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面對青年貧窮化:金融風暴後的勞動市場趨勢變遷
更新時間:2009-08-18 22:59:10
   記者∕作者:青年勞動九五聯盟
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全國聯合會籌備會等團體,7月前往勞委會抗議,要求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下台,解決中高齡就業問題,並以行動劇表達訴求。(圖文/中央社)
■劉侑學

從2008年第四季到2009年第一季,無論在投資、消費、產出與貿易上都出現驟降的表現,遂導致全世界出現大量的失業人口。原本金融層面的風暴,轉而襲擊實體經濟,至今更是演變成全面性的社會危機。

全球失業率持續攀升

今年5月,國際勞工組織(ILO)所公佈的《2009全球就業趨勢更新版》中指出,情況最不樂觀的預測模型顯示,從2007年到2009年結束後,全球將增加超過5千萬的失業人口以及約有兩億人口淪入貧窮。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報告也估計,OECD國家的失業率將持續攀爬至2010年,平均失業率將從今年4月份的7.8%升高到10%,2010年結束後的失業人口也將從2008年底的3千7百萬(6.8%)躍升到超過5千7百萬人(9.9%),將是自1970年代以來最高的程度。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會員國,在2008年與2009年間就增加超過7百萬的失業人口。在美國,從2008年7月到2009年的2月,短短半年的時間就有540萬的美國人丟掉工作;西班牙的失業率光在今年第一季就跳升至17.4%;北美的加拿大5月份也升高到8.6%;歐陸的法國和德國5月份的失業率也分別高達9.3%、7.7%;而位在亞洲的韓國,同樣受創嚴重,8個月內就有超過120萬人失業。台灣在今年6份月的失業率為5.94%,較前年同月增加近2%,且仍有持續攀高的趨勢。

失業問題的蔓延也反應在相關津貼的領取數字上。依照國際勞工組織的社會保障資料,從2008年5月到2009年2月之間,在19個新興和工業化國家的樣本中,平均增加53%的領取失業津貼人口。

就業弱勢群體衝擊最大

勞動市場中的弱勢群體──青年、移民、低技術、中高齡勞工與臨時性勞工──幾乎承載急速攀升的失業數額。以青年來說,在國際勞工組織的評估裡,從2008年到2009年結束後,全球將可能增加4百萬到1千7百萬不等的青年失業人口。

在西班牙,青年失業率在今年第一季就增加14.4%,來到35.7%;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法國,青年失業率達到22.7%;此外,義大利的青年失業率在今年第一季過後也高達26.3%;英國與美國也分別增加4%與4.4%,青年失業率站上18%與16.1%的高峰。台灣青年失業率在「15歲至24歲」與「25歲至29歲」分別為14.89%和8.67%,皆高出總失業率甚多。

其次,臨時性、非標準契約或無契約的勞工,是這波經濟危機下首先受到影響的群體。這個現象在西班牙尤其明顯,臨時工作者的僱用程度在一年之間減少20%,顯示總僱用率下跌約80%的情況。義大利儘管定期契約工作者有最低限度的僱用,臨時工作者的僱用率於一年內仍下滑了7%。

更重要的是,弱勢群體在不景氣下最先失去工作,但卻在取得社會安全網上受到嚴格的限制。而他們也由於面對難以重返勞動市場的困境,極可能因而轉變為長期失業者或怯志工作者。

景氣回穩不等於就業復甦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秘書長Angel Gurria就認為,從過去衰退的經驗來看,經濟成長到就業市場的復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政府應提出合適的政策來幫失業者,以及避免高失業轉變成為持續性的問題。國際勞工組織秘書長Juan Somavia也同樣表示,就業市場若要回復到危機前的水準,大概需要4到5年的時間,而致使長期失業的問題難以翻轉、員工薪資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危機前程度等後遺症。

在工業化的時代裡,經濟成長必須仰賴充滿大量的新工作機會,但今天我們卻見到失業式的經濟成長。意即台灣目前以資本、技術密集的高科技產業為主,雖可提升經濟成長率,但對於就業機會的創造有限,無法同步吸收大量的失業人口。同時,企業通常不會在復甦前期且景氣仍不明朗下的狀況下雇用新員工,再者,企業通常選擇恢復在衰退時期縮短的工時作為增加產量的因應方式。

回顧台灣在2001年的網路泡沫化時期,經濟成長率首次出現3.12%的負成長,當時約衰退3季才回復到之前的水準;而景氣燈號也連續四季亮起低迷的藍燈,若再加上代表景氣穩定的黃藍燈,復甦期間為6季。至於勞動市場指標-失業率,從衰退前(2001年第一季)的3.66%一路爬升至2002年第三季5.30%的高點後才逐步下滑,不過要回復到不景氣前的水準,時間卻已經來到2006年,整體勞動市場的復原速度較經濟回春慢了4到5年。而這波經濟危機影響的範圍與深度更甚於之前,勞動市場勢必面臨更嚴峻的挑戰,也意味著台灣在未來的幾年將邁入「高失業率」和「長期失業」的時代。

OECD國家搶救失業的策略

根據OECD的調查,其會員國多數採取失業津貼或其他形式的所得支持方案來幫助失業者。法國和義大利政府補貼臨時性勞工在契約結束後一定數額的津貼;芬蘭和日本透過降低領取失業給付的就業年資;希臘與波蘭係提高失業給付的金額,而日本還與加拿大、葡萄牙延長失業給付的領取期間。美國和芬蘭同時增加給付金額與領取期間。

除消極性勞動市場政策外,其會員國多擴大積極勞動市場政策(Active Labour Market Policies, ALMPs),即增加失業者再就業和接受其他額外的訓練作為回應方式。南韓與西班牙採取的措施是直接擴大勞動力需求,也就是藉由公部門工作機會的創造計畫為策略;澳洲、德國、義大利、墨西哥、荷蘭則是採用或擴大短工津貼(short-time subsidy)來避免雇主裁員。另外有些國家如澳洲、法國和美國,則將增加對於低就業能力青年的政策支持,以降低不景氣下對於青年就業者在未來就業生涯的衝擊。

政府該做什麼?國際組織的政策建議

為解決金融風暴對世界各國的負面影響,國際組織提出相當多元的政策原則建議,筆者列舉數項供讀者參考:

(一)短工津貼或降低社會安全費用的提繳金額來穩定工作,不過短工津貼必須是企業面對短期的需求下滑或者是員工相對難以再找到新工作為原則。

(二)提供適當的社會安全網給失業者與低薪家庭。在OECD國家多短暫性提高失業給付金額,以及暫時性延長給付期間來避免長期失業者落入貧窮。

(三)確保社會救助體系能夠銜接不適用失業保險制度的失業者。

(四)提高積極勞動市場政策的執行效率。政府應努力提供訓練的機會,除幫助失業者持續接觸勞動市場外,並且增進其工作技能。而對於難以媒合(hard-to-palce)的失業者,目標性地雇用和提供補貼,使失業者能夠至企業中學習工作經驗。

(五)國家應盡更深一層的努力,以確保未擁有被認可和重要能力資格的青年進入勞動市場。

上述各點仍屬短、中期的政策作為,長遠來說,政府應該將「就業」作為復甦政策的核心,才能把經濟成長的效益與就業市場作結合,否則未來將是「資本家的復甦、我們的危機」。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

註:所謂「積極勞動市場政策」,其目的在於幫助失業者重返工作,內容包含就業媒合、給付行政,和勞動市場政策如職業訓練與工作創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