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極地解析》神祕兩極 主宰明日地球
2008/12/09
【聯合報╱本報記者 鄭朝陽、卓亞雄】

極地研究近來成為國際大熱門,一是因為暖化造成生態劇變,一是因列強覬覦豐厚資源。 圖/黃其來攝影
北、南極俗稱「白色沙漠」,一般人對兩地,印象最深刻的,應是北極熊和企鵝。但從資源的角度來看,南北兩個極地可是資源豐富的聚寶盆,卻因各國爭奪資源引發的環境干擾,甚至可能形成左右地球環境的關鍵影響。

冰封大地 藏無限資源
去年起這兩年是「國際極地年」,各項極地研究紛紛披露,除了憂心地球暖化對極地冰層消融所帶來的生存威脅外,更讓列強眼睛為之一亮的是極地可能蘊藏的豐富資源,但是極地到底有多少資源,其實了解仍有限,尤其南極研究迄今不超過五十年。
南極大陸的演化可追溯到距今約1億年前南半球岡瓦納古陸的解體,包括南美、非洲、澳洲和南極等陸塊的逐漸分離,最終漂移到現今的地理位置。南極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南極大陸整個為冰層覆蓋,迄今記錄到的最低氣溫為攝氏零下89.2度。
石油磷蝦 吃用幾千年
這兩年,來自各國的科學考察隊紛紛踏勘南極,甚至英國等多個國家宣稱領土主權。大家忽然對南極這麼關心,當然不是為了企鵝和皚皚白雪,而是覬覦南極豐富的天然資源。目前在南極發現的礦產高達220多種,據地質調查推測,南極及周邊海域煤、鐵、石油儲存量均為世界第一。
當科學家預告石油存量只剩40年,據估計,南極冰雪大地下的石油儲藏量達千億桶之多,天然氣達五萬億立方公尺,冰棚下還有極可觀的可燃冰,被認為是足以取代石油和煤的能源。
南極還足以解決地球人口暴增所帶來的食物短缺問題,因為南極洲沿海是全球磷蝦最多海域,據估算,每年捕撈5000萬噸磷蝦,也不致影響南極海洋生物鏈。對比台灣全年魚貨總產量不過一萬噸,可想南極資源之豐富。

南極條約 禁探採破壞
資源豐厚勢必引發爭奪,所幸1961年生效、效期30年的南極條約,在1991年協商時決定無限延長,將南極定位為地球「特別保護區」,50年內禁止任何礦物探採活動,傾全力推動科學研究。
南極對地球的影響大到難以想像。南極洲平均厚達兩千四百多公尺的冰層,蘊藏了地球70%以上的淡水;而隨著海冰的消融與增長,更是推動海洋溫鹽環流的主角,影響不只南半球,連北半球的海流、氣候、營養鹽、海洋生物都受到南極冰層影響。
由於南極大氣的極度乾燥、無汙染,是最佳天文研究基地;近七成的隕石都掉在南極大陸,其中已確認有來自月球及火星的隕石,是瞭解地球與其他天體關係的重要基地。而在南極冰層向下鑽取出的深層冰蕊,也能解開地球部分的演化之謎。
北極油氣 逾80兆美金
北極因為與北半球陸地相連,加上礦藏及能源豐富,一直不太平靜。專家估算,北極海冰以下除了潛力巨大的漁業資源外,也有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黃金和白金等重要礦藏,光是油氣就占全球未勘探的四分之一,估計達八十兆美金之多。
首度在台灣舉辦極地研討會的牽成永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張隆盛說,一條穿越加拿大北極群島,連接歐洲和亞洲的「西北航道」,是海運航商眼中的黃金路線;如能與空中的北極航線結合,非但是經濟利益,戰略意義更是高到兵家必爭。
張隆盛表示,這條可以連接倫敦和東京的航道,海程約七千九百浬,如果打通,將比目前繞道巴拿馬運河的一萬兩千浬,縮短超過三分之一。

西北航道 喜訊或浩劫
近來西北航道結冰隨全球暖化有加速融化跡象,去年甚至能容許船隻通航。但對人類而言,這是喜訊,還是浩劫?還很難說。
從經濟利益及戰略意義看北極,對地球人絕不是好事。僅就北極地區對全球氣候與環境變化扮演角色來看,浮冰面積和濃度的變化,冰川溶解,帶來的海洋和大氣的熱量交換變化,就主宰雨量、雨季、颶風的分配與發生,及洋流、深層環流的變化,甚至是海嘯的發生,至多做到監測而已,距離分析原因、預測未來變化,還有無限的科學研究要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