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環境資訊電子報http://e-info.org.tw/node/62457
2011.2.20
作者:楊家旺

【讀〈隆格多克飛蝗泥蜂〉】2010.12.12 攝於桃園

親愛的法伯:

您在《昆蟲記》第1冊第10章說隆格多克飛蝗泥蜂的狩獵對象是短翅螽斯。為了觀察祂,您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必須時時忍受「別人異樣的眼光」。我完全了解您的遭遇與感受,因為您所遇見過的,我也時常處於類似的情境。

您說,那一天:我正趴在沙上,專心地觀看一隻飛蝗泥蜂操勞家務時,突然聽到身旁一聲喊聲:「以法律之名,我命令你跟我走!」這是翁格勒的鄉村警察,他一直等待機會抓住我的把柄,可是又抓不到。我向他解釋,但這個可憐的傢伙似乎完全沒被說服。他說:「你永遠也別指望我會相信,你來這裡受太陽烤只是為了看蒼蠅飛。我一直盯著你,這你是知道的!要是再一次發現你這樣,我就要帶走你了!」

還有一回,您說:我早晨探訪隆格多克飛蝗泥蜂。3個採收葡萄的女子從那裡走過。她們向我這個似乎坐著沈思的人瞥了一眼。太陽下山時,那幾個收葡萄的女子又經過那裡,我還在那裡。我這樣一動也不動,這麼長時間待在荒無人煙的地方,一定使她們非常驚奇。她們之中有個人低聲說道:「一個不會害人的傻瓜,可憐啊!」於是3個人都在胸前畫了十字。

法伯,我也想分享我的幾次經歷。在我剛接觸到夜間觀察是何等趣味的初始,也就是在2003年11月14日晚,我一個人騎著機車向大甲鐵砧山行去。鐵砧山上,有一老人養護中心,晚上有警衛值班,當我的機車逐漸向門口接近時,我從車燈探照裏,看見警衛神情的不安。於是我決定不再往門口接近,停下機車往道路旁的林子走去,準備夜觀昆蟲。但走進林子後我心想,這個舉動會不會讓警衛更感疑惑與不安?因為我一個人在夜晚走進林子裏做什麼呢?

林子裏的夜觀結束後,往山下騎行的過程裏,我希望順道觀察路旁的草叢是否有昆蟲出沒,於是騎很慢,且騎一段路便停下來往草叢裏以手電筒探照搜尋,看看有沒有昆蟲。後來,有個路段停了2輛計程車,車外有2名司機竟選在這無人的山上聊天,讓我感到有些詭異。但他們顯然對我的行為更感詭異,當我靠近他們時,一位司機對我說:「我注意你很久了,你停下來。」這一舉動讓我感到無比緊張,我當然沒有停車,在接近他們時甩了個彎,趕緊騎車下山。顯然,我嚇到了他們,而他們也嚇壞了我。之後,我沒再一個人於夜裏到鐵砧山去夜間觀察了。

我相信,如果當時停下機車,向那守衛及兩位計程車司機表明我到鐵砧山是為了夜觀昆蟲,打死他們也不會相信我說的鬼話吧,然而,我卻是句句屬實的。

另一回,2009年12月19日,我和另兩位伙伴,一行3人從中部南下,與喜蛛兒夫妻會合,由他們帶我們到南化的一條林道夜觀鬼面蛛,當晚,喜蛛兒夫妻先離開,我們3人繼續等待鬼面蛛織網時刻的來臨。沒等到鬼面蛛織網,卻等到警察來巡。警車鳴笛,示意我們走出林道,因為警察發現林道裏有幾束手電筒的光來回探尋,很是可疑。

喜蛛兒夫妻在林道附近的小學任教,於是我說我們是喜蛛兒夫妻(當然說的是他們本名,而非喜蛛兒這一稱號)的朋友,喜蛛兒夫妻帶我們到這兒來觀察生物,但他們有事先行離開。警察接著問我的問題是:「那麼,這間學校的校長叫什麼名字?」我心裏想:「我不是這所小學的學生,怎麼會知道這所學校校長的名字呢?」我只好向警察展示我相機裏拍到的昆蟲照片,讓他們安心,不再懷疑我們可能在幹些謀殺或埋屍之類的勾當。

以上2次不怎麼美妙但令我印象深刻的經驗皆發生於夜晚。如果換成白天,昆蟲觀察至多讓人感到好奇,還不至於讓人感到害怕。就以文章開頭的那張照片來說,當天(2010年12月12日),我們一行8人,皆拿著相機,面壁觀察或拍照,對登山健行的人來說,這是非常奇怪的畫面。法伯,我的伙伴們為了拍攝如下照片,每一位都將整顆頭貼到了地面,這對過路的人來說,簡直是奇觀。但,我必須說,我比您幸運,因為我知道路人還不至於認為我們是傻瓜。

【讀〈隆格多克飛蝗泥蜂〉】2

法伯,您知道這張照片裏的生物嗎?照片裏是一種蜘蛛的管狀巢,我們稱這種蜘蛛為卡式地蛛(Atypus karschi),我的伙伴們將頭埋到地面就是為了拍攝祂。您所看見的管狀巢,內層是薄薄的絲膜,外覆沙土。如果有獵物行經管狀巢的時候,巢裏的卡式地蛛會以大顎、觸肢與8足,將獵物拖入巢管內進食。也許有機會我會再以更多相關的照片及文字,單獨寫一篇介紹卡氏地蛛的文章來與您分享。而這封信,我最想分享給您的,是回應您《昆蟲記》第1冊第10章寫到的那些情境,也就是昆蟲觀察者被一般人視為怪異的那些情境。

也許,昆蟲觀察者在觀察昆蟲時所採用的那些姿勢對一般人來說非常怪異,但對於昆蟲觀察家來說,那是必要的謙卑姿勢,唯有跪姿或者五體投地的姿勢,才可能近距離且仔細地觀察到微小的生物。也唯有那種謙卑姿勢,才能換取觀察時的驚喜與感動。這是不可能說給別人明白的,除非某個人親身採用了這種姿勢,同時仔細觀察過昆蟲,不然他是永遠也不可能明白這種怪異,同時也是謙卑的姿勢是何等的必要。

註:文中引用的內容,摘錄自《法布爾昆蟲記》遠流出版社。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末書房/舒國治的「台北學」


李清志/聯合報2011.1.29


推薦書:舒國治《水城台北》(皇冠出版)


世界各國偉大城市,都有許多屬於自己城市文化的研究與討論,累積這些研究與論述,就成為這個都市特有的「城市學」。美國紐約、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等城市,其城市學的討論都非常豐富與多元,唯獨我們所居住的城市,台灣首善之都/台北,長久以來即缺乏「台北學」的研究與論述,值得我們這個世代的台北人努力去建構。


根據日本學者小川和佑對於「東京學」的看法:「『東京學』不是東京的市況學,而是對活著的人們和他們所創造的文化進行洞察,並以邏輯方法將之詮釋。」我十分同意小川和佑的說法,一座城市的龐雜文化,需要各個領域,甚至居民生活經驗的分享累積,才能真正趨向完整與豐富。


台北的都市學,過去在歷史、建築、地理、風俗等不同領域專家研究中,可能曾個別討論過,「台北學」必須將這些研究統合,再加上政治、經濟、社會、文學、哲學等領域的討論;總之,必須依靠各科門間的交流和協力,「台北學」才真正可以呈現。


舒國治的《水城台北》一書,可說是台北城居民的個人城市經驗與記憶的分享,這個部分是「台北學」建構極為缺乏,也十分珍貴的部分;少了這個部分,「台北學」就不夠完整,也不夠豐富。《水城台北》可說是「台北學」拼圖中的一塊小碎片,這個碎片的出現,將會召喚出更多碎片,組構出更完整的「台北學」全貌。


《水城台北》呈現出舒氏慣有的寫作風格,這種方式的寫作,用來描述台北城過去悠遊輕鬆的生活方式,十分適切有趣。在這本書中,舒國治從兒時對「水」的城市記憶,串起了台北城光復後至今的種種變遷,對於老台北人而言,讀來自是津津有味,同時也喚起了許多人內心深藏的成長經驗;對於台北新移民或新生代小朋友而言,這些描述讓他們了解到台北也曾經是一座溫馨自在的悠遊城市。對於城市身世的了解,有助於幫助市民繼續在這座城市生存下去。


事實上,我個人並不認為舒國治有什麼建構「台北學」的偉大企圖心;對他而言,關於台北的書寫,應該只是一種自我治療,醫治他在這座城市漫遊中,內心累積的許多悔恨、怨懟、無奈與無力感,同時也在人生邁入新的生活階段時,記錄自己過去在城市生活的種種,用以證明自己曾經在這座城市中存在過。


這本書讓每個曾在台北生活過的人,心中湧出關於台北生活的種種甜美記憶活泉,也引誘著我們提筆書寫那些美好的生活經驗,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這類的作品出現,「台北學」的建構與成形,將指日可待。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訊】台灣已邁向高齡化社會,政府卻還沒準備好,政策缺失讓台灣人越得越老越沒有尊嚴和安全感。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呼籲政府希望能訂定失智症專法,將醫療、服務、宣導納入規範,將失智症所屬的輕度障礙納入長照法草案的適用範圍。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謝國樑、副書記長王廷升、立委郭素春,與湯麗玉、失智症患者家屬蘇媽媽夫妻、大法官許玉秀的哥哥許榮陽、也是失智症患者的許母在立法院國民黨團召開記者會。

全台估計有17萬失智症患者,失智症影響的不只是患者,還包括家屬,預估約有68萬人口受影響,甚至有婆婆罹患失智症,導致婆媳關係破裂、媳婦自殺的憾事。郭素春認為隱性的失智症患者,恐怕遠不只17萬人。

蘇爸爸罹患失智症後狀況百出,過馬路不看紅綠燈,在家燒開水燒到瓦斯外洩,照顧者一步都不能離開。蘇媽媽沮喪地說,有時候她會想與蘇爸爸一起「一了百了」。 

許榮陽的媽媽罹患失智症5、6年,患病前與許玉秀同住、照顧女兒起居,讓許玉秀專心工作,「許玉秀的大法官是媽媽幫她的」。許媽媽患病後,許玉秀請人照顧許媽媽,但失智症輕微患者不易接受外人,會打人、罵人,照顧相當棘手。 

許榮陽提醒民眾,大部分失智症都是小中風引起的,早期很容易誤診,醫療水準應提升;此外,社會把失智症患者當作廢物、垃圾的觀念,也應該改變。
湯麗玉希望立法院訂定失智症專法,因為偶爾會發生沒有醫生願意看失智症、或是失智症患者無法檢查、看醫生不見得拿的到藥等問題,透過專法希望讓失智症患者擁有應有的醫療。

長期照護服務法草案僅規定中、重度殘障者適用,但失智症患者都是輕度殘障,好好照顧才不會退化那麼快,建議將失智症患者納入長照範圍。湯麗玉呼籲政府編列預算、加強失智症宣導,以免家屬太晚發現,導致失智症患者的病情遭延誤。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高手電子報387期,2011.1.13》

大廚私房菜/果香烤雞 香嫩有撇步

記者張雅雯/報導;徐世經/攝影


果香烤雞

 

美味烤雞,是聚餐歡樂首選,看似困難的烤雞,只需幾個步驟即可輕鬆完成,卡緊學起來!

●示範大廚/楊志鵬(王朝大酒店中庭咖啡廳主廚。擁有10多年資歷的楊師傅,擅長西餐,認為好料理就是要徹底發揮食材美味,因此對於食材與烹調手法相當講究)

 

烤雞是家庭主婦最易上手的菜色之一,只需塞料、烤即可,但是塞什麼料、怎麼烤,為左右美味的關鍵。

王朝酒店主廚楊志鵬表示,除常見蔥、蒜等辛香味較重的料,想健康清爽一點,塞入蘋果也不錯,因為蘋果的香氣能讓烤雞帶有淡雅果香,酸甜滋味與雞油融合,滋味更是美妙,不須另調醬汁即很夠味。

此外,若想連料都吃掉,不妨將蘋果切丁、加點栗子餡,全新的吃法,連小孩子都喜歡!

食材:2公斤玉米雞、蘋果、沙拉油、義大利綜合香料。

步驟:

 

 

 

 

1.將買來的雞洗淨,裡外都仔細塗上香料,雞皮上抹點油,再按摩塗勻。

2.將洗淨的蘋果直接連皮塞進。

3.用細繩將雞腳捆住,烤完後形狀會較漂亮。

4.放入烤箱以200度烤1.5小時,至外皮金黃即可。

 

小撇步

1.蘋果也可切丁,加栗子一起塞入雞內,烤完連料也可吃。

2.想縮短烤的時間,可先將雞蒸熟再烤。

3.烤時在雞底下墊洋蔥、胡蘿蔔絲,這樣較不沾黏也讓味道更好。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2010.12.16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同為技職之光,成長背景卻大不同,顯見只要不輕易放棄,環境的好壞與否,都不能遮蔽孩子的天賦能力。

 

就讀樹德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的蔡佳緯,國中曾遭老師體罰並被迫轉學,讓他一度放棄學習。高雄餐旅大學烘焙管理系學生黃奕宣在父母的濃情蜜意下長大,製作出國際評審眼中「無可挑剔」的糖花蛋糕。

 

教育部15日舉行技職之光頒獎典禮,表揚技職體系的傑出學生。樹德科大資工系學生蔡佳緯在短短1年間考取22張證照,被封為證照達人;「愛上糖花的女孩」高餐烘焙系學生黃奕宣則以糖霜拉成細如蕾絲的線條裝飾,拿下新加坡FHA國際烹飪挑戰賽金牌。打瞌睡遭體罰 轉學找到方向

 

蔡佳緯的父母雙雙失聰,在夜市賣果汁撫養兄弟倆。國中時期的蔡佳緯,曾有一段不願回首的痛苦歲月。他因為段考時趴在桌上睡覺,被監考老師叫起來體罰,棍子不小心打到尾椎,讓他痛得從老師手中奪下棍子。

 

沒想到,這個自衛的舉動,卻成為老師指控他主動攻擊的證據,蔡佳緯在基測前夕被迫轉學,一度還鬧上媒體。受到打擊的他放棄求學之路,渾渾噩噩進入高苑高級工商職業學校,還差點被退學。直到高二,老師王瑞山鼓勵他「把技術學好」,考取證照證明自己的實力,從此讓他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蔡佳緯表示,考取證照每張必須花2千到8千塊的費用,高二到高三期間,他利用課餘時間打工存錢,前後考取了22張證照。回想起求學生涯,從跌落谷底到今天的成績,專攻資訊工程的蔡佳緯說:「人生就像寫程式,同樣的題目有不同的方式,途中會遇到誰無法決定,但人生方向終究掌握在自己手裡。」■樹德科大資工系學生蔡佳緯,在1年間考取22張證照,被封為證照達人,15日接受教育部「技職之光」表揚。(圖文∕郭晉瑋)

 

拒絕升學壓力 畫出糖花榮耀

 

同樣獲得技職之光表揚的黃奕宣,國中受到父親影響,接觸糖花製作技術。高分考取台中明星私校曉明女中後,因為無法承受升學壓力,發動家庭革命,休學重考進入技職體系。

 

黃奕宣的母親鍾安立表示,家族長輩觀念認為孩子一定要念高中、考好大學,從來沒人敢反對。當黃奕宣提出想念高職的想法時,她坦承自己不太能接受。不料黃奕宣主動找爺爺談判,花了1個月說服爺爺,順利考取台中高農食品科。

 

「現在我們全家人都以她為傲!」鍾安立說,她自己從小不敢反抗長輩,女兒卻可以有條理地和爺爺達成協議,並在技職的路上交出亮眼成績單,家人現在可以放心地讓孩子選擇自己的方向。

 

黃奕宣表示,從小爸媽感情就很好,每年結婚紀念日,爸爸一定會準備鮮花送給媽媽。在幸福家庭長大的黃奕宣把父母的愛灌注到每一個蛋糕作品裡,烘焙對她來說,不只是一份謀生技術,更是感動人心的工具。

 

黃奕宣的父親黃敏益補充,為了每年讓太太有不同的驚喜,他曾經在某年結婚紀念日買了太太最喜歡的鬱金香,將庭院布置成花圃。他笑稱,以後每年結婚紀念日除了送花,他和女兒約定,要讓女兒親手設計專屬的爸媽結婚紀念蛋糕。

 

黃奕宣記得,在新加坡國際烹飪挑戰賽拿下金牌後,她詢問評審,作品還有沒可以改進的地方,主審看著她的作品說:「這已無懈可擊!」當下的驚喜與感動,讓黃奕宣覺得是這輩子除了當爸媽的女兒外,最感到驕傲的事。

 

選擇技職成就了黃奕宣的不平凡,她希望透過每一個蛋糕,和更多人分享父母對她的愛。■高雄餐旅大學烘焙管理系學生黃奕宣,以婚宴糖花蛋糕裝飾在新加坡FHA國際烹飪挑戰賽中贏得金牌。(圖文∕郭晉瑋)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居家電器禦寒 慎防電線走火
 
*台灣立報2010.12.16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寒冬來襲,民眾喜愛吃火鍋,居家電器使用量大,發生電線走火機率也跟著增加。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提醒民眾,冬季發生電線走火及一氧化碳中毒的意外特別多,民眾儘量不要同時使用兩樣電器,使用熱水器須保持通風,還要挑選用合格標章商品,以策用電安全。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15日指出,民眾使用電器應注意家中配電線路上每個分路的總消耗電量,以不超過1,500瓦為宜,以免用電過載造成導線過熱起火。(圖文∕郭晉瑋)

用電超載是走火主因

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博士蕭弘清指出,用電量大1倍的設備,電氣火災潛在的危機會提高4倍。

蕭弘清說明,電線走火原因通常是用電過載造成導線過熱,導線絕緣皮老化引起短路;或是電線接觸不良產生高熱,都容易引發起火。他提醒,電線長期被重物壓住,或以拉扯電線拔插頭,都可能造成電線走火。

蕭弘清表示,一般家庭每回路使用電量物超過1,500瓦(約15安培),就可能有危險。他保守估計,一個房間不得同時使用2樣電熱類產品;不可勉強插接電器在過載的分路上。他建議民眾自行健檢家中電線迴路,或請水電工檢視,標示清楚,跳電時才能處理危機。

「隨手拔插頭,不如隨手關電源。」蕭弘清說,插頭時常插拔,電線容易受損,插孔若堆積粉塵、棉絮也容易走火;他建議消費者最好選用電源開關的延長線,有安全電力承載的保護裝置,不用電器時可關閉電源,既安全也不會損耗待機電力。

熱水器選強制排氣式針對冬季一氧化碳集體中毒事件發生率高,蕭弘清分析原因,多數是瓦斯熱水器安裝地點屬半密閉空間、窗戶半掩,又未加裝排氣管;其次是熱水器雖裝置在陽台,但陽台加蓋,紗窗積塵,使得空氣流通不足;另外,「密閉空間,大吃火鍋」,也是近年一氧化碳中毒意外的原因。

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提醒消費者,為了避免發生危險,應放棄使用CF型(自然排氣式)熱水器,改用具強制排風效能的FE型(強制排氣式)熱水器,這種附有強制排風換氣設計的熱水器較安全。她提醒,選購瓦斯熱水器務必要檢查熱水器標示是否有中國國家標準(CNS),及台灣區瓦斯器材工業同業公會的認證標章TGAS。

蘇錦霞指出,根據消防署統計指出,去年全台火災共有2621件,電氣設備導致失火846件,占全部的32%,時間以夜間居多。蘇錦霞提醒,冬季電氣用品使用率高,電線走火風險相對提高,民眾須小心用電。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2010.12.16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教育部將召集各縣市教育局處長,針對校園霸凌討論「防制校園霸凌執行計畫」,未來,校長如果隱匿校園霸凌,考績不得為甲等。全國校長協會表示,光是處分校長及老師,難以解決霸凌問題。


教育部擬制訂《校園霸凌防治法》,希望徹底解決校園霸凌現象。全國校長協會理事長張榮輝表示,降低校園霸凌,並非施壓基層教職人員就能解決。

要遏止飆車、酒後駕車,處罰警察局長就可以了嗎?」張榮輝表示,校園霸凌現象日趨嚴重,必須進一步分析發生原因。他認為,首重事前防範控制,加重父母的管教責任,而非事後通報或處罰基層工作人員。

教育部軍訓處長王福林曾說,反制校園霸凌首要處理校長及老師「視而不見」的態度。張榮輝表示,目前教育部的作法只能管到校長或老師的考績及續任,無法發揮效果。他認為第一線的學務人員相當辛苦「不但要當警察還得當法官」,才能立即處理不致釀成大禍。

在這種情況下,張榮輝說,教育現場學務人員很容易折損,缺乏經驗傳承,長期下來,學校越來越無力。校長協會認為,教育部說要增加校內社工輔導,卻不增加學務人力事前捍衛秩序,做法完全是本末倒置。

張榮輝提到,依照目前的《學生輔導管教辦法》,學校僅能對行為脫序的學生進行道德勸說。面對家長私心維護與民代仗勢責難,老師連罰站或罰寫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建議教育部修法明確定義管教權。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秘書長符慧中表示,霸凌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家長確實不應迴避。她指出,孩子長時間待在學校這個過度強調智育的環境裡,非成績取向的學生,難免容易將過剩的精力與不滿情緒發洩在同儕身上。

符慧中表示,校園裡有太多老師不知如何處理霸凌問題,往往在問題發生之後,教師仍無法找出解決之道。她建議教育部,除了制定相關罰則,教師研習也應對症下藥,加強教師專業諮商與法治教育能力。

她認為社會長期缺乏正確認識家庭教育,許多家長即使孩子都已長大成人,還是不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民間有許多管道提供親職教育課程,但欠缺整合,家長經常求助無門,導致資源浪費,她期待社教司及各縣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能善盡資源整合工作,讓家長和老師都有能力面對並妥善處理霸凌發生的根源。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譯自2010年10月6日Monga Bay綜合報導;張景雲編譯;陳韋綸審校
一項由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新做的全球森林存量評估顯示,自2005年起,雖然保護區域增加,原始林仍持續喪失。
巴西的總原始林消失量在2005-2010年間領先所有國家,每年消失230萬公頃。接著為巴布亞新幾內亞(每年42.7萬公頃)與加彭(33萬公頃)。今天的原始林佔全球森林區域的百分之36(14億公頃)。81個國家報告他們已經無原始林覆蓋,雖然某些案子可能是因數據不足。FAO的報告指出,雖然2000年代毀林的速&#2423! 0;比1990年代慢,森林消失的速度在此十年的下半加快,由巴西領先(每年219萬公頃),依次為澳洲(92.4萬公頃)、印尼 (68.5萬公頃)、奈及利亞(41萬公頃)與坦尚尼亞(40.3萬公頃)。但巴西的速度與2000-2005年相比,實際上是趨緩的,該時間內每年消失 309萬公頃。
※參考資料:Monga Bay報導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錄自2010年10月12日大紀元報導
來自聯合國成員國的幾十名代表這個星期在羅馬舉行會議,討論對食品安全的威脅,如價格上漲和大面積收購農田,也被稱為「強奪土地」。自從食品安全委員會將成員國範圍擴大到非政府組織、私營企業、慈善機構之後,這是他們第一次舉行會議。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最新發表的報告說,由於自然災害,衝突和不健全的政府機構,有22個國家面臨長期飢餓的危機,這就產生了長年饑荒和食品安全的問題。
專家還警告說,食品安全也受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陸一系列「強奪土地」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大片土地被租賃給外國投資者,而不允許當地人民使用。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報2010年10月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野生動物保育、防疫出現大漏洞!網路交易的野生動物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稀奇,惟獨政府乏力管理。7日關懷生命協會依據網路上所調查的60個販賣野生動物部落格,公佈野生動物保育十大漏洞,高達263種物種因不適用《野生動物保育法》(野保法),任由網路販賣流通。對此,林務局副局長李桃生承諾1個月內提出解決對策。


目前中央主管機關林務局所公佈適用於野保法的野生動物皆屬保育類,約有900多種,仍不足以規範各地進口甚至走私的物種,這些經過合法進口的物種即使名列華盛頓公約,也只需透過書面程序即可完成程序;而網路交易因無實體店面,難於追查;且可在部落格或討論區透過秘密留言交易,成為高價保育類野生動物最佳販賣方式。


而野生動物交易猖獗,其原棲地也因捕捉壓力而遭破壞;每成功捕捉1隻野生動物,背後可能因撲殺母獸、走私、銷毀、不當飼養、繁殖、買賣等因素犧牲上百隻同類。屏東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即曾以紅毛猩猩為例說明,每成功捕捉1隻,預估犧牲200隻。如此管理黑洞,讓野生動物保育更形困難。


當飼主因為各種原因導致野生動物棄養或走失時,更將造成防疫上的災難。大多數外來種在本地無天敵,若不是無法在本地野外生存,就是趕走原生物種當山寨王。如逛大街的綠鬣蜥、大安森林公園的鱷魚,這使得防疫不易,虛耗公共安全成本。


針對十大漏洞,關懷生命協會以「訂定網路販賣野生動物查核機制」、「擴大檢疫條件及物種」及「增修野保法第36、55條」解套;李桃生承諾在兩週內統整相關問題與資料蒐集,一個月內提出改善辦法。防檢局局長許天來表示會配合林務局新公佈物種之管理辦法,建立檢疫機制。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把耐心用來理解狀況]

有時候去強調某些事情,反而適得其反. 正說明了"更"需要弄清楚實際上到底發生什麼事. 人總是不斷在變化的,如果"去察覺這些變化"也能變成一種習慣,那麼人們就有更多時間可以去做其他事或者更能對症下藥協助改變一些事情.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2010.0915
本報2010年9月15日綜合外電報導,戴蘊思編譯;蔡麗伶審校

黑猩猩,圖片節錄自care2。科學家指出,隨著剛果南部的叢林肉(即野生動物肉品)市場擴大,黑猩猩目前面臨迫切危機 。

根據地方傳說,他們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動物,他們獵獅子、抓魚,甚至在月亮高過的夜晚嚎叫。但根據為期18個月、遠離人類聚落深入剛果叢林的研究,黑猩猩遭到叢林肉獵人新一波的獵殺。

進行此研究的科學家相信,剛果共和國(DRC)南部的這個區域,是3萬5千隻體型比一般黑猩猩大的亞種黑猩猩的棲息地。牠們大概是非洲黑猩猩數量最大的一群,也成了盜獵者垂涎的的原因,研究員認為這群動物面臨了迫切的威脅,而剛果共和國北部卻眼睜睜地目睹這場大型的猩猩浩劫開啟。

「我非常震驚地看到這麼大量的叢林肉被帶到叢林外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研究員之一的希克斯(Cleve Hicks)博士表示,「我真的很震驚! 」他估計每年約有440隻黑猩猩在那裏被屠殺。

因為剛果共和國地處偏遠,而內戰正越演越烈。黑猩猩在10年前才真正被靈長類研究員詳細研究。希克斯記錄了一群體型巨大的黑猩猩擁有獨特的文化,包括目睹了黑猩猩在一隻花豹的屍體上開慶功宴,雖然不清楚牠們是否真的殺了那隻豹。他也表示當地人認為黑猩猩在月夜嚎叫,但從來為受到證實。

為了紀錄叢林肉交易人所造成的威脅,希克斯和同事在當地小鎮開始定期地研究叢林肉市場,也研究在剛果共合國北部的尤勒河(Uele)兩側的街道。他們總共花了1,365天在10個城市和鄉鎮裡研究了13,140公里長的街道。他們記錄了出售的黑猩猩屍體和黑猩猩孤兒。靈長類科學家珍古德博士已估計,每隻被賣來當寵物的黑猩猩孤兒,牠們的家族裡都有10隻黑猩猩被獵殺。

總共來說,研究小組目擊了44隻黑猩猩孤兒和35具屍體,加上9具花豹皮和10具okapi(一種羚羊)、14隻大象的部分身體、兩隻犀牛的叢林肉、169隻猴子屍體和69隻猴子孤兒。2隻黑猩猩孤兒的上門牙被打斷或用灼熱的小刀燒斷,就為了防止牠們咬交易人。他們的研究經過同儕審查後刊登在非洲靈長類期刊上(Journal African Primates)。

根據研究員的描述,幾乎所有「比預估的還普遍而且還在擴大中」的交易都發生在尤勒河的兩岸。在這裡人口比北部還密集,因為非法手工金礦的運作。此外,當地不能吃叢林肉的禁忌已經在近幾年破除。希克斯同樣也是德國萊比錫的馬普人類學研究院(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研究員,他表示一個叫Barisi的部落原本因為相信他們的部落是一個男人和母猩猩的後代,所以不會傷害黑猩猩。其他兩個部落Azande 和 Babenza的女人原本也因為害怕吃了猩猩肉會害牠們的嬰兒生來就有一對大耳朵,所以拒絕吃和烹煮猩猩肉。

一群名為「信息信徒」(message believers) 的天主教團體,他們的教條主要是奠定於一名叫布拉罕(William Branham)的美國信仰治療師和傳道者的教導。William Branham在1965年逝世前改變了一些當地人的傳統想法。希克斯說,布拉罕的追隨者把他的教義解釋成縱容獵殺叢林肉。

布拉罕的發言人表示,這是誤解了布拉罕的教義。「我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得到那樣的想法的,布拉罕根本沒有任何教義說你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布拉罕瘋狂地愛好戶外運動,遵守土地的法則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希克斯表示,很多人不知道獵殺黑猩猩違反了剛果共和國的法律,而這項法律在地方上也沒被執行。有一些飼養黑猩猩的民眾更向研究員展示他們有當地官方簽核的許可,同意他們飼養黑猩猩。「一但數量開始減少,就很有可能大量消失。我們現在看到的有可能只是開端。現在阻止還不嫌晚。方法不多,所以理論上不會這麼難去控制。」Hicks說道。

珍古德協會,維吉尼亞州阿靈頓分會(Arlington, Virginia)的Alice Macharia表示,「這些地方上的叢林肉交易增長是一項警示。在剛果共和國,這個擁有世界最大黑猩猩數量的地方,叢林肉交易這種非法商業性獵殺黑猩猩,是除了濫伐造成的棲地流失以外,另一個對黑猩猩生存的主要威脅。當道路為了礦業和伐木而被開發,盜獵者便有了更方便的管道來獵殺這些瀕臨絕種的動物。」

※ 參考資料:guardian報導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2010.0914
摘錄自2010年9月14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阿拉斯加海冰融化,海象沒有地方棲息,大批的登上陸地,這種現象在2007和2009年也發生過。

阿拉斯加西北一大段海岸,擠滿了海象,延伸長度估計有1.6公里,美國漁業與野生動物管理單位打算商請民航機更改飛行路線,避免嚇到牠們。

受到氣候暖化的影響,北冰洋的海冰長期呈現減少的趨勢,海象大批登岸的景象,未來可能會愈來愈常見。

美國政府正在研究是否要把海象列入瀕臨絕種動物名單。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2010.0918
本報2010年9月17日台東訊,特約記者黃苑蓉報導

台東杉原美麗灣渡假村BOT開發案,本(9)月7日經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更一審判決台東縣府敗訴應立即停工之後,今日上午10至12時有一場「美麗灣渡假村新建工程環境影響評估」現場查核,但是名列在公文中、應出席的城鄉發展處建設管理科缺席,由於動工與否的各種現象,取決於建管科的認定標準,但該單位逃避缺席,使許多疑慮無法現場釐清,今日場勘形同白忙一場,浪費時間。

今日來執行查核的台東縣政府人員包括環保局蔣炳釧及城鄉發展處城鄉管理科科長胡宗仁,但刺桐部落族人林淑玲指出,縣府同時也是美麗灣訴訟案中的被告,如此「球員兼裁判」的環評現勘根本不具公信力,而且9月7日更一審判決公佈後,縣府還在媒體表達不排除再上訴,富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金蒂就此抗議「縣府錯誤的政策一錯再錯,真的看不下去了!」刺桐部落族人呼籲縣府停止荒謬的再上訴。

林淑玲呼籲台東縣政府停止上訴,因為此種「球員兼裁判」的環評方式不符合公平正義,「如果縣府要再上訴,居民不會就此罷休!」

她並指出,今天的會勘根本沒有公信力,因為權責單位建管科沒有參與,需要認定的復工疑慮仍然沒有解決,一拖再拖,時至今日該單位仍無法公開解釋,所謂的「開工、施工、動工、復工」所指為何。

林淑玲指出,這些「工」,都是需要「雇工」來做的「工程」,工人進出工地卻不算施工行為,那他們做得是什麼?因此,關於復工的具體內涵,就是在今天需要台東縣政府建管課的認定,「該來查核的人不來,來的相關單位卻又不清楚認定標準,能查核什麼?」

民眾也質疑台東縣環保局的監督機制不明確,蔣炳釧對現場環境不熟悉,勘查又缺乏有系統的時間、地點對照組,他也坦承本身不了解工程施作內容,面對民眾的質疑只能說「帶回去研究、帶回去討論」。

由於今日場勘無法具體回應民眾的質疑,刺桐部落居民及關心本案的民眾表示,絕對會要求台東縣政府相關單位及環保署給人民一個交代。本案是台東第一個BOT開發惡例,坐落在都蘭灣內的開發案皆蓄勢待發(包括都蘭鼻、黃金海、棕櫚海、遊艇港...等),過去忽視生態環境的開發思維,需從現在中止,若開發單位忽視環境成本,日後帶來的衝擊將沒有後悔與重來的餘地。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自然人文:在灣寶唱歌

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10.0919

作者:胡慕情(公共電視記者)

上週六再到灣寶。 總是空手去,卻滿載而歸。但這次地瓜、花生、絲瓜和冬瓜,都不是我最喜歡的禮物,而是坐在灣寶居民洪箱家庭院外,奮力地把波羅蜜的籽統統挖出來弄得滿手黏 答答的趣味;和波哥、洪箱東扯西聊關於保衛土地運動及農民生活的時光,當然,還有洪箱家族男女老少齊唱,我和朋友寫的歌。


會寫這 首歌,是因為一群朋友組成的老林家樂團。這個樂團組於蘇花高大戰期間,當時一群年輕人寫了歌在環署前唱,意外地因為歌聲把關於蘇花高的些許消息傳遞出去; 之後在西濱案、樂生、霄裡溪等案件,老林家也分別寫了些歌。於是團員G提議申請青輔會的壯遊計畫,希望藉著青輔會的補助計畫走訪目前各大開發案所在地,若 有感而發便寫歌並錄製,希望藉由歌聲,讓彼此在彼此的地圖相遇。


五月確定從立報離職,雖然有很多稿件壓在身上,但因為能從灣寶、大埔、一路到中科三期、四期、六輕,以及做為比對的宜蘭等地進行較深度的訪談,就決定一起撩下去,負責主筆紀錄文字。西瓜節前,到灣寶去拜訪居民,聽洪箱講述灣寶發展的故事,寫了《黏土》;回來後決定將文章濃縮成歌詞。


由於歌詞以洪箱為主角,這首歌便不適合我們來唱,決定再叨擾灣寶居民一次,請她們協助錄製這首歌。和波哥提起,他很阿莎力地幫我們轉述,洪箱一家人也乾脆地空出時間,整個下午陪著我們唱歌,由團員、南藝大音像所畢業的W側錄,預計剪成影片。


本 來應該等影片好了、編製齊全、錄好正式版本再寫這篇文章,但因為今天收到團員F寄出的錄音檔,實在太可愛了─雖然只是簡單的吉他,大家又因為不太熟而唱得 有點怕怕的、音浮浮的,變成「八部合音」(笑),但每聽一次,就會聞到灣寶清新的空氣、看見居民的笑臉,想起洪箱(張太太)和村仔(洪先生)不穿鞋的腳。


現在正是二期稻作,第一次見到灣寶有著綠油油的稻田,離開灣寶那天下著雨,土壤的味道愈發清晰,我們去看新科農夫波哥的稻田,不施除草劑和農藥,意外長得很好。遠方是苗栗第一高山加里山,白鷺鷥緩慢地飛過,心情輕鬆了起來,那天回來,是自中國返台後第一次早睡,且無夢。


因為有這樣可愛的人,有被保護的土地,所以那麼喜歡台灣。僅以這首歌,獻給願意保護、支持灣寶的每一位朋友,希望你們繼續陪灣寶,走下去 :)


《黏土》
想起彼當時 沙仔地養沒覓
細漢就離家 做女工渡日
用目屎來紡織 故鄉的畫面
思念阮ㄟ土地 清新的香味
勤儉來打拚 得到王爺疼
指示來移山 車土種稻仔
收割米高高 蕃薯西瓜大
就此 返來 農家ㄟ生活
啊 感謝彼粒山 黏土甲阮晟
雙腳土黏黏 不願來叮凍
黏土嘛黏心 在地才知影
灣寶係元寶 這是阮的家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究竟要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真是氣餒 .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需要好好地處理自己的狀態 .

一定要唱夠題目!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鵝之歌

焦元溥/聯合新聞網

最近讀到一則有趣新聞:在新任首相卡麥隆領軍下,英國政府正進行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削減支出方案。財政部公開徵求民眾建言,結果居然湧入四萬五千多則建議,包括改裝監獄健身器材,讓犯人邊運動邊發電,以補充電力支出這等神奇妙想。其中有項建議則有歷史典故--要求女王賣掉「她的」天鵝,多少貼補些現金。

為何會特別提到天鵝?原來天鵝肉自古就被視為稀罕野味,既然味道可口,王室索性來個收歸國有:從十五世紀起,所有公開水域的天鵝都是英國王室財產。直到今日,這項傳統依然存在,只是限縮於泰晤士河部份河段。雖然女王已經不吃天鵝,仍得派員年年清點註記,以彰皇室國威。

天鵝肉是否真的那麼可口?筆者尚無福享受,但吃天鵝絕對不只是英國人的專利。至少透過古典音樂作品,我們仍能觀察古代歐洲人對天鵝的垂涎。德國作曲家亨德密特 (Paul Hindemith1895-1963)所寫的《中提琴協奏曲》,標題叫做「烤天鵝肉的男人 (Der Schwanendreher)--這個德文直譯,是指餐宴中負責轉動烤天鵝的侍者。為何會有這樣奇特的名稱?原來這首協奏曲的三個樂章各引了三首德國中世紀民歌,第三樂章的變奏曲,正是出自「你不是烤天鵝侍者嗎?」一曲。既有這種歌,那麼天鵝滋味之美大概也是名不虛傳。

無獨有偶,另一位德國作曲家奧福 (Carl Orff1895-1982),在他著名的《布蘭詩歌》中,也引了烤天鵝的故事,只是這次唱歌的不是侍者,而是天鵝自己:「我曾居住湖畔,健康美麗相伴……如今焦黑一團,烈火焚身燒乾;廚師將我翻轉,侍者端我備餐。倒楣呀!倒楣!」奧福為這可憐天鵝寫下詭異歌調,由假聲男高音演唱,配上合唱團「轉呀!轉呀!」的吆喝,淒厲聲中竟帶有一絲黑色幽默,是音樂作品中天鵝「現身說法」的實例。

除了這兩個可笑又可怕的烤天鵝之歌外,關於天鵝的音樂作品其實不少。西貝流士以神話故事寫了《黃泉天鵝》 (The Swan of Tuonela),奇特的音響色調讓人入迷。華格納以天鵝騎士傳說寫下的歌劇《羅恩格林》,則有作曲家最高貴優雅的筆法。至於聖桑《動物狂歡節》中的〈天鵝〉,那優美至極的大提琴詠嘆更是家喻戶曉,和柴可夫斯基《天鵝湖》的天鵝現身場景一樣,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天鵝可以不吃,天鵝樂曲卻不能不聽。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