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台灣立報2010.7/28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高齡74歲的廖爺爺,為了給孫子良好的教育環境,搬到921災區南投縣中寮鄉,並在當地搭建綠建築「瀧林書齋」,提供偏鄉學童全年不打烊課後輔導場所。

 

教育部特邀廖修霖(中)及劉碧麗(左)夫婦兩人,參與教育部99年度「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全國績優學校頒獎暨感人案例影片首播記者會,以表揚夫婦為南投地區孩童課後教育之貢獻。右為南投縣爽文國中校長陳振森。(圖文∕黃政倫)

 

原先居住在台北市的廖氏夫妻,為了替體質過敏的孫子尋找合適的生活環境,多次遷徙,最後選擇南投縣中寮鄉定居。兩人觀察發現,當地住戶分散,村子裡也沒有安親班,造成孩童不僅平時上下學交通不便,課後更無人照顧。

 

左鄰右舍爭托育起初,為了讓孫子順利入籍,廖氏夫婦在當地購買一間災後搭建的組合屋,由爺爺廖修霖負責擔任孫子的課後英文老師。

 

消息傳開後,左鄰右舍學童開始爭相到廖爺爺家聽課,廖奶奶將這群學童視如己出,讓小小4坪多的組合屋最高紀錄曾擠滿20多名學童。

 

由於課輔空間不足,廖氏夫妻以積蓄和經營手工皂、花布包的收入,由北藝大教授贊助設計、地方居民合力,花費半年時間建造綠建築「瀧林書齋」。廖修霖解釋,書齋1樓專為學童打造,雖然沒有冷氣,但有多達45扇窗戶,讓自然風吹進屋內。

 

結合社區資源中寮鄉爽文國中校長陳振森表示,教育部辦理攜手計畫,補助偏鄉學校辦理課後輔導多年,照顧許多雙薪家庭的弱勢孩童。本著「教育不是只靠一人單打獨鬥」的理念,陳振森集結爽文國中、爽文國小、清水國小、永和國小4校形成策略聯盟,結合學校和社區資源照顧弱勢學童。

 

書齋每天晚上7點到9點,由廖爺爺負責英文科、清水國小校長林宜成負責數學、校長夫人林麗敏負責國語,當地國小到國中學生齊聚一堂,在書齋內舒適的環境學習。

 

永不打烊的學校即使高齡74歲,好學不倦的廖修霖今年還申請進入東海大學攻讀EBMA學位。陳振森表示,許多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到鄉下蓋別墅是為了度假,廖爺爺到中寮蓋書齋卻是為了教育。當學校沒有開課輔班時,學生們便會前往廖爺爺家上課,甚至一到周末,學生們一早就前往書齋敲門,讓書齋成為當地「不打烊的學校」。

 

孩子口中的「廖奶奶」劉碧麗表示,在偏鄉課輔前後5年多,她從照顧自己孫子到多出上百名孫子。每當孩子表現好或全勤,廖奶奶會自掏腰包請孩子吃大餐。她回憶,某年母親節上午,孩子們忽然到書齋門口集合,送上自製的卡片祝福奶奶。

 

除了照顧偏鄉學童外,兩人觀察當地工作機會少,於是將廖爺爺原本設在大陸的工廠生產線遷至當地,專門聘請年紀較大社區媽媽,提供弱勢家庭多一份收入機會。

 

廖修霖表示,選擇在當地成立書齋,除了希望照顧弱勢學童外,更是因為被地方以有限資源辦學的理念所感動。書齋從成立至今,秉持不拿政府任何一絲補助為原則,希望讓政府的補助留在學校,以民間力量照顧更多社區的學生。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 99.7.15

【編譯成怡夏整理報導】

一場舞蹈表演改變了雅莉塞爾 卡絲楚的一生。她在南美哥倫比亞貧民窟長大,12歲時受到舞蹈表演的激勵,加入了舞蹈學校。此後開始透過舞蹈進行教育課程,教導孩子營養健康、沉溺毒品的危險與建立價值觀。

舞蹈延續希望根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如果她沒有發現El Colegio del Cuerpo肢體學校,這位來自喀他基那老社區個頭嬌小、說話輕柔的年輕女性說,她可能會和她大多數的學校同學一樣,現在是位青少年的母親,過著沒有任何工作願景的生活。12歲的時候,卡絲楚在學校觀賞了一場肢體學校的演出,這所學校是由舞者與編舞者瑞斯崔普所設置。而這改變了她的一生。

 

卡絲楚加入了這所學校,而現在將近有10年了,她說,夢想有一天開設自己的舞蹈學校。「我想要用瑞斯崔普老師幫助我的方式去幫助其他人」。「在這裡他們教導我們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而不是用酒精或毒品去傷害自己。我想要讓其他人意識到,他們可以是很自由的,並且以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

 

卡絲楚是在肢體學校改變生命、來自喀他基那的一群年輕人之一。國際知名舞者瑞斯崔普在1997年和法國舞者暨編舞家瑪莉 法蘭絲 狄紐芬創辦了這所學校。這所學校有專業的舞團與訓練學校,同時也特別針對貧民窟兒童,或是因鄉間地區游擊隊和準軍事部隊襲擊而流離失所的兒童所設計的各式教育課程。

 

肢體學校一開始與位在卡塔赫納的公立學校合作。有450名學生,年齡從10歲至12歲,輪流參加為期3個月的舞蹈工作坊。經過嚴格的挑選程序之後,18名男女孩成為了這所學校的核心同伴。她們在2000年開始正式公開演出。

 

過去13年來,這支舞團已獲得全世界認可,到歐洲、美國、拉丁美洲和亞洲各地巡迴演出。除專業工作,肢體學校也開始了以舞蹈進行教育的課程,教導那些需要的孩子關於營養、沉溺於毒品的危險,他們的權益,以及透過舞蹈和肢體活動進行個人認同等。

 

起初,她的決定並沒有得到母親贊成。她母親在小攤賣糖果,希望她這個長女成為英文老師,並做更多的家務。「她總是告訴我說,舞蹈不能持續永久。」卡絲楚說,但是舞蹈改變了她的生命,因舞蹈給了她一條新的表達自己的方式。「沒有了舞蹈,我就不會以不同的方式認識世界,就像我的老朋友那樣。」

 

瑞斯崔普說,許多動機促使他回到卡塔赫納這個他孩提時度過許多夏天的地方。

 

回到最初的地方圓夢他的指導者、南韓編舞家趙圭賢曾在他於紐約唸書時告訴他:「你得回到自己的國家,你得成為舞蹈界的馬奎斯。」哥倫比亞籍小說家馬奎斯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

 

在1970年代晚期,當時瑞斯崔普在學習鋼琴,並想著要成為一名詩人,他遇到了一名在首都波哥大服務街頭兒童的牧師。而這件事讓他思考了很久。「我們並不珍惜孩子的潛力,我遇見很多被人遺忘的孩子。」這驅使他進入劇院,帶著把這當作教學工具為目標的心情這麼做,接著是舞蹈。

 

今天他並沒有把他的任務當作是單純的社會工作。「我不想要只和窮人家的兒童一起工作,當然也不是有錢人家的兒童。我想要和有天分的兒童一起努力。」

 

哥倫比亞人被分成6個社會階級。當瑞斯崔普被問到肢體學校的兒童來自哪個社會階級時,他回覆說,「T(talent)階級,就是有天分的孩子。」

 

這所學校將要從喀他基那外搬到由市長捐贈的5畝地上,並發起募款活動。第一棟興建的建物命名為「熔爐」(Athanor),在煉金術中,這個詞指的是有價值的混合物被鍛造時的爐子。瑞斯崔普說:這是有象徵意義的,「是我們從人類靈魂中煉金的地方。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 99.7.15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台灣學童一生一定要玩一次的暑假作業,師大附中英語科教師許芯瑋發起「Design For Change」創意競賽,邀請10至14歲學童組隊參賽,以小小行動讓世界大不同。


師大附中英文科教師許芯瑋(上圖)發起「孩子行為,世界大不同」全球孩童創意行動競賽,14日率領附中學生,號召更多學童參與,希望透過學生的創意行動來改變社會。 (圖文∕黃政倫)「Design For Change」競賽最初是由印度河濱小學校長發起,年僅22歲的師大附中英語科教師許芯瑋,在網路上看見創辦人分享活動影片,深深被這項吸引全球3萬所學校、10萬名學童參與的活動所感動。許芯瑋表示,透過信件和印度創辦人聯繫過程中,創辦人直接邀請她擔任「Design For Change」台灣區發起人。從一開始的懷疑,到後來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許芯瑋號召師大附中137位學生擔任白老鼠舉辦示範賽,希望藉由高中生的創意,吸引台灣學生投身這項改變世界的行動。許芯瑋解釋,「Design For Change」的遊戲規則並不難,希望透過孩童的雙眼觀察周遭事物,進而在一週內時間做出改變世界的行動,藉由影像文字紀錄,讓大人們看見孩子的力量。全球統一規定,由10至14歲學童組成1到5人隊伍參賽,在提出創意想法後,參賽者必須在一週內執行,再將成果分享出去。

罕病兒現身做模範

患有罕見遺傳疾病妥瑞氏症的師大附中學生張保盛,從小因為腦內多巴胺分泌過多,讓他面臨壓力和緊張時,身體會不受控制地做出眨眼、扭脖子等重複動作。除了身邊同儕不敢接近,國小老師還曾經誤以為他刻意擾亂上課秩序而處罰他。隨著年紀增長和醫生的治療及鼓勵,張保盛已逐漸能控制身體反應。為了幫助更多妥瑞氏症患者,讓更多民眾認識這項疾病,透過「Design For Change」競賽,張保盛在組員協助下拍攝紀錄片,前往宜蘭醫院放映,希望藉由自己親身經歷,幫助患者走出憂鬱。張保盛表示,以自身經驗幫助其他病患的想法一直深藏在心中,遲遲沒有機會實現。聽到老師談起「Design For Change」的活動時,張保盛當下決定,要將夢想化為行動,老師的熱情鼓勵他和其它學生前進。

蒐集廢棄家具 自製垃圾桶

另一組成員「萬花筒」,則觀察到許多年輕人和遊客愛去五分埔,因為人潮眾多造成遍地垃圾。學生們蒐集大型廢棄家具,合力改造木製垃圾桶。師大附中學生寇軒表示,第一個垃圾桶因為沒有和當地里長做好溝通,擺放沒多久就被丟棄,所幸從第二個垃圾桶開始,學生每每看到塞滿垃圾的垃圾桶,心中的成就感不言而喻。寇軒回憶,行動過程只能利用上課前時間,大伙們必須在凌晨4、5點起床前往垃圾場,蒐集廢物時還會被蚊子咬,過程雖然辛苦,但是一週下來,學生們發現五分埔商圈的垃圾明顯減少,證明只要行人肯配合,加上足夠的垃圾桶擺置,改善街道清潔並非難事。

聯合店家拯救森林獲得示範賽

最環保獎的小組「揮別殺森林共犯體系」,則利用下課時間前往學校鄰近店家遊說,希望店家響應不要使用免洗筷,拯救逐漸消失的森林。師大附中學生吳姿逸表示,遊說過程中,許多店家因為忙碌,加上沒有法規限制,對於學生們的訴求不予理會。經過一週努力,有些店家開始選擇以環保筷代替免洗筷、外帶時不主動提供免洗餐具,或是推出客人攜帶環保筷送滷蛋的優惠。成員林昱霖表示,透過這樣的行動,她第一次鼓起勇氣說服陌生人,即使有次差點和店家吵起來,但是部分店家的響應,讓她相信學生力量無限大。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台灣學生從國小六年級畢業就開始上國一先修班,接下來面臨高中、大學升學考試,許多創意不斷被抹煞。對於這項透過孩子行動改變世界的活動,謝國清期許,或許能在帶領學生過程中,讓師生都不再把考試看得那麼重,從生活中找尋消失已久的創意。許芯瑋表示,目前全台已有10組隊伍報名參賽,希望能號召50組隊伍一同角逐,印度創辦人也透露,台灣第一名隊伍將有機會前會聯合國發表競賽成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分鐘say NO 面試四大禁忌

更新日期:2010/06/01 02:41 張舒婷/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張舒婷/台北報導】

今天是6月畢業季的第一天,據統計,目前求職市場中仍有約60萬名待業者搶飯碗,有哪些「地雷」是求職者該注意的?1111人力銀行最新調查指出,企業主最忌諱看到應徵者「履歷不實」、「面試遲到」、「對應徵職務一無所知」,若犯下這些錯誤,極可能面試1分鐘內就遭淘汰。

勞委會最新統計指出,現階段每位求職者平均可分到1.38個職缺,創下近3年新高,如何成為雇主眼中的千里馬,第一步就是不要觸犯面試求職禁忌。

1111人力銀行最新調查指出,面試官最想在1分鐘內say no的禁忌行為,46.11%是「履歷不實/提供假證照、文件」,其次為「面試遲到」(41.32%)、「對應徵職務一無所知」(38.92%)。

值得一提的是,「大肆批評前公司/競業」也同樣令雇主厭惡,高達33.53%會將此種求職者列為拒絕往來戶。

明錦診所經理陳雯麗以過來人的經驗說,徵才過程中,最大的困擾正是求職者面試爽約,公司約過面試的應徵者中,高達50%無故不到,且完全沒有告知。

另外,她也遇過求職者為了爭取工作,主動「爆料」過去在競業公司工作時發現的不法情事,以搏得認同,卻不知道對於企業主來說,批評前公司也是求職禁忌。

此外,在面試中「詢問他人隱私」、「企業機密」及「加班費」,是最令企業主反感的問題。

除了面試的表現,履歷、自傳也是一門學問。1111人力銀發指出,近8成在意求職者「履歷不附自傳」,亦有53則不能接受「履歷無照片」。

有趣的是,針對企業較在意的面試地雷反問上班族,近12%受訪上班族表示,面試時曾犯「未化妝」的錯誤,以女性為主;近11%坦承曾經、「服裝穿錯」、「沒帶履歷」,也有10%「對應徵職務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赴約。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人生,怎樣都行!──《紐約遇到愛》

導演:Woody Allen
演員:Larry David、Adam Brooks
出品:美國 / 2009
發行:雷公

 

文 / 高樹熙

集編、導、演才華於一身的美國名導伍迪艾倫(Woody Allen)睽違五年重回紐約拍攝的新片《紐約遇到愛》(Whatever Works),是一部在輕鬆談笑中解構人生的電影。

平凡無知如一般人會有的煩惱,就算是在資質聰穎、天賦異秉的人身上,也一樣會發生,這個從探討人性善惡到批判情感與道德相互矛盾的精采故事,在伍迪艾倫生花妙筆揮灑之下,反映出的是他對於現階段人生的價值觀與社會歷練的沉澱與累積,這不但再一次以他擅長的喋喋不休跟咄咄逼人的台詞編寫與精確獨到的角色安排證明了這項特質,也間接呈現出他心目中兼具憤世嫉俗跟敏感脆弱的紐約。

我個人非常喜歡本片的許多聽來稍嫌尖酸刻薄的笑點,這應該是他探討人性善惡的本質論戰系列作品當中最令我喜愛的一部,相較於沉重的《愛情決勝點》(Match Point),本片看似輕盈的上乘幽默更討人喜歡,而與《情遇巴塞隆納》(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裡面剪不斷理還亂、錯綜複雜的男女關係比起來,卻又多了那麼一份豁達與兼容並蓄的氣質。這不但充分顯示伍迪艾倫在劇本創作以及駕馭作品上,有著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與穩定性,對於愛情或人生,更是多了某種足以理解命運與苦難的人生智慧,而使得這部看似講述無常人生的小品,身姿更為輕盈曼妙,節奏也更加流暢動人!

《紐約遇到愛》的故事講述一個原來是高級知識份子的物理學家兼怪咖老人波里斯,在經歷了頓悟人生、與相愛的妻子分手、自殺不成,只因為他充滿豐沛知識足以讓所有其他人與之相比都成了單細胞生物的高度自我感覺良好的優越感。為此他必須暫時和自己的狂妄自大和尖酸刻薄和平相處,伍迪艾倫喜歡大量運用旁白的特色,這次更打破了與觀眾無形中相隔的第四道牆,由同樣是編導演才華出眾的演員賴瑞大衛(Larry David)飾演這個主要角色,並由這個角色擔任旁白兼獨白(還時不時地提醒其他角色以及觀眾這是一場戲,別太認真看待),尤其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波式幽默」更是讓人不禁開懷大笑。在度過被迫與他所厭惡的世界相處的某一天當中,他突然遇到了這個來自美國密西西比的年輕南部姑娘美樂蒂(Evan Rachel Wood飾),她無家可歸並請求波里斯收留她。於是這一老一少的微妙關係就在紐約這個啥都有可能發生的城市中生存了下來。原本極端厭惡人生的波里斯,也因為善良可愛的美樂蒂的純真而受到動搖,進而決定讓她守護自己走完剩餘的人生。但是,命運卻不這麼輕易地放過他們,她同樣無處可去的母親隨即追到美樂蒂的住處,進而因為這段出走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正歸屬─—開始成為一位前衛拼貼藝術家並與兩個男人同時維持愛情關係。然而,一位被母親認為是美樂蒂生命中真命天子的英俊演員也在這時走入他們的生活中,成為美樂蒂和波里斯原本就不被看好的婚姻當中的一個危險因子,而好像彷彿還不夠熱鬧似的,美樂蒂和新歡女友分手的父親也在這個時候追到了紐約來...。

在這個非常具有美國電視或是舞台劇中所出現的所謂「情境喜劇」風格的形式,來組成這個故事主要的結構,在這部電影當中以不斷地被銜接起來的流暢對話或是雞同鴨講,而造成言語上因為節奏和誤差所產生的笑料來作為故事的主調。伍迪艾倫自己應該很清楚這樣的安排有可能會被誤解為是過於唱高調或是故意賣弄炫燿,所以在故事進行的過程當中,人物的情感或是遭遇,卻是恰恰和故事的結構相反,呈現一種解構的趣味。比如美樂蒂居然和一點邊都搭不上的波里斯結為連理;美樂蒂的母親本是一位因為丈夫移情別戀的棄婦,卻因為機遇巧合而發覺了自己的藝術天份,還同時為她的愛情找到了兩段緣分;不斷出現的迷人男子卻是一直伺機對美樂蒂下手;原以為不會出現的父親,也因為感情生活不如預期,在紐約和眾人相遇,居然也讓他意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命運,這和電影一開場男主角波里斯所說的:「怎樣都好!」不謀而合。既然生命是一連串機遇和巧合的相遇,那麼愛情是否也可以是某種自以為是的感覺呢?導演問觀眾也問自己,巧妙躲開了道德眼光的批判,只因機遇而非關命運,輕飄飄地從這個充滿怪誕奇遇的城市作為背景的一連串機遇巧合當中緩緩飄過,而他心目中的紐約,更是故事中許多人物襯托之下,最為耀眼的一個角色,甚至是整個劇本主要的精神和行為特質。你必須先不帶任何先入為主的批判眼光,對於導演所刻劃的人物遭遇,才會具有同理心,當然你可以選擇要不要喜歡這個故事,因為這裡是怎樣都行的紐約,或者也是怎樣都行的人生。關於機會和運氣,你所能做的就是不斷地選擇、選擇或者放棄。

「當年歲漸長,就會覺得生命是場艱難的奮鬥,因此在不要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只要能找到快樂,怎樣都行!」伍迪艾倫如是說。

所以,不要害怕去選擇自己的命運,甚至是把握當下的機會,因為你跟自己相處得越久,就越會發覺我們所身處的這世界,其實是無時無刻都在千變萬化的。你如何抓住這個世界的節奏,就該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或許和男主角波里斯面對面對話的,都是那個我們或許也不太確定的自己。然而,當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凶惡危險的時候,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盡量讓自己過著怎樣都行的人生,伍迪艾倫再次以精采的文筆和流暢的節奏,以及不可多得的過人才華,證明了這一點!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國際中心/美聯社華盛頓12日電】
2010.05.14 03:15 pm
 

 

美國總統歐巴馬12日在白宮會晤到訪的阿富汗總統卡薩,並在會晤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中說,阿富汗戰爭在轉好之前,將會更慘烈,但他宣布,2011年7月開始從阿富汗撤出美軍的計畫並未改變。

歐巴馬說:「我們不能否認阿富汗戰爭有進展,但也不能否認阿富汗仍面對重大的挑戰,我要強調的是未來數月將有一些苦戰。」駐阿富汗美軍正在為進攻神學士誕生地坎達哈省做準備,這項從神學士控制中奪回部分坎達哈省的戰鬥,將從6月展開,預期將是近九年的阿富汗戰爭中,最慘烈的戰鬥之一。

美國和阿富汗因為戰爭管理,和卡薩被指控在去年總統選舉中舞弊、容忍貪腐和販毒等問題,而關係緊張與挫折,卡薩此次訪美旨在修補兩國關係,他12日在白宮受到熱烈的歡迎。卡薩在記者會中說:「我們對話時有時直言無諱,這種坦誠只會加強兩國關係。」歐巴馬也承認兩國關係有倒退,但對兩國未來夥伴關係的憂慮則是被誇大了。

歐巴馬表示,他有信心能實現在2011年7月開始從阿富汗撤軍的目標,阿富汗安全部隊也能開始承接此戰鬥任務。

歐巴馬說,美國在阿富汗的主要目標仍舊是擊敗凱達的恐怖組織網,並防止該組織再度控制阿富汗,策畫有如911的攻擊。卡薩也對美國協助清剿想推翻他的阿富汗叛亂分子,表示感謝。


【2010/05/14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陳義芝】
2010.05.15 01:22 am
 
《2009台灣詩選》書影。
(二魚文化/提供)
1詩與歌詞之辨

 

去年詩人節,《2008台灣詩選》發表會上,文建會主委黃碧端應邀致詞,提到傳播廣遠的歌詞有沒有可選入詩選者?黃碧端是文學教授、創作名家,她的話我一直放心上。2009年也確實想選一兩首歌詞作代表,實踐這一華采綢繆的呼籲,一如2003年春天我在聽過胡德夫首唱〈太平洋的風〉,即請他將歌詞交《聯合副刊》發表:

吹落所有斑斑的帝國旗幟/吹生著我們的檳榔樹葉/飄逸著芬芳的玉蘭花香,吹進/我們的村莊,開啟我最愛的窗口!/喔!當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吹過真正的太平世界。/最早感覺的世界。/最早的一片感覺。

太平洋的風是化育島嶼田野的氣息。化育百姓的氣息正是千古以來民間傳唱的詩。胡德夫的創作歌詞果然選入那一年由向陽主編的台灣詩選。

近幾年最受注目的歌詞創作者,當屬方文山。我時常會收到學生的詢問,要我比較詩與歌詞。我只能說這是兩種不同的文類,就像有的小說可以改編成電影腳本,有的詩可以編成歌曲來唱,但我們不能將小說與電影、詩與歌詞並比。有的詩適合譜曲,有的不適合。雖然詩也要求聲律,但其節奏不必是歌的節奏,它主要是閱讀文本,咀嚼、回味,涵泳在意象所構成的想像世界。讀者對詩的識照感應,不僅因句式長短交錯、聲音複沓有致,還在於意象所創生的意境、心靈視野之展現。

詩的讀者,從來就不是大眾。不理解多義語境的讀者,既無法得意於文中,更難會心於言外。一般大眾只適合直截了當的語言。直截了當的語言,不隱曲、不蘊藉,適合生活溝通,卻缺乏想像的延伸。通常,歌詞襲用直截了當的語言,歌詞作者為這些使用已久、大眾琅琅上口的語言加添釉彩,唯其本質仍然是「通俗」,「通俗」使大眾熟悉,熱情擁抱。詩創作的「陌生化」原理,要求脫俗,必然失去一些識照不深的讀者。其實,歌詞真正的「讀者」也很少,因為歌詞是依附歌曲才擁有「聽眾」。

很多年輕朋友著迷於歌詞,很困惑為何詩人不把詩寫得像歌詞。大眾可以這麼提問,文學專業青年不能。像胡德夫〈太平洋的風〉那樣詩一般的歌詞實不多見,不信的話,且看2003年入選港台十大金曲的〈東風破〉,方文山的名作:

一盞離愁 孤單佇立在窗口/我在門後 假裝妳人還沒走/舊地如重遊 月圓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燭火 不忍苛責我//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妳走之後 酒暖回憶思念瘦

無一句不押韻,甚至一句兩度押韻(韻符ㄡ與ㄛ)。這是唱詞所需,置諸案頭賞讀,因為缺乏創新胚體,就嫌「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一盞離愁」、「一壺漂泊」都嫌sentimental,不為詩調稱許。方文山自云:「以文章的標準來審視,這種口語文字(按,指歌詞)的內涵經不起推敲」,「歌詞完全依附著音樂發展,詞意不再講究文學性」,這段話出自他的歌詞集《中國風.自序》。從古典詩詞中找創作元素,他是一位用心的音樂人、有影響力的作詞家,但絕對不是詩人,因為他寫的不是詩。

從古以來,「文學」的定義一直在變化中,二十世紀以降,文類的界線也已攻破,讓未來的歌詞變成詩,不是不可能,但須從手法、從調性去做更大的鎔鑄。2009年台灣詩選還沒有找到這樣的歌詞。

2台美年度詩選對照

 

詩的群眾魅力,當然比不上歌。文學潰退的年代,一本詩集要銷好幾年才能賣出一兩千本;在台灣賣出一兩千本,數字的指針就靜止不動了。2009,位在文學潰退的坡道上,我無法確知詩的讀者數,但確知寫詩的人仍前仆後繼。主要登詩的媒體,報紙以《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三報副刊為代表;雜誌以《幼獅文藝》、《聯合文學》、《新地文學》、《鹽分地帶文學》為代表;詩刊以《創世紀》、《乾坤》、《笠》、《吹鼓吹論壇》、《衛生紙》、《風球》為大宗。曾淑美編的第八期《現在詩》,趕在歲末最後一刻推出,使這本「異類」詩刊沒缺席。

以上刊物發表的詩多達三、四千首。文建會辦的「好詩大家寫」徵選活動,成人組與青少年組應徵件數四千多,獲獎而結集的有一百首。此外,各縣市徵文都設詩獎,網路書寫詩也稱主流,詩的隊伍真是一個龐大的隊伍!有人笑稱: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多,寫詩的人不讀別人的詩。這是當代詩創作的一個大問題。加拿大批評家傅萊(Northrop Frye, 1912-1991)說:「詩從詩中來。」一語指明學詩的途徑!一個學詩的人若不讀詩,如何能切磋、成長,如何能成為大家?網路時代,作品的「典範」標準被削平抹去,不論城鄉絕大多數的實體書店買不到詩集。台灣從前的文學座標十分鮮明,現在日益模糊,在這種情況下,年度詩選的價值分外珍貴。試想一般讀者一年能讀到幾首好詩?從何管道獲得?年度詩選未必首首都佳,但只要有一半可取,那就是詩集中的精粹了,不論閱讀、教學、翻譯,都可從中找軌跡,做憑據。

年度詩選的編輯始於1982,創始功臣是爾雅出版社創辦人隱地,他主持年度詩選十年。那時他自己並不寫詩,純粹是為嘉惠讀者、鼓舞作者,並為台灣詩的變遷留下珍貴文獻。我受邀參與主編,已經是由「現代詩社」、「創世紀詩社」具名出版的第二階段,時為1997年,我從瘂弦接下《聯副》主編,在他臨退之際,我們合編了那一年的詩選。又過了三年——2000年,詩壇八大老(向明、余光中、辛鬱、洛夫、梅新、商禽、張默、瘂弦)將詩選編務完全交予中生代。十年間我又編了兩度,2007從報館轉換跑道到大學,結束二十六年的專業編輯生涯,已經疲乏於編,有時連選詩工作也覺得煩,但想到美國當代著名詩人阿希貝利(John Ashbery, 1927-)六十一歲,還跨刀主編1988年的美國年度詩選The Best American Poetry,使命感又要求自己再編一輪。算下一輪擔任值年主編時,我也六十一歲,那或許真是要交棒的時候了。

美國年度詩選始於1988年,比台灣年度詩選晚六年,但編制穩定,系列主編一直是詩人批評家雷曼(David Lehman, 1948-),客座主編則每年更換,從1988年的阿希貝利到2008年的普立茲文學獎詩人萊特(Charles Wright, 1935-)、2009年的詩人小說家瓦格納(David Wagoner, 1926-),一路下來都是不弱的名家。我略識一二的是亞德麗安.芮曲(Adrienne Rich, 1929-),我的散文集《為了下一次的重逢.自序》引述過她的詩句:

我要來目睹的是:
船的殘骸,而不是殘骸的故事,
事件本身,而不是傳說的神話。

芮曲是女性主義者,1996年她編詩選,清一色種族、性別與政治意識的詩。以《影響的焦慮》、《誤讀圖示》理論馳名的哈洛德.布魯姆(Harold Bloom, 1930-),受邀從1988至1997十本年度詩選中精編The Best American Poetry 1988-1997,如同爾雅年度小說選進行三十年後,1998隱地請王德威編了兩冊《典律的生成》。王德威每年選一篇,比例均衡。布魯姆則不然,他從過去十年750首詩挑75首,芮曲編的那年,一首也沒選;他說,那些詩是美學的敵人。真有個性!

我很希望二魚出版社焦桐能在現任編輯群外,另找一位客座主編,以近十年詩選為本編一本「精選」,呈現另一種可供討論的詩美學。這人最好是與詩壇不太來往,而眼界寬廣、精思於創作原理,這本精選集的詩人首數不必均衡。《唐詩三百首》選詩何嘗顧慮過均衡!杜甫36首、杜牧9首,李白29首、李商隱24首,而李賀竟無一首。少了李賀,顯見選編者的美學個性!

詩無定法,詩的識照不同,年度詩選近兩年以七十五家為度,是仿美國年度詩選的數目,選誰不選誰,中間當然參雜了一些非詩因素,譬如:發表刊物、性別、風格、題材,這麼做不能以「妥協」相譏,其實是要貼近詩壇真實狀況,以更大的彈性預留觀察空間。

美國年度詩選的客座主編都是名詩人,除第一集阿希貝利、第二集霍爾(Donald Hall, 1928-)主編那兩年,應系列主編要求選了自己的詩,此後主編都不選自己的詩。2009年我出版第七詩集《邊界》,同時在報刊發表了12首新作,為免自我蒙蔽,也決定在這本年選不選自己的詩。

3懷念狂戀詩的朋友

 

2009年唐捐的詩,大解放,大延異,可供解構研究。李有成的詩關心身分,是文化研究課題。江自得的詩以對話體,重新召喚歷史敘事胚胎。于堅這位代表大陸而為台灣詩壇熟悉的詩人,以〈青花瓷瓶〉示範撩人的隱喻。向明是前行代詩人中去年發表作品最多的一位,佳作亦豐。陳黎的詩演繹「慢」,凸顯一種時代變風。簡政珍的詩追尋價值方向,情深意重。陳育虹的詩綰連希臘神話寓意與現代女子心思。林德俊的詩創造新的意象空間,有形式主義奧妙。吳音寧發展出異於其父吳晟的詩風,同樣具有一份悲憫情。陳克華的詩開拓曖昧美學視野,為新世紀代表,獲選為本年度詩獎得主。

新人在年選中登場最令人歡喜,除已經在大報被推薦過的羅毓嘉,還有清新的崔舜華、魔幻的印卡、深邃的鄒佑昇;林禹瑄、波戈拉、謝三進也展露功力。詩集出版以鄭順聰最特別,《時刻表》自編自印,呈現一種極致的灑落、單純。

2010年3月12日執筆本文時,傳來友人尤克強過世的驚愕消息。人稱EMBA管理學之父、熱愛詩的尤克強,我曾為他的譯詩集《未盡的春雨珠光》作序,去到他當主人的元智大學講詩、朗誦詩,也一起在何寄澎主持的一項研究案激盪腦力。春節前還談笑風生,怎一轉眼就消逝!

越過了最後的邊境我們要奔往何處?
越過了最後的天空鳥兒要飛向何方?

借用尤克強引述過的巴勒斯坦詩人達維希(Mahmoud Darwish, 1942-2008)的詩句,想到他已「趕赴永生的行旅」,唉,這世上又少了一位狂戀詩的有力人士。枚乘詩:「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既是撫衷之嘆,未嘗不是流年讖言。

【2010/05/15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 2010.0513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有多久沒和家人一起吃頓飯?全國家長團體聯盟調查,台灣有半數家庭無法每天一起吃飯。原因除了家長忙於工作晚歸外,升學壓力底下的孩子忙著補習上安親班,也是關鍵的阻力。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發起「讓愛上餐桌」運動,邀請各縣市家庭在515國際家庭日一同用餐。全家盟創會理事長蕭慧英表示,過去大家庭時代,全家人聚集在庭院吃飯景象已經不再,父母親想和孩子培養一輩子的親密關係,得從回到餐桌開始。


蕭慧英表示,提出活動構想時,引起不少家長反彈,認為父母每天忙著工作,孩子下課後也得趕著去補習班,哪有閒情逸致全家人一起「讓愛上餐桌」。


蕭慧英問這些家長,現代家庭也許很難做到每天一起吃飯,一週一天難道也做不到?


假日修補親子關係
蕭慧英表示,有位母親每天台北桃園通勤上班,孩子晚餐送到公婆家吃,家裡餐廳因為很少使用,改成孩子的練琴室。原本假日都沒機會全家人吃飯的她,和先生利用週末上街買材料開伙,換來全家人和樂融融的共餐,才發現要讓全家人一起好好吃頓飯並不難。


立委翁金珠表示,校園裡常見的同儕霸凌、老師體罰等問題,因為家長忙碌,孩子找不到機會傾訴,往往是最後才發現問題。翁金珠以自己為例,過去30年因忙於政治,直到孩子長大成人,才發現要和孩子一起吃飯,簡直是奢求。


全家盟理事長謝國清指出,現在家庭鮮少有機會一起用餐,即使全家聚在一起吃飯,也是「吃飯配電視」,眼睛盯著連續劇、政論節目,卻不關心坐在一旁的家人。


餐桌上別催促孩子
學習障礙協會理事長郭馨美表示,多數人認為學習障礙的孩子比較會在家吃飯,其實許多父母為了幫孩子上課,即使孩子放學後有如一顆洩氣皮球,家長仍求好心切催促孩子快點吃飯唸書,忽略孩子的情緒感受。


蕭慧英表示,全家一起吃飯不是坐上餐桌、數落小孩,父母應藉機教導孩子培養正確的「食育」,建立良好飲食習慣。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劉珍芳指出,全家共餐可以讓飲食選擇更多元,取代孩子外食只會選擇炸雞、奶茶等單一食物。父母更可對家人的飲食進行定時定量管控,愉悅的用餐環境下,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會更加順暢。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編譯朱小明、王麗娟/綜合報導】
2010.05.13 03:43 am
 

 

 

英國人十二日一覺醒來,發現國家邁入聯合政府的新時代。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合組政府,為二戰以來英國第一個聯合政府,四十三歲的保守黨黨魁卡麥隆就任首相,是一百九十八年來最年輕的英相。

一八一二年,四十二歲的利物浦伯爵詹金森(Robert Banks Jenkinson)出任英國首相,比卡麥隆小一歲。

卡麥隆任命同為四十三歲的自民黨領袖克雷格為副首相、卅八歲的保守黨議員歐斯本為財政大臣,新政府形象年輕,令人耳目一新。卡麥隆是女王一九五二年登基後第十二任首相,英國的第五十三任首相。

五月六日英國國會大選後,三黨不過半,政壇陷入僵局,十一日才出現轉折。自民黨決定與保守黨合作,促使工黨首相布朗十一日晚宣布辭去黨魁,未來還將辭去國會議員。布朗隨後赴白金漢宮向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遞辭呈,辭去首相,結束工黨一九九七年來的十三年執政。

九十分鐘後,晚間九時左右,卡麥隆乘坐一輛銀色積架轎車抵達唐寧街十號,和懷孕五個月的妻子珊曼莎牽手走進首相府。收斂起勝選的喜悅,卡麥隆一臉正經發表演說,表示已接受女王任命為相,奉命組閣。

卡麥隆說,巨額赤字、社會問題、急需改革的政治制度,是新聯合政府面對的難題,他將和克雷格捐棄一黨之私,謀求國家利益。

在選後以關鍵第三黨崛起的自民黨黨魁克雷格說,聯合政府不僅是新政府,更是新風格的政府。除了克雷格,自民黨另有四人會入閣。

卡麥隆宣布的第一批閣員名單,包括海格出任外交大臣、福克斯出任國防大臣。

美國總統歐巴馬隨即打電話向卡麥隆道賀,邀請他七月訪美。中國總理溫家寶也致電卡麥隆,期許雙方建立良好工作關係。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沙克吉也致電道賀。

保守黨於國會大選中獲得三百零六席,自民黨五十七席,兩黨共三百六十三席,取得國會六百五十席過半席次,為英國七十年來首個聯合政府,雙方能否長久合作,有待觀察。

【2010/05/13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

摘譯自2010年5月2日ENS路易斯安那,威尼斯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2日前往深水平面大規模漏油地區現場視察。總統的車隊沿著密西西比河,通過紐澳良東南方的沼澤低地,前往路易斯安那的威尼斯。

在密西西比河口附近,威尼斯是最靠近上月20日深海水平鑽油平台爆炸失火的社區。該平台在燃燒了36小時後沉沒於墨西哥灣,原油從井口與另外兩個管線破裂處大量洩漏,速率達到每天至少5000桶。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在2日宣布,受到鑽油平台油污污染的大片聯邦水域,已經禁止漁撈,受影響的主要地區從路易斯安那的密西西比河口到佛羅里達的彭薩科拉灣(Pensacola Bay),即刻生效。禁漁令將持續至少10天。

NOAA的科學家們正在受到石油洩漏污染的地區採取水樣與海產樣本,以確保海鮮與漁業活動的安全,」NOAA的主席盧布琴科(Jane Lubchenco)博士說,她已經在4月30日晚上與路易斯安那普拉克明(Plaquemines Parish)的100多位漁民見過面。

「我已經聽說普拉克明與其他地方漁民,以及州漁業局對禁漁令所可能造成潛在經濟影響的關切,」盧布琴科說。

「經濟與健康問題必須要取得平衡,禁漁區目前只有在受石油污染地區,在現在的海產市場上,不容許有任何的健康風險,」她說。

盧布琴科博士在上週六搭乘NOAA的飛機飛越油污區時,看到了鑽油平台所洩漏的程度,NOAA的科學技術協調員向路易斯安那州州長金達爾(Bobby Jindal)進行了簡報。

NOAA是美國商務部的一個機構。商務部長駱家輝(Gary Locke)說:「在這個極具挑戰性的時刻,我們的立場與美國漁民及其家屬,還有沿海經濟活動受到衝擊的社區一致。捕魚對我們的生活品質與經濟活動至關重要,我們會盡一切力量保護它。

聯邦與州政府都由一套監控與測試海鮮安全的系統,禁止售油污染地區的產品與農漁作物進入市場,駱部長說。

NOAA漁業部正與美國食品暨藥物管制局(FDA)緊密合作,以確保水產品的安全,評估海鮮受到汙染的程度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在墨西哥灣油污污染區附近,有魚、螃蟹、牡蠣與蝦,」NOAA漁業部東南區主管克拉布特里(Roy Crabtree)說。「這個海灣是一個重要的生物與經濟區域,生產海鮮並有休閒漁業產業。」

根據NOAA最新一年的資料顯示,2008年間,墨西哥灣地區有320萬人從事休閒漁業,總共進行了2400萬次的航次。2008年海灣地區的漁民共捕獲超過10億磅的魚類與貝類。

NOAA與州長正在評估是否要申報重大漁業損失,以便聯邦政府在這區域對漁民提供補助。州長金達爾已經提報重大漁業災害損失。

我要強調這一點『這事件不僅僅是對我們的海岸,而是與整個路易斯安那州人民根本的生活方式有關。我們的捕蝦業者、我們的漁民,路易斯安那的海岸是運動員的天堂』是這一切構成了本州以及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必須做任何能夠保護我們的土地、經濟以及社區的事情,」州長說。

在聖坦曼尼教區,區長戴維斯(Kevin Davis)正與海岸防衛隊敲定一項計畫,以減輕漏油對龐恰特雷恩湖(Lake Pontchartrain)和教區的影響。該計畫包括發包一項在龐恰特雷恩湖,大約7000呎長的攔油索或是類似的工程。

NOAA該區漁業部代表將在本週內與漁民會談,以協助他們。密西西比以及路易斯安那都要求NOAA宣告聯邦漁業重大災難。

BP公司將招募漁民以協助他們在墨西哥灣清除油污並且部署攔油索。目前蚵農已經用他們裝牡蠣的麻袋交換橘色的攔油索,並且開始部署。

NOAA將依照油污污染變化的情況持續評估禁漁的需要,並且在適當的時即重新開放捕撈。NOAA也將以新的資訊重新評估禁漁區,可能會視情況調整禁漁區大小。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may2010/2010-05-02-01.html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錄自2010年5月6日中廣新聞報導

台北縣石碇鄉翡翠水庫水源保護區,

爆發疑似遭業者長期濫葬4百具屍骨,已嚴重影響大台北地區數百萬民眾飲用水質的重大案件,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指揮調查幹員,搜索浙江同鄉會、南海寶座公司等地,台北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王文德做了說明。

內政部73年將翡翠水庫周邊劃定為台北水源特定區,區內可以設納骨塔,但禁止土葬以避免污染水源,但檢調接獲檢舉指出「台北市浙江同鄉會」從73年起,在石碇鄉翡翠水庫設置「台北花園公墓」長期濫葬一直到現在,時間長達26年,嚴重影響大台北地區好幾百萬人的用水品質,鄉公所視而不見,涉嫌包庇圖利,是否有更多公務員涉及集體貪瀆,檢方積極追查。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林瓊嘉/第二屆全國兒童守護天使獲獎人(台中市)】
2010.05.10 02:28 am
 

主張廢除死刑者認為「冤判不絕,死刑無解」,但避免冤判係如何提升裁判品質,而非犧牲被害人的人權。

筆者任法官時,曾因一位佛教徒殺死兩位至親,以被告「背叛信仰,殺妻弒親,罪無可赦」,判處極刑,受刑人不知從何處得知,筆者對被告的同情與關懷;行刑前,請執法人員轉告筆者,感謝筆者對他的關懷。受刑人的感謝,讓筆者認為當時判決無誤,稍得釋懷。但時過境遷,死刑犯的感恩,益加令人不捨。判處極刑,無助於犯罪之預防,更錯失被告向善更生的機會,給予一線生機,更彰顯生命的尊嚴。

另一案,筆者代理被害家屬對劫財劫色、凌虐、分屍、煎煮被害人屍塊的歹徒提出告訴,被告犯案心思細膩、手段兇殘,在法庭手帶佛珠,以「善意的證人」堅定指證同案共犯;卻對自己犯行避重就輕、敷衍搪塞。被告經判處死刑確定。筆者認同法院的判決,因為生死的取捨在於真誠的悔過,儒家說:「以德報怨,以何報德?」沒有被害人的人權,就沒有公平正義。

人間有情,世間有愛,人因慈悲關懷,彰顯生命的光輝與價值,人的生命至高無上,不可侵犯;但物種中非為生存、自衛而虐殺同類者,卻是萬物之靈的人類。死刑存廢,雖有不同立論,但有著相同的追求生命的熱忱與關懷。死刑的存在,在禁止犯罪者戕害被害人,希望在犯罪時得懸崖勒馬、手下留情,給予自己也給予被害人一個生存的機會。

人死不能復生,現實生活如有電影情節之「回到未來」,廢除死刑者預見死刑犯免死後,再濫殺無辜,為挽救被害人生命,該死刑犯是否應處死,以免加害他人?如果被害者是我們的至親,慈悲的人權鬥士,是否依然主張挽救死刑犯的生命,無視於至親生命的被害?回到未來是假設,但盜匪假釋後再綁架撕票卻是真實的故事。

死刑與犯罪相隨相生,同樣是社會必然存在的罪惡,生命的尊嚴,人權的保障,應公平存在每個人;為社會安定,為搶救無辜生命免於被害,為保障兒少、婦幼免遭滅口,維持死刑是為搶救無辜生命而作努力。

 

【2010/05/10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黃俊昭/退休人士(台北市)】
2010.05.10 02:27 am
 

進入台灣任何大賣場,重要的購物架上,您將會發現布滿了進口產品;而本地製造產品竟放在偏僻位置,乏人問津。如再深入探討,您將發現,所謂高價代工產品,全部來自較落後國家、大陸等製品。自從傳統工業陸續關廠,遷移外國及大陸後,外來貨品數量急速上升,布滿本地大賣場,造成台灣工廠關閉,失業人口急升。ECFA實施後更加嚴重,政府簽約前應作好準備,解救台灣傳統工業危機。

目前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的投資疲弱不振,民間投資集中高科技業。這些資本技術密集產業,所能創造的就業機會有限。依據二○○六年工商普查資料,科技業投入一億元資本,創造約六點四個就業機會,而傳統產業同樣投入一億元資本,卻能創造十六個就業機會。這告訴我們,今天要解決台灣高失業問題,不能只是一味地促進「大投資」而已,必須要促進那些「能創造就業機會」的產業進行投資。

我們觀察二○○六年的產業關聯表,電子零組件業的「向後關聯係數」高達三點六,但若僅計國內效果,係數驟降至一點六,顯示近半的關聯效果跑到國外去了。反觀傳統產業的國內效果皆在二以上。可知傳統產業帶動的成果,仍較可觀。政府應該提出傳統產業的獎勵投資辦法,而不要一味支持大企業投資集中高科技業。

國內大部分工廠,使用傳統方式,人工費用高,不符合經濟效果。業者應該考慮採用新型生產技術,提升品質的產品,提高競爭的優勢。如果能建設附加新生產線,生產特色的產品,即能打破瓶頸,吸引國內大眾愛用國貨。尤其應鼓勵業界創新,研發多功能設備可分批生產不同產品的方式,不但降低投資金額,而且多樣產品分擔成本可降低單位成本,擴大銷售層面,使傳統工業根留台灣。

台灣傳統工廠危機重重,急需搶救。ECFA時代來臨,更是雪上加霜,政府應進一步發揮輔導作用,提出有效獎勵辦法。我們的消費者亦應了解,外國貨來自中國大陸、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工業水準較落後之國家,他們技術及品管,不如我們水準,如能愛用國貨,不但品質良好,且經濟實用。

筆者身為工業老兵「心所謂危不敢不言」,希望大家一起來,共同解救傳統工業的危機。

 

【2010/05/10 聯合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2010 .0504

作者:黃啟瑞、董景生;攝影:黃啟瑞

編按:「邦查米阿勞」是董景生繼「綠色葛蕾扇」、「走山拉姆岸」之後的第三本原住民族植物誌。阿美族古稱為邦 查族,「邦查米阿勞」意思就是「到田裡看看吧,阿美族!」。住在都市生活的人們,少有機會可以過著與大自然親近的生活,就 讓我們在董景生及黃啟瑞的文字、圖像引導中,一起進入阿美族的日常生活、祭儀活動中,感受不一樣的原住民文化的禮讚。即日起,我 們將在每週二刊出摘錄一篇選自「邦查米阿勞」的內文,與您一同分享。

 

3、4輛廂型和發財車,小心翼翼倒車進入鐵皮拱頂的市場,甬道大概僅還容人兩邊側身通過,忙碌的阿 姨和大姊們迅速下好物品,魚貫將車開出停妥。這裡是花蓮吉安鄉的黃昏市場,開市不是從黃昏開始,下午兩點多即陸續進場,要到七點或更 晚,才結束收攤。

黃昏市場的micakaiay(販賣的人)多就住附近Nataolan(今南、宜昌村)或 Sikasoan(慶豐、太昌村),年輕機伶的阿姨們常組成採菜大隊,只要有人通報哪兒野菜較多,一大早就約好出發,不同季節採摘不 同野菜,採集工具也很簡單-防曬帽、袖筒、棉布手套,最重要的是從一堆草裡辨識出野菜的能力。到達預定地,眾人分散作業, 有時遠遠傳回龍葵多美好的歌聲,接近中午,一行人找著樹蔭就地煮湯,採得的野菜配上帶來白飯,吃完回程,開市前有人還足夠時間返家整 菜。

冬季的野菜市場一片繁茂翠綠,菊科sama(山萵苣)、sama'o(兔兒菜)、katao'ngay(紫背 草)、昭和草,十字花科 hinalomay(山芥菜)、o'pao(小葉碎米薺)、茄科tatoken(龍葵)、石竹科kera(鵝 兒腸)、藜科o'sale(小葉藜)等,羅列眾多。騎著摩托車陸續到達的fayi,拿來自種現採的南瓜花、lokot(山 蘇)或pako(過溝菜蕨),有些人排上一瓶瓶醃好的siraw(鹹豬肉)、 lalacan(螺)、辣椒或酒釀。

晚近2、30年才開始用貨幣購買野菜,過去族人常進入野地採集,只不過範圍常在部落周遭延伸的山田、河流或海 岸潮間地帶,非農忙時期,男性下水捕魚,女性就地採集,午餐就在野外解決,多出的帶回部落和親友分享。各種採得的物資,代表不同家庭 成員,對於野外地勢和環境資源的掌握。

部分野菜由於供銷需求,開始了規模栽培,隨著需求擴大,市場販售的阿姨,也不得不進一步拓展採集地圖。若 有機會跟隨她們找尋野菜,常驚呼看來蓁蓁草莽的荒地,竟然生機勃勃,足跡遠到海岸山脈稜線、壽豐吳全溪埔、北埔新城荒田、花蓮溪出海 口、鹽寮礁岩海邊等,縱谷到海岸物產豐饒。伴隨節氣輪番上陣-3 月到6月光復箭竹、6月到8月麵包果、9月菅芒花苞、10月芒心、11月到翌年初的菊科和龍葵、12月甘蔗 心,3月飛魚隨著黑潮被鬼頭刀追逐而來,7月通過島嶼向北遠去,緊接著11月烏魚從北方搧鰭搧尾魚貫湧入花蓮溪產卵繁殖,環 境還美好的時代,海膽棘刺張在海藻遍布的礁岩上頭,高身鯝魚和lamay(水綿)共游,連香蕉園裡,都是緩慢爬行的 kacomoli(非洲蝸牛)-植物、動物各依地形、土壤、氣候條件繁殖遷移,如今則匯聚在市場攤位上。

而隨著外來人口移入、都市化擴張以及上班的族人愈形忙碌,近十餘年,陸續出現更多野菜販售地點-花蓮市重慶、 美崙、市八市場,光復、玉里市場,還有台東市馬蘭、第三市場等,這些地方後來也有族人固定擺攤,加上各地超市物流,和鄉鎮 農會為拓銷區域特色而普及推廣,許多野菜目前已隨處可見。

走過高峰期的黃昏市場,如今是否步入黃昏?哪天妳(你)來到花蓮,歡迎到訪走走。

【植物小百科】
豆瓣菜
[學名] Nasturium officinale R. Br.
[阿美名] cola
[英文名] Watercress
[科名] Cruciferae 十字花科
豆瓣菜為引進外來種,但阿美族人普遍摘取食用,尤其是馬太鞍濕地區域,特別稱其為cola,有生長開展的意 思,取其淺根匍匐,容易隨著水流蔓延。其他部落也有另稱為konanasay者,通常與濕地撈得的魚蝦同煮,或與薑絲清 炒,滋味鮮美。

《邦查米阿勞--東台灣阿美族民族植物》
作者:黃啟瑞、董景生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定價:460元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錄自2010年5月2日人民網玉樹報導

青海玉樹地震給當地農牧業基礎設施造成巨大損失,嚴重影響了現階段農牧業生產。4月30日,玉樹藏族自治 州農牧局與各縣農畜牧局簽訂了農牧業重建目標責任書,加快督促開展農牧業各項生產工作。

目標責任書中明確了農牧民住房重建、溫室重建、動物防疫免疫、生態畜牧業等四大方面的各項任務。其中,農牧民住房重建方面,以縣為單位,4月底前逐 戶登記造冊退牧還草、生態移民以及牧民自主安置戶房屋損失情況。各縣根據已確定的房屋建設規模,會同發改委、城建局等部門提出住房重建方案。溫室重建方 面,結古鎮建設設施農業示範基地一處;100棟集中連片溫室生產基地3處;50棟以上集中連片生產基地8處,50棟以上的基地要掛牌並成立專業合作社。生 態畜牧業建設方面,由原定的6個縣每縣選擇1個村擴大為玉樹縣62個村,其他每縣10個村,共計112個村開展以建立牧民合作社為主要內容的示範點建設。 動物防疫免疫方面,災區4月30日前完成狂犬疫苗注射工作;5月10日前完成牛羊炭疽、口蹄疫疫苗免費注射;全州7月前完成牛出敗、羊四聯等免疫工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錄自2010年4月30日新華網青海玉樹報導

通天河大橋邊,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紀念碑上方裂開了兩條細紋。但除此之外,地震並沒有使長江、黃河、瀾滄江 三江源頭的自然景觀受到實質性損傷。

中國的環保專家們表示,處于三江源地區中心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從植被、生物多樣性及生態係統等指標來看,地震並沒有帶來大面積生態破壞的後果。但在 震後重建中,相關規劃一定要重視生態保護。

玉樹州所在的三江源地區,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特點最顯著的地區,被譽為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它不僅具有獨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態係統,為中 亞高原高寒環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濕地類型最豐富的地區。

青海省計劃用5年時間建設一個新玉樹,確保3年時間完成恢復重建的主要任務,再用2年時間,把玉樹州首府建成高原生態型商貿旅遊城市、三江源地區的 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城鄉一體發展的先行地區。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賴慧玲

美國凱瑟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2005年3月發布的研究《Generation M: Media in the lives of 8-18 year-olds》,將8-18歲之青少兒稱為M世代(generation M),亦即媒體世代(Media Generation),調查發現,在媒體越來越飽和且多樣化發展的環境中,他們也發展出了一套「多 工」(multitasking)的媒體運用模式,新媒體不但沒有排擠舊媒體,M世代的青少兒反而在除了上學與睡眠的時間以外,充 分利用有限時間悠遊於各式媒體之間。2007年的研究《Parents, children & media: A Kaiser Family Foundation Survey.》主要以父母為受訪對象,探究父母如何看待媒體在孩子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 他們如何管理孩子的電視、電玩、網路等媒體使用行為。

凱瑟家庭基金會2005年的主要調查對象為全美國3-12年級學生(即8-18歲青少兒),由樣本數約7百人的青少兒填寫詳實的媒體 使用日記,加上問卷調查,研究發現,調查的8-18歲的青少兒中,接觸時間最多的媒體是電視,一天超過3小時,其中以8-10 歲兒童的接觸量居冠(約4小時10分鐘)

另外,許多青少兒會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媒體。約30%受訪者表示,大多時候會邊看電視邊做其他的事,如聽音樂、廣播、講電話、寫功 課、吃飯、上網、使用即時傳訊軟體。在平常日子裡,他們最常接觸的媒體排名前三項為電視(81%)、收音機(74%)、CD及錄音帶 與MP3(68%);在如此密集且多工進行的時間運用下,青少兒平均一天接觸所有媒體(包括電視、收音機、MP3、錄影 帶、電影、書籍、電玩、報章雜誌等)的時間約6.5 小時。

2007年的調查對象以家中擁有2-17歲的兒童與青少年家長為主,整體來說,多數的家長對於自己管理孩子使用媒體的狀況有信心也覺 得很足夠,有近8成的家長認為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大過媒體。過半家長最擔憂電視與網路上的不合宜內容,其中以色情及暴力為 家長最關注的問題,其次是成人式的言詞,認為這對孩子來說,最可能在行為上造成實質影響。

儘管家長最擔心自己的孩子暴露在這些內容中,但卻僅有2成家長認為孩子已暴露於這些媒體內容中。研究中發現,當父母被問及媒體的正負 向影響時,幼兒(2-6歲)家長認為正面多過負面,反之,青少年(14-17歲)家長則認為負面影響較多。廣告的部分,家 長最擔心孩子看到的廣告內容依序為玩具、電動、衣服。父母介入青少兒上網行為部分與台灣的研究很不一樣的地方是,有73%的家長認為 他們非常瞭解孩子在使用哪些網路內容,包括察看孩子使用哪些網站以及在網路上發表過哪些文字,這個結果反映的是在美國,家 長使用了相當多的工具去控管孩子在網路上的活動,但也有家長認為,孩子在使用網路時,這個媒體載具已限制了家長參與,電腦不像電視或 電動,可以陪坐在側闔家共玩或共賞。

英國傳播處(Office of Communication, Ofcom),主要負責監督與規範廣播、電視、通信、網路等業務。2008年 的研究《Media Literacy Audit-Report on UK children's media literacy》以年齡、性別、城 鄉差距及父母親的社會經濟地位4個變項,探索其如何影響青少年的媒體使用行為。

Ofcom(2008)的調查項目主要以電視、廣播、網路、遊戲機與手機為主,並且探討媒體素養中的理解、接近與使用、產製3個面 向。研究結果顯示,兒童在5歲時就已奠立了看電視、打電動與上網的媒體活動基礎,隨著年齡增加,兒童的媒體使用轉為如網路、手機等較 具個人化的媒體。此外,8-11歲孩童個人的房間裡平均有4種媒體;12-15歲則達到6種,這些數據顯示,兒童有很多的 媒體活動是在個人臥室中展開的,房間儼然成為多媒體中心。

Ofcom的研究指出,在性別方面,男生最不想錯過打電動遊戲機,女生最不想錯過看電視。但隨著年齡增長,年齡越大的女生最不想錯過 手機。父母的社經地位是預測兒童使用網路多寡的變項。如果家裡沒電腦,上網時間相對減少。在兒童媒體使用與媒體素養的面向中,許 多青少年兒童會以電視節目類型評斷電視內容的真實性,如新聞訊息是真的,電視影集不是真的,但是一般孩童都相信網路上看到的資訊。年 齡越大的青少年(如12-15歲),上新的網站會諮詢他人或瞭解這是什麼網站。在電視與網路比較中發現,青少年較相信網路提供的訊 息,而電視只是娛樂性質。

研究發現,青少年並不喜歡電視廣告。在父母管制與中介行為方面,父母關心網路安全甚於電視內容安全,網路交友缺乏安全機制也讓父母擔 心,使得父母管制逐年增加。在創用部分,開啟兒童渴望與能力在網路上產製內容的關鍵在於社交網站,再加上像是可照相的手 機、數位相機、MP3,視訊裝置都有記錄的功能,讓英國過半的12-15歲青少年得以在個人的社交網站放置他們的媒體作品。

國外的調查結果與台灣的情況相仿,兒童與青少年花在電視上的時間很多,但近年也因為電腦與網路的快速成長,徹底劃分了青少 兒的媒體使用範疇。即使在調查中,仍試圖加入閱讀媒介,如報紙、漫畫與雜誌,但從研究結果可以發現,青少兒分給這些媒體的 時間與關注實在是太少了。

(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助理研究員)

本專欄與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傳媒與教育電 子報合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