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以人為本的宗教

       曾想過要怎麼用「非佛教用語」來跟其他人解釋所謂「以人為本的宗教」,但我能力還不夠深入淺出地把這一點說清楚,於是將學會所根據的經典節錄一段放在這裡,請看到的人試著讀看看。

     
《御書-開目抄》:「凡夫是體三身,為本佛;佛是用三身,為迹佛。然而,人莫不思釋迦佛於我等眾生言,乃具主親師三德者,其實不然,使佛蒙得三德者,凡夫也

    《開目抄講義上》: 

     
 從來一般人對神佛的看法,都認為釋迦佛是為了眾生而具備主親師三德的偉大之佛,其實並非如此,而是因為眾生擁有佛性,具有顯現佛之生命的潛能,釋迦佛才能發揮其作為眾生的主親師三德,所以大聖人才會說,是眾生賦予釋迦佛三德。

       大聖人在此對於主親師三德以及宗教的詮釋,進行「革命性的轉換」。就以往的想法來說,主君是支配、率領民眾的領導者;師匠是引導、鍛鍊弟子的教導者;父母是生兒育女,受子女尊敬的長者。若只就這層關係來看,主、親、師便會成為權威性的存在,以這種看法視佛為主親師,也只會出現權威主義的宗教罷了。

        其實,能讓民眾幸福的主君,才算是主君;能教導弟子成為有用之材的老師,才算是師匠;能培育子女成材的雙親,才是真正為人父母。如果從這觀點來看主親師,那麼民眾擁有幸福的可能性,主君才能發揮主君的力量;師匠能身具師匠之德,是因為弟子具有卓越成長的能力;父母也是因為子女有成長為有用人才的可能性,才能完成為人父母的責任。
   
       宗教也是如此;由於眾生擁有成佛的可能性,佛才具有主親師三德
--------------------------------------------
簡單的名詞解釋:御書與日蓮大聖人

*(1)御書是日蓮大聖人寫的書信以及佛法的道理,而之所以尊稱其為「聖」,是因為他再次闡明佛法最根本的精神,並且以自身做為「凡人」的姿態克服了種種的困難而實踐、流布法華經,最重要的是,他將佛何以成為佛以及如何成為佛的原因告訴更多的人,希望其他人也能脫離煩惱而獲得幸福。

--------------------------------------------
(二)為何只讀法華經:

之前跟同學說明為何只讀法華經時解釋錯了,後來聽到座談會一個同學的說明才想起,釋迦在法華經之前所述說的種種經典(這些經典也分別是佛教其他不同宗派所根據的來源)是隨他意而說,也就是顧慮到當時人們「機根」(例如資質)不同所說的「權宜」之法,並未說出佛真正的悟得,換句話說,如果一開始就跟別人講說「你有佛性,一定能成佛」,別人可能會覺得你是瘋子,所以才需要不斷地依據地域、文化、個人情況的差別來說法,是慢慢引導別人了解的意思。

所以,關於對經典的「詮釋」問題並非是只是相對主義性的怎樣詮釋都可以,事實上是可以透過歷史、語言等等的研究,加上對所有經典的比較、相互辯論來找出一條根本的主軸,也就是回到本質和精神的層面,關於這部分就是「文證」和「理證」的結合,也就是必須有經典的根據以及道理的辨明兩者相互配合。

最後,且也是最重要的,便是「現證」,也就是思想或理論在人的實際生活中產生的結果,必須注意的是,釋迦的「法」(或悟得)是透過體會人世間生老病死,想解答這因因果果不斷流轉的根本苦惱而來的,此為原初的「不脫離現實/實際」的意涵,而其後人們透過「正確地」理解與實踐此法所產生的結果,便是判明此法是否有任何錯誤或誤解最好的方式。

* 法華經是隨自意所說的法,是在衡量人們對佛法的了解已到一個程度而有能力聽懂根本真實的悟得時才說的,因此它是釋迦在最後八年所說的法,而不是一開始就講述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