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立報2011.2.8

■謝國清

年前舉辦的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中,新北市教育局長林騰蛟表示,明年的擴大免試入學考慮採取「申請抽籤」模式,符合門檻的學生皆可報名,再由學校抽籤,避免過分重視在校成績;此議一出,多位校長表示若採抽籤,學生入學僅憑運氣,有如抽獎,風險太大,甚至認為抽籤不適合教育,「申請抽籤」果真如此可怕?不採抽籤模式,12年國教該如何進行呢?

教育界一直標榜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依自己的性向選擇學校或職科,不但讓學生適性發展,也落實教育理念,許多人都關心,萬一學校登記滿額,特別是目前學校被分類,導致少數學校大量超額怎麼辦?因此才有「抽籤」之議,部分校長擔憂「抽籤」將對學生造成太大風險,其真正原因恐怕正在於「抽籤」將造成學校辦學上的極大風險,長期面對學科成績均優學生的老師如何進行差異性教學?長期沉浸在高升學率的學校如何轉而輔導學生適性發展?這才是校長們真正擔心的吧!

民間團體倡議12年國教的過程中,經常被質疑「把9年國教延長為12年,真能解決國教的問題嗎?」當然不是,但我們總得耐心解釋「12年國教的核心並非只是把9年國教延長為12年,它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孩子適性發展。」從聯考到基測,甚至採計在校成績的擴大免試入學方案,國中生升高中或高職的依據主要是學科成績而非性向,高中職學校被區分為不同等級,學生也被成績強迫分類,讓許許多多孩子浪費青春,白念許多年書。

優秀生不靠分數篩選

事實上,教育部曾提到「推動12年國教的政策目標除了紓緩升學壓力,引導學生適性發展,是為了提升國民素質,增進國家競爭力。」相對於這幾年台灣社會逐漸發掘的「台灣之光」,他們幾乎都不是因學科能力取向造成的「優秀」,另方面,大學校院推動的繁星計畫也間接證實,高中職的學科能力並非孩子成就的關鍵因素,但能成為台灣之光或參與繁星計畫者畢竟少數,大多數孩子從國中開始到高中結束,因為目前的入學模式,依然被學科成績綁架;由此可知,推動12年國教,「國中升高中」的入學模式將成為關鍵因素。

教育部前年起推動「高中職擴大免試入學方案」,名為「免試」,然而因「採計在校成績」,卻導致國中生必須考更多試,高中職校都希望能「找到學科成績較佳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容易教,對未來升學率也較有幫助。可是,這種思維無助紓緩升學壓力,更不可能使學生適性發展。推動12年國教,如果不改變國中升高中的傳統思維模式,那恐怕真的無法解決目前國教所產生的各項問題,更會衍生更多問題。

發掘孩子的潛力

「抽籤」背後有一層極其重要的涵義,那就是家長們必須真的相信教育界長期標榜的:「台灣的老師素質不但高而且齊一」,只要每位老師都能落實「提升並發掘每個孩子的能力」的教育理念,幾輪「抽籤」下來,學校自然均質,家長們也就不再汲汲營營把孩子送到遠方的學校,這不影響特色學校,就如同目前仍存在少許特色學校一般,這樣的發展將使特色學校更容易發揮。

「推動十二年國教」不但是為每個孩子適性發展著想,更是台灣教育界實踐教育理念重要的一步,期待所有教育人能秉棄篩選學生的思維,能更有信心的接受新時代孩子們的挑戰,期待負責研擬並推動12年國教各項配套措施的教育官員,能時時刻刻回歸推動12年國教的核心價值,期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達成20年後「國民素質的提升,及增進國家的競爭力」的目標。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

▲百試升學體制總是壓垮學生的肩膀,為讓12年國教順利上路,申請抽籤成免試入學新管道,讓學生擁有選擇學校的權利。(圖∕中央社 文∕王靖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