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世潮出版《就是要快樂─擁抱無限喜悅的3個秘密》】

 

書名:就是要快樂─擁抱無限喜悅的3個秘密
作者:卡洛琳‧何布斯
譯者:楊樞
出版社:世潮出版
出版日期:2010/03/25
內容介紹:

 

你不是不快樂,你只是忘了快樂就在你心中……

快樂、喜悅其實不假外求,就在每個人的心中,源源不絕,取之不盡

 

美國知名身心治療師卡洛琳‧何布斯集二十多年經驗之大成——就是要快樂3部曲:

1.接受當下

2.觀察自己

3.以善意與同理心回應自己與他人

 

快樂三部曲,不只是自我療癒技巧,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敞開心中喜悅大門之鑰

心懷喜悅,就能擁抱「生命的禮物」

人生在世,所有生命的經驗,包括喜怒哀樂……等種種感受,都是「生命的禮物」

充分表達感受,就能踏上喜悅之道

認識「內在自我」與「生命自我」的分別

回歸生命自我,也能踏上喜悅之道

 

面對自己 認識自己 接受自己 喜愛自己~~開始快樂一輩子

 

 

新書內容搶先看:

 

如何信任心中的喜悅

 

 

 

我花了好多年才真正相信自己擁有喜悅。猶記住在明尼蘇達州北部時,有一年嚴冬,我坐在父母黑暗的臥室裡。當時我才十歲。母親吞了一大把安眠藥,一直說她想死。她怪我父親不夠愛她、怪我十多歲的哥哥不聽話、怪這個只有一千人口的美國中西部小鎮不夠好玩。當天晚上,她怪我跟最好的朋友去看籃球賽,而沒有留在家陪她。她吞鎮靜劑和安眠藥成癮,當時的我不懂會發生什麼事,只知道我希望她不要死。

當時我坐在一旁,害怕她就這樣死掉,心裡非常納悶,長大究竟有多痛苦和可怕,會讓我母親想離開我家、我的生命和我這個人。當然,後來我更加了解她的沮喪之後,感到非常難過,因為沒有人告訴我母親(也包括其他大人),該如何在人生的高低起伏中尋求快樂。因此我立志要找到通往喜悅的道路,跟其他人一同分享。

二十出頭時,我自己陷入沮喪無法自拔。結婚才兩年的先生離開我去「追尋自我」。西元1972年11月,也就是丈夫出走後兩個月,我離開家庭、朋友和家鄉,到人生地不熟的舊金山灣區從事第一份新聞工作。失落、困惑、寂寞的情緒接踵而來。我試著展望未來,但目之所及只有可怕的空虛黑暗。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離婚,尤其是當時我才二十三歲。

整整一年,我處理沮喪(和憤怒)的方法是飲用大量廉價紅酒和同時跟許多人交往。但我仍會害怕自己跟母親一樣邁向自我毀滅,所以急需解決之道,而且越快越好。小時候聽路德會牧師講的主日證道當然沒有用。七○年代初期,舊金山灣區的政治動盪不安並爆發性革命,主日講道怎麼可能會有用。

我轉而向新時代思想和佛教尋求答案。聽說中國的氣功和能量輪可以用西方醫師從未提及的方式進行治療,所以我向一位剛剛逃出中國,鮮為人知的西藏高僧達騰轉世仁波切學習佛法。當地小報上刊載的課程都是當時從沒聽過的太極、瑜珈、合氣道和菲登奎斯療法1。我一頭栽了進去。有生以來第一次接受讀心,也是第一次按摩。但我的心一直被拉往兩個不同的領域:佛學和身心療法。在柏克萊寧瑪佛學院每週一次的佛學課中,達騰轉世仁波切教我觀察自己的呼吸及標記自己的念頭、感受、評斷和恐懼,這種方法稱為冥想。當然,現在冥想已經相當普遍,但在七○年代初期,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才是最常見的冥想方式,卻也只有少數怪人會做。

在我認識的成人中,達騰轉世仁波切最先教我安心閉上眼睛,觀察內心,不用對可能看到的東西感到難為情。他教我標記念頭,緩緩專注於呼吸之上,不要被我的心思牽著鼻子走。他的口音帶著有趣的西藏腔、穿著鮮紅色的長袍、臉上掛著開朗的微笑,教我輕鬆面對當下。在他的教導下,我開始認真靜坐。

在此同時,我也到加州北部的葛林李(Eleanor Greenlee)那裡接受生物能量治療。這種由羅文(Alexander Lowen)創立的身體中心療法,旨在協助身體充分表達鬱結的感受,釋放滯阻的氣。生物能量不像傳統療法只注重感受,而會教我們一些特定的姿勢,有助於打通呼吸、釋放被阻擋的感受。

有時候,葛林李要我躺在軟墊上踢腿,大聲說出當時的感受。起初我只會笑,覺得這樣很蠢、很不自然。但我終於說出來之後,頓時覺得全身充滿生命力。有時候,她要我坐在小椅凳上靠著椅背。真正敞開心胸時,我的淚水也跟著流下。我每一週都會在她的辦公室裡踢腿、呼吸、大哭、生氣,最後找到了自己的聲音。我以自己從未想過的方式,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我對自己的觀感和認為自己這輩子能做到的事情,從此完全改觀。我從自己塑造的那個害羞、沈默、順從的女性,變回內心那個強而有力、富創造力的人(其實大家都是這樣)。

不過真正震撼的是,我在一次療程中表達憤怒、悲痛和恐懼之後,全身開始顫動,明顯狂喜不已。有時候,釋放出原本以為自己無法面對的恐懼感後,我會無法控制地笑,笑到兩頰都痠了,好像整個身體都在笑。我覺得全身充滿電力,必須到舞蹈社團跳上幾小時,才能宣洩體內四處奔流的能量。

這次經驗對我影響相當深遠,我很快就辭去《星期天》雜誌的編輯一職,全心全意追尋人生的第二春。但我第一次留意到「無限的喜悅」這個想法,則是在幾年後一次禪修中。在那次禪修的第五天,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親自說法,題目是「佛法中的四無量心」,也就是慈悲喜捨。我當然懂得「喜」(不過是藉由做自己喜歡的事),但真的什麼都不用做,生命本身就擁有喜悅,而且喜悅是無限的的嗎?這點讓我相當好奇。我了解到,其實當我充分表達心中的感受時,當我表現自己、沈浸在內心深處純粹的喜悅時,我已經多次體驗心中無限的喜悅。

幾年之後,時值1992年,在蓋伊.漢德瑞克(Gay Hendricks)夫婦舉辦的訓練課程中,我了解到意念擁有化解舊有潛意識想法的能力。在科羅拉多州布列肯嶺,我躺在一處會議室地上的瑜珈墊上,閉上眼睛,開始用腹部深呼吸。蓋伊帶領我們進行為時45分鐘的呼吸訓練。他要我們設定意念,溫柔地告訴自己希望治癒的部位。我的身體大致上還好,但我的下顎和頸部緊繃已經持續好多年。所以我低聲告訴自己:「我要完全治好我的下顎和頸部」。過了不知道多久,我一直深呼吸,但一點動靜都沒有。我希望效力強大的經驗不要放棄或跳入我腦中,所以我繼續用腹部深呼吸,完全信任自己的身體,讓它在適當的時機釋出它需要的東西。

突然之間,我的下顎開始顫動,很快地全身開始抖動。兒時記憶也隨之湧入我的意識。我回想起自己躲起來,蜷縮成一團,害怕第二天早上會發現憂鬱的母親變成一具冰冷、蒼白的屍體。我不斷大口呼吸,知道身體正在透過發抖和顫動宣洩阻滯的恐懼。後來我坐起身,開始無法自己地傻笑。我感到全身充滿純粹的喜悅,開始在會議室裡蹦蹦跳跳(我這個四十歲的專業人士已經好多年沒有蹦蹦跳跳過了)!下顎的緊繃感消失了,喜悅感充滿全身,宛如自然生成的快感,持續了好幾天。

透過身體這一次刻骨銘心的經驗,我深深感受到,將注意力集中在阻滯的感受上,可以重新找回喜悅。但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帶領當事人進行這些步驟之後,才發現其深遠的潛力。雪莉患有子宮囊腫,她的主治醫師介紹她來找我時,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幫得上忙。但我知道我能信任她的內在智慧。我請她躺下,用腹部深呼吸。我要她將注意力集中在囊腫上。不到幾秒鐘,她就哭了出來。她很快說出自己二十多歲時曾經墮胎,雖然事情已經過了二十年,她仍然深陷在罪惡感中無法自拔。在坦然面對悔恨、寬恕自己之後,她感受到多年來從未有過的神采奕奕、活力十足。幾年後再見到她時,她神清氣爽地提到囊腫已經消失無蹤。

大衛來找我時,說他的胃從「成年之後就沒好過」。他做了幾次深呼吸,將空氣吸入腹部不適的地方時,碰觸到了憤怒。他說:「我以為自己已經不在乎。但我還記得小時候常被父親無情地責罵。」發洩完怒氣之後,他為那個在父親眼中什麼事都做不好的小男孩感到難過,胃部不適從此不藥而癒。

許多當事人親身的經驗一再證明,充分表達感受是通往喜悅的重要門徑。他們鼓起勇氣面對自己以往一直逃避的事物之後,活力隨之而來,生命也充滿喜悅。眼睛從此閃耀著活力,臉上和身體都展現出平和與內在的寧靜,不再受過去干擾、不再害怕面對現在,以開闊的心迎向真正充滿喜悅的生命,彷彿一生中從未經歷過那些傷害。

想敞開心胸,天天享有喜悅,最重要的是分清楚我們的「內在自我」(Inner Self)和「生命自我」(Being Self)。內在自我(又稱為「自我」或「個性」)是內心情緒不成熟、脆弱、年幼的部分,會因為害怕不可預期、改變和未知的事物而出現某些反應。我們身體的這個部分從小就學會了追求安全感。它看待事物的方式太個人化,反應時防衛心很強。它希望我們經常接觸它、體會它,問它的感受和需求。我們不需要習以為常地對它的恐懼照單全收;它只需要能力強大、具創造力的「生命自我」來安慰它。「生命自我」是心中成熟、開闊、有愛心、富同情心,如上帝般的本質,能以愛和喜悅擁抱生活中的一切。生命自我是純粹的意識,沒有個人特質、沒有「我」需要保護或保衛,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多年以來,我相信當事人在生命層面上應有足夠的經驗。他們坐在我的辦公室裡,說出自己的抱怨時,我會說:「很好。」如果有人說:「我的背又痛起來了。」我會說:「好,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個痛的地方為什麼需要你留意。來看看這個地方有什麼感受。」即使當事人說:「我覺得很沮喪。」如果我感受到他們的煩躁,會說:「好,現在盡量誇大沮喪這個角色,沮喪地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大聲說出它的想法,也可以躺在這塊墊子上,閉起眼睛深呼吸幾次。找出身體上覺得沮喪的地方,讓它發出聲音,聽聽它想說些什麼。」我知道,即使沮喪已經對意識產生影響,對整個人而言仍然只是一小部分。當事人讓沮喪更容易察覺時,會慢慢轉變成生命自我,也就是能以愛擁抱沮喪的那個人。

這種方式為什麼有效?因為呼吸、身體和心靈都處於現在,喜悅也處於現在。我們的思想則很少停留在現在(因為我們的意識很容易受過去記憶和未來計畫影響)。不過如果暫停一切活動,深呼吸幾次之後,就能解放意識,將感受帶回當下。我們找出感受在體內的位置後,就能表現我們自己。不論感受存在了十分鐘或十年,只要充分表達感受,就能進入當下。只要我們知道自己當下身在何處,就能走出過往反射作用的狹隘空間,回歸內在的喜悅。

想像有個巨大的宇宙之母,雙臂環抱你所有的生活經驗。這就是你真正的面貌,這是你生命核心的本質。你的內心充滿無限的愛和喜悅。它能以充滿愛的同情來擁抱生活中的各種遭遇。在你的內心深處沒有好或壞,也沒有對或錯,更沒有評斷。就像安慰小孩子一樣,你的生命自我以充滿愛的擁抱接納所有挫折、傷害和失望、恐懼和痛苦。當你打開這扇大門,就能發現無限寬闊的世界。

在以下的章節中,我將告訴各位三個簡單的步驟。這三個步驟不僅改變了我自己,也改變了我的當事人。只要發現自己感受不到喜悅,你隨時可以依照步驟進行。身體力行之後,將會發現自己能在人生的起伏中泰然自若,輕鬆地融入生活。一段時間之後,這三個步驟會讓你知道如何回歸生命自我,以及回歸之後可接觸到的世界。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幫助讀者學習跟各種感受共處,包括讓人感到害怕的、以及一輩子從沒想過會體驗到的感受。這本書的編輯方式特別適合目前快速的生活步調。簡潔的散文風格讓你可以在用餐時、就寢前或通勤途中輕鬆閱讀。看過Part I之後,可以隨意跳讀,先選擇最適合當下心情的篇章來看。不論是對目前世界局勢前途茫茫而感到憂心,或是被小孩煩到快要抓狂,都可以透過這三個步驟找回內心的喜悅。不論你在工作上是不是有志難伸,感情是不是沒有希望,這三個步驟也可以成為你的嚮導,帶領你走出重重迷霧。不論你現在是否寂寞難耐,或是被前面那輛車氣得七竅生煙,都可以懷著喜悅的心面對這些狀況。這三個步驟不僅是新的自我療癒技巧,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引人察覺自己所有的感受、經驗,以及生活。

在這本書中,我補充了許多人敞開心胸,迎向內在喜悅的實例。開頭幾章分別介紹這三個步驟,接下來的內容是「感受的習慣」。在第二部中,你可以學到如何以充滿愛的同理心擁抱悲痛、失望、寂寞、恐懼、羞恥、憤怒和絕望等各種感受。看過其他人敞開心胸,接納這些痛苦感受的經驗,並且依照每一章結尾介紹的方法進行練習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心胸逐漸迎向喜悅。在第三部「思想的習慣」中,可以看到擔憂、懷疑、評斷、比較和執迷等各種思想習慣如何影響我們,讓我們無法直接體驗生活。儘管要根除這些存在多年的習慣不可能,但你可以學到如何透過自己心中成熟的「生命自我」觀察這些習慣,將它們標記起來,輕鬆地放下這些阻止我們獲得喜悅的思想習慣。第四部「信念的習慣」說明深植人心,在不知不覺間拒絕喜悅的信念習慣,同時協助人們建立健康的、符合目前狀況的新信念。在最後一個稱為「Jump Starts」(重新出發 全速前進)的部分中,將可學到一些重新獲得喜悅的速成技巧,隨時隨地都可運用這些技巧。

你要做的只有一點,就是接受目前的經驗,觀察它,並以不同的方式回應,不論周圍其他人在做什麼。你要做的就是繼續面對可能在心中築起高牆的傷害、恐懼和失望,繼續選擇喜悅,即使腳下那片以舊有習慣為基礎的地面開始搖晃,也要堅持下去。

當然,要拋開早已習以為常的防衛心,往往會讓人很不習慣,甚至覺得害怕。畢竟防衛心原本的功能就是如此。記得要慢慢進入這些敏感脆弱的區域,不要強行觸及更深層的感受。不要期望太多,也別操之過急。另外,如果有時候又退回以往的模式,請一定要格外寬容以待。改變的過程不可能一路順利,毫無波折。覺醒的時候可以注意到自己的恐懼,跟自己所愛的人討論。有些時候,你會緊守著舊習慣,覺得關於喜悅的文章只是虛無飄渺、樂觀過頭的空話。這種時候請務必堅持下去。

想像自己正在橫越新舊習慣之間的急流,逐漸朝河中央前進時,將會慢慢遠離自己熟悉、又看似相當安全的舊河岸。接著則要小心翼翼地朝新河岸前進,相信有另一種更富愛心、更具同情心的生活在對岸等著你。

記住,人在任何時刻都有兩種選擇:可以選擇接受由恐懼衍生的舊有模式,繼續一成不變地生活;也可以勇敢選擇迎向喜悅。即使在被恐懼包圍的低潮時刻,也要告訴自己:「即使如此,我仍然要選擇喜悅。」但是,請不要全盤接受我的說法,先親自在生活中嘗試一下,讓感受、恐懼、習慣和信念成為通往喜悅的大門,看看生活會有什麼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