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阿伯,我們找你找了六十年!」旅美多年的卓以定昨天專程到彰化縣,向高齡九十的恩人柯景星道謝,情緒激動。六十五年前,中華民國駐北婆羅洲領事卓還來遭日軍殺害,妻子及年幼的一兒一女都被監禁,監視俘虜的台籍士兵柯景星偷偷拿雞蛋接濟,保全遺孤。 「卓還來是我的伯父,我終於見到救伯父一家的恩人,也了了父親的遺願。」卓以定說,雖然戰後人事全非,但卓家沒有忘記當時幫助他們的「台灣兵」。 她說,二次大戰接近尾聲時,日軍占領北婆羅洲,伯父一家四口都被送到沙勞越首府古晉的俘虜營,伯母趙世平營養不良,無法哺育襁褓中的兒子卓以強;柯景星不忍,和其他台灣兵經常拿食物接濟,「柯景星更省下自己配給的雞蛋、牛奶送給伯母」。 一九四五年七月六日,卓還來堅持不被日軍吸收,投入汪精衛政府,慘遭日軍殺害。趙世平母子回到大陸,一直不忘柯景星的恩情。 卓以定說,伯父為國犧牲,父親卓貺(音:況)來感到相當光榮,一九四九年來台在台大外文系任教,一心尋找恩人;趙世平曾抄下柯景星在台灣的地址,但光復後台灣地名重編,父親曾到彰化查訪,始終無功而返。 「父親去年病逝,臨終前念念不忘,但人海茫茫,不知從何找起?」卓以定說,幸好報導文學作家李展平花了多年工夫,採訪當年的台籍戰俘監視員,寫下《前進婆羅洲》、《戰火紋身的監視員》,柯景星仍清楚記得當年曾幫過「領事夫人」。
定居休士頓的她,由李展平陪同驅車到彰化縣和美鎮鄉下,不斷合掌向柯景星道謝。另名台籍監視員八十五歲的周慶豐,也趕來相會,兩位老人看著卓還來一家的照片,不勝欷噓。 卓以定說,伯母趙世平高齡九十六歲,全身癱瘓無法行動,目前定居洛杉磯,得知找到幫助她的「台灣兵」,相當高興。 ※延伸閱讀》 【2010/01/22 聯合報】 卓領事紀念碑 佇立北婆羅洲
|
![]() |
||
|
||
「領事夫人哭著要跪我,我告訴她,我才二十幾歲還沒娶某,你不能跪,不然我雞蛋不給你!」九十歲的柯景星回想六十五年前在戰俘營接濟趙世平,趙世平下跪感謝,慌得柯景星得用「恐嚇不給雞蛋」才勸阻趙世平下跪。
二次大戰,日軍在太平洋地區俘虜三十多萬盟軍,並四處設置戰俘營,日軍還拉台灣青年當軍伕,擔任監視員看守戰俘。柯景星當年才廿歲,改名為「河村輝星」。 他描述台籍軍伕並非軍人,只算軍中雜役,日軍對待軍伕,一向打罵為主,稍不滿就是一巴掌打下來。台籍監視員處境不好,戰俘的處境更難堪,連食物配給也不足。 當時,他們管理兩百多名俘虜,大多是「阿禿仔」(英、澳戰俘),食物配給不足,「阿禿仔」曾偷摘當地人種的鳳梨果腹。領事夫人帶著兩名年幼的兒女,因為營養不足,甚至無法哺乳。 柯景星說,卓還來祖籍福建,大家不僅同為中國人,且語言溝通無礙,因此台籍監視員都很同情領事一家,經常幫忙。柯景星不但將配給的雞蛋送給趙世平,甚至戒菸,將菸草換取食物給領事夫人。 他後來成為戰俘,在南洋被關十年才回來。半世紀後,仍有人想到他,並前來探視,令柯景星相當開心,變得幽默起來。 當卓以定談起伯父是燕京大學高材生,柯景星答:「我也是大學生。」大家愣住,只見他不疾不徐說:「我讀過長青大學。」 卓以定說,伯母趙世平也是燕京大學高材生,返回大陸後,將堂姊卓以佳、堂兄卓以強請妹妹照顧,她則到美國在聯合國工作;未料大陸淪陷,母子分隔,直到廿多年前,堂兄、堂姊才到美國團圓。 ※延伸閱讀》 【2010/01/22 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