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說不定底下藏著的,還是假的,甚至,本來被剝掉的,還比底下藏的,更接近真實些…… 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1991年的電影《高跟鞋》,拍攝的動機是為了要向前輩大導演柏格曼致敬,將柏格曼的經典《秋天奏鳴曲》中的故事情節,重講了一次。講一對母女之間濃烈而恐怖的關係。 不過,阿莫多瓦當然做了一些變化修改。電影越到後面,跟柏格曼原作相異的部分越明顯。柏格曼沒有讓這對關係緊張的母女共用一個情人,也沒有讓女兒犯下謀殺罪,先是殺了在母女間劈腿的情人,接著又殺了繼父。 這樣戲劇化的發展,非但沒有讓電影變得更緊張、更恐怖,反而增添了無厘頭的成分,一下子把柏格曼原本營造的家庭人際與內心張力,破壞無遺。柏格曼拍的是讓人看得喘不過氣的悲劇,被阿莫多瓦重拍,卻拍成了一部讓人啼笑皆非的鬧劇。 看到這樣的「致敬之作」,美國影評人David Denby忍不住引用了王爾德的名言來形容阿莫多瓦所做的,他讓《高跟鞋》電影裡的角色「脫下了真面貌,露出了面具」。 王爾德的話,帶著強烈的弔詭。一般的情況,面具在外、真臉在裡,脫掉了面具,是為了察知真實。柏格曼的電影,就帶著這樣的創作精神,透過鏡頭,讓我們擺脫了想當然耳的母女關係模式,看到兩人之間複雜的競爭與仇視,黑暗的掙扎與痛苦。那平常外人看不到的,才是真實,或至少是更真實的。 然而,這種揭露面具窺伺真實的想法做法流行久了,會產生一種奇特的翻轉。有些人學會了如何運用這套習慣,故意剝掉表面,露出底下藏著的,讓我們相信:因為藏在底下,所以那就是真實。王爾德提醒:但說不定底下藏著的,還是假的;甚至,本來被剝掉的,還比底下藏著的,更接近真實些? 阿莫多瓦要做的,正是嘲弄那種「真實信仰」。剝開表面,露出來的不必然就是真實,也有可能是另一層更庸俗的虛假,可笑的鬧劇。 國民黨中常委選舉的賄選行為,的確讓人覺得厭惡不齒。然而,接下來上演的「改革派」的義憤填膺,應該讓我們看到希望、寄予期待嗎?不曉得為什麼,看到那樣表態的辭職秀,以及後來的全面改選變化,我一點也不覺得虛偽陰霾被掃除、露出真實的欣慰。相反地,我想起阿莫多瓦的電影,更反覆咀嚼著王爾德的話,有些人「脫下了真面貌,露出了面具」。 【2009/10/28 聯合報】 |
- Oct 28 Wed 2009 10:45
故事與新聞/脫下真貌,露出面具
close
故事與新聞/脫下真貌,露出面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