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    A15/時論廣場           2007/04/29
社會學提問不能太粗糙
                                                                               
【周平】
                                                                               
  昨日拜讀林毓凱先生〈外遇社會學提問〉一文,筆者認為運用社會學想像力
來理解當下社會中的事件,是值得讚許的。但另一方面卻又不得不質疑,這樣的
社會學提問會不會太過粗暴和化約,而遠離對事件的深入理解。筆者認為林文的
論點有不少失焦之處。
                                                                               
  筆者認為林文混淆了社會實體的「事實性」解釋與社會倫理的「規範性」基
礎之間的關係。亦即林文輕易的將對現代社會的「實然」觀察與道德上的「應然
」劃上了等號。即便其為真,也不能因此順理成章地推導出,社會道德亦應隨之
改變的結論。否則這就成了結構決定論,如此則作為道德主體的活生生的人,就
無須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了。
                                                                               
  更甚者,在社會倫理反映經濟結構的化約命題中,出自獨特生活經驗和歷史
傳統所形成的道德社群和集體意識,也就會被認為是現代人追求幸福快樂的阻礙
了。但這一點無法解釋台灣或香港文化中所發展出來之特有的道德觀和對不道德
的評價標準。總之,即便我們接受結構上的「共相」,但各社會會形成什麼樣的
規範性基礎也不必然要被這個「共相」所決定。

其次,不可否認的,在現代婚姻制度中,一夫一妻的共軛關係或平等原則,
和維繫婚姻關係所需的忠誠,確實已成為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默契共識。在過去
的華人社會中,一夫多妻和男人納妾召妓,不是個法律問題,也不在男人的道德
反省中產生不忠的困擾。但是在今天的法制基礎和社會倫理中,這就成了一個問
題。至少到目前為止,任何違背一夫一妻和夫妻彼此忠誠的行為,都必然會受到
社會或個人良心的譴責。因此,當我們聽到成龍和郭台銘以男性本色和生意人逢
場作戲來正當化自己外遇和不忠的行為時,我們如何可能說這是一種現代性中「
多樣愛情倫理」的表現?
                                                                               
  筆者反而認為,成龍與郭台銘兩人的說法不但極不現代,反而是傳統華人文
化中大男人思想的遺毒。試想,在西方社會中,一個社會名流或企業主發生了一
夫多妻或外遇的行為,他們有可能會用這兩個華人的說法來正當化自己的行為嗎
?對於天下所有正在享齊人之福或外遇的大男人而言,林君的推論倒是不錯的託
詞。
                                                                               
  筆者認為,與其訴諸資本主義社會結構的普遍共相,不如檢省一下當代華人
社會中特有的情色文化,特別是男性企業主將經濟與情慾結合所發展出來的一種
惡劣的社交邏輯。在這樣的邏輯下,許多男性以金錢來購買女色,從而以女色來
擴大男性企業主之間的網絡,並換取更多的金錢。同時,在這個邏輯下,許多女
性將自己視為商品並成為男性企業主的逞慾的工具,也有許多女性無奈地忍受先
生的不忠和外遇。這如何能說是一種多樣的愛情倫理呢?

別忘了,台灣企業長期以來的情色文化,隨著企業移轉至中國大陸而在當地
社會創造出更為物化女性的性產業。這不但更加強化了傳統華人男性沙文主義的
根基,同時更與林君所謂的現代性親密關係中的「民主關係」背道而馳。
                                                                               
  (作者為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