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欣賞 |
![]() |
葉永青│中秋 |
適逢北京現在畫廊五週年慶所推出的葉永青個展,台灣寒舍空間和Gallery J. Chen也分別以收藏作品與部分新作的方式,推出葉永青的展覽,作品年代橫跨逾20年,也因而能從中窺得葉永青各個時期的創作樣態。1990年代,葉永青開始在歐美各國遊歷,也畫起了充滿西方藝術味道的塗鴉,然而,葉永青逐漸發覺,「自己被別人看成能夠輕鬆表達的藝術家,但是藝術需要被比較,一經比較就會發覺自己無法像黑人那樣輕鬆自在的塗繪」,所以他停掉塗鴉的風格,開始思考新的創作方法。1999年底,葉永青在倫敦看到克洛斯(Chuck Close)的回顧展,克洛斯善於將人像照投射到打著格子的畫布上,再用噴槍筆逐格作畫,帶給葉永青很大衝擊,意識到手其實是可以代替腦來思考,所以他開始先在紙上畫鳥和隨便塗鴉的符號,然後再用投影與照相寫實的描繪方法,再現於畫布之上。他認為「繪畫被先入為主的分為複雜的、簡單的,畫得快的、慢的,題材值得和不值得的」,所以他刻意選用具有難度的、耗時的方法去畫看似幼稚、不值得的東西,當中的荒謬性便會藉由反差而映照出來,「當觀眾一步步發現自己是錯的,也才知道事物是複雜的。」而這樣費手不費心的方式,也讓畫畫變成享受,「很適合當下的我」。葉永青談到台北的展覽時提到,「來台北看到這些作品有些感動,想起當年創作那種與市場無關、只在於創造遊戲的心態,而親手畫出來的作品,散落世界各地,輾轉來到這裡掛著,它們擁有各自的命運,也超越了我自己一個人能夠擁有的經驗。」
(完) [ 文章摘自 典藏今藝術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