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言堂/都市徬徨之犬:評邁向另一個國度
【聯合報╱阮慶岳】
2010.04.18 04:03 am
 
近日讀了日本著名攝影家森山大道的新書「邁向另一個國度」,引發我對台灣攝影美學去向的思考。
圖/大家提供

近日讀了日本著名攝影家森山大道的新書「邁向另一個國度」,引發我對台灣攝影美學去向的思考。

攝影藝術在戰後台灣曾經波瀾幾度,波峰代表者可以郎靜山與張照堂為例,近期相對卻顯沉寂乏力。原因許多,譬如網路興起,影像與影片的流傳迅速,藝術的話語權被沖淡,但另外我覺得也是台灣攝影藝術正處在必須重尋攝影意涵何在與對話者是誰的歧路口。

郎靜山戰後首先帶引回顧舊山河、兼對語文人山水畫的沙龍美學,1970年代起迅速被張照堂以正視此刻社會時空的現實風格所取代,而這一波潮隨即被後繼者承接,並與爾後興起的政治對抗與民權運動(尤其著力於為受壓迫者發聲的角色)密切結合,攝影藝術因之扮演著某種社會公義代言者的使命位置。

1990年代後期到此刻,台灣在歷經金融風暴與幾起巨大天災後,攝影藝術的角色與任務,隱約開始有著變化。社會整體意識也從過往對自身的名利追求、與期待群體間公平正義的外求性格,逐漸轉到對生命意涵與價值的個體內省觀照上;也就是說,人們會開始自問生活與存在的意義,同時挑戰時代走向究竟對否的議題,慢活與環保態度的興起就是例子。

1938年生於大阪的森山大道,以拍攝都市即景(尤其以常時住居的東京為題)聞名,他自喻是悄然行走在都市人群間的野犬,以特有冷靜的瞬間鏡頭,紀錄著荒蕪也倉惶的時代氣息。

這是森山大道在台灣近期出版的幾本書之一,強烈的視覺風格,被形容為「粗獷、野蠻、混亂和惶恐」,卻能引領年輕世代的熱烈迴響。基本上,森山大道的攝影作品取材隨機也無明確主題,更沒有顯見外露的意識型態或價值觀,美學態度則隱約透露著「反美學」的挑釁意味,以冷靜且略帶超現實與神秘的目光,帶我們凝看並質疑日日生活裡都市大小角落的一切。

是的,森山大道最大的特質,就在於那不斷以質疑態度來凝看世界的目光。若將他這樣的風格,對比回台灣依舊「相信」攝影可以救世的態度,森山毋寧是悲觀與虛無的。但他的悲觀或是更深沉地質疑著此時的人類文明,也同時嚴肅地扣問生命個體的此刻狀態,比諸對公平公義的眼下即時價值爭取,森山更是宏觀地在對時代與人類發出嘆息。

然而,為何會有這樣強烈的吁嘆感呢?也許可以與小他兩歲、同被視為日本當代最具影響力攝影家的荒木經惟並看。兩人同樣成長於敗戰後的日本社會,親眼見證人類因過度的狂妄與自信(因此發動戰爭與侵略他者),而必須回首面對廢墟與荒蕪的事實,因之對人類本質深沉懷疑,並發展出冷靜自省、略帶自棄性格的美學風格(這風格也可在日本戰後「頹廢派」文學大將太宰治的小說裡讀到)。

森山大道的書,讓我思考起台灣此刻攝影藝術的位置點,因為台灣社會在經歷了經濟泡沫化與天災的震撼後,我覺得正往著內省反思的方向傾靠。因此森山大道這樣超然於現實時空的冷靜凝看,誠懇深刻回應人類心靈虛空感的態度,可能與台灣當代攝影(某個程度上)過於貼近此時此刻現實事物,並意圖藉之述說人間道理,容易流於廉價同情與憤怒情緒的狀態,在相互作對比時,確是很好的借鏡與參考。

(本文作者為元智大學藝術創意系系主任兼藝術管理所所長)

【2010/04/18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