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日誌 (26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匆忙之中應該什麼也不再多說,什麼也別問,好像都不重要,一瞬間,全部的過往。
朋友要赴的約、待完成的事實在非常滿,其實靜靜地走完這一段路就好了。
常常說的太多結果卻是讓值得說的事成了陳腔濫調。

---------------------------------------

D經常在我解釋完近況後說:「so?」
會心一笑後也會覺得,那也就是這樣吧。

---------------------------------------

恩,就是這樣吧:

朋友,乘風而起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我對期末感到恐懼,因為期末通常意味著會特別的孤獨。

之前的兩個期末,我都像小孩子吵著要跟媽媽出門一樣纏著朋友,去哪裡都要跟,不能跟的話,朋友回來我也會愁眉苦臉地賴著不走。

這在大學以前的人生簡直無法想像,清醒一點的時候才會發現這有很大程度屬於「假象的孤獨」,因為他們是朋友,正因為是朋友,各自擁有其他的生活與自主性是理所當然的事。

如果總是這樣依賴著別人,快樂和幸福就會變成一種負擔。在大學的時候才真正感受到人不是孤獨地活在世上的,我把朋友們都當成家人一樣,或許也因此不知不覺開始期待這樣的生活會一直持續下去。

前幾天朋友都不在,因為需要空間準備口試,當然也有一部分是因為我期末的老毛病又犯了,提早開始害怕孤獨,於是又是一次大吵,我因為這份恐懼的陰影說了非常糟的氣話和問題,差點就又毀了這段友誼。(我的錯...)

人在情緒中似乎只會去記住不開心的事,當自己一個人待在宿舍時就會胡思亂想,然而這次不一樣的地方是,每當心情陷入低潮,總會出現什麼人或事需要自己的幫忙,在那樣的時刻才發現自己正在過度地陷溺于苦悶中,它們會讓自己再次意識到「我可以成為太陽」,只要奮力地轉換自己的一念。

這次的期末要讓它變得跟以前不一樣,至少能夠不要眼泛淚光看著別人離去的身影(雖然是開玩笑,有時候真是如此),眼光要放遠一點,因為現在的努力和反省所累積的一切雖然不能馬上看到結果,不過就像去參加學會活動學到的那些事情一樣,有一天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沒有再提出「令自己崩潰的自問」。

朋友說覺得人間革命很辛苦是因為沒有立下「長(ㄔㄤˊ)的一念」,這些自己的問題不管花上多久時間都不能放棄去解決它們,沒有解決便會不斷落入苦惱的循環中。

-------------------------------------

下午,和一個許久未見的友人聊天,他一個人,不斷地在遷徙著,我所謂的孤獨真不算什麼。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戰爭只會引發更多的戰爭,就像平常跟人互動,相互指責都只是看到對方壞的、惡的那一面,最後對彼此的埋怨與不諒解反而會越來越深(例如看對方越來越不順眼)。

卸責是最糟的待人方式之一,我最近也做了相同的事,感到十分慚愧,一旦目光偏離了人生最重要的目標,就容易變得盲目、傲慢,而且我還有容易遇到挫折就放棄的毛病,直到去參加幹部指導會,又收到一張小卡,以及在車上和姊聊Frakl的書,終於意識到自己根本的問題就是偏離了最重要的目標。

人間革命和佛法修行真是不容易。

*小卡內容:「即使一時敗北,有自覺者,必將較勝者更能構築起未來更高、更廣且更為深遠的偉大成就。只要不敗(*心不能輸,要堅持下去),就能永遠朝向下個階段每一步的勝利,確信地活下去。」 
                                                                                                                    - 《青春日記》池田大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遠向前」

如果自己從事任何工作都可以想到自己現在所做的事,

可以鼓勵同樣也在做這些事的人們,

自己才會更有自覺、更有責任感。(展望未來的精神!)

除此之外,如果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無論多麼微不足道,

都可能對周遭的人們產生影響,那麼自己就會知道要在察覺到問題時「想辦法搖醒自己」。



切莫得過且過。

-------------------------------
to myself:

要趕快把報告寫好。

-------------------------------
*「永遠向前」是在《青春日記》裡看到的,頁80

-------------------------------

從心物二元的爭論而產生的對自由意志的質疑,不只牽涉到倫理學的問題(若不可能依照自己的意志作選擇,而是任何事都是被預先決定了的,我何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關係到人的存在及其意義(人是渺小、無能為力的嗎?)。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gony                                    r     
                                                                                                                                    
                                                                                                                                                                                                                         
                                                                                                                                                                      
           a                                                                                     why                                                                                                                         
                                                                                                                                                                                                                         
                                                                                                                                                                                                                         
                                                                                                                                                                                                                         
                                                                                                                                             
                                                                            
 
                                                                                                                                                                                                                                                                                                                                                                                                               
                                              e                                                                                                                               
         sad                                                       f   unfair                                                                                                                                                      
                                                                                                                                                                             sad                                                                                                                     
                                                                            &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虛構的敘事者the third narrator]

形容自己說話「粗野」的黑鮪魚,最近被彆扭的友人們影響了,據說這群友人有時候會拐彎抹角,明明要說A卻一直在講B,問問題時旁敲側擊,不小心被黑鮪魚誤會了之後還會覺得很受傷。

這種情況實在磨人。   黑鮪魚有時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跟他們講話,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弄得最後好像是自己做錯事一樣地被模糊了焦點,氣得要命或是對於總是遇到這種情況感到煩躁無奈以致於想要逃的遠遠的。

太辛苦了!(我也替他感到不平!!尤其是那些老愛在他耳邊碎碎念跟他說應該要怎麼做的朋友,真是超煩人的)

今早還看到黑鮪魚忙碌地整理著講義,他快要口試了說,怎麼不讓他安安靜靜地準備,老要來煩他呢!(指碎碎念的那位)

大概是因為這樣,黑鮪魚最近講話突然變得有點拘謹,也有人說是變溫柔了,有別于以往那種衝鋒陷陣、直來直往、口才好又犀利的印象,是滿好的轉變。

可是...總覺得...如果彆扭的友人們沒有相應的改變,吃虧的還是黑鮪魚,變得總是自己去適應別人,很苦悶吧!(我想)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每次參加活動收到的小卡總是剛好解答了當時的煩惱,這次寶山地區總會的小卡內容是:

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重要的是,要為自己的信念活到底。


自己的心會不知不覺就懈怠了,直到那天回家吃湯圓,看到和爸爸吵架而異常沈默的媽媽、憔悴的爸爸、和我聊「醉生夢死」的弟弟,接著搭公車到台北車站坐客運回新竹,站在街頭等紅綠燈的我,那一刻,突然不曉得自己接下來要往哪邊走,等到驚醒後才發現自己也陷入感到渺小、無能為力的迷盲狀態,這種狀態很容易讓人麻痺,以為自己對所遭遇的事情已經束手無策了,真是好可怕的感覺啊!

人不能一輩子都這樣過!

我也不要這樣過。

回宿舍後看到這個禮拜的和樂新聞,有兩段話自己覺得非常受用:

不能停止自身的成長,不能後退,也不能空轉。要經常捫心自問,經常踏出新的一步。」

另一段說明的唱題的作用之一:

祈求,就是絕不放棄的勇氣。這是與自身懦弱的奮戰。『一定要改變現狀!』祈求就是將確信刻畫在生命的奧底裡。」

要時常能夠對自身的狀態、心境有所自覺,意識到自己可能在空轉,或是偏離了人生最重要的方向。

-------------------------

收到一瓶的耶誕卡片,很感動,可是不好意思當面說..^^


------------------------

new friend強烈的自尊心的表現,確實讓我警覺到自己有時不恰當地擴大了自己的意念,以致於變得像是在命令別人做什麼,雖然是小事(ex.請別人翻譯自己講的話),但正因為是小事自己沒有正視才會越來越常造成別人的困擾、負擔。

除了這一點,究竟「禮貌」要做到什麼程度才不會讓人覺得疏遠、不舒服呢?就像對很熟的or久沒見朋友一直說謝謝,或是那時林老師幫碩三學長口試,結束後學長一直要表現出對老師的尊重而道謝過頭,反而被老師罵(過度禮貌令人反感,老師應該是希望學長能夠更有自信一點,不要老是以別人為本位去做事),「恰當」與「適時」的禮貌,總之不要變成過度服膺於大家都認定的標準,要自己想辦法判斷斟酌(即便是很熟的朋友,也有希望保持禮貌來表示尊重,以及覺得一直保持禮貌是一種疏遠的差別)。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史語言學的張老師,上課總是用很多生動的比喻,像是「如果不好好學習研究方法,就容易找不到東西研究」,他會說「天女散花一朵朵,沒有一朵屬於我」,除了平常搞笑的比喻,他也會要求學生翻譯英文的專有名詞,因為這樣才曉得自己有沒有了解那個概念。這次讓我印象深刻是因為老師用極為簡單明白的比喻來說明音韻學和語音學的差異:

音韻學就像是在說故事(story),是在一步步說明演變的過程以及導致轉變的原因與環境,它要做的是發展出一套理論(theory)或抽象的語音系統,去究明這個自給自足的語音系統內部成分的相互關係,而語音學的研究對象則是一件一件的事實(facts),可以說是物理學的一支(ex.聲學、生理結構、氣流等等),因此我們可以用真或假(truth)來評斷研究成果。

他的比喻真是顯示出自己深厚的學養,因為其他老師或許也會用專業術語來說明語言現象,卻極少能夠讓說明更簡單明瞭、或更生動有趣,讓人一下就抓到重點,但又不會覺得這個研究非常枯燥,只是在記音、填字表、寫規則、比較音節結構內的成分。難怪外校來旁聽的學生總是和修課學生人數不相上下。

和過去大學部修過的課相比,老師這學期出乎意料地用心,總覺得老師可能意識到應該好好利用語言所的訓練培育後繼的時機已到,因為老師幾乎是不顧形象地在搞笑、吸引同學的注意,在短短的三個小時內用最簡單明瞭的方式介紹自己學問的精髓,有別於以往走馬看花,都沒有人知道現在在做什麼的情形(真的是這樣喔!上學期的田野調查都沒人知道自己到底學了什麼..)。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跟別人互動,自己的說話方式過於嚴肅時,就像是在指責、否定他人,預設了他人的立場,還有說教,簡單地來說,會讓人覺得我一直在挑別人毛病或是很討厭這個人,這個令我想起之前看的電影「小孩不笨2」,苦心教導孩子的老師、父母用錯了方法,每次在跟孩子說話時都變成在指責、否定他們,讓他們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於是開始和老師、父母唱反調,但大人們反而會更覺得孩子不受教,並且更加貶抑這些小孩,可是其實只是雙方都用錯方式互動、誤解對方了,最後化解這個鴻溝的關鍵在於有人克制自己或者咄咄逼人、或者逃避的應對方式,願意主動去了解其中一方的感受,且是從去看見他人的優點,考慮到怎麼樣對這個人才是真正有益的這一點開始的。

在說話時(甚至陳述自己的想法時)要怎樣尊重、顧慮到他人的感受、需要和主體性,對我來說是個難題。

不要變成「思人小怨」!

祈願自己能夠改善這個問題。

------------------
「思人小怨」衍伸自:

詩經 谷風小什

【詩文】
習習谷風,維風及雨。將恐將懼,維予與女;將安將樂,女轉棄予!
習習谷風,維風及頹。將恐將懼,寘予于懷;將安將樂,棄予如遺!
習習谷風,維山崔嵬。無草不死,無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681號和樂新聞:

- 託付未來-

      總而言之,希望年輕的各位,能夠抬頭挺胸度過如獅子王的人生。
      有喜歡吃醋的人生,也有只會嫉妒的人生。
      有只會往壞處想的人生;謾罵污蔑他人的人生;一心想陷害他人、心懷惡意的人生;自甘墮落的人生。
      反觀,也有擅於稱讚他人的人生;團結眾人的人生;以誠待人的人生,造福人群的人生。
      也有不斷勝利的人生。
      在這個人世間,有各種各樣的人生。
      佛法就是在教說,何謂正確的人生。
      透過信心,我們可以度過最有價值的人生。
      這就是佛法偉大的證明。
      戶田先生強調:「今後正是青年部諸君,面對世界顯示真正信心力量的時候。」
      …

      我想重申:「青年部!未來交託給你們了!」
      與我們夫妻有深交的非洲「環保之母」萬嘉麗‧瑪阿薩伊(Wangari Maathai)博士在自傳中寫道:「不管是誰,只要是在某種事業上成功的人,都曾數度被擊倒。然而他們全都會重新站起來繼續向前。這就是我時刻不忘的事。」(Unbowed: A Memoir)
      偉人就是「不屈的勝者」。希望青年部各位也要成為「不屈的勝者」。不管如何辛苦,也要在最後取勝,要以此氣概活到底。

---------------------------

不開心的事或許總是不會如自己所願「都不要發生」,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對吧?

所以後來唱題時都希望即使遇到不開心的事,也一定要努力克服,怎樣克服呢?

就是找到它發生的意義,讓自己的生活不要因為不開心的情緒而虛度了,讓自己有所收穫、拓展境涯。

因為這樣,那些不開心的事反而是值得感謝的。  

----------------------------------


把和樂文章抄給自己和朋友們,要堅持自己的夢想,不管如何辛苦、遭遇挫折,都要勇敢再站起來!

最近發現自己還是非常不用功,時不時地被刺激到才節錄這篇文章。


另外一件事是,非常感謝這兩天和人互動的小摩擦化解了,一個人類所博士班學姊「以誠待人」的態度打開了我的苦悶,終究還是得自己試著去體會別人的想法、考慮到實際的情境和每個人個別的差異,並且理解到變成一個朋友是需要時間的,才能減少隔閡(這就是我苦惱半天的原因,某個早上還跑去湖畔哭,現在覺得自己很蠢...),我因為這樣後來便跟著走上台積館,要好好認識一個新朋友(學姊和YL,不是為了當跟屁蟲..唉...),不要透過和誰比較(這種認識容易誤導人,並非真正的認識,對於被比較的那一方來說真是太倒楣了),不要參雜其他不必要的連結,不要在認識的過程去否定什麼(人或事)。 

仔細想想,學姊起頭去提起誰和誰是好朋友實在不是個恰當的話題,不過真是非常謝謝她努力緩和氣氛,這不是學姊的錯,對於認識朋友來說,這個話題意外地造成了反效果,也就是自他分別之心。事實上,這就是陪學姊走上山這樣一件事而已,不太能理解之後為什麼還要做那些延伸,對於想要認識朋友的我來說,這樣的區隔讓我覺得有些沮喪、心灰意冷。

YL是個親切的人,我對她的認識目前為止還是很淺,親切卻有種突兀的隔閡感,我想這也讓我了解到,彼此個性不同、沒有共事過導致雙方很難真正認識。常常在談話過程中努力趕上話題,想要講點什麼,然而情況常常是說了等於沒說,這種不斷碰壁的情形真有點難以消受,因為自己平常並不是用這種方式認識朋友的,彷彿突然間要口才很好,像龜兔賽跑一樣要盡快去了解他人以避免說錯話,同時還要非常地幽默,壓力好大,因為說錯話就好像是要去否定YL或旁人一樣,在那樣的情境下為自己辯解真是越說越不清楚。

非常慚愧,我常常到後來就放棄加入談話。「總不能勉強別人一定要跟自己說話、互相認識吧!」我這樣想著心情複雜地走在前面或後面,有時候不免又讓人以為自己不願意跟YL作朋友,唉,真是百口莫辯…

學姊的出現緩和了我心中的失落感,儘管對這樣的情況感到苦惱,還是應該「以誠待人」,如果放棄去好好談話、互動、體諒他人的感受,隔閡感一定會越來越深吧,這才是最於事無補的作為。

首先是自己,一步的改變!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問,為什麼會有惡?我將以問作答:為什麼會有生活?惡的存在是為了生活的存在。生活就體現在擺脫惡的過程之中。

               -  托爾斯泰


我有過度認真看待每一件事的毛病。

在不需要嚴肅的時候,我總是潑人家冷水。

....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之前所寫的那些文章,我要說的其實是改進自己就是人間革命,人間革命才是王道(看起來講得很誇張吧!意思是要說它才是最根本的、最要緊的),不是誰變得更像誰,而是透過審視自己確知自己煩惱的根源,更進一步,所謂改進自己就是去駕馭自己的煩惱,事實上不可能透過逃避、不去面對、甚至逃離某個地方等等的方式消除煩惱(THERE'S NOWHERE ONE CAN HIDE.),why?

因為造成煩惱的原因就在自己身上。

看起來很像循環論證吧!

可是這就是因果俱時的真髓,不只是自己當下的一念決定了那一刻的心境、下一秒的行為,其實自己的整個生命狀態(十界)就是導致下一刻(實際上就是每一個當下的這一刻的累積)自己所遭遇的事情的原因,因而池田先生才總是跟大家說:「重要的是自己」!

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是自己決定的,也就是說,自己能不能不要繼續遭遇煩惱的惡果也是自己決定的。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好的小說、看好的電影、聽好的音樂,

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也認識別人,甚至是認識這個世界,而非提供一個情境讓我們沈浸、陷溺其中,

另外,好的小說也會讓人看見完整的或關鍵的「原因、過程、發展、轉折、變化」,而非「結果、結局」,在這當中我們也跟著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他可以那樣為何不這麼做」…,這同時也是一個感受、體悟的過程,我想這是尊重差異的根本精神之一的體現,因為像這樣去了解「原因-結果」的方式、去看見平常不太會用心去觀察的「看不見/看不到的東西」我們才會認識到原本自己沒有想到的、不周到的部分。

正因為有怎樣的過程才產生怎樣的結果,自己做決定、選擇時才曉得要更謹慎,且知道要為自己的行為、人生負責,然後有一天才會了解托爾斯泰說的「努力不是帶來幸福的手段,努力本身就會帶來幸福」。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寢時,我在默默的唱題中慢慢睡著,那時我想到了「十界」,想到了「境涯」和池田先生說的「要堅強地保持心平氣和」,想到了小美唱著「忘了吧!昨天感傷」

隔天,要去寄包裹的路上,想起第一次家訪時佳雯姊反直覺地(很跳tone地)告訴在場的人:「今天可以一起吃飯真是難得,我們來講講開心的事吧!」
我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接著氣氛真的慢慢變熱絡,雖然也是各自講著自己最近所遭遇的困難,可是當他們在訴說著自己的煩惱時臉上卻帶著笑容,結束時反而自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而每個人也從別人的談話中得到激勵和解決問題的靈感,雖然我說的話不多,可是自己也因為收穫很多感到非常痛快。

想到這裡我忍不住哭了起來。

如果我也有這麼乾脆爽快的胸襟和智慧就好了,有緣份認識投機的朋友,然後再變成好朋友這麼容易嗎?有機會相聚、認識、談話是件多麼難得可貴的事啊。

如果我每一次都更努力一點,有勇氣能夠及時轉換自己的心境,去改變談話的走向,或許心中的遺憾和悲哀就不會這麼多了。

------------------------------------

「怯懦的話無法取勝,惜勞辭苦的話無法取勝。」

「人生必備的是勇氣。沒有勇氣的人,是沒有慈悲,也不會有真正的歡喜,會變得卑屈。信仰佛法者的信仰真髓也在於勇氣。」

              - 池田大作

------------------------

*把「請循其本」和另外一篇文章關掉了,彷彿閻羅夢的因因果果,如果其他的人可以因為看到這種失去控制的演變後果而提早去預防它的話;又,如果還能看見及時放下「我執」這根本的關鍵;然後,才有可能溝通,在需要「認同」差異之處時,就好好地去接受它吧。

*認知的差異和個性的差異、價值觀的差異:有的時候需要了解和認同,有的時候需要自我反省不足與不合理的地方。(不過聽到以前被理解為好像什麼都要一樣時真是快吐血切腹了…真是各自有很好笑無奈的預設阿‥++)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較於過去,我也常想寫寫自己的心情,到最後好像都會變成像是在跟別人說教一樣的東西,連傳簡訊也是這樣。

我覺得很「窘」,因為快樂和想要痛快地訴說自己想法的心情變成了說教,有時候更令人吐血,因為變成了嘮叨  Orz

收到簡訊的妹妹常常覺得很煩,我自己也開始苦惱起來了,我的說話方式果真那麼嚴肅沈重??

上星期我甚至跑去問筱云怎樣才可以讓簡訊看起來超開心、很有趣…(天方夜譚…@@)

----------------------------------------------------

這幾天走路時都會忍不住沈浸在發現自己腳指可以正常施力、不疼了的喜悅中,我要找一天傍晚去散步,盡情地給它走個夠~

*前陣子腳撞到安全門,腫起來了。

---------------------------------------------------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看完這部日劇時非常地傷感,

我看見了人們對同一件事、同一個情境的感受、認知如此不同,並且相互誤解、不了解對方,導致更多的不諒解與隔閡。

第二次看這部日劇卻釋懷了,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看見了總是會有人試著了解別人、開口談談自己的看法,然後某件不開心、令人難過的事便奇蹟般地化解了。那之後主角們豁然開朗、寬慰的笑容總是帶給我很大的激勵和溫暖。

「每個人各自的孤單」或許是各自有尚未有人能夠了解的地方,或是心中極深的痛處吧。然而如果一直用這樣的方式陷入自己的孤單和悲哀中,那痛苦反而會變成自己過份加諸在別人身上的責任。

自己的人生應該要自己負責才對。

----------------------------------------

真正認識一個人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事情都很要緊。

我怎麼知道我對一個人的認識不是建立在相對性上的呢?(因為誰誰誰怎麼樣,所以我覺得他比較好?因為這個人就某種價值觀而言比一般人好?這個價值觀/標準合理嗎?因為這個人帶給我歡樂/困擾?)

我又怎麼知道在這樣的認識過程中我已經好好地了解了一個人了呢?(只表現出自己好的那一面?為了自己還是不知不覺地變成了「為了別人」?「為了自己」的話,是否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堅強、更有智慧、更加獨立、朝向「善」的人生目標前進呢?「為了自己」是不是自我陷溺呢?我不了解「那個人跟其他人是怎麼互動的」?這個人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我沒有真正跟這個人相處過?我在面對這個人的時候竟然是在逃避其他的事情?)

這個人會一直都是我現在了解的樣子嗎?(我是否根據過去的某種定見繼續理解他的所作所為?這個人有努力改變自己繼續向前進嗎?)

我自己知道什麼東西最重要?有認真思考、實踐過了嗎?

---------------------------------------------------------

說到底,「絕不會錯的事,還是致力使自己成個好人,成為一個親切足可信任,認真的人」。

改進自己,這對於自己生氣(生命力)的鼓舞,自己心情的充實,自己信心的培養是極有效果的,並且還可激發勇氣;但若以他人為本位,變成了偽善,會被別人厭惡。

   能改進自己,便可得到自然與人類的愛,這是確實的。但若不得自然與人類之愛,生命不能自內裡湧出,那就是不曾真正改進了自己,其中必定混雜了別的東西。

   人真正能夠積極地改進自己,自會覺得愉快,會湧出生命力來。但若決意自新,卻湧不出勇氣,那就是不曾真正決意自新。


(小路實篤說的真好!)

------------------------------------------------------------

今天看的相聲最後有兩句話「日久見人心,路遙知馬力」、「事在人為」,在我看來是講一般的談戀愛和真正跟一個人在一起的差別,這兩件事都牽涉到有沒有好好「認識一個人」、自己有沒有想清楚人生重要的東西。

-----------------------------------------

確實有必要讀好書,但有沒有實踐、磨練自己更為重要!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乏倦壓在妳的心上,妳眼中尚有睡意。
你沒有得到消息說荊棘叢中花朵正在盛開嗎?醒來吧,啊,醒來,不要讓光陰虛度了!
在石徑的盡頭,在幽靜無人的田野裡,我的朋友在獨坐著。不要欺騙他吧。醒來,啊,醒來吧!
即使正午的驕陽使天空喘息搖顫---即使灼熱的沙地展布開它乾渴的巾衣---
在你的心深處難道沒有快樂嗎?你的每一個足音,不會使道路的琴弦迸出痛苦的柔音嗎?

                                                                                                            - 泰戈爾《吉檀迦利》
(抄給自己,不要被自己心中一時的壓力矇騙、打敗)

--------------------------------------------------

吳媽媽堅持三、四十年真的很不簡單,有時候真的會覺得為什麼要那麼努力處理自己心中的情緒、解決誤會。

或許往後這段期間會發生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吧!

越是不願見到枉屈的自我便更加做好自己能做的,而同時也要顧慮到不枉屈他人的自我,

絕不能被擊垮!

人的評價不是一時能夠決定的,再度決意,好好做吧!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在地的幸福經濟》Bill Mckibben,木馬文化,2008年11月

     這本書談了當前對於「經濟成長」此一潮流所造成或牽涉到的問題,主要有三個:
     (1)在許多國家經濟一直都是持續成長的,但每個人的平均所得卻不增反減,理由為何?
               即經濟成長的分配不均。

     (2)我們真的能夠毫無顧慮地一直支持無限制之經濟成長嗎?
               這是很有問題的,因為我們既沒有足夠的能源,也無法承受其所導致的環境污染。
 
     (3)經濟成長了,我們是否真的就變得比較快樂了呢?
               過去的經濟成長似乎會讓人們過的比較快樂,但現在卻不再是如此,作者認為根本的原因在於,不論在公在私,我們都沒有「持續」明智的行動。

       * 作者透過許多實際的資料和經濟學、物理學、化學等等的研究來闡述與論證這三點,並試圖提供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但這部分我還沒讀到)。

2. 《台灣十大地理議題》林俊全著,遠足文化,2008年10月

      根據推薦者蕭新煌的介紹「這本書不但嚴肅地檢討海島地理永續的『大哉問』,也熱誠地為海島(海洋)台灣的環境前途提出永續之路,政府決策者不能不讀,更不能不讀後,立即起而行!」

      *我也還沒完全讀完,但覺得應該去認識台灣重要的環境議題。其中探討的議題如:國土復育、天然災害、山坡地開發、水資源利用、河川生態、溪流資源、河川污染、海岸開發、海岸後退、離島觀光。

------------------------------------------

這是我在水木書苑看到的兩本書,雖然有一些經濟學、物理、化學、甚至地理的概念我不太懂,可是如果可以多了解一些,就能夠有一些基礎去請教懂得的人,在實際的運動或個人關懷的部分,也比較能夠去做判斷來決定支持與否或該怎麼實踐。(這點多虧那天和哲學所的一個學妹以及黑鮪魚的討論所獲得的啟發。)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大家臉上比過去更為明朗的笑容,真是高興!

因為這表示大家都很努力,也有所成長了。

這使我更了解托爾斯泰所說的:「努力不是獲得幸福的一種手段;努力的過程本身帶來幸福。」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今天的自己比起昨天的自己又向前進了一步,只要每天持續地堅持下去,一方面自己因磨練而更堅強、更堅定,一方面也因為看到了改善而更歡喜、更確信,如此踏實地和大家一起前進。

以後唱題時也要繼續一個個感謝想到的人,一個個期願他們的難題得以克服、有所收穫。

*今天來的有念、靖捷、佳欣、靖(?)
----------------------------

要反省自己(近來有時會產生令自己感到不安的潛在反應,所謂「不服輸」與「勝利的一念」是不一樣的,後者建立在對自身的反省之上)、要更謙虛(不謙虛的話,自己常常學不到東西)、練習說話更有條理。

要率先去做那些事!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以人為本的宗教

       曾想過要怎麼用「非佛教用語」來跟其他人解釋所謂「以人為本的宗教」,但我能力還不夠深入淺出地把這一點說清楚,於是將學會所根據的經典節錄一段放在這裡,請看到的人試著讀看看。

     
《御書-開目抄》:「凡夫是體三身,為本佛;佛是用三身,為迹佛。然而,人莫不思釋迦佛於我等眾生言,乃具主親師三德者,其實不然,使佛蒙得三德者,凡夫也

    《開目抄講義上》: 

     
 從來一般人對神佛的看法,都認為釋迦佛是為了眾生而具備主親師三德的偉大之佛,其實並非如此,而是因為眾生擁有佛性,具有顯現佛之生命的潛能,釋迦佛才能發揮其作為眾生的主親師三德,所以大聖人才會說,是眾生賦予釋迦佛三德。

       大聖人在此對於主親師三德以及宗教的詮釋,進行「革命性的轉換」。就以往的想法來說,主君是支配、率領民眾的領導者;師匠是引導、鍛鍊弟子的教導者;父母是生兒育女,受子女尊敬的長者。若只就這層關係來看,主、親、師便會成為權威性的存在,以這種看法視佛為主親師,也只會出現權威主義的宗教罷了。

        其實,能讓民眾幸福的主君,才算是主君;能教導弟子成為有用之材的老師,才算是師匠;能培育子女成材的雙親,才是真正為人父母。如果從這觀點來看主親師,那麼民眾擁有幸福的可能性,主君才能發揮主君的力量;師匠能身具師匠之德,是因為弟子具有卓越成長的能力;父母也是因為子女有成長為有用人才的可能性,才能完成為人父母的責任。
   
       宗教也是如此;由於眾生擁有成佛的可能性,佛才具有主親師三德
--------------------------------------------
簡單的名詞解釋:御書與日蓮大聖人

*(1)御書是日蓮大聖人寫的書信以及佛法的道理,而之所以尊稱其為「聖」,是因為他再次闡明佛法最根本的精神,並且以自身做為「凡人」的姿態克服了種種的困難而實踐、流布法華經,最重要的是,他將佛何以成為佛以及如何成為佛的原因告訴更多的人,希望其他人也能脫離煩惱而獲得幸福。

--------------------------------------------
(二)為何只讀法華經:

之前跟同學說明為何只讀法華經時解釋錯了,後來聽到座談會一個同學的說明才想起,釋迦在法華經之前所述說的種種經典(這些經典也分別是佛教其他不同宗派所根據的來源)是隨他意而說,也就是顧慮到當時人們「機根」(例如資質)不同所說的「權宜」之法,並未說出佛真正的悟得,換句話說,如果一開始就跟別人講說「你有佛性,一定能成佛」,別人可能會覺得你是瘋子,所以才需要不斷地依據地域、文化、個人情況的差別來說法,是慢慢引導別人了解的意思。

所以,關於對經典的「詮釋」問題並非是只是相對主義性的怎樣詮釋都可以,事實上是可以透過歷史、語言等等的研究,加上對所有經典的比較、相互辯論來找出一條根本的主軸,也就是回到本質和精神的層面,關於這部分就是「文證」和「理證」的結合,也就是必須有經典的根據以及道理的辨明兩者相互配合。

最後,且也是最重要的,便是「現證」,也就是思想或理論在人的實際生活中產生的結果,必須注意的是,釋迦的「法」(或悟得)是透過體會人世間生老病死,想解答這因因果果不斷流轉的根本苦惱而來的,此為原初的「不脫離現實/實際」的意涵,而其後人們透過「正確地」理解與實踐此法所產生的結果,便是判明此法是否有任何錯誤或誤解最好的方式。

* 法華經是隨自意所說的法,是在衡量人們對佛法的了解已到一個程度而有能力聽懂根本真實的悟得時才說的,因此它是釋迦在最後八年所說的法,而不是一開始就講述它。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