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報2011.04.18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國光石化、核能危機,種種不當政策讓許多年輕學子憂心下一代的生存空間。一群年輕人在網路發起「石化核能、就地終結」活動,16日手持自製標語海報,在總統府前向來往路人發送傳單,宣傳反對環境污染理念。

 

抱著頭纏紗布、有著特殊標號的布娃娃前來參與活動的沈小姐解釋,這是輻射娃娃,是車諾堡事件後出生的小孩,幾個月大時被檢驗出患有腦瘤,經過手術切除。長大後又發現呼吸道疾病,小小年紀已進出醫院上百次。沈小姐說,輻射污染會延續下一代,他們唯一獲得的是政府給予的特殊醫療標號,以及電費減半的優惠。

 

 

參加活動的沈小姐帶著一個頭纏紗布的布娃娃,她說那是車諾比輻射污染 造成的輻射娃娃,小小年紀卻已病魔纏身。(圖文∕呂苡榕)

 

政府太掉以輕心

活動發起人之一的張馨文表示,台灣政府面對核災,似乎只要輻射沒有飄到台灣就好了。但核能電廠存在的高風險卻是關乎全世界所有人,污染不侷限於地區性。「台灣政府對於這些東西的鄰避(not in my backyard)現象沒有自覺。」張馨文透過網路發起行動,希望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政策的看法。

兩位北藝大的女生製作了「防輻射符咒」創意紙條發送給路人,「這個符咒含有抗輻射污染的碘,拿回去燒成灰加在水裡喝下去,可以防止輻射污染。」兩個小女生邊解釋邊拿出手中的符咒:「這是台灣政府加持過的,不但防輻射,還可以讓白海豚轉彎。」

 

 

▲參加「石化核能、就地終結」活動的學生,自製了防輻射污染符咒,貼在 總統府外各處。(圖文∕呂苡榕)

 

近日經濟部長施顏祥指示國光石化考慮外移。張馨文說,國光石化就算外移,仍會對地球造成污染,最好方式是就地終結。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表示,印尼或馬來西亞的環境污染涵容能力的確比台灣中部來得好,且兩地都是石油輸出國,在「石化產業仍有需要」的前提下,外移不論在環境破壞或開發成本考量上,顯然是比較好的選擇。

 

全球分工 污染難止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也表示,台灣在2000年六輕開始營運後,年產乙烯320萬噸,讓台灣的乙烯需求達到飽和,外銷數字也逐年攀升。台灣已沒必要發展石化上游產業。相較之下,印尼或馬來西亞目前的經濟型態,正是早期的台灣,必需依靠石化產業帶動下游塑膠、橡膠工業發展,提昇國內經濟。

雖然印尼或馬來西亞的環境污染涵容能力上,比台灣中部多出許多空間,但地球整體其實已無法再承受更多污染。陳吉仲無奈表示,發展中國家只能先求溫飽,才有精力思考更高層次的問題,全球產業分工牽涉到他國的經濟發展,對於他國的發展選擇,台灣無從置喙。許多國家仍選擇走上消耗環境成本以求經濟成長的老路。

 

 

參與活動的年輕人自製各種標語,在總統府前向來網路人宣傳理念。(圖文∕呂苡榕)

 

陳吉仲表示,除非消費者意識到塑膠製品的污染問題,減少使用,政府也能制訂政策限制,才能降低石化產業的需求。對於污染外移問題,陳吉仲感慨,台灣只能先做好自己能做的,才可能進行國際串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