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摘錄及引用文章 (13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作者:彭明輝(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教授)

彭明輝(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能源危機與糧食危機已經像連通管原理般地連接在一起,如果無法解決能源危機,就無法解決糧食危機。而核能一直被許多人(包括台灣的決策者)或明或暗地當作未來不可或缺的電能來源之一,甚至是主要的電能來源。

但是,2011年3月11日,強度8.9的地震引發10公尺以上的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一號機和三號機相繼發生過氫氣爆炸,二號機的爆炸可能也是氫氣爆炸所引起。對日本與全球經濟的影響到底會有多大,影響哪些部位,以及如何影響,目前沒有人知道。

大氣科學家早已揣測:溫室效應導致海平面上升會造成地殼壓力的上升,從而加劇地殼的板塊運動,使地震的強度和頻率都升高。日本的海嘯也許印證了這個揣測,但是我們對地球的瞭解太少,沒有人能給這揣測做出最後的結論。

我們一直相信科學萬能與市場萬能:所有的危機都可以靠科學解決,科學發展的速度看資金投入的速度,而市場機制總會在危機發生前就把足夠的資金帶到需要的地方,即時發展出解決危機所需要的科技。

我在劍橋學的是最尖端的自動控制理論,指導教授是皇家學院院士,我則破格在兩年的時間內取得博士學位。關於科學,我所學到的第一件事是:科學有許多的不能,甚至有太多的不能。我所學到的第二件事是:科學家不懂的事遠超過他們能懂的事。

日本福島的事件集中了太多「不可能」的「意料之外」。全世界最龜毛,品管能力無人能及的日本人竟然闖下了史上第二大的核能事故,不只難以預測,我到現在都還不知道這怎麼可能?

核能的危險無人不知,因此它的安全防護系統也是層層疊疊,所有想得到的可能事故都有備胎方案等在那裡。福島事件卻發生多重冷卻系統同時失效的情境,事先誰想得到?

所有先進的戰鬥機都是由電腦控制,為防止電腦故障,慣例上電腦有3套:當一套的指令跟另兩套不同時,接受另2套的指令而立即返航;至於2套同時故障的機率幾乎為零,所以不需要第4套電腦。福島事件卻讓所有專精於風險控管的科學家愕然:當海嘯來襲的時候,3套備用機組沒有同時故障的機率幾乎為零。如果沒有福島事件,事先誰能想到這麼淺顯的推理?

石油與核能的兩難

麻省理工學院的風險管理專家Josef Oehmen 博士在災難的第二天就貼出題為「為什麼我不擔心日本的核子反應爐」(Josef Oehmen, “Why I am not worried about Japan’s nuclear reactors,” ) 。

很尷尬的是:這位風險專家鐵口保證不會有事的福島事件,輻射災難一再擴大,遠非他原來所保證的「不用憂慮」。日本人現在已經連賞櫻都沒心情了,這位風險專家是不是砸了自己招牌?

更讓人憂心的是:這篇論述僅止於論述「日本是否有能力控制輻射災害」,而沒有去討論另一系列可能更嚴重的災難:福島發電量佔日本東北地區總發電的的多少百分比?這次事件會造成日本多大的經濟衝擊,衝擊會持續多久?壟斷了全亞洲關鍵零組件供應鏈的日本會造成亞洲多大的產能損失和經濟損失?連帶地會造成全球基金多大的衝擊?這位出身蘇黎世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學者專精企業風險管理,他對福島事件的經濟效應應該遠比任何核能專家都敏感,但是他在事件後第二天都還沒想到福島事件的經濟與社會效應遠遠超過輻射安全的效應。我們能期待核能專家與能源專家在設計核電廠時把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一起考慮進去嗎?

鐵達尼號在1912年初航時,被公認為「永不沉沒的方舟」。鐵達尼號事故讓全球工程師學到風險管裡的第一課:風險區域化(localize)與分散化原則。從此以後,所有船艦的底艙都被分隔成數十至數百個獨立的密閉艙,以便任何一個密室進水都不會危急全船。

福島核能電廠是個21世紀的鐵達尼號,它把龐大區域的能量供應集中在一個廠內,一旦出事就馬上升級為全國性危機與全球性風暴。從這觀點看,不管核能會不會外洩,我們該倚賴核能發電嗎?但是,能源匱乏而專門發展高耗電產業的台灣,有可能不倚賴核能嗎?假如我們不要核能,就必需要同時調整產業結構,政府有人在謀劃這件事嗎?政府有能力進行跨部會的協調、溝通嗎?

世紀貿易組織與全球市場是廿一世紀最大的鐵達尼號,它把全球糧食生產集中在少數國家,使得全球糧食生產面臨極高的風險。但是迷信自由經濟的政府官員有能力看到這個風險嗎?願意面對這風險去認真想對策嗎?

全球一定會因為日本福島事件而將核電的發展進度延後,甚至停擺或減產。這將使得全球對石油的倚賴將會益形嚴重,而導致油價升漲速度加快。英、美、法同時對利比亞開戰,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想要盡快控制利比亞的石油。但是這不足以徹底壓制福島事件後油價上漲的壓力,石油每桶超過140美元的時代隨時會到來。

當那一天到來時,除了糧食和百元襯衫不會越洋而來之外,還有哪些原物料不會到台灣,有哪些相關的產業會因此而蕭條或消失?又有哪些半成品不會越洋運出台灣,有哪些相關的產業會因此而蕭條或消失?

我們準備好要去面對這後石油與後核能時代的台灣了沒?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八爪魚(香港生機飲食導師)

※編按:農學市集試圖重建「友善環境」及「信任」為本的消費網絡,藉由「購買」行為,支持對地球友善的耕作方式。此外,如何選擇食物也是一門學問,你知道自己每天吃下多少有害健康的化學添加物嗎?你知不知道配合節令及個人體質,不需維他命、補品,就能更健康、精神更好呢?來自香港的生機飲食老師八爪魚將改變你對食物的看法,在照顧健康的同時,也能開始珍惜大自然的各項產物、愛護地球資源。

無論在香港或者台灣,總有許多人問:「妳為什麼吃素?」

我的回答是:「為了環保,為孩子未來還可以在美麗的大自然生活!」

二次大戰後亞洲人的飲食習慣逐漸歐美化,牛、豬肉,奶油、起士及牛奶等乳製品及白砂糖等被鼓吹成高營養食品,人們的食用量因而急遽增加。飲食生活發生急遽改變的同時,過敏性皮膚炎等文明病卻日益普遍,雖然飲食的改變確實使人們的體格變得較好,但體力卻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一旦體力低落、疾病增加,就難以擁有充實、幸福的生活。

我提倡的非傳統素食,而是「生機飲食」,作為生機飲食導師,明白食素環保非常重要。因為肉品、各類加工食品的製程直接或間接對環境造成破壞及污染。於是我們看似吃得更多、選擇更多元,實際上卻是一步步吃掉了自己的健康跟美好的自然環境。

時屆世界地球日,響應「綠行動」,透過改變「吃」的習慣,應該是最容易也最實際的,西方有句俗諺說:”You are what you eat.”,意即「人如其食」,吃進什麼樣的食物,就決定了你能有怎樣的身體。改變飲食習慣,享用最新鮮、當令食物,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又能獲得健康、支持在地農業、友善環境,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生機飲食是什麼?

生機飲食”Macrobiotic” 這個字源於希臘語,是由”macro”(巨大、宏觀的) 和”biotic”(生命方法和理論)兩個字組成,意指「達到健康長壽的理論和方法」、「以宏觀的視野看待生命」。最初由創始人櫻澤如一(George Ohsawa) 推廣到世界,以調和食材陰陽特性的方法,料理穀物蔬食,就是生機飲食法。以下為大家介紹生機飲食的兩大原則和三大原理:

生機飲食兩大原則
  • 身土不二

「身土不二」的意思是身體和環境密不可分,即依循季節,攝取在地食材,身在那裡,就吃那裡種出來的食物,不吃非當季的食物。若在南方,就多吃米做食物,如飯、壽司、板條;若在北方,則可多吃小麥做食物,如麵、饅頭、餃子。如此也可減低食物運輸造成的碳排量。

秉持身土不二的原因是,大自然已賜予我們所需的食物,只是我們漸漸遺忘這些恩賜。我的農夫朋友常說,南方的環境最適宜種稻,居住在此地的我們應多吃稻米或糙米,以滿足身體所需的完整能量!

選擇當季食材則有強身健體的效果,例如現在正值春季,可以多食香菜、芹菜、艾草等綠色蔬菜,或是是過貓、山蘇、樹豆等野菜。而春天天氣潮濕 ,早晚溫差較大,一不小心就容易感冒。以香菜、芹菜、艾草入菜,有加強人體抵抗力的功用,可預防感冒。

  • 一物全體

所謂一物全體,即指「完整攝取有生命能量的食物」。例如煮飯時選用纖維更多的糙米,可幫助身體吸收更多養份;蔬果要連皮、根、籽一起食用,如有機白蘿蔔、地瓜帶皮吃更營養;而香菜的根部營養比葉、莖的強好幾倍,洗淨後一起煮來吃,預防感冒更有效!

生機飲食三大原理

  • 回歸自然

指的是食物在生產過程中盡量不加工、不加人工色素、味料及防腐劑;也不用輻射處理、不經化學方法提煉,使食物保留其完整狀態,這樣就可以零污染。

  • 回歸原始.

是指食物在耕種過程中,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學肥料、農藥及生長激素等,既可保護環境,亦可保留農作物的營養成份。

  • 陰陽平衡

指除了按個人體質來攝取多種不同食物的營養之外,還必須配合平衡的思想、行為及生活態度等習慣

飲食配合時令,調和人體五行

食物中含有五行,不同顏色的食物與人體五臟六腑有著陰陽調和及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陰陽和五行理論),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各以白、綠、黑、紅、黃五色代表,春天代表綠色,屬性是木,對應到人體則是肝、膽囊和肌肉。以下列出幾樣春季當令的食物,供讀者參考:

水果:草莓、奇異果、青蘋果、番石榴、柑桔
五穀:胚芽米、麥片、小麥、大麥、紅薏仁
蔬菜:綠色葉菜、春天七草、菠菜、芹菜、香菜、小黃瓜白蘿蔔葉、艾草、竹筍
豆類:黃豆芽、碗豆、四季豆、三角豆、豆腐、綠豆
海藻:海帶芽
甜味:甜酒、
油脂:橄欖油
飲品:綠茶、麥茶
醃漬物:梅乾、酒釀蘿蔔

這些食材含健康的葉綠素和多種維他命,搭配食用得宜,則可有益肝臟健康。

時令、五行與人體對照表:

4/22地球日,就讓我們「用嘴愛地球」,開始實踐生機飲食吧!

在此分享一道適於春天飲用的「野菜地瓜湯」,材料、煮法如下:

材料:野菜三款(過貓、山蘇、龍鬚菜....任何三款),加上菠菜、芹菜、香菜、地瓜、青木瓜。

做法:先將水煮沸再加地瓜、青木瓜,煮熟後關火加入全部菜,再加上味噌調味即可。

春天七草+愛心+對農夫的感謝=清甜可口的湯,還可預防感冒!春天一定要多多飲哦!同時也祝福所有人能有更健康的身體,地球能更美麗!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林宣旭(台灣生態學會會員、靜宜大學學生、天馬騎士團團員)

這一年來世界各地災難頻傳,洪水、乾旱、大雪……等,看似天災,其實卻是人為破壞環境後,所導致的氣候異常,這樣的災難應屬人禍。但更可怕的人禍是不可逆的傷害,一如最近的311日本宮城大地震所引發的海嘯、火災、輻射外洩等一連串災難負效應,其中最令世人憂心就是嚴重的核災問題,而核災就是屬於不可逆的傷害。核災的問題會不會出現在台灣?是全台上下都十分關切的問題。

記得參加第一次單車環台「2010年台灣環境倫理宣達行動」時,曾拜訪核四廠旁的貢寮社區。北台灣地狹人稠,居然有3座核電廠,密度是世界第一。當時貢寮反核四運動的吳文通先生曾說: 「若發生核災,貢寮人應該來不及感受到痛苦,真正受苦難的是貢寮以外的人們。」這句話真如當頭棒喝,引人省思。

環境問題核心改善教育才是重點

台灣除了核電的議題外,還有許多重大的環境問題,在第2次參加單車環台「生態福傳佈道師培訓」時,我便開始在思索這些環境問題的癥結。我認為環境議題問題的核心在於教育失敗所導致的價值觀錯亂,被教育洗腦成缺乏自我思考能力的考試機器。現在人大多都認為「要讀好書才會有好工作,有好工作才能賺夠錢,賺夠了錢才能過好的生活」,這是一種錯亂、狹隘的價值系統,此價值系統導致人們盡皆成為「功利主義者」,人生目標皆以「賺大錢過好生活」為主,並將「成功人士」的形象定義為「高社經地位、高經濟收入」。

圖1.2011單車環台「生態福傳佈道師培訓」。(蔡智豪 攝)

圖1.2011單車環台「生態福傳佈道師培訓」。(蔡智豪 攝)

學校乃社會縮影,姑且從學生角度加以探討。從一年一度選出來的「模範生」便可知大家對於一位好學生的定義及標準,但進一步細究而這些模範生的特質,會發現大多僅是成績優異。一個真正的「好學生」,不能只是成績名列前茅,更需要德、智、體、群、美五育兼修才行,但台灣升學主義導致的壓力,使學生無瑕思索考試以外的事物,遑論關心環境。最後培育出一個個「高知識分子」扮演國家的上位者。權力越大的上位者,越需要大公無私、捨己為人,否則遭殃的都是底下的人。換言之,權力越大的上位者越需要崇高的道德,否則擁有再多知識都是枉然,輕則自私自利、輕視公益,重則傷害無辜、危害社會。但台灣卻無任何一種考試能測出道德水準,讓當權者的思維把利益放在絕對優先,實非民眾之福!相信在最近日本核電廠發生一連串意外事故後,台灣決策單位宜抱持居安思危的憂民心態,評估考量核電使用情形,設法建立非核家園,不以自我感覺良好的認為台灣核電廠備用電力比日本完善、台灣應變能力比日本優異,而放縱頻頻出錯的貢寮核四廠繼續施工。

滿足物慾生活越陷越深終遭反撲

在社會充斥功利主義的思維下,大眾普遍的想多賺一點錢,過好一點的生活,然而,稱職的上位者為維護「公共利益」,便積極發展科技,以滿足大眾想過「好的生活」的需求。

圖2.領隊蔡智豪向單樞機說明生態福傳的具體作法。(陳要忠 攝)

圖2.領隊蔡智豪向單樞機說明生態福傳的具體作法。(陳要忠 攝)

 人類一昧追求「好的生活」,也就是「物質生活」,但物質慾望的發展只會讓自己越陷越深,就如毒品一般,吸食時只能短暫逃避現實,毒癮染身後,不吸便會苦不堪言,又因慾望作祟,吸食量勢必逐日增加,否則無法滿足,最後,不知不覺陷入這惡性循環裡,越陷越深、越陷越深……。物質慾望太大是不慈悲的,可知道我們為追求「好的生活」而發展科技,貪求便利性而犧牲掉多少大自然資源?這樣的過程,造成多少無辜蒼生死於非命?甚至會逼得人類最終走投無路?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但人的慾望是無窮的,若要永續生存,則必須脫離物質慾望的追求,轉而重視精神層面的提升。

與大自然脫節充滿壓力遠離幸福

無疑的,每個人都想過著幸福快樂的人生,但進一步反省,處於科技發達的現代人,真的較前人來得幸福快樂嗎?不久前我將此問題向從小生長在農村的母親提問,她表示小時候的生活讓她較為幸福快樂,其實不僅母親,諸多長輩皆表示童年的生長環境及生活點滴令他們回味無窮,反觀現代人的生活,紛擾、喧鬧、緊張、忙碌、冷漠、污染,更悲哀的是,已逐漸脫離自然,我們試問自己,已有多久沒有跟樹擁抱?有多久沒有和山對話?在文明的都市待久了,使得我們對大自然的印象逐漸模糊,漸漸的,我們忘了自己其實也是大自然裡的一分子,甚至也忘了大自然帶給我們的那種最根本、最真誠的感動。

圖3.生態福傳佈道師培訓課程以單車環台的方式,拜訪各地的天主堂。(蔡智豪 攝)

圖3.生態福傳佈道師培訓課程以單車環台的方式,拜訪各地的天主堂。(蔡智豪 攝)

人生就像一本小說,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角,而現代人這本小說的普遍遭遇裡,小時候面臨的是讀、讀、讀,考、考、考!長大後面臨的是工作、工作、工作,賺錢、賺錢、賺錢!人際關係冷漠、環境充滿污染,生活緊湊且充滿壓力,導致憂鬱症比例逐年升高、文明病發生日益頻繁、過勞死時有所聞,這就是科技發展下大眾的生活寫照。

生態福傳培訓召喚返樸致力和平

這趟單車環台的「愛.環保之旅」,我們走訪了嘉義東石耶穌聖心堂、高雄救世主堂、屏東牡丹聖保祿堂、台東市貞德文教中心、花蓮瑞穗耶穌君王堂、宜蘭五峰旗聖母朝聖地、新店主顧傳教修女會文萃樓、新竹市納匝肋靈修中心。學員們也參與天主堂每日晨間的感恩祭或祈禱,並誠摯地為台灣、為地球的環境生態祈福、也為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鐘丁茂老師的健康祈福,他目前雖在抗癌路上艱苦奮戰,卻依然努力帶領後輩進行環境倫理的推廣教育。這一個不算多也不算少的單騎隊伍,參與生態福傳佈道師培訓的學員,沒有一位是天主教教友,但在過程中,我們卻因而認識了天主教不求回饋、無私奉獻的「愛」, 9天的旅程中與天主教接觸頻繁,我很欣賞天主教的精神,愛、正義、和平以及他們簡樸的生活方式,我很希望世人都能效法這種精神,讓眾生和平共處,活在愛的關係中。

圖4.生態福傳佈道師培訓學員每天為環境守護而祈禱。(廖翊伶 攝)

圖4.生態福傳佈道師培訓學員每天為環境守護而祈禱。(廖翊伶 攝)

要達成這個願望,必須以行動實踐,這也是生態福傳的核心理念,生態福傳佈道師培訓活動的落幕並非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正如日本震災所帶來所有一個接續一個的災難,都必有原因,必有後果,對於鄰近的台灣正是一個最好的警惕與殷鑑,但願我們愛與環保的生態福傳行動,能感染越來越多人,彼此相愛,愛護環境,知足感恩,並回歸簡樸生活。

※本文同步刊登在天主教周報131期第22版

※本文轉載自「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第293期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2011.04.28
作者:羅賓麥凱

圖片為在車諾比前使用老式輻射測量儀,攝影/ Gregory Kowalski 。

尤里塔塔丘克是車諾比核電站遺址的一位官方導遊,他用一種讓人有些不安的方式來展示這裡嚴重的輻射遺留——站在一堆廢棄的蘇聯軍車間揮舞著輻射測量儀,這些車輛當年被用來清理反應堆爆炸造成的污染。

「這些卡車有的非常乾淨,有的則不然,」他一邊說,一邊把測量儀在車門和車頂上掃了一下,儀器只是輕輕嘀了兩聲,讀數很小。 而當他把儀器從一輛車的履帶上掃過時,一陣急促的報警聲足以反應輻射程度的嚴重。

「土壤讓輪子和履帶沾上了污染物,現在這裡仍然有極多的放射性同位素,包括銫 、鍶甚至還有一些鈾,根本無法清除。」尤里對聚集在他周圍的訪客們說。儘管 25年已經過去,但車諾比仍然是一片毒土。

車諾比位於基輔北面的大草原上,周圍環繞著湖泊、沙壤土地和森林,原本是一片風景如畫的地方。然而,1986年的那場災難讓這裡成為世界的焦點。事故的起因是工程師們進行的一項試驗,目的是測試該電站4個反應堆中1個的備用供電系統。 在試驗中,用來給反應堆堆芯降溫的水流不斷地上漲下落。

幾分鐘後,反應堆的電力發生突變,10秒鐘後堆芯被一次巨大的爆炸崩離出來。

由於沒有安全殼,反應堆中致命的放射性物質被堆芯中石墨火所產生的熱力帶入高空,散播到歐洲的很多地區,引發了一場國際性的恐慌。

爆炸造成 31 位電站工作人員和消防員(沒人告訴他們大火是由反應堆引起的,也沒說輻射量達到致命的程度)當場死亡,另外還有成千上萬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居民事後由於受到了嚴重的輻射而死亡。輻射導致壽命縮短是毫無疑問的,但科學家們對死亡人數還有爭議:世界衛生組織說有4000人,而綠色和平組織則說有20萬。

高劑量的銫137、鍶90和鈾同位素仍然給該地區造成嚴重的核污染。在一片被稱為紅森林的地區,污染程度要比原子彈爆炸後的廣島和長崎高20倍,極度危險。

車諾比爆炸是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直到最近一直是唯一一次達到INES(國際核事件分級表) 最高級7級的事故。今年4月26日將是該事故發生25週年,但這次的紀念日有一個戲劇化的地方,就是日本福島核電站 的悲劇重演,再次引起了對核災害的全球性恐懼,目前福島的事故也已被定為7 級。

在核電的危險性上,車諾比顯然能為我們提供很多信息。因此,近來人們對這裡興趣的高漲莫名其妙地讓它變成了一個外國遊客在烏克蘭的熱門旅遊勝地。3月份到那裡的時候,我所在的長途巴士觀光團已經滿員了,總共有滿滿噹噹的25組人,其中有15家來自德國、美國、俄羅斯、荷蘭和英國的媒體。 電視攝製組成員們爭著採訪大巴上寥寥幾個滿頭霧水的公眾遊客,問他們對即將到來的25週年紀念日的看法,其他記者們乾脆互相採訪起來。我站在4號反應堆的放射性遺址前面時,也遭到了俄國電視台的採訪,問我關於核電安全性的問題。

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經歷,我們的導遊塔塔丘克是一個矮墩墩、開朗活潑的烏克蘭人,他 一直興高采烈,身上穿著一件印有「硬石咖啡館——車諾比」字樣的T恤。我們這場奇怪旅行的觀光點包括被填埋的村莊——科帕奇,近距離觀察發生爆炸的四號反應堆,坐車快速穿越紅森林以及在被廢棄的城市——普里皮亞季的探險。遊客都被發了輻射測量儀,如果它們跳得太快,通常都是在我們離開道路來到空地上的時候,導遊就會告訴我們繞開那裡。這次旅程隨意地驚人,最終則讓人感到極度的不安。

這個季節,烏克蘭大草原依然天寒地凍,樹木都光禿禿的。樹枝上看不到嫩芽,也幾乎沒有任何綠意將萌的跡象,這一切讓反應堆周圍30公里的隔離地帶顯得愈發令人毛骨悚然。這片土地歷史上曾經飽受折磨。二戰期間它曾經被德軍佔領,大部分村子都有蘇聯紅軍士兵的紀念碑,其中也包括科帕奇村。有意思的是,拜車諾比所賜,科帕奇村的紀念碑成了這片土地上得以保存下來的唯一一座。

「科帕奇村遭到嚴重污染,因此當局決定把它填埋掉,包括所有房屋……」塔塔丘克說,「這在當時似乎看起來是個好主意,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填埋要挖土,這只會讓放射性物質更深地進入土壤、更接近地下水,使污染擴散得更厲害。」類似破壞性極大的錯誤比比皆是。

科帕奇村曾經存在的唯一證明是紀念碑附近的小學校。 學校的窗戶已經腐朽,前門掛在僅剩的一根門軸上。很顯然,這座學校是在匆忙之間被拋棄的。大廳的地板上散落著課本、筆記本、樂譜和道路安全的小冊子,在一間教室的一張吊床上還扔著一個孤零零的洋娃娃,它的臉已經發黑開裂了。

同樣受到嚴重影響的還有核電站附近的一個大人工湖,這座湖的用途是為4座反應堆提供冷卻的水源。3月的湖水還結著冰,但當年車諾比的反應堆運轉的時候,湖水終年都是溫的,湖面上長滿苔蘚,人們還建立了一個漁場,在湖裡養鯰魚,以保持湖水的清澈。

反應堆爆炸後,湖中落滿了放射性的瓦礫,都沉到了湖底。如今,人們不得不一直從附近的普里皮亞季河抽水來補充,防止湖水夏季蒸發讓有毒沉積物暴露出來,乾躁後被風吹走。

然而,25年前受害最明顯的地方正是普里皮亞季。這座城市就是為了安置在車諾比核電廠的員工家庭而建的。 截至1986年,這裡已經建成了4座反應堆,還有2座正在建設。如果建成,這裡將成為歐洲最大的核電廠,共有5萬人住在這裡。

4號反應堆在4月26日凌晨就爆炸了,但普里皮亞季的人們一無所知。 整整一天裡,儘管放射性物質的煙塵已經從幾公里外的反應堆飄了過來,孩子們還是一如既往地在外面玩耍。
當時也曾經有流言說發生了火災,但人們一直受到灌輸,都認為反應堆事故是絕不可能發生的。直到爆炸發生36小時之後的第2天下午2點,一大串巴士開進城裡,普里皮亞季的人們被送到難民營和安置中心。就算這個時候,當局還告訴他們3天之內就可以回家了。但是,最終他們再也沒能返回家園。

我們的旅行團在普里皮亞季附近轉了一個小時,腳下全是碎玻璃或者木頭和石頭的碎塊。 如果我們走得太遠,輻射測量儀就會時不時發出尖銳的警告聲。到處都能看到大自然又重新掌握了這裡的控制權:樹木頂開了普里皮亞季中心廣場厚厚的水泥台階,樹林也佔領了周圍每一塊空地,成為大群狼、鹿和野豬的家園。

在城裡,市圖書館污穢的地板上散落著書籍,為了慶祝當年的五一節而豎起的一座摩天輪還在外面緩緩地轉動。

至於在這36個小時中有多少人受到了致命的輻射,仍然存在爭議。儘管我們的導遊在旅程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興致勃勃,但對於普里皮亞季的人們在烏克蘭的前蘇聯「主子」手中所遭受的命運,他的憤怒溢於言表:「當局告訴人們說他們受到的輻射不過25侖目(1 侖目 = 0.01 西弗),頂多只會得一點小毛病。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們受到的輻射有好幾百侖目,達到了致死量。」

「這完全是犯罪。人們原本應該得到恰當的診斷和治療,但什麼都沒有。當時至少有5千人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但他們只是簡單地讓孕婦們流產了事。這實在是太殘酷了。」

如今,工人們獲准可以在車諾比村裡居住,但每次不能超過4天。由於4座反應堆都被關閉了,他們正在幫助對隔離區內的土地進行淨化,並幫助其它3座沒有遭受破壞的反應堆完成退役工作。至於4號反應堆,當時用來遮蓋其被破壞的輻射型堆芯的水泥封堆已經開始碎裂,烏克蘭已經開始進行換新工作,但它也明確聲稱這個工作的順利完成必須要國際援助。

正是這個國家,在未來很長的時間裡仍然不得不承受著世界上最嚴重核事故的後果。

在把福島和車諾比事故進行比較時,塔塔丘克加重了語氣:「日本的情況沒有車諾比當年那麼嚴重,差得遠。但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基本上來說, 1986年我們受到了嚴重輻射,但不知情,今天日本似乎又重演了一遍。這種事情總是這一個模式。」

遺患
——車諾比屬於石墨水冷反應堆(簡稱 RBMK ),1986 年全世界有17座這樣的反應堆,如今只有11座還在使用中,而且都位於前蘇聯地區。另外8座此類反應堆的建設計劃被摒棄,仍在使用的也面臨巨大的國際關停壓力。
——車諾比的核洩漏量是廣島原子彈爆炸的400倍。原子塵雲飄散到除西班牙和葡萄牙外的歐洲大部分地區
——事故拖垮了烏克蘭及其鄰國白俄羅斯的國家預算。1998年,烏克蘭聲稱清理事故殘局已經花費了1300億美元,而白俄羅斯則說單在那年它就花費了350億美元,該國大片農田被毀。
——由於車諾比的放射性原子塵帶來的破壞,英國幾十家農場(主要集中在英格蘭西部的湖區和威爾斯北部地區)土地利用和放養的方式仍然受到限制。
——科學家們說輻射對車諾比地區的影響將持續4.8萬年之久,儘管人們在此很早之前就可以開始在該地區居住——大約600年後

相關文章

忻州輻射之痛(1) 2011年4月6日

核塵未落:加州核洩漏的教訓 2011年3月23日

戈壁小城「鯨吞」國際核廢料 2011年3月21日

※文章來源:www.guardian.co.uk
衛報新聞傳媒有限公司2011年版權所有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1年4月25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陳曼麗(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今年台灣首富換人了,女企業家王雪紅取代了男企業家郭台銘,女性在經濟活動參與力,已經不是配角而成為主角。

「她經濟」 重視女性觀點

在經濟參與上,台灣2009年經濟戶長有26.3%女性,若與十年前相較,增加7.6%,顯示女性隨著教育程度提升,投入就業市場機會增多,經濟自主能力相對提高。在經濟領域中,女性的表現,已經逐漸受到重視,以致很多產品設計、行銷,會針對女性來爭取。很多房地產、汽車、機車,這些傳統上陽剛的產品,現在都有投女性所好的產品推出,甚至保險業也提出女性專屬規劃。

1985年,有一位經濟學家羅伯生(J. Robertson)觀察研究後提出兩種類型的經濟一是過度擴張主義者的「他經濟」(HE-economy),一是健全、人道且符合生態的「她經濟」(SHE-economy)。有人會覺得經濟還有分性別,非常突出,但是這也表示女性是有些特質非常明顯的。女性既然強調健全、人道、生態,裡面蘊含著人類發展、人與人間價值與目標、實質價值與渴望、相互交換關係、直覺、經驗、女性優先、自主、在地化、生態、普及性。

迎合世界綠色潮流,女性也跟上了。由於地球資源有限,資源不可能再無限消費,反璞歸真,在綠色經濟上也有創新的規劃。如果從產品本身的設計,體貼人性,深入生活,顯示腳踏實地的觀點,從人本出發。我就看到為了減少資源浪費,女性投入再生產品的設計,汲汲於開發新產品。為對於已經擁有太多東西的人,女性提醒要為環境負擔達到簡、減、剪。這就是「減分哲學」,生活簡單,物質消耗減少,減掉不必要的消費。因為需要的滿足,不是從物質而來,而是從心靈而來,所以誰能提供一種生活的幸福加分,誰就會贏。

綠色潮流帶動綠色經濟發展

個人需求要跟環境結合,門內居家乾淨漂亮,還要加上門外社區的美麗舒適,這才能讓大家走出家門,不是只關在家裡。所以,綠色經濟要與生活、生產、生態結合,這其實就永續的精神。台灣擔任志工者,女性占70%。女性在付出無償勞動的同時,逐漸看到自己的價值,在有償勞動的經濟行為之後,在消費端對於經濟的選擇自主,也更增強。所以,女性不是自己好就好了,還要別人也好。

綠色經濟可以看大,也可以看小。如果是一個擁有生產力的經營團隊,在產品設計時,就將減少材料,降低能源使用,生產過程沒有產生污染,產品用完要丟棄時,都不會造成環境負擔。這是要有很棒的團隊,才可以完成的任務。團隊領導人的企圖心也很重要,對環境有責任,願意做對的事,支持經濟力朝向綠色目標。在台灣「自行車」產業發展很快,在綠色經濟成為主流時,「捷安特」銷售到全球。減少開車,上班上學走路機會增加,也讓運動鞋或休閒鞋異軍突起,甚至專賣高檔鞋的店家,也都開始設計販售休閒運動鞋了。綠建築也是興建廠房的重要指標,近幾年推出的房屋建案,也是大打綠色潮流。

對於日常生活中,經常性消費的電燈、冷氣、電視、電腦,省能節電,是必要的條件。二手書店、服飾店、皮包店、手機店林立,也讓資源可以再流通。對於再生製品,例如保特瓶回收再製保暖毯、衣物,市面上也有銷售,雖然還不普及,但有科技業投入研發。再生紙和再生衛生紙,目前市面上都可以購買得到。

公平交易顧及生產者合理利潤

女性從生活中出發,從消費端影響生產端,提出需要物品的是什麼?環境和經濟可以並存,不是為了環境,就不要經濟,而是改變消費態度和觀念,鼓勵更多女性表達自己的意願,來影響經濟。女性消費力逐漸提高,以女性對產品的要求,讓廠商生產健康、安全、又環保的產品,善待女人,也善待環境。

從環境保護中開發一條綠色消費的路,雖然產品加上了環境保護的成本,售價略微高一點點,但是如果有計畫性購買,而不是貪便宜,買了不需要的數量,總體來說,並不會增加家庭的消費經費。有人說,吃入和使用乾淨土地和環境生產的物品,減少醫藥費用支出和災難發生,這些成本都是值得的。多花一些小錢,卻不會來大問題的支出,大家共同護持環境,大家就減少災難。否則,讓人血本無歸的經濟關係,生產者可能為降低成本而使用低廉又傷害人體的物質。

綠色經濟也會讓人民幸福,因為不剝削別人的生產利潤,讓生產者也會賺到應得的合理利潤,一種公平交易的精神,讓社會更祥和,減少暴力霸凌。在生產端被剝削的大多是女人、年輕人和老人,低廉的工資,沒有愛心的老闆,讓被剝削的人要工作更長的時間,才能換取溫飽。有些過勞現象,都不是綠色經濟所要的成果。實行綠色經濟,不但會對環境有使命,也會對社會有疼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疼愛自己,也不傷害別人。女性願意消費合理,經濟朝向更有人性化的計算,而不是只有金錢數字而已!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彭明輝(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每次有人提議廢核,就會有人質問:「沒有核電台灣的經濟會垮掉,誰願意負責?」有學者說:如果沒有核電,台灣的產業就會拼不過有核電的國家。真有這麼嚴重嗎?

台電說:核能發電每度成本僅約新台幣0.677元,如果沒有核能,電價就要飆漲。
原能會引述台電的資料說:每度電的成本核能為 0.62元 < 水力 1.34元 < 風力 3.22元 < 天然氣 3.54元 < 太陽能 13.95元。而台大徐光蓉教授表示台電將核燃料大部分成本列入「資產負債成本」中,實際上每度電成本約3元,若再加上建廠成本,每度成本約5元。(參考中央社2011/3/26報導〈台電:核電成本 每度不到1元〉)

根據美國能源部的資料,2016年時核能發電成本跟其他先進發電方式的價格相近,並沒有明顯的差距。以具有碳捕獲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技術的先進燃煤發電為例,成本只比核電高19%。(參考Levelized Cost of New Generation Resources in the Annual Energy Outlook 2011

根據2008年的數據推估,電價漲19%時產業成本頂只漲0.59%,真有那麼好怕嗎?

美國能源部對2016年的發電成本估算,每百萬瓦-小時的成本(美元)是:燃氣發電(約70美元)<水力發電(約86美元)< 燃煤(約100美元)< 陸上風力發電與地熱發電(約100)< 先進核能(114)< 太陽能電池(約211美元)<海上風力發電(約240美元) 。如果怕燃煤會導致溫室效應,具有碳捕獲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技術的先進燃煤發電也僅略高於核電(成本約136美元,比核電高19%)。Wikipedia 有一份較詳盡的各國發電成本資料(Cost of electricity by source),看起來核電的發電成本只明顯低於太陽能與海上風力發電,而不比其他發電方式便宜。 (參考Wikipedia:Cost of electricity by source

煤至少還可以用到2112年,那時候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的成本可能都低於核能。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暫時用先進的燃煤發電來取代核電?

用先進的燃煤發電技術會讓電價漲19%,對台灣的產業衝擊有多大?2008年夏天台電分兩階段調漲電價37.8%,其中工業用電漲46%。但是,在這樣的漲幅下,產業的平均成本也僅上漲了1.18%而已。(詳細內容請見此

也就是說,假如我們用先進的燃煤發電技術取代核電,產業成本頂多漲0.59%。我們有必要為了這微利而讓台北跟核電廠綁在一起嗎?

何況,低廉的電價只不過是在保護不值得保護的產業而已,甚至還讓有能力的產業因循怠惰而不求進步。裕隆 LUXGEN 的廣告說:從三義廠出發到台北港,走向世界之路僅短短138公里,卻花了50年的努力才能夠以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問題是:若非WTO的壓力逼政府完全撤除對汽車業的保護,裕隆會願意不畏艱難地走出去嗎?

台灣先天缺乏能源和原物料,但教育的發達程度在亞洲僅次於日本。我們原本就該認真發揮人力素質的優勢,降低產業對能源的倚賴,怎麼反而用低廉的電價來鼓勵沒有競爭力的產業,而無意中排擠了更值得培養的產業?

英國的服務業對GDP的貢獻佔75.9%,遠高於製造業的13.3%。其中光是通路商、旅館、餐飲與維修的貢獻就有14.6%(大於整個製造業),而商業資訊、服務與金融的貢獻為30.4%,政府部門(含國防、教育等)為23.6。這才是台灣該走的方向。  (參考UK output, income and expenditure

面對經濟迅速起飛的大陸和中南半島,難道台灣不能利用這華人掌權的龐大經濟體來擴張服務業,以及技術附加價值高而低耗能的精密製造業,來取代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產業,以及走出對核能的倚賴嗎?

產業方向對了,能源問題就會跟著解了。提心吊膽地抱著核能當競爭力的基礎,只會愈來愈加重台灣對核能的倚賴,永遠淪陷在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困境裡。只有既懶惰又愚蠢的政客才會抱著這種策略不放。

裕隆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拋棄對廉價電力的倚賴,台灣才會走向全世界!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賴偉傑(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賴偉傑過去這十年,台灣經歷了兩次政黨輪替,他代表了社會經歷了整個不同的政治價值理念的試驗,卻也讓台灣民間社會,在思考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有機會扮演了倡議者與實踐者的角色,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換位思考的檢證。

大量原先NGO的參與者,以不同的形式被招呼到體制裡去:有的是擔任政務官,有的是擔任各式各樣的「委員會」的委員。然而,整個社會是有機的,是多元的,甚至是大部分仍是相信「發展至上」的,因此整個大型的社會價值革命的機遇下,卻只能淪為民間與公部門間「上下其手、裡應外合、弄假成真」的一些小戰役,即使是一個辛苦而漸進的拆解過程,但在政治現實下,快速歸位。而且,一個個不當開發案的推動與否的對決,從以前在立法院、行政院,甚至總統府的責任政治,成為環保署前,環評審查會的一隅鬥爭。當然,這些歷練過程,讓NGO熟悉政治體制裡的遊戲規則,以及可操作性。

比起政治環境變化,環境的真實問題,必須分為立即性的環境災難,以及慢性環境問題兩方面。前者最大的NGO,是老天爺,一次又一次的超大尺度人禍式的天災,讓很多過去環保團體的預言,加碼真實的上演;而後者,卻一次一次的躲在「拼經濟」的後面,把毒廢水排放、空氣污染總量、健康風險、最佳可行技術、模型等等,巧妙的以「專業者論戰」的方式,陷入學術混戰,沒能進一步成為政策中清楚的環境主張與突破點。

這十年來,透過預算審查刪減的監督方式漸漸式微,於是立法院回歸法律法案的利益拉鋸層面,漸漸淡出個案戰場,這當然也是因為環評成了可以「相對講道理」的地方。而且,越來越多的偽民間投資,譬如公共工程的BOT案,官入民股的轉投資開發,公民營銀行混搭貸款的民間投資,比比皆是,因此環評似乎成了唯一可以交手的場域

台灣的環境資訊越來越豐富多樣,但滲透性還是有限反倒是強勢企業,更多的細膩企業漂綠,正在加速進行,譬如「資源回收再利用」正以「循環經濟」之名,成為事業廢棄物的廣開後門。這個以營利為主的「非政府組織」,也漸漸成了永遠的「掌權者」,以及環保運動真正要面對的對手。但在面對巨大企業的過程中,環保運動並未開拓出更廣闊的博奕空間與形式。

而與這有重要關聯性,必須嚴肅的面對另一個問題,就是台灣的「消費者運動」的媚俗化

曾幾何時,最早開始引領台灣公民社會的消費者意識與運動,似乎退到個人權益遠大於公共利益。也因此,「價格便宜」成為號召消費者的最優先基準,生產鍊條每一環節的企業責任的要求,在台灣幾乎沒有構成強有力的社會壓力。譬如水、油、電的價格,譬如不斷推陳出新的電子產品其代工生產鍊的廠商各種環境污染和勞工安全問題等等,無法深入討論到其中結構性不公,進而展現消費者精準的抵制力量,成為環境運動的基礎群眾與後盾。

與這形成對比的,是逐漸上升的在地全球化的反省。2005年香港反WTO的洗禮、過去十年整體社會對農村價值的的再反省、城市問題後引領的青年返鄉,以及越來越粗暴的圈地圈水,源自于土地、糧食、社會貧富、世代不公的意象,正在重新集結,反而成為環境運動裡面最素樸且令人振奮的力量。

這個在以社區大學為平台的潛在消費者群組,在農業、農民、農村、農產品的鏈條上,已展現了強大的正向力量。而這些力量,如何能透過更多公民討論的方式,或自然成型,或被組織,而成為具有清楚意識的消費制裁力量,展現出具反省力與震懾力的消費者運動與環境運動,值得努力和期待。

台灣過去十年,也還經歷了更劇烈的中國崛起、亞洲經濟整合等問題,兩岸、區域環境、經貿問題的糾結正在快速加劇。尤其政府以及企業部門,壟斷了這方面的話語權,形成「台灣唯有經濟發展以防邊緣化」、「社運團體還在扯後腿」的制式印象。從東協加三、兩岸經貿、自由貿易區FTA談判,似乎台灣全民變成「如何讓我們比較好賺錢」的啦啦隊,而忽略了這其中可能的社會衝擊、環境與勞工標準倒退、不當補貼特定產業種種社會矛盾。台灣的民間團體,如何透過更廣泛的對話與交流,與各國的草根進步力量合作,揭露其中的環境不正義真相,及可能造成的區域跨國界人民的可能損失,避免形成各國爭相下修標準迎合跨國企業,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另一個嚴肅課題。

台灣過去每一個十年的環境與運動變遷,不少是歷史的重複,但明明處處皆是騷動,經濟成長至上卻始終穩固霸佔著主流價值。或許環保運動必須更積極搶佔「發展」與「分配」的務實論述,才能順勢開展各種「過好日子」模式的博奕。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黃煥彰(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理事長)

黃煥彰約1,000至600萬年前,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將海底的岩層推擠隆起形成台灣島。300萬年前,台灣島已經大致具有現今地貌雛形,如高聳的中央山脈與低緩的西部丘陵與平原。280萬年前開始,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形成台灣北部以及外海地區如基隆嶼、棉花嶼、彭佳嶼與釣魚台。所以地震與火山噴發是台灣島生成的主要機制。台灣標榜是海洋國家,然面對森林開發、產業政策、能源政策、廢棄物處理與土地利用等,如何以更謙卑的態度來思考島國的永續與文明價值,是當務之局。

繽紛的生命──台灣的核心價值

在菲律賓海板塊的推擠之下,台灣島一直持續抬升。台灣面積雖小,但橫跨了亞熱帶與熱帶,高山林立地勢起伏變化大,垂直高差接近4000公尺,擁有多樣化的生態體系,造就了台灣生物的多樣性,台灣陸域土地僅佔全球萬分之2.5,但物種數量卻達全球2.5%,為所有國家平均值的100倍,而台灣海域海洋生物之物種數更是平均值的400倍,種數可達全球總數之1/10,生物的多樣化才是福爾摩莎真正的驕傲,然我們並未讓這得天獨厚的資產發揮價值。

森林被換臉──消失的原始林

1903年,日本人河合琴山博士授命進入阿里山的深山調查,發現了滿山遍野的千年檜木原始林,於是奏章天皇開始進行伐木開採。河合琴山的奏章,成為一個歷史的分水嶺。1912年鐵路通車到二萬坪,開啟了台灣伐木史。1914年完成到沼平站,建立阿里山中重要的原木的集散場。當時日本人採用「擇伐」及「懸空吊運」的伐木方式,較不傷森林。但是國民政府為了多取多賺,卻選用美式的「皆伐」方式,無論大小樹木全都砍倒,形成一塊平坦的樹木墳場。1990年代漸漸結束大量伐木的時代,然1980年代興起的農業上山,又讓森林持續受創。

政府設有福壽山、清境、武陵三大高山農場,砍伐許多原始林地,建立起一座座高山農園,原始森林因早期伐木而被砍伐怠盡換上柳杉林,在發展觀光的口號下,山葵變成阿里山特產。台灣的山葵大都種於柳杉林下,柳杉林不但要被疏伐而且必要被大量截枝(只留最上面的一團),以滿足山葵需要有點陰涼有點陽光的私癖,這樣的墾植行為其實是林務局怠忽職守,允許農民爛墾的鐵證

30多年來,林務局年年收租幾乎是只開發不管制。2000年新的山區觀光趨勢興起,大量民宿、休閒農場取代以往的農地、果園,主管的農委會、觀光局、縣市政府又是只收稅不管理,滿山遍野建築林立,卻是多數不合法

2008年始;政府為了滿足陸客來台的需求,於是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砍伐柳杉林,廣建停車場與加油站,這將加速雨水逕流速度。2009年莫拉克颱風侵台,停車場與山葵園不但造成二萬坪嚴重崩塌,崩塌而下的土石流造成阿里山溪土石暴漲,更是來吉部落必需遷村的主因。

海島國家面對氣候變遷如此嚴峻的挑戰,台灣政府長期以來,不分藍綠並未從自然中學習到教訓,2011年交通部觀光局又公佈阿里山空中纜車先期可行性評估,空中纜車全長11.67公里,預計路線為「奮起湖--頂湖--十字路--二萬坪--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二萬坪從原來百年前的二萬坪到現在實際面積只剩4000餘坪,二萬坪是重災區,未來也將持續崩塌,還經得起空中纜車的蹂躪嗎?還是預告下一次讓更多的人流更多的淚。

失去的河流──失去的水資源

2009年莫拉克颱風過後,台灣南部的河川上游土石淤積嚴重,河床上升都在20米以上,同時也造成南部水庫嚴重淤積。水庫的問題更宏觀的思考其實是水資源的問題,長期以來臺灣的水資源經營管理皆是以需求為導向,也是由上而下思考的方式,缺乏永續經營觀念,興建水庫從考量興建成本、生態成本,以及過程中民眾抗爭、遷村、補償金發放、攔沙壩興建、河川清淤、水庫清淤、繞庫排沙等社會成本一併計算,每噸原水的成本並不低。台灣水資源最核心的問題是在在政治的考量下,水價一直無法提高。

與全球比較,台灣本島及澎湖、金門地區,平均水價每度約新台幣9元、台北市8元,與日本東京的46元、日本全國平均值42元、香港15至36元、新加坡16元、法國79元、英國倫敦20元、荷蘭海牙53元,均有相當大的價差。水價無法提高也造成自來水公司因虧損而無法汰換管線、減低漏水率,造成水資源的浪費。根據台灣省自來水公司估計,目前漏水率(當年管線漏水量占當年總配水量比率)高達24.6%,全年所漏掉的水相當於兩座翡翠水庫的水量。

面對來勢兇兇的全球氣候變遷,『還山於林、還地於水、還灘於海』都需被重新思考,提高水價是解決問題的開始,同時「多元分散」的水資源管理法則應被重視與執行,埤塘濕地、地下水庫、海水淡化等都應被考量。

河流的輓歌──家住河川下游的悲哀

台灣河川中下游污染嚴重,最主要的污染原因,是來自家庭、工業及農、畜業排放出來的廢水,同時我國並未對工業與高科技產業的特殊污染化學物質訂出合理的排放標準,例如三氯乙烯、溴化二苯醚、壬基苯酚、鄰苯二甲酸二脂等環境賀爾蒙物質。環保部門不但稽查不力且官說文化盛行,導致中下游污染嚴重也污染海洋,然而農民抽水灌溉、抽水養魚間接影響到全民的飲食健康。

客廳即工廠──造就農田即污染

1960年台灣正逐漸由農業社會邁向工商業社會,1972年,謝東閔擔任臺灣省主席之後,中小企業也開始發展,他為了帶動農村經濟,倡導「客廳即工廠」的運動,鼓勵家庭代工,擴大外銷,當時的確也為臺灣帶來了經濟的興盛。但是客廳即工廠的政策造成台灣永續發展的夢魘,當工廠設在農業區之後,由於灌排不分離與工廠將廢水打入地下水,於是演變成「工業喝好水、農業喝廢水」,農地污染變成常態。2010年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工廠管理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給予未登記工廠七年輔導期,只要完成一定程序就能合法繼續經營,於是工廠退出農業區變成遙不可及的夢想。

開心農場──在乾淨的土地種重金屬

經濟部於2002年1月9日發布「經濟部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規定事業廢棄物之性質安定或再利用技術成熟者,其種類及管理方式經公告後,事業及再利用機構得逕依該管理方式進行再利用。事業廢棄物再利用包羅萬項,這些事業廢棄物是否都適合再利用,都有待釐清。以電弧爐爐碴為例;2002年1月25日,經濟部公告「經濟部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種類及管理方式」,包含:電弧爐煉鋼爐碴(石)、感應電爐爐碴(石)、化鐵爐爐碴(石)等3項。台灣電弧爐業者每年產生的爐碴高達160萬噸左右,並產生16萬噸左右含戴奧辛與重金屬的有毒廢棄物集塵灰。

鋼鐵爐碴在「資源再利用法」下視為「可回收利用資源」,原本環保署所管的事業廢棄物,搖身一變成為經濟部工業局所管的再利用資源,開始應用於水泥材料,並用於填土鋪路。就資源再利用的角度,將廢棄物轉化利用當然是美事一樁,但是一旦爐碴重金屬經風化、碎裂或溶出易造成污染,就讓美事變醜聞,掀開一場環境風暴。爐碴無毒,精確的說,是在一套被選擇的科學標準下無毒,在產官學通力合作之下,這種操弄檢驗科學魔術,打造一個「理論上」的無毒環境。

2008年4月29日經濟部公告修正「經濟部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種類及管理方式」規定,嚴格管理爐碴(石)之再利用不得用於農業用地做工程填地材。然而目前台灣爐碴污染散於各地,有農地、漁塭、河道,同時多處污染場址竟然夾雜含戴奧辛與重金屬的有毒廢棄物集塵灰,政府部門環保署與經濟部工業局只立法開放再利用,卻不稽查管理,也不教育民眾爐碴再利用的範圍與對環境生態的影響,同時當爐碴進駐農業用地後政府並未有配合的解決方案。

更離譜的是2010年2月環保署公佈資源回收再利用建材環保標章規格標準修正(草案),要訂定資源回收再利用建材產品含戴奧辛有害事業廢棄物的管制標準,從不得含有,放寬至可含戴奧辛總毒性當量濃度不得超過1000pgI-TEQ/g,環保署還對外宣稱這是有效管理,但未何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定標準?戴奧辛是非常毒的化學物質,環保署不但常期稽查不力,竟要讓建材含有有毒廢棄物,還要頒於環保標章,另人痛絕。在乾淨的土地種上重金屬,不是一個海島國家應有的永續思維。

島國的環境思維

2002年中華民國公佈環境基本法中特別強調,經濟、科技及社會發展均應兼顧環境保護,然若其中對於環境有不良影響或危害者之虞者,應以環境保護為優先,且全國人民、事業及各級政府皆應共負環境保護之義務與責任。政府有責任提出因應氣候變遷的完善國土規劃,修補各項法律漏洞,讓污染行為人負責,以維持社會正義,同時成立環境法庭來落實環境基本法的精神。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柯亞璇 on 四月 23, 2011

引自:http://www.88news.org/?p=11219

編按:由財團法人至善基金會於屏東縣瑪家鄉禮納里部落舉辦座談會,當天也邀請到已入住永久屋之好茶村族人,分享對於中繼與安置的想法,以下是相關系列報導。

前言:

好茶村代表李金龍表示,雖然好茶村已經入住「永久屋」,但是「中繼屋」這個部份很值得再去探討,有沒有它存在的一個可行性與必要性。他表示,好茶部落在0813(聖帕颱風)的時候很多單位的幫忙,但公部門在處裡很多的事情的時候,還是有不足跟漏掉的地方。

對於中繼屋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他表示,入住隘寮營區三年之久,畢竟整個的配套措施包括到整個鄰近養豬場排放物味道的一個狀況,也遇到大家很難去適應的問題。他說,「我們算是『實驗品』,然後很匆促的做一個安置。」

遷居至「永久屋」的災民對於「安置」生活環境的恐懼,迫使災民不得不簽下政府所給的條約,附帶條件換取「永久屋」。「中繼屋」的存在性與必要性,對於已遷居至禮納里部落好茶村族人,有什麼樣的想法?以下是好茶村李金龍分享之整理報導。

image001
至善基金會舉辦的座談。

重建條例是一個錯誤的政策

「我們來瑪家農場以後,我們到底是『遷村』還是『安置』?對政策來講這是一個滿大的問號,因為整個文字敘述到整個政府的作為,在我個人的認定就是『安置』,不是『遷村』。李金龍說出對於「重建條例」遷村方案所提出的質疑。

他說到過去安置空間的生活情景,「整個安置的過程,在空間上真的很狹小,尤其是老人家別無選擇,只好很聽話的就住在那裡。那個比較可怕的是每逢豪雨,都會淹進室內,所以老人家根本就沒辦法睡覺,整個抽水馬達在抽的過程真的是一種折磨。」

而他對於政府的安置政策也表示,其它災區也沒有因為好茶村的經驗,而調整到後續更好的安置問題。整個安置過程像人民公社,吃飯、洗澡、上廁所都要排隊。這些情況都是整個安置上比較難過的地方。他也表示,政府安置跟NGO安置為什麼差別那麼大,是不是因為經費上的問題?

八八水災安置後政策的混淆,重建政策在災害發生過程被批的很嚴重,但卻也沒有因為被批之後有更完善的政策出來。所感受到的並沒有解決什麼問題,剛開始規定很硬,只是後來政府被罵了又放寬的作業調整。「這個問題其實還是很大。」他說。

針對好茶村的情形,至善基金會楊江英也表示,這次座談的過程,其實大家所提出的問題,其實在一年過後都還在,就好像是風災才剛過,大家仍就在討論原本之前那個最主要的問題。

大家明明知道遷入永久屋的「簽訂條約」明明有問題,但是在營區的安置生活快要撐不下去了,所以也只好簽定。

「中繼的狀態」真的會影響災民如何去思考跟選擇。因此我們也都可以理解災民,為什麼當下就會放手,簽定政府所給的「永久屋條約」。她說,「因為,那真的會讓人撐不下去!」。

image003
上圖為「遷村」前,好茶村族人被安置的隘寮營區。族人表示,「每逢豪雨,水都會淹進室內,老人家根本就沒辦法睡覺,整個抽水馬達在抽的過程真的是一種折磨。」

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到後來「全部都離開」!

而李金龍也表示,整個政策最大的問題,有可能多數不是原住民朋友,所以他們本身不能去同理心我們生活文化的環境。他指出,政府善意的政策也導致,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到後來「全部都離開」!的無奈處境。

安置跟遷村混淆的問題,還有另一個比較大的問題,他也提出霧台鄉佳暮部落的一個特殊狀況。他表示,佳暮部落內有三種情況,第一個是「要申請永久屋的」,第二個是「要原鄉重建的」,第三個是「沒有受災居住在其他地區的」。

「因為重建條例的政策,導致整個部落的重心不知道在哪裡?」他也表示,這個情況有可能是公部門沒有考量到的,很大的遺憾在這邊。

不公平的分配模式

他也提到,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遷來這裡(禮納里部落)的一個政策制定。他說,有可能是要彰顯他們(政府)的一個績效,很多事情它是倉促的。他說,「光是我們三個部落住進這裡,其實我們個別的災情狀況是不一樣的。可是政府的處置是一律平等,所以難免有所為心裡不平衡的地方。」

好茶部落:遷村後,還有10幾戶沒有申請到永久屋。

對於遷居到禮納里部落後的狀況他也表示,包括到我們部落本身還是有這些的狀況。我們部落還是有10幾戶沒有申請到永久屋。有的人申請到3戶,有的人申請到1戶。所以這個公平性有很大的質疑的地方。

他說,「遷村應該要有遷村的一個比較具體的一個做為,安置也是,而不是把它混再一起。我們到底是遷村還是安置,一直是我們很大的一個問號。我們很清楚,好茶村的耕作地都還是在原鄉,來到這裡只是解決了『住的問題』。」

他表示,整個八八風災「遷村」與「安置」混淆性滿嚴重的!而最大的問題也是,在八八風災後的安置作業,只有「單一選項」,只有「永久屋」的選擇,對我們來講也使一個非常苛刻的一個做為,尤其好茶村是一個滅村的狀況。

安置三年多了,「家」對好茶村的魯凱族人一直是一個期待。但因為安置過久,於是也就不理智的簽下了違背自己所想要的家的一個想像。

因此他也表示,「中繼安置」有他的必要性。但是有了一個「中繼安置」要怎麼自主經營,是要由公部門來做還是要由NGO來做,還是由部落自己自裡。他表示,這是一個很值得去探討的問題。

好茶部落族人,災後雖是「遷村」但仍有10戶族人沒有辦法申請到永久屋。八八風災「遷村」與「安置」混淆性更讓沒有原鄉部落可回的好茶村族人,陷入現實生活與矛盾政策之中!

image005
看似遷村,但更像是混亂的安置。

相關文章:

  1. 重要政策最新情況─中繼安置、原居住和耕作許可說明
  2. 部落狼煙的隱喻
  3. 78天須完成319戶─瑪家農場永久屋的時間壓力
  4. 部落被土石流淹沒的好茶族人:土地不是自己的,算「遷村」嗎?
  5. 屏東縣府:永久屋申請沒有「分批入住」而是「申請條件限制」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新聞網2011.04.25

走出雪隧,入目所見的蘭陽平原,美得令人驚艷,但孕育平原的「母親」蘭陽溪,因漫無止境的開發,已破碎變調。

 

北橫宜蘭段 豪雨就坍方

 

從出海口往山區逾八十公里,蘭陽溪河床種滿高麗菜和西瓜,面積之廣幾乎成了另個蘭陽平原,每到施肥與採收期,河床裡堆疊的肥料宛如長龍,人車穿梭,蔚為奇觀。

 

「過度開墾成了公路殺手」,公路總局痛批,河川局為收取每年六百五十萬元許可費不斷放租,漠視對交通、環保的衝擊,如今北橫宜蘭段,一有豪雨路基就坍方,每年得花上億元搶修。

 

放租與搶修的角力戰,已持續四年,至今無解;蘭陽溪就在爭議中喘息。

 

西瓜高麗菜 一畦接一畦

 

「哇!真是壯觀!」這個季節車行蘭陽溪畔的台七甲線,遊客都會被溪底一片綠意給吸引,一望無際的溪床上,高麗菜田一畦接一畦。

 

這番話聽在公路總局人員耳裡,卻是心痛。

 

蘭陽溪是台灣東北部最大的河川,因含砂量高溪水混濁,早年有濁水溪之稱,如今這條溪流著的是一年產值高達五億元的「綠金」;溪床上的作物創造驚人的農業收益,當「房東」放租的河川局也有高額入帳。

 

河床變高了 河水竄路面

 

但種菜河床不斷墊高,河道被逼到路腳下,汛期河水亂竄攻擊路面;農民使用生雞糞和農藥,帶來汙染問題,宜蘭溪北廿萬人喝的水,來自蘭陽溪,宜蘭大學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所長徐輝明說,宜蘭號稱好山好水,「好水」已不見了。

 

四十年前,政府輔導大同鄉原住民把四季平台整地轉作高經濟作物,山上的日夜溫差大,蔬菜吃起來特別脆甜,一推出即造成轟動,南山、四季兩個部落可以種的地全種光了,菜農搶地種菜,連河床都不放過。

 

怪手整河床 好水不見了

 

經濟部水利署第一河川局從出海口的噶瑪蘭橋(五結鄉)到繼光橋(大同鄉)都放租,菜農自己找地,每公頃四千到七千元不等。

 

近幾年菜園板塊漸漸往下游移動,蘭陽溪流經的大同、員山、三星、壯圍與五結鄉溪床,怪手長驅直入,轟隆隆在河床上整地,崎嶇不平的河床變平坦了,河道限縮到幾乎看不到,讓人誤以為就在平原上。

 

記者在台七甲廿五公里採訪時,一輛遊覽車停下來,遊客興沖沖下來朝河床猛拍照,十分新奇,對照一旁公路局人員的憂心,成了強烈對比。

 

公路總局四區養護工程處處長張運鴻說,從二○○五到二○○八年,台七甲廿五公里處路就斷了四次,每年花上億元搶修,災情卻不斷重演。

 

別再放租了 總是沒下文

 

他說,沿蘭陽溪有三處易被河水攻擊路段,對岸都有農民大面積種菜,多年前就拜託第一河川局別再放租河床,趕快疏濬,但協調會總是不了了之。

 

第一河川局吳姓官員說,整地對水流改變幾乎沒影響,洪水一來水流擴大幾百倍,會流往何處不是人為可控制,農民不會那麼笨找有風險的地種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2011.04.20

我們要帶小孩去維也納

 

◎史英(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這些年來,我們每年都帶小孩去歐洲,各國的文化重鎮幾乎都走第二遍了;而去過的小孩,很多都還想再去,即使是舊地重遊也甘心。然而,漸漸地,就有人在問:那什麼時候去維也納?不是從來都還沒去過嗎?


早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前一輩的音樂家許常惠就寫過留學歐洲的經驗,說是有一天,平時交關的肉舖老闆居然邀約同去拉四重奏,嚇得他差一點收拾包包回國。曾幾何時,我們已經是全世界最多小孩學琴的國家;然而,有誰看過孩子們呼朋引伴以琴會友?且不說隨意演奏,就連開口唱歌,也成了阿公阿媽的專利;值得敬佩的是,在山郊野外五音不全,還敢把伴唱機開到最大!

我猜想,我們的問題是在,大家都太急於弄出聲音,卻不太願意專注地去聽,無論是聽別人還是聽自己:沒有人肯聽,就只能獨自閉門苦練,或用擴音器強行傳播。我常想,教人「聽」一首音樂,和教人一題數學比起來,哪一種更難?教數學,只要讓人理解;教音樂,卻要讓人感動—沒有感動而還得聽下去,絕對是酷刑—那麼,感動這種事情,是可以教的嗎?

學校的音樂課,大概只教曲調和樂理,再加一點歷史;私人的課,大概都集中在演奏的技巧上;如果我們帶小孩去音樂之都,結果也不能讓小孩感動,那又何必多此一舉?這之所以,這些年來愛智的行程從來都不考慮維也納:不是不愛去,只是不敢。

直到去年的某個時候,和一位音樂家討論我練琴的情況,才忽然憬悟,我是如此急於告訴別人這些意見,卻從沒用來檢視自己。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竟然相信練琴的時候不能動感情:必須「完全冷靜」下來,才能專心克服技術的困難;現在才想到,即使在最枯躁無聊的技巧磨練之中(例如音階),也要「注入」某種感動—即使是一點點音色的變化,或樂句之間的幾次呼吸,都能讓人感覺到是在「演奏音樂」,而不是在做「肢體訓練」。這麼一來,情況就完全改觀了:原先不肯聽我指揮的手指或手臂,或從來不曾注意到的腰身的肌肉,竟然也可以跟著音樂走!

這就表示,我們的許多小孩,或者並不是沒有音樂的感動:他們以這樣或那樣的理由,把自己的感動封存起來;要不然,就是沒有很好的機會接觸「純粹」的音樂(被強迫練琴當然是最差的「機會」),而只能在和電影情節、歌詞意境、或歌星的動感有所聯結的時候,才能有所感動,而又沒辦法確定那感動是否來自音樂的本身。在這種情況下,他難免會以為自己是屬於「聽不懂」古典音樂的那種人,即使練琴很多年也一樣。

所以,我們並不需要傻傻地去「教」小孩感動,只要幫他們把心打開,讓藏在裡面的東西可以出來,而純粹的音樂也可以進去,「感動」就自在其間。想通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從「教人理解」的領域(例如數學想想),進到「讓人感動」的新境界;這樣,我們就有了新的信心,可以嚐試突破以前裹足不前的事情,例如,帶小孩去維也納。

事實上,去維也納,可能是幫小孩打開心扉最好的方法:首先,從堂皇大廳到街頭巷尾無所不在的音樂活動,那活動中的人的面貌,那面貌所透露的自在、信心、對美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實踐,恰恰好可以取代孩子們既有的音樂經驗:原來,把音符呈現為樂音,是這麼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所謂樂手、歌迷,偶像,也可以不必一定要搖滾;而所謂偉大的音樂,原來也是流行音樂,而且還正在流行。

然後,在維也納森林裡,我們要談論貝多芬:不論曲式,不談掌故,不做一般所謂的「導聆」,而只挑最動人的幾段旋律,甚或只是幾個樂句,讓大家交換靜心聆聽之後的感受;而我們之中最富經驗者,要接受那一無所感的孩子的挑戰:你確定你所謂的感動,不是為了愛現自己的高雅而捏造出來的?但無論如何,談論的要少,聆聽的要多,所以我們要攜帶多樣樂器(鋼琴只好以鍵盤取代,但絕不是電子聲音),當然,最重要的,還要有隨行的音樂家!(正好是和我討論練琴的那一位)

然後,我們才告訴小孩,我們所駐足的,正是當年貝多芬徘徊沉思的小徑:斯人已逝,而身影猶存—就是存在世人(包括著我們遠從台灣而來的這些人)的心裡。同樣地,在那個小酒館旁,我們也要讓小孩充分體會舒伯特在這兒所寫下的樂章;然後,還有馬勒(今年是他逝世一百週年),還有克萊斯勒,還有莫札特…幾乎所有重要的音樂家,都離不開維也納,而多數也就葬在這裡!

現在剩下最後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到底為什麼非得被音樂感動?難道不能只做一個鐵石心腸的硬漢或硬女嗎?我想,這涉及心靈的「敏銳度」,或心智的「感知力」如果我們希望小孩將來能對家人、對社會、對土地、對台灣、特別是對他自己,有那麼一份心,那麼,他就需要「練習」,就像所有的能力都需要練習一樣,「心的敏感」也需要練習,那麼,還有什麼會比「讓純粹音樂感動」更好的心的練習呢?

懷抱著這些心思,我們要帶小孩去維也納! 

◎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262期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2011.04.13

作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編者前言:日本3月11日發生福島第一核電廠輻射外洩事故,這是全球自1986年烏克蘭車諾比事件以來最嚴重的核災,目前狀況仍持續惡化。台灣和日本同樣處於地震帶上,應記取歷史悲劇的教訓,徹底檢討核能政策的存廢。

本報今日起與長期關心核安問題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合作,一連十天連載「你不可不知的核電真相」。在您決定是否響應「430向日葵廢核行動」之前,邀請您一起共同來探討,我們如何保障安全的用電,走出核災威脅的陰影。


台電與核能學界常說核電是最安全的能源,甚至強調福島核災是上帝在幫人們做實驗,想要測試看看人類的核能安全能到什麼程度,每一次的災難對往後的核電廠反而是祝福。但這絕非事實。

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Sovacool教授的研究1,在1907年至2007年這100年間,核電相關意外,導致了四千人的死亡,高於石油、煤礦開採以及天然氣等石化能源。而其造成人民財產的損失總計高達166億美元,亦較上述能源類型為高。


圖、各類能源型態所成的財產損失
(Sovacool, BJ. 2008. The costs of failure: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major energy accidents, 1907–2007, Energy Policy 361802–1820)

而這次福島核災,更讓我們驚覺到核能產業所自豪的安全文化,是多麼不堪檢驗,而台灣核電廠的安全風險,更因耐震力不足、無力抵抗海嘯、位於人口稠密區三大因素,遠高於他國。

核一、核二廠分別距離山腳斷層7公里、5公里,核三廠距離恆春斷層一點五公里,皆不符合台電的核電廠選址規定:距廠址8公里內不能有長度超過3百公尺的活動斷層。貢寮核四廠址的半徑80公里海域內有70幾座海底火山,其中的11座處於活火山的狀態。去年也於廠區外1公里處發現新斷層,目前正在評估這個新斷層會影響核四的狀況。

很多朋友都焦急的問,台灣既有核電廠的防災設計如果遇上這次日本關東地震的規模與震度,能否阻擋災難的到來?這當然是個預設的問題,沒有百分百的答案,但我們可以從相關資訊來作一些判斷。台灣核一廠的耐震係數是0.3G,核二核三核四的耐震是0.4G,而福島一廠是0.6G。耐震係數是指建物構造能承受多少的加速度搖晃,數字越大表示能承受的震度越大。而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資訊傳出,福島一廠幾部機組的管線、反應爐甚至圍阻體都因地震出現破損裂縫,導致搶救工程連連失效,大量受輻射污染的物質洩出。我們很難相信為何台灣核電廠的耐震係數差了一截,卻可以「如菩薩坐在蓮花座上,安然渡過」?

在福島核災前,日本與美國在民間團體的壓力下,均試圖針對核電廠耐震不足的缺陷,加以修正。日本方面,針對核電之地震威脅,其要求電廠耐震係數需由0.6G提昇至1G。但因既有機組耐震係數的提昇,需耗費達8百億以上,因此濱岡核電廠認為無法負擔此成本,選擇將老舊核電機組提前廢爐除役。而柏崎核電廠在地震後,7座機組停機2年,迄今僅有一座機組開始再運轉,而東京電力公司,經過此事件後,亦表示要將耐震係數提昇至1.02G。預期也將會因成本過高,導致一至五號機組不可能重新運轉。

美國方面,位於加州的Diablo Canyon核電廠,其餘建廠過程中,各界既對其耐震性提出諸多質疑,迫使最後耐震係數需提昇至0.76G。但根據最新調查顯示,於該電廠外海一公里處,亦發現新的斷層。加州能源委員會已於2008時,依該州法令要求,提出獨立的加州核電廠評估報告(AN ASSESSMENT OF CALIFORNIA’S NUCLEAR POWER PLANTS),並要求負責營運的PG&E電力公司提出長期地質評估計畫,且需定期向該委員會回報其於在核電的地質安全性上,有何實質作為。而發現此新斷層後,則更進一步要求PG&E電力公司,必須提出新的地質調查與新的耐震技術,並表示將此議題,列入該電廠申請執照延長的審查考量。而該區域的核安監督團體Alliance for Nuclear Responsibility則憤怒的指出:『到底要多少斷層帶的才足以關閉一座核電廠?』並向加州能源委員會提出公開聲明,要求其應記取柏崎核電廠的教訓,要求其盡早除役。且依據國際原子能總署的資料,連位於歐洲的斯洛維尼亞與保加利亞的核電廠,其耐震係數都比台灣高。

但台電不論在福島核災發生前後,均無視於民間團體的呼籲,甚至搬出台灣核電廠比日本安全10倍的字眼,試圖阻絕各方的質疑。甚至在面對台灣4座核電廠因位處地震帶以及濱海等因素,被華爾街日報的「核電機組評分表」評為最危險等級的結果,經濟部長施顏祥只是回以『華爾街日報只是一般論述』、「會以投書到華爾街日報方式說明」來回應。但除了華爾街日報以外,國際知名的風險評估公司Maplecroft ,亦指出台灣的4座核電廠,是全球少數會同時遭逢地震、海嘯、洪水等三重威脅的廠址。


圖2、全球核電廠與地震、海嘯、洪水風險

但經濟部與台電面對這些國際研究,均是採取否認的態度,主因是其不願面對台灣核電廠的耐震係數提升所需付出的代價。事實上,要求蓋好的核電廠提升耐震係數是非常困難的事,要投入的金錢時間都難以估量,特別是電廠原先的空間設計上,就很難允許再放入為了提升耐震係數的結構補強,所以對於熟悉核電廠興建與設計的人來說,提升耐震係數和打掉重蓋可能困難度不會相差太多。這也是為什麼這次福島核災後,台電和台灣政府只敢以一些模糊的字眼如「提升安全防護」、「將海嘯納入考量」,而不敢承諾將過低的耐震係數提高至具體目標,或是提高檢測標準的具體內涵。

而核能本身既為高風險的能源,而台灣不僅先天地質條件脆弱,又因後天廠址設計與管制上的輕忽,致使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壟罩在高度核安風險之下。

表1. 台灣、日本、美國因應地震對核安威脅之比較

國家

核電廠

耐震係數

斷層距離

現況

台灣

核一

0.3 G

山腳斷層: 7公里

台電回應:
1.已新增強震自動急停設備

2.經歷過95年恆春地震,核三廠安全無虞。

核二

0.4 G

山腳斷層: 5公里

核三

0.4 G

恆春斷層: 1.5公里

核四

0.4 G

六條「非活動斷層」: 5公里

海底火山群:70 公里

日本

濱岡

0.6G提昇至1G

斷層經過廠址下方

提昇耐震設計成本過高,決議拆除重建。

柏崎刈羽

0.45 g

震源:9公里。

斷層經過廠址下方

1.七部機組停機兩年。

2.東京電力承諾要將耐震係數提昇至1.02G。

美國

加州Diablo Canyon

0.76g

離外海斷層:1 公里

加州能源委員會提出評估報告,要求負責營運的PG&E公司提出長期地質評估計畫,並將地震因素納入執照更新評估。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2011.04.14

作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陳錦桐攝影

很多人都會覺得,核四廠設計與興建的時間比核一、二、三晚的多,理當有比較進步的技術和經驗,在安全性上應該比老舊的核電廠好的多,所以應該要用核四來替代核一核二的供電,比較能保障安全。理論上來說,這樣推想或許沒錯,不過以目前的工程狀況來說,卻是完全相反的

首先,要先從「統包」跟「分包」講起。全世界絕大多數的核電廠,包括核一、二、三廠,都是採用「統包」的方式,由一個得標的統包商負責整個電廠興建的統籌,以電廠的買主—電力公司,所開出的規格需求,從設計、施工到測試,陸續完成,再交給電力公司作運轉和管理「統包」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元件都是該統包商所生產,但會依循著相對有經驗的工程施作方法、流程和系統整合規範來進行,雖然仍無法完全保證電廠日後運轉絕對安全無虞,但確實因為有一個統包的角色,能夠在建廠過程中從頭到尾把關、負責,將核電廠複雜的各個要件完工並組裝整合起來,再交付運轉

但核四廠卻是選擇了另一個風險更高,更難掌控的「分包」作法。因為當初各方國際勢力的角力與覬覦,最終放棄了「統包」做法,將核四龐大的建廠利潤拆解分給美日等跨國公司。核四最重要的核島區,設備提供分別由美國奇異、日本日立、東芝、三菱得標,但最後要再交由台電公司自己進行最複雜、困難的統籌施工和整合工作,擔起整個核四建廠的責任

然而這樣的分包模式會有什麼影響呢?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中華航空公司想要擁有一架波音747,他應該採取的做法,就是直接跟波音公司買整一架來,再由華航的機師操作飛行,也就是由波音公司來統包生產這架波音747。而當今天我們讓一個毫無興建核電廠能力、經驗的台電公司來負責、統籌核四的興建,就有如沒有生產飛機經驗的中華航空公司想要一架波音747,卻不直接跟波音公司買,反而自己跟波音公司買部份設備,其他設備或零件跟別的公司買,然後自己捲起袖子要來造出一架波音747一般,既荒謬又危險

然而,核電廠運作的複雜度遠遠超過波音747,所以這般恣意分包,東買一個西買一個的做法,就會造成元件與元件間的界面複雜度大大提升,系統混亂而難以掌控,所以才會被核電專家戲稱為「一部搖搖欲墜的拼裝車」。沒錯,更令人擔憂的是,這麼不穩定的系統整合界面,卻要交由毫無整合經驗的台電公司獨自完成,這是荒謬中的荒謬

而核四荒腔走板的建廠行徑,卻絕對不只這一樁。核四廠在設計之初,因為對自己的能力太過自信,所以將日本同型電廠需分為13個獨立運作系統的數位儀控系統(DCIS)整合成全球首次採用的單一數位化系統。大家或許會問,這樣作會導致什麼結果?再舉個例子,北捷文湖線,在通車之初發生的一連串出包事故,就是因為木柵線的系統和內湖線的控制系統在訊號上無法穩定整合所致。而現在,台電最頭痛的問題,即是當初這個「獨步全球」的白老鼠設計,使得訊號輸入點過多,難以整合,在測試時就出現了高度的不穩定與操作的複雜。台電資深的工程師並指出,過去能夠簡單排除的局部小錯誤,在這個實驗品中,卻會禍延整套系統,帶來難以預估的影響。

針對上述這些問題,民間團體或是專家學者當初並非沒有提出懷疑,甚至台電內部的資深技術人員也在當時發出了警告。然而,這些警告跟懷疑,都被台電看似專業的安全保證打回,不過如今,似乎都成了一步步成真的預言。

光是去年(2010)一整年,不用外在災害侵襲,核四就發生了十多起意外事故和設計錯誤的踢爆。3月底,在測試階段的一號機主控室發生火災,儀控設備中的不斷電系統故障失靈,造成當時主控室的顯示盤面失去電力倘若這場意外是發生在反應爐運轉後, 將會使工程師無法掌握反應爐的溫壓、冷卻水流、水位,就有如矇著眼睛開車一般。台電內部工程師直言,這起事故最後會因幾個電容器起火就導致顯示盤面失去電力,就是因為核四採用單一的數位儀控系統,才無法將局部的錯誤控制下來。5月份時,因工人使用吸塵器及毛刷清理不斷電系統電盤之疏失,導致主控室電路設備再度爆炸短路。

去年7月9日貢寮海洋音樂祭舉辦之時,當數十萬遊客湧入緊鄰核四廠的福隆海灘時,核四廠卻因為一連串的施工錯誤,核四自廠外向廠區輸配送電的電路系統高溫燒燬,造成整個廠區長達28小時的大停電,超過全世界核電廠最長停電可應變時間的8小時3倍有餘。若在正式插入燃料棒運轉時發生,就將如同此次福島核電廠一般,因電廠失去控制反應爐冷卻系統的能力,導致爐心融毀。

更離譜的是,7月中再度爆出,核四主控室電纜鋪設設計錯誤,嚴重的話可能會引起控制系統訊號干擾,反應爐失控。台電承認錯誤,表示會重新設計、鋪設。台電的簽約顧問公司表示:「核四廠全廠須重新設計,否則將會釀成重大災害。」而到年底,卻又發現,原來設計錯誤的不只是主控室,整個廠區的光纖電纜都因為趕工而造成鋪設錯誤,需要全廠重來,工期因此在延宕10個月

核四的安全問題,在上述先天不良的因素下,再輔以後天台電和得標包商品質低落的施工、監工,於是造就了現在這副事故連連、不斷延期又無止盡追加預算的錢坑大爛帳。核四內部的工程師也坦言,不管是分包拼裝所帶來的混亂,還是單一數位儀控系統造成的不穩定,又或是十多年來良莠不齊的施工品質和文化,現在都找不到根本的解決之道,「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盡最大的努力讓它不要出問題。」

核能發電的運作風險本來就難以掌控,如今核四卻又因為一連串荒謬的「人禍」使得系統體質更加的脆弱和不穩定,根本拿不出辦法解決核四的基層工程師就曾十分氣憤的表示,到現在台電的高層還是不跟經濟部和行政院說實話,不讓決策者確實了解目前廠區工程的真實狀況,只會向行政院做出毫無可能達成的完工承諾,再回過頭來要求大家趕工,如此更導致工程品質的低落,徒增人民的生命安全風險。

台電花了20多年的時間跟台灣社會保證核四的安全,結果不僅沒有比核一、二、三安全,最後還搞出這麼一個完全失控的怪獸。福島核災用如此苦難來提醒世界,核災是真的會發生,或許我們也該思考,是否該再這筆爛帳中認賠殺出了?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2011.04.15
作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核電廠所產生的放射性廢棄物分成高階低階放射性廢棄物,前者是指用過核子燃料或其經再處理所產生之萃取殘餘物,後者則涵蓋電廠運轉期間受污染的衣物、水處理殘渣、工具及廢棄的零組件、設備、樹脂、除役後反應爐體相關廢棄物。

針對『用過核子燃料』,目前台電所規劃的處理方式有以下三階段

 第一階段為濕式貯存:用過核燃料剛自反應爐退出時,尚有殘餘的熱量及輻射線,因此必須存放在電廠內用過核燃料水池中一段時間,以進行必要之冷卻。

 第二階段為乾式貯存:用過核燃料在上述水池中經多年冷卻以後,其殘餘熱及輻射線已大幅降低,因此可將其自水池中移出,於電廠內另興建乾式貯存設施以進行用過核燃料的乾式貯存。

 第三階段為再處理或最終處置:在乾式貯存期間,可以將用過核燃料取出,進行再處理以回收鈾與鈽等可利用的物質;或建造最終處置場,永久處置用過核燃料,或永久處置經再處理所產生的高放射性廢棄物,使其與人現類生活圈永久隔離。

然而目前面臨的情勢則是,在核一廠區內濕式貯存已屆飽和,而台電亟欲興建乾式儲存廠的設置,以便將部份的用過核燃料移至乾式貯存設施。最弔詭的是,原本台電規劃的乾式貯存設施貯存量達8448組,但因目前申請設施位置,受限於山坡地影響,因此於環評送審時申請儲存量僅為l,680 組,原本的1/5,而其餘 6,166組用過核燃料仍然留在水池中,俟核一廠永久停機,除役拆除時再行最終處置。而在最終處置上,國際上的共識雖是進行『深地層處置』,亦即將其掩埋至地底深處,但實際上,並未有實際成功案例。以美國為例,其鑑於原本規劃的內華達州雅卡山(Yucca Mountain)深層地質處置計畫成本過高,已終止此計畫。簡言之,目前國際上仍然沒有處理用過核子燃料的辦法

在低階放射性廢棄物上,台電目前著手進行最終儲置廠址的選址,其欲將其放置於台東達仁鄉以及馬祖烏坵。而台電在選址過程中,不斷花錢刊載「低放射性廢棄物安全嗎? 蘭嶼飛魚知道」、「低放選址潔能台灣,地球永續新藍海」、「低放廢棄物選址,節能護地球」的置入性報導之中。而台電在地方上,未署名的傳單中,放送著日本青森縣雖有低放核廢場,但是觀光活動依舊繁盛,而青森蘋果以及海產的銷售數量也未受影響的消息。而位於法國諾曼地半島的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場-芒什,該地畜牧產業的興盛亦被用於試圖減緩地方民眾對觀光衝擊的疑慮。但這些官方資料中,都掩蓋了國際上在處理低放射性廢棄物過程中所發生的環境污染事件,履見不鮮

如其舉出了法國芒什場址,畜牧業興盛,推論低放將無衝擊。但根據2006年時,負責該場址環境監測的ACRO實驗室,既發布一份新報告指出「該地地下水層的放射性強度平均達到750Bq/l,比歐洲合法安全值所限制的100Bq/l高出7倍之多。靠近核廢場的農地地下水層的放射性強度平均達到9000Bq/l,比安全限制值高出90倍之多」而這些地下水,既是當地畜牧業者的主要水源

在美國方面,其位於南卡羅萊納州的Barnwell儲放場,2008年時周遭的監測井測得氚濃度每公升高達18,303,000 皮克居里(pCi/L),而飲用水標準則是每公升20,000皮克居里(pCi/L)。而位於華盛頓州的Richland,更被質疑為鄰近哥倫比亞河中輻射的來源。

此外,當相關單位不斷放「各國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持續安全順利運轉中」的訊息時,卻忘了今年2月時,英國該地出現個荒謬的廣告:「尋找曾於Sellafield當地核電業工作,並參與低階核廢料處理的從業人員」,而廣告主則是2007年7月成立,負責Drigg低放射性廢料最終處置場營運的低放射性廢棄物儲存公司(LLW Repository Ltd)。因為該公司發現,原由官方所保管的廢棄物儲放以及營運紀錄,有極大的疏漏

且在台灣在處置核廢料,更充滿了許多不正義的過程。30年前先以魚罐頭工廠欺瞞蘭嶼的達悟人,將核廢料儲存廠設於該地,且無能管理儲放過程所排放的廢水對當地的影響。而今日在選擇最終處理場址的過程中,也是計畫將場址設在用電量極低的發展邊陲地區,如台東南田、金門烏坵等,要其代替大家承受使用核電的負面後果,這無疑是更加深區域間的不公平

面對核廢料處理,英國經濟學家蘇馬赫在<<小既是美>>一書中的提醒非常適切:「無論贏得多大程度的繁榮,大量累積無人知道,如何使之安全處理的劇毒物質都是不正當的…,幹這種的事是對生活本身犯罪,它比人犯過的任何罪行都要嚴重得不知多少。以為文明在這樣的一種罪行基礎上的以維持下去的思想是道德、精神和思想意識的畸形產物。它意味著處理人類的經濟事務,卻根本不把人當一回事。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2011.04.18
作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核電是能源匱乏的解藥」,這是句核電的擁護者常掛口上的宣傳詞語,然而其卻不願正式核能發電所需的鈾礦,同樣也面臨匱乏的危機。

瑞士蘇黎世理工學院的Dittmar博士去年在arXiv線上期刊上發表的核能的未來:事實與虛構》(The Future of Nuclear Energy: Facts and Fiction)一文中,既指出「最快在2013年時,全球既會面臨鈾礦枯竭的危機。」而德國的能源監察小組於2006年的報告中,也同樣指出2020年後鈾礦供給亦會出現匱乏的情形。

既使是推廣核能不遺餘力的國際原子能總署,根據其2007年出版的鈾礦紅皮書,全球確知鈾礦蘊藏量為330萬公噸,而當前全球每年核能發電所需的鈾礦量為6萬5千公噸。因此在總裝置容量不增加下,既有的鈾礦蘊藏量,也將在50年使用耗竭。在鈾礦將比石油更早面臨耗竭的狀況下,擴張核電因應能源匱乏,毋寧是自掘墳墓。

然而鈾礦除了面臨資源稀少的問題以外,其開採過程,更衍生極為龐大的環境代價。如今年1月時,法國的核電公司AREVA既坦承其於尼日的鈾礦開採過程中,造成了當地的輻射污染。而在巴西的Bahia省的鈾礦產地附近,其發現其居民的飲用水的鈾濃度,超過WHO標準的7倍。鑑於鈾礦開採過程中的種種問題,曾於1985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國際防止核戰爭醫生組織International Physicia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uclear War,IPPNW於今年八月舉辦的大會上,更通過呼籲全球停止鈾礦開採的決議文

相較於國際社群,台灣於爭辯核電是否可作為減碳選項時,卻未能關注焦點延伸至前端核燃料提煉與鈾礦開採過程的衝擊。若依據國際相關資料庫推估,台灣目前運作中的6座核電機組,每年所需要的核燃料量為116公噸,相當於原料鈾需求量為984公噸。而為了供應此116公噸的核燃料,從鈾礦開採、濃縮、轉化等過程中,共排放出約120萬公噸的溫室氣體,而此過程直接與間接排放的污染物質,包括重金屬、粒狀污染物以及輻射物質等,約使1000人損失一年的壽命。在資源方面,則消耗944萬立方公尺的水,金屬礦物的額外開採成本為920萬美金,化石燃料的額外開採成本為更高達44億美金。

在上述一整串的數字之外,從以下兩件事情更可看出台灣核能發電在他國所衍生的環境代價。根據澳洲獨立週刊今年5月的報導,全球最大礦商必和必拓(BHP Billiton)任憑其旗下於奧林匹克壩鈾礦區的礦工,暴露於極高的輻射風險之下。且根據調查,該公司在接獲內部通報後,還涉嫌竄改監測資料。而去年7月時,澳洲政府委託學者進行的調查則發現鄰近知名的卡卡度(Kakadu)國家公園的朗奇鈾礦區(Ranger uranium mine),每天非法滲漏高達10萬公升的廢水至園區之中。

而位於亞太地區的澳洲、哈薩克以及烏茲別克三國的鈾礦產量,佔全球的45%以上。而各跨國礦業亦虎視眈眈看著蒙古的鈾礦蘊藏。因此,若能落實非核亞洲的理念,不僅只是確保免於核災的威脅,更是協助上述各國坐落於潛在礦脈周遭的民眾,保住其賴以維生的家園以及珍貴生態。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不可不知的核電真相】真相五、核電不是便宜能源

更新日期:2011/04/19 10:55

 

台電表示核電每度電發電成本僅為0.66塊,遠比火力、再生能源低,但這是台電刻意扭曲所致。表一為參照國際能源總署資料,所彙整各國核能發電成本;其中顯示台灣核電廠的發電成本竟然僅為中國的1/3,明顯不合理,台電不無刻意扭曲的嫌疑。

表一、 各國核電發電成本比較

國家

德國

瑞士

荷蘭

日本

韓國

中國

台灣

機型

PWR

PWR

PWR

ABWR

OPR-1000

AP-1000

PWRBWR

發電成本(元/度)

2.64

4.34

3.36

2.45

1.55

1.75

0.66

IEA, 2010, Projected Costs of  Generating Electricity 2010 Edition

從圖一可知,依據台電提供的資料,目前既有核電的發電成本中,以核廢處理及除役費用的提撥費用最高,佔27%,其他人事行政等營運費用次之,而硬體建設的攤提費用僅占12%不到,甚至低於燃料成本的佔比。但此成本結構上面,與國際各國的核能發電成本,有極大的差異。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資料顯示,就核電的成本結構而言,硬體建設的費用應佔核電發電成本的65%以上,但台灣卻僅佔12%

【你不可不知的核電真相】真相五、核電不是便宜能源

圖一、台電核電發電成本結構

另外,從台電提供的核電發電成本的變化趨勢中顯示,其在20年間,單位發電成本幾乎折半(如圖二)。然而在此期間,核電每年的發電量雖有提昇,但提昇程度並未超過15%。推算台電在成本計算上,採用了偏頗的折舊攤提年限的設定,導致核電每年的發電成本均可逐年降低。

      再者,台電雖表示目前核電發電成本,已涵蓋核廢料處理以及除役時的經費,約為每度0.17元。在核廢料處理成本方面,依照台電估算結果,既有六座機組的其處理費用為3300億元,其中以用過核燃料棒等高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最高、電廠除役次之。但這兩者均有低估之嫌。

       圖二、台電核電發電成本變化趨勢

在高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費用方面,台電主要依照美國育卡山(Yucca Mountain )核廢料最終處理廠在2000年規劃時的興建費用作估算基礎。但根據美國最新的估算結果,育卡山計畫總預算已飆升至962美元,等於每處理一噸高階放射性廢棄物需耗用4500萬元以上,導致美國決定終止此計畫。台灣既有3座核電廠會產生5000公噸的高放射性廢棄物(原能會推估數據),以此來估算,則台電在高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應超過2200億元以上。

在除役成本上,目前估計核一、二、三廠的總除役成本為675億元,但若參考美國與核二廠規模相仿、機組相同的錫安核電廠(Zion Nuclear Power Station)的除役計畫,其光除役所需經費既超過10億美金,為其興建成本的2倍。而核一、二、三廠興建成本共為1800億,若依錫安核電廠的經驗,除役成本為興建成本的2倍進行估算時,則除役成本既達到3600億,為官方現行估計5倍以上。

綜合以上分析,官方在核廢料處理以及除役成本上,至少低估一半,達到每度約0.34塊。既有核電廠除役成本比較

 

官方估計

(億元)

依國際經驗估算

(億元)

低階放射性廢棄物放最終處置

376

376

電廠除役

675

3600

蘭嶼檢整及蘭嶼減容除役

11

11

高階放射性廢棄物中期貯存

390

390

高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

1,382

2230

廢棄物運輸

238

238

地方回饋

281

281

總費用

3,353

7126

每度電攤提成本

0.17

0.36

官方估算數據來自 http://www.nbef.com.tw/index005_3.asp

而在核四方面,核四若要完工,其預算將增加至3千億,則此時其發電成本已達每度1.6塊以上,若考慮其將其核廢處理成本涵納入內,其發電成本至少將達到每度2塊左右。而與其他能源相比,核四廠的發電成本不僅將高於燃煤發電,更將高於風力發電成本。

 

發電類型

風力發電

太陽能

地熱

水力

核四廠

燃煤電廠

燃氣電廠

發電成本(/)

1.86

7.33

4.80

1.32

1.94

1.59

3.18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下雜誌2011.04.19

4月22日地球日,今年特別不同。一場日本福島核災,掀起全台一波波反核潮。台灣的能源供需,最迫切的,可能根本不是開源,而是節流。而我們的電價,便宜到根本讓人沒有省電的誘因。台灣每人每年排碳量竟高居亞洲第一,「節能減碳」僅成了企業維護形象的口號。超低電價,到底讓台灣人民付出了哪些代價?

【小國大污染的癥結】

根據《天下》社群的線上調查,有2/3的人願意藉調高電價,來減少浪費,進而更愛地球。但不少人希望調高的是工業電價,而不是自己家裡的電費。這也反映過去台灣能源政策的問題,沒有人願意付出合理價格。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歸納,台灣過去幾十年陷在低電費,造成企業與民眾不節能,不得不繼續加蓋更多電廠和機組,再引來抗議的惡性循環中。

全世界沒有幾個國家,電費比台灣低。我們的電費,甚至比大陸還便宜。比台灣低價的多是能源大國,或者政府刻意補貼的國家。

【節能減碳 只為了企業形象】

很多企業對外塑造節能減碳愛地球的形象,事實真相到底如何?維持超低工業用電價格,政府的理由是為了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事實上,電費佔企業成本的比率,低到可以完全忽視。

台積電風險管理暨工安環保衛生處副處長許芳銘坦承,電費佔台積電營收3%都不到,從成本因素考量,節能誘因並不強。台積電節能,主要是為了企業社會責任而推動。

【用性命換電力 值得嗎?】

6、7年前開始,鹿港胸腔科醫師葉宣哲在門診時陸續發現,鹿港鎮民的呼吸道疾病急遽增多,許多外出遊子回到鎮上,氣喘開始發作。國民健康局統計,中部沿海氣管癌死亡率是過去2倍以上,而且有年輕化趨勢。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莊秉潔研究發現,中部的戴奧辛濃度全台最高,幾乎天天是美國標準的3倍以上。台中火力發電廠「貢獻」最大。

「以犧牲人民的健康來換取電力,對嗎?」葉宣哲有理由相信,距離鹿港十五公里、被監控全球五萬座電廠的「碳監控行動」(CARMA)組織評為世界最大碳排放電廠的台中火力發電廠,以及第6大的麥寮電廠所排放出來的廢氣是疾病的元兇

【超低電價=低競爭力】

淡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廖惠珠認為,超低電價正是能源生產力低落的元兇。企業、工廠和住家,全都沒有誘因節能和投資節能設施。中經院院長蕭代基批評,台灣過去甚至錯誤補貼節約設備,造成愈耗能產業補貼愈高的離譜現象。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黃正忠指出,台電的高碳發電結構(每度電排碳量超出全球平均25%),未來將會相當不利於台灣廠商打入國際通路。宏碁、華碩、仁寶、奇美、中鋼、遠東紡織等台灣三十三家已經簽署碳揭露專案,他們願意用高一點的價格買乾淨能源。對於電價,我們明確主張,應該大幅調高。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2011.04.18

【編譯李威撰綜合報導】英國國家統計局(ONS)13日早上9點30分公布英國最新一季(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的失業統計數據,發現英國就業人數增加14萬3千人,失業率從8%下滑到7.8%,失業人口降為248萬人。但同時卻也發現,英國年輕族群(16歲至24歲)的失業人口再創1992年以來的新高點,共有97萬4千人失業,即將逼進百萬人大關,平均每5名年輕人就有1人失業,失業率上升0.1個百分點至20.4%。

青年未來堪憂

英國全國總工會(TUC)表示,英國很可能邁入另一個痛苦的里程碑,被排擠在就業市場外的年輕族群恐成為「失落的一代」。法國巴黎銀行的經濟學家克拉克(Alan Clarke)表示,英國目前經濟環境不佳,私部門所提供的工作機會跟不上公部門的裁員速度,導致整體就業市場仍呈現一幅停滯不前的光景。

TUC警告,ONS所公布的數據沒有揭露實質薪資嚴重下滑的問題,尤其在抵稅政策上路及政府決定刪減支出後,問題更形惡化。另外,TUC秘書長布倫丹‧巴伯(Brendan Barber)也指出,生活水準的下降,已導致中低收入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在年輕人失業率再創歷史新高的同時,我國將通過另一痛苦的里程碑。政府決定取消『未來就業補助基金』(Future Jobs Fund)……導致失去工作的年輕人口數大增。」他說。

巴伯補充道:「取消『教育維持津貼』(Education Maintenance Allowance)及攀升的大學學費,都將進一步導致年輕人工作機會減少。即使對有工作的人來說前景也是黯淡的,因為通貨膨脹比薪資增長的速度快上2倍。」

英國小商家聯合會(Federation of Small Businesses)主席沃克(John Walker)表示:「離開學校的學生及畢業生有將近百萬人失業,這極度令人感到擔憂。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過去一年當中,平均每10家小型公司中,只有1家公司雇用1名學徒或實習生。」他認為,政府應該提出誘因,讓更多公司企業願意雇用更多的年輕人。

雖然有部分雇主跳出來抱怨,由於成年人的法定最低薪資對雇用年輕人造成阻礙,所以年輕人的就業率才會上升。但根據英國經濟暨社會研究機構(National Institut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NIESR)所提出的證據顯示,低薪低技術的年輕勞動力,在年滿22歲而獲得法定最低薪資的保障以後,不僅使得他們收入有所增加,低技術的年輕族群就業率反而上升2至4個百分點。換句話說,低技術的年輕勞工不會因為雇主必須付出更高的最低薪資而導致就業前景變差,情況正好相反。

英國一家智庫表示,NIESR的研究結果雖然違反直覺,但實際上卻有相當合理的解釋。他們指出,當低技術的年輕工作者要邁入22歲時,由於他們預見薪資即將增長,因此提供他們想要積極參與勞動市場的誘因,並增加他們找尋工作的動機。換言之,就業情況好轉的因素在於求職者的態度改變,而非雇主心態有所轉換。

改革教育救失業

英國首相卡麥隆在「獨立電視台」(ITV)晨間節目《破曉》(Daybreak)上承認,年輕失業率問題確實已經連續惡化好幾年;但他指出,要真正改善這問題,必須改革教育制度,確保學生能擁有職場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另外他也呼籲民間的志工團體去協助年輕人,引導他們找到工作。

就業大臣葛瑞林(Chris Grayling)則表示,如果將那些還在受教育的年輕人給排除在計算範圍外,年輕失業情況並沒有數據所顯示的如此嚴重。

女性失業更甚男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ONS的數據顯示,面臨失業之苦的族群中,除了25歲以下的年輕人以外,女性工作者的就業市場條件也正在逐漸惡化中。數據顯示,男性失業人數減少3萬1千人至145萬人;但女性卻增加1萬4千人,達到103萬人。

失業問題存在性別鴻溝,截至今年3月為止,男性申請失業救助的人數下降為98萬8,200人,但女性申請失業救助金的人數卻上升至46萬2,300 人,這是1996年10月以來的最高紀錄。另外男性失業率已連續下滑14個月,但女性卻連續上升9個月。這反應英國在裁減公務員以後,私部門在雇用新進勞工時,發生性別失衡的現象。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2011.04.18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國光石化、核能危機,種種不當政策讓許多年輕學子憂心下一代的生存空間。一群年輕人在網路發起「石化核能、就地終結」活動,16日手持自製標語海報,在總統府前向來往路人發送傳單,宣傳反對環境污染理念。

 

抱著頭纏紗布、有著特殊標號的布娃娃前來參與活動的沈小姐解釋,這是輻射娃娃,是車諾堡事件後出生的小孩,幾個月大時被檢驗出患有腦瘤,經過手術切除。長大後又發現呼吸道疾病,小小年紀已進出醫院上百次。沈小姐說,輻射污染會延續下一代,他們唯一獲得的是政府給予的特殊醫療標號,以及電費減半的優惠。

 

 

參加活動的沈小姐帶著一個頭纏紗布的布娃娃,她說那是車諾比輻射污染 造成的輻射娃娃,小小年紀卻已病魔纏身。(圖文∕呂苡榕)

 

政府太掉以輕心

活動發起人之一的張馨文表示,台灣政府面對核災,似乎只要輻射沒有飄到台灣就好了。但核能電廠存在的高風險卻是關乎全世界所有人,污染不侷限於地區性。「台灣政府對於這些東西的鄰避(not in my backyard)現象沒有自覺。」張馨文透過網路發起行動,希望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政策的看法。

兩位北藝大的女生製作了「防輻射符咒」創意紙條發送給路人,「這個符咒含有抗輻射污染的碘,拿回去燒成灰加在水裡喝下去,可以防止輻射污染。」兩個小女生邊解釋邊拿出手中的符咒:「這是台灣政府加持過的,不但防輻射,還可以讓白海豚轉彎。」

 

 

▲參加「石化核能、就地終結」活動的學生,自製了防輻射污染符咒,貼在 總統府外各處。(圖文∕呂苡榕)

 

近日經濟部長施顏祥指示國光石化考慮外移。張馨文說,國光石化就算外移,仍會對地球造成污染,最好方式是就地終結。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表示,印尼或馬來西亞的環境污染涵容能力的確比台灣中部來得好,且兩地都是石油輸出國,在「石化產業仍有需要」的前提下,外移不論在環境破壞或開發成本考量上,顯然是比較好的選擇。

 

全球分工 污染難止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也表示,台灣在2000年六輕開始營運後,年產乙烯320萬噸,讓台灣的乙烯需求達到飽和,外銷數字也逐年攀升。台灣已沒必要發展石化上游產業。相較之下,印尼或馬來西亞目前的經濟型態,正是早期的台灣,必需依靠石化產業帶動下游塑膠、橡膠工業發展,提昇國內經濟。

雖然印尼或馬來西亞的環境污染涵容能力上,比台灣中部多出許多空間,但地球整體其實已無法再承受更多污染。陳吉仲無奈表示,發展中國家只能先求溫飽,才有精力思考更高層次的問題,全球產業分工牽涉到他國的經濟發展,對於他國的發展選擇,台灣無從置喙。許多國家仍選擇走上消耗環境成本以求經濟成長的老路。

 

 

參與活動的年輕人自製各種標語,在總統府前向來網路人宣傳理念。(圖文∕呂苡榕)

 

陳吉仲表示,除非消費者意識到塑膠製品的污染問題,減少使用,政府也能制訂政策限制,才能降低石化產業的需求。對於污染外移問題,陳吉仲感慨,台灣只能先做好自己能做的,才可能進行國際串連。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2011.04.13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

教育部雷厲風行反霸凌,時至今日,霸凌風暴仍一波緊接一波。一群網友自力救濟在「臉書」成立反霸凌自救會,12日前往教育部抗議,呼籲教育部不該變成警政署,讓反霸凌變成以暴制暴,若遲遲無法提出有效計劃,教育部長應下台負責。


「部長發言不可思議」
日前新竹女國中生遭集體霸凌事件引起社會喧騰,台中市西苑高中又傳出在同學碗裡撒尿的霸凌案。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該宣導的都宣導過了,從今起只要再發生霸凌,霸凌者一律送警局依法處理,這番言論引起網友撻伐。


3月29日在網路上發起的反霸凌自救會,至今已號召2千8百多人。反霸凌自救會幹部前往教育部表達強烈不滿。反霸凌自救會長李萬全身為家長,對於教育部長吳清基要把霸凌者移送警局,恐嚇老師一律依法處理,感到不可思議,如此一來,教育部已成警備總部,乾脆讓警察局直接進駐校園。他說:「以暴制暴的教育一定不會成功,期待教育部做一個英雄改革,如果做不到,教育部長請下台,讓有能力者來做。」


「難道要靠法律和警政才能辦好教育?」反霸凌自救會行政組長曾威程表示,孩子情緒控制不成熟,應給他們改過機會,若依法移送辦理,等於判他們無期徒刑,呼籲教育部認真研擬最佳對策,挺起腰桿面對問題


霸凌標準 學校各自表述
李萬全指出,面對霸凌,校方往往避重就輕、認定標準不一。日前新北市海山國小發生霸凌案,校方認為同學是「開玩笑」;台中市西莞高中霸凌案,校方只回應「疑似」霸凌,教育部若不快提出反霸凌的通盤計劃,學校各自為政,繼續亂下去。


李萬全透露自己國小時曾被霸凌,因為缺乏良好的輔導機制,上了國中後,他有樣學樣,幾度霸凌同學。現在當了家長,每天關切孩子與同學互動,觀察身體有無傷痕,擔憂霸凌發生在孩子身上。


加強輔導 莫走回頭路
教育部軍訓處科長許文鵑回應,教育部針對霸凌防治有三級強化輔導,包含初級導師關愛,二級偏差行為嚴重交由專業輔導老師,三級引進外部資源,社工人員、少年隊協助處理。教育部長的發言是否推翻了這些計劃?許文鵑說,除非學生的偏差行為涉及刑事責任,才會依法辦理,反霸凌政策已逐漸看到成效。


反霸凌自救會期待教育部以愛與溝通為前提,提出妥善配套。李萬全表示,若兩周內沒看到政府的誠意,自救會將發動更多網友前往行政院、立法院抗議。


人本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直指,被送到法院和警局的孩子已經很多了,教育部長強調霸凌者一律送警,只會凸顯防制霸凌的失敗。


馮喬蘭認為不該讓教官和警察進駐校園,反而是結合學者成立師資培育機構,串成教師資源網,從「教師增能」著手,訓練老師如何正向管教,處理學生個別行為及班級經營;加強校園心理諮商網絡,結合社工、輔導老師、心理師,全力投入「校園支援系統」,雙管齊下全力防制,才是治本之道。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