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立報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行政院25日通過醫療法修正草案,提供稅金優惠吸引財團、外資投入國際醫療服務,開放得以公司形式設立。此舉引起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反彈,質疑草案通過後,將迫使醫療人員失去自主,造成台灣醫療環境大倒退。


醫生是救命的重要角色,醫院更負有社會服務的性質,法律規定必須以財團法人方式設置。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醫師自主與生命優先是醫療基本原則,一旦醫院成為以營利為目的公司,為搶攻醫療商機,勢必扼殺醫師自主權,導致醫師只能依照公司指示從事醫療行為。


國家帶頭賣醫療價值
滕西華痛心表示,全民健保推動至今15年,從草案推動卻只看見衛生署被經濟發展牽著鼻子走,國家帶頭販賣醫療價值,讓生命被標價、醫療行為貼上價碼。她預言,此舉將加速健保制度瓦解。


滕西華表示,督保盟並未反對有能力的國家提供國際醫療服務,但與各國情況相比,以整形美容揚名國際的韓國,政府不僅沒有出錢推動國際醫療,甚至站在監督立場,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也從未見過類似政策。滕西華質疑,為何台灣只能以「公司化」方式推動國際醫療?


加深醫療階級化
立委黃淑英指出,一旦醫院開放公司化後,即使衛生署強調國際醫療不會佔去健保資源,但這些醫院公司勢必加深醫療階級化。黃淑英表示,未來只有外國人和有錢人有權享受一流醫療服務,經濟能力不許可的一般民眾,只能透過健保接受二流甚至三流的治療


衛生署已同意外資及合資企業在新竹生醫園區,以BOT(興建、營運、轉移)方式設立醫院。黃淑英質疑,原先規劃許久的新竹生醫園區是為解決新竹重症患者必須轉至台北就醫問題。然而,衛生署計劃編列88億預算後,卻將生醫園區改為國際醫療專區,讓人不解生醫園區的政策定位。


衛生署署長楊志良日前公開表示,修正草案可為台灣發展國際醫療與觀光醫療奠定基礎。衛生署醫事處副處長王宗曦解釋,台灣醫療品質高,價格相對低廉,開放公司化後,可引進企業資金,採購過去健保補助有限情況下,一般醫院難以負擔的高科技儀器。


滕西華回應,台灣醫院擁有高科技儀器的密度在世界數一數二,且透過政府補助,從事國際醫療的醫院公司經營成本勢必比其他醫院低。獨厚財團與外資的結果,不僅人民無法享有利用政府補助金錢購買的高級醫療設備,視同「階級專區」的國際醫療專區也將擠壓其他醫院經營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