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教 陸生 去年最夯教育事
 

【記者鄭沛揚台北報導】全國教師會1月4日公佈年度10大教育新聞與新聞評論,由台灣立報提供2009年重要教育新聞,全教會召集專業教師進行遴 選。對於過去一年的教育部表現,全教會理事劉欽旭為教育部長吳清基打了60分的及格分數。他表示,吳清基的行政事務經驗豐富,但走馬上任後似乎還在「暖 機」,表現不盡理想,期望未來能拓展教育新氣象。

方案宣導不周 家長不安

2009年度新聞以重要教育政策、議題及影響深遠的教育法制評定,其中以「12年國教」與「開放陸生來台暨承認大陸學歷」最引人注目。民進黨執政時 曾預訂98年全面實施「12年國教」,政黨輪替後,雖未正式推動,但仍成立委員會進行教育檢討。其中,中教司提出「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 引起各界關注。

許多人對方案內容存有質疑,各招生區對入學方式,不是未定案,就是宣導不清楚。全教會副理事長林清松認為,社會對於免試仍有疑慮,主管機關與民間缺 乏對話平台,歧見越來越深。他指出,以各招生區現況,採用學區登記及學生申請名額極少,多數採用國中薦送模式,採計在校表現。而在校表現通常是傳統升學考 試的科目,讓國中教師與家長更為不安。林清松舉教育現場為例,有國三導師對學生說,免試入學就是參考每次校內的段考分數,徒增學生的學習壓力。

資優班大家搶 壓力更大

恐慌延燒到小學,父母希望孩子能獲得適性教育,但對於「成績好」與「資優」的落差不甚明白,當台中、彰化、南投3縣市舉行資優鑑定,吸引2、3千名 學童參加,人數之龐大連教育部官員也大吃一驚,直言不可能有那麼多資優生,甚至有國小為了提升學生上榜人數,利用暑假進行密集訓練,顛覆鑑定的原意。

全教會政策部主任詹政道說明,資優生與身心障礙學生,都是「有特殊教育服務需求」的學生,人數應是鳳毛麟角,教育部特別撥出經費進行「特殊教育服務」,若是一般學生也來分享資源,將引發排擠效應。

全教會認為,中部3縣市為國小畢業生進行資優入學鑑定,是地方教育官員「帶頭違規」,假資優班巧立名目,間接主導優勢學生對其他學童進行資源剝奪, 更嚴重的是,將國中不正常的升學壓力往國小延伸。詹政道強調,資優生無法訓練,國民教育應有彈性包容各類學童,行政體系不該刻意挪動資源,偏厚特定族群。

教育部在98年12月份,連續拋出「3限6不」及「承認大陸38校學歷」等政策,火速辦理20場全台公聽會,企圖在99年1月結束的立院會期通過。劉欽旭認為教育部過於樂觀,就算小規模交流,也應重視社會反應,急於宣示可能會讓立意良好的政策得到反效果。

陸生政策處理 過於輕率

對於陸生議題,劉欽旭認為教育部「方向對了」,「但把一盤好棋走壞了」,應該將醫事學歷承認、學歷溯往、陸生控管問題分別釐清,否則將模糊焦點。以 公聽會台北場次為例,台生會與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在言談中針鋒相對,完全喪失政策說明功能。劉欽旭對該場公聽會看法是「吵成一團」,政府對於政策施行步驟與 配套應有分階段說明,混為一談只會增加處理難度。

教育部即將送進立法院的陸生來台版本,企圖取得民意機關對行政部門的完全授權,對於各類組織並未做出原則規範。劉旭欽認為作法過於輕率,他呼籲立法院審查時及時補救,對行政單位訂定規範,否則將難以取得人民信任,形成「立法的行政院」。

對於有人認為開放陸生來台是大學招生不足的良方,劉旭欽則持相反意見。以教育部政策規劃,一年招收2千名陸生,對於大學招生是杯水車薪。後續發展才是觀察重點,例如陸生來台是否會排擠台生入住學校宿舍的權益。

全教會認為,招生不足的大學退場或轉型並不是唯一出路,在少子化趨勢下,教育部有責任輔導發展學校特色,打造多元化教育體系。劉旭欽預估,高中職在104年,大學在107年,將會面臨招生短少5、6萬人的困境,值得有關單位深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ka9644503 的頭像
    jka9644503

    如果麥子不死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