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市4成小學生有便秘徵兆 | |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台灣營養學會針對6百名台北市小學學童進行飲食與腸胃健康調查,發現超過4成學童有慢性便秘徵兆。台灣營養學會理事長王進崑表示,小朋友即使每天排便,仍可能潛藏便秘問題,家長應多注意孩童每日是否攝取足夠膳食纖維。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陳中明主任指出,慢性便秘徵兆可從學童排便次數與糞便形狀判斷。學童每週排便次數少於3次、解便時間超過5分鐘、解便完肚子會痛,或是糞便外型生硬並沉到馬桶底部等,都是慢性便秘常見症狀,顯示人體應補充足夠纖維質和水分。 根據美國飲食指南建議,學童每日應攝取28克膳食纖維。衛生署調查結果發現,國小學童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只達到標準一半,飲食問題成為便秘主因。台 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陳俊榮指出,70%膳食纖維來自五穀根莖類與蔬菜中,建議學童應以多種類、多變化方式,遵照「每日5蔬果」原則攝取,以達人體營 養所需。此外,學童每日也應攝取8百cc到1千cc水分,以早、中、晚各1杯最合宜。 陳俊榮表示,飲食歐美化之後,民眾飲食普遍出現纖維少、脂肪多、熱量高現象。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胃蠕動、減少糞便在腸內停留時間,加速排出人體攝取 食物時同時吃進肚子裡的有害物質,如農藥和重金屬。此外,膳食纖維的吸水性強,可幫助糞便軟化,讓學童不會因為排便過程不舒服,而減少想上廁所的慾望。 除了均衡飲食,王進崑建議,人體每日最佳排便時間為晚上8點到10點,此時人體最容易將白天攝取的食物排出;其次則為隔日吃完早餐後的10到15分鐘,此時昨天身體未排除乾淨的糞便,會透過飲食引起的腸胃蠕動排出。 |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