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逾百座南極冰山正罕見的朝紐西蘭漂移,紐西蘭政府發布沿海航運警報。科學家指出,冰山的實際數量可能多達數百座。 澳洲南極部的一位冰川學家說,衛星影像顯示,冰山已漂過奧克蘭群島,目前正朝位於東北方約450公里外的紐西蘭南島前進。紐西蘭已在冰山出現的南大洋地區發布沿海航行警報。 冰川科學家楊恩表示,光是目前能看到的一個冰山群就有100座以上,其中一些寬度超過200公尺,而實際冰山數可能高達數百座。 這些冰山是日前一塊大浮冰的剩餘部分,因受全球暖化導致氣溫和海平面升高影響,這塊大浮冰由南極冰層分裂出來。 楊恩說:「這塊大浮冰離開南極時,面積很可能達30平方公里。」浮冰在南極轉了一圈,較大的部分崩裂,形成較小的冰山,並成群往紐西蘭南島方向漂移。 楊恩表示,這些冰山群是否真會漂到南島,目前無法下定論。 上周澳洲科學家方於南極洲與澳洲之間的麥夸利島附近,驚見一座巨大冰山,這些冰山是本月在澳洲麥夸利島外海所發現較大冰山的殘餘,其中一座大冰山估計有2公里長,另一座則是北京奧運體育場「鳥巢」的兩倍大。 這麼多冰山如此接近紐西蘭,是2006年以來頭一遭。當時一些冰山漂流至與紐西蘭海岸線相距不到25公里之處,也是紐西蘭外海1931年以來首次發現冰山。 |
短短十天,高雄縣大寮鄉傳出戴奧辛汙染肉鴨,台南縣後壁鄉的冠軍米傳遭鉻汙染,隔一天再傳砷米呼之欲出,高雄澄清湖、台北基隆河紛傳魚群暴斃……,從南到北,疑似重金屬汙染危害作物安全事件此起彼落,讓國人深陷怵目驚心的恐慌,到底吃什麼才安全?
中央主管機關環保署慢半拍應對被罵臭頭。雖然接下來與農政單位聯手撲殺戴奧辛鴨、搶割疑遭汙染的鉻稻並焚燬補償、勒令爐渣廠停工並處罰、擴大清查非法棄置場等動作,但隔幾天會不會又有什麼毒東西爆出來?
怎麼做才能讓人民重建對糧食安全的信心?這得針對汙染發生、擴散的每個環節來徹底應對,不能每次都複製花錢補償、首長帶頭吃的老戲碼。
不管是高爐的集塵灰、爐石,電鍍、染整的廢液,或石化、廢五金燃燒產生的有毒廢棄物,皆是因為長期怠忽,完全不預防汙染外洩或非法棄置,讓汙染物與土壤接觸,甚或滲入地下水層擴散,被細菌、微生物吸附後進入食物鏈,最終進入人體產生危害。因此,最根本的動作,是盡一切努力阻絕汙染物與土壤及水體接觸。
道理簡單,但在台灣要執行卻有相當難度;因為已汙染擴散、難以處理的陳年舊案太多,且清查不易。四十多年前經濟起飛,速度遠超過國人環境意識成長,政府環保法規又遠遠落後,業者對廢棄物處理幾乎全是任意棄置,「眼不見」為淨,因而埋下汙染潛因。遲至民國七十二年,政府才將土壤汙染防治列為重點工作,歷時十餘年的調查,發現全省農地遭重金屬汙染情況相當嚴重;其後雖陸續公告為汙染控制場,編列預算整治,但迄今進度有限。
更糟糕的是,近年政府嚴查重罰的同時,爐渣、集塵灰、有機溶劑等含戴奧辛及重金屬的工業廢棄物仍四處非法棄置、隨處掩埋,汙染物的數量甚至遠超過老案。高雄縣大寮鄉爆發戴奧辛肉鴨後,環保署公布發現至少有一百七十五處非法棄置場,許多還有立即的危險,然而,指定為汙染場址後卻一擺多年未做處理,大寮鄉的養鴨場就是例子。
尤有甚者,非法棄置場完全未做阻絕毒性物質與土壤、地下水接觸的不透水設施。一個合法的掩埋場或堆置場,須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不透水布先鋪底,以防止汙染物與土壤接觸及滲入地下水的可能;不過,以現在的汙染處理技術,即使有毒廢棄物以水泥固化後再掩埋,還是會有微量毒液溶出,因此不透水布下方還須設置一套廢液回收系統,萬一滲漏時可以補救。這些設施,非法棄置場一項也沒有,故而土壤及地下水遭汙染幾乎是必然。
民眾深感恐懼,一方面是因這些毒性物質最終必然進入人體、毒性強且致癌機率高;更嚴重的是毒性物質在自然界很安定,不太會被水體或陽光分解,危害時間都相當長,尤其是半衰期長達一百年的戴奧辛,更有「世紀之毒」的惡名,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肆虐。因而,抗汙染的戰爭規模絕對浩大,也非常不易竟功。
中央環保署被釘得滿頭包,誠屬理所當然;但地方政府也明顯失職,卻未見深入究責。試想,高等則農地異常冒出個爐渣處理廠、堆置場,廢棄物堆得像小山般,地方政府巡察人員會看不見?山區出現足球場大的棄置場,載廢棄物的大卡車日夜密集進山,地方視而不見,事發後全推給中央環保稽察不盡責,有這個道理嗎?這是單純的人力不足,還是另有隱情?
再說,非法棄置場堆入有毒廢棄物的第一時間,政府若無積極行動,任令其堆成小山,這除了是助長不法,更貽誤處理有毒廢棄物的關鍵時機;等重金屬與土壤接觸、滲入地下水層,屆時恐怕連將汙染土壤全部刨除都無法控制毒害流竄,因為地下水會跨行政區流動。
給民眾安全的糧食,是各級政府最根本的工作,中央相關部會、地方政府都請繃緊神經,不能總是等環保志工發現異常才出來善後。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則是天外之天,豈容權責單位顢頇怠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