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老師,原住民小孩很珍惜!(上)
以台北縣烏來國中小為例

◎傅伯寧

在台北捷運新店站外,搭台北烏來線公車,坐到底站,就是著名的烏來觀光區。一般遊客從停車場走過小橋後,直走去逛烏來老街;如果你過橋後左轉,沿著山路往前走十幾公尺,可見到倚山而建的烏來國中小。

烏來國中小本校有國中部、國小部,還附設幼稚園部,通常各年級只有一班。三百多名學生中,九成是原住民籍,這九成中的九成是泰雅族小孩,反映出了烏來鄉的族群結構。相形下,本校原住民籍老師不多,二十二位老師中,只有四位是原住民。

高秀玉:教過三個學生的班

高秀玉是新竹縣尖石鄉的泰雅族人,她念高中時,常慶幸自己外貌不像原住民,省去很多麻煩。念大學以後,她經由社團活動,認識了許多活潑、熱心、幽默的原住民同學,和他們相處,覺得很快樂,於是她的個性由沈靜而開朗起來,開始認同自己的血統,最後立志成為原住民學校的教師。

師範畢業後,高秀玉在台北市內某國小實習一小段時間後,回到故鄉尖石鄉,實習了一年,然後成為烏來福山國小的正式教師,在那兒教了五年,去年才調來本校。

在福山國小,高秀玉帶過一個二年級的班,班上只有三人,其中兩人是原住民。三人中的兩人,很受家庭照顧,家長注重小孩的課業,常送東西來學校給小孩吃,假日會帶小孩出去玩。相形之下,另外一位小朋友出生即被母親遺棄,由外婆照顧,家裡經濟能力差,課業跟不上,非常缺乏自信心。環境較好的兩個小朋友,常取笑另外那人,說他什麼都不會,家裡什麼都沒有。高秀玉見到這局面,不禁憂心,她在經濟上幫不了那個弱勢的小孩,只能多花精神陪他作功課。

起初,那小孩根本不寫功課,後來放學後,就自動留下來,擺好簿本和文具,養成了寫功課的習慣。一年後,小孩的成績進步了,另外兩個同學又佩服,又緊張:從前那位同學包辦第三名,如今全班三人中,任何人都可能考第三名。環境較好的兩人,從此不再取笑那小孩,後者也建立起了自信心。到了六年級,三人更加懂事了,小時候兩人取笑一人的局面煙消雲散,三人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如今,那小孩已念國中,聽說仍然很努力,表現不錯。

高秀玉表示,原住民小孩很聰明,只是未必表現在課業上,通常表現在解決日常生活問題上,這是他們長期自行打理食衣住行,所培養出來的能力;有的原住民小孩調皮、活潑,老是闖禍,但是她從來沒看過誰是只想考試得高分,對其他事很冷漠,不肯為別人付出的;她相信,只要好好引導他們,給他們穩定的學習環境,他們就能表現得很好。她說:「你花的每一分精神,都不會白費,教起來,非常有成就感。」

導師一路帶上來

高秀玉帶的五年甲班,共有二十五人,是烏來國中小國小部中人最多的一班,但基於上述「付出絕不會白費」的信念,她依然全力以赴,就像從前班上只有三人時一樣。她說:「每天早上八點四十分,第一節課開始,但是我八點就開始上課了;到了中午,累得不得了,人在教室陪他們吃午餐,自己卻吃不下了。放學時,我知道有兩三個人沒有跟上今天的進度,想陪他們、幫他們,但是,體力已經無法負荷了。」

高秀玉說,全力以赴,仍然不夠,教學必須有趣,小孩才能吸收。原住民小孩很誠實,有時上課到一半,他們會直接說:「老師,很無聊耶。」有些老師認為,學生對老師吐槽,真是太沒禮貌了,但是高秀玉覺得,他們這麼說,並沒有惡意,只是表達心中的感覺,這正好給了她檢討的機會:如果是教案不好,她就重新設計教案;如果是學生做必要的反覆練習,失去了耐心,她就陪著學生練習,每當學生完成一題,就讚美他,期待的說,想看他能挑戰幾題,小孩受到讚美,有了動力,就能持續完成所有的題目。

高秀玉說:「這跟是不是原住民無關,只要是小孩,都希望被肯定呀。」

在原住民學校教書,高秀玉認為老師不能只管教學,下班就走人,他必須照顧學生的整個生活。要做到什麼地步,全看老師自己,即使老師不是原住民,只要有心,肯花心思去學,很快就能打入學生的生活圈。

高秀玉要求班上小孩寫日記,以了解他們的心事,但她向小孩保證,不把日記內容告訴他們的父母或朋友。

山下很多國小,每兩年換一次導師,烏來國中小這幾年來,除非老師請假、調動等,否則以一路帶上來為原則,因為「在原住民學校,至少要和小朋友相處兩年,才能建立秩序和習慣。」

反過來說,要辦好原住民教育,就要為老師解決交通、住宿、採購等問題,同時不能因為小班小校,就減少老師的名額,令老師為行政工作而疲於奔命,沒有餘裕照顧學生。高秀玉說,唯有把好老師留下來,讓他們長期的安心的工作,才能累積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