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報
【編譯魏世昌綜合外電報導】
為了改善印度社會城鄉差距造成學生在職場上溝通與社交能力的不足,卡塔斯(Venkatesh)創立了拉曼國際資訊科技學院(RiiiT)女子精修學校,專門針對來自偏鄉的理工研究生設計職場「軟技能」課程,讓學生在步入職場前能做好充分準備。
學習社交基本禮貌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如何讓自己的行為舉止合宜,符合社交場合的禮貌,成為印度大學生畢業後需要面對的人際挑戰。
印度南部城市邁索爾的一間教室中,數十名年輕男女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課。教師齊哈雅(Chhaya Srivatsa)告誡學生:「如果看見有人哭,千萬別纏著人家問原因。」如果有人早生華髮或臉上冒出皺紋,也要假裝沒看到,這是一種當代社會的基本禮貌。
她告誡學生,必須改掉遲到的習慣,就算不尊重自己的時間,至少也應尊重他人的時間。她還教導學生如何選擇職場穿著、如何與老闆交談與如何避免商業電子書信的不恰當俚語。
這些學生都是女子精修學校拉曼國際資訊科技學院的工程研究生,普遍被認為缺乏了某些獲得工作的必備的社交能力。
齊哈雅指出學生的問題在於,他們花了所有時間在電腦上,科技網路是他們的溝通管道,並非人際網路。一旦進入公司,卻不知道要如何與同事互動,他們的肢體語言與聲調都不對,卻沒有人教導他們這些事。
包容不同文化
隨著全球化商業界線的漸趨模糊,印度企業招募員工的觸角向全球延伸,他們希望員工能夠對其他不同的文化有所意識與包容。
根據一份印度資訊軟體協會(Nasscom)的調查指出,印度大學每年培育出3百萬名研究生,工程學研究生高達50萬人。
然而,許多公司的招聘人員表示,這些應徵者未達符合資格。其中一項重要關鍵是城鄉差距造成學生的溝通能力表現有落差。
Nasscom前主席卡尼克(Kiran Karnik)說,來自印度理工學院與其他大城市知名學府的學生溝通能力比較好,無論在世界何地都能夠保持自信。但在小城鎮的次等大學與學院中,學生雖然專業訓練很扎實、基礎也夠,但溝通技巧卻奇差無比。
這個問題不僅是因為學生花了相當多時間在電腦上,更因有些學生來自弱勢家庭與偏遠地區,缺乏文化刺激。
沒有人教學生說話
印度資訊科技與業務流程外包(BPO)產業雇用了超過2百萬人,每年更有數以萬計的新進員工加入。但許多老闆一直都有人才短缺的問題。
卡尼克毫不留情地批評印度教育,指出學校只強調基礎學習,沒有教導學生如何思考與說話。教育系統大量生產學生,卻不是企業想要的人才。
他強調「軟技能」在這個時代的重要性。「假若你在電腦公司的後勤業務部門工作,需要與遠在1萬6千公里遠外的美國顧客對話。你必須與對方討論企劃與報告,也要清楚了解要如何執行。」
從課堂找回自信
RiiiT裡有許多來自卡納塔卡省小城市與小鎮的學生們,屢屢遭企業面試後婉拒,經歷了一段沮喪期。一名學生南亞娜表示,參加精修學校的課程後讓她變得具信心。「我很怕生,以前從未主動提出問題;但我現在了解,把想法說出來,對我而言很重要。」
來自畢達學生帕蒂爾說,她希望透過精修學校增加工作機會。
「我學到如何表現舉止、如何與人溝通與互動。溝通技巧真的相當重要,這將會幫我找到一份工作。」
先懂得推銷自我
RiiiT創校者暨執行長卡塔斯認為,學生的表現相當優秀,在學校力圖讓學生隨時處在「我已準備好工作了」的狀況。「他們很有抱負,但是不擅長行銷自己。我告訴他們,如果想要成為一名軟體設計師,你必須先成為一名銷售員。」
卡塔斯說,一般公司在招聘新員工時也會提供訓練,但是社交能力、溝通與分析技巧,也是生活必備技能。
卡尼克說,精修學校讓學生能在3至6個月時間內,學習到「軟技能」。他比喻:「這是一種修補技術,像是繪畫的最後潤色,只要輕微地使力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