題報導】

金飯碗、銀飯碗不稀奇,「摔不破」的鐵飯碗才吸睛。7月即將登場的高普考,報考人數比去年新增近萬人,在一片搶鐵飯碗的公職熱潮底下,這個系列專題希望提醒讀者:病急亂投醫,可能換來捧不住的燙手山芋。


公務人員忙翻天
星期天下午,考選部高普考司司長蔣美玉在辦公室加班。蔣美玉笑稱,考選部暱稱「棄家部」,為了忙不完的公務,員工們除了平常晚下班,假日加班也稀鬆平常。近年政府財務縮減,加班費、雙倍補休,員工們為了共體時艱,根本不敢提出申請。


看著近年不斷攀升的報考數字,蔣美玉直言,沒有正確價值觀,只把公職考試當作「一試定終身」,以為考上就能高枕無憂的考生,進入龐大的公務人員體系後,必定無法滿足原先的期待。


蔣美玉表示,公務人員代表國家門面,素質一旦不佳,國家競爭力立刻下降。好的公務人員除了「會考試」以外,更要具備服務民眾的使命感,才能滿足民眾的期待。蔣美玉坦承,某些機關單位因性質單純,確實會產生所謂的「涼缺」。


隨著近年民眾對於公部門服務品質的要求提升,蔣美玉表示,公務員的工作環境隨著全球競爭趨勢不斷改變。過去常被人詬病的「公務人員病」,上班等下班、沒事看報紙打毛衣,在她任內25年從來未見,民眾普遍對公務人員的刻板印象並不公平。


蔣美玉說,以考選部為例,行政同仁白天會議開不完、工作只得晚上帶回家做,即使有多天年假,在例行公務忙不完的前提下,根本沒時間用掉休假,甚至曾有首長過勞死,都是一般大眾難以想像。


蔣美玉建議,民眾在選擇報考公務人員前,應該蒐集足夠資料並做好自我評估,透過各種管道釐清公職實際情形,否則投入了大量時間和金錢,可能只是一場夢。


強考公職 荒廢學業
「錢多、事少、福利佳」,是民眾對公務人員的普遍想像。家長希望兒女將來擁有穩定收入,也讓備考年齡悄悄下滑。政大職涯發展中心主任林宗憲表示,許多學生為了報考公職,把上課時間用來補習,反而忽略了大學4年應有的多元發展。


林宗憲坦承,政大學生考試都很拿手,對於公職擁有夢想未嘗不是好事。然而隨著近年公部門對於員工辦事效率的提升、考績制度的修訂,林宗憲提醒,學生不應該為了「有保障」,放棄原先所學可能的發展,盲目走上公職窄路。


台大職涯發展中心執行長韓愛玫表示,學生們決定未來就業方向時,應先仔細評估自我人格特質。個性內斂、不愛冒險的學生,可在公職平穩的環境下按部就班累積年資;反之,企業雖然競爭力強、淘汰率高,只要能對企業有所貢獻,升遷及職場經驗的累積,絕對比公部門來得快速。


隨著全球景氣下滑,求職者面臨就業市場急凍考驗,上班族更陷入裁員、減薪危機。根據考選部資料顯示,去年公務人員高普考試錄取率僅4.02%,今年剛考完的公務人員初等考試錄取率更低,平均每百人之中,不到1人可以考上。


入公部門 薪資穩定
1111人力銀行公關總監何啟聖分析,市場景氣與報考公職意願成反比,景氣越冷,穩定的公職越熱門。以公務人員高考三級薪資為4萬4,850元、普考薪資3萬5,200元來看,兩者薪水皆明顯高於近年新鮮人起薪,讓擔心找不到工作或對薪資條件不滿的新鮮人,轉而投入報考公職行列。


在錄取率頻創新低情況下,準備國家考試猶如長期抗戰。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指出,搶鐵飯碗考生平均得報考3次,付出1萬6千多元的報名費、補習費及書籍費。多數人更直接指出,要捧鐵飯碗,「考運」比學歷和專業能力更加重要。


何啟聖分析,考生花費以不到1萬元比例最多,但花費3萬元到5萬元以上比例也不低。從投入考試經費兩極化現象,反映為求擠進公職窄門,有人選擇砸大錢準備,有人僅是陪考。何啟聖提醒,既然已經確認報考者,應下定決心好好準備,千萬別讓自己成為「年年報考,年年落榜」一族。


多次報考 逃避現實
蔣美玉也表示,依照考選部統計數據顯示,平均每位考生重考三次才上公職,但也不乏報考十幾次都落榜的人。蔣美玉建議,一般考生除非特殊原因,否則不建議多次報考,更不應把「準備考試」當作逃避現實的藉口。


高失業的推波助瀾下,考運扮演的關鍵角色高於專業能力,考取公職被戲稱為「比中樂透還難」。何啟聖提醒,隨著《公務人員考績法》修訂,考生應破除「公職等於長期飯票」迷思,否則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考取,考上後被淘汰也是很有可能的事。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拯救水資源】40個台灣大! 太平洋發現海洋垃圾場

更新日期:2010/04/29 22:40 沈千巧 

美國一位海洋學家,在太平洋發現了一座垃圾場,面積足足有台灣的40倍大,多達1億噸的塑膠垃圾,就這樣順著太平洋的洋流到處漂流,環保團體最近也推出一個新的宣導短片,把無數個廢棄保特瓶,組成一隻鯨魚動畫,要凸顯人類亂丟垃圾,對海洋造成的影響。

乍看是魚群悠遊大海,近看才知全是人類遺留的垃圾,空瓶成千上萬,層層堆疊海底,形成一座座垃圾山。

拖 著附著身上的空瓶,鯨魚想衝出這片塑膠海,這一躍,反賠上性命,因為塑膠瓶把整片海面覆蓋,鯨魚重重摔落,再也無法沉入海中,這樣的塑膠海洋,每年殺死多 達150萬隻海洋生物,環保團體的短片宣導,其實沒有過分誇大真實世界。海洋學家查理摩爾:「今天早上找到這些,全成了我的收藏品。」

查理摩爾:「塑膠袋、洋芋片空袋,幾乎日常生活用的東西,都會在海裡找到。」

加州老船長拿起漁網,往碼頭旁海水一撈,除了塑膠垃圾,還是塑膠垃圾。查理摩爾:「撈到塑膠花。」

人 類對海洋的破壞,絕對不只加州這一片海水,是老船長,也是美國海洋學家的摩爾,面對鏡頭,道出他的憂心,1998年出海太平洋,讓他驚覺,海洋的美只是虛 有其表,也讓他發現,一個面積有台灣40倍大的太平洋垃圾場,經過計算,有多達1億噸的塑膠垃圾,沿著太平洋洋流打轉,而這個驚人數字,恐怕還會增加。

查理摩爾:「不是只有一處,是東一片西一片,沒辦法避開,只要我們一出海勘查地平線,都會發現大量垃圾。」

海洋垃圾會多到什麼程度?摩爾警告,以後不光只是用碳足跡,來計算各國的碳排放量,用來計算各國垃圾製造量的「塑膠足跡」,或許有一天,也會成為量化人類破壞環境的新名詞。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
本報2010年5月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編按:聯合國地球日獎得主、印度生態女性主義者、同時也是紀錄片〈牛糞傳奇〉主角的席娃博士 (Vandana Shiva)日前訪台,引起不小旋風,本報繼昨日報導席娃與郭華仁博士暢談「基改與小農之辨」,今日分三篇刊出她1日下午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對談系列,本文為座談一開始,蔡英文針對自由貿易與氣候變遷挑戰的反 思。(延伸閱讀:系列二系列三

蔡英文過去是推 動台灣加入WTO的主要談判人物,也是自由貿易的信奉者,正好與席娃的主張大相逕庭。座談間她除闡述氣候變遷對台灣經濟帶來的契機,也反思指出:台灣現在 應調整產業進入知識經濟、發展小而美的農業,以兼顧生物多樣性

蔡英文表示台灣是一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島嶼, 環境保護的主題──特別是席娃提及的生物以及文化多樣性的議題,應加以探討。她指出,「台灣站在十字路口,工業化讓我們得到了什麼?我們成長了幾個 GDP,然而付出的代價又如何?」

蔡英文:強化農村經濟 農業生產小而美

現場有來自彰化的農民,他們正面臨著土地被徵收、農產品被污染的難題中。蔡英文說,過去彰化是個美麗的農業村鎮,今天彰化工業化太嚴重了,污染使人 無法安居樂業。而農村裡只剩下老幼人口,青壯年人口都離開家鄉工作,因為來自農業的收入不足,無法鼓勵年輕一輩投入農業生產,使得農民需依靠非農業收入維 持生計。

台灣很適合小農,所以現在的土地分配也只能有小農。小農耕作能兼顧生物多樣性,而小規模的經濟活動是很重要的。自從加入WTO之後,對小農衝擊很 大。蔡英文表示,以農業的復甦帶動經濟繁榮,並為生物多樣性做出貢獻,將是民進黨努力的方向。

自由貿易使台灣農業處於弱勢

我問自己,貿易可以無止境自由嗎?在我腦海裡這是個大問號。」蔡英文說,1999年的時候她相信自由貿易,而WTO是自由貿易意志的延伸;但是當 WTO發展到一個成熟的經濟體時,這個模式就不是很合適。現在台灣也看到了自由貿易的負面影響,而工業化帶來的城鄉不平衡發展以及環境污染的問題,已經讓 農村長期處於弱勢,又因陸續開放進口農產品,更是重重打擊台灣農業。

過去以製造業為主,對環境造成很多傷害。現在工業模式應轉型,進而以知識經濟代之。而環保或經濟發展,兩者一定衝突嗎?比重如何分配?總要有優先次 序。

傳統產業須轉型 綠色經濟要當家

政治人物就會覺得經濟成長率比較重要,因此變得短視,只看眼前的數字。對政客來說,要許下長期的承諾很困難,即使他們許下承諾人民還是有疑問,這個 政客有政治意願和資產來達到目標嗎?蔡英文表示,很多政策在面對挑戰時可以採取策略,如果台灣有正確的政策當作工具,就有辦法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大自然 和環境,並能打造乾淨的家園。

蔡英文強調綠色經濟的必要性。過去習以為常的傳統經濟模式,大量仰賴石油,也製造了高碳排放的社會。台灣必須改變過去依賴大量代工生產,只重視成 本、效率的經濟模式;而氣候變遷的議題,成為低碳經濟的契機。

台灣並不是沒有創新的想法,也不缺聰明的人才。但我們沒有良好的基礎架構讓這些人發展工具,協助進入綠色經濟。而政府要有政治資本才能落實政策。政 策資本是指人民的支持,而公共教育、教育大眾便成了重要的環節。

民進黨十年黨綱 將檢討智慧財產權

蔡英文也說,她原本非常相信智慧財產權,認為把公共財私有化是推動現在經濟的重要推手,在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然而,席娃的書挑戰了智慧財產權,說這 是一種海盜、掠奪的行為,也就是把公共財變成私有財。但換個角度想,如果沒有賦予這種私有權,就沒辦法創新或者商業化。

娃對智慧財產權挑戰,為蔡英文提供另一個視野。但她表示政治人物要能夠接受不同論點,如果要重視農業社會,這些思考是重要的,這樣的論述也是必要 的。他也承諾這些也是民進黨在十年黨綱裡會加以檢討的部分。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
本報2010年5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編按:聯合 國地球日獎得主、印度生態女性主義者、同時也是紀錄片〈牛糞傳奇〉主角的席娃博士(Vandana Shiva)日前訪台,引起不小旋風,本報繼昨日報導席娃與郭華仁博士暢談「基改與小農之辨」,今日分三篇刊出她1日下午與民進黨 主席蔡英文對談系列,本文為第三篇,紀錄蔡英文與席娃各自演說後的互動內容。(延伸閱讀:系列 一系列二

自由貿易下大而集中的經濟模式、分散式小而 美的地方經濟,兩者是二擇一的選項嗎?美、中農產品的傾銷正在壓縮其他地區農民的生存空間,限縮民眾食品選擇的自由。台灣曾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如今成了受 害者。未來農業與貿易政策間如何協調呢?對此,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與印度九種基金會創立者席娃(Vandana Shiva)博士進行對話,要為台灣農業的前景解套。

蔡英文指出,二戰之後全球化趨勢變成一種負面、惡性的循環,新興市場進口便宜商品,這些國家消費多於生產;已發展國家平衡經濟的方式,必須靠出口農 產品以及收受智慧財產權利金

糧食與種子的戰爭

1990年前,台灣並不如現在大量依賴農產品進口,之後在美國壓力下進行談判,才門戶大開,開放進口牛肉和玉米。這些進口食品逐漸取代當地食品,於 是台灣民眾習慣吃基因改造食物;小而美的農業因此被犧牲

全球化為跨國企業帶來利潤,同時也加劇富人剝削和外債轉移等現象,二戰之後全球化趨勢變成一種負面、惡性的循環,新興市場進口便宜商品,這些國家消 費多於生產;已發展國家平衡經濟的方式,必須靠出口農產品,藉著改變開發中國家的生產方式,以及收受智慧財產權利金;同時傾銷便宜的農產品壟斷市場。開發 中國家既是它們的工廠,又是它們的市場。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席娃說人類朝向某個方向走,不一定要永遠都這樣走下去,因為可能是錯誤的方向。美國從越戰得到的教訓,發現糧食是最重要的武 器。越共透過田裡的工作取得在地團結。現在,美國人出口便宜的麵粉,讓他們改吃麵包,他們不用(也無法)種田就不團結了。而美國外援的經費就是用來推動基 因改造種子。從這個角度來看,糧食、種子都是非常厲害的武器。

農業的存在對美國非常重要,美國農夫的人數比例極少,但卻是輸出產業的主要項目。一旦農業垮了其他產業也跟著垮了,因此他們必須透過WTO將農產品 銷售到其他國家

重新定位農村地位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說台灣曾是自由貿易受益國家,現在卻承受自由貿易的痛苦。農業政策、貿易政策修正,並不意味著要簽署ECFA。馬政府要簽署 ECFA,表示低成本的商品將傾銷到台灣,但是我們的農業和產業能夠因應嗎?到底好處多或壞處多?這是台灣面對的難題。

蔡英文認為台灣的選擇是重新定義農業在台灣經濟發展的地位,重新定義農業為鄉村經濟的一部分。鄉村成為高質農產品的生產地,小農經濟可以多樣性高、 精緻化。在此前提下,政府需要發展基礎工程,每個人在基礎工程下,有人可提供生產技術以及降低天災造成的衝擊;解決行銷、契約上的問題等。

政府要協助小農行銷

席娃認為小農之路 包括:無論是種子或管理上研究性的合作、行銷:農民直接與消費者面對面,不要讓利益讓中間人抽走,以及農產品輸入。

她說,很多產業將農夫當「笨蛋」,其實農夫需要跨領域的知識才能耕。因此,席娃在印度當地成立了永續環境的大學。

她舉義大利、巴西為例,沒有農業補貼,卻讓農夫可以免費使用攤位行銷。農夫在公車站銷售農產品,因為新鮮的農產品,銷售點就成了民主的場所。無論貧 富,都將在農夫市集見面、交流。城鄉要建立關係,也是靠糧食,透過糧食,讓兩群人相遇,才不會讓跨國糧食公司摧毀我們的未來。

分散式的經濟型態減少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

經濟發展不能仰賴化石燃料,不能靠高度集中化、利潤被少數人控制的經濟,因為這樣的情況非常危險脆弱。一個卡翠娜颶風可以造成那麼大的傷害,急劇的 氣候帶來非常大的衝擊。席娃表示,集中式的經濟發展,風險很大,生態上、經濟上、政治上都需要類似防火牆、緩衝區的設計。

在地、分散的經濟型式,不會浪費人才,也不會增加被摧毀的風險。當集中化變成分散化、石油化回復為以土壤為主的經濟模式,大地孕育的力量可以提供給 我們多少力量,席娃說,全宇宙最有慈悲心的就是土地。

類要追求生活經濟,但現今的經濟是殺生經濟,殺了農夫、殺了土地、殺了環境,而在地化的生產是未來經濟繁榮的基礎

席娃說,不公平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因為人類持續的放縱、偷懶、不解決問題,才會導致這個現象。印度有200多萬人處於飢餓的狀態,透過政策制定就可 以改變這種處境。而政策要透過「直接參與」與「民主程序」制定,這也是席娃長久追求的理想。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報2010年5月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DSC_0169

當今反全球化大將,來自印度的席娃(Vandana Shiva)博士,1日在「全球綠色潮流與台灣」以其多年來反全球化的經驗和台灣民眾分享。她語重心長地說「任何以土地 侵占、農地徵收的手法,從小農手中搶走生產食物的權利,都是不公平的。」她提醒同樣身在亞洲的台灣人民,找回亞洲尊重大自 然和土地的價值。

一腳踩進全球化

席娃出生在印度德拉東的峽谷地區,1978年獲得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這樣一個學習背景和貿易無關的人,關 心全球化乃始於印度軍隊攻擊錫克教徒「藍星行動」事件。1984年夏天6月4日印度軍隊對佔據大金廟的錫克教極端份子進行鎮壓,導致 多人喪生。娃注意這些事情是導因於引水及灌溉水分配不公平,水資源的爭奪。

而當時方興未艾的綠色革命,使用農化肥料大面積耕種穀物,卻有人喪生。1984年12月3日印度波帕爾(Bhopal)農 藥工廠毒氣外洩也導致3000人喪生,死者都住在貧民窟。席娃開始研究綠色革命、為何農藥會使人喪生,發現所謂的綠色革命,不但不和 平,甚至引燃戰火

跨國企業公司如孟山都,透過「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WTO的前身),將基因改造種子,大規模銷售到世界各國,而 毫不起眼的基因改造種子,需透過申請才能生產,農夫不能自行採種。基因改造作物使席娃見識到跨國企業以及全球化是什麼,於 是席娃開始保留種子,提倡「自由種子」。她所創辦的九種(Navdanya)基金會就是種子保存運動的先鋒

TRIPS為跨國企業量身打造

WTO在關於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訂定了「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Trade Related Aspec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cluding Trade in Counterfeit Goods, TRIPS)」。席娃發現TRIPS根本是專為跨國企業如輝瑞藥廠及孟山都所制定的協定

此協定下,農夫儲存種子變成問題、保存種子違背智慧財產……孟山都成了自由貿易唯一的獲益者,進行所謂的生物剽竊但 是生物不是一種發明,席娃強調,種子是屬於自然的,不管長成植物、用於食物或藥品,都屬於生物多樣性,都該被保存、被全體人類共享。

自由貿易:不公義的貿易方式

提到自由貿易,因為香料之故,印度具有300年悠久的自由貿易史,自由貿易使得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自由貿易外資入 侵,使得本土經濟關門、隨之瓦解。

印度有3分之2的農民都是小面積耕種,和台灣相似。席娃說,小農刻苦耐勞,非常有復原力的,然而孟山都挾持自由貿易之名 進入印度,改變小農的命運。

孟山都壟斷種子,販售貴而無法永續的種子。2003年WTO部長級會議在墨西哥坎昆召開,大公司遊說農業補貼政策,每天 高達數萬美元,在此情況下以便宜價格將歐美農產品傾銷到世界各地。1997年第一位農民自殺,至今20萬民農民自殺殞落,導 因於全球化、農產品價格崩跌,身上卻背負龐大的債務永遠還不了。

全球化自由貿易的結果,全球只剩下大豆、玉米、棉花及小麥四種作物而已,它們大量傾銷到全世界。

全球化導致飢餓

荒問題事實上是農業貿易全球化所引起的因為自由貿易鼓勵人們成為消費者,卻不讓人們做生產者,但是我們不可能維持一 個沒有生產者的消費世界

全球每天都有10億人處於飢餓狀況,全球化之後,印度有一半人口處於飢餓。全球化最後就是剝削大自然。度農夫要和工業 搶地,而工業掠奪土地是造成貧窮的原因

替代方案典範轉移

民主的機制是解決問題的轉機,摧毀民主就會遇到暴力。席娃認為現在這個模式一定會造成人類悲慘的未來,我們必須尋找替代 方案進行典範轉移。

她說,前的現況是基於幾個錯誤的假設形成的認為經濟成長是無限制的、告訴大家每個人要當消費者,卻又告訴大家沒有生 產的權利。最後,現在這個模式告訴我們不需要農民、糧食、土地和土壤。

其實要生產才有消費的能力,這種消費是中國經濟生長的動力,但經濟泡沫化之後,人民連沃瑪爾這種平價的連鎖超市也無法消費。

歐美大國不可剝奪亞洲小農耕種的權利。

席娃提醒我們離食物的來源越來越遠,人民甚至不知道超市的食物乾不乾淨,因為有中介商從中操作。我們不希望美國很爛的食 品制度(參紀錄片「食品帝國」)全球化,而要選擇和大自然和平共處。因此她認為要重新發掘亞洲文化中,尊重大自然和土地的價值與作 法。

她說,農夫在土地上工作不會憂慮,不需要百憂解。(台灣)要改變心態不要以為西方的作法才是好的。工業要花十倍的能量才 能製造出原來的十分之一的產品。席娃勉勵聽眾,從現在開始思考再生能源與永續環境的生活方式,不要忘了,我們的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譯自2010年4月19日ENS中國,北京報導;段譽豪編 譯;蔡麗伶審校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18日訪問了位於中國西北方青藏高原的地震災區,表示要幫助災民重建 家園。

4月14一場7.1級的強震襲擊了青海省玉樹縣,接下來的數百次餘震,造成結古鎮大部分的建築物倒塌,許多人被埋在瓦礫堆之下。

截至4月18日為止,官方最新的統計指出,這場地震至少造成了1706人死亡,12128人受傷。

中國地震局說,這場毀滅性的地震影響所及約有3萬平方公里,10萬人受害。

8成以上的居民目前無家可歸,他們以木材與泥土所構成的房屋,多數都已倒塌或是瀕臨倒塌。城市中有115名中小學師生死於地震。

達賴喇嘛在4月17日印度達蘭薩拉(Dharamsala)的記者會上說,他出身於青海當地,對於當地生命與財產的損失感到非常的悲傷與難過。

地震位於青海的玉樹,是我與已故班禪喇嘛的出生地。」達賴喇嘛說,「為了滿足那裡許多人的希望,我很想親自去那裡安慰當地民眾。」

儘管中國官員訪視了當地,但西藏流亡精神領袖是不可能被允許前往當地的,中國領導人認為他具有潛在的破壞性影響力。

我肯定中國當局到訪災區,尤其是總理溫家寶,他不僅親自安慰受災社區,還負責監督救災工作。「我也很高興這次媒體可以自由地報導這個悲劇以及後續處 理工作,」達賴喇嘛說道。

援助的重點應集中於教育與衛生方面,」他說,要迅速的重建學校和醫院

即使在平常的情況下,結古鎮也難以抵達。損壞的道路和交通意外使得設備和援助更難抵達該區。當地官員和救援人員說,食品、水、毛毯、帳篷和藥品正日 益短缺。僧侶已經開始發放他們寺院中的存糧。

這次地震的震央所在位於日瑪,是安陽寺(Ayang Monastery)以及一個新的阿彌陀佛基金會贊助的診所和寄宿學校所在地。

在中國紅十字會已撥出280多萬人民幣的救災資金和物資給玉樹地震的倖存者。包括了50萬元人民幣的救災資金、1000頂帳篷、5000床被子和 5000件鋪棉外套。

中國疾病管制專家與解放軍於18日開始在結古鎮倒塌的瓦礫堆與建築物中進行了大規模的消毒工作。地方當局的官員告訴新華社記者說,消毒是為了防止水 源污染、鼠疫以及災難可能引起的呼吸與腸胃道疾病爆發。

青海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發言人表示,救濟的糧食將會按照每人每天0.5公斤的標準,免費發放給玉樹的災民,為期三個月。

Chinese Leader Visits Tibetan Quake Victims, Dalai Lama 'Eager to Go'
BEIJING, China, April 19, 2010 (ENS)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visited the quake-stricken area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n northwest China on Sunday, pledging to help victims rebuild their homes.

The 7.1-magnitude earthquake that struck the Yushu prefecture in Qinghai Province on Wednesday, followed by hundreds of aftershocks, has caused the collapse of most of the buildings in the city of Jyegu, burying many people.

At least 1,706 people died in the quake and its aftermath and 12,128 others were injured, according to Sunday's latest official tally.

The devastating earthquake affected about 100,000 people in a 30,000 square kilometer area, the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said.

Eighty percent of residents are homeless as their houses, made of wood and mud, have collapsed or are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At the primary and normal school in the city 115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re killed.

The Dalai Lama told reporters in a news conference on Saturday in Dharamsala, India that he himself comes from that area of Quinghai Province, and he feels very sad at the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the earthquake has caused.

"The location of the earthquake, Kyigudo (Chinese: Yushu), lies in Qinghai Province, which happens to be where both the late Panchen Lama and I were born," said the Dalai Lama. "To fulfill the wishes of many of the people there, I am eager to go there myself to offer them comfort."

But while Chinese officials have visited the area, it is unlikely that the exiled Tibetan spiritual leader will be permitted to go, as Chinese leaders view him as a potentially disruptive influence.

"I also applaud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for visiting the affected areas, especially Prime Minister Wen Jiabao, who has not only personally offered comfort to the affected communities, but has also overseen the relief work. I am very appreciative too that the media have been free to report on the tragedy and its aftermath," the Dalai Lama said.

Assistance should concentrate on education and health as the number one priority," he said, urging the rapid rebuilding of schools and hospitals.

Jyegu is hard to reach even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Damaged roads and traffic accidents have made it difficult for equipment and aid to reach the area. Local officials and aid workers say there is a growing shortage of food, water, blankets, tents and medicine. Monks have been distributing food from their monastery stores.

The earthquake's epicenter was in Rima, where the Ayang Monastery and a new Amitabha Foundation-sponsored clinic and boarding school are located.

The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has allocated more than 2.8 million yuan (US$412,000) of relief funds and goods to quake survivors in Yushu. It includes 500,000 yuan of relief funds, 1,000 tents, 5,000 quilts and 5,000 cotton-padded clothes.

Chinese disease control experts joined with armed forces on Sunday to begin large-scale disinfection of the debris and ruins of buildings in Jyegu. The disinfection is intended to prevent water pollution, marmot plagues and outbreaks of respiratory and intestinal diseases in the wake of the disaster, local authorities told the official news agency Xinhua.

A spokesman for Qinghai provinci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said the relief grain will be allotted to quake victims in Yushu free of charge according a standard of 0.5 kilograms per person daily for three months.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