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報
【編譯成怡夏整理報導】
過去5年來,鄭州綜合垃圾掩埋場每日湧進鄭州地區8百萬人口所製造的1百多噸垃圾,場址附近村落的村民因此面臨生活品質低落的關卡。
百噸垃圾淹沒村莊
根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外來者大老遠就聞到垃圾惡臭。超過1百輛卡車載滿垃圾,在通往張李垌村的狹窄道路上排成一列,等著將垃圾倒在面積有20個足球場大的垃圾掩埋場上。人口不到1千人的村落裡,充斥著被腐臭吸引而來的昆蟲;而農田受到有毒物質的影響,無法收成。
「在這裡的生活簡直是一下子就從天堂跌到地獄。」一輩子都住在這裡的居民王秀華(音譯)邊說邊用手拂去一大群蚊蠅。這位現年78歲的女士狂咳不止,說掩埋場的氣味讓她得了支氣管炎。
隨著愈來愈多中國人跟著中國經濟起飛而致富,急速增加的垃圾是人們得面臨的結果之一。
城市快被垃圾塞爆,而官員們努力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據北京清華大學垃圾管理專家聶永豐的資料,紙張、塑膠和其他垃圾總量在20年間成長了3倍以上,大約一年有3億噸。
對中國而言,這個問題是突然出現的,前一個世代大部分的中國家庭居住於貧窮鄉間,每樣東西都會循環使用。
「垃圾問題在過去一點也不複雜,因為我們沒有超級市場,我們沒有任何花俏的包裝以及買不完的東西。」聶永豐說,「突然之間,政府被堆積如山、無處堆放的垃圾搞得焦頭爛額。」
在張李垌,村民參加遊行抗爭,有時候還會用肉身抵制那些想要進入的垃圾車。「張李垌是無辜的,他們把垃圾都倒入我們的村莊。」李巧紅(音譯)說,並把她5歲兒子的溼疹歸咎於垃圾問題。
1百人民幣 買不回健康
李巧紅住在垃圾掩埋場方圓1百公尺內,和垃圾場之間只有籬笆隔開,她的家庭在政府的補助下,每月可得到1百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70元)的補償。
垃圾傾倒的結果不只污染了空氣和土地,也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村民表示,懷疑共產黨官員拿了好處才會接受此地成為垃圾掩埋場。
「我們這些村民太過無知,我們不知道垃圾掩埋場是什麼,」李巧紅說,「假如我們早知道這場汙染造成的結果,我們一定會用盡所有辦法阻止掩埋場的興建工程。現在一切都為時已晚。」
其他地方也上演了類似劇碼。去年,在湖北省,上千名農夫在一場抗議垃圾傾到在社區附近的活動中,和警方發生衝突。其中有一人被警方毆打後宣告不治。
矛盾的是,往往是城市地區的抗議活動逼得垃圾來到鄉間傾倒。去年北京中區的居民擠爆環境部辦公室,抗議附近掩埋場的惡臭,以及要在該地興建新焚化爐的計畫。
城市沒有焚化爐
去年7月,官方放棄了興建焚化爐的計畫,並關閉那座垃圾掩埋場。
在北京東區,當地官員投資了數百萬元,想要讓高安屯垃圾焚化廠成為中國符合全球健康標準的幾個焚化場之一;這是因為當地20萬居民陳情一年後才決定的。
「我們的生活標準改善了,所以愈來愈多人開始為更好的生活品質努力。」67歲的陳情者張江華(音譯)說。
「媒體的大量新聞報導讓地方政府感到難為情,所以他們最終決定採取行動。」她說。
在歷經千年的農業社會後,中國期望在5年內讓大部分地區都會化。
繁忙的家庭已經用包裝過的食物取代購買新鮮食品。根據香港貿易局資料,從2000年到2008年,人民消費成長了10.8%(高於亞洲地區平均成長數字的4.2%)。在2013年之前,販賣已分裝好的食物市場營業額預計會成長到1,950億美元(約新台幣6兆2千萬元),比起前一年成長了74%。
中國70億噸的垃圾至少有85%堆放在垃圾掩埋場,其中很多是在沒有執照的鄉間地區。大部分只用薄的塑膠內層和纖維玻璃覆蓋,雨水將重金屬、阿摩尼亞和細菌滲進了地下水和土壤中,分解後散發出甲烷和二氧化碳。
而中國的法規也允許垃圾焚化爐散發出超過美國法規所允許10倍的戴奧辛含量。
「假如政府不拿出辦法來解決我們的垃圾處境,中國在未來10年很可能會面臨即刻到來的健康危機。」北京大學垃圾管理專家劉陽生說。
在張李垌,居民鄭東曉(音譯)表示,村莊唯一的水井受到汙染,並導致村民慢性潰瘍。
鄭州環境部的發言人王翎表示,這座垃圾掩埋場有做保護下方地面的聚乙烯襯墊,「2006年和今年對於當地土壤、水源和空氣品質的測試,都顯示了這裡每個部份都符合國家標準。」他說。
居民卻反駁說,聚乙烯襯墊有破損,且只覆蓋在掩埋場的一小部分地面上。
政府知道所有垃圾處置方案都會招來民怨,劉陽生說,「政府會投資更多經費興建並維持更好的掩埋場上。」
但居民都認為這只是一種高調,因為經濟規劃者比起環境規劃人員更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他們也不喜歡將珍貴的經費花在垃圾處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