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立報 2010.0428

【記者胡慕情專題報導】

2007年石油危機導致小麥飆漲,「喜願麵包坊」總兼施明煌與台灣各地農友契作小麥,目前台中大雅、台南學甲、宜蘭員山、苗栗苑裡等地都有小麥田。但因台灣發展政策依然傾向工業與高科技業,加上灌溉用水與工業廢水排放未分離,台灣農田面臨污染與消失的命運。糧食危機,一觸即發。


3、4月,陸續是小麥收割的時節,和施明煌契作的彰化芳苑小麥田,在3月的尾聲開始收成。由於推廣小麥才剛起步,施明煌的契作面積還不夠大,為了收割,還得請收割機遠從台中而來。


收割機轟隆隆地在小麥田裡穿梭,幾位農夫跟在收割機後方,用鐮刀割下收割機無法處理到的麥穗。苗栗苑裡的小麥田收割時,農友吳文雄的母親也彎著背,在冷風來襲的春日割麥。「阮兒子哪底收(收割),阮一定來幫忙!」吳文雄的母親說,這些麥子因鳥害、氣候影響,得來不易,能收多少是多少。對農民來說,即便是一粒小麥,也要呵護。


但彰化芳苑的小麥田,卻坐落在中科四期二林園區與正在審查開發的國光石化案中間。國光石化與中科四期,分別是近年重大開發案之一,中科四期雖經過環評審查並訂下19項環境規範事項,但因高污染的廢水尚未定案要排往何處,恐受影響的彰化居民都相當擔心。


工業入駐 影響小麥
中科四期最大進駐廠商為友達,友達公司在桃園龍潭廠所排放廢水,已讓承受水體霄裡溪從優質甲級水體變成污染河川,因而中科四期開發遭受農漁民強烈反對;但在政治力施壓下,中科四期依然過關。國光石化則因是重污染石化工業,也將對農業產生影響。施明煌無奈地說:「如果這兩個案子都開發且營運,小麥就不能在這裡種了!」而這兩大工業區也將間接導致彰化水源不足,對農業衝擊更大。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直指,淡水是地球上的珍貴資源,但因全球人口激增、民生工業用水攀升,水資源已嚴重分配不均,預計在2030年,全球嚴重缺水人數將從24億爆增到32億。


李根政表示,目前全台河川污染都相當嚴重,由於灌排未能完全分離,田水易受污染;他感嘆:「工業區廢水都合法排入灌溉渠道;農村邊緣有各種工廠,無論合非法都亂排!」


「台灣即使豐水期,也有濁水過高的問題、無法取水過濾來喝。」李根政說,台灣過度發展耗能、耗水的污染產業,這種一味從大自然增加取水量的態度相當不負責;在能源短缺的情況下,台灣依然發展工業,88風災後的一連串乾旱,以及不斷迫近的水資源危機,在在威脅著台灣的糧食安全。


仰賴進口 自給不足
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常務理事黃淑德表示,政府不斷宣傳「麵粉進口比較方便、要買就買得到」,完全以經濟效益為考量目標,當農民種植無法獲益,只得休耕。「休耕後的田地跟水給誰用?幾乎就給工業用!」


黃淑德直指,台灣糧食自給率雖然號稱還有3成,「實際數字恐怕更低」,目前台灣在糧食政策上依然節節敗退,農村運動者皆憂心表示:再不提高糧食自給率,未來糧荒爆發,台灣將陷入糧食不足危險。


我們應該重建人跟土地的關係,為發展工商業而不斷傷害農漁民的方式再不扭轉,台灣會無法翻身!」李根政沉痛指出,高污染產業之所以可以進駐農漁村,在於農漁村破敗,政府應試圖讓農漁村更健康,否則無以抵抗污染性工業。


農友吳水池說:「以前說『以農業培養工業、工業發展農業』,應該要落實!」農民除希望土地不要再釋放給工業、灌排水圳應保持外,施明煌建議,在氣候變遷下,政府應更重視氣候對農民的影響、發展預測機制,協助農民控管農事。


氣候控管 農事專屬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分析師賴忠暐表示,因為氣象局是政府單位,職責傾向一般天氣與災害型預報,雖然氣象局也有基本農業氣象預報,但通常氣象預報多著重都市與平地,農產多在郊區、地形部分也會產生變異,導致難以控管


目前天氣風險管理公司與經濟部合作,未來將推出「數位農民曆」,農民可上網登錄產品與農事狀況。賴忠暐說明,發展數位農民曆主要是因為過去農民都看二十四節氣耕作,但因農民曆是根據黃河流域制定,台灣緯度偏南,並不完全精準;加上氣候變遷大,有必要制訂台灣專屬的農民曆。


未來數位農民曆會做長、短期預報。賴忠暐說,因農作物有期程,包括噴藥、灌溉、施肥、噴藥,這些農事都與天氣相關,未來農民可上網登記農事,天氣風險控管公司則為農民註記天氣預報,以讓農民更適時地節省成本。


長期部分則是氣候預測,但目前為止大氣科學仍做不到長期的精準預測,只能大概推估,這部分則提供農民作物選擇的參考。未來農民曆會分為客製版與簡略版,一般事項將完全免費,需要特製的收費則在2千元左右。


不過賴忠暐坦承,氣候風險控管只能協助台灣農業一小部分,要改善台灣農業問題依然得依靠政策。尤其在極端氣候變遷下乾旱恐怕成為常態,施明煌認為,這對台灣農業也許是轉機。


小麥價格 恐再飆漲
2008年,台灣每人每年消費小麥已達45公斤且持續上升,但自1910年就出口小麥的阿根廷,卻因持續乾旱導致產量一路下滑,從1,640萬噸降到6百萬噸,已無法負荷出口、僅能應付國內需求。


施明煌認為,小麥種植在台灣西南沿海有足夠歷史深度,又是粗放型田間管理,只要有合適的產銷計畫,不但能活化休耕耕地,更可提升糧食自給率。但目前台灣農村普遍存在「農民年齡老化」、「農村人口外流」、「可耕農地逐年流失」、「休耕政策」等問題,主管機關必須面對提高小麥自給的急迫性,否則小麥價格再次飆漲,將不是歷史。 (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