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臺灣一些河口附近的腹地常可看到一大片低矮的草,間雜以緩慢流動的水域,這就是鹽生草澤。這些植物以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為主,如茳茳鹹草、雲林芫草、蘆葦、水蠟燭等。因為是一年生的植物,隨著季節變換常會呈現春時盎綠、冬時枯黃的景色。一些重要的河口,如淡水河口的關渡、蘭陽溪口、大甲溪口的高美濕地等都可見這一類的濕地。
|
2.紅樹林沼澤(林澤)
|
所謂的「紅樹林」泛指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濱與河口泥灘地的鹽生常綠喬木或灌叢。紅樹林的組成以紅樹科的植物為主,如欖李、海茄苳、五梨跤、水筆仔等,分布範圍約介於南北緯25度間。這些泥灘地的形成,必須是上游的泥土經河水攜帶而下後,在河口地帶才能沉積下來,成為紅樹林這類植物生長的基質。西部有一些重要的紅樹林,如關渡、竹圍、紅毛港、四草等。
|
3.潮間帶淺灘
|
在臺灣西部有許多這類的濕地,面積都相當廣大,每天受到兩次漲退潮的影響,退潮時甚可露出長達4公里的泥灘地,但鮮少植物生長其上,如彰濱海岸、雲林麥寮海岸。
|
內陸濕地
1.草澤
水域中有多種挺水或沉水植物,如荸薺、針藺草、燈心草等。從低海拔的南仁湖、夢幻湖,到中高海拔的小鬼湖、屯鹿池都是這類的濕地。
2.水苔濕地
不同於草澤濕地,這類濕地底層充滿腐植質,表面長滿水苔類的植物,如宜蘭的松羅湖。
3.泥炭濕地
經常位於森林內部排水不良的低窪地,因堆滿了大量的腐爛植物,往往在底層形成泥炭層,如鴛鴦湖。
|
經常位於森林內部排水不良的低窪地,因堆滿了大量的腐爛植物,往往在底層形成泥炭層,如鴛鴦湖。
|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