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G20到G2與新雁行理論
【經濟日報╱黃達業】
2009.07.27 05:41 am

編按:原文刊登於【2009-04-03/經濟日報/A3版/焦點】

針對金融海嘯後世界金融情勢發展而召開的倫敦G20金融高峰會議,吸引全球高度矚目。縱然會議形式重於實質,但能匯聚全球20國領袖共聚ㄧ堂,就振興經濟議題展開對話,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達到應有的宣示效果。

在會前中國著重在新國際儲備貨幣取代美元的議題,歐盟、尤其是法國更著重在如何強化國際金融的監理。至於作為金融海嘯元兇的美國,則一味的強調如何擴大公共投資與振興經濟的話題。從中、美、歐三方的議題重點可知,種下金融災難的美國,希望藉著關注經濟金融議題來轉移全球的注目焦點,歐盟各國則希望藉著重新架構國際金融監理新秩序,避免金融海嘯重演,凸顯金融海嘯元兇的責任追究。

至於中國則在G20會議前不斷地拋出有關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議題,極力主張建立與主權脫鉤的國際儲備貨幣,並擴大世界銀行及IMF特別提款權的發行及使用,真可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甚至獲得俄羅斯及其他各國的支持。中國GDP仍不及美國的三分之一,人均GDP更不及美國的13分之1,但就相對的振興經濟規模及其經濟成長率看來,中國興、美國衰的趨勢已在G2高峰會明顯確立。

固然G20對振興經濟的共識相當高,但存在於美英日與法德兩大陣營間對於解決金融危機的歧見愈演愈烈,中國卻在擴大內需與架構國際市場新秩序上左右開弓,希望漁翁得利。從去年美國基於救經濟而對三大汽車廠砸重金的紓困政策,最後改絃更張為落實市場紀律並放手讓通用汽車逕行破產的決策可知,面對金融海嘯所需要具備的救世良方,不在於一頭熱的公共支出,而在於冷靜衡量並採行符合市場紀律又有效率的監理政策。法、德等歐盟各國強調建構國際金融監理新思維來代替政府一味砸錢救經濟的舊方法,並非毫無道理。

美國聯準會在上月大量印製美鈔來購買美國政府公債,以期壓低長期利率來振興房地產市場的作法,不僅引發美國本土學者的嚴詞批判,更激起美國政府公債最大買主中國對於美元價位是否不保而遭致損失的憂心忡忡,因而不斷拋出有關建構國際儲備貨幣來取代美元的議題。在歐巴馬政府宣示力挺美元作為全球唯一的國際貨幣之後,中國不僅已達到順利確保其對美龐大債權的目的,也成功讓人民幣作為國際關鍵貨幣可能性的議題,成為G20金融高峰會熱烈討論的焦點。

G2金融高峰會的對話,固然開啟中國躍升而美國走向衰敗的分水嶺,但對於位處全球最大市場近鄰的台灣而言,是否必須將過去親美日的經濟發展模式,考慮轉型為東傾的西進大陸模式,以期早日脫離經濟衰退,更是值得國人深思。衡諸過去50年來的台灣經濟發展歷史可知,我們藉著對美大量出超及對日大量入超的經濟發展架構,使台灣經濟快速崛起;由日本及亞洲四小龍發展經濟所形成的雁行現象,更藉著美國龐大的內需市場而得以落實。

比較中、美兩個新舊成長引擎可知,過去強調大量消費的美國經濟,早已揹負高達全球GDP總和的龐大負債,而挾著高達1.9兆美元龐大外匯存底及驚人民間儲蓄能量的中國經濟,在金融海嘯肆虐全球後所累積的可觀消費潛能,更是令人稱羨。

如今面對金融海嘯衝擊及中上美下的新形勢,為使台灣經濟早日脫離衰退,政府不論是制定大陸政策或規劃經濟發展,有必要儘速建立朝野雙方共識。是否有必要納入以中國為成長引擎、建構新雁行秩序,並因應G20到G2的國際金融情勢新挑戰,更值得國人深思。

(作者是台大財金系教授兼台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2009/07/27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