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內事也獎勵 將導致功利主義
 
 
【編譯魏世昌綜合報導】英國學者指出,當前的學校教育受到「獎勵文化」的侵蝕。英國《每日電訊報》指出,老師大方給予學生獎勵用的點數與貼紙是「反教育」的錯誤方式,將提高學童出現「功利主義」的危機。
越來越多學童只因某些微不足道的成就,經常被給予證書的現象,引發諸多相關評論。家長們形容,他們的孩子從學校帶回獎勵,目的是讓他們下回能夠記得將體育課需要使用的配件帶到學校、遵守班規與維持良好的餐桌禮儀。
有一位家長的女兒完全不嗜水性,不過卻在泳池中被誇獎「浮起來了!」

遵守班規也受稱讚
根據來自英國教育標準局(OFSTED)的研究宣稱,這些學校旅遊的保證與證明書的獎勵制度,激勵了那些原本慣性逃學與中輟的兒童。但德比大學(Derby University)教授丹尼斯.海斯(Dennis Hayes)駁斥,太多獎勵會損害學童的學習能力。
這種認證文化已大規模的入侵了非正規的學習系統裡。現在變成所有沒有證明書的情事,都會與貶值聯結在一起。他指出,非正規的學習已完全地被認證機器取代。

大錢花在獎勵制度
海斯批評,人們已經失去了做任何事情的動機,因為這在本質上是值得的。這變成只會在當有額外獎賞時才會工作,這根本違反教育理念。
海斯是《治療教育危險的崛起》(The Dangerous Rise of Therapeutic Education)一書的共同作者。他說,兒童的人生觀此後會以為做份內的事也應該被獎勵,但孩童被獎勵應是出於自然狀況才是。隨便獎勵的做法,簡直就是剝奪兒童天生的好奇心,到頭來只會變成做白工。
一些大型的中學,普遍每年要花上3萬英鎊(約新台幣150萬元)在獎勵制度上頭。目的只是維持教室裡的秩序與減少曠課率。學童準時交作業與努力念書就能得到點數,可以用來換得電漿電視、遊戲機、iPod、筆記型電腦,甚至還有國外來回機票。數十所學校已簽署這個稱作「Vivo Miles」的計劃。該計劃為一私人公司所執行的一個獎勵方案,讓學童得以透過電子磁卡集點兌換各種贈品。
德比大學資深教育講師賽門.布朗赫爾(Simon Brownhill)說,這些贈品對學童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鼓勵。但他建議,應在學童真正超出一般的成就時,給予獎賞才能達到真正的影響。

受獎恐降低判斷力
他說,贈品要真正能夠起實際效用。儘管對肥胖的擔憂逐漸升高,他提議「甜點」是最好的獎品。「獎品應該是你派的上用場的東西。」他說。「當我開始學游泳時,我獲得了一張5公尺、另一張則為10公尺的證書。雖然我也得到了獎賞,但它真正的讓我意識到了自己的進步,獎品或證書不應該將獎勵的原意貶值才對。」
最近的研究發現,獎勵制度造成學生喪失了學習動力,對在校整體的表現也未有太大的加分作用。這份報告由北約克郡(North Yorkshire)哈羅蓋特文法學校(Harrogate Grammar School)心理學主任艾瑪.鄧莫爾(Emma Dunmore)執行調查。報告中說,獎勵很少產生長期的結果,因為這會減少學童對於「自由意志下所從事之任務」的觀念。
「接受獎賞可能會降低個人判斷力,學童會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她認為,如果學童僅是為了得到獎賞而工作,就如同被獎勵給控制住一樣,將會缺乏自主判斷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ka9644503 的頭像
    jka9644503

    如果麥子不死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