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海冰消失… 布希不說的秘密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2009.07.27 05:24 am

英國觀察家周報26日報導,最新解密的美國間諜衛星照片顯示,北極海冰每逢入夏就縮小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可能對全球的氣候、環境及野生生物帶來毀滅性衝擊。美國前總統布希主政8年期間,這些照片被列為最高機密,歐巴馬政府日前將它們解密。

其中一張攝於2006年7月的照片顯示,海上的結冰仍然緊鄰阿拉斯加巴洛港的海岸,在一年後拍攝的同地點衛星照片中,這些海冰已完全消失。

據統計,2007年夏天消失的北極海冰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里,打破以往任何時期的紀錄。

消失的海冰似乎不可能去而復返。北極海冰去年消失的程度與2007年同樣嚴重,今年恐怕也是如此。

科學家曾經說,海冰入夏消失的現象足以構成嚴重威脅。包括北極熊在內的部分動物以冰架充當獵食的平台。如果冰架消失,牠們勢必溺斃或餓死。此外,冰還能反射太陽的輻射線。如果這些大自然機制消失,北極海的溫度可能增加更甚。專家說,這種現象可能導致全球的平均氣溫以失控的速度增加。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NOAA)局長珍‧拉布成科表示,衛星資料的蒐集攸關科學家能否準確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如今因為美國衛星老舊,而且迄未更換而面臨「嚴重危機」。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flickr.com/photos/annahsu/3541669178/

許竹伶動畫 國外影展獲獎

台科大工商業設計系畢業的許竹伶以動畫「珍重再見」(Farewell),在捷克國際動畫影展獲得特別獎,並入圍德國斯圖加特影展及法國安錫影展,周一更要到法國安錫,希望能拿到最佳實驗動畫獎。

這部一分多鐘的動畫,敘述全世界最後一隻北極熊和大家道別的故事,北極熊揮著手唱著「再見,我想活,真的不想死」的歌詞後,就與冰山一起沉入水中。

許竹伶表示,動畫也結合愛護環境的理念,是大四的畢業製作,整整做了一年。

為了解冰山沉入水中的速度,許竹伶用黏土作實驗,觀察冰山和水的倒影,以及冰山進入水中的速度,還先拍下自己倒下的影像,再模擬畫出北極熊倒下畫面。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暖化 北極熊自相殘殺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9.03.20 06:06 am
全球暖化使北極的冰快速消融,同時導致北極熊同類相殘,靠吃掉對方以求存活的現象。挪威17日於5國北極熊高峰會中呼籲,務必抑制氣候變遷,以確保北極熊的存活。
法新社

可能造成北極熊死亡的全球暖化,已使北極熊體型變小,這些較不強壯的北極熊日益出現同類相食的趨勢。

全球頂尖專家本周在挪威北部特隆索集會,討論保護北極熊的方法,並警告北極冰融造成的嚴重後果。國際研究網絡「熊類專家群」(Bear Specialist Group)主席德羅契說:「我們沒有氣候變遷的明確證據,但我們在北極熊身上看到氣候變遷無數徵兆的明證。」

氣候變遷似乎也影響北極熊的行為模式。最近在阿拉斯加就發生數起北極熊吃掉北極熊的事件,令專家感到憂心。

美國地質調查所(US Geological Survey)野生動物學家安斯特拉普表示,北極熊有彼此相殘、吃掉同類的紀錄,但這次顯然是蓄意獵殺其他北極熊,例如2004年,在阿拉斯加北部一頭公熊侵入母熊築巢地攻擊殺害母熊。他說:「我們假設這與獵取食物的壓力有關。」

生物多樣化中心法務專員凱西.希格指出,北極海融冰對北極熊是一大災難,因為牠們主要的行動全靠北極海的冰,一旦全球暖化冰融北極丕變,北極熊容易饑餓,淹死,甚至同類相食,因為他們已經喪失平常的食物來源。

科學家已注意到越來越多報告指出,飢不擇食的北極熊近年來彼此互相攻擊吞食。美國內政部去年5月把北極熊列為「瀕臨絕種物種」,主要因冰融可能繼續威脅北極熊棲息地,一旦喪失棲息地,北極熊在可預見的未來有瀕臨滅絕之虞。

也由於冰雪越來越不穩定,阿拉斯加北部三分之二懷孕的北極熊選擇在陸地上築巢,以便在年初生下寶寶,這與數年前觀察到的情況相反。

今年,母北極熊重約230公斤,比1980年輕了65公斤,身高平均約185公分,數十年前,當時母熊身高約220公分。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極地解析》神祕兩極 主宰明日地球
2008/12/09
【聯合報╱本報記者 鄭朝陽、卓亞雄】
極地研究近來成為國際大熱門,一是因為暖化造成生態劇變,一是因列強覬覦豐厚資源。 圖/黃其來攝影
北、南極俗稱「白色沙漠」,一般人對兩地,印象最深刻的,應是北極熊和企鵝。但從資源的角度來看,南北兩個極地可是資源豐富的聚寶盆,卻因各國爭奪資源引發的環境干擾,甚至可能形成左右地球環境的關鍵影響。
冰封大地 藏無限資源
去年起這兩年是「國際極地年」,各項極地研究紛紛披露,除了憂心地球暖化對極地冰層消融所帶來的生存威脅外,更讓列強眼睛為之一亮的是極地可能蘊藏的豐富資源,但是極地到底有多少資源,其實了解仍有限,尤其南極研究迄今不超過五十年。
南極大陸的演化可追溯到距今約1億年前南半球岡瓦納古陸的解體,包括南美、非洲、澳洲和南極等陸塊的逐漸分離,最終漂移到現今的地理位置。南極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南極大陸整個為冰層覆蓋,迄今記錄到的最低氣溫為攝氏零下89.2度。
石油磷蝦 吃用幾千年
這兩年,來自各國的科學考察隊紛紛踏勘南極,甚至英國等多個國家宣稱領土主權。大家忽然對南極這麼關心,當然不是為了企鵝和皚皚白雪,而是覬覦南極豐富的天然資源。目前在南極發現的礦產高達220多種,據地質調查推測,南極及周邊海域煤、鐵、石油儲存量均為世界第一。
當科學家預告石油存量只剩40年,據估計,南極冰雪大地下的石油儲藏量達千億桶之多,天然氣達五萬億立方公尺,冰棚下還有極可觀的可燃冰,被認為是足以取代石油和煤的能源。
南極還足以解決地球人口暴增所帶來的食物短缺問題,因為南極洲沿海是全球磷蝦最多海域,據估算,每年捕撈5000萬噸磷蝦,也不致影響南極海洋生物鏈。對比台灣全年魚貨總產量不過一萬噸,可想南極資源之豐富。
南極條約 禁探採破壞
資源豐厚勢必引發爭奪,所幸1961年生效、效期30年的南極條約,在1991年協商時決定無限延長,將南極定位為地球「特別保護區」,50年內禁止任何礦物探採活動,傾全力推動科學研究。
南極對地球的影響大到難以想像。南極洲平均厚達兩千四百多公尺的冰層,蘊藏了地球70%以上的淡水;而隨著海冰的消融與增長,更是推動海洋溫鹽環流的主角,影響不只南半球,連北半球的海流、氣候、營養鹽、海洋生物都受到南極冰層影響。
由於南極大氣的極度乾燥、無汙染,是最佳天文研究基地;近七成的隕石都掉在南極大陸,其中已確認有來自月球及火星的隕石,是瞭解地球與其他天體關係的重要基地。而在南極冰層向下鑽取出的深層冰蕊,也能解開地球部分的演化之謎。
北極油氣 逾80兆美金
北極因為與北半球陸地相連,加上礦藏及能源豐富,一直不太平靜。專家估算,北極海冰以下除了潛力巨大的漁業資源外,也有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黃金和白金等重要礦藏,光是油氣就占全球未勘探的四分之一,估計達八十兆美金之多。
首度在台灣舉辦極地研討會的牽成永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張隆盛說,一條穿越加拿大北極群島,連接歐洲和亞洲的「西北航道」,是海運航商眼中的黃金路線;如能與空中的北極航線結合,非但是經濟利益,戰略意義更是高到兵家必爭。
張隆盛表示,這條可以連接倫敦和東京的航道,海程約七千九百浬,如果打通,將比目前繞道巴拿馬運河的一萬兩千浬,縮短超過三分之一。
西北航道 喜訊或浩劫
近來西北航道結冰隨全球暖化有加速融化跡象,去年甚至能容許船隻通航。但對人類而言,這是喜訊,還是浩劫?還很難說。
從經濟利益及戰略意義看北極,對地球人絕不是好事。僅就北極地區對全球氣候與環境變化扮演角色來看,浮冰面積和濃度的變化,冰川溶解,帶來的海洋和大氣的熱量交換變化,就主宰雨量、雨季、颶風的分配與發生,及洋流、深層環流的變化,甚至是海嘯的發生,至多做到監測而已,距離分析原因、預測未來變化,還有無限的科學研究要做。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美對話/中美聯手組G2? 專家不看好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報導】
2009.07.27 05:47 am

圖/經濟日報提供

歐巴馬執政後的首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27日正式登場,歐巴馬總統將親自致詞,國務卿希拉蕊與財政部長蓋納將一同出席會議,代表美方希望同時擴展「戰略面」與「經濟面」討論。

但中美關係專家認為,兩國不宜抱過高的期待,要讓這個機制變成中美「兩國集團」(G2)依舊太難。

布希時代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 (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由財長領軍,以經濟議題為主。這次改名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glogue),美國國務卿和國防部長、太平洋軍區總司令都將參加。

歐巴馬希望,這個一年一度的對話能形成中美合作的基礎框架。不過,麻省理工學院政治學副教授傅泰林(M.Taylor Fravel)表示,本次對話改換名字、調整結構,但其本質仍是兩國高層人員交流、合作的管道,而缺乏具體目標。

他認為,雙方代表這次可以站在更高的台階上討論問題,對解決問題有更清晰的思路,但外界不應對它抱持太高的期待,雙方很難在對話結束後達到任何形式的結果。

早在歐巴馬上台之前,外界就熱烈討論,在全球金融危機籠罩、世界經濟版圖重劃的局勢下,中美這一對話應該升級為「兩國集團」機制(G2),首倡此議的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公開表示,只有中美真正聯手,才能帶領全球對抗並克服金融危機。

但中美關係專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認為,這種設想太離譜,因為全球經危機不可能僅靠中美兩國就能解決問題。其他中美關係學者們也認為,中美關係雖然重要,但還不到G2的地步。現在推動G2「根本不是好主意。」

本次對話將討論到經濟貿易、北韓與伊朗核武、全球暖化等多項議題。希拉蕊也把這次的訪中之旅,視為證實她外交影響力的試金石。

分析師指出,希拉蕊把全球暖化與清淨能源列為優先議題,這也可能是本次會談中,除了全球經濟衰退以外,討論最熱烈的部分。

中美尤其需要解決雙方的互不信任問題,在金融風暴下,亟需大舉舉債以解決經濟困局的美國,亟需中國繼續購買美債來支援。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家觀點/G20到G2與新雁行理論
【經濟日報╱黃達業】
2009.07.27 05:41 am

編按:原文刊登於【2009-04-03/經濟日報/A3版/焦點】

針對金融海嘯後世界金融情勢發展而召開的倫敦G20金融高峰會議,吸引全球高度矚目。縱然會議形式重於實質,但能匯聚全球20國領袖共聚ㄧ堂,就振興經濟議題展開對話,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達到應有的宣示效果。

在會前中國著重在新國際儲備貨幣取代美元的議題,歐盟、尤其是法國更著重在如何強化國際金融的監理。至於作為金融海嘯元兇的美國,則一味的強調如何擴大公共投資與振興經濟的話題。從中、美、歐三方的議題重點可知,種下金融災難的美國,希望藉著關注經濟金融議題來轉移全球的注目焦點,歐盟各國則希望藉著重新架構國際金融監理新秩序,避免金融海嘯重演,凸顯金融海嘯元兇的責任追究。

至於中國則在G20會議前不斷地拋出有關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議題,極力主張建立與主權脫鉤的國際儲備貨幣,並擴大世界銀行及IMF特別提款權的發行及使用,真可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甚至獲得俄羅斯及其他各國的支持。中國GDP仍不及美國的三分之一,人均GDP更不及美國的13分之1,但就相對的振興經濟規模及其經濟成長率看來,中國興、美國衰的趨勢已在G2高峰會明顯確立。

固然G20對振興經濟的共識相當高,但存在於美英日與法德兩大陣營間對於解決金融危機的歧見愈演愈烈,中國卻在擴大內需與架構國際市場新秩序上左右開弓,希望漁翁得利。從去年美國基於救經濟而對三大汽車廠砸重金的紓困政策,最後改絃更張為落實市場紀律並放手讓通用汽車逕行破產的決策可知,面對金融海嘯所需要具備的救世良方,不在於一頭熱的公共支出,而在於冷靜衡量並採行符合市場紀律又有效率的監理政策。法、德等歐盟各國強調建構國際金融監理新思維來代替政府一味砸錢救經濟的舊方法,並非毫無道理。

美國聯準會在上月大量印製美鈔來購買美國政府公債,以期壓低長期利率來振興房地產市場的作法,不僅引發美國本土學者的嚴詞批判,更激起美國政府公債最大買主中國對於美元價位是否不保而遭致損失的憂心忡忡,因而不斷拋出有關建構國際儲備貨幣來取代美元的議題。在歐巴馬政府宣示力挺美元作為全球唯一的國際貨幣之後,中國不僅已達到順利確保其對美龐大債權的目的,也成功讓人民幣作為國際關鍵貨幣可能性的議題,成為G20金融高峰會熱烈討論的焦點。

G2金融高峰會的對話,固然開啟中國躍升而美國走向衰敗的分水嶺,但對於位處全球最大市場近鄰的台灣而言,是否必須將過去親美日的經濟發展模式,考慮轉型為東傾的西進大陸模式,以期早日脫離經濟衰退,更是值得國人深思。衡諸過去50年來的台灣經濟發展歷史可知,我們藉著對美大量出超及對日大量入超的經濟發展架構,使台灣經濟快速崛起;由日本及亞洲四小龍發展經濟所形成的雁行現象,更藉著美國龐大的內需市場而得以落實。

比較中、美兩個新舊成長引擎可知,過去強調大量消費的美國經濟,早已揹負高達全球GDP總和的龐大負債,而挾著高達1.9兆美元龐大外匯存底及驚人民間儲蓄能量的中國經濟,在金融海嘯肆虐全球後所累積的可觀消費潛能,更是令人稱羨。

如今面對金融海嘯衝擊及中上美下的新形勢,為使台灣經濟早日脫離衰退,政府不論是制定大陸政策或規劃經濟發展,有必要儘速建立朝野雙方共識。是否有必要納入以中國為成長引擎、建構新雁行秩序,並因應G20到G2的國際金融情勢新挑戰,更值得國人深思。

(作者是台大財金系教授兼台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2009/07/27 經濟日報】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不願意簡單化,我應該反映世界的全部複雜性......是啊,是到了用概括的世界觀範疇 時間範疇 人類範疇來豐富對具體的歷史現實的反映的時候了


--------------------------------------

要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台灣發生了哪些事,要留意世界上哪些決策和變化將對現在和未來的世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從這三個範疇來思考其意義以及自己能夠產生影響的途徑.

--------------------------------------

想要儘快完成學業去工作,一邊念自己想念的書,解決燃眉之急,這樣或許能讓自己有餘裕至少完成一件真正想做的事

無論如何一定要再回學校,這是我最想做的事.

-------------------------------------
近日有感:

探索自我也好
完成自我也好
總之不可脫離現實

切記不要一昧地沉浸在自我感覺中

不要泡在書堆裡而忘了要跟活生生的人互動

青春最重要的內涵就是擁有理想和信念

不是玩樂和生活的享受

要積極主動地去創造

不要被動地受影響

自我只有在與他人的關聯中才能成就

然而,什麼樣的關聯才會讓自己和他人都往好的方向發展呢

增加經歷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請好好思索 !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仙洞遺址超過2萬年 考古重大發現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7/23 22:49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23日電)台灣考古重大發現!中研院臧振華博士率「八仙洞遺址考古隊」在洞內找到舊石器時代火塘,且經美國哈佛大學碳14年代測定,證明八仙洞遺址距今超過2萬年,為台灣最早人類遺址。
 
國定遺址「長濱八仙洞遺址」,因為出土文物有限,被宗教人士視為「靈穴」放置靈骨塔和修行的道館,始終充滿神秘感。
 
早在日據時代,考古學者就對八仙洞遺址充滿興趣。民國57年至58年間,台灣大學教授宋文薰找到的碳素樣本,經測得年代在1萬5000年,另外又在潮音洞取得4個樣本,測得年代則是5000年前後,因此,八仙洞遺址一直被界定在5000年至1萬5000年間的台灣舊石器時代。
 
為找出八仙洞遺址的真正年代,文建會去年9月委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臧振華、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陳文山博士、中研院副研究員李匡悌博士組成「八仙洞遺址調查」小組。
 
經過1年的密集調查有重大發現,調查報告指出,調查團隊不僅找到舊時代時代人類的火塘遺跡,證明舊石器時代台灣人類已和火有密切關係;另外,經送往美國哈佛大學的碳14年代測定,結果證明台灣人類2萬年前已經在八仙洞生活。
 
除了這兩項重大發現,調查團隊又找到了7處新洞穴,八仙洞遺址由原來的17個洞,增至24個洞。
 
台東縣政府文觀處表示,臧振華所率領的研究團隊終於揭開八仙洞遺址年代之謎,證明八仙洞遺址超過2萬年,這是迄今在台灣所發現最早的人類文化年代,對台灣的人類歷史具有重大的意義。980723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門空氣污染嚴重 等同重工業區

公視 更新日期:2009/07/23 22:16
位在金門金寧國中小學的頂樓,從2007年開始,安裝了兩台大氣微粒採樣器,工作人員每隔幾天,就會將空氣品質的樣本取下,送到中研院進行分析,兩年下來,研究發現,金門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濃度,遠高於台灣本島,空氣污染不下於重工業區。
 
金門地區每年東北季風來臨的冬天,也是污染最嚴重的季節,每年9月到隔年5月這幾個月份,懸浮微粒的濃度超出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值的2到3倍,分析其中的化學成分,重金屬鉛、鋅、砷的濃度相當高,長期曝露恐怕會讓當地居民致癌風險提高。
 
研究團隊進一步比對污染源發現,與陶瓷廠排放源特性相近。
 
許世傑指出,福建晉江不只是中國外牆磚、琉璃瓦的生產基地,也是運動鞋和紡織業重鎮,大量燃煤和有機污染物,恐怕是金門空氣污染的源頭。
 
學者呼籲,兩岸往來愈來愈密切,如何攜手共同防治污染,確保人民的身心健康,兩岸必須盡早有所作為。
 
記者陳姝君許政俊金門採訪報導。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南半球大型冰河40年間縮減1/5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9/07/23 08:50 鄭詩韻
(法新社巴黎22日電) 法國科學家今天說,南半球其中一座最大的冰河,40年間縮減了1/5。
 
位於印度洋法屬南半球領地克格倫島(KerguelenIsland)的庫克(Cook)冰河,1963年涵蓋面積501平方公里。
 
結合衛星影像等資料,地球物理學與太空海洋學實驗室(Laboratory for Studying Geophysics andSpace Oceanography)的冰河學家估算,2003年前,這座冰河的高度平均每年降低近1.5公尺,體積比原本減少近22%。
 
以涵蓋地區來算,1963到1991年間,庫克冰河平均面積縮減1.9平方公里,之後面積呈倍數減少,每年縮減達3.8平方公里;到2003年,庫克冰河面積僅剩403平方公里,較1963年縮減20%。
 
這份研究已獲美國「地球物理學研究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asearch)接受。
 
研究說,庫克冰河早期的縮減,部分可能是因為19世紀晚期「小冰河時期」結束後發生的天然暖化現象,不過1991年後,暖化比較與1980年代早期開始的增溫及降雨量低有關。(譯者:中央社鄭詩韻)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文龍:台灣人不尊重藝術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7/24 02:58 曹婷婷/南縣報導
中國時報【曹婷婷/南縣報導】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昨天出席第廿一屆奇美藝術獎頒獎,頒獎給八位音樂、美術得獎者。許文龍廿年前創辦奇美藝術獎,贊助逾六千萬、扶植兩百位藝術人才,讓台灣在國際發光。高齡八十二歲的他,感慨台灣人關心賺錢、政治,卻不尊重藝術,他坦言自己老了,盼下一代傳承他對藝術的用心。
 
得獎者人手一尊「囚困」獎座,是許文龍前年耗費三個月、親手打造之作,獎座以被囚困的女奴形體,象徵反映藝術創作從受困到解脫的歷程,也蘊含他期勉創作者追求藝術真諦之意。
 
頒奇美藝術獎座 許親手打造
 
今年在金融風暴及不景氣寒冬中,奇美文化基金會不間斷舉辦藝術獎,盼藉由持續獎助,讓藝術人才不因景氣影響,被迫放棄藝術理想。
 
許文龍透露,曾有獲獎者家長私下向他致謝,指若非獲得這筆獎助金,恐須變賣房子完成孩子學音樂的夢想。許文龍聽完,內心很震撼,他說,獲獎者每月可獲三萬元、為期一年,金額其實不大,但由此可知該獲獎者家境清苦,但父母再苦也堅持栽培孩子的心。
 
政治只是一時 玩一玩就沒了
 
許文龍說,奇美藝術獎與其他獎金高但獲獎人數少的藝術獎,最大不同是獎助對象多為極具潛力的青年學子,獲獎者當下尚未嶄露頭角,經由奇美獎助,得以無後顧之憂,在國際舞台發光,如知名鋼琴家陳毓襄、小提琴家盧冠呈等。
 
他表示,台灣現今最需要的是文化工作,他說,文化作品是永久的,政治玩一玩就沒了,唯有好的文化作品才可永留後世。他也直言,台灣社會普遍不尊重藝術,關心誰會賺錢,卻批評畫畫、玩音樂的人,他認為台灣人皆須學會尊重藝術家。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非窮人不滿擴大 暴動蔓延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7/23 10:35
南非低收入民眾不滿水電等基本民生設備不足,以激烈手段抗爭,這個騷亂已迅速擴大。
 
在「約翰尼斯堡」「西角」及東北部「姆舖馬蘭加」地區,群眾示威抗議,警方發射橡皮子彈制止。在東北部,不少外商企業及外國人遭民眾趁亂打劫掠奪,紛紛尋求警方保護。過去一星期,已有一百多人遭逮捕。
 
這股不滿騷亂是南非總統「祖馬」上任兩個多月來,面臨的一大挑戰,因為「祖馬」在五月初宣誓就職時,曾誓言要打擊貧窮,改善貧民窟的民生環境,但是隨後,南非政府在六月份就宣布,國家面臨十七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南非自1990 年代廢除種族隔離政策之後,十多年來,境內依舊有一百多萬人生活在赤貧中,沒有水電供應。
 
政治觀察家指出,政府貪污腐敗,凡是講求裙帶關係,是導致改革無法落實的原因,民眾積怨已久,近來逐漸沸騰爆發。而這股新的騷亂確實也考驗剛上台執政的南非總統「祖馬」。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民反對永揚垃圾場汙染水庫 南縣環評大會流會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日期:2009/07/23 17:54 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前言:台南縣政府22日舉行環評大會,討論台南縣東山鄉嶺南村「永揚垃圾掩埋場環評書審查行政效力」。這是永揚垃圾場預定地自2001年通過環評審查以來,環保團體及居民首度得以進入台南縣府環評會中表達意見。
長久以來,地方政府環評審查會極少開放民間參與,媒體更是無法採訪,對照中央環保署的開放作法(媒體記者全程參與、民間依環保署訂定的「旁聽要點」可旁聽且表達意見),民間多次批評地方環評審查幾近黑箱作業。
22日台南縣政府原本抗拒民眾參與、警力一度粗暴用警棍、盾牌強行將民眾阻擋縣政府門外(縣府是公民得以自由進出的場所,警察違法,環保團體要求警方應針對阻擋公民的粗暴行為提出說明、並向公民道歉)。
另外,最後因環評委員人數差一人而流會,環保聯盟前理事長陳椒華質疑縣府惡意流會,因為身為當然環評委員的縣長蘇煥智,此時此刻正在一樓大廳參加一項原住民活動,只要蘇到會場簽名,即達到可開會人數,不致流會。
最後幾經折衝,最後台南縣環保局長江世民表示,雖然會議流會,但同意環保團體、永揚公司代表可在場表達意見,納入下次環評大會紀錄。媒體記者得以全程參與、環保團體也能在場表達意見,且並未強行限制發言時間只有3分鐘(民間多次批評,環保署及地方無權限制民眾發言時間)。
對於台南縣政府今日對公民參與的善意回應,環保團體表示肯定。
依環評法原規定,環保審查應納入公民參與機制,未來其他縣市環評審查也應全程開放媒體採訪、民眾表達意見。畢竟,密室審查永遠無法取得民眾信任。
農民抗議警察濫權
22日環評大會前,東山鄉嶺南村農民在台南縣府前抗議,嶺南村長陳顯茂、東山鄉護溪協會理事長曾炎相與農民高呼口號、高舉布條「撤銷永揚不實環評、撤銷永揚垃圾場」。志工邱春華、台灣地球憲章聯盟執行長顏美娟、等人到場聲援。成功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王毓正也到場表達對此案的法律見解。
事後農民想進入縣府參與環評會,不料大批警力卻以警棍、盾牌強行將民眾阻擋在外。王毓正痛批,「民眾違反什麼法?縣府不是民眾可自由進出洽公的地方嗎?警察這種行為是依法行政的反面教材。」
王毓正說,據陳顯茂表示,日前打電話給蘇煥智,蘇承諾「環保署怎麼辦台南縣就怎辦(指環評大會民眾參與、媒體採訪比照中央作法)。此事涉及地方政府誠信,中央的規定,地方政府沒有理由做不到。嚴美娟到縣長室大聲抗議,最後縣府才同意讓農民進入縣府。
蘇煥智再度承諾 斷層通過永揚場址即撤銷
環評會後環保團體趕到一樓活動會場,要求蘇煥智信守誠諾,撤銷永揚場址。(蘇煥智曾多次公開承諾,只要證實有斷層通永揚場址,他將立即撤銷場址)。
蘇煥智表示,「我的立場不變,只要斷層通過場址,操作許可不可能同意,表示這個地方不適合做垃圾掩埋場。」
不過當顏美娟向蘇表示,日前環保署舉行的專家會議,委託調查的力碩公司已證實,北勢坑斷層通過永揚場址,並已做成結論。但蘇表示,「我第一次聽到這個結論」,他表示將進一步了解環保署的調查情形。。嘉南藥理大學副教授陳椒華表示,本月22日台南縣政府將舉行環評大會討論永揚案,她要求蘇煥智應信守政治承諾,立即撤銷永揚場址。
環保團體要求依行政程序法117條撤銷永揚案
業者被環團揭發環評說明書中多處造假,環保團體調查發現,垃圾場往南沿著北勢坑斷層到烏山頭水庫之間,至少有5處水池,研判是地下水流經斷層碎裂帶湧出而形成湖泊。垃圾場滲汙水可能沿著斷層碎裂帶汙染烏山頭水庫。
陳椒華表示,永揚公司環評書指地下水指流向西、西北,但委託成大重新鑽探發現地下水流向往東南,推翻之前環評書不實敘述。另今年中央大學陳洲生老師以電磁法探測永揚地下水,也表示地下水往東南。
另外,經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環保署專家會議都鑑定,北勢坑斷層通過永場場址,斷層帶周圍的擾動帶至少200公尺。而依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資料顯示,此處屬大地震潛勢高的地區。
陳椒華指出,依永揚業者自己的鑽探資料,證實場址地下1到8公尺有地下水,但業者卻在環境影響說明書中,指「地下20公尺無地下水」,已經台南地檢署檢察官起訴偽造。
永揚公司環評書之既成道路記載不實,3月檢察官也起訴。依行政政程序法第117條「違法行政處分於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後,原處分機關得依職權為全部或一部之撤銷;其上級機關,亦得為之。」
永揚環評書內容多處已證實造假,經檢察起訴,業者在法庭上也已坦承內容有誤。環保團體表示,環評委員依據業者提供的錯誤資訊做出的審查結果當然是錯的,不但負責環評的台南縣政府應立即撤銷。依行政程序法規定,「其上級機關,亦得為之。」
所謂上級機關指的是環保署,台南縣府既然不作為,環保署應站出來撤銷,維護環評法的尊嚴。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漁業國 拯救兩大洋鮪魚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日期:2009/07/21 15:59 張桂芳編譯;蔡麗伶審校
各國政府意識到鮪魚過度捕撈造成全球魚群存量嚴重減少帶來的損害,有鑒于此,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各國,于上週共同加入支持保育的行列,以因應日益減少的鮪魚存量。
針對法國未來可持續漁業和海洋政策所召開的國家利益相關者協商會議,在閉幕致辭中,總統薩科齊表示,「法國支持將黑鮪魚列入(華盛頓公約)瀕絕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清單,嚴禁黑鮪魚在國際市場上販售。」
摩納哥公國是第一個表態聲援此項提案的國家。同時也在同一週正式啟動了CITES協商進程,以尋求其他產地國的支持。
北方黑鮪魚的活動範圍在北大西洋和地中海一帶。該物種目前面臨瀕危的困境。
導致該物種數量急劇下滑的原因包括了漁船船隊超捕、漁獲量遠超過法定限額、盜捕、非法使用偵察機圍攏群、漁獲量低報、禁捕季節期間進行捕撈、缺乏科學根據的管理措施等等。而奢華海鮮市場為供應全球貪得無厭的胃口,正是驅動這些行爲背後的推手。這也就是北方黑鮪魚價格屢創新高的原因。
反觀地球的另一邊,隨著哥倫比亞政府響應每年禁止捕撈鮪魚二個月的決定,東太平洋未來的鮪魚存量因此有了復育的希望。
經協商,各國同意2009年在東太平洋禁捕鮪魚的時間為59天,2010年為62天,2011年為73天。6月份召開的泛美熱帶鮪魚協會(IATTC)會議上,哥倫比亞成爲16個締約國中贊同採取此項提案的最後一個國家。該團體分別由10個拉丁美洲國家、美國、日本西班牙、韓國、法國、萬那杜等國所組成。
根據IATTC的研究顯示,鮪魚在東太平洋的數量迅速下滑,特別是大眼鮪。此外,聯合國糧農組織(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的數據也指出,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黃鮪魚遭到「大量過度捕撈,」也就是說,黃鮪魚存量嚴重枯竭。
哥倫比亞與國際保育聯盟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Colombia的阿爾霍納(Fabio Arjona)表示:「我們現在需要敦促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對該地區的鮪魚存量進行保育措施,尤其是遷徙經過太平洋,屬於共有的鮪魚群。」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妹妹具體地實現了大家(我、妹妹和弟弟)之前的構想,為了家用和緊急支出,她到銀行開了一個共同的戶頭,讓大家每個月存一些錢,以備不時之需。

說來是件很奇妙的事,現在家裡大部分的事務已經都落在我們三個身上了,也正因為各自主動找到自己能夠負責的事,逐漸瞭解過去二十幾年來,外婆和阿姨家努力再支持另一個家庭有多難得。

不過這是個尷尬的時期,因為對很多事都沒有經驗,不論處理什麼,都是在不斷碰壁的情況下走走停停地解決問題,可以說花了三四倍以上的時間和精力去摸索可能的解決辦法,常常感受到好像永遠都不可能解決任何事的壓力和疲憊。

同時間妹妹要工作,我和弟弟要修課和打工,忙到焦頭爛額,也不曉得為什麼新的事情還是一直跑出來,都沒辦法喘口氣。

原來之前雖然也都要打工,可以比起現在,還真是幸福呢!因為不需要自己獨立去撐起一整個家。

---------------------------------

上星期去面試竹科的文法老師,同樣也是發現自己社會經驗非常淺,不懂的怎麼跟台下的人活潑地互動,這一點要靠平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敦促自己才能改善,可我真是不情願去做這件事阿,面無表情的習慣很難改,突然讓自己變得風趣或瘋瘋癲癲的也有困難,原原本本的自己其實並不是嚴肅也不是輕鬆。

若從個別的生命軌跡來看,我不應該那麼容易受對比的差異影響.我並沒有悲觀,也沒有讓自己過的很悲壯,只是一點一點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也會有感到沉重 徬徨 孤獨的時候,然而最近向幾個朋友訴苦時,常常會聽到"不要想太多" "要轉移焦點" "要樂觀一點",我覺得好無奈,因為我只是需要人聽我講講話,並不會因為這樣就把事情丟著不管,更不會因為這樣變得悲觀到拖垮自己.

多麼希望突然迸出一個願意聽我亂七八糟地講完這些事,可以理解那個歷程的伙伴. 這個伙伴會給我講完的機會,有的時候能夠體諒我可能沒有辦法一次就把事情講清楚,可以了解表面看來的喜怒無常其實是一次又一次經過內心無數次的掙扎克服陰霾後展現出來的笑容(而不是刻意要給人找麻煩),也理解當我在人群中沉默時可能是非常享受聽大家談話,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要在一個人以上的人面前談話會出現說話對象錯亂而不知自己該說什麼的情形,這樣也就會理解,我不是刻意在耍孤僻或感到不爽,甚至有時候我會因為找不到詞句來描述自己的感受而讓陳述變得不清不楚,但那樣的時刻正顯示了我非常在意那些事或是我覺得要談的論題沒有那麼簡單,一著急就語無倫次.更多時候僅僅只是因為我一急就很緊張,腦子發漲,根本抓不到可使用的措辭.

儘管如此,我其中一個重要的心願還是有一天我能夠做到談話讓自己也讓其他人感到自在. (現在離那個目標還真是遙遠阿...) 到了那個時候,便不需過度勉強以致於難以回復原原本本的自己,反而失去了自主性/自由.


(續)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高齡難就業 勞委會傷腦筋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7/21 22:38 呂明潔
【台灣醒報記者呂明潔報導】勞委會日前推出「僱用獎助津貼」等方案促進中高齡就業,但根據勞委會發表的統計,截至6月底,在12萬人的中高齡求職者中,勞委會僅協助了4萬多名中高齡者就業。學者成之約與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都建議,政府應建立長期且針對中高齡的職業訓練,方向以服務業和銷售性產業為主。
 
勞委會針對行政院促進長期就業的「98-101年促進就業方案」,本預計98年提供5.8萬就業機會,勞委會為此以「民間團體多元就業開發計畫」、「臨時工作津貼」、「僱用獎助津貼」和「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等多項計畫進行。但截至六月底,勞委會只協助了4萬多名中高齡失業者,僅佔中高齡求職者三分之一。
 
根據職訓局統計,中高齡失業者佔總失業人口22.6%,比例雖非最高,但再度就業的機會卻最低。職訓局科長丁玉珍分析,中高齡失業層因年紀大加上體力低,使得工作性質容易受限。此外,已有人生歷練的中高齡就業者,學習意願通常較低,雇主基於刻板印象,也較不願雇用。
 
勞委會就服組專委沈文麗也表示,針對中高齡的失業率,就服組主要以津貼鼓勵雇主僱用中高齡勞工,提供雇主僱用失業勞工的獎助和管理勞工的訓練津貼,並以一年為限。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政府最大的問題在於協助方案只有半年、一年,根本無法有效協助中高齡層長期就業。
 
政大勞工所副教授成之約則批評,勞委會的職訓內容沒有專門針對中高齡設定,青壯年和中高齡者都可以上職訓課程,相較之下,中高齡無明顯優勢。成之約建議,職業訓練應往個別指導且長期的方向走。
 
針對有人疑慮,中高齡就業的問題主要出在整體產業的蕭條,且職業訓練對人生已走了大半場的中高齡者是否真有幫助?成之約表示,職業訓練的重點不在於讓中高齡層學會年輕人的技能。政府應該想有哪些職缺適合中高齡者,再往該方向規劃輔導性課程,例如服務業或是長期照顧。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科四期一審再審 中部環境無法捍衛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日期:2009/07/08 16:23 記者呂苡榕報導
昨(7)日環保署召開中科四期放流水第三次專家會議,延續上次會議,開發單位針對將放流水「改排至濁水溪」或「海洋流放」兩種方式做簡報。由於改排的位置隸屬雲林縣,因此引發雲林當地居民不滿,前往場外抗議。雖然專家質疑、地方反彈,主席仍希望「再給他們一次機會」,要求開發單位重新補件再審。
未達出海口提前排放 雲彰農業縣食品安全堪憂
專家會議一開始便引發雲林地方代表不滿,雲林縣議員李佳芬表示,雲林縣是農業大縣,以濁水溪的水來灌溉四周的西瓜與稻田,當地蔬菜產量占全國1/3,開發單位所指的排放口預定地「自強大橋下游約1公里處」,距離出海口還有一大段距離,廢水一流放,自強大橋到濁水溪出海口間的農產品全都會受汙染。
雲林縣議員廖宜珍也認為,中科四期廢水若真的排放在濁水溪裡,未來還有人敢吃濁水溪米和西螺醬油嗎?廖宜珍同時表示,汙水不論排放在彰化或是雲林都讓人心疼,因為兩者都是農業縣,汙染導致的損失無法計算,因此希望開發單位能以高標準的海洋放流處理,不要讓任何一個地點受害。
雲彰地方政府皆主開發 程序不正義五十步笑百步
雲林縣政府建設處處長施克和表示,當初中科四期選址時,雲林也曾極力爭取,最後選定彰化,卻要把污染丟在雲林,對此當地居民無法接受。另外專家會議前的地方說明會完全沒有納入雲林地方的意見,也未曾邀請雲林代表出席參加,只在結果出爐後告知縣政府。李佳芬認為這完全違反程序正義。
對於沒有邀請雲林代表出席說明會一事,彰化縣副縣長張瑞斌反駁,雲林縣的開發案汙染層面也會波及彰化,當初也未曾找過彰化代表出席發言,雖然如此彰化縣對於雲林的開發仍願意支持。張瑞斌認為,國家的開發需要大格局思維,這次開發案經過多次討論十分嚴謹,因此盼各界能給予肯定。
污水標準為工業開發而設 不顧漁民死活
張瑞斌的發言引發專家學者的不滿,學者認為彰濱工業區就是因為沒有使用海洋流放,所以造成嚴重綠牡蠣事件,開發單位既然知道沿海地區全是汙染,為什麼還不願意照顧漁民?每個開發單位總會說自己合乎標準,殊不知台灣的汙水標準根本是為工業開發而設定的,合乎標準底下,卻導致沿海牡蠣與蚵仔重金屬含量過高。學者要求開發單位為沿海漁民著想,使用海洋流放,作一個有格調的開發者。
台灣生態學會鍾丁茂則表示,台灣中部地區被評定為世界汙染嚴重的十大地區之一,中部是否還有能力容納中科汙染令人質疑,而在台灣微毒物方面根本沒有管制標準,要如何評定廢水是否在標準之內。對於這樣的開發案鍾丁茂認為應直接駁回。
另外針對開發單位始將使用歐盟REACH(REGULATION concerning the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標準來管制化學物品,專家質疑REACH標準令人詬病之處在於,廠商並不會主動登錄他們所使用的產品,因為他們將其視為商業機密。在資訊未盡公開的情況下開發單位能否確切掌控汙染源仍是未知數。
地層下陷惡性循環 環境、產業皆蒙其害
彰化環境保護聯盟施月英在發言上提出,中科四期的位址屬於地層下陷管制區,難保未來不會影響地下水源,而當地民眾多抽取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民眾健康難以把關。
除了水汙染問題外,台灣生態學會台北工作站秘書黃怡婷表示,為了中科四期的開發案,原本工業園區北端的農業重劃區因此暫緩作業,未來農業區或許會因中科四期的關係而縮小。另外,中科需要大量自來水稀釋有毒廢棄物,用水吃緊的情況可能讓農田被迫休耕,工業開發過程被犧牲的永遠是弱勢的農業。
施克和也提出,地方水利會總承諾能夠應付多方用水問題,但卻是犧牲農業用水以補足工業需求,讓農民不得不抽取地下水灌溉,導致當地成為地層下陷嚴重低區。
高科技負債 工業區閒置 開發應審慎考慮
蠻野心足律師蔡雅瀅指出,國科會之前因開發過多工業園區,但因使用率不足而閒置,關於這部分監察委員已介入調查,既然有許多閒置工業園區,為何還要不斷開發。況且環境影響層面如此廣泛,至少應該進入二階環評,當初中科三期七星園區就是因為未要求二階環評,過度汙染導致目前進入訴訟程序中。
另一方面,施月英認為,中科廢水不論改排何處,對於環境與產業影響都十分嚴重,高科技產業目前負債數千億,她建議今天要以記名方式表決,為後代子孫負責任。
聽完各界發言後,環評委員認為,前兩次專家會議上開發單位說舊濁水溪的排放方案是最佳選項,今天卻又改口濁水溪才是最好的選擇,令人質疑是否為了迎合專家結論而製作書面報告。廢水問題層出不窮,國科會能不能審慎提出令民眾安心的方案?
雖然改排方案程序正義令人質疑,專家要求國科會提出更好的廢水處理方案,但最後結論卻是希望開發單位補充資料後再作審查。對於這樣的結論,仍有環評委員表示,開發單位沒有將附近居民的影響納入考慮範圍,這樣的開發思惟令人無法接受,下次若再沒過,建議直接進入二階環評。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浪就可以發電?台灣....應該挺適合的吧  文章來源:CNET 發表時間:2009/07/10 推薦數:123 回應數:8

 

 
 
海浪就可以發電?台灣....應該挺適合的吧
 
今年六月之後,台灣已經進入史上最貴電費時代。調整後的電費,500度以下漲幅11%,超過501度漲幅21%,如果在701度以上的用電大戶,漲幅更高達36%。換言之,夏日炎炎,想要吹個冷氣,不小心用電超過了700度,就必須支付超過3570元的電費。
但你知道嗎?科學家研究指出,只要運用全球海浪能量的0.1%,能足夠供應全球人口的五年用電量,是不是十分驚人呢?而我們台灣四面環海,應該也適合開發海洋能源吧?底下將介紹蘇格蘭Green Ocean公司進行中的一項海洋發電計畫,請政府大官們不妨參考一下囉。
Green Ocean公司運用3D設計軟體Autodesk Inventor,模擬設計出兩款用於海洋發電的浮動裝置。它們分別是Ocean Treader和Wave Treader,可把海浪潮起潮落所產生的動能轉為電力。
兩者運作原理相同:海水帶動浮臂起落時,液壓缸就能獲得運動能量發電,同時透過電纜將電輸回岸上,然後進行海水動能與電能的轉化。
差異點在於安裝位置:Ocean Treader固定在離海岸邊一到兩英里遠的開闊水面上,貌似一個長著雙臂的浮標;Wave Treader則安裝在風力渦輪機或潮汐渦輪機等固定裝置的基座上。
▼ Wave Treader的3D模型(圖片來源:Autodesk)
 
海浪就可以發電?台灣....應該挺適合的吧
 
這兩個裝置未來將被安裝於險惡的北大西洋海域,該水域海浪平時就有6到10英尺高,而冬季出現風暴時更可達30英尺。因此,Green Ocean 必須對每一個工作零件進行細緻的分析和測試,確認其具備足夠強度承受如此劇烈的工作環境。
目前,Ocean Treader和Wave Treader的工程原型機已完成在室內衝浪池的測試階段,近期將進展到建造實際大小的原型機階段,預計在2011年開始進行海上測試。
▼ 海面上Ocean Treader的立體效果圖 (圖片來源:Autodesk)
 
海浪就可以發電?台灣....應該挺適合的吧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 Autodesk, 再生能源, 海浪, 節能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