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定價: 220
書 名: 忘川流域 失智症船歌
書 碼: AA203  
作 者: 白明奇  
出 版 社 : 健康世界  
ISBN : 978-986-7577-59-7  
 
 

 

忘川,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說人離開世間一定要去喝口忘川的水,以免將今生的記憶帶往來生,這名實在太美,但卻也感傷,到底失智病人是不是偷喝了忘川的水。

◎目錄

‧失憶:通往失智症的首站
‧高次大腦機能:失智症的標靶
‧聰慧不再:失智症常見的症狀
‧百年大症:阿玆海默氏症
‧慢板的生命樂章:血管性失智症
‧享受幻覺:路易氏體失智症與巴金森氏症
‧藝術與垃圾:額顳葉失智症
‧狂牛症乎?庫賈氏症、硬腦膜下出血、水腦症及其他
‧明日的記憶
‧記憶之癌:失智症病人的認路障礙
‧幾位失智朋友及家屬
‧腦力檢查室:常用於失智症的神經心理學相關測驗
‧病人的學生
‧失智症防治的幾點建言

◎作者簡介

§白明奇§
‧台北醫學院醫學士
‧中正大學心理學博士
‧成大醫院神經部主任
‧成大醫學院神經學科副教授兼主任
‧台南市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理事長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常務理事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失智症 談老年人的智能保健

文:台大醫院神經部/邱銘章醫師

中、老年人如果能保有規律性的運動,可降低發生失智症的風險。

隨著全世界大多數國家人口的快速老化,全球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人口數預估到2050年增長為約一億六百萬。由於失智症盛行率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過了65歲幾乎每增加5歲,年齡別盛行率就會升高一倍。

因此只要有任何的一種藥物或治療方法可以讓人類延後12個月發病,就可以讓世界上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人數減少九百二十萬。

人類對於阿茲海默失智症致病機轉的百年之謎,近年來已逐漸解開。其中較為人所清楚的是有關β類澱粉蛋白堆積及(tau)蛋白過磷酸化所引發神經細胞毒性的機制。

雖然失智症藥物與治療的研究蓬勃發展,但截至目前為止尚無任何一種藥物可以真正治癒或阻止失智症的惡化。因此在人類有方法可以真正阻止或逆轉阿茲海默症及其他失智症的惡化之前,我們應該從個人的生活方式著手,盡力減少發生失智症的機會

減少危險因子

包括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肥胖、抽菸、曾患心臟血管病變或腦中風等血管危險因子除了導致容易發生腦中風或心臟血管疾病,很多研究也都顯示血管危險因子會增加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風險

中年時期的血壓收縮壓為160毫米汞柱以上而且不曾接受抗高血壓藥物治療的人,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為血壓正常人的好幾倍,而且研究也同時顯示控制高血壓可以降低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第二型糖尿病在很多研究中都發現會造成記憶或認知功能的衰退,在增加阿茲海默症發生的風險方面,其相對風險值約增加一倍半,而且研究顯示即使只是邊緣性糖尿病也會升高阿茲海默症發生的風險。

至於肥胖的影響,中年時期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或等於30的人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值約增為三倍,即使只是體重過重的人(BMI大於或等於25小於30)的人也還有兩倍升高。

抽菸也是阿茲海默症發生的危險因子,相對風險值約為一倍半到兩倍,持續抽菸的人每年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也較快,反之戒菸卻可以使發生失智症的風險下降。

曾經罹患憂鬱症也會增加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其相對風險值大約為無憂鬱症對照組的兩倍。

另外孤單(loneliness)也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發病的風險超過兩倍。

增加保護因子

失智症保護因子的研究,可以飲食營養、生活形態來探討

傳統地中海飲食已證實可以降低心臟血管疾病與某些癌症的風險,甚至可以使整體死亡率下降。傳統的地中海飲食就是攝取大量的蔬菜、豆類、水果、堅果、未精製穀類;使用橄欖油來烹調或調拌沙拉而少食用飽和性脂肪;中等量的攝取魚類且較少食用家畜、家禽等肉類;低至中等量的奶類製品的攝取,大多是以乳酪或是優格(yogurt)的形式進食;地中海沿岸很多人都有經常性的低至中等量喝酒的習慣,且通常是在用餐時飲用葡萄酒(wine)。

適量的喝酒對於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降低失智症風險的保護作用。每天一至三份的葡萄酒(一份紅酒約140 c.c.),可以將無載脂蛋白ε4對偶基因的人(APOEε4為失智症風險增加的基因))的阿茲海默症發病的相對風險值下降約一半,但是其他酒類包括烈酒或啤酒是否具有相同的功效則未有定論。

生活形態與失智症風險的研究主要是針對中年或老年時期所從事的休閒活動的內容與份量:包括身體的運動、心智活動以及社會參與對於降低發生失智症風險的效果

中年時期如果每週能規律地從事兩次以上的習慣性運動或休閒性運動,對於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可以把失智的風險降低約一半。

而經常從事對於大腦具有刺激功能的活動,不管是從事心智活動創造性活動(如閱讀書報、寫作、繪畫、園藝、烹飪、縫紉、編織等),或透過社交活動(不論是參加同學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打橋牌、麻將等)來努力保持社會參與和人群接觸,即使已到了晚年,這些活動對於失智症的發病都還是有保護作用。

結語

總之要預防失智症就是既要趨吉也要能避凶。一方面要終生學習,從年輕時候開始便透過不斷的學習新知,讓腦細胞之間有效的神經鍵結與認知儲備持續增加。維持身體、心智、人際網絡的活躍,到了老年仍要維持每週兩、三次以上的規律運動的習慣、經常從事刺激大腦的智力或創造性的活動保持社會參與和人群接觸,這些活動都是可以增加大腦的血液灌流量,讓自己減少失智症發病風險的積極作為。

遵從地中海式的飲食習慣,多攝取抗氧化物與神經保護物質,維持適當體重;並且嚴格控制血管危險因子、避免孤單的生活和憂鬱的情緒,才是正確的智能保健之道,也才能追求成功的老化。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籍封面

夏綠蒂遊倫敦

Charlotte in London

作者:瓊安‧奈特 (Joan MacPhail Knight) ; 繪者:梅麗莎‧斯威特 (Melissa Sweet)

譯者:劉佳奇

http://artouch.com/books/books_detail.aspx?id=2009122311485871

 

內容簡介

1895年,夏綠蒂的爸爸為了學習法國印象派風格的繪畫,帶著家人來法國已經三年了。夏綠蒂和爸媽決定到倫敦旅行,也想試著邀請著名且忙碌的畫家約翰‧沙金特,為夏綠蒂的媽媽畫肖像畫。

在倫敦,夏綠蒂和她好朋友麗慈一起住在薩弗伊飯店。夏綠蒂決心要追蹤沙金特先生的下落,也記錄她和麗慈的冒險:她們在泰晤士河畔看煙火,留意倫敦傳說中的鬼魂,查明為什麼倫敦塔要飼養渡鴉,同時參觀了杜莎夫人的蠟像作品。

《夏綠蒂遊倫敦》的插圖都是漂亮的博物館收藏複製品,還有精緻的水彩畫,也記錄一些名畫家的生平。夏綠蒂把這趟迷人旅行,寫成繽紛多彩的日記,讓讀者分享了生動美好的倫敦之旅。

 

‧本書是師長培養兒童生活美感的最佳教材。

‧鼓勵孩童寫作、學法文的有趣圖文書。

‧書中有精美博物館畫作和可愛插圖,讓讀者一邊欣賞畫作,一邊愉快閱讀。

Back to top

作者

瓊安‧奈特 (Joan MacPhail Knight)

童年時隨家人遷居到法國,並在那兒度過青春期的一段時期,平時熱愛旅遊和繪畫,目前住在紐約哈德遜河谷。她曾擔任資深童書編輯,同時也是《夏綠蒂遊莫內花園》、《夏綠蒂遊莫內花園》(皆由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的作者。

繪者:梅麗莎‧斯威特 (Melissa Sweet)

曾為60本以上的書籍繪製插畫,包括《夏綠蒂遊莫內花園》,2005年以《小桃紅》獲得紐約時報十大最佳插畫書獎。每年會做一趟旅行,收集美麗的拼貼素材,目前住在美國緬因州。
Back to top

譯者

劉佳奇

政治大學哲學碩士,曾任書店英文圖書採購十年。目前兼職從事編輯,翻譯,企劃等工作。
Back to top

相關推薦

《夏綠蒂遊莫內花園》《夏綠蒂遊巴黎》《夏綠蒂遊紐約》入選

★第31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北市深耕閱讀計畫

★55梯次好書大家讀

★2008年誠品年度10大暢銷書

★中時開卷版2008啟蒙假期選書

 

讀者隨著夏綠蒂重返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倫,同遊充滿活力的城市和靜好的田園,體驗揉合了傳統與現代的英式風華。 ──小大繪本館資深義工及講師 莊世瑩

 

 

《夏綠蒂遊倫敦》

書中有多媒材和水彩畫畫作可以探究,夏綠蒂書迷也會享受這一趟生動的英倫之旅。

──《學校圖書期刊》

《夏綠蒂遊紐約》

「……十足迷人的書。」──《克科斯評論》

《夏綠蒂遊莫內花園》

「部分是虛構的日記、部分是剪貼簿,這本迷人的書……帶給我們藝術史上最動人的一課。」──出版人周刊

《夏綠蒂遊巴黎》

「夏綠蒂生命中這段精彩的插曲,介紹了巴黎、園藝,以及藝術世界裡最令人興奮的一段時期。」──學校圖書館期刊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悅讀便利貼
日本先鋒藝術家田中敦子的作品《電氣服裝》。(攝/姚瑞中)
現代性過時了嗎? top

在「現代性過時了嗎?」這個抽象提問下,策展人布爾格巧妙地先拱出一些在西方美術史上不太被看重的「經典作品」,例如隸屬於日本關西前衛藝術團體「具體會」(Gutai Group)的已故藝術家田中敦子(Atsuko Tanaka),她自一九五○至一九八○年代致力於表現「偶發藝術」(Happening)和公共事件,其重要美學貢獻除了發展出有關聽覺(聲響裝置)、視覺(閃亮的燈泡)和觸覺(以燈泡裝飾成的服裝)的一套系統之外,並與吉原治良(Jiro Yoshirara)、島本昭三(Shozo Shimamoto)、白髮一雄(Kazuo Shiraga)、金山明(Akira Kanayama)等人,樹立了藝術史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流派,他們許多作品與概念甚至比美國的「偶發藝術」或歐洲的「福魯克薩斯」(Fluxus)更早成形,預示了「動力藝術」、「觀念藝術」、「極限藝術」和「行為藝術」的出場,難怪深黯美術史的布爾格特別透過本展,對這群在西方藝術史上只略帶一筆的前輩致意。
田中敦子一九五六年的作品《電氣服裝》(Electric Dress)是一件可以讓人穿在身上的七彩燈泡服裝,結合了日本和服道統與現代燈光技術,暗示了尊重傳統並積極追求現代化是可以並肩存在的;就美術史意義上而言,這件作品顯然比佛萊文(Dan Flavin)的燈管雕塑還來得更早,的確讓西方藝術界重新檢驗其先鋒性與影響性。
(摘錄自2010年1月上市的《逛前衛:全球雙年展晃遊》一書,姚瑞中、胡朝聖合著,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畫作欣賞

曾雍甯繽紛-1
原子筆、色鉛筆、壓克力顏料、紙.107x75cm 2009

曾雍甯:生命輕盈的呼吸姿態
文|吳嘉瑄 圖|也趣藝廊
◎曾雍甯《繽紛-1》

以原子筆及色鉛筆來創作繽紛的花朵幾乎已經是曾雍甯的獨門絕活與特色,原子筆與色鉛筆的媒材特性,使得曾雍甯的創作過程耗時耗材,也更需要在細節上琢磨。花朵花瓣(也可看做為獨立的圓形)一層層向外展開並相互疊映的圖案,讓曾雍甯繁複的構圖也類似於細緻、華麗版的普普藝術構成,每一朵花都包裹著他關於社會共生、和諧共處的心得。在此次的「原生的律動」個展中,曾雍甯除了展現他一貫蔓延於畫面的滿盈花朵世界外,另外也嘗試了另一種創作——在畫面中保留更多的空白、或是以沒水的筆在空白處上作畫,留下虛的筆觸(痕跡),同時也嘗試加入圓形以外的直線線條。如果說滿盈的花朵象徵了生命強有力的姿態,那麼,這些新嘗試就像是花朵的生命氣息輕盈了起來。

(完) [ 文章摘自 典藏今藝術 2009.12]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城市再造 美國新經濟醞釀翻身
 

【編譯成怡夏整理報導】19世紀發生的工業革命和過去40年來的資訊時代,幫助了美國地區性都市擴張,而目前發展中的新經濟體則將會創造明日的繁榮大城。

根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隨著美國慢慢擺脫8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一個有助於形成新世代美國城市的新經濟體正在生根。

雖然沒有人知道新經濟體的準確輪廓,但是專家表示,特定的特徵已經成形,某些城市在新工作機會與企業發展上有更多的優勢。

休士頓,德州醫學中心正迅速擴張,很快就會成為美國第7大商業區。光是這個以醫療為主的區域,就會帶來餐館、商店、旅館,並增加10萬個就業機會,相當於蒙大拿州碧利斯的人口總數。

西雅圖,機場的大型起貨機正將出口品裝載到貨櫃中:夾板是要運往北京的;大比目魚和螃蟹是運往東京的;至於青蘋果是要運往莫斯科的。去年,華盛頓是美國唯一出口到中國超過進口的一州。

科羅拉多州的佛特寇林斯則以成為創造乾淨能源的矽谷為目標發展。

「從更廣的意義來說,我們正處在轉折點。」布魯克林研究院大都市政策計畫的政策主任馬克‧慕洛說,「我們正在注視一個新經濟的輪廓,那就是用更少、省更多,增加我們的出口量,及變得更環保。

接軌全球提升競爭力

要成為全球性經濟體,國外貿易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因此那些有運輸港口和國際機場的地點更有機會成為明日之星。更多海外訂單也不再是唯一優勢,某些歐洲公司發現歐元比美金還強勢,所以選擇在美國建工廠,這遠比從歐洲運送貨品到美國更划算。

根據布魯克林研究院的分析,美國其他內地城市也開始推動與國外的貿易,特別是與快速成長的金磚4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往來。

企業大學成共同體

在各城市邁向「創意經濟」的路上,教育將會比起過往更加重要。這意味著,不只受過教育的人力,連大學城和所其在的社區都交織成密不可分的共同體,大學目前已經轉型為企業的子公司。

健康照顧集團也在各地發展成小型經濟體,吸引了實驗室和研究人員前來。世界各地的病患飛到此地,也需要旅館房間和銀行服務。匹茲堡大學的醫學中心每年付給5萬名員工的薪水就有27億美元(約新台幣862億元),相當於整個加拿大航天業的薪水總和。

乾淨科技潛力無窮

與此同時,每一座城市都正渴望成為下一個乾淨科技的中心。太陽能的製造者、電池車以及綠色建築材料都是新世紀所需,等同於1980年代的生物科技公司

賓州的汪德葛利夫特為例,就是節能窗的製造者;俄亥俄州的托利多則是發展太陽能的所在地;而加州的聖地牙哥則是生物燃料的發展中心。

這些城市的再造將會造成地區層級的經濟力改組。在低成本能源年代,南方和西南方很繁榮。不隸屬於工會的勞力比起大學學位更為重要。「現在,新英格蘭和海岸地區比起南方和太陽帶,更居領導地位。」慕洛說。

人口組成也會驅動改變。住屋昂貴的城市可能會發現自己較無法吸引年輕人

「我們正面臨我所謂的第3次內戰—年輕人將面臨陷入是否定居在城市與大都會的掙扎,所以我們必須滿足更多的工作需求。」波士頓東北大學的經濟學家巴利‧藍石說。

有許多年輕人會到一個能打破傳統文化的地方,「一個不能冒險的地方是很難成為一個動態經濟體的。」在西雅圖領導一個貿易團體的蘇珊娜.瑪拉奇說。

城市不斷的再造。匹茲堡從鋼鐵之都轉型為全國的醫學科技領袖。一度是紡織業中心的波士頓,因為其知名大學成為美國智囊所在地。那麼,下一個勢力中心會是在哪裡?

許多城市因為經濟衰退加速轉型。「兩年前的經濟崩潰是如此戲劇化並難以預期。」阿拉巴馬大學商學院院長巴利‧馬森說,「但是危機就是轉機。」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技職院校攜手 打造綠色奇機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為降低冷氣機排水溫度所設置的冷卻水塔,不僅體型龐大且噪音不斷。水塔風扇所排出的熱氣,容易累積形成熱島效應。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教授廖洪鈞帶領團隊創新研發,把冷卻水塔變不見了。

台科大舉辦「2010產學綠色奇機」成果展,與明志科技大學、聖約翰科技大學等6所技職院校攜手展出20組綠能研發技術。

台科大營建系教授廖洪鈞所研發出的冷卻水塔新技術,是利用地下水低溫特性,藉由抽水馬達將地下水引進「板式熱交換器」中,與冷氣排放的熱水產生熱交換,過程不需耗電便能快速降低熱水溫度。

新型冷卻水塔零噪音

研究助理營建系碩班生王晨昕表示,板式熱交換器比一般冷卻水搭節省約98%佔地,並且沒有噪音。熱交換過程只需20秒,即可將35度以上冷氣排放水,降溫成28度的水回流,讓冷氣機的壽命更長久。熱交換後的地下水排回地層,不僅不會破壞大自然環境,還能省下將近5%電力。

光磚取代照明設備

台科大電工系教授黃忠偉則利用壓克力材質作成光磚,將自然光線直接轉換成照明設備。只要將光磚像磁磚一樣貼在陽光照得到的牆面或地面,不論是豪宅還是老房子,都可以蒐集足夠的光源提供室內照明

黃忠偉表示,好天氣時室外的陽光照度大約5萬到6萬lux,透過光磚斜角45度的稜鏡結構,可以蒐集10%左右陽光,平均大約1坪光磚所蒐集到的光 源可以照亮10坪室內空間。陰天或雨天時光源不夠,可結合智慧型控光系統,將光磚蒐集到的自然光,搭配適量的人造光,維持室內亮度

此外,自然光透過光管傳遞至室內後,還可利用三稜鏡分光原理,將太陽光轉換成七彩光源,讓使用者依照心情將屋內調色

光電玻璃節能又環保

另一項展示攤前擠滿人潮的發明,是受到國內外媒體關注的光電玻璃。由台科大營建工程系副教授楊錦懷帶領研究團隊研發。這項號稱「三機一體」的光電玻璃,結合自潔、隔熱與發電多功能於一身。

研究團隊表示,塗抹在外層的奈米光觸媒可自然分解玻璃表面的髒污,中層隔熱膜可以有效隔絕太陽光照射產生的輻射熱,即使室外溫度高達45度以上,室 內仍然可以保持在23度左右,節省大約一半的冷氣耗電量。 此外,玻璃本身的發電功能,大約每小時產生80瓦電力,大幅降低來自電廠的用電量,達到環保與節能功效。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建教生限制多 業界盼放寬
 

【記者鄭沛揚台北報導】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6日舉辦「專科學校法部分修正草案——現行建教合作制度下建教生困境」公聽會,教師及業界代表要求教育部及勞委會,依據產業類別放寬建教生人數比例,也有人認為政府應正視建教生與社會需求對症下藥,切勿胡亂灑錢。

公私校比例差太多

根據調查,高達67%學生因家庭狀況選擇就讀建教班,希望提早習得一技之長負擔家計,其中45%學生國中基測PR值在12以下,顯示建教學生多數為 學習、經濟弱勢族。但國內開辦建教合作的學校卻以私立居多,公私立學校就學人數達1比52,成為建教生學習的隱憂。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認為,建教生是 教育與職場的銜接者,降低學習上的經濟負擔,教育部責無旁貸。

多數企業與會代表表示,人力培訓成本高昂,自然會希望建教生畢業後能繼續留在原單位服務,絕非外界「廉價勞工」的聯想。曼都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賴淑芬說,政府公佈的建教合作實施辦法相當嚴格。曼都約有1千多名建教生,以北部物價換算,加上住宿、飲食費用,培訓一名建教生,一個月需要3萬元支出, 建教生異動率高並非企業與學校所樂見。

產業結構已轉變

勞基法規定,建教生人數不得超過勞工人數1/4,嘉義市東吳高職實習處主任洪坤雄認為是因應傳統產業結構制定。當時建教合作單位多為製造業,為確保建教生安全與技術學習,比例限制有其必要。但近年從事餐飲、服務業學生比例大幅提升,政府應放寬產業類別放寬人數

洪坤雄提到,許多企業願意提供建教生工作機會,近年景氣因素,企業編制緊縮,人力配置無法符合教育部與勞委會要求,讓學生失去提早適應職場的機會。 面對外界質疑放寬建教生比例是否影響國內就業市場,洪坤雄否認,他認為建教生多從助理做起,隨著經驗累積逐漸提升職位,一般人就業後不會回頭從事助理工 作,不會出現排擠效應。

企業願花錢徵才

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教授鄭慶民也認為企業不會短視近利,為爭取廉價勞工而要求開放人數比例。他曾建議業主比照勞基法,發放建教生最低工資,有 99%業主欣然接受,甚至給的比基本工資還高。他同意因應產業類型放寬人數限制,但強調同一企業至少有3名建教生的規定不能取消。鄭慶民表示,建教生年紀 不過16、7歲,身邊有同伴才能相互照應。維持3名建教生規定,代表申請企業至少要有12名員工。

教育部次長林聰明回應,建教合作事業應由學校提出申請,由教育主管機關評估合格後才能辦理,也會利用基礎訓練安排講座,讓建教生了解自身權益、申訴 管道等。自98學年度起,就讀高中職校輪調式及階梯式建教合作教育班,一到三年級都列為免學費的專案補助對象,希望能免除學生因經濟因素中斷學習。

勞委會:先護學生權益

勞委會勞動條件處處長孫碧霞強調,放寬人數限制要從教育觀點出發,而非以企業人力配置為第一考量。教育部目前正研擬建教生權益維護專法,在專法未通過前,勞委會依然堅守立場。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市4成小學生有便秘徵兆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台灣營養學會針對6百名台北市小學學童進行飲食與腸胃健康調查,發現超過4成學童有慢性便秘徵兆。台灣營養學會理事長王進崑表示,小朋友即使每天排便,仍可能潛藏便秘問題,家長應多注意孩童每日是否攝取足夠膳食纖維。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陳中明主任指出,慢性便秘徵兆可從學童排便次數與糞便形狀判斷。學童每週排便次數少於3次、解便時間超過5分鐘、解便完肚子會痛,或是糞便外型生硬並沉到馬桶底部等,都是慢性便秘常見症狀,顯示人體應補充足夠纖維質和水分。

根據美國飲食指南建議,學童每日應攝取28克膳食纖維。衛生署調查結果發現,國小學童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只達到標準一半,飲食問題成為便秘主因。台 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陳俊榮指出,70%膳食纖維來自五穀根莖類與蔬菜中,建議學童應以多種類、多變化方式,遵照「每日5蔬果」原則攝取,以達人體營 養所需。此外,學童每日也應攝取8百cc到1千cc水分,以早、中、晚各1杯最合宜。

陳俊榮表示,飲食歐美化之後,民眾飲食普遍出現纖維少、脂肪多、熱量高現象。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胃蠕動、減少糞便在腸內停留時間,加速排出人體攝取 食物時同時吃進肚子裡的有害物質,如農藥和重金屬。此外,膳食纖維的吸水性強,可幫助糞便軟化,讓學童不會因為排便過程不舒服,而減少想上廁所的慾望。

除了均衡飲食,王進崑建議,人體每日最佳排便時間為晚上8點到10點,此時人體最容易將白天攝取的食物排出;其次則為隔日吃完早餐後的10到15分鐘,此時昨天身體未排除乾淨的糞便,會透過飲食引起的腸胃蠕動排出。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者:英語村效果不如扮家家酒
 

【台北訊】國中小廣設「英語村」,但學習效果有限,學者建議不如「扮家家酒」,別再蓋硬體建設為主的英語村,應加強軟體與教學方式研發

行政院研考會在政治大學公企中心6日舉行「英語力與國家競爭力」研討會,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教授張玉山發表「提升國民英語能力政策之研究」報告指 出,桃園縣在2007年成為第1個設立「英語村」的縣市,在國中、小設置虛擬商店、餐廳、診所等,讓學生從情境中學習英語,全台現有將近50個英語村。

張玉山認為,這些英語村標榜生活化學習,但情境大同小異,無法一再造訪,永續發展性不足。不少教材針對小學五年級學童設計,內容過於淺顯,提升全民英語能力效果有限,還不如「扮家家酒」。

張玉山認為,英語村的情境封閉、缺乏變化,小孩子剛開始也許會有興趣,但「長大就不好騙了」,建議不要再蓋以硬體建設為主的英語村,要從軟體上加強英語能力教學。

政治大學英語系教授陳超明認為,英語村耗費太多硬體資源。他也反對學校建設「E化視聽教室」,因為學生戴上耳機聽慢速英語,和真實生活情境差太多,還不如多聘請外籍老師和學生練習對話,否則學生聽了半天,還是不會講英語。

研考會副主委魏國彥說,未來英語學用情境建置會以活用目的為主,希望民眾能從日常生活中學習,將英語情境拉出校園外,「沒有圍牆、沒有界線」

魏國彥說,行政院去年向立法院提出「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預計3年間投入新台幣5.2億元,計畫包括運用英語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塑造對外國人士友善環境等,其中1.5億元將用於建置英語情境學用場域。

魏國彥表示,建置英語學習情境不一定是「英語村」,希望地方政府結合各地特色與資源,將生活空間轉化為英語學習情境。例如學校外的商店街可成為「英語街」,購物、看診都必須說英語。魏國彥說,計畫旨在提升全民英語能力,不會只針對中小學生。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年之初…仇恨不斷 世上不只一個阿富汗
【聯合報╱李家同/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新竹市)】
2010.01.05 03:57 am
 

二○一○年才開始,可是這卻不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我們不妨看看以下這些相當不好的新聞:有恐怖分子將炸藥帶進了一架開往美國的飛機;一位丹麥的漫畫家在家中遭受攻擊,他曾畫漫畫將穆罕默德形容成一個恐怖分子,有些伊斯蘭教徒懸賞一百萬元要他的命,他躲了起來,最近復出,果真就有人來攻擊他。巴基斯坦有一場致命的自殺攻擊,死亡人數高達九十五人。在阿富汗,八位美國CIA幹員被殺。葉門的伊斯蘭激進反抗軍問題越來越嚴重,非洲的索馬利亞伊斯蘭反抗軍已公開發表聲明,將派軍隊到葉門和政府軍作戰。英國的布朗首相感到葉門情況緊急,要在倫敦舉行高峰會議,商討如何擊敗葉門叛軍。在伊拉克,一場恐怖攻擊造成一百多人死亡;在阿爾及利亞,政府軍和伊斯蘭激進分子的衝突使至少七十五人喪亡。

這些令人不安的新聞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和伊斯蘭教有關,所發生的地方都是極端窮困的地方,當然也都顯示了我們的世界充滿了仇恨。

今年是美國和北約國家進軍阿富汗的第九年,他們進軍阿富汗,並不是想併吞阿富汗,只是想趕走神學士,神學士並沒有受到什麼國家的支持,可是整整九年過去了,武力強大的所謂聯軍毫無作為,神學士的數目有增無減,他們甚至使鄰國巴基斯坦也陷入不安。

進軍阿富汗,是「反抗」戰爭的開始,九年下來,恐怖分子減少了嗎?歐巴馬總統在奧斯陸接受諾貝爾和平獎的時候,費盡力氣解釋阿富汗戰爭是正義之戰,可惜他沒有解釋為何美國不能贏得這場正義之戰。對於軍人而言,勝利與否在於能不能消滅敵人。

可是反恐戰爭的敵人是恐怖主義,目前,這種恐怖主義並無國界,只要有仇恨,就有恐怖分子。這次想要炸掉美國客機的恐怖分子並不是來自阿富汗,他和阿爾及利亞有關,也和葉門有關,即使美國在阿富汗贏得全面勝利,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依然存在。

要消減恐怖分子,必須減少仇恨。人類的當務之急,乃是在促進西方社會和伊斯蘭社會的相互諒解。可是,西方國家最近有很多的動作,都不可能減少伊斯蘭社會和西方社會的誤解。

舉例來說,瑞士討論修改憲法,禁止伊斯蘭清真寺高塔的建造,很多歐洲國家甚至在討論禁止清真寺的建立。試問,這些事件能減少恐怖分子嗎?

我們真希望人類的領袖們瞭解,要消滅恐怖主義,必須消滅仇恨。領袖們首先該知道的是:仇恨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必須知道伊斯蘭激進分子並未攻擊天主教堂,也未攻擊基督教堂,這不是伊斯蘭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決戰,要消滅仇恨,也不該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如果完全不知道仇恨的起因,當然不可能消滅仇恨的。

如果仇恨繼續存在,非洲會有第二個阿富汗,那就是索馬利亞,中東將出現第三個阿富汗,那就是葉門。

【2010/01/05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九九/民主立國 文化富國
【聯合報╱陳芳明/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2010.01.05 03:57 am
 

容許失敗者有再起的機會,是中華民國民主政治的重大成就。百年來的歷史回顧,當然充滿許多不堪回首的記憶。無論是創傷或是醜陋,都成為我國持續發展下去的寶貴指引。使低盪情緒轉化為高昂精神,使貶抑價值翻身成崇高文化,最重要的關鍵,便是以全民意志開拓寬闊厚實的民主版圖。

百年來的歷史發展,前七十年是千瘡百孔,後三十年卻是萬象更新。這種歷史改造的力量,絕對不容輕估。全體島上住民,都介入參與這氣象非凡的改造工程。由於能夠掌握民主的契機,不僅使草根運動巍然建立反對政黨,也使威權政治決然躍為民主政黨。這項改造工程不止不息地進行,使可能的暴力革命危機全然消解,更使和平演變成為台灣社會發展的規律。

一部中華民國發展史,正是「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最佳印證。渡海來台之初,國民黨政權仍然深陷於風雨飄搖的噩夢。揹負龐大的歷史包袱,使國民黨的改革踟躕難行。二二八事件釀成的悲劇與國共內戰中慘敗的經驗,使中華民國政府處於腹背受敵的困境。當年國民黨的保守、顢頇、粗暴,使島上住民無分族群都付出無可言喻的代價。

正是在這種歷史錯誤的刺激下,才使草根民主運動憤然崛起。一旦啟動民主機器,國民黨也被迫必須採取對應。蔣經國的本土政策與黨外運動的本土意識,逐漸形成了一種高度暗示的對話。沒有蔣經國的鋪路,就沒有李登輝的改革;沒有李登輝的引導,就沒有民進黨的執政。沒有陳水扁的貪婪腐化,就沒有馬英九的高票當選。台灣社會的不斷轉型,無疑是民主信念起了積極作用。

從政黨輪替的事實可以證明台灣民主已慢慢建立一種恢宏氣度,那就是容許失敗者有重新站起的機會。民進黨歷經陳水扁災難之後,又開始出現恢復振作的景象。民主政治無需高深理論,客觀的事實便足以道盡一切。

民主立國的效應,絕對不會只是停留在政治層面。沒有民主平台,社會內部各個族群就沒有相互溝通的管道。

近三十年來,台灣文化生產力能夠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盛況,恰恰就是民主的寬容精神才使島上文化得以兼容並蓄。全世界的華文作家都優先選擇台灣做為發表並出版的據點,是因為這裡有充分的言論與思想自由。文化的孕育、釀造、誕生、茁壯,需要依賴健康的社會體質。中華民國早已廢除檢查制度,早已容許一切的資訊與議題公開流通。

沒有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像中華民國總統,可以接受極端醜化的言論。當政治語言不再劃入禁區時,任何的文化語言都獲得寬容

以台灣文學為例,曾經受到壓抑的議題,如今已都成為讀書市場的重要選擇。同志文學、情慾文學、政治文學、原住民文學,確實都受到讀者的尊崇,如果沒有民主政治在背後支撐,台灣文學就不可能變得如此開放而自信。

不要低估我國的民主成就。中華民國在北京的史觀裡止於一九四九年,在台灣史觀裡則是發展再發展。民主與文化往往被視為軟實力,從歷史角度來看,其實是屬於硬實力。以民主立國,以文化富國,將是創造台灣新命運的關鍵。

 

【2010/01/05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挑「好」的說…家和萬事興
【聯合報╱高希均/遠見雜誌創辦人(台北市)】
2010.01.04 04:12 am
 

每天排山倒海而來的負面新聞,從政經、兩岸、社會到體育、健保,使民眾看累了,聽膩了、心煩了。

進入廿一世紀的另一個十年,讓我們共同努力構建:一個快樂的家庭、一個和諧的社會、一個進步的國家、一個永續發展的大環境

走向這個偉大願景的一小步,容我建議:先從大家「挑好的說」開始。用於家庭,家會快樂;用於社會,社會會和諧。限於篇幅,祇討論對公共政策的批判。

‧對公共政策的優劣,做出符合比例的批評,是天經地義的。

‧謾罵是「自我感覺」好,於事無補。

‧「無所不罵」則凸顯自己的作秀與無知。

‧評論時政宜有同理心與體諒心,如陳長文與張作錦二位近來所呼籲的。

‧在台灣,責罵官員,完全不要有勇氣,只要有脾氣;稱讚官員卻需要道德勇氣。

一年半以來的馬政府到底做「錯」了什麼?我認為很少;政策推動上,做了「慢」的倒很多。平心靜氣地來探討新流感疫苗、ECFA、美國牛這些公共議題時,這些都是做了「對的決定」,但是為什麼反被認為是「做錯了事」?這就是「專挑壞的說」的效應。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來說,面對「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區的生效,政府只要對可能受影響的產業,採取適當措施,台灣就要趕快簽訂。

少數反對者不斷誇大以及專挑負面影響,而政府溝通力又不足時,就產生了政策的延誤,使全民整體利益受到損失。《遠見》雜誌十二月中的民調顯示:百分之五十四的民意認為簽訂ECFA對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只有百分之十九認為不重要。

當「對的決定」宣佈後,政府一碰到少數反對,或遲疑、或收回,或道歉,好像變成「做錯了事」。這種一再出現的場景,起初是展現了風度,以後則是損傷了魄力。這種退讓是多數支持者對馬政府失望的根本原因。

當輿論發揮報憂不報喜的功能時,西方社會也常會出現另一種聲音:請媒體告訴我們:「政府做『對』了什麼?」

台灣的廿五縣市與中央部會當然也做了很多很多值得報導與令民眾興奮的事。可惜「好事出不了門」,使大多數的民眾日日夜夜被所報導的灰暗面所籠罩。

讓我們做三個月實驗:挑「好」的說。使用八十/二十原則:八成講「好」,二成講「不好」。

‧孩子數學成績從廿分升到四十分時,稱讚這是「一倍的進步」,不是「還不及格」。

‧鼓勵失業的丈夫:「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

‧對遲暮的女子說:「妳一直有這樣動人的氣質。」

‧對蔡主席說:「加油,走理性的路。」

‧對馬總統說:「你放心,民調祇剩下一個可能:升!」

胡志強有本書名《幽默一定強》(不是「志強一定強」),高希均有本書名《閱讀救自己》(不是「自己救閱讀」),馬英九有本書名《沉默的魄力》(不是「魄力的沉默」)。

星雲大師一直在提倡「三好」: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這樣做「三好」,一定有「好」報。這「報」也指報紙。

大家來實驗三個月:挑「好」的說。我猜想:股市會上升、微笑會增加、「家和萬事興」的曙光也會出現。

【2010/01/04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客家阿嬤和越南媳婦的好菜
【聯合晚報╱社論】
2010.01.04 02:05 pm
 

88歲的客家阿嬤和她的越南媳婦,在客委會舉辦的創意美食大賽中,奪得國際組冠軍,讓民眾品嚐客家阿嬤的老到手藝,也看到越南媳婦把家鄉料理帶進台灣飲食文化。嫁來台灣九年的阮氏秋,雖然只能聽、不會說客家話,但是和婆婆比手劃腳溝通,現在不但學會做客家菜,而且婆媳一起參加比賽得獎,一時傳為美談。

客委會近年推廣客家文化不遺餘力,國人也都樂見這種強調族群融合的活動。但若論族群融合,別忘了,今日台灣,除了漢族和原住民,還有不少「新台灣人」。台灣有很多大陸配偶和外籍新娘,嫁來本地,努力要融入台灣社會,但長期以來依舊不時受到異樣眼光對待。難得這次婆媳聯手得獎的新聞,帶來一點溫馨。

台灣人自由慣了,有些民眾以為「我愛怎樣做是我的自由」,不過,現代民主社會,自由、平等、博愛並存,個人自由要站在平等待人的基礎上。前一陣子,台灣因為在國際運動比賽中和韓國隊有了爭議,於是有餐廳業者貼出告示,不讓韓國人進店裡消費。最近立法委員草擬「平等法」,對於以侮辱性字眼辱罵特定族群、拒絕賣東西給特定族群的這類行為加以禁止。結果,不但有人認為這些歧視行為是「個人自由」,並強調「愛國主義」,反過來批評立委管太多。這說明我們距離真正相互尊重、多元包容的民主社會,還有一大段距離。

台灣內部的族群相處,在日常生活不是問題,碰到政治就變成問題。現在,台灣多了不少東南亞和大陸新移民,如何平等對待不同族群,將是越來越重要的課題。不同族群來到台灣,讓這塊土地的文化更多樣豐富。光是就飲食來說,過去幾十年的發展經驗,讓台灣成了大陸各省料理「大融合」之地;現在,東南亞飲食風味也正悄悄散播於台灣的飲食文化之中。

台灣在歷史上一直是個移民社會,然而奇怪的是,台灣社會對於如何接待新移民,卻似乎不擅長也不反省。客家阿嬤和越南媳婦一起做菜的這一幕,希望能帶來一點積極的學習意義。

 

【2010/01/04 聯合晚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華民國和台灣 百年恩怨情仇
【聯合報╱林濁水/民進黨籍前立委】
2010.01.04 04:12 am
 

百年歷史的前夕,中華民國度過了九十九年中最暗淡的元旦。升旗典禮中不只在野黨缺席,執政黨諸大老連宋王吳也全部看不到。令人不禁為首肇建東亞第一個反帝、民主共和國的中華民國感嘆不已。

中華民國百年,和台灣歷史的連結則更久。其間彼此關係詭譎多變令人驚奇,約略勾勒如下:

一、台灣是中華民國倒滿建國基地:

一九○○年偉大的革命家孫中山,利用八國聯軍之亂到台灣和兒玉總督達成密約,由總督支援在台灣遙控惠州起義。故事曲折,但情節多半被後來的中華民國政府刻意遺忘。

二、台灣是中華民國的外國;中華民國是台獨運動基地和庇護所:

一九一二年首率二千印尼華人回國革命的同盟會員羅福星,到台進行武裝台獨運動,在轟動一時的苗栗事件中有千人被捕,他臨刑高歌「台灣獨立漢旗黃」,慷慨動人,義薄雲天。

日帝侵華佔領了東三省後,一九三五年中華民國為展現收復的決心,公佈五五憲草,列舉所有失土,但其中不包括台灣;一九三六年頒佈國大選舉辦法,也包括滿洲但不包括台灣,並把台灣和歐美並列為選出旅外僑民代表的外國地方。

這時國共都支持台灣獨立,於是台灣抗日志士紛紛投奔中華民國組成不下十數個宣揚台獨的社團,中華民國成了台獨運動的庇護所。

三、中華民國剩下台灣並成為台獨鎮壓者:

二次大戰末期中華民國政策大轉彎,從支持台獨變收復台灣鎮壓台獨。然而很快退守台灣,命運最捉弄人的是,中華民國放棄台灣時擁有中國大陸,等到擁有台灣時卻喪失了中國大陸,像是兩者只能選一個似的。此後台灣民主運動和台獨一併受鎮壓,同時在文化上採去台灣化策略。直到刑法一百條修改,對台獨鎮壓才結束。

在蔣介石時期,台灣是反攻基地,是國家施政的工具,而不是目的;到了蔣經國十大建設開始,台灣轉變成施政的目的,用人政策開始本土化,大幅拉近中華民國和台灣的距離,但文化政策上仍延續去台灣化的方向。

四、中華民國成為台獨蓬勃發展之地:

國會全面改選,文化上回歸本土文化之後,台獨支持者急速上升,據TVBS調查已達百分之六十八,從此中華民國和台灣關係進入最尷尬的階段。

撤退來台後第廿三年,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文判決中華民國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在國際上已失去正當性和合法性,幸而在國內賴戒嚴體制維持了合法性,不料民主化後,正當性卻因台獨上升而重挫;然而台獨人士也同樣尷尬:國會改選,總統直選雖使中華民國政府從大中國代表性轉移到台澎金馬,但因為自己的參選使中華民國的合法性強化了。不只如此,當國民黨諸大老甚至總統在國際和兩岸場合全面放棄一中各表時,中華民國反而透過陳菊舉辦世運會而在國際和兩岸場合復活。於是中華民國和台灣關係進入了最複雜難解的階段。

台灣和中華民國,百多年來關係這樣詭譎多變,幾乎全在英雄豪傑的估算之外,在回顧之餘,由不得人不謙沖地覺悟,未來要走入坦途,註定不是容易的事。帶著這樣的認識迎向一個未來的百年,我們固然不能放棄站在人類普遍價值的立場上去面對未來,但也必然要謙沖地面臨未來必定仍然是嚴厲的考驗。

 

【2010/01/04 聯合報】

台灣糖,白糖甜…我心中的一塊肉
【聯合報╱管東貴/中研院史語所前所長(台北市)】
2010.01.06 03:36 am
 

四日讀到林濁水先生〈中華民國和台灣,百年恩怨情仇 〉一文,內心感慨萬千,立即讓我想起半個世紀前在大陸家鄉讀小學時國語課本上的一首謠詞:

「台灣糖,白糖甜,甜津津。要問此糖何人造,此糖造自台灣人。想當初,鄭成功,開闢台灣多艱辛,但願後人長保存。甲午年,起糾紛,鴨綠江中浪滾滾;中日一戰我軍敗,從此台灣歸日本。台灣糖,白糖甜,甜津津,甜在嘴裡痛在心。」

我生在大陸,長在台灣,已逾一甲子,我是新台灣人。自從讀到課本上那首謠詞,台灣就像是我心中的一塊肉,所以還能一字不漏地記得。我很幸運現在生活在台灣。願與林濁水先生共勉。

【2010/01/06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合格老師 不想進校園
 
 
【編譯成怡夏綜合報導】根據英國政府統計,高達數十萬英國合格教師沒有從事教職,其中至少有2萬5千人自2000年起離開全職公立學校的教職後,一步也沒踏進過教室了。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影子內閣學校部長麥克‧哥威認為,教師不教書是一種天賦上的浪費,更損失數百萬英鎊的公共經費。去年3月,英格蘭和威爾斯地區,60歲以下的教師中,有40萬4千6百人不在公立學校教書,其中有12萬3千人是男性。

另一份資料顯示,在2000年至2007年之間,取得合格教師資格卻從未取得教職的人數就有2萬5千人。上個月的一份調查顯示,有1/3英國教師正在外面尋找更好的工作。工作網站Eteach進行的調查也顯示,不少教師都表示,他們對於理想工作持開放態度,不一定要教書

老師:學生惡劣難教
去年,教師和教學協會進行的研究發現,由於學生越來越難管教、校園中常出現對教師的口頭侮辱和暴力威脅,有2/3教師考慮離開教職。去年11月份,該聯盟調查發現,超過一半以上的小學教師表示,過去5年以來,學生的行為愈來愈惡劣。

哥威表示,這是教師天賦的浪費悲劇,每年政府花上數百萬英鎊納稅人的錢培養教師,上千名的新教師要花上好幾年時間才能取得教師資格,教師培養不易,但卻有數十萬教師選擇離開教育行業。

他認為,政府必須對這麼多有經驗的專業教育人士離開教室一事扛起責任,除去不必要的官僚體制,允許教師打擊學生的壞行為,這樣一來,教師才能在心灰意冷萌生去意之前,處理好學生的紀律問題。

政府:每年萬人回流
英國政府表示,保守黨故意忽略有數千名合格教師仍堅守崗位的事實,他們不過是轉移到中學教育和獨立學校、私人教職而已。

學校部長威蒙寇克表示,學校訓練與發展處在僱用策略上,特別把重點放在前教師身上,每年約有1萬名教師回到教室內,他們正雇用數千名前教師,讓他們在公立學校對孩子進行一對一的教導。

威蒙寇克指出,就像許多其他專業一般,隨著年齡漸增,人們有權利改變自己的生涯規劃,但是若要說一名已經在教育崗位上15到20年的教師選擇轉業是一種浪費,那才真是匪夷所思。他表示,英格蘭和威爾斯幾十年來有最多的教師人數,以及創紀錄的教學助理人數,而且留任率一年比一年高。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年頭家夢 觀念正確才走得遠
 
 
【編譯魏世昌整理報導】許多年輕人的夢想是開設一間獨特的咖啡廳、書店或個性商店,自己當老闆。不過,業界人士表示,新手必須先了解創業的風險與正確觀念才不致草草收

場。
根據馬來西亞《星報》報導,鑑於「創業風」在馬來西亞蔓延開來,日前馬來西亞青年創業家組織(Youth Entrepreneurs Malaysia ,YEM)於吉隆坡花園購物廣場舉辦了全球創業週活動(Global Entrepreneurship Week),許多業界人士都到場分享交流經驗。

創業家要不怕犯錯
全球幸運有限公司(Warisan Global)的執行長巴拉克斯南(Dhakshinamoorthy Balakrishnan)說:「一名創業家需要經常保持『求知若渴』與『不恥下問』的狀態;為了讓自己成長,還得不怕犯錯,並且有個人獨特的觀點。

巴拉克斯南對做生意完全不陌生,他自小便開始顯露了相當的商業才能。為了繼續維持他的學業,他選擇在自家茅草屋底下為鄰家兒童補習數學。到了他44歲時,他已是3間企業的老闆,另有兩間公司轉手他人。

他說,創業家的精神表示一個人可以在他或她人生的任何階段創業,不被任何情況或條件所限制

除了巴拉克斯南,其他與會的業界人士還包括美國專業駐地顧問兼考夫曼基金會(Ewing Marion Kauffman Foundation)人員邁克.列文(Michael Levin)、馬來西亞青年創業家組織共同發起者邁克爾.張玉(Michael Teoh)、Leaderonomics組織執行長羅申.泰藍(Roshan Thiran)與年輕有抱負的企業家薩布里.沙烈(Sabrie Salleh)。

在創業週活動中熱烈討論的是,究竟年輕人畢業後應該直接創業,或是在職場上先獲得實務經驗

小規模事業站穩腳步
現年22歲的張玉,為這場研討會中最年輕的與會者。他認為,學生不需要為了成為一名創業家而讓自己變成「全面的商人」。他說,有志投入創業的學生可以先從一些小規模的事業開始做起,像是在校園中籌組一個義賣市集

透過這個方式,學生們可以身體力行一些創業的技巧,並且藉此獲得創業所需的必要知識。

Leaderonomics執行長羅申說,要成為一名創業家,除了自身的選擇,另外還取決於個人的背景和經驗

與會人士同時還就高等教育單位該如何促進學生的創業家精神做出討論。

目前於馬來西亞精英大學(HELP University College)攻讀企業碩士學位的沙烈表示,現在許多學生都存有一種心態,認為創業就是指擺攤而已。
「我這不是在嘲諷,但對許多馬來西亞年輕人來說的確是如此。我認為,要成為一名創業家,取決於個人的直覺與熱情。」巴拉克斯南也說,經商最重要的關鍵是熱情,而學生最需要的是追求成功的「渴望」

「這也許是學生間普遍缺乏的東西,有些人的確不願在老闆底下工作而逃避現實,才想自己成為老闆,」他說。「還有其他人則是期待政府發放的創業補助金,這樣不對,你需要問問自己究竟真正觸發內心的因素是什麼。」他說。

同時,馬來西亞青年創業家組織公佈了調查馬國青年創業家的研究結果。研究調查了550名年齡介於20至29歲的年輕人關於他們對於創業的興趣。超過50%的受測者表示,他們極有興趣自行創業,並且大部份會從「服務業」開始為創業的第一站。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法官釋憲 斷視障者生路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上午9點多,上千名來自全台各地的視障群眾聚集在立法院外,展開一場請願遊行。這群視障民眾要的不多,只想向政府爭取最基本的生存權利。
據統計,台灣目前約有2萬4千多名視障勞動者,其中只有約2千5百人領有按摩職業許可證。民國97年10月31日,大法官釋字第649號解釋文中宣告,保護視障按摩師相關條文違反憲法保障人民平等權益,明令3年後開放按摩職業,不再保障視障者。
為捍衛生存權與工作權,視障生存自救會集結各縣市按摩工會、盲人福利協進會、伊甸基金會等上百個視障團體共同提出訴求。希望政府能每月補償視障按摩師基本薪資18,270元,年限為3年到5年。
視障者無工作保障
視障生存自救會總顧問鄭龍水表示,視障者靠著雙手按摩,在工作岡位上努力打拚,才能支持家庭經濟。然而,大法官釋憲後,卻讓視障者失去工作保障,淪為弱勢族群。
台北市按摩工會林三翔表示,視障按摩師過去平均1天約有1千到2千元不等收入,近年因為景氣不好,加上不少明眼人非法從事按摩行業,讓視障者收入1天僅剩幾百元。開放明眼人合法加入按摩行業後,勢必排擠更多視障者謀生。林三翔直言:「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行為,也應該領盲胞證。」
從事按摩師職業超過30年的曾永承,為了捍衛自己僅剩的工作權益,凌晨5點多從雲林出發,只求政府能多替盲胞著想。他表示,家中2個孩子因為體諒到爸爸沒錢,高中畢業後不敢升學,選擇到便利商店打工養活自己。同行的馮太太也表示,視障者走上街頭不求太多,只求政府能讓他們三餐溫飽。
彰化縣按摩工會理事長陳鎮坤呼籲,大法官主動站出來,舉辦公聽會聆聽盲胞的聲音,否則視同不知民間疾苦的高知識份子。他質問:「政府要我們轉行,請問我們可以轉去哪裡?」
政策改變影響生存
彰化縣按摩工會蔣昌華也表示,視障者因為先天條件限制,很多工作沒有辦法做。他認為政策改變帶來的影響是長期的,除了目前從事按摩工作的中年智障者外,還有很多目前未成年的智障兒童,「他們的未來怎麼辦?」
盲人福利協進會陳志銘說,釋憲造成許多視障者中年失業,政府應提供職訓課程,輔導盲胞學習更多工作技能,這些是政府應該設想的地方。
伊甸基金會李欣怡表示:「不要因為我們小就看不到。」她表示,釋憲對視障者所帶來的工作衝擊太大,政府應給視障者多點補償。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