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2011.04.18
作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核電是能源匱乏的解藥」,這是句核電的擁護者常掛口上的宣傳詞語,然而其卻不願正式核能發電所需的鈾礦,同樣也面臨匱乏的危機。

瑞士蘇黎世理工學院的Dittmar博士去年在arXiv線上期刊上發表的核能的未來:事實與虛構》(The Future of Nuclear Energy: Facts and Fiction)一文中,既指出「最快在2013年時,全球既會面臨鈾礦枯竭的危機。」而德國的能源監察小組於2006年的報告中,也同樣指出2020年後鈾礦供給亦會出現匱乏的情形。

既使是推廣核能不遺餘力的國際原子能總署,根據其2007年出版的鈾礦紅皮書,全球確知鈾礦蘊藏量為330萬公噸,而當前全球每年核能發電所需的鈾礦量為6萬5千公噸。因此在總裝置容量不增加下,既有的鈾礦蘊藏量,也將在50年使用耗竭。在鈾礦將比石油更早面臨耗竭的狀況下,擴張核電因應能源匱乏,毋寧是自掘墳墓。

然而鈾礦除了面臨資源稀少的問題以外,其開採過程,更衍生極為龐大的環境代價。如今年1月時,法國的核電公司AREVA既坦承其於尼日的鈾礦開採過程中,造成了當地的輻射污染。而在巴西的Bahia省的鈾礦產地附近,其發現其居民的飲用水的鈾濃度,超過WHO標準的7倍。鑑於鈾礦開採過程中的種種問題,曾於1985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國際防止核戰爭醫生組織International Physicia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uclear War,IPPNW於今年八月舉辦的大會上,更通過呼籲全球停止鈾礦開採的決議文

相較於國際社群,台灣於爭辯核電是否可作為減碳選項時,卻未能關注焦點延伸至前端核燃料提煉與鈾礦開採過程的衝擊。若依據國際相關資料庫推估,台灣目前運作中的6座核電機組,每年所需要的核燃料量為116公噸,相當於原料鈾需求量為984公噸。而為了供應此116公噸的核燃料,從鈾礦開採、濃縮、轉化等過程中,共排放出約120萬公噸的溫室氣體,而此過程直接與間接排放的污染物質,包括重金屬、粒狀污染物以及輻射物質等,約使1000人損失一年的壽命。在資源方面,則消耗944萬立方公尺的水,金屬礦物的額外開採成本為920萬美金,化石燃料的額外開採成本為更高達44億美金。

在上述一整串的數字之外,從以下兩件事情更可看出台灣核能發電在他國所衍生的環境代價。根據澳洲獨立週刊今年5月的報導,全球最大礦商必和必拓(BHP Billiton)任憑其旗下於奧林匹克壩鈾礦區的礦工,暴露於極高的輻射風險之下。且根據調查,該公司在接獲內部通報後,還涉嫌竄改監測資料。而去年7月時,澳洲政府委託學者進行的調查則發現鄰近知名的卡卡度(Kakadu)國家公園的朗奇鈾礦區(Ranger uranium mine),每天非法滲漏高達10萬公升的廢水至園區之中。

而位於亞太地區的澳洲、哈薩克以及烏茲別克三國的鈾礦產量,佔全球的45%以上。而各跨國礦業亦虎視眈眈看著蒙古的鈾礦蘊藏。因此,若能落實非核亞洲的理念,不僅只是確保免於核災的威脅,更是協助上述各國坐落於潛在礦脈周遭的民眾,保住其賴以維生的家園以及珍貴生態。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不可不知的核電真相】真相五、核電不是便宜能源

更新日期:2011/04/19 10:55

 

台電表示核電每度電發電成本僅為0.66塊,遠比火力、再生能源低,但這是台電刻意扭曲所致。表一為參照國際能源總署資料,所彙整各國核能發電成本;其中顯示台灣核電廠的發電成本竟然僅為中國的1/3,明顯不合理,台電不無刻意扭曲的嫌疑。

表一、 各國核電發電成本比較

國家

德國

瑞士

荷蘭

日本

韓國

中國

台灣

機型

PWR

PWR

PWR

ABWR

OPR-1000

AP-1000

PWRBWR

發電成本(元/度)

2.64

4.34

3.36

2.45

1.55

1.75

0.66

IEA, 2010, Projected Costs of  Generating Electricity 2010 Edition

從圖一可知,依據台電提供的資料,目前既有核電的發電成本中,以核廢處理及除役費用的提撥費用最高,佔27%,其他人事行政等營運費用次之,而硬體建設的攤提費用僅占12%不到,甚至低於燃料成本的佔比。但此成本結構上面,與國際各國的核能發電成本,有極大的差異。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資料顯示,就核電的成本結構而言,硬體建設的費用應佔核電發電成本的65%以上,但台灣卻僅佔12%

【你不可不知的核電真相】真相五、核電不是便宜能源

圖一、台電核電發電成本結構

另外,從台電提供的核電發電成本的變化趨勢中顯示,其在20年間,單位發電成本幾乎折半(如圖二)。然而在此期間,核電每年的發電量雖有提昇,但提昇程度並未超過15%。推算台電在成本計算上,採用了偏頗的折舊攤提年限的設定,導致核電每年的發電成本均可逐年降低。

      再者,台電雖表示目前核電發電成本,已涵蓋核廢料處理以及除役時的經費,約為每度0.17元。在核廢料處理成本方面,依照台電估算結果,既有六座機組的其處理費用為3300億元,其中以用過核燃料棒等高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最高、電廠除役次之。但這兩者均有低估之嫌。

       圖二、台電核電發電成本變化趨勢

在高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費用方面,台電主要依照美國育卡山(Yucca Mountain )核廢料最終處理廠在2000年規劃時的興建費用作估算基礎。但根據美國最新的估算結果,育卡山計畫總預算已飆升至962美元,等於每處理一噸高階放射性廢棄物需耗用4500萬元以上,導致美國決定終止此計畫。台灣既有3座核電廠會產生5000公噸的高放射性廢棄物(原能會推估數據),以此來估算,則台電在高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應超過2200億元以上。

在除役成本上,目前估計核一、二、三廠的總除役成本為675億元,但若參考美國與核二廠規模相仿、機組相同的錫安核電廠(Zion Nuclear Power Station)的除役計畫,其光除役所需經費既超過10億美金,為其興建成本的2倍。而核一、二、三廠興建成本共為1800億,若依錫安核電廠的經驗,除役成本為興建成本的2倍進行估算時,則除役成本既達到3600億,為官方現行估計5倍以上。

綜合以上分析,官方在核廢料處理以及除役成本上,至少低估一半,達到每度約0.34塊。既有核電廠除役成本比較

 

官方估計

(億元)

依國際經驗估算

(億元)

低階放射性廢棄物放最終處置

376

376

電廠除役

675

3600

蘭嶼檢整及蘭嶼減容除役

11

11

高階放射性廢棄物中期貯存

390

390

高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

1,382

2230

廢棄物運輸

238

238

地方回饋

281

281

總費用

3,353

7126

每度電攤提成本

0.17

0.36

官方估算數據來自 http://www.nbef.com.tw/index005_3.asp

而在核四方面,核四若要完工,其預算將增加至3千億,則此時其發電成本已達每度1.6塊以上,若考慮其將其核廢處理成本涵納入內,其發電成本至少將達到每度2塊左右。而與其他能源相比,核四廠的發電成本不僅將高於燃煤發電,更將高於風力發電成本。

 

發電類型

風力發電

太陽能

地熱

水力

核四廠

燃煤電廠

燃氣電廠

發電成本(/)

1.86

7.33

4.80

1.32

1.94

1.59

3.18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下雜誌2011.04.19

4月22日地球日,今年特別不同。一場日本福島核災,掀起全台一波波反核潮。台灣的能源供需,最迫切的,可能根本不是開源,而是節流。而我們的電價,便宜到根本讓人沒有省電的誘因。台灣每人每年排碳量竟高居亞洲第一,「節能減碳」僅成了企業維護形象的口號。超低電價,到底讓台灣人民付出了哪些代價?

【小國大污染的癥結】

根據《天下》社群的線上調查,有2/3的人願意藉調高電價,來減少浪費,進而更愛地球。但不少人希望調高的是工業電價,而不是自己家裡的電費。這也反映過去台灣能源政策的問題,沒有人願意付出合理價格。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歸納,台灣過去幾十年陷在低電費,造成企業與民眾不節能,不得不繼續加蓋更多電廠和機組,再引來抗議的惡性循環中。

全世界沒有幾個國家,電費比台灣低。我們的電費,甚至比大陸還便宜。比台灣低價的多是能源大國,或者政府刻意補貼的國家。

【節能減碳 只為了企業形象】

很多企業對外塑造節能減碳愛地球的形象,事實真相到底如何?維持超低工業用電價格,政府的理由是為了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事實上,電費佔企業成本的比率,低到可以完全忽視。

台積電風險管理暨工安環保衛生處副處長許芳銘坦承,電費佔台積電營收3%都不到,從成本因素考量,節能誘因並不強。台積電節能,主要是為了企業社會責任而推動。

【用性命換電力 值得嗎?】

6、7年前開始,鹿港胸腔科醫師葉宣哲在門診時陸續發現,鹿港鎮民的呼吸道疾病急遽增多,許多外出遊子回到鎮上,氣喘開始發作。國民健康局統計,中部沿海氣管癌死亡率是過去2倍以上,而且有年輕化趨勢。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莊秉潔研究發現,中部的戴奧辛濃度全台最高,幾乎天天是美國標準的3倍以上。台中火力發電廠「貢獻」最大。

「以犧牲人民的健康來換取電力,對嗎?」葉宣哲有理由相信,距離鹿港十五公里、被監控全球五萬座電廠的「碳監控行動」(CARMA)組織評為世界最大碳排放電廠的台中火力發電廠,以及第6大的麥寮電廠所排放出來的廢氣是疾病的元兇

【超低電價=低競爭力】

淡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廖惠珠認為,超低電價正是能源生產力低落的元兇。企業、工廠和住家,全都沒有誘因節能和投資節能設施。中經院院長蕭代基批評,台灣過去甚至錯誤補貼節約設備,造成愈耗能產業補貼愈高的離譜現象。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黃正忠指出,台電的高碳發電結構(每度電排碳量超出全球平均25%),未來將會相當不利於台灣廠商打入國際通路。宏碁、華碩、仁寶、奇美、中鋼、遠東紡織等台灣三十三家已經簽署碳揭露專案,他們願意用高一點的價格買乾淨能源。對於電價,我們明確主張,應該大幅調高。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2011.04.18

【編譯李威撰綜合報導】英國國家統計局(ONS)13日早上9點30分公布英國最新一季(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的失業統計數據,發現英國就業人數增加14萬3千人,失業率從8%下滑到7.8%,失業人口降為248萬人。但同時卻也發現,英國年輕族群(16歲至24歲)的失業人口再創1992年以來的新高點,共有97萬4千人失業,即將逼進百萬人大關,平均每5名年輕人就有1人失業,失業率上升0.1個百分點至20.4%。

青年未來堪憂

英國全國總工會(TUC)表示,英國很可能邁入另一個痛苦的里程碑,被排擠在就業市場外的年輕族群恐成為「失落的一代」。法國巴黎銀行的經濟學家克拉克(Alan Clarke)表示,英國目前經濟環境不佳,私部門所提供的工作機會跟不上公部門的裁員速度,導致整體就業市場仍呈現一幅停滯不前的光景。

TUC警告,ONS所公布的數據沒有揭露實質薪資嚴重下滑的問題,尤其在抵稅政策上路及政府決定刪減支出後,問題更形惡化。另外,TUC秘書長布倫丹‧巴伯(Brendan Barber)也指出,生活水準的下降,已導致中低收入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在年輕人失業率再創歷史新高的同時,我國將通過另一痛苦的里程碑。政府決定取消『未來就業補助基金』(Future Jobs Fund)……導致失去工作的年輕人口數大增。」他說。

巴伯補充道:「取消『教育維持津貼』(Education Maintenance Allowance)及攀升的大學學費,都將進一步導致年輕人工作機會減少。即使對有工作的人來說前景也是黯淡的,因為通貨膨脹比薪資增長的速度快上2倍。」

英國小商家聯合會(Federation of Small Businesses)主席沃克(John Walker)表示:「離開學校的學生及畢業生有將近百萬人失業,這極度令人感到擔憂。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過去一年當中,平均每10家小型公司中,只有1家公司雇用1名學徒或實習生。」他認為,政府應該提出誘因,讓更多公司企業願意雇用更多的年輕人。

雖然有部分雇主跳出來抱怨,由於成年人的法定最低薪資對雇用年輕人造成阻礙,所以年輕人的就業率才會上升。但根據英國經濟暨社會研究機構(National Institut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NIESR)所提出的證據顯示,低薪低技術的年輕勞動力,在年滿22歲而獲得法定最低薪資的保障以後,不僅使得他們收入有所增加,低技術的年輕族群就業率反而上升2至4個百分點。換句話說,低技術的年輕勞工不會因為雇主必須付出更高的最低薪資而導致就業前景變差,情況正好相反。

英國一家智庫表示,NIESR的研究結果雖然違反直覺,但實際上卻有相當合理的解釋。他們指出,當低技術的年輕工作者要邁入22歲時,由於他們預見薪資即將增長,因此提供他們想要積極參與勞動市場的誘因,並增加他們找尋工作的動機。換言之,就業情況好轉的因素在於求職者的態度改變,而非雇主心態有所轉換。

改革教育救失業

英國首相卡麥隆在「獨立電視台」(ITV)晨間節目《破曉》(Daybreak)上承認,年輕失業率問題確實已經連續惡化好幾年;但他指出,要真正改善這問題,必須改革教育制度,確保學生能擁有職場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另外他也呼籲民間的志工團體去協助年輕人,引導他們找到工作。

就業大臣葛瑞林(Chris Grayling)則表示,如果將那些還在受教育的年輕人給排除在計算範圍外,年輕失業情況並沒有數據所顯示的如此嚴重。

女性失業更甚男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ONS的數據顯示,面臨失業之苦的族群中,除了25歲以下的年輕人以外,女性工作者的就業市場條件也正在逐漸惡化中。數據顯示,男性失業人數減少3萬1千人至145萬人;但女性卻增加1萬4千人,達到103萬人。

失業問題存在性別鴻溝,截至今年3月為止,男性申請失業救助的人數下降為98萬8,200人,但女性申請失業救助金的人數卻上升至46萬2,300 人,這是1996年10月以來的最高紀錄。另外男性失業率已連續下滑14個月,但女性卻連續上升9個月。這反應英國在裁減公務員以後,私部門在雇用新進勞工時,發生性別失衡的現象。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2011.04.18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國光石化、核能危機,種種不當政策讓許多年輕學子憂心下一代的生存空間。一群年輕人在網路發起「石化核能、就地終結」活動,16日手持自製標語海報,在總統府前向來往路人發送傳單,宣傳反對環境污染理念。

 

抱著頭纏紗布、有著特殊標號的布娃娃前來參與活動的沈小姐解釋,這是輻射娃娃,是車諾堡事件後出生的小孩,幾個月大時被檢驗出患有腦瘤,經過手術切除。長大後又發現呼吸道疾病,小小年紀已進出醫院上百次。沈小姐說,輻射污染會延續下一代,他們唯一獲得的是政府給予的特殊醫療標號,以及電費減半的優惠。

 

 

參加活動的沈小姐帶著一個頭纏紗布的布娃娃,她說那是車諾比輻射污染 造成的輻射娃娃,小小年紀卻已病魔纏身。(圖文∕呂苡榕)

 

政府太掉以輕心

活動發起人之一的張馨文表示,台灣政府面對核災,似乎只要輻射沒有飄到台灣就好了。但核能電廠存在的高風險卻是關乎全世界所有人,污染不侷限於地區性。「台灣政府對於這些東西的鄰避(not in my backyard)現象沒有自覺。」張馨文透過網路發起行動,希望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政策的看法。

兩位北藝大的女生製作了「防輻射符咒」創意紙條發送給路人,「這個符咒含有抗輻射污染的碘,拿回去燒成灰加在水裡喝下去,可以防止輻射污染。」兩個小女生邊解釋邊拿出手中的符咒:「這是台灣政府加持過的,不但防輻射,還可以讓白海豚轉彎。」

 

 

▲參加「石化核能、就地終結」活動的學生,自製了防輻射污染符咒,貼在 總統府外各處。(圖文∕呂苡榕)

 

近日經濟部長施顏祥指示國光石化考慮外移。張馨文說,國光石化就算外移,仍會對地球造成污染,最好方式是就地終結。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表示,印尼或馬來西亞的環境污染涵容能力的確比台灣中部來得好,且兩地都是石油輸出國,在「石化產業仍有需要」的前提下,外移不論在環境破壞或開發成本考量上,顯然是比較好的選擇。

 

全球分工 污染難止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也表示,台灣在2000年六輕開始營運後,年產乙烯320萬噸,讓台灣的乙烯需求達到飽和,外銷數字也逐年攀升。台灣已沒必要發展石化上游產業。相較之下,印尼或馬來西亞目前的經濟型態,正是早期的台灣,必需依靠石化產業帶動下游塑膠、橡膠工業發展,提昇國內經濟。

雖然印尼或馬來西亞的環境污染涵容能力上,比台灣中部多出許多空間,但地球整體其實已無法再承受更多污染。陳吉仲無奈表示,發展中國家只能先求溫飽,才有精力思考更高層次的問題,全球產業分工牽涉到他國的經濟發展,對於他國的發展選擇,台灣無從置喙。許多國家仍選擇走上消耗環境成本以求經濟成長的老路。

 

 

參與活動的年輕人自製各種標語,在總統府前向來網路人宣傳理念。(圖文∕呂苡榕)

 

陳吉仲表示,除非消費者意識到塑膠製品的污染問題,減少使用,政府也能制訂政策限制,才能降低石化產業的需求。對於污染外移問題,陳吉仲感慨,台灣只能先做好自己能做的,才可能進行國際串連。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frontier.org.tw/bongchhi/?cat=30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2011.04.13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

教育部雷厲風行反霸凌,時至今日,霸凌風暴仍一波緊接一波。一群網友自力救濟在「臉書」成立反霸凌自救會,12日前往教育部抗議,呼籲教育部不該變成警政署,讓反霸凌變成以暴制暴,若遲遲無法提出有效計劃,教育部長應下台負責。


「部長發言不可思議」
日前新竹女國中生遭集體霸凌事件引起社會喧騰,台中市西苑高中又傳出在同學碗裡撒尿的霸凌案。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該宣導的都宣導過了,從今起只要再發生霸凌,霸凌者一律送警局依法處理,這番言論引起網友撻伐。


3月29日在網路上發起的反霸凌自救會,至今已號召2千8百多人。反霸凌自救會幹部前往教育部表達強烈不滿。反霸凌自救會長李萬全身為家長,對於教育部長吳清基要把霸凌者移送警局,恐嚇老師一律依法處理,感到不可思議,如此一來,教育部已成警備總部,乾脆讓警察局直接進駐校園。他說:「以暴制暴的教育一定不會成功,期待教育部做一個英雄改革,如果做不到,教育部長請下台,讓有能力者來做。」


「難道要靠法律和警政才能辦好教育?」反霸凌自救會行政組長曾威程表示,孩子情緒控制不成熟,應給他們改過機會,若依法移送辦理,等於判他們無期徒刑,呼籲教育部認真研擬最佳對策,挺起腰桿面對問題


霸凌標準 學校各自表述
李萬全指出,面對霸凌,校方往往避重就輕、認定標準不一。日前新北市海山國小發生霸凌案,校方認為同學是「開玩笑」;台中市西莞高中霸凌案,校方只回應「疑似」霸凌,教育部若不快提出反霸凌的通盤計劃,學校各自為政,繼續亂下去。


李萬全透露自己國小時曾被霸凌,因為缺乏良好的輔導機制,上了國中後,他有樣學樣,幾度霸凌同學。現在當了家長,每天關切孩子與同學互動,觀察身體有無傷痕,擔憂霸凌發生在孩子身上。


加強輔導 莫走回頭路
教育部軍訓處科長許文鵑回應,教育部針對霸凌防治有三級強化輔導,包含初級導師關愛,二級偏差行為嚴重交由專業輔導老師,三級引進外部資源,社工人員、少年隊協助處理。教育部長的發言是否推翻了這些計劃?許文鵑說,除非學生的偏差行為涉及刑事責任,才會依法辦理,反霸凌政策已逐漸看到成效。


反霸凌自救會期待教育部以愛與溝通為前提,提出妥善配套。李萬全表示,若兩周內沒看到政府的誠意,自救會將發動更多網友前往行政院、立法院抗議。


人本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直指,被送到法院和警局的孩子已經很多了,教育部長強調霸凌者一律送警,只會凸顯防制霸凌的失敗。


馮喬蘭認為不該讓教官和警察進駐校園,反而是結合學者成立師資培育機構,串成教師資源網,從「教師增能」著手,訓練老師如何正向管教,處理學生個別行為及班級經營;加強校園心理諮商網絡,結合社工、輔導老師、心理師,全力投入「校園支援系統」,雙管齊下全力防制,才是治本之道。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 2011.04.05

作者:munch

sunlake10

茶葉改良場魚池分場計畫BOT,引發社會不滿,掀起日月潭的開發問題。財團要地,也不該找上這個具有歷史與產業意義的國家土地。茶改場的要地風波,應該讓人深思,這個觀光到爆的美麗之潭,究竟藏著多少開發壓力。

對於日月潭,一天數千陸客進出,一年400萬旅遊人次,住宿、購物、遊潭的巨大消費,早讓日月潭成為山林裡的聚寶潭。至今,平靜的日月潭,周圍動蕩不安,誰不想在日月潭邊,鑲顆金牙,啃食巨大的利益。

找地,已經成為在日月潭鑲金牙的第一步,不僅開發山頭,找上茶改分場,甚至連潭畔的船屋也不放過。

所有財團各顯神通,就是要將這座歷史之潭,自然之水,抹上一層金權光澤。更諷刺是,金牙們大口大口的吞,卻是一點殘渣,也不留給世居百年的潭區居民。

日月潭茶改場被財團相中,想要介入開發,已經傳聞很久,對於四周環山的日月潭,想要立足經營,首要之道就是找地。

但是環湖觀看,所有經轉手購買,能夠開發的平坦之地,已讓潭畔林立著一家家豪華旅館。再要土地,就必須夠膽識、有門道,搶下山頭、伐倒樹木,整平山坡,才有新的機會。

推動10多年的向山BOT案,以興建日月潭風景管理處為名,挾帶著大型旅館BOT開發案過關,成為日月潭國有地上,最後也是最大件的開發案。

開發完所有能開發之地,接下來相中就是居民生活場域,或是國有公用土地。

2004年,南投縣府一紙公文,想要趕走水社組合屋區的邵族居民,他們因為921地震被安置到組合屋區,卻因為縣府規劃興建日月潭觀光飯店BOT案,要將邵族居民趕走,甚至恐嚇以「違章建築」、「竊佔國土」法辦。

更諷刺是,邵族因災難毀壞的原居地,已經整建為商圈,並且由政府出租賺錢。

舊家園回不去,新家園又被趕,一直被作為日月潭文化樣板的伊達邵,從日治建水庫被迫遷,到國府BOT被驅趕,其實生活過的並不快樂。

組合屋區的開發案,因為爭議太大,吃相難看,最終被擱置。

但是財團在日月潭找地,並未終止。

日月潭茶改場的土地,位在日月潭最好的位置,居高臨下,後有廣大腹地,早是財團眼中的土地肥肉。

2011年2月13日南投縣長李朝卿,出席經建會一場座談會,公開表示台灣天仁、中國天福集團,看中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的土地,有意進行BOT的開發構想。

在茶改場魚池分場土地上,規劃開發佔地面積約5至10公頃的茶業博物園區,包括觀光茶園、台灣美食街、特產街及民俗展覽館布袋戲、歌仔戲表演場地,打造全新的日明潭小鎮,以及500間客房的觀光飯店。甚至傳出將邀請大陸導演張藝謀,規劃「印象日月潭」的表演場地,讓中國桂林印象及西湖印象的湖面現場表演,首度擴張到海外。

消息一出,眾所嘩然,對於魚池鄉居民,貓糷山下的魚池分場,不僅是日月潭歷史的見證,更是日月潭產業的救星。

成立1937年的日月潭製茶所,日本人引進紅茶改良,經過漫長歷史,魚池茶改場苦心經營,在921後,茶場裡研究員研發引介新品種,讓阿薩姆紅茶成為魚池鄉重要產業,也讓921後的魚池災區,找到重生的機會。

魚池分場的研究人員,如同魚池鄉再造恩人,所有茶農、居民談到茶改場無不感激萬分,對於政府,有這樣協助農民的公務人員,遠比花費數億置入行銷,更能贏得民心。

整修後的茶改分場,至今也成為當地社區,導覽日月潭歷史的重心,無異是從歷史、產業、到文化,成為緊密扎根在日月潭的老鄰居。現今為了財團,為了中國遊客,想要BOT魚池分場,如同出賣老祖宗去求新歡,當然引發眾怒。

驅趕原住民組合屋區,相中歷史茶業分場,為了土地,為了觀光利益,政府、財團無所不用其極。

甚至從地面想到水面,引發日月潭船屋風暴。

原先以為日月潭船屋違法竊佔,污染水域,深入瞭解後,才發現最貪心的是政府。

船屋在日月潭存在已久,早期不僅是「船屋」,甚至是「田筏」,入潭墾地的漢人,以筏相結,筏上覆土成田,居住船筏之上耕作、漁獵。

到1931年日本人興建水壩,將日潭、月潭合一,成為水力發電的水庫後,為了整頓水域,這些廣設潭邊的「田筏」開始消失,轉成以漁撈為主的船屋,並設有日月潭漁事組合,發給船泊證明。

現今潭面上船屋,多數有船舶證明,屬於合法船隻,但是日月潭早已無魚可抓,許多船屋開始轉型,違法經營民宿、水上休閒項目。

日月潭四角漁網船屋協會的鄭理事長表示,船屋擁有者許多是當地居民,以及10多年前購下船舶證的業者,幾年來也想轉型,配合環保法令,改善現有的紊亂狀況、衛生條件,發展具有特色的日月潭水上休閒、或漂浮民宿。

但是政府從不給他們機會,不願輔導他們轉型,甚至現今以竊佔國土名義要法辦船屋業者,要求自行拆除船屋,恢復到規範的漁筏型式。

對於政府鐵腕手段,清理潭面船屋,整頓環境污染,但是讓人不解的是,日月潭最大的環境污染,不是收容人數極少的船屋,而是一天擠入上千人的豪華旅館,甚至曾被踢爆污水直接排入潭區的豪華旅館。

更大的生態危害,不是靜止不動的船屋,而是每天載著觀光客奔馳的遊艇,讓原本無浪的日月潭,開始出現浪潮侵蝕岸邊的現象,不僅樹木倒塌,甚至一些建築的岸邊坡角,都有侵蝕崩塌,形成新的危機。

大問題不見改善,卻不斷找當地居民開刀,船屋業者成為環境破壞的祭獻代表。

直到看見政府的規劃文件,才知道嚴厲取締船屋之後,竟然另外規劃開放財團經營。

原來,不許船屋業者在潭面營生,講的義正詞嚴,背後卻規劃100多個船席,計劃提供財團BOT經營,甚至為掩耳目,不用「船屋」之名,改以「水上平台」稱之,未來經營項目,種種水上休閒無一不缺。

居民指出,水上平台的劃設區域,位在潭頭、葫蘆崙水域,岸上土地計劃採行徵收,水上劃設水上平台,一旦採行BOT,特許經營餐廳、旅館,到時又是財團獨佔經營。

民間不能做,BOT特許財團經營,這是標準「百姓不能點燈、只許州官放火」的作法,讓取締日月潭船屋的行動,充滿著財團清跑道的味道,日月潭風管處不否認有水上平台的船席規劃,只強調為來由誰經營,必須再做研議。

至今政府不敢面對,如果依法日月潭是水庫的法定身份,依照水庫的管理標準,太多建築不該興建,太多水上活動應該禁止,甚至遊客都必須總量管制。

如今,日月潭早已失去原有寧靜之美,不僅處處開發的環境壓力遽增,甚至國外遊客也不解,為何台灣建築就是能破壞自然景觀,讓青山綠水日月潭,無處不是大飯店。

日月潭大開發,財團四處找地開發,政府全力配合,開墾向山山頭,驅趕邵族居民,垂涎魚池分場,嚴懲水上船屋,一樁樁事件背後,全都牽連著上山下海找土地的算計。

很想問這個政府,為了觀光,為了陸客,可以驅趕居民,出賣歷史,甚至連台灣地理中心的明潭靈魂,都可以標售殆盡。

茶改分場BOT,引發眾怒,但是更多的憤怒,漫延在當地住民之間,一眛傾向財團,整碗端去,居民都問著,還有一口飯可吃?一片地可居?

真的!該關心日月潭的開發問題了!不想台灣日月潭,搖身變成中國特區。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漂浪‧島嶼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2011.04.06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國外知名大學的「開放式教學」提供全球使用者跨越國界汲取課堂知識,獲得熱烈迴響奇幻基金會董事長朱學 建議政府和大學規劃影音課程開放線上學習,補助一堂課的效益可達10倍,將台灣高教行銷到國際。他認為,獲得5年5百億大學卓越計畫的學校應拍攝上課內容並公開上網,全民納稅買單的教育資源才是真正花在刀口上。

 

▲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朱學恆呼籲台灣的大學課程應對社會開放。奇幻基金會從2004年起翻譯課程、演講影片放上網路供人免費瀏覽,是華文網絡世界重要的開放課程資源。(圖文∕于欣可)

 

宅神召募翻譯團隊

朱學 7年前發現課程授權網路公開的麻省理工學院中的「電磁學」十分生動有趣,感嘆自己若能及早找到合適的教學方式,大學念的「電磁學」也不會落入三修的慘況。

朱學 認為「開放式教學」如果能普及,提供學生更多選擇,不再受學校資源或老師教學人數的限制,因此他透過奇幻基金會,招募翻譯志工,帶起開放式學習潮流的網站(www.myoops.org)

奇幻基金會整理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和TED包羅萬象的開放式課程,翻譯成中文後放上網路,目前網站流量躋身國際前五名,但得到的贊助卻是倒數5名。

朱學 指出,開放課程不能做商業使用,而是分享社會知識的公益計劃,在國外向來由公部門負責,台灣卻是奇幻基金會每個月自掏腰包20萬苦撐,雖然他們多次向教育部和經濟部提出申請,卻被以「不符教育機構資格」為由駁回。

開放課程收益10倍

「台灣教育若想躋身國際就不能小家子氣!」朱學 舉例,哈佛大學教師Michael Sandel開設的課程「正義」,一堂課最多可容納1千4百多人,放上網路每則點閱率皆超過140萬人,已達到超過10倍的高效益。台灣許多老師有足夠資格登上國際舞台,如作家白先勇到台大授課,若將課程免費開放,也能吸引民眾一同學習,但台灣缺乏足夠的技術與行銷,無法讓這些卓越教授的表現見諸於世。

如果政府有心將台灣高等教育推向國際,將課程數位化並公開是未來趨勢,朱學 估算一個學校每學期只需約50萬成本費即可完成。他強烈建議教育部及獲得5年5百億補助的大學應將課程拍攝並公開。一方面讓全體社會有參與監督機制;另一方面也讓納稅人的錢建構出來的教育資源達到最大效益;否則,將幾百億的預算給少少的十幾所大學推向世界百大排名,無益於全體台灣民眾

頂尖大學樂意嘗試

台灣大學主秘張培仁指出,台大已有開放式課程,但僅限跨校合作的學生使用,若未來能解決版權問題,經主講者同意,將逐步開放部分課程,台大很樂意嘗試。

台灣師範大學主秘林安邦也說,師大已有開放式課程,由圖書館負責管理規劃,網站瀏覽已達2千多人次,只要老師有意願,學校都會協助拍攝,並將課程數位化。

雖然部分學校提供開放式課程,朱學 指出課程數位品質粗糙、便利性不高,應強化攝影及後製技術,至少達到2機作業。他分析,妥善規劃課程,才能引發學習動機,未來可開放資優高中生或社會人士選修,結合認證考試取得學分;此外,也方便國際人士線上試讀,提生外籍生來台就讀意願,實踐教育部念茲在茲的高教資源外銷的願景。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 2011.04.06
作者:munch

他們像巨人般,吹捧核能發電的安全,等到核災發生,卻又像孩子般無助。

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核災事件,讓人看見人類根本無法控制核子巨獸,當人們沾沾自喜,獲得高能量的發電,卻沒想過一旦失控,這些能量,不是發電點燈,而是殺人毀城。

1942年,美國實驗出第一座核子反應爐,1954年蘇聯建立第一座核能發電站,世界開始進入核能時代。半個多世紀以來,核能發電最愛標榜,核能是安全且和平,它不像原子彈既危險又邪惡。

諷刺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既危險又邪惡的原子彈,以終戰為名,投擲日本兩次,但是作為和平發電的核電廠,卻是大大小小核災不斷。

號稱安全的核電站,在核災不斷的災難中,顯露的是威脅程度不亞於原子彈,甚至更諷刺是,仿如在自己國家中,自製危險的核子自爆裝置,一出事就像自殺式的核子攻擊。

車諾比、三哩島、福島,以及各種不同危機等級的核災,核能專家說,核電廠發生災變,不像原子彈的巨大恐怖,但是專家沒說,原子彈引爆,瞬間奪人生命,放射性物質在一次釋放後開始衰退,而一場核廢災害,卻是不斷釋放著放射性物質,更慘是就算封阻,它還是持續作用,在水泥鉛塊底下,等待肆虐的機會。

愛因斯坦看見原子彈投擲日本,造成重大傷亡,他後悔同意簽署製造原子彈,如果他活的夠久,看見他同意和平運用的核電,竟然也是禍害不斷,或許他會徹底悔悟,何必寫出那條質能變換的程式。

科學發展一切,哲學深思世間,當所有發現的、發展的極盡運用,卻無節制之道,於是人類世紀走向險局,連帶的將萬物與地球一起陪葬!

百年世紀,人類玩得過頭,從機械、化學榨取土地,換得更有效益、更有利益的資本世紀,到現今竟以萬物生命為賭注,玩起一失控就完蛋的核能世紀。

千賭一輸!從車諾比、三哩島、福島,以及各種不同危機等級的核災,明白顯示一件事,原本造價就不便宜的核電,一旦出事,賠上的生命、金錢、土地與未來,根本是將宣稱賺到的甜頭,一次賠的乾乾淨淨,然後還負債累累、禍遺子孫。

核電迷思,牽涉的不是科技,而是對於安全生活的算計,福島、東京平日歌舞昇華,享受核電便利,但是一出事,死傷不斷、滿城逃難,再便利也經不起賭輸一次,況且半世紀歷史顯示,人類常常賭輸,只有核能專家嘴硬著包贏包賺。

正名吧!核能發電場就是核爆發電廠,自製核爆危機在自己國土上,不是封上水泥就安全無虞,當千賭一輸,於是人們看見,他們像巨人般,吹捧核能發電的安全,等到核災發生,卻又像孩子般無助。

核電沒有蓮花座,它只是一場千賭一輸的豪賭牌桌。

320、401以及許多日子,都有反核行動,全民該厭惡自製核災在土地禍害,豪賭核子,賠上孩子,所有父母、青年們該出來反抗了!誰願看見下一代,在千賭一輸的無奈裡,逃難、病痛與死亡。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漂浪‧島嶼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2011.04.04

作者:傅恩過(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福島第一核電廠受損情形,圖片來源:ENS當環保團體像烏鴉一般,叨叨念念核能電廠的安全問題,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的連爆及輻射外洩,無疑是最悲劇式的提醒:根本沒有人能保證核電永遠安全,不僅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防不勝防,原來核電廠的人為風險也如影隨形。

福島核電廠爆炸後的煙霧,透過日益發達的媒體、網路飄散至全世界;為挽救更嚴重的災害,而拚了命留在核電廠的「壯士」們,令人不捨與難過;輻射外洩,所造成立即或間接的傷害,使得當地及各國居民恐懼罩頂。儘管如此,部分堅決「核電是必須的」論點,仍不斷地打擊反對核能的聲浪。擁核者絕非看不到福島核電廠所帶來的災難,而是他們所堅持的「計算」,看不到核能產業背後種種的虛無與損失。

「核電仍是最便宜的能源」,這種說法無疑是最經典的「計算」,卻也是在能源政策中,最謬誤的計算

鈾礦並非用之不竭

石油危機從何來?最簡單的解釋,便是石油的來源受限。從此觀之,核能發電的燃料鈾礦,難道是取之不竭的嗎?從國際原子能總署2007年出版的鈾礦紅皮書,很明顯看出,單以現有全球核能發電所需的鈾礦量來計算,既有的鈾礦也將在50年內使用耗竭,與石油可有得拚。鈾礦開採的環境危害與成本也不容小覷,礦工及鄰近礦區的居民,時時暴露在極高的輻射風險下,甚至因為滲漏的廢水等物質,讓輻射傷害持續擴散。

核電運轉增環境成本

就算不論開採所危害生命財產及生態環境,光是台灣目前運轉中的6座核電機組每年所需約984公噸原料鈾從開採、濃縮到轉化過程所排放出的120萬公噸溫室氣體,及其他污染物質,就約損失1千人1年的壽命,消耗944萬立方公尺的水,金屬礦物額外開採成本920萬美元,化石燃料成本44億美元。

核廢料無法有效處理

核廢料的處理,難道不需要高額的成本?至今即便是核子發展大國,仍無完美的核廢解決之道,即便是低階放射性廢棄物,其「保存期限」,仍存有疑慮的輻射劑量,也都需要3百年;不僅是現在急於處理核災事故的日本,英、法等國也一再顯現,無能處理高階放射性廢棄物

如果沒有核電,那電從哪來?再生能源哪來?

應調整現行能源策略

是啊,鈾礦來源或核廢料的去處,就像是談核電的前世或來生,我們可以狠心點,不去看到前世、來生所欠的債,就「計算」核能發電所帶來的發電量實際上,就算加入核能四廠,核電發電量也不過佔2成出頭。然而發電量的需求,不完全是隨時間、人口增加而增長,當台灣為了節能減碳,調整佔耗電量最大宗的耗能排碳產業,且達到提升能源效率的目標時,總發電量的需求勢必下降。

燃煤發電或核能發電,除了龐雜的管理人力與硬體成本,以及後續環境處理成本,只會持續增加,這種大且集中的發電機組,根本無法彈性供電,讓用電離峰期的電量補足尖峰期的高電量;另外在輸配送電力的過程中,會有許多浪費,發電效率極低的核電,約有3分之2的產熱能,不僅不能發電,還必須排放至海水危害生態。

破除狹隘認知來計算

回頭檢討台灣的能源使用,再生能源真的遙不可及嗎?只能增加電力價格嗎?其實因為主導能源的財經部門、電力公司不遺餘力宣導核電等其他大型發電,導致我們對再生能源的認知狹隘;相反的,選擇小而美的發電方式,不僅可達到最大的能源效率,而不同再生能源,在研發、進展達到一定經濟規模後,發電成本將會持續下降,勢必能有更合理的成本效益

無論是核電的來源或核廢料的去處,從總體的發電成本「計算」,核電的電力價格並不便宜。日本核災的經驗,難道不是重重地提醒,一再輕忽真實「計算」,所要付出的龐大代價?

※原文刊登於「台灣立報 環境前線專欄2011-3-21」、「核災、核安與台灣 -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2011.02.14
採訪、撰稿:陳佳珣;攝影:陳忠峰、張光宗;剪輯:陳忠峰

民國98年11月12日高雄市大寮區爆發爐碴鴨的事件,養鴨場的爐碴即使檢測結果88奈克低於土壤管制標準的1000奈克/公斤,但養出來的鴨子,戴奧辛含量超過管制標準的5倍多,爐碴危及農畜產品的問題,首度浮上檯面。

相隔沒幾天,台南市後壁區一處農地傳出堆置大量的爐碴,周圍農田受到鉻污染,即將收成的稻子全部鏟除,後壁優質稻米的招牌蒙上陰影,糧商甚至不願意收購,農民受傷最大,當時的台南縣長提出檢驗報告,還大口吃飯為後壁鄉的稻米掛保證。

爐碴前進農地

民國91年,經濟部工業局公告了,爐碴再利用的相關辦法,但遇到爐碴污染事件,卻表示不是工業局的責任,工業局長杜紫軍表示,在處理的過程如果造成污染,應該由地方環保機關依照環保法令來查處。

台南市北門區一處魚塭堆了一堆看起來像石頭的爐碴,用水一淋,爐碴特有的多孔隙特徵顯露無疑,用機器一測鉻含量1600PPM超過過土壤管制標準。

魚塭的道路其實都是爐碴,魚塭主人是花錢買來鋪路,避免下雨天道路泥濘不好走,怎麼知道卻買到一顆不定時炸彈。台南市社區大學講師晁瑞光表示,這些爐石粉在風吹雨打下進入魚塭,慢慢累積之後,經由食物鏈可能危及到水產品的安全。令人擔心的是,這些有毒物質最後還是會進入到我們的身體。

台南社大的成員們也在這附近的一處農地發現爐碴的蹤影,在民國99年1月的google 地圖上,北門區的這兩處魚塭和農地,都還沒有爐碴,顯然在法規禁止之後,爐碴照樣前進農漁業區。

萬一農作物或水產品出問題,受到衝擊的最大的將是農漁民與消費者,農地遭到污染,食品安全亮起紅燈,這些責任該由誰扛?

台南市社區大學講師晁瑞光表示,依照目前法律,如果土地遭到污染,地主要負責任,他質疑政府規範出現很大的漏洞,最後卻由地主來負責任,地主應該要告國賠才對

爐碴 產品?廢棄物?

引起喧然大波的後壁鉻米事件,是檢視爐碴監督機制最佳案例。

後壁鉻米事件爆發後,環保單位馬上採樣檢測,還舖上黑布做緊急處理,避免污染擴散,但環保機關對於業者在農地上堆置爐碴,卻無法可管,因為當爐碴從鋼鐵廠運到再利用機構仍然屬於廢棄物,環保單位還管的到但從再利用機構出去,就搖身一變成為產品,不受廢清法的約束,而是適用工業局的事業廢棄物管理辦法但是爐碴再製之後,最終流向何處,工業局並沒有控管

於是,地政機關也只能依照違反區域計畫法中,一般農業區農牧用地,在沒有辦理分區變更之前,不得做其他用途的規定,要求業者在1個月內限期清除爐碴,但是業者不予理會,還好有台南地檢署介入調查,終於在半年後結束了這場災難,但這一車車被稱為產品的爐碴要載去哪裡,環保機關無權過問

在台南市北門區台17線旁,一個魚塭的空地堆了大量的爐碴,環保團體懷疑,這裡是業者的爐碴堆置場。台南社大理事長黃煥彰表示,上次來堆的數量比現在多,不知又載去哪裡。這處疑似販賣爐碴的堆置場,房子牆壁還張貼著,標榜檢驗合格的爐石廣告。黃煥彰理事長認為,爐碴從再利用工廠出來,經過一層層的販賣,中下層的業者不知道爐碴有毒,甚至業者還拿著經濟部核准的合法資源回收再利用證明,到處兜售,既然政府核准,民眾就會認為,有政府掛保證,可以相信是安全的材料,哪知道這材料裡有重金屬和戴奧辛。

爐碴再利用的規範由工業局制定,監督的擔子卻落在環保單位的肩頭,不過工業局表示,沒有時間接受採訪,而環保署坦言,爐碴的問題環保署也有部分責任,現在已經和工業局合作,從業者的申報系統來加強末端的管控。

廢清法開了再利用的大門,讓各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如工業局、農委會等都有各自的再利用辦法,台南地檢署檢察官林仲斌認為,目前是多頭馬車在管理,核准的單位不參與事後監督,如果環保署對產業特性不了解,監督的力道就比較弱。台南市社區大學理事長黃煥彰認為,爐碴再利用的管理單位分別是工業局和環保署,所以應該從修法著手,如果可以把資源回收再利用法跟廢棄物清理法兩法合一,並且把爐碴的管理全部回歸到環保署,一條鞭的制度會比較有效率

合法再利用的爭議

台江大道位在台南市市區的邊陲,道路寬敞、人車也不多,限速卻嚴格到只有50公里,還有許多告示牌提醒用路人,道路顛簸、要減速慢行,這條路的路況凹凸不平,並不是施工的技術不好,而是因為用了爐碴回填,由於爐碴吸水會膨脹,這也導致路面高高低低,環保團體稱它為波浪路,即使已經重舖一次,還是無法解決凹凹凸凸的問題。

雖然爐碴再利用可以用在工程填地的材料,但爐碴的性質適不適合該項工程,就不是工業局和環保署的事。環保署廢管處處長吳天基表示,對於爐碴的品質,譬如遇水膨脹的問題,或運用在工程上的耐久性,環保單位難以規範,必須回歸到再利用產品的規範,以及回歸到工程單位對該工程的要求,尤其工程單位不能說不了解爐碴,因為在工程的進行是依照合約,工程單位有監督工程施作之責。

台江大道猶如錢坑讓政府賠很大,黃煥彰表示當時包商是以土方一噸345元來承攬工程,實際施工卻換成爐碴,一噸只要5塊錢,大撈一筆之後,留給政府收拾這個爛攤子。監察委員錢林慧君調查此案後,有糾正相關單位,她表示,交通部接受調查時承認,知道業者回填的是爐碴,包商告訴工程單位爐碴比較高貴,加上找不到土方,所以回填爐碴,但她實在無法相信,甚至懷疑工程單位與包商有關係。

爐碴是不是很安定可以用在工程中,其實也有爭議,台南市社區大學講師晃瑞光表示,爐碴分為很多種,高溫爐出來的比較安定,但電弧爐出來的爐碴,在自然環境下易風化,不過學界、政府都對外宣稱爐碴很安全、穩定,卻忽視了不同的爐碴會有不同的特性。

依照現在爐碴再利用的規範,如果爐碴跟土壤接觸不得改變土壤的性質,環保署對此倒是挺有把握的。環保署廢管處處長吳天基表示,環保署有非常嚴謹的計算公式,計算出爐碴在自然的環境或是風吹雨打的環境之下釋出的情形。

台南市社區大學理事長黃煥彰另外提出,歐盟爐碴再利用的規範很嚴格,不能用在易淹水地區、集水區,甚至需離地下水兩公尺,且有外部稽核制度,地點的選擇更要經過當地水資源管理單位同意但台灣完全沒有

爐碴再利用於工程的爭議,顯然還有得吵,但全台已經有許多條爐碴鋪成的波浪路,背後所突顯的問題相關單位必須正視。

爐碴歷經不同時代、不同的法規制度,產生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還是要面對,而更重要是防範未然,健全整個管理制度,才能讓爐碴成資源,而不是禍源。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中心2011.02.14
採訪、撰稿:陳佳珣;攝影、剪輯:陳忠峰

如果在路邊、魚塭、農地,發現一顆顆的黑灰色小球,大多數人會以為,那是石頭,但它可能是含有高濃度重金屬和戴奧辛的集塵灰。鋼鐵業的廢棄物─爐碴與集塵灰如果現身在我們周遭,一般民眾難以分辨,這幾年爐碴、集塵灰污染事件開始登上媒體版面,才掀起這隱藏許久的爐碴風暴...

爐碴全島流竄

台灣鋼鐵業從民國40年代開始發展,過去因為環保意識低落、法規缺漏,鋼鐵業的廢棄物─爐碴與集塵灰到處流竄。民國63年,廢棄物清理法通過,廢棄物的管理,才逐漸步上軌道。

作為石門水庫在颱風期間備用水源的中庄調整池,在施工前,水利署發現大量爐碴,桃園縣政府拿出航照圖說明,這是在民國70幾年到80年初,業者盜挖砂石回填爐碴所致,為維護民眾的飲用水安全,水利署會把爐碴全數清除,費用預估1到3億元,這筆錢全民買單。

而在高雄市駱駝山,從以前就被丟棄了大量的集塵灰,在駱駝山山腳下的排水溝,清理時挖起的底泥堆在路旁,台南市社區大學講師晁瑞光用機器檢測,鋅的含量3800PPM,超過土壤管制標準近2倍,晁瑞光很擔心駱駝山的污染,已經向外擴散。這個廠址高雄市環保局已經列管,但現場沒有任何防護阻絕措施,這些過去的陳年舊帳,處理起來成本高昂。

雖然廢棄物清理法在民國63年就通過了,鋼鐵廠產生的廢棄物應該進入掩埋場,但過去環保意識低落、稽查管理難落實,許多不肖業者伺機偷倒、偷埋,這些找不到兇手的不明污染廠址,政府還是要面對。

台61線 爐碴大本營

走在台61線台南七股段,爐碴數量之多,蔚為奇觀,全長13公里的路段,路基、邊坡都被偷埋爐碴和集塵灰,儼然成為爐碴掩埋場。民國88年到93年,台61線道路工程施作,包商偷埋爐碴與集塵灰,甚至連還沒發包的交流道,路基都已經用爐碴填好了。

七股是沿海養殖重鎮,放眼過去都是魚塭,靠著連通的渠道,提供魚塭的養殖用水,在台61線沿線以及溝渠的堤岸也滿佈爐碴。當年道路完工後,就發生養在溝渠的牡蠣暴斃事件。由於爐碴屬於鹼性,又含有各種重金屬,甚至是戴奧辛,污染水域、土壤的風險很高,台南社大理事長黃煥彰表示,政府官員認為爐碴不會溶出造成污染,但是如果長期泡在水環境,仍有可能溶出來,造成當地重金屬的背景質上升,更嚴重的是,這些渠道是魚塭的養殖用水來源,也連通七股潟湖,當重金屬進入水體累積在環境中,經由食物鏈累積在水產品中,後果不堪設想。

民國99年4月,台南市社區大學理事長黃煥彰披露台61線遭到爐碴入侵,當時的台南縣環保局卻表示:「爐碴是可以被用來做道路的級配,是合法的。」民國100年1月的一場爐碴記者會中,公路總局對台61線的回應,也說爐碴可以再利用。黃煥彰質疑公路局說謊,因為承包台61線工程的業者,沒有向公路單位申請許可,即是違法。

民國90年,廢清法第七次修正通過,依照廢清法第39條,事業廢棄物的再利用,要回歸到「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以鋼鐵業而言,屬於經濟部工業局管轄。民國91年,工業局公布了「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爐碴屬於可以再利用的項目。

台61線台南段施工時間,橫跨再利用法規通過之前跟之後,介入調查此案的台南地檢署認定,這些爐碴屬於廢棄物,不屬於再利用的範疇,業者的行為是違法的。台南地檢署檢察官林仲斌表示,台61線的爐石,很明顯沒有經過破碎、磁選、篩分的動作,依照經濟部工業局標準,沒經過這3個動作,就不是再利用過後的產品,屬於廢棄物,所以適用廢清法。而且當時還發現集塵灰,屬於有害事業廢棄物,也適用廢清法。

廢棄物違法掩埋,依法就是要全部清除,但要解決如此龐大的爐碴和集塵灰,是何等浩大的工程,費用也將是天文數字!事情爆發至今,環保機關只緊急處理了幾個地點,但處理方式仍不足以避免爐碴污染環境,甚至連集塵灰也沒清乾淨,台61線台南七股段的污染,還持續中,這場災難該如何收拾,環保單位的做法,受到嚴格的檢驗。

爐碴來源 追追追

住在台17旁鹽埕聚落的李銀治伯伯,他平常用來固定衣架的石頭就是爐碴,這些爐碴甚至還參雜了集塵灰,當年他曾經到台61線工地做臨時工,業者利用晚上11、12點,載來很黑的爐碴,即使他穿上兩層襪子和厚重的工作鞋,還燒透過去,鞋子都在冒煙。黃煥彰跟他說明後他才知道,傾倒在家園的,是有毒的集塵灰和爐碴。李銀治氣憤的表示,應該填土方怎麼變成爐碴,不過公路總局回答他,事先不知情,而工程監工也說,並沒有准許業者傾倒,李伯伯就質疑「那為什麼爐碴會到這裡?」。

台61線台南段的爐碴案,台南地檢署主動調查,分成3案,其中2案已經偵結,第1案能確定,爐碴是從威致鋼鐵公司出來,但工程的承包商與鋼鐵業者,卻都全身而退,因為已經超過10年的法律追溯權第2個案子因為查不到爐碴來源,只能起訴承包商。台南地檢署檢察官林仲斌檢表示,爐石偷倒,往往很久之後,才會被發現,因此證據蒐集相當困難,尤其還牽扯到追溯權時效,這是至今無法克服的事。

負責台61線台南段工程的公路總局,最後也沒有被起訴,林仲斌檢察官說明,公路總局說這是包商的行為,他們並不知道是爐石,「除非我有更強烈的證據,證實公路總局知情,但是這是將近10年前的事情,我很難還原。」林檢察官無奈的說。

雖然法院最終判決還沒出爐,但廢清法的罰責,只有幾年的刑責或是幾百萬的罰金,包商把土方偷天換日變成爐碴和集塵灰謀取暴利,還污染土地、禍害子孫,居民如今只希望,政府能還給他們一片淨土

集塵灰 失控?

環保團體接到檢舉,台61線彰化伸港段被偷埋集塵灰,集塵灰的特性就是鋅的含量特別高,用儀器檢測,許多重金屬都超過管制標準,依法集塵灰屬於有害事業廢棄物,不得再利用,鋼鐵業者必須送到合法掩埋場處理,卻被不肖業者夾帶在土方裡,成為工程的回填土。台南市社區大學自然與環境學程的講師晁瑞光表示,「集塵灰本來體積一點點,混到土方變成這邊的土,這也導致整個土壤受到污染,全部完蛋!

違法偷埋集塵灰的情形,也發生在台61線的台南七股段,走進一個看似平常的魚塭,腳底下踩的竟然是集塵灰,當年台61線台南段施工時,包商承租魚塭作為預拌混凝廠。台南社大理事長黃煥彰表示,魚塭檢測到的鋅跟鉛都偏高,而在台61線也測到同樣的情形,因此推測業者可能把爐碴跟集塵灰混合,埋在台61線,「我們最擔心的是不知道業者到底埋了多少?光看這邊廢棄的集塵灰數量,就非常龐大!」。

為什麼環保署監控列管的有害事業廢棄物-集塵灰,最後會被當成回填的土方呢?

環保署廢管處簡任技正彭瑞祥表示,民國90年,環保署成立事業廢棄物管制中心,對於有害事業廢棄物的追蹤管制,環保署的做法,是在清運有害事業廢棄物的車輛上裝設GPS,納入追蹤系統管制,但是有些案件是在民國90年以前發生的,那是歷史的共業。

介入調查爐碴與集塵灰的監察委員錢林慧君認為,清除有害事業廢棄物的甲級清理公司,車輛有的有GPS,有的沒有GPS,業者可能報10輛,載運到某個地方後,部分集塵灰放到沒有裝GPS的車子,漏洞還是不少。台南社大理事長黃煥彰認為,集塵灰有的混在建築廢棄物,混在泥土,混在爐碴,混在水泥裡,業者招式非常多,他建議只有透過比較強的外部稽查,才可避免不法事件。

調查爐碴、集塵灰案件的監察委員和檢察官都認為,環保署目前對於集塵灰與爐碴的產量,無法有效掌握,現有的管控機制也還有漏洞,更重要的是,經濟部工業局不能置身事外。林仲斌檢察官認為,鋼鐵業者進多少原料,製程能力如何?產量多少?銷售數量多少?產生廢棄物的量是多少?都要作精密的計算,之後再去比對業者申報的數量符不符合,這才合理經濟部有義務協助到第一線監督,計算業者產生多少廢棄物,「目前為止沒看到,所以就一直管控不是很好,流向也不清楚」。

不管是過去的歷史,還是現在進行式,爐碴、集塵灰的問題都要面對。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陳韋綸

編者按: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之前,台灣地球日網站自兒童節開始將推出一系列專文,環境資訊中心網站與環境資訊電子報也將於每個星期三、五,同步刊登。

1992年巴西里約的地球高峰會上,12歲的瑟玟‧卡莉絲‧鈴木自籌旅費、跨越5000英里來到現場,登台分享自己從事環保運動的原因:「你們此刻正在決定,我們將在什麼樣的世界裡成長。我從事環保運動,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奮鬥。失去自己的未來,跟選舉落敗、股票慘跌,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大人們,請言行一致!

當孩童不敢呼吸空氣,因為其中充斥有毒物質、當他們害怕外出,因為臭氧層破了一個洞……,環境惡化,兒童深受其害。環境汙染的負面影響,比起成人,對兒童衝擊更為劇烈。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如果避免環境風險的發生,每年約可拯救約400萬孩童的性命。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每年約莫有1500種新的化學物質誕生。長期暴露在化學物質中,對於嗷嗷待哺至青春期前的孩童,有終其一生的影響,包括氣喘、畸形、學習障礙、免疫系統失調等等。環境議題必須納入兒童的生存權利,因為,經濟發展不得危害下一代的發展機會,這就是世代正義。

龍貓森林不是夢

距離東京40公里之遙的狹山,是宮崎駿電影《龍貓》的舞台背景,也是面積廣達3千5百公頃的天然綠地。1920年代起,這片綠地因為遊樂園、滑雪場以及高爾夫球場陸續陸續建立,面臨消逝的危機。1990年,「龍貓故鄉基金會」成立,以募集基金的方式,來保護「龍貓居住的森林」,引起孩童的廣大支持。根據統計,40%的捐款件數,都是來自學生。孩童支持的力量,使得峽山超過1萬5千平方公尺的森林得以保存,在土地昂貴的東京郊區,難能可貴。

「龍貓森林的故事對於孩童而言,是相當具有說服力的。小朋友會去相信龍貓的存在,而不會有任何算計。」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信託部主任孫秀如表示。她說,基於「有價值就值得保護」的精神,並且成功守住綠地的故事,在協會一開始推行「全民守護白海豚」認股行動之際,就是值得參考的經驗。

台灣白海豚岌岌可危

一年(2010年)前,包括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彰化環保聯盟等團體,決定以全民認股的方式,阻擋國光石化這個每年預計排放1千2百萬噸二氧化碳的大怪獸,進入濁水溪口濕地。這片濕地,是目前數量不到100隻的中華白海豚覓食的重要棲地以外,更是彰化沿海漁民與蚵農賴以維生的海域。

在六輕設廠的麥寮鄉,因為空氣汙染,周圍學童上課都得帶著口罩;鄰近後勁的高雄縣潮寮國小,學生昏倒就醫情況時有所聞。學者指出,國光石化如果運轉,將大幅提升國人心血管與癌症致死的機率。從一輕至六輕,台灣石化產業的歷史進程,孩童沒有置喙餘地;那麼,尚未發生的國光石化,基於世代正義的原則,怎能將孩童排除在外呢?

兒童參與環境運動  守護白海豚、守護未來

「有一個10歲的小朋友,在認股書上寫著:我沒看過白海豚,但是希望長大之後,還能看到他們。」孫秀如說,雖然沒有統計,認股人數的人口結構。但是在守護 溼地的大小活動中,都可以察覺小朋友的身影,比起其他抗爭現場,確實多了不少。 去年六月,50多位大小朋友自發性地帶著各種可以發出聲音的樂器,於西門徒步區進行移動音樂會,「以自己的方式保護白海豚。」在此之前,一位義工媽媽和兩位女兒,於西門町紅樓廣場前,募集認股意願書。去年底開始,馬總統政府來自全國2000多封信,呼籲總統「要 溼地,不要國光石化」,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全台各地的國中、國小學童。不過,對於下個世代爭取自己未來的訴求,總統至今仍未回應。

孫秀如認為,孩童參與環境運動是很好的土地教育過程。「因為有參與,所以對土地產生情感。」這些經驗,當孩童逐漸成長後,便會產生思考的能力。關心環境的價值觀,因而對往後的是非判斷產生影響。 此外,許多學生透過網路,得知守護白海豚認股行動,並且影響了父母。「因為孩童的提問是直接的,透過孩子去說白海豚的故事,容易喚起大人反省的能力,也特別容易感動他們。這是孩童參與環境行動的力量。」

2005年的世界地球日,便以「保護孩童和未來」(Protect Our Children and Future)為主題,提醒世人關注兒童暴露有毒物質、飲水、氣喘以及肥胖的問題。不過時至今日,未來主人翁面臨的環境威脅,不減反增。譬如,車諾比核洩事件25周年的今日,距離現場4小時車程的小鎮,其販售的牛奶經過採樣,發現了超過烏克蘭兒童牛奶標準5-16倍的放射性物質。此外,食物、住家、玩具、遊戲空間以及藥品,都有可能增加孩童過敏、氣喘等疾病。

如果有一天,孩子問了與9年前瑟玟‧卡莉絲‧鈴木相同的問題:「你們有將孩子的未來排在第一順位嗎?」這時,我們又該做何解釋呢?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2011-04-07 05:00:00

 

◎馮喬蘭

這學期國中小開學的主題色很明顯是粉紅。這來自於加拿大的反霸凌粉紅T恤日流傳極廣,畢竟複製容易。事實上,他的緣起還蠻動人的,在加拿大的高中裡有學生因為穿粉紅色T恤而被欺負嘲笑,其他學生見狀,便發動一起穿粉紅T恤,用群體的力量,站到被欺負的人這邊,共同向欺負人的學生示威,用以嚇阻。


動人的是「挺身而出」。被欺負的雖然不是自己,然而不僅感同身受,還有勇氣行動,促成改變,而且「都還只是孩子」!可以為別人付出,不正是人間至情義!雖然,有職業病的人難免要問,難道在孩子挺身而出之前,學校都沒有做什麼事情嗎?然而,想到五十個學生站到被欺負的學生身邊的畫面,還是會感動甚而起雞皮疙瘩。

就因為「挺身而出」動人,粉紅日所隱藏的某些訊息,也隨著動人進入人心。

『挺身而出 站到身邊』的意象,還出現在『萬夫莫敵』的故事裡。羅馬奴隸斯巴達克領導眾奴起而反抗羅馬暴政,不但集合了上萬奴隸,還能跟羅馬大將軍對抗,甚而撼動羅馬的統治,然而終究未能成功,兵敗眾奴被俘,在比較煽情或曰動人的版本裡說,羅馬人對著被俘的眾奴問:「你們當中誰是斯巴達克,出來!」儼然要殺雞儆猴,眾人沉默,羅馬人再威脅:「誰是斯巴達克,出來,否則…」當史巴達克預備起身出面時,突然有另一人站起說:我是斯巴達克!接著又有另一人站起說:我是斯巴達克。接著又一個又一個又一個…。他們挺身,站在一起。辜不論結局,但面臨死亡的暴力威脅,卻仍要堅持表達立場,這種勇氣,真是足以撼動天地。而他們一起站到身邊所對抗的,是羅馬暴政,是暴力威權,是獨裁者。

總之,當我們站在一起,到彼此身邊,在我們對面的,往往就是我們要對抗的。萬夫莫敵動人,粉紅日也動人,但要記得看看,對面是誰。而粉紅日站在一起的學生的對面,也是學生。

2/14開學週,電視畫面一片粉紅,國中小校長鼓勵學生穿粉紅色戴粉紅飾品宣示反霸凌、400名台南市的國中師生排成粉紅心型高喊建立友善校園反霸凌、粉紅反霸貼紙....等等,有人批評這是形式口號,光穿粉紅無實質意義,評者說得也是有理,但台灣教育中徒具形式口號的很多,不怕多一樁。怕得是--徒具形式的是零霸凌政策,但實質意涵裡已將某一群學生從整體學生中割立出來稱之為霸凌並且“該要反”。當看到郝龍斌市長穿粉紅衣跳保庇踩破寫著霸的氣球說反霸凌時,我忍不住心想:郝市長你知道你在反的是什麼?

將一群學生切割出來的幽微心態,也形成了威權高壓的溫床。這群被切割出來的學生承擔了成人社會的恐懼與無能。

在穿上粉紅T前,各縣市便高舉著反霸凌旗,有說要在國中設軍訓室,有說要教官巡防,有說要軍警校聯手..在反霸凌的口號下所有戒嚴的幽靈得以順理在教育裡存在。放諸全世界,很少有人能出其右,光是學校裡有軍人這一項,早就獨步全球。

能夠如此盲目,得要有相當的恐懼感。當一群八德國中老師出面說:我們也被霸凌了。所有他們指控的孩子,都從教育裡被切割了。這些學生成為製造學校動亂的人,成為敗壞的根源,而不是要來接受教育的學生。回想新聞畫面裡老師拿出被撕下的口袋,控訴校園裡有亂撕其他學生上衣口袋的口袋幫霸凌,那種憤怒受害的表情,讓人都忘了他是老師,而只以為他是受害者。連老師都沒辦法了,孩子的問題一定是很大,否則難道是大人的無能?假使大人的無能是不能被承認的,那麼小孩只好繼續問題很大。

這群(存在於台灣各地的..)『問題很大』的孩子被標示出來後,反霸凌成了對付這群小孩了。當他們被放到對面去,連動用教官警察都可以了。

我不確定八德口袋幫的那群孩子是不是到八德第一天就撕口袋,就常識而言,不會是。而我們該不該追究,在孩子第一次撕口袋之前,他身上累積發生了什麼事?而這些累積跟他受的教育間有無關連。如果要毫無關連,大概教育的面子也掛不住,孩子受教多年,而教育竟與孩子的現存狀況毫無關連?而所謂的關連,並非說這孩子所受的教育,是唯一的他的行為的原因,而是要檢視,教育還可以調整些什麼,可以作為些什麼。

教育如果打算做些什麼,是不能將孩子放到對面去的。沒有一種教育是切割孩子而還可以有效力的。動用教官警察的言外之意,便是放棄教育(因為問題太大…諸如..)。大約教育界聽到這樣的說法會不太高興,那麼,就請動用教育,不要動用教官警察威權管理。

並非每件校園事件都是犯罪事件,現在所稱的霸凌,其中有九成以上是所謂欺負、排擠、作弄、讓人家不好過、這些情形對孩子的影響當然還是很大也很深遠,但實在與警察無關,反倒是與教育密切相關,不管說的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

要先打心底真誠明白,面對校園事件,霸凌問題,要用教育的方法,而不是切割與壓制,那麼接著談論好的教育方法,才具備意義。至於好的教育方法有哪些,並不是今天這篇文章要論及的,事實上,我們更期待專業的師資培育系統,諸如師大、政大教育系、台大教育學程….等,能本諸教育專業,提出方法,協助校園。這不就是師資培育系統的天職嗎?

事實上,孩子真正面臨的霸凌問題,是教育體制的霸凌。這真地是所有的小孩都逃不掉的。無止盡的考試,連小學一開學都有大會考,而國中更別說了,早自習拿來考不夠,還要借體育課來考。分數一出來,就是分類的開始,所有學生面臨『分數霸凌』。沒考好,並非得到慰問或是被詳細了解學習困難,而是「被評價」。這種體制性的霸凌,扭曲了人的生活。

不只升學主義的問題,還有威權管理的問題。在一場座談裡,學生們紛紛提到「小組競賽」「合作學習」,來自不同的學校,經驗卻幾乎都相同。老師將班上同學分為數組,彼此競賽,包括比小考成績,包括可以記下別組「上課不乖」的同學名字..等,有人是一週算一次,有人是每天都會算,贏的組有獎品,輸的組會懲罰。這簡直就是傅柯在規訓與懲戒裡提到的「全場域監視」,大家無所盾逃,喘不過氣。而且,所謂何來?如果成績該要好,不就是老師教學要多協助嗎?如果上課要能專心,不就是要協助小孩發展專心的能力,又或是,教學要改進要能抓住人的注意力嗎?怎麼責任都像是在小孩身上,而老師只負責「WATCH」,一邊監控著,一邊就掌握了統治權。這難道不是教育體制的霸凌?

甚而有小孩說到,輸的組發出哀怨聲時,還有老師半開玩笑說:「不然你們下課去找@@算帳阿,誰叫他把你們組成績拉下來。」這下子,又製造了別的事件了。

如果只是切割出部分孩子來反霸凌,而不去檢視體制霸凌,那就是在逃避責任,並讓這些孩子背黑鍋。當大家聲聲口口喊反霸凌時,這些都不能不深思阿。

◎原文刊載於新使者雜誌(新使者雜誌網站)123期2011年四月號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快門下的社會行動從夏伊都爾阿蘭姆的第三世界影像社會改革談起 

chrisliu — 週六, 2010-12-11 20:45

文/劉美妤 

 [破報]

翻開孟加拉攝影家夏伊都爾阿蘭姆(Shahidul Alam)的攝影集,一個屋頂上的老婦姿態凝重地在煮食;一個眼神憂傷的小女孩裹在斗篷裡;一群羊在山腳下散落成了綿白起伏的溫柔堆塊。他的視覺語言張力十足,他的天際總是開闊而詭譎得令人目眩,牆邊幽深的黑影總是充滿壓迫感。阿蘭姆是世界新聞攝影獎首位非白人的評審,但他並不是那種到世界各地擷取故事的攝影家──他在孟加拉深耕,影像多著眼於貧窮、災難、國家民主化進程中被錯待的人們,他和他所設立的Drik影像資料庫及南亞影像學院(Pathshala)長年致力於以攝影改善孟加拉的社會,將相機連同說故事的主權直接交給貧窮的婦女與孩童,他舉辦的Chobi Mela攝影節更匯集各國攝影者一同到孟加拉進行攝影的討論與創作。 

從倫敦大學化學博士走到當代第三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影像社會改革者,阿蘭姆說,他是個徹底的political animal,即使帶他走上攝影這條路的直接原因是陰錯陽差的留下了他代友人購買的相機,他真正的走這條路的理由是為了落實他對社會議題的關懷,而攝影作為一種表達媒介的可及性最高,所有人都能運用。阿蘭姆說:「一個讓我投身的原因是我必須去找出『人們如何表述』。我發現攝影是個便於溝通的媒介,它常用並且不易受誤解,許多人無法讀寫文字,富裕的、受教育的人們可以透過文字去傳遞訊息、辯證問題,但更多人需要簡單直接的方式理解和表達。這是我為何開始建立影像的組織,很多孩子和婦女在文字語言系統中不能成為說故事的主體,但透過影像則可以。 

 

遇見這位矮矮胖胖、穿著孟加拉傳統服裝、溫暖而直率的攝影家,是由於破週報近日舉辦的覹空間(survival scene)兩岸攝影學術交流工作坊,邀請了阿蘭姆和克拉克(David J. Clark)兩位國際學者來台演講及帶領工作坊。六名中國大陸年輕媒體從業者、十名台灣的藝術科系學生在他們的帶領下,前往探看寶藏巖、重建街、樂生院、彩虹眷村、相思寮、海安路等正隨著都市發展進程而變遷、面臨危機甚或已遭毀壞的場域,透過相異背景的成員交流、撞擊企圖尋找各種可能的觀看方式,並將於這週日開始於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展出這系列的攝影作品。 

影像在當代社會議題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正如阿蘭姆所說,它是一種能夠打破種族、國籍、文字等諸多藩籬的語言──透過影像媒介的傳播,兼以網路快速散佈的科技輔助,傳統媒體不再能握住消息發送的大權,邊緣的、底層的、勞動的人民得以述說自我生命。影像一直有其社會責任。猶記看英國著名戰地攝影記者唐麥庫林(Don McCullin)在其最近一本自傳書《不合理的行為》(Unreasonable Behaviour)中對自己年輕時前往戰區拍下諸多無名人物照片的內省,照片一直都有著觀看與被觀看的主客關係,在紀實攝影的傳統裡,歐美攝影師拍下的第三世界居民,一直是匿名者。阿蘭姆生於孟加拉達卡的中產階級家庭,他在一次前往遭洪水吞沒的Gaforgaon地區時,為一群在避難所的孩子拍下合影。按下快門瞬間,他意識到站在中央的一名男孩眼盲──即使男孩永遠不可能看見,仍想要透過攝影留下自己的模樣。攝影的價值究竟是什麼?這個男孩在他心裡縈繞不去,「而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當他發覺自己拍攝底層人民的角度和西方攝影師沒什麼不同時,採取了這樣一種對抗方式:把主權還給被敘述者。 

說故事的人

有個非洲說法是:「在故事由獵物來說之前,所有故事都在榮耀獵人。」歐美攝影師帶著貴重的器材和獵奇的眼睛來到第三世界的農村、災區、貧民窟,成為勇敢拍攝苦難的英雄人物,旁觀底層人民的生活,在西方主流媒體捏塑出他們所理解的形象。「他們的照片很制式,你可以清楚看到其中的邏輯──他們在所有地方重複講述同樣的故事。因為他們攝影的本質就是外國的,他們不懂此地的語言、無法全然理解故事的意義,無論他們專業與否。這些已開發國家對開發中國家影像的興趣僅僅來自它的新聞價值,而對這裡人民真實複雜的生活面向感受和興趣都不高。」阿蘭姆說,「因此我認為當地人自己就能拍攝。當地人能更精確的掌握故事全貌,他們認得影像裡的一草一木,那是他們有感情的真實生活,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在得到表達的聲音時,掌握觀看的主體性。

由媒體來說,攝影的發佈曾是由特定組織所掌握的,過去攝影是為了搭配特定故事,然而隨著媒體介面的演進和攝影的普及,主體性給了大眾之後,拍攝者自己尋找關注的議題、分享自我的認同主體,能夠找到自己的視覺語言。他們曾是媒體組織網絡裡的局外人,而現在,許多偏鄉村莊的孩童在這樣的改變中,開始真正與攝影、傳播產生關聯。相機對底層人民來說仍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奢侈品,然而他們一旦被賦予最基礎的攝影配備,就能開始自發地行動。阿蘭姆對攝影器材的推陳出新毫不在意,他說,好的相機不會讓人變成好的攝影者,昂貴器材和精密的後製都不能增進照片的價值,「我相信最簡單的器材就能作出最好的效果,它的價值要端看你怎麼用它。」

攝影的意義,在中產階級人們的身上和在底層人民身上非常不同。我告訴阿蘭姆自己在印度的經驗,貧童和遊民爭相要求我為他們拍照,看著數位相機顯示螢幕露出燦爛的笑,即使他們無法在一個月後透過電子郵件拿到這張照片。他們想要的僅僅是自己存在過的證明──當我這麼說著時,阿蘭姆的雙眼閃過溫煦的光芒,沉重地微笑點點頭。在阿蘭姆初創女性攝影計畫時,參與者幾乎清一色是中產階級女性,他和工作夥伴們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努力把底層、生活環境受到諸多限制的婦女帶入計畫。這兩種不同社會階級的女性拍攝的作品截然不同,而在阿蘭姆看來,更大的差異在於他們使用攝影的方式:「中產階級女性以攝影作為展演、學習,把照片拿在手裡讓人看。而底層婦女將攝影作為工具,去帶出她們的故事。

一開始,阿蘭姆在鄉村舉辦攝影展時,許多村民不去看的原因是:他們認為自己沒資格進入展場。當他們知道自己能直接接觸攝影時,他們就展露了高度的興趣。在125的論壇上,阿蘭姆說了一則溫馨的故事:一次在鄉村的攝影展裡,孩童們擠破了頭要進去看,一個女孩帶著她的山羊,堅持一定要一起進去。阿蘭姆問她為什麼,她說:不是我要看,是因為照片裡面有山羊,我的山羊也要看。孩子的視角遠超過成人所能想像,當這些孩子一旦意識到他們能夠去拍攝、他們的作品會被看見,他們的表現非常積極且稱職。阿蘭姆拿出了一些童工的攝影作品,那令我震撼不已──鮮豔的色彩紀錄著他們身邊的人事物,那是他們辛苦又可愛的世界,真誠直接,構圖也美得驚人。

我們對自己的能力其實沒什麼自覺!想想看-你的母親、祖母,她們並非專業的故事述說者(story-teller),也絕非生來就會說故事,但她們為我們說了好多故事,不是嗎?每個人都是說故事的人。你以為自己沒能力,但你總是在某些情況下說故事。而科技可以打開一扇門,每個人都逐漸擁有了專屬的視覺價值,攝影點亮了一些東西。如果你去問,很多人不會說自己是攝影師,但其實這正是他們在做的!我們都有這種能力,且會隨著經驗的累積愈來愈懂得如何表達。」阿蘭姆說。

活在政治裡

在孟加拉,當下最被關注的是採礦及原住民議題。孟加拉的礦業如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由大資本家掌控,礦產大量運往西方世界;而原住民被政府奪去尊嚴,並正在流失土地。而發展最好的是女權運動,強力的婦運組織不只從政策面改善婦女處境,更喚醒大眾的性別意識。事實上,阿蘭姆認為所有的政府都應該消失滾蛋,世界上應該要沒有政權、沒有國家,人們尊重彼此的文化差異而和平共處著。「多數的政府早就忘了自己的責任,忘了他們的權力來自人民。」

阿蘭姆最近的展覽《Crossfire》主題在心境化的描繪孟加拉的「非常態司法殺戮」,Crossfire一詞對孟加拉人的意義,如同「白色恐怖」之於台灣人,且並非過去式。即使他選擇拍攝象徵性的畫面而非血淋淋的紀實場景,這個展覽仍受到孟加拉政府的諸多阻撓。看著那些照片時我感到毛骨悚然,暗夜裡樹下徘徊的男人、鏽跡斑斑的門把、殘葉以及皺巴巴的空白書信──我所理解的白色恐怖的印象躍出並狠狠刺痛起來。所有的政府都以肅清犯罪、維護社會秩序去正當化殺戮,阿蘭姆的無政府主義信念或許正由深刻感受了這麼多官方暴力而來。接下來,他打算拍攝一個曾遭軍方綁架的女人的真實故事。

影像紀述組織是否真的改變了孟加拉社會?阿蘭姆承認這個工作很艱難,但是一個可採取的途徑。有人用戲劇、用小說去書寫,也有人用紀實影像記錄,在漫長的過程中,孟加拉的人民逐漸覺醒於自身的力量。「我們有著非常自覺的人民。」阿蘭姆說,「孟加拉在邁向發展,但底層人民的生活一點也沒改變。我們要確保在國家發展時,不會有人、有問題被留在後面了;這些覺醒的群眾投入社會運動,因此必須提供機會給他們,他們會善用這些機會去做更多的改變……我相信他們能做的,這就是為何我深信民主的價值和實行的必要、為什麼我認為要把聲音交給街上的人民。他們知道自己要說什麼。」

在整個媒體傳播系統由既得利益者作為「守門人」掌控資訊的情況下,阿蘭姆這批影像工作者負擔的重量主要是在地組織可傳播的對象有限,事件中的人們無法觸及其他大眾。這些「守門人」多半在西方,他認為單是使用影像並不足夠,更重要的是去閃過守門人,「因此我們要有傳播訊息的替代路徑,不仰賴西方正規傳媒的系統。」他說。而藉著民間媒體合作、培養人才和國際間致力於此的影像工作者相互串聯,當地人和外國人一起建立起國際性的傳播網絡,兼以網路時代的新流通方式,封閉的故事開始被廣泛的看見了。

萬里長城下的媒體近用

與阿蘭姆同樣作為一個故事述說者,工作坊的另一位帶領者克拉克在跨媒體的科技使用上尤其專精。透過影像、聲音、文字、軟體技術和網路傳播的媒合,這個世紀的新聞開始以更精緻而主觀的方式敘述。我質疑這樣大量流通、精緻化表述的資訊對我們生活的意義何在?然而對長期待在中國、走過東亞許多城市的克拉克博士來說,讓更多人對新聞產生共鳴是非常重要的事。

「我主持碩士課程、成立影像組織,主要目的是為了連結閱聽群眾。我的很多計畫都是做社會記錄的影像工作,特別著重在把印刷傳媒轉化成影像傳媒。這是中國正在突破的,其他地方也是,試著以不同的方式說故事,把專業記者拉在一起,以新方法說故事,使用新科技,對我來說就是新的機會。」克拉克如是說。他曾於巴勒斯坦地區建立暗房與攝影工作坊,與當地必爾切特大學(Birzeit University)合作開設巴勒斯坦首個攝影學位課程;十年前受邀至中國客座授課,待過大連和北京兩個城市,五年前又再度應邀前往亞洲新聞中心主持計畫,現於英國波頓大學及中國北京外語學院指導國際多媒體新聞學碩士課程,累積了許多對中國的社會觀察。

但克拉克笑說,要談中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他可能還需要另一個五年去理解。「中國和我經歷過的所有文化都非常不同,容易被世界其他地方誤解,因為它太複雜,很難了解。」他說,「政府運作的方式也不一樣,而我雖然待過兩個大城市,但去到二、三級城市以及鄉村,一切又完全改變。」這樣的中國,讓克拉克深信資訊流通的必要性。在偏遠到公路都不可及的鄉村,人們要走上二十公里的路,再花上兩小時搭車才可能買到一份報紙,倘若單憑印刷傳媒來傳遞資訊,社會凝結龐大的群眾力量去做出改變幾乎是天方夜譚。

我相信帶給底層人民更多資訊以改善他們的處境,是很重要的。我們有印刷的傳播,但只能給一小部分的人看到;要帶給更多數的居民資訊的開放流通。對更大量的中國民眾,三分之二的人口在貧窮線以下,這就是中國的『人民』。我認為中國政府近年在改善窮人處境的政策上算是成功的,貧富差距固然擴張,但政府也的確帶給民眾工作機會。」克拉克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網路成為非常重要的媒介──即使我們對中國網路的印象就是它不斷篩選過濾敏感詞,並致力阻絕外界資訊的超級防火牆(the "Great Wall" of China),中國內部的記者和外國關注的媒體人,都仍在努力從中打破封閉。封鎖新聞真的可能成功嗎?我認識的中國學生半數以上都懂得如何「翻牆」,而所有學生都知道劉曉波得了諾貝爾獎。

克拉克說,中國現在有高達四億的網路人口,隨著科技逐漸普及,可預期的,不出幾年就會成長到九億之多。這些以億為單位計算的網民假使能善用跨媒體資訊技術來說故事、並更了解社會情況,將會是改變的力量所在。中國的各家報社也正落實著披露地方政府弊端等應盡的媒體責任,新聞環境的改善在克拉克看來雖是緩慢的進程,但仍是樂觀的。「中國在開放和箝制之間的變化,大約是每前進四步、就後退一步。我們通常看到後退的那一步,但整體來說是在前進的。」

影像之於科技社會

媒體作為大眾社會的一部分,它的主導權因網路興起而解放,在「每個人都能成為述說者」的網路介面,人民不需要再沉默。從歐美和包含台灣在內十年來的媒體環境觀察就能輕易發現影像化的趨勢,電視台和網路上的短片取代了已被稱為夕陽工業的報紙,克拉克預估報紙五年內就會從美國消失,而二十年內也會從中國消失。未來,即使在公民的自製新聞裡,紀錄短片也必然取代傳統的文字、照片、廣播而成為訊息傳遞的主力。

在阿蘭姆所關注的社會議題推動概念,加上克拉克著重的技術創新,更自由開放的新媒體環境確實成為民間匯集與召喚行動者的方式,也早已有許多人如此實踐著。而重要的仍是弱勢者在過程中反客為主,唯有把相機觀景窗從既得利益者眼前奪走,山羊和水鹿才能開始娓娓說起那個不屬於獵人的故事。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資訊電子報2011.2.16
作者:湯谷明

歷史,不只記錄在書上,也記錄在古道上。原住民遷移、狩獵的山徑,清廷或日治時期開山撫番的官道,百姓貿易往來的商旅路線...,古道穿越時間的長廊,演變成今日旅人訪景尋幽的步道。

歷史悠悠  泰雅姻親路

兩、三百年前,桃園復興鄉巴陵的泰雅族大嵙崁群,向北翻越達觀山,踩踏出一條狩獵的山徑,抵達烏來的福山村,而泰雅族人也在祖先亞維‧布納的帶領下,循路從巴陵遷徙到了福山,這條山徑就是福巴越嶺古道的前身。之後,兩地族人藉山徑往來聯繫及婚姻嫁娶,因此有「姻親路」之稱。

清代實施開山輔番政策,曾在烏來及福山設置防番屯所。日治時期,日人為聯繫台北廳與桃園廳的交通、並控制高經濟價值的樟腦事業,及加強對山地原住民的管理,遂依循原始山徑修築為警備道路,名為「拉拉山角板山越嶺道」。

當年沿線設置十個駐在所(警察派出所),今日僅見茶墾(扎孔)、檜山及拉拉山三個駐在所的斷垣殘壁,埋沒在悠悠歲月及荒煙蔓草中,訴說古道一頁滄桑史。

山路迢迢  體能大挑戰

福巴越嶺古道長17公里,再加上從拉拉山森林遊樂區至古道登山口的4公里,全長共21公里。

從福山進入後,前6公里全為陡升路段,極耗體力,之後雖山路平坦,但路程迢迢,往往一大清早出發,中間也不得停歇太久,才能趕在天黑前抵達終點。

有些登山者則選擇從巴陵出發,一路下行抵達福山,但連續數公里的陡降山路,讓膝蓋的負擔加劇,所以護膝及登山仗是登福巴越嶺古道重要、必須的配備,而此條也堪稱體能及耐力大考驗的中級登山路線。

巨木參天 四季展風情

古道高處位在海拔1,300 ~1,700公尺,終年潮濕,森林茂密蒼鬱,更可以欣賞從低海拔到中海拔的林相變化。

「巴陵」為泰雅族語檜木之意,表示當地有十分茂密的檜木群。從巴陵進入插天山自然保護區,為未經開發的針、闊葉混生林。蒼勁高聳的扁柏、紅檜及鐵杉傲立山林,仰望參天巨木,頓覺天地之浩瀚、人之渺小;更覺古木有靈,看盡朝代更迭、人事無常,卻依然自在靜默於山林間。

台灣的檜木多生在海拔1,800 ~2,500公尺山區,卻能在此處盎然生長,更凸顯古道自然資源之珍貴。偶有傾圮的巨木截斷山徑,旅人低頭穿越,鼻子盡聞清新檜木香,原來,當人謙卑低頭時,卻有另一番意外的收穫。

步道旁的破空處,可以望見層巒翠疊,時而陽光璀璨、時而雲霧瀰漫。初春,山櫻把山林點綴的熱鬧繽紛,一片歡愉雀躍,仿若昭告萬物春天將來的訊息。秋冬,山毛櫸葉子轉為金黃,山頭一整片金光燦爛,優美迷人;只惜短短數十日黃葉落盡,又是蕭瑟寒冬將至。

竹林殘瓶 記錄古道史

從巴陵一路下行,逐漸進入低海拔的闊葉林帶,山徑靜靜的蜿蜒在茂密的林下。多雨潮濕的氣候,使樹上長滿各式著生蕨類,一叢叢的、高低依序排列,仿若守秩序爬樹的孩童;步道邊,姑婆芋、山棕展著綠色的大葉子,為更低矮的苔蘚及蕈類提供遮蔭;鋪滿落葉的厚實土徑上,不時滾落幾顆殼斗科植物的果實,正等待機會萌芽成長。

但在層次豐富的森林中,卻突兀的出現數片竹林,那裡曾是駐在所的位置,人類活動時種下了用途甚廣的竹子,然而牆已塌、壁已傾,僅存堆疊的石塊提供蛛絲馬跡的證據,而竹子卻大肆擴展地盤,侵城掠地的牢牢紮根於此。

在竹林下的草堆間仔細尋找,不難發現殘破的各式玻璃瓶罐,這是當時日本人使用的醬油及酒瓶等,透露著駐在所人員的生活點滴。

動物樂園 步步皆驚喜

福山地區因水份充沛,林相佳,遂成為野生動物棲息的樂園。百年前泰雅族人因狩獵而開闢此山徑,直至今日,仍是泰雅族人打獵的場域,步道上仍可見獵人烤火取暖留下的火堆殘跡。

山羌、彌猴、飛鼠、甚至台灣黑熊...等,都是這裡的住民,只是許多哺乳動物生性害羞、或晝伏夜出,不易觀察,但偶而可在步道上看到動物的排遺,或從遠處傳來「沃-沃」的山羌叫聲。

多樣的植物及茂密的森林也提供鳥類最佳的生存環境,帝雉、藍腹鷳、紅頭山雀、青背山雀、灰喉山椒等不時驚鴻一暼的出現在林道中,由於腳步匆匆,無暇認真尋找鳥蹤,但一路鳥鳴相伴,卻也讓旅人享受大自然的天籟之聲。

步道旅行小幫手

  • 步道位置:台北縣烏來鄉福山村至桃園縣復興鄉巴陵
  • 步道長度:21公里
  • 健行難度:路程長,福山段落差大,全程約需8-10小時,適合有登山經驗、及體能、耐力較佳者。
  • 首選景觀:紅檜、鐵杉巨木
  • 交通指南:

1.省道9甲至台北縣烏來鄉→右轉往信賢、福山鄉道→福山村→步道入口位在大羅蘭2號民宅對面,立有標誌。
需辦理乙種入山證。

2.省道7號(北橫公路)→拉拉山森林遊樂區→步道入口在第19號巨木附近。

  • 注意事項:古道位於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內,必須事先向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提出申請,經申請許可才准進入。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munch

industry政府很急!在箭靶全射向國光石化之際,政府卻急著盤算大城海埔地工業區,背後帶來的非凡意義。

國光石化設廠,從屏東南州到雲林台西,頂著官民合營的身份,一路走來都算單打獨鬥,政府並不是那麼強烈的支持,到了現今態度轉硬,一幅非建不可的決心,行政院在2009年3月核定國光石化投資計畫,並且訂出目標時程,希望在2015年6月開始量產,甚至期待在2010年上半年完成環評程序。

很急!這種限期完成的要求,讓環評變得有點諷刺,能夠不通過嗎?

國光石化急著建廠,石化財團有擴張的考量,就像環說書開宗明義,建廠原因是中油和台塑石化產業的競爭關係。在台塑麥寮六輕廠運轉多年,以及中國寧波建立石化下游工廠後,中油的壓力劇增,轉投資的國光石化加上合資的民營石化業者,組成一股抗衡台塑的力量,規劃在大城工業區設立年產120噸乙烯的國光石化,並由石油公會招募石化財團,前往中國海西台灣石化專業區,積極爭取設立年產100萬噸乙烯的輕裂廠。

財團急,有著商業競爭的壓力,尤其中國年產一千二百萬噸乙烯,未來還有高度成長空間,目標希望達到年產二千萬噸的能量,台塑麥寮、國光石化在這個背景下,個個磨拳擦掌想爭第一。

財團的拼鬥,有著商業競爭的壓力,那政府急什麼?就只為吸引投資創造財富,恐怕道理沒那麼簡單。

對於政府,國光石化的建造,重點不只是石化產業,而是二岸經濟臍帶的連結關係。

中國的算計
中國高度成長,作為國家基礎工業的石化產業,有著急迫的需求,台灣石化業者清楚巨大的商機,中國當然也清楚台灣石化業者,想要前進中國的心理。但是在中國的算計下,早期以產業的思考,引入國外石化產業,打造中國的石化產業基礎,要求的是石化業必須在中國建立上下游產業,完成中國境內石化產業垂直整合的目的。

台塑海滄案,算是第一次石化西進的衝撞,在政府戒急用忍下,面對中國頻頻招手,台塑石化上游的輕油裂解不能放行,結果換來雲林麥寮工業區的開發,台塑只能在台灣煉油生產,前往中國寧波設立中下游產業。台塑的擴張,能量達到年產三百萬噸的乙烯,中油卻只有年產一百多萬噸的能量,於是官民合組國光石化,希望找地生產,追趕台塑。

中國知道台灣石化產業的競爭,再度規劃福建海西石化專業區,吸引台灣石化產業前往設廠。但是這次情勢已有不同,過去台塑海滄案,中國希望取得石化產業的關鍵技術,要求在中國垂直整合,到了現今中國生產技術精進,不乏國際大廠早已在中國設廠生產,現今吸引台灣石化業者前往設廠,目的不在技術,而在建立二岸的臍帶關係。

2009年中國提出「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明確的定義,將台灣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一環,福建海西區將是一個經濟特區,不只在石化業上先行整合,未來相關產業也會陸續整合,讓海峽二岸自由通航,甚至建造跨海大橋,挖通海底隧道,都是將台灣連結到中國地區經濟的算計。

台灣的拙計
中國想產業通吃,讓台灣變市場,但是對於台灣,面對石化業者出走壓力,政府算計的是石化上游根留台灣,中下游前往中國加工,成品銷往中國或轉口東協,建立跨海生產鍊,形成一個海峽兩岸的產業合作模式。

中國設立海峽西岸經濟區後,政府想在二岸經濟架構下,完成上游台灣,下游中國的跨海產業整合,透過政策管制不肯放行,依舊規劃在台灣設立石化上游產業,期待在ECFA通過後,石化列為早收名單,在二岸跨海合作生產下,原料台灣生產,免關稅進入中國加工,再銷往中國市場,甚至銷往東協,建立上下游分工的整合經濟圈。

於是,國光石化有其緊迫性,不只是產業的擴張,更負有因應中國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成立,台灣建立海峽東岸的產業區,形成跨海生產鍊下,扮演上游產業的定位角色。

所以,國光石化的興建,政府很急,急的不是產業,而是二岸關係。

但是中國態度很清楚,根本不考慮台灣一廂情願的盤算,在兩岸臍帶關係裡,石化產業必須在中國境內上下游垂直整合,台灣成為澈底依賴中國的市場。當台灣火速審查國光石化在大城濕地設廠案,中國在日前沒有批準台灣石化公會在海西區申請的設廠案,目的就是對台灣石化業者給予壓力,石化上游產業必須在中國設立,沒有台灣上游生產、中國加工的道理。

這個舉動,無異震撼彈,讓國光石化中多數想前往大陸投資設廠的民營業者,必須表態選邊站。因為中國的目的,已經不是石化設廠,而是在二岸臍帶關係中,扮演支配者與供應的角色,台灣只能對應海峽西岸的地區經濟,配合港口園區的設立。

財團的心意
這也是國光石化的真實問題,一旦中國擺出強硬姿態,縱使在政府依舊管制下,這些財團都開始會有不同盤算。換句話說,國光石化的開發有變數,不是環評的困難,而是中國要求前往設廠的壓力。

其實,石化業出走,已成遲早的定局,大情勢不利台灣,石化生產財團都想走,不僅市場中國大,土地投產中國便宜,勞工中國廉價,甚至石化產業在中國形成的國際聚合,都讓台灣石化業者天天算計想走。甚至石化業者精算到,一旦政府受不了壓力,開放石化上游產業,能夠前往大陸設廠,只要拆掉台灣工廠到中國重組,三到四年就能投產,比建設新廠需要五到六年,都能快速投產搶攻市場。

這種出走態勢,不只石化產業,鋼鐵、晶元、面板等產業,都有相同壓力,讓政府大量開發工業區,設立產業上游工廠,期待建立跨海上下游生產模式,最後在財團群起出走中,終成幻影。

台塑算得很精,一直想將麥寮工業港轉為綜合商業港,就是準備一旦產業外移,就能讓麥寮港成為二岸經濟圈中,扮演進出口的自由貿易港,甚至國光石化中,開發大城工業區的專用港,都是盤算在產業出走後,從工業港變貿易港,扮演二岸運輸的角色。

國光石化會是一個夢,如果中國強硬讓石化業者選邊,商人當然是追逐利益,政府期待簽定ECFA後,台灣掌握上游產業,前往中國加工銷售,終究會成為痴人說夢,政府心知肚明。

台灣石化生產內需已足,再增加的產量幾乎都是外銷為主,但在中國強力要求海峽西岸經濟區內的垂直產業建立,加上2015年量產早已錯失商機,台灣石化業者巴不得國光石化環評不過,台灣生產澈底破局,政府全面開放西進設廠。

政府不願,除了還有跨海產業整合的幻想,更想讓一些早想走的重大投資,發揮衝高成長率的選舉效用,形成民眾拒絕污染,財團為利想走,只有政府強行設立的一廂情願。

如果今天政府宣布全面開放,不僅國光石化會撤資西進,甚至台塑也會整廠遷移,就連許多產業也會相繼出走。

找尋贏的策略
其實政府必須面對,中國已非二十年前的落後,在經濟發展、國際合作下,他們根本無需依賴台灣技術,那種一項情願的台灣生產、中國加工跨海產業鍊,根本不可能實現,早期中國還要台灣的傳統產業,到現今已經看中台灣的主要工業,不斷設立特區壟斷生產線,財團見利選邊站,台灣和中國拼工業生產,實在已無本錢。

其實面對工業中國的強勢崛起,台灣必須認清競爭態勢,反而利用此一時機,進行產業轉型,像歐美先進國家一般,排除污染產業,在創意、管理、貿易與行銷等知識產業上精進,找出台灣的國際競爭力,這是中國之弱,也是台灣真正優勢所在。

甚至在產業分工下,讓中國拼工業,台灣重拾農業生產的優勢,無需在工業生產和中國纏鬥,而是以農業優勢進軍缺糧的國際市場。工廠可以搬,但土地不會走,在糧食爭奪戰一書中,指出經濟高度發展的中國,耕地面積越益減少,農民棄田從工,國民對食物多樣化的需求日益提高,世界要賺中國的錢,未來最重要將是糧食交易。中國以工業所得彌補農業不足,在國際上四處購買糧食,常常是高價購買造成缺貨,轉變成為一個農業依賴輸入的國家,東協中泰國等國都準備以糧食來大賺中國錢財。

台灣耕地面積不大,但是食物種類多樣化,以及農業技術優良,發展精緻農業體系,利潤不見得比工業低,尤其工業污染帶來的社會成本,常常是在工業利潤上,沒有被計算進去的成本。未來世界,只有更廉價的工業產品,卻是更高價的糧食需求,台灣作為一個物產豐富之島,實在不該再毀損污染土地,追求已經走下坡的工業開發,等到發現糧食產業的重要,卻是面臨破壞污染,無法使用的土地。

臍帶不是絞刑索
國光石化,不只是一項投資案,背後有著二岸建立臍帶關係下,台灣未得養分,反而失血受傷的問題,失血的不只是工業外移,更有土地被破壞的問題,以及產業策略徹底崩潰的憂慮。

在台灣,未來願景失去方向,常常是財團因競爭、因無奈,開口要開發,政府一場內部會議,就全力配合興辦,完全失去投資政策的評估與審核機制。於是脆弱的環評,竟然成為產業不當投資的最後防線,而這條防線常常不太靈光,因為它頂多可以證明對環境有危害,卻無法指控一個投資案根本從頭就是錯,甚至為錯誤的治國政策背書。

國光石化、中科四期的廠商,都有前往中國生產的壓力,整個問題的核心,不是環評過不過的問題,而是這種準備出走的投資案,根本不該被同意,該群起反對的民眾,不該只是環境守護的人士,而是關心二岸經濟發展中,政府的態度和台灣定位的所有國民。

當政府呼應中國海峽西岸經濟區設立,以國光石化作為連結的臍帶關係,該反對的不只是環境破壞的問題,而是為了短期可見的投資效益,執迷這種包走包輸的工業角力,倒底台灣面對中國強勢,真正的願景和戰略是甚麼?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漂浪。島嶼

 

jka9644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