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報 2010. 0427

【記者胡慕情專題報導】

工程背景出身的施明煌是推廣小麥與「喜願麵包坊」的負責人。白色的名片上有著大大的「喜願」二字,是身心障礙孩子寫下的字。頭銜「總ㄐ一ㄢ」聽起來很響亮,看字才知道是「總兼」。校長兼撞鐘,是施明煌投入小麥之路的寫照。


蓄髮、留著一圈鬍子的施明煌看起來像一頭大熊,但他的性格卻像一頭台灣牛。以「要做就全力以赴」形容他再適合不過,拋去高薪、投入障礙者的庇護工作即是一例。


我常說,是工作環境要去適應人,而不是人去適應環境。」施明煌領著我穿梭在位於彰化芳苑的麵包坊,一台台製作麵包的機器乾淨地坐落其間,看似與一般機器無異,卻有許多貼心巧思。


麵包坊是為發展遲緩的朋友開設,施明煌運用工程背景設計類似警報器的定時設備,「只要時間到,計時器就會一直響,一定要有人來按,才會停止。」這可幫助發展障礙者更有效率地工作,同時確保產品品質。


打開電腦,是一套品管系統,施明煌要求麵包坊同仁在每一道製作過程都必須紀錄,但紀錄不需繁瑣手續,只要輕按一個紐,施明煌就能知道製作狀況。這套系統也由他自行開發。在外人看來,他是貼心者,但他回以一笑:「幫她們省力,也是幫我自己!


糧價飆漲 農民自力種麥
投入麵包坊多年,因著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與部分社會力量協助,喜願麵包坊逐漸站穩腳步;2007年,台灣遭遇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後物價變動最激烈的一年,其中玉米、小麥、黃豆等食品加工畜產飼料原物料漲幅前所未見,但公部門卻任原物料進口商喊價。


施明煌說,因為民間和官方都沒有監督或評估漲價後的合理成本分析,導致麵包店和消費者只能接受價錢狂飆,讓他興起自己種小麥的念頭。


台灣放棄種麥後,台灣種麥的地方只剩台中大雅和金門。大雅村長張文炎退伍後一直種植小麥,提供給埔里跟台中酒廠使用,但因酒類進口,就連製酒的小麥產量都得減少,現在只提供給金門使用。


施明煌說,金門約有1,400公頃的麥田,保持種麥不是為了保持台灣的小麥自給率,而是為了讓當地農民有出路,也製造意象。那為何不在他地推廣?他說:「台灣政府還是屈服在美國的壓力下。」


製酒做麵 幫農友找出路
施明煌先和台中大雅村農民契作。台中大雅村長張文炎和施明煌接觸後,才想起小麥不僅能製酒,也是食材,在「幫農友找出路」的前提下,2007年和施明煌契作一公頃麥田。


台灣氣候多變,種小麥是大挑戰。張文炎契作時因連下3天雨,小麥居然發芽了。由於台灣早已放棄種植小麥,品種只剩台中選二號。張文炎指出,這種麥種較適合酒麴,雖然也可拿來食用,但製粉率較低。


因著種種原因,初次挑戰種麥並不理想。施明煌透露,收成時要磨成粉,「居然沒有人願意幫忙!」他無奈笑說,種植面積實在太小,對麵粉廠而言根本不符成本效益。


洽發麵粉廠副總陳澄漳坦言,處理小麥的手續繁瑣,「若小麥收割後沒有好好處理,光要把小麥弄乾淨,就比磨粉更麻煩。」一般人不知道,小麥磨粉前,必須清潔過才能磨,「如果麥有鐵石跟火花,麵粉廠會爆炸」;磨好後也只是半成品,還必須配粉。


陳澄漳說明:「一顆小麥要40分鐘才走完流程,粉末得分到58層。」加上施明煌契作的量實在太少,使他無法應允幫他磨粉。但麥子收割了,怎麼辦?施明煌不死心,買了磨粉機自立自強。「真的累死了。」他笑著回憶,但他沒有退卻,反而更積極地推廣小麥契作。


自立實驗 失敗中找方法
「我推廣小麥,外界都不看好;但苗栗竟有農民『自投羅網』!」施明煌去年與苗栗苑裡種植有機山水米的農友相遇,一得知農友想種麥,「我把麥子裝在車上就衝去農友家!」他強調,推廣者要有熱忱,「見面三分情,農友很難不接受!」


苗栗苑裡農友吳水池說,他也是因2007年糧價飆漲才想種麥,偶然得知施明煌在推廣,就找其他農友一起試;農友吳文雄坦言,對農友來說「多種一次就多收入」,不少農友躍躍欲試。


不過,苗栗一開始種植實驗完全失敗,種子泡水泡太久,根本不發芽;也有農友以稻草覆蓋法種植,但因當地種植越光米的關係,草很少,風一下子就把草莖吹走,也宣告失敗。


農友們不死心,一試再試,卻因越光米強調品質,農友種麥也不使用除草劑和農藥,卻更導致小麥遭遇鳥害。


「牠們(麻雀、烏秋等鳥類)會聽話表演咧!」吳文雄跑到田梗旁,用力拍了幾下手,小麥田裡飛出上千隻小鳥。我在一旁驚嘆,他卻感嘆:「沒看過很新鮮?我們希望牠們不要來,小麥都被吃掉一半啦!


農友李信武說,種麥除了擔心氣候,更擔心鳥害,「麥子是二期稻作後才撒種,等到別人在整地,小麥田才要熟成、收割;鳥很奸巧!全都擠來這裡吃!」李信武好氣又好笑地說:「我不是覺得不要給小鳥吃,但牠們真的太浪費!」


李信武折了一根小麥指給我看:「阮講小麥有公、孫、嬤,鳥仔攏吃最大粒,其他就讓它落在地上!」問李信武怎麼發現的?他理直氣壯答:「我用『電子眼』(意即很仔細)巡田!」由於施明煌的要求,農友不會毒鳥;李信武於是試了許多方法如放鞭炮等方式嚇鳥,總是事倍功半。此外,重新種不熟悉的食物也是一大挑戰。


生產履歷 電腦管理種麥
施明煌指出,和他合作的農友多半為老農,因太久沒種麥,許多農法都要重新熟悉,對農友是挑戰,但苑裡農民相當有學習熱忱。李信武謙虛地說施明煌設計簡易的程式教他們用電腦管理,發展電腦產銷履歷,簡單地填寫資料,農事及小麥生長狀況都在網路上一目了然。


「這做法像神仙一樣!」李信武說:「台灣是寶島,種什麼長什麼,經濟不好,年輕人都回鄉,應該扶持農業讓大家都有收入。尤其雜糧,為什麼不種然後進口再讓人家價錢吃死死的?」然而,農友有概念,政府卻在挑戰願意維持農村、維持糧食自給率的台灣農民。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