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摘錄及引用文章 (13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畫作欣賞

蓼蕭空房子之二
油彩、畫布 120x80cm 2009

一個人的戰爭:蓼蕭的作品獨白
文|高名潞 圖|奧賽畫廊
◎蓼蕭《空房子之二》

我與非我——蓼蕭的繪畫

蓼蕭是一個很有才氣,知道如何熟練地運用油畫語言去表達的年輕藝術家。

初看她的繪畫時,我們覺得其中還是有故事,有敘事的。在她的畫面中,可以感覺到傷感、傷痛、放縱和歡樂等情緒,而其中透露出的這些感情都與某種敘事有關,但這種敘事性又不是一個很清晰的故事。她的故事來源於整體的畫面語言,而不是具體的情節,所以,其敘事方式不同於流行的符號象徵式的表現方法。符號象徵的表現在於將某幾類符號進行深入刻畫,試圖通過符號之間的相互映襯來表現畫面寓意,而蓼蕭的作品中,敘事發生於畫面整體的構圖、筆觸、色彩以及人物與環境的關係。她的作品重點不是在講一個故事,而是試圖通過畫面向我們表明,她非常執著地在思考自己和周圍的世界。對自我和周圍世界的深入思考,使得她的畫面呈現出某種神祕性,我們有時可以從她的畫面中得出一些解釋,儘管每個人對畫面的解釋可能不盡相同,但我認為是蓼蕭的畫筆、構圖、形象、以及畫面的整體氣氛,始終要傳達給我們的,就是她對人生的思考。

在蓼蕭的作品中,她運用的創作方法以及選取的角度,不是要直白地敘述給我們一個故事。她不僅希望在畫面中看到自我,另一方面還希望能在畫面中看到她不能認識的另一個自我,這兩者在畫面當中是既有關係,又分離的。我們在初看她的畫面時,可能會認為她的作品與同性戀有一定的關係,但實際這並不是同性戀題材。她的作品是關於自我認識的一個題材,而這種題材是在「不是我,又是我」這樣一個關係當中展開的。她作品的豐富性恰恰是在「是我」和「非我」之間發生的一種複雜的關係,而不是一種簡單的關於同性戀的社會題材,所以認識這種我和非我之間的關係,就是一種對於人生的深入思考。我認為通過認識自我而展開一種對人生和世界的思考,這是中國當代繪畫當中特別需要的一種真誠,因為如果畫面只是追求一種時尚,追求畫面的色彩對人們的視覺衝擊,以及畫面表達出來的故事,而忘掉了真誠,那麼也就忘掉了繪畫的靈魂,所以我認為蓼蕭的作品是有靈魂的。當然,她早期在表現手法上講故事的因素還是佔大多數,畫面中的各種細節、形象也是比較多,那個時候她可能還多多少少受到一些符號性的影響,而直到最近我覺得她的作品越來越純粹,而且這種純粹在場景中間讓人感到一種不經意,彷彿是現實當中的,而仔細去看又是不現實的。

所以她繪畫中的真誠和表現「我與非我」的豐富性,是非常有價值的。

(完) [ 文章摘自 典藏今藝術 2009.12]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畫作欣賞

梵谷吃馬鈴薯的人
油彩、畫布.82×114cm 1885

燃燒的靈魂:梵谷大展
文|陳沛岑 圖|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梵谷《吃馬鈴薯的人》

1885年梵谷在努能 (Nuenen)畫了各式姿態的人物畫,除了織布工人的新題材外,他畫了很多農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姿態、勞動的神情與肖像,這張畫為集大成者,也是32歲的梵谷所畫的人生中第一幅大型作品。畫面中窗外天色漆黑,房內懸掛在天花板上的煤油燈為滿室的昏暗帶來暖光(此也可看出其受荷蘭前輩藝術家林布蘭的影饗),前景有五個人物圍著餐桌正在用晚餐,桌上的餐食並非豐厚,僅是黑咖啡與煮熟正冒著熱氣的馬鈴薯,藝術家在此用心刻畫了當中人物的衣物、表情、動作、身體語言。梵谷在1885年4月一封寫給西奧的信提到:「我想要讓別人一眼就看的出來,這些卑微的人在燈光下,從盤子裡拿他們親手種植的馬鈴薯吃。所以這幅畫讓人聯想到勞動,暗示著這些農民所吃的,是他們誠實工作所換來的東西。」(註)屋內除了左邊牆上的時鐘與宗教畫像(可能是耶穌受難圖)暗示著畫裡人的宗教信仰,此外沒有多餘的裝飾,梵谷傳神地傳達了一種樸實的勞工生活、信仰狀態。而畫了此作品後,他漸漸擺脫之前陰鬱沉重的用色,而採用明亮的色彩作畫,此做可說是他到巴黎之前的具重要代表性的轉捩點作品,他以此對以勞動者、窮苦者為關注主題的作品做了總結(到巴黎之後他的創作題材變得更廣)。

註:波納弗克斯(Pascal Bonafoux)著,張南星譯《梵谷:磨難中的熱情》.台北.1994.p.69。

(完) [ 文章摘自 典藏投資 2009.12]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畫作欣賞

梵谷悲哀(Sorrow)
鉛筆、黑粉筆、直紋紙.44.5×27.5cm 1882

梵谷展早期作品遺珠:《悲哀》
文|陳沛岑 圖|Walsall Museum & Art Gallery
◎梵谷《悲哀》

1882年梵谷讀了法國文學家李歇勒(Jules Michelet)筆下描寫一孤單女人在社會中所遭遇的殘酷與現實的故事,他認為此無一不為與他眼前所見的女人─窮困、懷有身孕以出賣肉體來養活自己與孩子的西嫣(Clasina Maria Hoornik,外號Sien的妓女)相符。在現實生活中,梵谷對西嫣伸出援手,讓她住進自己在海牙的租處,接納她的孩子,企圖與她建立一個家庭,在他與西嫣共同生活的18個月裡,他以西嫣與其所帶來的孩子為模特兒,畫了許多的素描作品。《悲哀》便是其一,畫中的女人坐在荒原間的石頭上,身上沒有華麗甚至是任何能夠保暖的衣裳,捲曲的頭髮也並未以髮簪梳理包紮,僅任由其披散落在身後,缺乏任何與物質世界相關聯的線索,一無所有的她赤裸裸地彎著身軀把頭埋在交叉的手上,下垂變形的胸乳顯示著青春不再,隆起的肚子常被藝術史學家認為已懷身孕(如同現實中的西嫣)。觀者並無法見到畫中人的表情,她低著頭,或許是在哭泣或許是短暫地尋求逃離外在的世界。藝術家或企圖表現畫中人已經完全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不知未來該何去何從的一種孤寂無助與絕望狀態。在畫作的右下角梵谷寫上「悲哀」(Sorrow)一字,並於最下方用法文書寫上李歇勒的一段文字:「世上怎麼會有一個孤單、被遺棄的婦人」(Vincent del. Sorrow Comment se fait-il qi’il y ait sur la terre une femme seule- delaisse Michelet)表達了對於被繪者高度的同情,也帶有對自己的人生處境的指涉,別具意義。

(完) [ 文章摘自 典藏投資 2009.12]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3574

左右搖擺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常態。左是「改造」出來的,右是「原生」的。

  時值中共建國六十年舉世矚目,然章詒和藉筆下知識分子命運,呈現一個不一樣的共黨歷史面貌。承繼《往事並不如煙》,《這樣事和誰細講》以更多元的史料,細膩鋪陳中國民主同盟一代知識分子的才情壯志、幽微無奈,從其進退見風骨。歷史的無情檢證與荒謬,章詒和領受、回首人生種種孤絕冰寒,但亦清晰清淡。

  《這樣事和誰細講》涵括四位人物:翦伯贊、千家駒、羅隆基與李文宜,他們隨時浮沉,其中翦伯贊不幸自殺,千家駒終身反省贖罪,羅隆基自認心靈「無家可歸」,而李文宜則選擇一輩子對共產黨忠誠。一幅幅工筆的知識分子肖像,與中國近代史相互糾纏,映照出政治的殘酷與人性的脆弱。

  誠如章詒和在自序所言,二○○九年是高度敏感的一年,「我們民族很偉大,也很悲哀」,這樣悲哀到流淚的一本書,或許在這敏感的時刻,還可以讓人記起一些自己信仰過的價值。

作者簡介

章詒和

  章伯鈞的女兒。一九四二年生於重慶,中國戲曲學院畢業,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有:《往事並不如煙》、《一陣風,留下了千古絕唱》、《伶人往事》、《雲山幾盤江流幾彎》等書。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宗教包袱沉重 歐洲社會世俗化
 
 
【編譯成怡夏整理報導】歐洲歷史深植於宗教之中,然而當代的歐洲社會變得越來越世俗化,近來兩起具爭議性的宗教議題,說明了在歐洲,文化與宗教兩者的關係漸行漸遠。
根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義大利的基督教十字架和瑞士的清真寺宣禮塔日前引發了一連串的政治爭議,顯示了歐洲長久以來的基督教認同開始崩解。

十字架 宗教還是文化?
日前歐洲人權法院(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簡稱ECHR)裁定,義大利教室裡面出現的十字架違反了1950年歐洲人權大會的決議。這激起一番究竟十字架是文化象徵還是宗教象徵的討論。義大利政府認為,十字架對現代民主和義大利國家而言,是一種文化性象徵。
然而人權法院主張,十字架顯然是一種宗教性象徵,若在教室中出現十字架,就違反了思想自由、良知自由,以及其它宗教學生的自由。
而瑞士也在一場公投中,有57.5%的瑞士人民支持禁止興建清真寺宣禮塔的憲法修正案。
這項公投是由右翼的極端份子所發起,瑞士政府、國會以及國際特赦組織等非政府組織都對此表示反對。而羅馬天主教會和瑞士新教聯合會也對這項禁令表示反對,認為這與基督教宗教自由和包容的價值不相容,同時具歧視色彩。
但在瑞士的投票者心中,禁止興建清真寺宣禮塔正是基督教在瑞士影響力衰退的例證 充滿了對伊斯蘭和移民的恐懼。
過去曾有某些基督教思想家要求基督教採取一種「反」文化的立場,把世界看做是黑暗且充滿罪惡的地方,如托爾斯泰或是聖班尼迪克都要求基督徒遠離主流文化,這樣一來才能批判並改變這種主流文化。
至於其他人,特別是自由派的新教徒,已經把基督教視做文化的一部分。他們在教會和世界之間並未感受到張力,這種傳統傾向於讓文化與宗教和諧並存,把焦點放在文化層面上。好幾世紀以來,基督教是和歐洲文化綁在一起的,這為歐洲帶來壯觀的大教堂、宏偉的藝術成就、人的尊嚴與愛等價值,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十字軍、宗教法庭、宗教戰爭和帝國主義。

宗教影響力式微
到了啟蒙時代、法國大革命和無神論興起之後,當代歐洲已經深刻世俗化。上教會等宗教儀式逐漸沒落;大教堂變得像博物館而非進行禮拜的地方;而基督教領袖發現很難讓信徒對教義信服。
文化上認同天主教的義大利對於ECHR決議感到失望並不難了解;而清真寺宣禮塔禁令也突顯了基督教土地上仍存在迫害或不平等待遇,而難保穆斯林土地上,會不會出現潛在負面衝擊。
義大利政府在辯護文中主張:「雖然在教室中出現十字架,但並未要求教師或學生必須致意或尊崇它,更別提在課堂中要求學生背誦祈禱文了。事實上,甚至連要求學生注意到十字架的存在都沒有。」
在大部分歐洲國家,包括義大利部分地區在內,基督教的存在是一種普遍經驗。真正的問題並非十字架有沒有出現在教室內,因為十字架的神學政治意涵已被架空,被放逐到一個可忽視的文化象徵地位上。
但也有人認為,由於十字架代表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以及祂自我犧牲與愛仇敵的信息,所以十字架並非一種愜意的文化象徵。事實上,無論十字架的意義是否為文化層次,歐洲文化已變得世俗化一事已十分明顯。基督教在大部分歐洲人的生活中影響甚微,只在某些特定場合如浸禮、婚禮和葬禮中才會被注意。
部份政治上極端的右翼份子便利用基督教價值在歐洲的逐漸蒸發,將基督教和伊斯蘭象徵化,做為鬥爭工具,從自己狹窄的利益觀點上進行詮釋。顯然,基督教領袖正經歷一場困難且痛苦的典範轉移。一方面,他們對歐洲重新宣揚福音,重振基督教認同;另一方面,他們又不敢對過去放手。
事實上,歐洲基督教和穆斯林的未來並非由法院、公投或教室牆壁的懸掛物決定,真正的努力在歐洲公民的內心爭戰,在政治與神學的對話中,歐洲人須反思,在當代歐洲何者才是好的基督徒或穆斯林。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科四期動土爭議系列下:成就中科 賤賣良田
 
 
【記者胡慕情專題報導】12月26日,中科動土。前一晚,相思寮居民和聲援民眾舉辦「平安祈福晚會」。大夥在鄰長家聽著一首又一首關於土地的歌曲;當獨立樂團「農村武裝青年」唱著《濁水溪出代誌》,居民附和:「代誌大條了!」因為動土當天,總統馬英九宣佈支持高科技產業決心不變,意味著:農地恐更快速消失。
代工王國
台灣發展政策中,科學園區向來是「量產型」,最重要的資本項目就是便宜廣大的土地及穩定的能源供給。但因近年高科技產業附加價值下滑,加上關鍵材料、零組件與通路均掌握在國外手裡,國科會認為高科技產業必須脫離「以量取勝」,扮演研發角色以提高科學園區附加價值。
但這想法仍停在討論階段,多數廠商皆表示「量產型科學園區經營管理方式較佳」。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分析,中國等新興國家挾帶豐富資源、廣大土地、廉價人力及最重要的龐大市場,台灣為擔心廠商外移,只得為廠商量身訂造投資環境,尤其中科四期幾乎是為友達而開發。
蔡嘉陽的小舅子原本在友達上班,因公司強力傾向中國發展、不斷調派人手,因不願去中國而辭職。蔡嘉陽批評友達玩兩手策略,「主導權在友達,它不來沒有任何關係,但有一個以上選項,就有籌碼能壓低成本。」
蔡嘉陽氣憤地說,彰化縣長卓伯源一直說中科四期可創造1兆8千億產值,但友達來不來根本還未知。為此,相思寮農民的家和土地卻要被強制徵收。立委林淑芬說,土地租給廠商一坪只要4.125元,比最便宜的虎尾園區還要少40.425元。

鬍鬚伯的動物農莊
相思寮居民王錫溪,人稱「鬍鬚伯」。剛做阿公的他身材矮壯,留著五部鬚,像武俠小說裡的綠林好漢。祈福晚會當晚,他熱心收留眾多從各地來聲援相思寮的民眾,在寒風中為每個人準備八寶湯圓;擔心大夥在他的空房打地鋪會冷,還費心張羅了十多床被子。
那晚許多人睡得不安穩,因為鬍鬚伯的家是個動物農莊。雞鳴狗吠伴隨豬叫,寒風從窗戶縫隙鑽入,大家不免翻來覆去。但26日7點半左右,鬍鬚伯卻已精神奕奕坐在客廳泡茶。穿著薄衫的他,早已餵過雞豬,巡過菜園一遍。
鬍鬚伯和其他醒來的聲援民眾閒聊農家生活,強調自己耕種的蔬果「絕對不施肥也不施農藥。」菜園裡種著油菜花、蔥、小白菜,翠綠新鮮,「每天我們都吃自己種的菜」。說罷出門摘了大把青菜,獻寶似地炒給大家吃。
首先端出的是油菜花,看似老,吃起來卻鮮嫩清甜;再一盤是小白菜炒雞胸肉,鬍鬚伯得意地說:「這雞是自己養的,外面的雞肉沒得比!」他翻著農民曆,小雞一抓回來就做紀錄,不打抗生素和荷爾蒙,除了會相鬥的雞,全都自由自在地放養;不同於養殖雞,他堅持要滿8個月才能宰殺,「不量產,只賣給知道的人」,一隻雞含運費能賣到2千元的高價。
鬍鬚伯從不在外面吃東西,「我喜歡自然健康的食物」。他話鋒一轉:「中科一開發,現在桌上這些自然的東西就都吃不到了。」18歲開始養豬、殺豬的鬍鬚伯,靠著種菜和畜牧拉拔大5個孩子;他指著家門外的圍牆、盛開的七里香、心疼地看著羽毛未豐的小雞和仍瘦小的豬仔說:「這林林總總的房子、土地、所有地上物,只賠給我們7百多萬。」

拿農民性命成就友達
說起徵收就一肚子火的陳美玉,是農民洪條坤的太太,大家都喊她的小名阿珍或坤嬸。阿珍的家有3棟、2層樓,住在相思寮快40年。阿珍的阿公輩早期因在他方無工作機會,一聽來糖廠工作可提供三餐和工寮就來了。
阿珍現在住的地方是當時政府實施公地放領而來的,因當時政策規定,要住滿50年才有戶籍。「我們的戶籍都還在農場(台糖土地,亦被徵收),政府說因為這樣所以我們的土地被徵收走,一毛都不用賠!」諷刺地是,她們每年都要繳土地稅。
阿珍一家人只得到地上物補償價格2百多萬。至於耕作的田地沒有補償。「不是說照顧農業,照顧到哪裡去?」彰化縣政府在12月18日發下公文,確定將在明年1月底將補償金全數發完,意味「拆遷合理」。
居民氣憤地說,一坪建地只給她們1千5百元,不要說營生,連住都出問題。鬍鬚伯說,鄉公所到居民家中估價,卻採用「平方公尺」計算面積,居民習慣「分」、「甲」的單位計算,加上鄉公所承辦人不會講台語,根本不清楚有無出入。
阿珍的兒子洪明星今年29歲,離開台北回鄉種田。洪明星覺得種田不但自由,而且只要努力就有收獲,不像上班族得仰人鼻息、在低薪時代苦哈哈。鄰近一戶種蘿蔔的夫婦,每年收入有3百萬。「大家說種田不能活、只有高科技好,甘有影?全台灣都要吃東西啊!」

氣候變遷下的農地
許多學者、環團與居民反對中科四期,除了牽涉強制徵收外,更因「這裡是台灣的糧倉,為何坐落高污染產業?」其實相思寮僅2.2公頃,對中科四期開發影響不大,營建署區委會審查時,區委會委員也認為沒有必要劃入,但彰化縣府堅持,只因可連接未來可能開發的二林精密機械科學園區。
動土典禮當天,馬英九強調「政府推動六大新興科技產業決心不會變」,具體展現除了二林精機,也將徵收大片私人農地的苗栗後龍科技院園區。讓人憂心在氣候變遷下,台灣將有環境與糧食危機。
綠色陣線成員陳思穎指出,暖化如旱澇交替和夜間溫度上升,導致作物產量減少;今年台灣多處稻米產區因為氣候異常導致病蟲害增加,而出現「空包稻」,糧食自給率僅30%的台灣急需保有足夠農地。
根據世界銀行公布數據,過去3年,全球糧食作物價格平均上漲83%,小麥價格更飆漲181%,全球糧食儲備已降到198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糧食戰爭一觸即發。
儘管農委會擔憂農業現況已危及基本生存及糧食安全,卻依然為了至今年9月底長短期債務達1,125億、明年將再舉債73億的科學園區釋放珍貴農地。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彰化一帶農地除了有生產力,氣候變遷下更具有調適、滯洪的重要性;中科四期一旦開發,滿是綠意的農田全變水泥,加上需水量大、加重原已嚴重地層下陷的二林鎮的負擔,一旦極端氣候災害發生在彰化,後果不堪設想。
「拚落企!」
「不管怎樣,若政府硬要徵收,我們就拚了!」鬍鬚伯說,相思寮居民不歡迎中科,只希望保有農家生活,希望政府停止賤賣台灣良田。律師詹順貴也已協助當地居民提告行政訴訟;相思寮後援會成員許博任希望關心台灣環境的民眾能抽空至相思寮協助徵收普查工作(http://antictsp.wordpress.com/),期望透過各界努力,讓「相思寮,別哭」!
(完)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新聞太誇張 六大團體聯手監看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蘋果動新聞引發各界爭議,兒少媒體監督連線為維護兒童與青少年身心健康,在「兒少新聞妙捕手」網上開闢「新聞不是戲劇類,全民監看動新聞」專區,呼籲全民一同監看。調查結果將於明年1月提出與蘋果溝通,不排除發動拒看行動。
兒少媒體監督連線針對2009年1月到11月平面四大報兒少新聞進行統計,發現在3,829則兒少新聞報導中,負面新聞比例占52%,其中以蘋果日報居多。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直指,蘋果讀者以青少年最多,新聞走向習慣以誇大負面手法取悅閱聽人,屢次違反現行法令及媒體自律原則,亟需檢討改進。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表示,媒體慣常認為閱聽人有知的權利、負面新聞報導有警世效果,進而產生腥羶色新聞可吸引閱聽人的迷思。兒少新聞妙捕手針對「憂鬱症母親殺死男嬰後自殘」與「網友性侵國中少女並割喉棄屍」兩則社會重大事件所發起的「網友媒體識讀調查」卻顯示,7成網友認為媒體報導手法讓他們感到不舒服,甚至有高達9成網友不想再看第二次。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康淑華舉例,媒體報導憂鬱症母親殺死男嬰新聞時,除了過度描述犯罪事實外,並沒有太多關於產後憂鬱症母親如何治療、社會如何支持類似家庭等幫助民眾運用求助管道的資訊。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質疑,媒體在採訪負面新聞時,詢問被害人或被害家屬「有什麼感覺」的意義何在?呼籲媒體能多從正向與教育意義方面平衡報導。
有鑒於媒體可能沒有意識到報導過程侵害被害人隱私,對被害人產生二度傷害,內政部家庭及暴力防治委員會廣納專家學者意見彙整成冊,於今年9月出版媒體報導守則,希望提供媒體更多報導家庭暴力、性侵害、兒少保護新聞相關資訊。家防會組長林春燕表示,目前廣播電視新聞公會已有自律組織,希望平面報業也能仿效成立自律委員會。
內政部兒童局局長簡慧娟表示,行政院通過兒童及少年福利法修正草案後,對於有害兒少身體健康內容已有明文規範。期待未來可以透過法律規範和媒體自律,找到新聞自由與兒少保護的平衡點。
「兒少媒體監督連線」包括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少盟)、勵馨基金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婦女救援基金會、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等6大民間團體組成。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天環島之旅 用氣球紀錄歡笑
 
 
【記者鄭沛揚台北報導】擔任聯合勸募愛心大使的氣球藝術家李承澔,28日起展開為期12天的單車環島公益之旅,旅程中將造訪弱勢團體,以氣球傳遞歡笑,同時紀錄弱勢者笑顏,希望順利募集2百張照片,感動社會。

想為台灣做點什麼
聯勸秘書長周文珍認為,台灣關注弱勢族群的需要,卻忽略他們擁有歡笑的權利,希望透過捕捉歡笑,讓弱勢朋友記住自己的笑容,得到勇氣開心過生活,也能帶給民眾感動,重新體認生命意義。「給他們勇氣、給自己福氣」。
剛退伍2週的李承澔,環島公益旅行是他送給自己正式就業前的禮物。原本單車環島是為了挑戰自我,尋找創作靈感,但與軍中同袍討論後,開始思考「我能為台灣做什麼?」。最後決定利用專長教學,希望給弱勢族群不同的體驗。
李承澔表示,氣球創作學習門檻低,只要一小時就能學得會,創作過程中許多變化,也能讓學習者感到新鮮。他認為,氣球不只是遊戲,也能成為藝術,在觸摸、感受氣球中,期望激起弱勢學員探索發現的樂趣。
入伍前,李承澔就曾在社福團體,教導失明小朋友做氣球。他說,有能力為他人付出,是被需要的肯定,也會建立成就感,對未來相當受用。「只要我有時間、有能力,我都想再多做一點。」
李承澔首先到台北市唐氏症關愛者協會,用氣球創作溫暖唐氏症兒童的心。原本吵雜的學員,看到李承澔熟練地把氣球折成花朵,紛紛安靜下來,專心聽李承澔教導。

追求被需要的成就感
說完注意事項,李承澔開始一一教導學員親自動手,遇到不會的學員,他也很有耐心輔助完成,連原本排斥氣球,不願意碰觸的學員,最後也喜孜孜戴上氣球作成的帽子,開心地展現給工作人員看。
學員琇玲拿著親手做的花朵送給周玉珍。她大方表示:「我有帽子就夠了,花花送給妳」,讓周玉珍感動的將琇玲摟在懷裡。
拋開對氣球恐懼,學員創作氣球的動作益發熟練,李承澔對學員表現相當欣慰。他表示,雖然唐氏症學員理解力偏弱,「但把他們當成小朋友教學就可以。」對於細微控制不足的地方,李承澔主動提供協助,「這種被需要的成就感,就是我所追求的。」

李承澔前往弱勢機構與時間
12/28(一) 台北市立唐氏症關愛者協會
12/28(一) 基隆市自閉症家長協會
12/30(三) 宜蘭縣私立蘭馨婦幼中心
12/31(四) 台灣基督教門諾會附設花蓮縣私立黎明教養院
1/4(一) 高雄吉祥臻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1/6(三) 財團法人嘉義縣扶緣服務協會
1/7(四) 台中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1/8(五) 台北縣鶯歌鎮青少年教育關懷協會
資料來源/中華福利聯合勸募會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阻止校園霸凌 英推憤怒管理課
 
 
【編譯魏世昌整理報導】英國政府計畫在校園推行「憤怒管理課程」,讓在教室發生失序或不良行為的小學生接受輔導,試圖導正孩童的發展。
上課不規矩 留校察看
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日前由英國兒童、學校與家庭部(DCSF)正在研擬一份條例,提議給予國小校長相當的權力,罰那些任性且不守規矩的學生放學後或上課時進學生收容處留校察看,就像是球員犯規被罰離場一樣。
此外將會為這些具破壞性態度的學生開設輔導課程,協助他們學會如何管理情緒。
新的條例若通過,將會要求學校開始紀錄兒童參加憤怒管理課程的天數,同時在課程開始前提出一份如何幫助孩童回到課堂上的計畫書。
新條例之所以會被提出,源於人們憂心校規正逐漸崩解。
英國教師暨講師協會(Association of Teachers and Lecturers,ALT)表示,學生變得有侵略性的年紀越來越早。他們表示,為了應付處理具破壞性態度學童的問題,有1/4的教師曾經罹患壓力相關的精神疾病。
今年稍早,另一份研究發現,因為學生在課堂中不守規矩的行為,造成每名中學教師每天浪費50分鐘的授課時間在維持上課秩序。
順利的話,由兒童、學校與家庭部頒布的這項新條例將會在明年正式實行,國中小校方將有權指定學生去上「憤怒管理課程」。大部分在一般課堂上不守規矩的學生,將會在學生收容處接受情緒管理教育。
條例中也指出:「除了學生收容處外,還有許多私人部門提供那些學生所需要的協助課程。提供情緒管理課程的單位必須確保接受訓練的兒童都能擁有學習管理自己行為的機會,同時這一切課程會對學生和其所屬學校有益。」
這項條例發表的時機正好是英國政府發布打擊校園霸凌政令的時刻。
這是史上第一次,學校必須紀錄情節嚴重的校園霸凌事件,並向當地政府呈報,包括言語與肢體上的霸凌行為、學童間的種族歧視與辱罵學校教師等行為都是觀察重點。不僅在校園內,在網路發生的「網路霸凌」也將一併受到管理。
最近一份調查發現,約一半的年輕人在去年曾經遭受過不同形式的霸凌。
霸凌嚴重 上呈政府
然而英國學校與學院領袖會(Association of School and College Leaders,ASCL)會長約翰.丹福德(John Dunford)堅持,這只會讓校長專注在填寫各項追蹤計畫,反倒沒有時間積極阻止霸凌事件。
「我不認為在學校上呈的報告中詳細記載霸凌的事件,就可以真正地幫助校方與學童解決問題。」他說。「毫無疑義地,政府應要求學校把重點放在阻止霸凌所需的時間與注意力上,而不是本末倒置轉移資源到應付資料的填寫上頭。」
「然而這恰恰是這新政令下的不良影響。這個紀錄霸凌事件的責任無疑對減少霸凌事件的數量沒有任何幫助,即使發生在校外也是。」
兒童、學校暨家庭部次長弗農.考克(Vernon Coaker)說:「學校其實只需紀錄情節嚴重與反覆發生的霸凌事件而已,這也是目前大部分學校在做的事。校長會負責謹慎衡量事件的嚴重程度,我們不預期這會造成教師額外的負擔。」
「外界總是要求學校制定反霸凌政策,而這項新條例將會協助校方擁有對霸凌監控與評估反霸凌政策的運作模式。這代表學校更能及早彙整霸凌事件,並有效率地解決。」考克說,「我們必須完全鎮壓校園霸凌事件,霸凌對孩童來說是極恐怖的摧殘,我們的力量聯合起來可以阻止這個情況。」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科四期動土爭議系列上:徵收在即 農民淚灑相思寮
 
 
【記者胡慕情專題報導】如果沒有中科四期開發,彰化縣二林鎮的相思寮,還是數十年如一日,閒適度日的村莊。居民住在滿是綠意的小巷弄、仍保持紅磚或竹篙厝的建築,以養雞豬、種田維生。但當中科四期宣佈落腳二林時,相思寮的命運徹底受到翻轉:一群6、70歲的相思寮長輩,在明年1月底後,將全數遭到迫遷。
瞎咪攏毋災
相思寮,位於彰化縣長卓伯源欲引進的兩大工業區(中科四期、精密機械園區)的夾縫地帶。半年多前,中科四期計畫案被提出時,首先因工業廢水對環保衝擊過大而造成地方民眾反對。當時卓伯源不斷在環保署審查中科四期的環評會議中率眾表示:「二林居民全數贊成!」二林的地方頭人並要求受廢水影響的福興、王功一帶居民「非二林人勿管二林事」。
當卓伯源說「二林居民全數贊成」時,卻忽略了相思寮這個只要一小時就能探索完畢、住著數十戶的村莊居民的意見。
「阮攏毋知政府要給阮徵收!」滿臉皺紋的相思寮農民楊玉洲,戴著帽子、駝著背無奈地說:「政府只給居民一張公告,就要強制徵收!」但只會台語、識字程度普遍不高的她們,根本看不懂公文寫什麼;而中科說要召開說明會,卻又無法考慮相思寮多半是農民、時間需配合的問題。
相思寮居民一直到中科四期審查都快完成時,才知道自己的房子和土地都要沒了。楊玉洲算是較早知道土地要被徵收的民眾,他的兒子曾在接到公文後,到主要負責變更土地利用的區委會開過一次會;但在那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通知。「而且我們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
做秀政客阻礙討論
中科四期在環評通過後,土地變更程序也快馬加鞭進行。在11月12日通過確認前,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分別在11月5日與12日帶領相思寮民眾北上陳情、要求入區委會發表意見,但區委會只開放5日的會議讓民眾入內。
當時正值年底選戰,中科四期通過與否,分別對卓伯源與前立委林重謨的妻子有決定性影響。林重謨因妻子投入選舉,趁著具爭議性的中科四期審查之便,多次在環保署與區委會以拍桌、飆髒話指出中科四期問題的方式,希望製造曝光度與民眾支持度。
林重謨的舉動非但無法解決相思寮居民土地被徵收的問題,在中科四期有著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要「全力協助通過」的政治壓力下,更讓營建署有理由在最後一次審查,以「你們上次已表示過意見」為由,找來龐大警力,阻擋民眾入內發表意見,避免妨礙會議進行。
然而,當天民眾想要入內,不僅是要表達不想被徵收的心願,也希望了解,萬一被徵收後,失去土地與房子該何去何從的安置措施。11月12日,彰化縣府首次報告安置措施,在未經居民認可下,區委會已同意通過中科四期開發。
法律聊備一格
施月英表示,中科管理局雖曾到當地開過土地徵收說明會,「但參加的民眾沒有一個願意被徵收,中科對這些卻都沒有回應。」顯然說明會只是形式,民眾意見無法被真正聽見。
中華民國律師公會環境法委員會主任委員詹順貴表示,依《行政程序法》規定,利害關係人應有陳述意見權利;大法官會議第409號解釋也指出,徵收計畫確定前,必須傾聽被徵收人的意見,平衡公、私益的利害關係以促進決策透明化,「但公務人員濫用《土地徵收條例》,讓人民永遠只能接受徵收的政策」。
《土地徵收條例》中第3條雖明定,強制徵收人民土地必須具有「公益性」,但台灣對土地徵收向來不夠嚴謹;相思寮居民痛罵:「私人土地去蓋工廠讓廠商賺、我們沒家可住、沒地耕作,這樣是公益嗎?」
詹順貴感嘆,財產權是憲法保障的權利,《土地徵收條例》就是對財產權的最大侵害,要發動徵收程序必須格外審慎,但因《土地徵收條例》的假設便是「人民不能不服徵收的政策」,「公益」二字容易被濫用;導致被強制徵收的居民只能針對徵收價格多寡進行官司訴訟。
詹順貴說明,徵收價格如何,於法有據,依《土地徵收條例》第11條規定,政府若要徵收土地,必須和人民做「協議價購」,也就是價格必須「談到雙方都心甘情願。」
但因政府財政困難,害怕協議價購被說是圖利,所以徵收價格便被簡化為「土地公告現值加4成」。詹順貴透露,法律制定至今,他未曾看過成功的協議價購案例,就連營建署也坦承協議價購程序只是「有名無實」。
被徵收者的權益就在公權力怠惰、法律徒具形式,及公告現值往往低於市價的狀況下,遭到徹底犧牲。
阿暖姨的目屎
相思寮的居民,多數在國民黨尚未來台前就居於此地。70多歲的陳黃暖從出生就住在相思寮,也是標準「自細漢做到老」的農民。頭髮已花白的她因維持勞動,除行動較慢外,看起來仍算健康,目前和小嬸同住,兩人都是寡婦,靠著現有的4分地維生。
走進陳黃暖的三合院,兩旁護龍隨處可見掛著的蒜頭、還留著泥土的紅蘿蔔,以及農具。傍晚4點,陳黃暖已經開始燒柴、準備晚餐。她說,鄉下人保留著大灶,逢年過節就炊粿、綁粽;她聊著房子剛改建不久的事,談著以前的生活,但談來談去,唯一無法侃侃而談的,就是徵收的事。
她搖著頭:「阮不曉講。」眼淚就掉了出來。赤腳踩在地上的阿暖姨說,她來這裡住很久了,從竹篙厝一直住到磚造的三合院,無法想像沒有「每日出來就看見天光、在田裡勞動」的生活,她更無法想像「關在樓房裡、不知怎麼維生」的生活。
阿暖姨的丈夫某天去田裡勞動時,發生車禍不幸身亡;隨後沒多久,同住的小叔也過世。對於早期農村社會的女人,丈夫是一輩子的倚賴,但傷心過後,她卻堅強地扛起所有田裡事務──早春播稻、二期種花生,養活自己和身體不好的蔡閒花,守護丈夫留給她的土地。
阿暖姨最近才剛翻修完房子,但中科才給她240萬徵收費,就要她把房子拆了。蔡閒花因為沒有土地權狀,一毛錢也拿不到。阿暖姨氣得顫抖地說,土地就是她和阿花阿嬤生活的依靠:「現在要我們走,是要我們做乞丐嗎?就算做乞丐,也要有地方乞討啊!」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開放大陸學歷採認與陸生來臺就學政策規劃及配套措施公聽會

 

教育部為廣徵社會先進對大陸學歷採認及招收陸生來臺就學的意見,特別加開3場次「開放大陸學歷採認與陸生來臺就學政策規劃及配套措施公聽會」,各場次(詳下)即日起開始報名,歡迎踴躍參加。

 

場次

地點

時間

主持人

報名電話

北區公聽會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98.12.26(六)下午2:00~5:30

教育部吳財順次長

02-27303252楊小姐

中區公聽會

中國醫藥大學

98.12.26(六)下午2:00~5:30

教育部林聰明次長

04-22053366#1333吳先生

南區公聽會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98.12.26(六)下午2:00~5:30

教育部陳益興次長

07-7172930#1161許先生

 

本次公聽會報名表、會議手冊可至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edu.tw/bulletin.aspx?bulletin_sn=5723下載。公聽會當日亦將現場發放會議手冊。本次公聽會議題如下:

一、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大學法及專科學校法修正方向。

二、大陸地區學生來臺就學規劃及配套措施。

三、大陸學歷採認規劃及配套措施。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督盟報佳音 立院代表字私
 
 
【記者鄭沛揚台北報導】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選在24日聖誕節前夕向立法院「報佳音」,公佈2009年立法院年度代表漢字與十大新聞。年度漢字由台灣大學外文系謝郁慧提供的「」雀屏中選,公督盟執行長何宗勳認為,反映出民眾對於立法院觀感不佳,值得立委檢討。
何宗勳選在立法院群賢樓門口,裝扮成聖誕老人現場揮毫,將年度代表漢字「私」送給立委。代表漢字從去年的「黑」轉為「私」,暗諷今年立委為利營私,風波不斷,例如雙重國籍案、賄選官司、轉任官員、帶職劈腿參選地方首長等,顯見立委諸公對自身職責不夠重視。
第7屆立委累積13席變動,重複改選造成社會波動,加上立委一味貫徹黨政,有圖利財團之嫌。何宗勳表示,今年的「私」有3種常見現象:「結黨營私」,貫徹政黨意志,追求政黨利益,沒有追求全民福祉意願;「假公濟私」,無謂官司、弊案纏身,帶職參選,對行政部門施壓謀求私利;「私相授受」,利字當頭,官商勾結。他更痛批部份委員將立法院當成私人企業經營,政途、錢途優先,治國擺一邊。
公督盟在數百則新聞事件中,以個人言行、民生法案、公平正義、行政凌駕立法4大方向整理出年度10大新聞。台灣小留學生家長協進會秘書長黃育旗表示,立法院就像馬戲團,不僅監督政府功能不彰,更爭相謀求私利,對教育下一代是最壞示範,希望立委能提昇問政水準,對人民選票負責。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進偏鄉課輔 兩岸學子出發
 
 
【記者鄭沛揚台北報導】台灣師範大學號召台灣、大陸、澳門、香港共100位學生,參與「2009 Hoping Download,燭光100——青年踏尋孔子行腳」活動,將於寒假組成志工團隊,前往兩岸偏鄉的國中校園進行課輔。台師大公關處表示,服務對象主要集中在南部,期望給學生不一樣的寒假。

仿效孔子周遊列國
去年台師大發起「10萬燈火10萬心」,深入原住民部落進行課業輔導,間接促成教育部「圓夢助學網」成立,讓遭逢急難的家庭,接受更完善的補助與支援。今年擴大辦理,邀集兩岸學子合作。民國99年1月26日,由台師大學生陪同陸、港、澳學生深入台灣偏鄉或原住民部落服務;1月31日則由台師大同學遠赴對岸偏鄉進行一周的教學,促進兩岸交流。
經過書面資料審查,台師大選拔出50位學生,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共同招募30位,港澳地區各邀請10位有志服務青年,到兩岸教導國中生基本科目。燭光100象徵100位熱情學子,實現愛心照亮偏鄉;踏尋孔子行腳則代表學生在兩岸服務,仿效孔子周遊列國精神。

‘微笑解決文化差異’
就讀北京大學、目前在台灣大學當交換學生的曹夢洋發現,台生對於投身服務有極大熱忱;陸生在北京奧運後,也逐漸重視社會實踐的機會。他明白偏遠地區教育資源不足,很樂意參與類似活動。曹夢洋曾在88水災後深入高雄茂林災區,陪伴當地孩子,對於原住民樂觀天性感到震撼,也明白「關懷」就是他們重建的力量。
礙於機票問題,曹夢洋不確定活動是否成行,但他強烈希望投身志工服務行列。他說,親自下鄉體驗平時接觸不到的領域,分享經驗想法,能夠大幅拓展視野,有強烈的成就感,知識可以被形象化,改變其他人,透過自己力量去實現,感覺更加美好。問及文化差異是否會對教學產生影響,曹夢洋樂觀表示,微笑就能解決一切。
台師大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吳佳莉抱持回饋社會的心態參加,她在成長過程中接受許多幫助,應該在行有餘力之際,發揮力量改變社會,父母也相當贊同。將前往香港的吳佳莉不擔心溝通問題,「他們應該會說普通話,不行的話我就說英文。」她希望藉由趣味遊戲、資訊傳播來提升學習興趣,協助偏鄉學童完成寒假作業。
台師大校長郭義雄引用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做開場白,認為能齊聚這麼多青年學子投身服務,就是教育本質。他希望學生傳播「愛」與「希望」到偏鄉部落,發揮一家人的濃厚情感。他認為這次追隨孔子腳步的活動,對兩岸文化交流影響重大。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鋼琴大師 佛萊雪台北獨奏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09.12.19 03:34 am
 

「我們在這裡,是為了用音樂改變世界!」81歲的鋼琴大師佛萊雪(Leon Fleisher)昨天與紐約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一起翩然抵台,21日將在國家音樂廳舉行演奏會。

佛萊雪曾以指揮及鋼琴獨奏家身分來台,他表示,這是首次以「室內樂演奏者」的身分來台。

「室內樂是人生的反映」,佛萊雪認為,室內樂演奏者不僅獨奏功力要強,還必須注意團體的和諧搭配、才能找到最美的音色,「如果國家的領導者可以一起玩室內樂,這個世界會不一樣!」

佛萊雪出生於舊金山,8歲即舉辦第一場個人獨奏會,16歲與紐約愛樂合作,是第一位獲比利時伊莉莎白國際鋼琴大賽首獎的美國人。

鋒芒早露的佛萊雪,卻在37歲事業正值顛峰時,右手兩指罹患了肌張力不全症,無法演奏。他不為命運擊倒,全心投入音樂教育、指揮事業,並開始練習「單左手」的鋼琴演奏。佛萊雪在1980年代重出江湖,演出及灌錄只有左手彈奏的鋼琴曲。

2004年佛萊雪更成功戰勝病魔,發行以「雙手(Two Hands)」為名的專輯。2006年以他的親身經歷為主題紀錄片「Two Hands」,獲2007年奧斯卡與艾美獎最佳紀錄片提名。

2007年佛萊雪獲頒「甘迺迪藝術中心大獎」,被推崇為「一個從谷底攀上顛峰的鋼琴天才,逆境中欣然接受考驗,最後成為一個永遠令人景仰的音樂家!」

此次也舉辦「室內樂工作坊」,遴選23位音樂家接受協會成員的指導。節目資訊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02-3393-9888。

【2009/12/19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配心事誰人知?《牽手萬里》說給你聽
【聯合新聞網╱台北訊】
2009.12.18 12:01 pm
 

已成為台灣第五大族群的外籍配偶,逐漸改變台灣人口結構,但這些外配的聲音卻未獲重視。丁善理先生社會福利慈善紀念基金會與中華民國基督教女青年會協會決定將這群堅韌勇敢、離鄉背井的女性群像留存紀錄,歷時兩年採訪、收集了10名外配故事,集結成《牽手萬里─傾聽外籍配偶的故事》一書。

中華民國基督教女青年會協會表示,《牽手萬里─傾聽外籍配偶的故事》一書指送不賣,希望透過捐贈各地圖書館、外配家庭服務中心等管道,鼓舞有相同處境的外籍姐妹,也希望閱讀此書的台灣本地居民,更了解她們漂洋過海的點滴,進而尊重彼此文化。

《牽手萬里─傾聽外籍配偶的故事》新書發表會,將於19日(週六)上午十一時,於台北市青島西路YWCA大樓舉行,發表會當天,新移民姊妹也將從苗栗、花蓮遠道而來演出南洋原鄉歌舞,現場並備有外籍配偶親手烹飪之道地東南亞美食。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名人看書/沒有悲傷的悲傷
【聯合晚報╱文/朱天衣 整理/謝蕙蓮】
2009.12.20 02:17 pm
 
書名:沒有悲傷的城市,出版社:天下文化
天下文化提供

「沒有悲傷的城市」是一個十分悲傷的故事。

在所有的閱讀經驗中,幾乎沒有一本書會令我如此難過的。它的文字是如此的美,以至於會讓人忘記,它在述說的是一個這麼悲慘的故事。

也許這就是作者愛若許.伊拉尼最厲害之處,以平靜的口吻、細膩的文字,敘述這高潮迭起的故事,反而比用誇張、戲劇化的手法更撼動人心。

我們可以從愛若許的字裡行間,明顯感覺出他的隱忍。正因為這份隱忍,讓通篇故事產生一股張力,想看、怕看,卻仍看了下去,因此和書中人物一起掉進了無底深淵。

故事的主人翁「祥弟」,是個年僅十歲的孤兒,為了尋找親生父母離開了孤兒院,隨即墜入一個像地獄般的悲慘世界。貧困不打緊,可怕的是掙不脫的那股黑暗勢力,以致最後做出了不得不的慘事。

正因為祥弟是個善良的孩子,我越發認為,他終其一生是無法原諒自己的。也因此我能看到的最好結局,就是當祥弟長成力量大到足以抗衡、以暴制暴的幹掉那老大,才有可能掙脫這一切。

但無論是取而代之,或是帶著谷蒂及女孩瘋了的母親遠走他鄉,以祥弟純良的天性,他終究無法豁脫於那樁悲慘的事件。

我不禁懷疑,這個故事是出生孟買,後來移民加拿大的愛若許,在面對落差如此大的兩個世界後,忍不住丟給身處所謂文明先進國度的我們一顆震撼彈。

當我們在計較孩子的成績,考慮該讓他上什麼才藝班,擔心他營養是否均衡,是不是該節食控制體重的同時,在地球的另一端,卻有孩子永遠處於飢餓狀態,且隨時得和突如其來的暴力周旋。

對他們而言,存活是這麼的艱困,長大成人是那麼的渺茫。更可悲的,在許多國度這不是特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過往每每驚訝印度孩童的死亡率為何如此之高,完全不解這個國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如今透過這本書知道了、明白了,才發現,井外的世界是如此的殘酷,而這真實的人生,就在地球的另一個角落,和我們同時並行。

看完這本書,除了消極的警惕自己,要更懂得知福惜福,也許還該更積極地讓更多人也來接受一下這震撼教育。當震撼彈引爆,並產生連鎖反應時,或許便會有一些想像不到的救贖出現,它會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我是如此深切地祈望。【2009/12/20 聯合晚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聞樂思 編故事的藝術
【聯合晚報╱焦元溥】
2009.12.20 02:17 pm
 

「到了希律生日,希羅底之女在眾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歡喜。希律就起誓,應許隨她所求的給她。女兒被母親所使,就說:『請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裡,拿來給我。』王便憂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給她。於是打發人去,在監里斬了約翰,把頭放在盤子裡,拿來給了女子,女子拿去給她母親。約翰的門徒來,把屍首領去埋葬了,就去告訴耶穌。」

這是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中關於施洗約翰受難的記載。短短敘述,卻引來無限聯想。的確,那是何其戲劇化的場面——何人何樣的舞蹈,才能換來銀盤上血淋淋的人頭?但「希羅底之女」究竟是誰?《馬太福音》並無記載,甚至另一處提及此事的《馬可福音》也無從查考,直到一世紀的猶太歷史學家約瑟福斯(Titus Flavius Josephus)才在著作《猶太古記》裡告訴我們:她叫莎樂美(Salome)。

從此,這段故事就衍伸出各種改編;儘管約瑟福斯記載莎樂美安享高壽,結了兩次婚還育有眾多子嗣,畫家和劇作家還是爭相就這段情節馳騁想像,編出一個個詭譎恐怖的異色故事。福樓拜寫的《希羅底》(Herodias)為「莎樂美」定名,馬斯奈也以此譜成歌劇《希羅底亞德》(Herodiade),但真正讓人瞠目結舌乃至震撼顫慄的,還是要等到王爾德的《莎樂美》。

在他筆下,莎樂美痛恨篡位的繼父,也痛恨淫亂的母親。當她聽到古井地牢中不斷詛咒希羅底的約翰,好奇之心油然而生,見面後更化成狂亂癡迷的愛戀;約翰悍然拒絕,莎樂美卻已走火入魔。當好色繼父要求莎樂美跳舞,願意應予任何所求為報,她以《七重紗之舞》輕解羅衫至全身赤裸,要的卻是約翰的人頭——理察‧史特勞斯以此劇寫成的歌劇《莎樂美》,讓音樂徹底表現王爾德的想像。劇中不但充滿迷幻絢爛的管弦色彩與華美旋律,更有刺激驚悚的音響效果。歌劇終景女高音獨自高歌近二十分鐘,在血泊中親吻人頭,最後被忍無可忍的希律王下令活活壓死於士兵盾牌之下……。自1905年首演以來,《莎樂美》已是歌劇史最熱門的經典作品之一,而理察‧史特勞斯設下的艱深要求,更考驗一代代女高音,看看誰有那個本事能跳敢演,歌喉既有少女的純淨,又有征服樂團的力道。

不過是一百多字的聖經記載,最後卻生出《莎樂美》如此經典。近來離奇新聞和烏龍報導越來越多,如果新聞工作者都能好好欣賞《莎樂美》,把創造力用在劇本寫作,以台灣媒體羶色腥的程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也能得到不輸王爾德的精彩作品,甚至也有媲美理察‧史特勞斯的歌劇。 【2009/12/20 聯合晚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貍「無聲」的控訴
【聯合報╱殷穎】
2009.12.25 03:01 am
 

阿貍是我養的一隻貓,一隻很怪的貓:一隻不叫的貓,一隻見人就躲的貓,一隻被人傷害得很深很深的可憐的貓。

當初我去領養阿貍時,牠楚楚可憐地躲在鐵籠子裡的模樣頗令我心疼。牠只是用雙眼空空地望著我,並不希冀什麼,也不拒絕什麼,讓我好生憐惜而決定收養牠。我在飼養所中足足上了一、兩小時的課,又簽了一大堆文件,才將牠領回。

女兒給她起名叫阿貍(Alley),意謂「街貓」,因牠曾在街頭流浪,被許多人追打,甚至打斷了一條腿。抱回時只是一隻褐色小貓,長大後看似已趨正常,但仍然十分警覺與驚恐,一聽到聲音立刻找個角落躲起來,尤其見到陌生人更是飛奔而逃。我收養了牠好一段時間,仍未能拉近牠與我的距離。

牠有一些怪異行為,是一隻不叫的貓;從來不會發出咪咪喵喵的叫聲,只有在帶牠到獸醫院檢查時,被放在手術台上,牠才會偶然發出一兩聲,但平日絕對聽不到阿貍的聲音。牠碗中的食物吃光了,也不會發聲索食,只是呆呆地望著我,等著我將食物放進牠碗裡。我想了許久,終於悟出何以阿貍會叫卻不發聲,極可能是因當年牠被虐打時,曾力竭聲嘶地驚鳴,留下了極大的恐怖記憶,因而終生噤聲作為對人類「無聲」的控訴。

我曾試著將牠抱入懷中,但牠總是顫抖,而且不斷掙扎,我只好放棄。偶爾,牠也會趁我在看書不留神時,偷偷地跳上我的腿,卻總是以尾部對著我,我稍一挪動,牠便立刻跳下逃開。牠最喜歡的動作,是躺在地上伸展長長的懶腰。有時也會跑到我的書桌上,臥在稿紙前,讓我撫摸牠的頭,或搔牠下巴。牠甚至會逐漸挪移身體,慢慢湊近,終於占據稿紙,讓我無法下筆。當我伸手想撫摸牠的身體時,牠又急忙掙脫逃走了。

如今我收養阿貍已六、七年了,牠的習性卻絲毫未改,讓我備覺傷感,而且十分不忍。因為當初牠幼小的身心,曾極其嚴重地遭受到人的攻擊迫害與肆意惡整,才造成阿貍終生的驚恐與疑懼。即使我對牠付出了全部愛心,並經多年撫慰,也無法讓牠痊癒。我對阿貍深深感到抱歉,因為造成牠無盡傷痛的,正是人的行為:一種殘酷的人的可惡行為。這類人的惡劣行徑,阿貍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鐵證而已。

老子曾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道德經》五章,所謂「不仁」是超越仁之層次的自然無為之意。)天地豈會不仁,天地間的人之殘忍的行為才是不仁。人對虎豹之類的強勢動物只能畏懼而逃避,但對貓犬之類的弱勢動物,則任意肆虐以逞快。同為人類,我以這種懦弱鄙劣的乖行為可恥。

特以此文代阿貍向人類提出嚴正的抗議與控訴,要請求我的同「仁」們,縮回你們虐打動物的手。

【2009/12/24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路
【聯合報╱李家同】
2009.12.25 03:01 am
 
問路 他正準備問這個孩子要到哪裡去,沒想到孩子先發制人,他說:請問,天堂怎麼走?……
圖/幾米

 

他正準備問這個孩子要到哪裡去,沒想到孩子先發制人,他說:請問,天堂怎麼走?……

我一直都是玉里鎮鄉下一所小學的老師,來過我們學校的人,都會同意我們學校真是世外桃源。站在校門口,四處望去,看不到任何一棟房子,當然也看不到一個人;學校不遠處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公路,往東走,可以走到玉里鎮上去,往西走,就會走到深山裡。公路在山腳下就斷了,要進入山裡,你必須走路,山路雖然不好走,還是有人住在深山裡。

二十年前,我還是個單身漢,我的同事張老師也單身。學校沒有宿舍,可是縣政府替我們單身老師在玉里造了一棟宿舍,我和張老師都住那裡,也同出同進。

有一天,我記得很清楚,是一個星期五,我們兩個人是最後離開學校的。車子才開上公路,就看到了一個小孩子在路上走,他穿的衣服很單薄,也沒有穿鞋子,因為正好寒流過境,他好像有點發抖。我是駕駛,立刻在他旁邊停了下來,張老師將車窗搖下。我相信他正準備問這個孩子要到哪裡去,沒想到孩子先發制人,他說:「請問,天堂怎麼走?」這個問題,我和老張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窗外寒氣逼人,張老師將後車門打開,請孩子進來,孩子也立刻進來了。

我們總算知道孩子為什麼要去天堂了。孩子的爸爸在他一歲就去世了,不幸的是,和他相依為命的母親在一個星期前也去世了,但神父教他不要難過,因為他的母親現在住在天堂裡。他曾問神父,天堂在哪裡?神父支吾其詞,不願明確地回答他的問題。今天下課以後,本來應該回到山上的部落去的,他卻沿著公路走向玉里去。他想,那裡比較熱鬧,而且有學問的人比較多,一定有人可以告訴他如何到天堂的。在路上,他也曾問過路人,但沒有人知道天堂在哪裡。

我們發現孩子住的地方好遠,開車到公路盡頭後,起碼還要步行一小時。我們是不可能今天送他回去了,就和他商量,今天晚上和我們住,明天我們帶他四處去問路,如果有人知道天堂在哪裡,我們一定會開車送他去;如果沒有人知道,我們也一定在天黑以前將他送回他阿姨家。我們問他要不要打個電話給他的阿姨,他說他阿姨現在在台北,不會知道他一個人到玉里去了。

張老師教我將車子開到一條玉里店最多的地方,幫孩子先買了襪子和鞋子,也替他買了一件厚夾克和一套換洗內衣褲。穿上厚夾克,孩子不再打哆嗦。大家都餓了,就帶孩子去一家西餐館吃飯,可以想見的,孩子很捧場,吃得很起勁。吃飯的時候,我發現孩子皮膚黑黑的,大眼睛,講話的時候會露出一嘴白牙齒,典型的原住民孩子模樣。

張老師客廳裡有一張沙發,也有乾淨的床單和厚被,替孩子打點好了,就勸他早點睡覺,因為走了這麼多路,一定很累了。孩子在睡前仍然做了一個簡單的祈禱,祈禱中沒有提到天堂,卻祈求天父降福我和張老師,因為我們是好人。我和張老師聽到了這個祈禱,都感覺很好;被人稱為好人,當然是一件愉快的事。

第二天,天還沒有亮,我被敲門聲吵醒。打開門,發現張老師慌張地站在門口,他說孩子不見了;可是有更怪的事,他堅持要我自己去看。我看了以後,真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我們替他買的衣物全部都留下了,而且整理得好好的。張老師說這個孩子真是胡鬧,這麼冷的天氣,沒有厚夾克,又赤腳,絕對會感冒的。

還是我鎮靜,我教張老師不要慌,因為發現孩子留了言,書桌上有孩子的一封信,信上說:

李老師、張老師:

謝謝你們。

我餓了,你們給我東西吃;我渴了,你們給我水喝;我無家可歸,你們收容了我;我沒有衣服穿,你們給我衣服穿。

凡是替我最小兄弟做的,就是替我做。

你們現在就在天堂裡,將來也會永遠在天堂裡。

這封信沒有簽名,但是有以下的英文字:

Mathew, 25/31.

我們兩個人不知道這個英文字是什麼意思;我們知道隔壁的陳老師是教英文的,也管不了是否仍在睡大覺,硬把他從床上拖了起來。陳老師一看就知道這一段話典出何處,他打開了《新約聖經》,翻到〈馬太(Mathew)福音〉第25章31節(25/31),這一段話是如此說的:

公審判「當人子在自己的光榮中,與眾天使一同降來時,那時,他要坐在光榮的寶座上,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彼此分開,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把綿羊放在自己的右邊,山羊在左邊。那時,君王要對那些在他右邊的說: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的國度吧!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裡,你們來探望了我。那時義人回答他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飢餓而供養了你,或口渴而給了你喝的?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作客,而收留了你?或赤身露體而給了你穿的?我們什麼時候見你患病,或在監裡而來探望過你?君王便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然後他又對在左邊的說:可咒罵的,離開我,到那給魔鬼和他的使者預備的永火裡去吧,因為我餓了,你們沒有給我吃的;我渴了,你們沒有給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沒有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沒有給我穿的;我患病或在監裡,你們沒有來探望我。那時,他們也要回答說:主啊!我們幾時見了你飢餓,或口渴,或作客,或赤身露體,或有病,或坐監,而我們沒有給你效勞?那時,君王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沒有給這些最小中的一個做的,便是沒有給我做。這些人要進入永罰,而那些義人卻要進入永生。」

我一直到現在仍無法形容我和張老師當時的反應,雖然陳老師一再追問我們,這是怎麼一回事?我們都沒有立刻回答他。我記得我有點兩腿發軟,找了一張椅子坐下;張老師不發一語,對著窗外發呆,然後用袖子擦乾了眼淚,將整個故事告訴了陳老師。陳老師聽了故事以後,只說了一句話:「你們真是有福分的人。」我這時忽然想通了一件事,為什麼孩子的祈禱,是向在天上的父親祈禱?

我必須承認,當初我和張老師被分發到如此偏遠的地方,並非我們的第一志願,但是這件事以後,我們都歡歡喜喜地留在這裡工作,從未想離開過。我們忽然發現這裡好多孩子在寒流來的時候,沒有厚夾克,我們會買夾克送他們。近年來,有好多公益團體捐錢給我們,我和張老師說服了校長,替全校學生每人設立了一個帳戶(全校只有三十位左右的學生),同學需要幫助,就從這筆錢支付。所以我們的孩子從來不用擔心營養午餐和學雜費。去做家庭訪問的時候,發現孩子沒有厚被蓋,我們會買睡袋送他們。最近,玉里鎮的一個單位要換床墊,我們爭取到了那批舊而可用的床墊,現在庫存在學校裡,已經送了一批給需要的孩子們。

當政府宣布小學生也要學英文的時候,我和張老師就努力地讀英文,我們孩子的英文雖然比不上城裡最好的,但絕對超過附近學生的平均水準。

我們都不會離開這所偏遠學校的。誰會離開天堂呢?

如果有人再問我天堂在哪裡,我可以回答他的。

【2009/12/24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寒假,清華學院舉辦美濃體驗營以及花東浪遊活動

期望透過活動,深入探索地方的人文歷史與轉變的故事。

走入社區,透過陪伴能有更深刻的體會。

此次向全校招募夥伴一同參與,我們很開心能有大家的支持。

活動尚有名額邀請清華的教職員以及同學一同參與,

本次活動僅收取食宿費用,其他費用由清華學院補助。

報名確認者將在12/28前收到通知信件以及手機短訊,

請於12/28-12/31間至清華學院院辦繳費 時間:上午9:00-下午5:30





1. 此次活動採網路報名,報名至12/27止 報名網站:
http://tinyurl.com/ybmojaj

2. 此次活動名額為 花東:5名 美濃:7名



( 一 ) 美濃農村體驗營

此次的美濃行有著與不同以往的規劃

共分6組參與農作物收成,協助農忙的採收期
並以不同類型的活動介紹美濃的文化、歷史與音樂
營隊期間自行規劃浪遊地圖,在最後一天走訪美濃地區
對於農村議題以及有機農作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時間 : 98.01.22(五)---01.25(一)為期四天

地點 : 高雄縣美濃鎮

夥伴單位 : 美濃農村田野協會

活動安排 : 協助農民採收農作物,其他內容如http://mx.nthu.edu.tw/~lupy/L1.pdf
<http://mx.nthu.edu.tw/%7Elupy/L1.pdf>

預計人數:7

費用:食宿1500



  ( 二 ) 2010花東浪遊

2010花東浪遊規畫全新的路線,從台東出發行經豐南社區與羅山社區
同時體驗原民文化與浪遊精神,沉澱思緒、心靈充電。

            時間:98.01.16(六)~01.19(二)為期四天
http://mx.nthu.edu.tw/~lupy/L2.pdf <http://mx.nthu.edu.tw/%7Elupy/L2.pdf>

    路線:台東縣東河鄉東河農場-經東富公路-花蓮縣玉里鎮大禹村大禹社區

    里程 : 步行距離56.6 Km(另有4 Km搭乘火車)

    夥辦單位:東華大學

    活動安排 : 詳情如附件

    預計人數:5人

    費用:2500


清華學院研究助理盧佩纓

分機:62567

E-mail:lupy@mx.nthu.edu.tw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