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良好媒體素養 親師都需要
 
 
【記者鄭沛揚台北報導】台灣師範大學邀請上海教育報刊總社來台考察,16日舉行「媒體素養」講座。台灣師範大學教授黃純敏開宗明義指出,現在資訊爆炸,民眾對媒體需要有正確認知。她擔憂過度商業性使媒體立場偏頗,意識形態過重貶低特定族群,是教育負面發展。
推動媒體素養多年的世新大學講師余陽洲表示,過去台灣媒體素養區塊偏向成人,最近2、3年開始往中小學扎根,希望改變學子對媒體既有印象,進而利用媒體表達意見。

教師也不懂媒體
政府計劃在100學年度將媒體素養教育納入9年一貫正式課綱,余陽洲發現國內教師對媒體了解程度不如預期,「有重新學習必要」,因此編寫教育手冊供教師參考,從基本觀念慢慢導正價值觀,並著手進行師資培育,共有407位教師報名參加。
余陽洲對課綱加入識讀教育樂觀其成,他建議教師從現有教科書教學,讓學生以熟悉的方式學習。余陽洲認為生活由各種不同媒體建構而成,可以發揮守望功能,但可能也會形塑錯誤價值觀,值得閱聽人注意。他特別希望台灣建立「親子共視」、「師生同學」制度,消弭孩子扭曲觀念。
多數媒體是商業運作,靠廣告收入維持,因此余陽洲呼籲民眾認清環境,對媒體報導「慎思明辨」。明白運作模式後,嘗試利用媒體發聲,闡揚自身理念、需求,讓傳媒不再是壟斷工具。

結合時事有助教學
調查顯示,全台灣24%學童每年花1千到1千2百小時看電視,48%父母並不限制孩子看電視時間,其中以綜藝節目、卡通為大宗。而12歲以下學童使用網路者,6年暴增54%,占全國使用者一成比例,說明教育必須重視媒體環境與功能。
觀察數據發現,學童使用網路、電視等媒體時間,幾乎等同於在校上課時數。但學校授課採循序漸進,專人指導,媒體卻不會特意篩選內容,幾乎是概括式接受,若不建立良善媒體素養能力,教育前景令人擔憂
台師大媒體素養推廣中心教師、同時也是北新國小教師的張嘉倫分享教學經驗。她發現學生使用媒體時數長,卻只會利用關鍵字搜尋,對於多元資料掌握能力較差,缺乏匯整能力。張嘉倫建議初次嘗試的教師採用議題式教學,結合時事議題引起學生注意,彈性空間大,適用於台灣教育環境。
張嘉倫表示,教學上避免主觀道德勸說,多運用問答引導孩子表達意見,幫助理性思考媒體潛藏價值觀,觀察教學過程慢慢修正方式。
她坦言媒體素養需要長時間教育,「而且深具挫折」,但卻需要立刻推行。「當孩子對品牌建立認同感,卻對社會議題缺乏關注」,這是教育一大警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