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重建路遙 上
 文■胡慕情 圖■中央社
 
11月20日,莫拉克災後第104天,被泥沙掩埋的旗山鎮麥當勞,耗資1千5百萬元,以嶄新面貌重現人間營業。鄰著一條馬路便是旗山溪,砂石車馬不停蹄地進出、工人賣力打造景觀橋、便道鋪上柏油…重建的一切似乎上了軌道,但眼光望進更遠的偏鄉災區,重建政策像煙花般虛無。唯一確實的是驅離,要原住民離開她們的家鄉、部落,與土地
車子從旗山一路行駛至六龜、寶來、來到桃源鄉,沿途的崩塌地令人怵目驚心。行經荖濃溪泛舟處與新開村、寶來溫泉區,怪手一台又一台、砂石車一輛又一輛。工程進行著,流失的路基被蛇籠和水泥鞏固─即便每個坍方重毀的地方都有災後遺留的水泥攔沙壩體和各種固床工設施。

全面整治 只為心安
水利單位挖平河床,開闢出新的道路。挖走砂石、整平、鋪路、新橋新水泥新堤防,舉債通過的1千2百億重建經費,其中162億耗費在進行中央、縣市管河川復建、疏浚與排水計畫工程;明年6月前,要完成2千5百萬立方公尺的泥砂疏浚。10月11日的全國治水會議中,包括長期關心治水的民間團體與水利學者都認為不須疏浚,但疏浚依舊如火如荼地展開,都因地方首長的堅持。
「其實我們知道不是每個地方都需要整治,但還是要做。」屏東縣長曹啟鴻的機要秘書黃麗霞,在11月25日的水學論壇中坦承,水患造成極大損失,疏浚與築堤成為民眾訴求,但築堤不見得是最好的手段。其實築堤是心理保全作用較多
屏東縣政府和其他重災區縣市首長一樣,強調絕對必須執行疏浚與築堤的工程。黃麗霞表示,風災前,部分河川就有淤積過量問題,河川疏浚仍有必要;莫拉克災後,河川淤積量落差過大,若不疏浚將更危險,屏東縣府已評估河川高層,確認對構造物不會造成影響再進行。
屏東縣主張危急河川全部疏浚,針對下游希望徵收部分私有高灘地,上游則希望部落遷村。黃麗霞以來義部落為例,「當地土方和村莊一樣高,再不疏浚,明年很危險。」部落目前尚未同意遷村,縣府不會擴大規模,但支持來義部落遷村,方便擴大整治。黃麗霞說,若部落不遷,只能做小規模整治,屆時明年汛期再來,只會耗掉更多社會成本。

不當疏浚 形同災禍
然而,疏浚並非只是考慮河川高層與構造物安全的問題,疏浚也絕非治水。在全國治水會議中,綠色陣線協會成員林長茂直指「疏浚,首先要知道砂石從哪裡來。」大量砂石的產生多半源自行政管理疏失,如超限利用取締不彰與造林政策。
台大名譽教授洪如江提醒,治水應是「水土林海一起治」。他指出,台灣多數河川中游後段及下游河口及至海岸線都有嚴重沖刷問題,造成橋墩基樁懸空、兩岸堤防基礎崩壞,都因上游泥沙供應不足,需要仔細評估。
洪如江表示,從過去至今,整條河流哪裡該浚、哪裡不該浚,水利署都沒談清楚。河川疏浚量與疏浚處都可透過水工模型試驗得知,但水利單位從上游一直疏到下游,從不談溪流上游興建水庫與攔沙壩等問題,「不當疏浚只會造成更嚴重的沖刷,進而釀災。」中華水土保持學會理事長游繁結直言「現有大量土方應以原地保持為主。」但土方還是一台一台被運出去了。

國土規劃 紙上談兵
災難發生後,政府談國土規劃、談遷村、談疏浚、談發展有機農業、談振興漁業。但除了將部落遷至永久屋外,其他都是紙上談兵,彷彿多說幾次,國不再破而山河就會恢復。
回頭思索這次莫拉克風災造成龐大災害的緣故,超量暴雨不過是催化劑。土石崩落緣於沒有樹木抓住土地,海濤般的破堤湧水是因人類濫佔河道、加上地層下陷的雙倍效應
所有禍害都能追溯出緣故,真的想解決災害,必得解決災害發生的根源。但「重建」卻被化約為「環境被破壞的地方不要住人」。而「環境被破壞的地方不要住人」進一步有著選擇性─上游,也就是原住民必須離開,超抽地下水的漢人居住地區卻仍能居住、行政院再度喊出「石斑養殖王國」
經建會10月9日核定區域重建綱要計畫,成為正式的重建綱要計畫。「區域重建綱要計畫」開宗明義指出:「從慘痛的災變中,我們深刻體認到國土保育的重要性,請經建會限期儘速提出以國土保育為上位的區域規劃方案,做為災區重建的指導原則,讓基礎建設重建、家園重建及區域產業重建能據以順利展開,當重建完成之後,現在的災民可以居住在一個更適合人住、更好的地方」。

重建計劃有如雜燴
但災後3個多月,部分的路在修復、部分的橋樑在重建、災民卻依然住在軍營、住在旅舍,或被留在不清楚知不知道安全的區域;這些部落災民,被政府以安全為由,不斷被說服住進永久屋。居民質疑:「區域重建綱要計畫」中被塗滿鮮紅的區域,難道真的不安全?即便不安全,難道那些地方永久不安全?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直指:「區域重建綱要計畫看起來好像很好,但又有一些怪。我看了好久終於明白怪在哪裡:因為這個計畫根本就是大雜燴、大拼盤!
「區域重建綱要計畫」中,幾乎全被畫上紅色的、不得發展的重災區,明訂「公共設施與聚落不再重建」。目前政府初步劃定台東的嘉蘭、富山部落為特定區,台東縣政府將辦理後續中期安置及永久屋興建配住等。被畫為特定區域內的房屋不得住人並且「原則拆除」,不過可由部落共同決定是否作為部落公共財,以及使用與保留方式。
政府說,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但迄今為止已被劃為特定區域的台東部落族人,卻不知道一旦遷村後要怎麼謀生?(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