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與整理研討會資料:

先生認為,人類歷史中所面對的問題有三:戰爭與暴力、經濟搾取或環境破壞、精神倫理層面的危機。

而解決所有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認識到和平共生的重要性,和平共生的基礎就是人本主義,那麼人本主義的內涵包括了哪些東西呢?

劉焜輝老師歸納了四點:(一)生命價值的肯定。(二)以中道的人本主義為基礎。(三)時間軸觀點(因果關係)和空間軸觀點(生命的、自然的、宇宙的網絡)的共生。(四)以佛教為基礎的人性主義。

從這幾點出發,先生重視「人的價值」、「人的變革」、「民眾」、「對話」,認為人道比國家重要,因此必須擺脫國家主義,以建立正確的歷史觀,更進而倡導「地球民族主義」。

所謂中道主義又牽涉到三個要點:1. 事象之相對性、可變性。2. 培養可認清相對性和可變性的能力,規律自己,避免受到社會動態的紛擾而能確立主體性。3. 徹底的無差別、平等的生命觀和人性觀。
 
人與人之間出於真心,真誠的對話與相互理解,以及一個人內在的精神革命就是實現人類和平共生的起點。

變革的過程和實踐是建立在人的無限可能性與「漸進主義」之上的,因而學會重視「教育」。

其中,對話需要注意的是:傾聽對方的主張、珍惜面對面的對話、學習累積下來的先賢的智慧。

人的變革包括了什麼呢?

我想這部分就在這次展覽的當中,基本原則是每個人自發地去培育自己成為一個擁有「卓越人格」的人,包括了之前曾提到的勇氣之人、智慧之人、慈悲之人,也就是具有「主親師」三德之人,從而去開拓自他皆幸福的人生。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被同化,而是如同尼采早期所思考的,人並沒有所謂本質上的自我,自我是透過實踐逐漸摸索、建立起來的,因而這世界上不會有完全一樣的人,好比萬花筒,雖然都是用同樣的紙片來排成圖案,可是每次排出來的圖案都不一樣,人也是這樣。

上午的演講較不理解的地方是先生所提倡的平等性、連帶性和多樣性,這三者和主親師三德的關係。

--------------------------------------

現在文大的校長研討會致詞時在4s之外又加上了另一個s,即speed,我消化之後覺得它應該是指意識到人類問題的迫切性以及其與自身的相關性,因而能即時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思想加以考察、對自己的感受加以反省、主動地對自我的行為舉止培養出反身性等等,並對這些事養成一個恆常關注的「習慣」,而速度在此也意味著能夠不得過且過地去認真生活,並且對於能夠有所作為的周遭環境、社會問題、人權或環境議題等等,不遺餘力地關心、讓更多人了解並且加以改善。

陪Pei-Xuan去和張老師聊尼采時,發生真如Pei所說,有許多地方和佛法的思想相通,希望可以盡快有機會研究這個有趣的關聯。

*4s:spirit, skill, service and strength。

不過我想這習慣也需要「慢」來養成,因為許多我們以為自然而然就是如此的「習慣」、「反應」,其實一方面可能源自於自己在人生歷程中有意識或無意識選擇或接受而形成,或者在深層的語言結構和語用限制中被制約了(*出自此次對尼采的討論,例如subject-oriented language,即可能不假思索地預設「本質的自我」之存在),要跳脫此兩者的影響往往需要時間與從現有情境抽離的契機,然而人在此過程中應對自己的主動性有信心,抱持「堅忍的勇氣」和希望的轉念,重要的是,別讓自己的心靈荒廢了,落入種種的生命狀態而不自覺,就像齊克果曾描寫過的,活著卻未曾意識到自己是怎麼活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