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謝雯 整理報導】西薩士(Wagner Seixas)目前在巴西是一名正嶄露頭角的年輕生化學家,但誰也想不到,他差點成為一名電視修理工。


據《環球郵報》報導,西薩士生長於里約熱內盧一處危險社區,當地學生能夠念大學的機會微乎其微。不過,就在他完成電視音響修繕職訓課程時,西薩士獲選參加一項培訓低收入家庭青少年科學素養的前鋒計畫,該計畫利用假日為學生上科學課程。 


「培訓可以說是我人生真正的分水嶺,培訓前後的我截然不同。」34歲的西薩士說。他現在於一所大學中領導一支研究團隊。「培訓給了我機會,改變了我的人生。」


「一般人是花3年的時間準備考大學,我卻必須要在6個月內讀完。」另一名參加前鋒計畫的生化博士生桑多斯(Reinaldo Sousa dos Santos)表示。「這是過程中最困難的一件事。」


而桑多斯就是巴西必須努力吸引的那種學生。如同其他1∕4的巴西人,桑多斯出身於都市貧民窟。他的社區仍在販毒幫派的控制之下,他是全家族第一位讀大學的人。


在巴西,有不少研究者與西薩士及桑多斯有相似背景。他們共同代表著巴西值得注目的科學潮,過去落後於科學領域的巴西現已漸漸成為一個新勢力。


然而,就算巴西的研究人員數、實驗室數和發表論文數都激增,有些人仍擔心這類成就無法保持。


過去8年來,巴西投注鉅額資金在科學領域,今年卻一口氣砍掉科學暨科技部23%的預算。於此同時,死氣沉沉巴西公立學校中的學生,只有極少數能夠跟得上大學程度的科學課程。


資深學者紛紛回國
在巴西有越來越多學者和西薩士一樣,在美國和歐洲完成博士後研究,卻選擇返回家鄉。西薩士在哈佛醫學院進行了3 年研究,期滿後拒絕一項延長研究年限的邀請。


「我之所以選擇返鄉,是因為我被巴西發展有品質科學研究的可能性給吸引。」西薩士說。「我現在興致勃勃,不過這並不保證我在5到10年後不會感到受挫。」


前總統魯拉統治期間,經濟蓬勃發展,巴西科學發展預算年年穩定增加。2001年魯拉就職前,來自公、私部門的科學和科技投資金額為106億美元。到了2009年,投資金額增加為3百億美元。

「我們在聖保羅大學時常常開玩笑道,要研究科學的最好方法就是走到機場(搭機出國),這種情形已經改變了。」杜克大學神經科學家尼可拉利斯(Miguel Nicolelis)表示,他在23年前搬到美國。「有很多人選擇回國,也有很多資深科學家,像是我就是,都考慮要回到家鄉。」


尼可拉利斯在美國和巴西分頭進行研究,他在巴西最貧窮的東北部設立了一座神經科學研究院,現正努力招募相關企業進駐研究院旁的科學園區。


尼可拉利斯表示,研究院和其周邊科學園區是巴西最大的科學計畫,然這只是巴西現行一連串大膽科學計畫之一。巴西現正推動的科學計畫包羅萬象,從里約熱內盧7億美元的能源研究中心到鑽探南極冰核的探險計畫,後者是巴西在南極地區的首個研究計畫。


「這顯示了我們對科學的投資較過去來得多。」探險隊領隊西蒙斯(Jefferson Simoes)表示,他目前在巴西一所訓練冰河學家的研究機構擔任所長。


「現在巴西的冰河學家人數比智利及阿根廷來得多。」西蒙斯表示。「上述國家擁有冰河,而我們則提供冰河學家。


多項因素阻礙發展


然而,幾乎每名巴西科學家都能夠列出一大串阻礙巴西科學發展的因素。巴西惡名昭彰的官僚制度讓進口化學藥品和必備科學儀器的時間拖上好幾個月。西蒙斯估計,研究者有1∕3時間花在文書作業上。


同時,雖然對科學領域的投資有所增加,要追上美國、歐洲和中國等地對科學研究發展所投資的金額,巴西仍需繼續增加預算。


「要達到與頂尖科學大國並駕齊驅的目標,我們需要每年都提高科學領域預算。」身為巴西科學院理事會一員的物理學家大衛維奇(Luiz Davidovich)表示。


大衛維奇表示,巴西未來10年的目標是將科學投資預算增加一倍。此外他補充,如何訓練更多科學家則是當前更大的挑戰。根據聯合國日前一項研究顯示,在巴西只有16%的大學學齡青年接受大學教育;美國則是40%。


此外,巴西人口約為美國人口的2∕3,然科學研究人員數量卻只有美國的10%。「如果我們的發展只靠一小部分人口,那我們就不會有競爭力。」大衛維奇說。「在巴西有社會隔離現象。這表示,來自較富裕家庭的兒童能夠接受較好的教育、而家境貧寒的兒童卻只能進入良莠不齊的公立學校求學。」


大多數公立中學學生在畢業時無法與他人競逐公立大學有限的入學名額,而他們又負擔不起私立大學的學費。巴西科學家表示,政府並不積極修補貧富不均所造成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